孔老夫子云:「食、色性也」。
即便孔老夫子沒這麼說,相信絕大部份人也會這麼認同。當然,也會認同「色、聲、香性也」。但這裡的「色」是指「顏色」而不是性欲之色。
孔老夫子之所以同列「食、色」二者,是因為不食則死;無性交則無人類出生!二者缺乏最後都是人類滅亡之結局。
即便人類不滅亡,要把「顏色、聲音、香味」之欲,給蔽除掉也非常困難!
食與性欲(色)各有優劣點,隨場景不同而各占翹首。以下是本人的分析:
・食欲
通常遇到食之欲罷不能,大都以「已食」而產生。未食之前,即便有色香吸引,也只是食指大動,
還不到「很難放下」地步。但既食之後,欲又出現「很難放下」的現象,但在食用中時,味覺產生
「美味」的感受後,能放下的也不少。
・性(色)欲
性之欲,在未執行前,若對象裸身並舞蹈,或是美女且身材棒,在薄紗輕遮且化美妝之下,很輕易
引人圍觀,乃至產生性欲。若肉體已「深入探討人生意義」時,就很不容易脫身,但依然還有人能
脫。但若在「高潮」時,要求男性乃至女性停止,那真是「不可能」出現的行為,主要還是男人放
不下,因為男性高潮時間沒幾秒,要脫身很困難。女性的高潮時間比較久一些,也許有機會脫身。
從上述分析,整體來說,若是身已性交且在高潮期,則性欲較難斷除。若性交還沒高潮產生,則食欲較難脫離。因為食物美味引起而產生「貪欲」的速度比較快,而性交不是日日進行,所以在沒高潮之前,因為「進出的探討」不必然會引起「貪淫之欲」,所以脫離的可能性才比較高。
本文要分享的是,吃食時及性交時,若產生了貪欲時或產生貪欲後,又該如何脫離/斷除之方法!
一、先談食欲
在進食之前,須先存念(存心、存印記),自我告知我能在食用時,無論是否已產生美味的覺受及
欲食的貪欲,皆隨時可脫離,這叫「信心」。
使用這個方法時,須反復實踐,在心念沒產生「無疑的信力」之前,無論成敗都必須反省/檢討成
敗的原因,並修正失敗的、無效的心理反應,或失敗的、無效的行為,並列出修正的方法,並再去
執行修正後的斷三毒方法/行為,這叫「精進力」。
再來,須對這個修正後斷三毒方法/行為,「念茲在茲」一直不忘須反復執行,這叫「念心」。常
反復產生正念,就會產生力量,稱為「念力」!或在反復執行後,也會產生念力。
最後,就必須想辦法去「確定」每次用食時,皆能執行斷三毒的方法/行為,這個想辦法的心態,
稱為「慧心」,想執行的心態就叫「精進心」。而促使行為有確實執行斷三毒方法/行為,這仍稱
為「精進力」,乃至產生「慧力」。
經過上述步驟的反省/檢討而能反復執行,就會漸漸的產生執著的意志,這叫「淨習」。已圓寂的
廣欽老和尚,曾回復過相識疑問,有人說這想要斷除三毒的心念,豈不又是另一個「貪欲」嗎?但
廣欽老和尚回答說「不是」!它叫做「精進」!
這道理很簡單,用在產生輪迴的結果之事上,都叫貪欲!反之,無論是否用在人眼中是否能產生輪
果報的事上,凡是能產生不輪迴的結果的,就都一律是善的,是「淨習」!是被鼓勵執行的。其實
,佛法,自始至今皆是破執著的方法!它是結果論,而不是方法論。
又,對大修行人、上上利根者來說,任一事的斷三毒方法/行為之執行,無不都是在斷三毒,乃至
在斷塵沙惑或妄!當然,這類修行人皆是頓修行者。
當執行斷三毒方法/行為,而有淨習的增長時,於是修行人就會產生了「定心與定力」!而其餘的
四心與四力也是這樣的產生的。此故,而促使整個斷三毒方法/行為而變成善循環。此故,隨定
力的增長,使解脫輪迴的般若力量(慧力)也跟著逐步增長,這稱為「定慧等持」。
若發現定慧不等持時,就要小心自己的「心行」或「行為」,同時必須反省/檢討是什麼原因而導
致沒發生善循環呢?並於發現原因後,若惡業不夠強大到遮善時,自己慧力將促使精進力去執行改
進後的斷三毒方法/行為。
若善循環確實已在進行,所要反省/檢討的是所增進的「心與力」是否有偏慧或偏定而沒等持?!
