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大揭露)發生時應有的行為 及 平日應準備事項
--------------------------------------------------------------------------------------
每一次的銀河中央太陽大能量波來臨時(此事一直在發生中),都具有「事件」(大揭露)發生之可能性(cobra所講),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把要準備的事先完成,以免事件發生時措手不及。
若發現國家宣佈「因為xxx原因,所以全國銀行停止營業xx日」消息時,這就是「金融重置(銀行重整)」開始的現象,此現象大約需要2-14日來完成,以中國的國情分析,可能大約7日就能完成。
在事件(大揭露)發生之後的14日內,一般人民因為無知,可能會有徬徨、混亂現象(不是搶劫、打殺的情形,美國情況可能比較糟),但大家不用太擔心,我本人已查過目前相信新時代事件會發生的人並沒有想像中的多,這指很多人會對「銀行停止營業」事件,當成國家必要的金融整頓措施而不會發慌,這就不會引起人民行為的錯誤亂象。
所以,這也代表軍警可以控制整個社會穩定情勢,簡言之,就是生活上稍為不方便而已,因為銀行關閉導致各類購物、商業交易的行為會有阻礙而已。
雖然狀況可能輕微,但此時第一優先仍然還是要去超市買食物、水(平常就要先準備4,5日的量)。
同時,平常也要先準備可以活一個月的現金在身上,因為屆時提款機(ATM)鈔票極可能被提爆而不能使用,這會令吾人沒有現金採購所需要的物品而感到煩惱。而數位交易的信用卡或網上刷卡,因為銀行停止營業,也有可能會(不代表一定會)被停止提供服務,這也令人無法有其它管道去購物。
又,因為全球銀行重置的邊際效應影響,會有一段時期全球經濟比較不穩定,所以在銀行有餘錢的人,最好把一部份存款在黃金低價時轉成黃金來儲存,一旦事件(大揭露)發生後,無論經濟變好或變糟,自己所擁有的財產仍有保障。
聰明的漁夫在捕魚前,都會先把破網補好,不會等魚群來了才再去補破網,這就來不及了。
凡對新時代訊息感興趣者,可以參考以下三個網址:
(1)全球華人 - 國際黃金時代行動團隊 :https://www.golden-ages.org/
(2)香港 - 準備轉變訊息中心
・Blog: https://hkpfc-datacentres.blogspot.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epare.for.change.hk/
(3)中國大陸 - 準備轉變 :https://www.pfcchina.org/
(4)英文 - 準備轉變:http://prepareforchange.net/
------------------------------------------------
判斷事件(大揭露)發生的方式
------------------------------------------------
1、乙太層奇異夸克、頂夸克炸彈被移除,這要看Cobra的訊息或相關人員所傳訊才能得知。
2、發現國家宣佈「因為xxx原因,所以全國銀行停止營業xx日」消息時
3、Cobra或相類靈訊所發動的冥想日期的原因指向大揭露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015 新時代現況
● 黑暗勢力執行方式
來源:http://www.golden-ages.org/2015/10/27/2015-10-27-rob-potte/
ROB - 當黑暗勢力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們透過低級的陰謀集團,或者天龍蜥蜴人來執行,人們想知道這些計劃如何協調?是不是有一些主人工智能,給不同集團的人進行植入,其中的人們不知道發生什麼,只是像蜂巢的蜜蜂那樣無意識地朝著計劃的目標前進?人們想問這背後是如何運作的。
COBRA- 主要的團體是奇美拉和執政官,他們是協調計劃的人。他們把計劃輸入主電腦,給出可能的方案。所以這是一個實際的存有與人工智能網絡,即帷幕之間的一個互動。但這個電腦網絡和人工智能總是受制於至高的執政官和奇美拉實體的決定。他們是作出決定和實際執行決定的人,透過複雜電腦程序為他們建立大眾行為模型,計算出最適當的行動步驟
Rob - 謝謝。我們有執政官,耶穌會,300委員會,英女王,陰謀集團,光明會,銀行家,蜥蜴人,天龍星人,還有奇美拉。能否談談這條食物鏈,他們的等級順序怎樣。在上層的是執政官,還有天龍星人或者蜥蜴人,其中一些來自獵戶座和仙女座,是嗎。
COBRA- 執政官不是天龍星的,也不是蜥蜴人。他們是主要是仙女星人。仙女座是很大的銀河系,小部分文明走向負面,他們是執政官的起源,還有奇美拉基本上也來自仙女座銀河系。他們透過了獵戶座門戶。也有一些是仙女/獵戶的混血種,但天龍星人一直臣服於前面說的那些人,天龍人不是食物鏈頂端,蜥蜴人甚至更低級
Rob- 當所有炸彈移除,是不是會馬上激活"事件"?
COBRA- 是的。
Rob- 很好,所以這是最後的臨界點,當這個任務完成"事件"就能發生。
COBRA- 根據我的訊息來源,這就是最後需要處理的。
Rob - 我想再問一下,基督是什麼意思,那個存有是誰,他有什麼使命,這個行星回歸到基督意識是什麼回事?
COBRA - 他來自天狼星系,這個存有的目的是把無條件之愛的能量和神聖恩典的能量錨定在這個行星。他是第一個介紹無條件之愛這個概念的人。因為那個概念在當時的行星地表上幾乎沒有人知道。所以在那個時候這是非常重要的能量開放。這個能量將會轉變這個行星。
● 清除炸彈比例,以及事件發生時的會有什麼感覺
來源
Rob– 當你說到奇美拉有一些強大的據點,你能不能給我們一個百分比。比如10年前奇美拉有很多基地,那裡有他們的頂夸克炸彈和標量等離子系統。現在這些移除了多少?
COBRA– 我不會說有多少百分比,但絕大部分已經清理。
Rob– 這讓我覺得是75%左右。
COBRA– 比這個多。
Rob– 人們想知道當等離子場被拆除,"事件"發生時會有什麼感覺。你能不能描述一下身體症狀,有什麼感覺,有多快?會不會發生得很快,或者持續幾個星期?人們想知道光之工作者應尋求什麼,如何幫助這個過程?
COBRA– 這將是非常強大的能量事件,人們會感到強烈的能量,可能會有奇怪的身體感覺。這個過程會隨著"事件"接近而加速,在事件發生時達到高峰。
● 事件後「金融系統」2-4年轉成銀河聯邦繁榮系統
來源
Rob– 好的。金融重置之後要用多久讓我們現在的貨幣制度轉型到銀河聯盟的繁榮經濟體系?
COBRA– 我估計要幾年時間。
Rob– 很好。之後幾年我們就不會再用真實貨幣交易?
COBRA– 是的,這是我們的期望。
Rob– 是不是會變成基於個人服務信用的交換?
COBRA– 不是。當科技發展到用複製機顯化一切,就不再需要金融系統。
Rob– 噢,這是令人興奮的。用幾年時間就能實現?
COBRA– "事件"後事情能發生得非常快。
● 磁移不產生大規模災難,及光子帶不存在
COBRA – 沒有一個東西叫光子帶,因為流入的能量流絕大部分來自銀河中央而不是透過光子,正如我所說我不會給出任何具體的時間線預測。
Rob – 有人提到地球地軸的擺動和人類意識。行星擺動是不是和人類意識有關?(C-是的)你是否同意將會有一次極移,有沒有一個窗口期是更可能發生極移?
COBRA – 我們已經在地磁偏移的過程中,這正在發生。
Rob –你能不能談談地極如何轉移?
COBRA – 磁極已經在轉移,但這不會引發大規模災難。關於物理地極的轉移,我現在還不能說。
●
來源:http://www.golden-ages.org/2015/10/27/2015-10-27-rob-potte/
ROB - 當黑暗勢力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們透過低級的陰謀集團,或者天龍蜥蜴人來執行,人們想知道這些計劃如何協調?是不是有一些主人工智能,給不同集團的人進行植入,其中的人們不知道發生什麼,只是像蜂巢的蜜蜂那樣無意識地朝著計劃的目標前進?人們想問這背後是如何運作的。
COBRA- 主要的團體是奇美拉和執政官,他們是協調計劃的人。他們把計劃輸入主電腦,給出可能的方案。所以這是一個實際的存有與人工智能網絡,即帷幕之間的一個互動。但這個電腦網絡和人工智能總是受制於至高的執政官和奇美拉實體的決定。他們是作出決定和實際執行決定的人,透過複雜電腦程序為他們建立大眾行為模型,計算出最適當的行動步驟
Rob - 謝謝。我們有執政官,耶穌會,300委員會,英女王,陰謀集團,光明會,銀行家,蜥蜴人,天龍星人,還有奇美拉。能否談談這條食物鏈,他們的等級順序怎樣。在上層的是執政官,還有天龍星人或者蜥蜴人,其中一些來自獵戶座和仙女座,是嗎。
COBRA- 執政官不是天龍星的,也不是蜥蜴人。他們是主要是仙女星人。仙女座是很大的銀河系,小部分文明走向負面,他們是執政官的起源,還有奇美拉基本上也來自仙女座銀河系。他們透過了獵戶座門戶。也有一些是仙女/獵戶的混血種,但天龍星人一直臣服於前面說的那些人,天龍人不是食物鏈頂端,蜥蜴人甚至更低級
Rob- 當所有炸彈移除,是不是會馬上激活"事件"?
COBRA- 是的。
Rob- 很好,所以這是最後的臨界點,當這個任務完成"事件"就能發生。
COBRA- 根據我的訊息來源,這就是最後需要處理的。
Rob - 我想再問一下,基督是什麼意思,那個存有是誰,他有什麼使命,這個行星回歸到基督意識是什麼回事?
COBRA - 他來自天狼星系,這個存有的目的是把無條件之愛的能量和神聖恩典的能量錨定在這個行星。他是第一個介紹無條件之愛這個概念的人。因為那個概念在當時的行星地表上幾乎沒有人知道。所以在那個時候這是非常重要的能量開放。這個能量將會轉變這個行星。
● 清除炸彈比例,以及事件發生時的會有什麼感覺
來源
Rob– 當你說到奇美拉有一些強大的據點,你能不能給我們一個百分比。比如10年前奇美拉有很多基地,那裡有他們的頂夸克炸彈和標量等離子系統。現在這些移除了多少?
COBRA– 我不會說有多少百分比,但絕大部分已經清理。
Rob– 這讓我覺得是75%左右。
COBRA– 比這個多。
Rob– 人們想知道當等離子場被拆除,"事件"發生時會有什麼感覺。你能不能描述一下身體症狀,有什麼感覺,有多快?會不會發生得很快,或者持續幾個星期?人們想知道光之工作者應尋求什麼,如何幫助這個過程?
COBRA– 這將是非常強大的能量事件,人們會感到強烈的能量,可能會有奇怪的身體感覺。這個過程會隨著"事件"接近而加速,在事件發生時達到高峰。
● 事件後「金融系統」2-4年轉成銀河聯邦繁榮系統
來源
Rob– 好的。金融重置之後要用多久讓我們現在的貨幣制度轉型到銀河聯盟的繁榮經濟體系?
COBRA– 我估計要幾年時間。
Rob– 很好。之後幾年我們就不會再用真實貨幣交易?
COBRA– 是的,這是我們的期望。
Rob– 是不是會變成基於個人服務信用的交換?
COBRA– 不是。當科技發展到用複製機顯化一切,就不再需要金融系統。
Rob– 噢,這是令人興奮的。用幾年時間就能實現?