若在反省/檢討後,發覺已偏離等持過多時,就要修正之,來產生專門的「對治法」,並去執行它
以加速沒跟上整體進度的項目,或進度已落後的項目。而所以能加速進度,這是因為對治法是所有
斷三毒方法中,最有效的方式!!
又,凡是任何斷三毒的方法/行為於執行後,感覺效果不佳,若介意此事的話,建議要兼採對治法
來執行,以加速進度(有些老禪和們心性已固化,無法變更用功的方式,所以在初始用功時,對心
性要有足夠彈性的預備,否則就要先存有「用一法,黑到底的覺悟心」)。當然,也有只採取專用
對治法來用功,這在佛陀時代很風行,而且效果很大。
那麼,就有人有疑,而問「為何不採取對治法即可」,為何要用其它方法,而在自覺效果沒達到預
期時,才兼採或改採對治法呢?......我只能說「定法非法」!
又,每個修行眾生的習氣、根器也不一致,而且還可能是「始與終不一致」,此所以「佛說一切法
,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經過上述的描述後,若真正有在執行斷三毒乃至斷妄的方法/行為,並有在反省/檢討者,則必然
已將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種入八識心田中,於未來世仍可發芽長出五力而被
使用。乃至當世就直接由五根而生出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或能逐次的增長既
存的五力!
二、次談性欲
性欲的斷除方式,類似上述的斷吃食貪欲的方法/行為,只是應用在斷性欲之上而已。整個斷除習
氣的邏輯差不多,斷三毒的方法/行為也相似,都是「先存心念以形成印記」及「脫離現場不相續」
二項!不過,觸六塵所產生的六欲之「對治法」則不一致!
而之所以要先說斷食欲,主要是個人認為「食欲比較容易斷除」!而次談性欲時,由於有了前者的
典型可被模仿、參考後,用在斷性欲之上就簡單多了!
三、個人經驗談
驗證行者所斷惑程度或所證境界,次好現象就是「已忘了」什麼是要被斷除的對象/目標,因為已無
欲或大致已無欲,自然就不會主動起心去想曾經是什麼障礙到自己(境我雙忘)。而最好現象,則是
念念了知而無障礙(見山依然是山,見水依然是水)
我個人還沒斷除三毒,但之前所談的斷除三毒的方法/行為,卻也難數已執行過多少次?基本可謂經
驗豐富,但也很糗!學佛行佛法這麼久了,竟然還沒有斷三毒,唉〜,慚愧吶!🙄😅🤔
我個人執行斷三毒的方法,從初始的日輪觀,至變更為空觀,再至安那般那,於悟佛知見後,再改為
圓覺經中的奢摩他法,後又改為圓覺經中的禪那法,之後又變更為「無欲法」,至今日,仍然還是在
用無欲法而沒改變。但有時三毒習氣太強時,就會如上所述,採納對治法來對治。現在,已有人建議
我,不如改修淨土宗,專心念阿彌陀佛,只要能往生佛淨土,則一切廓然!
唉〜,說個題外話!
其實我現今自覺已有能力轉念專修其它佛法,已能跳出固化的妄執而無障礙,只是目前正在等一個事
件發生,自認為它是我今生投胎任務之一,且先等它應發生的時間過後,再說是否須換修行方法吧?!
但也不久了,觀察事件可能發生時間,大約2025年底前就會發生。
話題拉回!
若我遇到性欲太強而無法斷除時,但又覺得很煩,就會直接以不淨觀而斷除之,從初始觀想不淨而不
能觀起,須藉取圖片輔助,至之後只要一念不淨觀,腦中就會出現不淨的影像,尤其是血肉腐爛、流
膿流血,在又兼有惡臭能被聞到時的效果最強!
到現今,只要一念想到不淨觀,心中不起影像,卻能立刻轉換習氣,而能把貪欲降伏(可惜,卻一直
斷不了三毒習氣。現今我恐懼的是,不能察知心中已生起三毒習氣,真是當局者迷吶〜),由於已經
過我的實證才能了知漸修的「對治法」效果,的確比用頓修法的效果更加有效,當然這是對我這種習
氣者而言。至於對其它修行人來說,估計應該大致應不會相差太多吧?!都是三毒習氣!