COBRA– "事件"後事情能發生得非常快。
● 磁移不產生大規模災難,及光子帶不存在
COBRA – 沒有一個東西叫光子帶,因為流入的能量流絕大部分來自銀河中央而不是透過光子,正如我所說我不會給出任何具體的時間線預測。
Rob – 有人提到地球地軸的擺動和人類意識。行星擺動是不是和人類意識有關?(C-是的)你是否同意將會有一次極移,有沒有一個窗口期是更可能發生極移?
COBRA – 我們已經在地磁偏移的過程中,這正在發生。
Rob –你能不能談談地極如何轉移?
COBRA – 磁極已經在轉移,但這不會引發大規模災難。關於物理地極的轉移,我現在還不能說。
●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三毒對治方式
對治方法有無限種,以下是個人的對治方式,提供有緣人參考。未來若有其它進一步整理,再貼文與有緣人分享。
【貪毒】
1、明辨
貪是什麼? 就是「欲」的同義詞。
2、造業
當心中動念了,此念是愛、取、有,這就是貪。於是,口及意就會跟著產生
獲得、攫取的行為。
3、斷惑總綱
A、「如實知」貪
B、立心志:立「決定斷三毒,乃至斷無明」。
C、立行志:立「內無所欲,外無所住」。
當決定無欲時,則少發念,發念也少欲。若真正無欲時,所發
念即成妙觀察智。
D、立精進志:立「時時用功」。
「行志」不得力,或想要令它產生三昧力,則要精進用功,
所以須立精進志。釋迦牟尼佛因為立了精進志,所以原應遲
於彌勒菩薩成佛,卻反而提早八劫成佛。
【貪未滿足】
1、明辨
不能滿足貪時,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大類反應。
A、愛別離
與所愛別離,可能產生「悲、哀、憂、愁」等等的負面情緒反應
B、怨憎會
與所怨憎者相會,可能產生「瞋、恨、怨、憎、忿、煩、惱」等負面
情緒反應。
C、求不得
所求不滿足時,會有三方面的反應:
一是與愛別離相同的反應。
二是與怨憎會相同的反應。
三是綜合性反應。
就是交叉產生A、B項的情緒反應,例如想追求並獲取一項自己
所愛但從未擁有的物品,但卻一直失敗;或是想排斥一項自己不
喜又從未負責的工作,但卻一直無法排斥成功,被上級交付須完
成。
2、造業
當無法捨棄貪心時,則隨時會產生「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的反應情緒。
3、斷惑
參照貪之斷惑方式。
【瞋毒】
1、明辨
瞋是什麼? 就是「貪未滿足」眾多反應中的一種。
2、造業
未捨貪,則遲早會生瞋。
3、斷惑
貪若斷,則瞋亦同時斷,如手之二面,少了一面就代表手已斷,則另一
面亦不能存。貪瞋斷則證二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果位。
【痴毒】
1、如實知
於貪瞋痴三毒習氣之導致原因、斷除方式皆不能了知,或了知卻有迷昧
習氣而不能廓清,不能去執行積極斷除的方式,反而因循苟且輪迴的習
氣(繼續產生貪瞋)。
2、造業
未如實知
3、斷惑
已如實知
【貪毒】
1、明辨
貪是什麼? 就是「欲」的同義詞。
2、造業
當心中動念了,此念是愛、取、有,這就是貪。於是,口及意就會跟著產生
獲得、攫取的行為。
3、斷惑總綱
A、「如實知」貪
B、立心志:立「決定斷三毒,乃至斷無明」。
C、立行志:立「內無所欲,外無所住」。
當決定無欲時,則少發念,發念也少欲。若真正無欲時,所發
念即成妙觀察智。
D、立精進志:立「時時用功」。
「行志」不得力,或想要令它產生三昧力,則要精進用功,
所以須立精進志。釋迦牟尼佛因為立了精進志,所以原應遲
於彌勒菩薩成佛,卻反而提早八劫成佛。
【貪未滿足】
1、明辨
不能滿足貪時,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大類反應。
A、愛別離
與所愛別離,可能產生「悲、哀、憂、愁」等等的負面情緒反應
B、怨憎會
與所怨憎者相會,可能產生「瞋、恨、怨、憎、忿、煩、惱」等負面
情緒反應。
C、求不得
所求不滿足時,會有三方面的反應:
一是與愛別離相同的反應。
二是與怨憎會相同的反應。
三是綜合性反應。
就是交叉產生A、B項的情緒反應,例如想追求並獲取一項自己
所愛但從未擁有的物品,但卻一直失敗;或是想排斥一項自己不
喜又從未負責的工作,但卻一直無法排斥成功,被上級交付須完
成。
2、造業
當無法捨棄貪心時,則隨時會產生「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的反應情緒。
3、斷惑
參照貪之斷惑方式。
【瞋毒】
1、明辨
瞋是什麼? 就是「貪未滿足」眾多反應中的一種。
2、造業
未捨貪,則遲早會生瞋。
3、斷惑
貪若斷,則瞋亦同時斷,如手之二面,少了一面就代表手已斷,則另一
面亦不能存。貪瞋斷則證二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果位。
【痴毒】
1、如實知
於貪瞋痴三毒習氣之導致原因、斷除方式皆不能了知,或了知卻有迷昧
習氣而不能廓清,不能去執行積極斷除的方式,反而因循苟且輪迴的習
氣(繼續產生貪瞋)。
2、造業
未如實知
3、斷惑
已如實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綠色自由能源
編輯
◆ 綠色自由能源簡介
(一)內容摘要
告知新時代自由能源發電機的現況。令推廣大眾採用此類科技產品,使得採用者可以極大量節約金錢。並且同時可極大量減少各類環境污染,例如火力發電,核能發電。
目前自由能源機器已達到輸出功能大於輸入功率45倍(參考以下鄧鴻吉教授之磁浮發電機)。而且,這個自由能源發展趨勢已無法再被遮擋,建議具有智慧的組織機關領導人能看清現實並早於西方世界推廣之。
(二)自由能源發電機特性
輸出功率大於輸入功率。
此特性使得自由能源發電機除了本身材料自然耗損所導致停機之外,可以永遠不斷地發電產生新能量,這個狀況已超過目前簡陋科技相關的能量定理。
(三) 自由能源機器
可以正常發電的自由能源機器,目前至少有三系列(實際可能更多),分別為凱史基金會之「Magrav-Power」系列,QEG量子能源發電機,及鄧鴻吉教授之磁浮發電機。
(四) 比較著名網站
1、凱史基金會
・英文官網:https://www.keshefoundation.org/
・求知者研討會影片:https://livestream.com/kfssi/ksw
2、QEG
・qegfreeenergyacademy.com 英文官網
・發電機設計圖文件下載
・Hopegirl QEG 舊英文官網
・QEG News
・QEG Open Source
・QEG 製造暨使用者手冊 (pdf file)
・QEG 製造暨使用者手冊 (pdf file,由本網站下載)
・Hopegirl 新英文官網
・CLEAN ENERGY ACADEMY
・2014-03-27 [柯博拉Cobra] 自由能源誕生:量子能源發電機(推薦閱讀,內有更多資料連結)
・2014-05-28 QEG研發進入第三階段:自行供電
3、鄧鴻吉教授磁浮發電機
・2014-07-28 磁浮發電機發表會(影片)
・2015-07-09 磁浮發電機中國時報新聞
◆ 能源新聞網站、視訊
・TechNews 能源科技
・PanSci 泛科學
・
◆ 綠色自由能源新聞
・2018-05-23 自制發電機,不使用任何燃料,電力強勁整個家基本夠用!(影片)
・2023-09-30 免費地球震頻壓電能源(影片)
・2024-01-03 化氫為水的創新技術!韓科學家開發出比鋰離子電池更便宜更安全的水性電池
・2024-07-05 (21:32) 綠色自由能源:震動頻率能源(影片)
・2025-04-16 地球磁場之磁力線切割所生電(非原標題,影片)
・2025-xx-xx
・2025-xx-xx
◆ 商業但偏綠色之能源新聞
・2022-12-14 人類盜火時刻:可控核融合首次輸出超過輸入,核融合發電時代來臨
・2023-08-07 核融合重大突破,美科學家第二度達淨能量增益
・2023-10-17 2023年全球對太陽能的投資將首度超越石油
・2023-10-17 豐田、現代為何還拚氫能車?!氫能好在哪?能取代電動車嗎?
・2024-02-02 效率更高也更穩定,量子點太陽能效率達 18% 創新高
・2024-02-05 海洋能新進展,海底波浪能 Waveroller 愈來愈接近商業化了
・2025-xx-xx
・2025-xx-xx
◆ 能源材料
・2025-04-29 鋼鐵人夢成真?台灣研發「不氫鋼」 讓日本技術專家看傻眼![01],[02]
・2025-xx-xx
・2025-xx-xx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648361
◆ 綠色自由能源簡介
(一)內容摘要
告知新時代自由能源發電機的現況。令推廣大眾採用此類科技產品,使得採用者可以極大量節約金錢。並且同時可極大量減少各類環境污染,例如火力發電,核能發電。
目前自由能源機器已達到輸出功能大於輸入功率45倍(參考以下鄧鴻吉教授之磁浮發電機)。而且,這個自由能源發展趨勢已無法再被遮擋,建議具有智慧的組織機關領導人能看清現實並早於西方世界推廣之。
(二)自由能源發電機特性
輸出功率大於輸入功率。
此特性使得自由能源發電機除了本身材料自然耗損所導致停機之外,可以永遠不斷地發電產生新能量,這個狀況已超過目前簡陋科技相關的能量定理。
(三) 自由能源機器
可以正常發電的自由能源機器,目前至少有三系列(實際可能更多),分別為凱史基金會之「Magrav-Power」系列,QEG量子能源發電機,及鄧鴻吉教授之磁浮發電機。
(四) 比較著名網站
1、凱史基金會
・英文官網:https://www.keshefoundation.org/
・求知者研討會影片:https://livestream.com/kfssi/ksw
2、QEG
・qegfreeenergyacademy.com 英文官網
・發電機設計圖文件下載
・Hopegirl QEG 舊英文官網
・QEG News
・QEG Open Source
・QEG 製造暨使用者手冊 (pdf file)
・QEG 製造暨使用者手冊 (pdf file,由本網站下載)
・Hopegirl 新英文官網
・CLEAN ENERGY ACADEMY
・2014-03-27 [柯博拉Cobra] 自由能源誕生:量子能源發電機(推薦閱讀,內有更多資料連結)
・2014-05-28 QEG研發進入第三階段:自行供電
3、鄧鴻吉教授磁浮發電機
・2014-07-28 磁浮發電機發表會(影片)
・2015-07-09 磁浮發電機中國時報新聞
◆ 能源新聞網站、視訊
・TechNews 能源科技
・PanSci 泛科學
・
◆ 綠色自由能源新聞
・2018-05-23 自制發電機,不使用任何燃料,電力強勁整個家基本夠用!(影片)
・2023-09-30 免費地球震頻壓電能源(影片)
・2024-01-03 化氫為水的創新技術!韓科學家開發出比鋰離子電池更便宜更安全的水性電池
・2024-07-05 (21:32) 綠色自由能源:震動頻率能源(影片)
・2025-04-16 地球磁場之磁力線切割所生電(非原標題,影片)
・2025-xx-xx
・2025-xx-xx
◆ 商業但偏綠色之能源新聞
・2022-12-14 人類盜火時刻:可控核融合首次輸出超過輸入,核融合發電時代來臨
・2023-08-07 核融合重大突破,美科學家第二度達淨能量增益
・2023-10-17 2023年全球對太陽能的投資將首度超越石油
・2023-10-17 豐田、現代為何還拚氫能車?!氫能好在哪?能取代電動車嗎?