漸修法的功夫,除了是到最後階段,否則通常在因地中功夫增進到某種程度時,就比較適合變更修法
(例如入空處定時,已無內呼吸,此時再修安那般那,就不易看出效果)。而頓修法則是從因地至成
佛都用同一法。這也是我一直沒放下頓修法的原因,主要是它省力,而我又懶的動......,唉〜〜
修行人懶惰,是一件悲哀的事吶!我也常常反省自己為何懈怠而不夠精進呢?!我只能說......唉〜〜
,我慚愧到無話可說,只能嘆息!!😓😥
這也說明一點,為何我一直發表佛法文章或發表我個人的修行心得之原因!這是我企圖用這方式,來
增長我的精進力,所謂教學相長也,我這個教佛法的人,在教的過程中也能增長!......呃,強調三下
,這是真的!這是真的!這是真的!(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之前行文有談到我轉念用對治法就能立刻降伏習氣,這不只用在性欲上,用在食欲、聲欲、色塵貪欲
,乃至身觸上時,也有效!但隨個人對六根的習氣反應,各有不同效果產生。想性欲現在對我來說,
就近乎已不會去主動接觸,不是沒有性欲,而是一回想「接觸無利益」,而我又已懶到大乘階段,就
不想浪費時間做沒利益的事......,我承認,我愈來愈無情了!但這對我來說反而是好事(輪迴眾生,
多情總被無情惱)。
若從另一角度描述上述的好事反應,那就是「理性更堅固,般若更增長」!!或說,拿起後易放下。
當然,也不是每次轉個念就都能立刻降伏貪欲,有時也需起觀,把不淨的九想觀觀起來才行。猜測(
沒遇過)若真有身材及臉容乃楊貴妃之輩,竟然實地裸身出現在我肉眼前,我恐怕要一直喊「非禮
勿視」,然後學梁朝偉在蘭若寺的行為:「猛念《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才行」,哈哈〜〜😁😁😁
(呃,試問一下:為何大眾常以為高僧「不輕易起笑呢?」
難道起笑就不莊嚴嗎?若真如此,為何佛卻可日中一食呢?吃飯是很莊嚴的事嗎?還是
說佛無食欲,已不在乎,所以可日中一食!若是如此,佛吃食時仍有生滅心嗎?
若無,則仍可斷定佛吃飯時也是有生滅現象!但為何佛在生滅中,卻仍是佛呢?若是為
了示現等同眾生以度化有緣者,那麼,為何佛示現生滅現象時仍還是佛呢?
再說,佛的能力近乎無限,何不同時令當時所有願意離開五濁惡世的五眾,皆往生至佛
淨土的五眾都能往生呢?例如西方阿彌陀佛淨土。再說這些五眾者,都是與釋迦牟尼佛
佛有緣的人吶,難道,佛有大小眼,或不夠慈悲嗎?!
又,佛經記載佛不輕易笑,但也曾經微笑過(例如在靈鷲山拈花微笑),當祂起笑時仍
是佛嗎?若是,則是為何在笑時仍是佛呢?!......我這樣不斷問為什麼,像不像十萬個
為什麼的問題寶寶?🤭
我答:「所謂起笑,就是沒起笑,是謂高僧」😜......
若看不懂我之自答,我也「懶」的再解釋了,以上之解,純粹是只對我個人有利的
知識與經驗而已,若見聞者仍不理解我所說,而要於上述問題或回答中得到利益,
建議回頭去詳細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吧!
若最後仍然還是看不懂時,建議多花些時間仔細思惟,為何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
師,卻在唐朝杜順和尚時代,曾化身當過名叫「清涼子」的妓女呢?!
上述文殊菩薩行為之居心為何?這算是我給的公案!有緣人就參參看吧!
又,若想加強思惟深度,或加快理解能力,可再思惟,阿羅漢聖人無量劫來所殺眾
生、所造惡業,是否都已還盡之後才能證阿羅漢果嗎?若業報還沒盡,為何祂可證
阿羅漢果,於命終入無餘依涅槃卻又能不受後有呢?...這樣沒報盡就逃掉,這還有
天理嗎?呃〜,「一般天子證境」在阿羅漢聖人之下,的確是沒天理啊!!😆🤭
另,曾惡語過瑜伽/密宗雙修法的人可休了!若仍要說,須小心莫要再自造惡業!
當然也要看是「對誰說、什麼時間說、什麼場地說、什麼事件中說,及說時的心態
與當下所證境高低」來決定所說是否會造惡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