・2024-02-02 效率更高也更穩定,量子點太陽能效率達 18% 創新高
・2024-02-05 海洋能新進展,海底波浪能 Waveroller 愈來愈接近商業化了
・2025-xx-xx
・2025-xx-xx
◆ 能源材料
・2025-04-29 鋼鐵人夢成真?台灣研發「不氫鋼」 讓日本技術專家看傻眼![01],[02]
・2025-xx-xx
・2025-xx-xx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648361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當伸出一隻手時,手掌是手,手背也仍是手。手掌如同色,手背如同空。
因為手掌與手背的比喻具有差異性,所以某些人會「固執」,手掌就是手掌而不是手背,否則又它怎會被叫做手掌而不叫手背,所以手掌跟手背就是不一樣。
而我的領會又更深一層,雖然基於同一體(例如同一隻手),但卻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被人執著。
《楞 嚴經》開示,當妄生之後,就產生二種對比現象,所謂「起為世界,靜成虛空」。其實這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當虛空扭曲太強烈時,就產生旋轉狀況,此時就變成風 輪(我個人的體會),於是繼續變化下去,最後就成了物質的世界。但若十方世界的虛空扭曲狀況消失,則十方世界本身亦消失,而虛空也不存在,因為虛空就是世 界,世界就是虛空。
至於沒有扭曲的虛空,它必須與扭曲旋轉虛空所造成的世界比較才存在,若十方世界已消失而無法比較,沒扭曲的虛空也不會存在,此時它沒生滅等同佛性,所以是「不可思議」。
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因為手掌與手背的比喻具有差異性,所以某些人會「固執」,手掌就是手掌而不是手背,否則又它怎會被叫做手掌而不叫手背,所以手掌跟手背就是不一樣。
而我的領會又更深一層,雖然基於同一體(例如同一隻手),但卻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被人執著。
《楞 嚴經》開示,當妄生之後,就產生二種對比現象,所謂「起為世界,靜成虛空」。其實這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當虛空扭曲太強烈時,就產生旋轉狀況,此時就變成風 輪(我個人的體會),於是繼續變化下去,最後就成了物質的世界。但若十方世界的虛空扭曲狀況消失,則十方世界本身亦消失,而虛空也不存在,因為虛空就是世 界,世界就是虛空。
至於沒有扭曲的虛空,它必須與扭曲旋轉虛空所造成的世界比較才存在,若十方世界已消失而無法比較,沒扭曲的虛空也不會存在,此時它沒生滅等同佛性,所以是「不可思議」。
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立志無慾」及「根塵相觸而無住」
發現自己發文,很多都是重複的現象,其實這種狀況也是正常,畢竟知識、修行到一定程度或瓶頸時都會有這類狀況。如同不會騎自行車之前,要學會就要反覆練習,而反覆的意思就是把同樣動作不斷地一遍遍的重複之意思。在佛法修行上也是如此!
我此篇心得,在於說明自己於日常生活中,修改錯誤身口意行的經驗而產生。
人,在修行時,由於無量劫來的習氣,於是逆如來流而順輪迴流去動作,因此,一切所行充滿了三毒之七情六慾的反應,這樣又如何能解脫輪迴呢?
所以(以下說法請參考《圓覺經》開示的修行方式),
(1)除了初修時要「立志無慾」(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修行)之外,
(2)於篤行前要先挑選自己認為適合自己根器的法門
(3)若挑選的是「禪那法」,那就在時時刻刻要警惕自己心行,使心行符合如來心,即淨圓覺。
佛地境界並不從修而得,而是在初修時就等同佛心,這在《楞嚴經》及《圓覺經》之類的了義佛經中 都有開示,所以,吾人在修行時,當下心都等同佛地之心(法身境界,即是無生。無慾時就無生),若說有差別,只是報化身之妙用,例如要變出一堆黃金而變不出 來。而這類變不出來的能力,就是菩薩修行過程所要逐漸證得之能力,但以究竟的「無餘涅槃」來說,卻不是在學這些功用。所以,阿羅漢所證涅槃與佛所證相同,相異在於報化身功用而已。
吾人學佛或要學斷惑,首先就是在斷除人我執,即是三毒習氣,斷除之後若有大乘心,之後才是學習這些報化身功用的能力。
但,吾人如何能先斷人我執呢? 說到這裡又回到老議題:無慾!
是什麼令吾人輪迴呢? 三毒是!所謂三毒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七情六慾」,若不立志無慾,又怎能斷除這些七情六慾呢?
我現今回想過去自己理解到要斷除七情六慾才能解脫輪迴時,那時當下的心情,此時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反應是「不可能」!我無法理解,一個人又怎能斷除七情六慾呢? 但在今日的程度來看,這卻不是問題,且是可以被理解,且是可能。
過 去彼時之不可能的見解,是因為沒有經驗而無法理解,而無法認同,不過,一旦吾人有了某些經驗後,就能理解過去不認同的,現今已能成為事實。如同過去很多科 幻小說幻想的技術,那時無法理解如何成被實現,但現今卻很多被實現了。又如同向幾千年前的古人說明飛機之飛行,那些古人又怎能相信我們這些現代人能認同的 現象呢?
很多的知識、認同,都是要經過自己經歷過才能產生,但......,這個要經過自己經歷之後才產生的現象,卻是眾生的悲 哀。吾人若要免除自己是這類的悲哀,那麼就要學習「會學習的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那些自己沒經歷過的某些事件,是可以相信的、可以認同的。而要學 會這個「用智慧判斷而產生認同的能力」,是非常困難的。這方面諸葛亮的表現就很突出了,從他的很多發明及對敵計策,我們今人因此稱他是個很聰明的人,只可 惜用錯地方,若用在解脫輪迴的修行上,他大約會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大師。
禪那修行法,主要是在當下的用心,所以,這類人要注意的 是「根塵相觸」之當下的反應!例如《金剛經》開示的「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應無所住」就是修行的方式,以無所住之故,所以無三毒反應(修行人實 際的反應,即便外顯表現上沒有三毒反應,但心中底層還是不能解離,否則當下就證阿羅漢果或六地以上的境界),依此無三毒輪迴習氣,而能產生「真心」,這個真心其實是指佛智之意思。而眾生之心是「妄心」(識),佛菩薩之心是「真心」(智)。
囉嗦了一堆,能不能來簡單點修行方式之提要呢? 當然可以!
一、首先,就是「立志無慾」
若 連剛開始都無法下定決心要解脫輪迴,就算有一億年的壽命去修行,也只能成為輪迴中的老妖精,也無法變成斷惑的聖人!因為,輪迴即是三毒的相續,三毒就是七 情六慾,若不立志無慾,又怎能斷欲呢? 這如同住在廣州的人,「不下決定」去北京,他又怎能去乘各類交通工具,使其本人在北京出現呢?(請不要學愚痴人一般的說他被綁架給送到北京去)
二、其次,是「根塵相觸而無住」
當修行人已「立志無慾」之後,再來修行就簡單多了,使自己六根在「根塵相觸」時,都要求沒有七情六慾的反應(三毒反應),就這樣!(在這裡若頓悟的話,那就是得法眼淨)
修行從初修時無法適應 => 經過反覆練習 => 於是逐漸的就漸漸能勝任 => 最終斷惑
如同不會騎自行車的,經過反覆不斷地練習,終於就學會了。而所有的開始,都起於「立志無慾」之上。如同禪宗五祖對慧能大師所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注一)。
不 識本心的意思,就是要理解無明(妄)產生之原因,它是來自於當下不自在的習氣,而這些習氣則從無始劫來所養成的執著(人我執及法我執)所導致,所以「生因 識有,滅從色除」,要永遠斷除無明(妄),剛開始就是「立志無慾」才行!有這樣的認知,就已識本心(本心分聖凡,在凡是指「意識+習氣」,在聖是指「智+ 般若」)
所以,本篇所要講的重點有二:一是「立志無慾。二是「根塵相觸而無住」。
********************************************************************
注一
********
建議有緣人觀看以下連結文章,是宣化上人開示《六祖壇經》。
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66/wisdom266_3.ht
我此篇心得,在於說明自己於日常生活中,修改錯誤身口意行的經驗而產生。
人,在修行時,由於無量劫來的習氣,於是逆如來流而順輪迴流去動作,因此,一切所行充滿了三毒之七情六慾的反應,這樣又如何能解脫輪迴呢?
所以(以下說法請參考《圓覺經》開示的修行方式),
(1)除了初修時要「立志無慾」(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修行)之外,
(2)於篤行前要先挑選自己認為適合自己根器的法門
(3)若挑選的是「禪那法」,那就在時時刻刻要警惕自己心行,使心行符合如來心,即淨圓覺。
佛地境界並不從修而得,而是在初修時就等同佛心,這在《楞嚴經》及《圓覺經》之類的了義佛經中 都有開示,所以,吾人在修行時,當下心都等同佛地之心(法身境界,即是無生。無慾時就無生),若說有差別,只是報化身之妙用,例如要變出一堆黃金而變不出 來。而這類變不出來的能力,就是菩薩修行過程所要逐漸證得之能力,但以究竟的「無餘涅槃」來說,卻不是在學這些功用。所以,阿羅漢所證涅槃與佛所證相同,相異在於報化身功用而已。
吾人學佛或要學斷惑,首先就是在斷除人我執,即是三毒習氣,斷除之後若有大乘心,之後才是學習這些報化身功用的能力。
但,吾人如何能先斷人我執呢? 說到這裡又回到老議題:無慾!
是什麼令吾人輪迴呢? 三毒是!所謂三毒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七情六慾」,若不立志無慾,又怎能斷除這些七情六慾呢?
我現今回想過去自己理解到要斷除七情六慾才能解脫輪迴時,那時當下的心情,此時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反應是「不可能」!我無法理解,一個人又怎能斷除七情六慾呢? 但在今日的程度來看,這卻不是問題,且是可以被理解,且是可能。
過 去彼時之不可能的見解,是因為沒有經驗而無法理解,而無法認同,不過,一旦吾人有了某些經驗後,就能理解過去不認同的,現今已能成為事實。如同過去很多科 幻小說幻想的技術,那時無法理解如何成被實現,但現今卻很多被實現了。又如同向幾千年前的古人說明飛機之飛行,那些古人又怎能相信我們這些現代人能認同的 現象呢?
很多的知識、認同,都是要經過自己經歷過才能產生,但......,這個要經過自己經歷之後才產生的現象,卻是眾生的悲 哀。吾人若要免除自己是這類的悲哀,那麼就要學習「會學習的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那些自己沒經歷過的某些事件,是可以相信的、可以認同的。而要學 會這個「用智慧判斷而產生認同的能力」,是非常困難的。這方面諸葛亮的表現就很突出了,從他的很多發明及對敵計策,我們今人因此稱他是個很聰明的人,只可 惜用錯地方,若用在解脫輪迴的修行上,他大約會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大師。
禪那修行法,主要是在當下的用心,所以,這類人要注意的 是「根塵相觸」之當下的反應!例如《金剛經》開示的「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應無所住」就是修行的方式,以無所住之故,所以無三毒反應(修行人實 際的反應,即便外顯表現上沒有三毒反應,但心中底層還是不能解離,否則當下就證阿羅漢果或六地以上的境界),依此無三毒輪迴習氣,而能產生「真心」,這個真心其實是指佛智之意思。而眾生之心是「妄心」(識),佛菩薩之心是「真心」(智)。
囉嗦了一堆,能不能來簡單點修行方式之提要呢? 當然可以!
一、首先,就是「立志無慾」
若 連剛開始都無法下定決心要解脫輪迴,就算有一億年的壽命去修行,也只能成為輪迴中的老妖精,也無法變成斷惑的聖人!因為,輪迴即是三毒的相續,三毒就是七 情六慾,若不立志無慾,又怎能斷欲呢? 這如同住在廣州的人,「不下決定」去北京,他又怎能去乘各類交通工具,使其本人在北京出現呢?(請不要學愚痴人一般的說他被綁架給送到北京去)
二、其次,是「根塵相觸而無住」
當修行人已「立志無慾」之後,再來修行就簡單多了,使自己六根在「根塵相觸」時,都要求沒有七情六慾的反應(三毒反應),就這樣!(在這裡若頓悟的話,那就是得法眼淨)
修行從初修時無法適應 => 經過反覆練習 => 於是逐漸的就漸漸能勝任 => 最終斷惑
如同不會騎自行車的,經過反覆不斷地練習,終於就學會了。而所有的開始,都起於「立志無慾」之上。如同禪宗五祖對慧能大師所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注一)。
不 識本心的意思,就是要理解無明(妄)產生之原因,它是來自於當下不自在的習氣,而這些習氣則從無始劫來所養成的執著(人我執及法我執)所導致,所以「生因 識有,滅從色除」,要永遠斷除無明(妄),剛開始就是「立志無慾」才行!有這樣的認知,就已識本心(本心分聖凡,在凡是指「意識+習氣」,在聖是指「智+ 般若」)
所以,本篇所要講的重點有二:一是「立志無慾。二是「根塵相觸而無住」。
********************************************************************
注一
********
建議有緣人觀看以下連結文章,是宣化上人開示《六祖壇經》。
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66/wisdom266_3.ht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菩薩乘四念處修行方式
No. 22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5) T08, p0253b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念處。何等四。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亦無身覺。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內外身中循身觀亦無身覺。以不可得故。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內受內心內法。外受外心外法。內外受內外心內外法。循法觀亦無法覺。以不可得故。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云何內身中循身觀。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知身所行如是知。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來若去。視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執持衣缽。飲食臥息坐立睡覺。語默入出禪定。亦常一心。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內身中循身觀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時。一心念入息時知入息。出息時知出息。入息長時知入息長。出息長時知出息長。入息短時知入息短。出息短時知出息短。譬如鏇師若鏇師弟子。繩長知長繩短知短。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時知入息。出息時知出息。入息長時知入息長。出息長時知出息長。入息短時知入息短。出息短時知出息短。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身四大作是念。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風大。譬如屠牛師若屠牛弟子。以刀殺牛分作四分。作四分已若立若坐觀此四分。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種種觀身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從足至頂周匝薄皮。種種不淨充滿身中。作是念。身中有髮毛爪齒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腎心膽肝肺小腸大腸胃脬。屎尿垢汗淚涕涎唾膿血黃白淡[病-丙+陰]肪[月*冊]腦膜。譬如田夫倉中隔盛雜穀。種種充滿稻麻黍粟豆麥。明眼之開倉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麥是豆。分別悉知。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觀是身從足至頂周匝薄皮種種不淨充滿身中。髮毛爪齒乃至腦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懇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月*逢]脹青瘀膿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烏鴟鵰鷲豺狼狐狗。如是等種種禽獸攫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種種禽獸食已不淨爛臭。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血肉塗染筋骨相連。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血肉已離筋骨相連。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已散在地。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乃至除世間貪憂。
...略...(以上身念處的觀法,其它的觀法請直接看電子佛經)
---- 說明 ----
四念處的修行重點是「如實知」,這一點沒把握住,都是在浪費時間。
何謂如實知?
1、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
2、於知時與淨習相應,即保持一心(相應有三類目標,須養成淨習:三法印
、因緣法、與一實相印)
要與哪一類相應,要視修行者心量而定。聲聞乘人與三法印相應;緣覺乘
人與因緣法相應;菩薩乘人與一實相印相應。
A、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
B、因緣法 :即十二因緣。1.無明緣行。2.行緣識。3.識緣名色。4.名色
緣六處。5.六處緣觸。6.觸緣受。7.受緣愛。8.愛緣取。
9.取緣有。10.有緣生。11.生緣老死。
C、一實相印:無生
修行人若已能養成「無欲」或「根塵相觸時立即捨」的淨習,他的離欲斷
惑速度就非常快。詳細的修行方式,建議參考《圓覺經》
經由上述「如實知」的反覆修行,就能斷三毒,奇怪吧? 這就是眾生之習氣產生與斷除的「必然過程」。
如我常舉例的「污水坑喻」:
甲問乙:是否有看到前方地上的污水坑?
乙回答:已見
甲又問:走過去能否避開?
乙回答:能避開。
就在乙前腳回答能避開之後,後腳卻踏入污水坑中,為何如此呢? 習氣之故!習氣就是業力!
又例如有煙癮,癮犯時(欲生),就驅使(業力)煙癮者去抽煙(造新業因),因此再增長吸煙的習慣(更深業力),而使煙癮更牢固(業報)。
那麼,要戒煙者應如何做才可戒煙呢? 如《楞嚴經》開示:「違其現業」。要依養成染習的路徑而相反行,日久功深就能斷除。
如實知,是現觀當下的功夫,非常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這功夫用的不好,常會有類似「失控」的狀況發生。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念處。何等四。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亦無身覺。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內外身中循身觀亦無身覺。以不可得故。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內受內心內法。外受外心外法。內外受內外心內外法。循法觀亦無法覺。以不可得故。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云何內身中循身觀。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知身所行如是知。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來若去。視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執持衣缽。飲食臥息坐立睡覺。語默入出禪定。亦常一心。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內身中循身觀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時。一心念入息時知入息。出息時知出息。入息長時知入息長。出息長時知出息長。入息短時知入息短。出息短時知出息短。譬如鏇師若鏇師弟子。繩長知長繩短知短。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時知入息。出息時知出息。入息長時知入息長。出息長時知出息長。入息短時知入息短。出息短時知出息短。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身四大作是念。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風大。譬如屠牛師若屠牛弟子。以刀殺牛分作四分。作四分已若立若坐觀此四分。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種種觀身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從足至頂周匝薄皮。種種不淨充滿身中。作是念。身中有髮毛爪齒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腎心膽肝肺小腸大腸胃脬。屎尿垢汗淚涕涎唾膿血黃白淡[病-丙+陰]肪[月*冊]腦膜。譬如田夫倉中隔盛雜穀。種種充滿稻麻黍粟豆麥。明眼之開倉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麥是豆。分別悉知。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觀是身從足至頂周匝薄皮種種不淨充滿身中。髮毛爪齒乃至腦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懇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月*逢]脹青瘀膿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烏鴟鵰鷲豺狼狐狗。如是等種種禽獸攫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種種禽獸食已不淨爛臭。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血肉塗染筋骨相連。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血肉已離筋骨相連。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已散在地。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乃至除世間貪憂。
...略...(以上身念處的觀法,其它的觀法請直接看電子佛經)
---- 說明 ----
四念處的修行重點是「如實知」,這一點沒把握住,都是在浪費時間。
何謂如實知?
1、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
2、於知時與淨習相應,即保持一心(相應有三類目標,須養成淨習:三法印
、因緣法、與一實相印)
要與哪一類相應,要視修行者心量而定。聲聞乘人與三法印相應;緣覺乘
人與因緣法相應;菩薩乘人與一實相印相應。
A、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
B、因緣法 :即十二因緣。1.無明緣行。2.行緣識。3.識緣名色。4.名色
緣六處。5.六處緣觸。6.觸緣受。7.受緣愛。8.愛緣取。
9.取緣有。10.有緣生。11.生緣老死。
C、一實相印:無生
修行人若已能養成「無欲」或「根塵相觸時立即捨」的淨習,他的離欲斷
惑速度就非常快。詳細的修行方式,建議參考《圓覺經》
經由上述「如實知」的反覆修行,就能斷三毒,奇怪吧? 這就是眾生之習氣產生與斷除的「必然過程」。
如我常舉例的「污水坑喻」:
甲問乙:是否有看到前方地上的污水坑?
乙回答:已見
甲又問:走過去能否避開?
乙回答:能避開。
就在乙前腳回答能避開之後,後腳卻踏入污水坑中,為何如此呢? 習氣之故!習氣就是業力!
又例如有煙癮,癮犯時(欲生),就驅使(業力)煙癮者去抽煙(造新業因),因此再增長吸煙的習慣(更深業力),而使煙癮更牢固(業報)。
那麼,要戒煙者應如何做才可戒煙呢? 如《楞嚴經》開示:「違其現業」。要依養成染習的路徑而相反行,日久功深就能斷除。
如實知,是現觀當下的功夫,非常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這功夫用的不好,常會有類似「失控」的狀況發生。
阿那罗王凌虐众生,乃已得菩萨如幻解脱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66) T10, p0355a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能守護我。令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如是思惟。生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踊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心。莊嚴心。無著心。無礙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遍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不捨十力心。漸次遊行。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
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婬。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
/*按:描述無厭足王業報、作為...等等之狀況*/
時善財童子。依眾人語。尋即往詣遙見彼王坐那羅延金剛之座。阿僧祇寶。以為其足。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以為耳璫。相對垂下。無價摩尼以為瓔珞。莊嚴其頸。天妙摩尼以為印釧。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其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大琉璃寶以為其竿。光味摩尼以為其臍。雜寶為鈴。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遍十方。如是寶蓋。而覆其上。阿那羅王。有大力勢。能伏他眾。無能與敵。以離垢繒。而繫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共理王事。其前復有十萬猛卒。形貌醜惡。衣服褊陋。執持器仗。攘臂瞋目。眾生見者。無不恐怖。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
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
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
時善財童子。聞此語已。即詣王所。頂禮其足。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
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匝圍遶。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軟意承旨。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
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
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
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間悉皆如影。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能守護我。令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如是思惟。生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踊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心。莊嚴心。無著心。無礙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遍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不捨十力心。漸次遊行。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
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婬。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
/*按:描述無厭足王業報、作為...等等之狀況*/
時善財童子。依眾人語。尋即往詣遙見彼王坐那羅延金剛之座。阿僧祇寶。以為其足。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以為耳璫。相對垂下。無價摩尼以為瓔珞。莊嚴其頸。天妙摩尼以為印釧。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其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大琉璃寶以為其竿。光味摩尼以為其臍。雜寶為鈴。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遍十方。如是寶蓋。而覆其上。阿那羅王。有大力勢。能伏他眾。無能與敵。以離垢繒。而繫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共理王事。其前復有十萬猛卒。形貌醜惡。衣服褊陋。執持器仗。攘臂瞋目。眾生見者。無不恐怖。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
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
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
時善財童子。聞此語已。即詣王所。頂禮其足。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
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匝圍遶。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軟意承旨。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
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
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
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間悉皆如影。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辭退而去。
滅盡定,與死,與無想定之差別
******************************************************************
滅盡定,與死,與無想定之差別
************************************
No. 26 中阿含經 (卷58) T01, p0791b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意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意者依壽。依壽住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壽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壽者依暖。依暖住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壽及暖。此二法為合為別。此二法可得別施設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壽及暖。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所以者何。因壽故有暖。因暖故有壽。若無壽者則無暖。無暖者則無壽。猶如因油因炷。故得燃燈。彼中因[火*僉]故有光。因光故有[火*僉]。若無[火*僉]者則無光。無光者則無[火*僉]。如是因壽故有暖。因暖故有壽。若無壽者則無暖。無暖者則無壽。是故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云何為三。一者壽。二者暖。三者識。此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死及入滅盡定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死者壽命滅訖。溫暖已去。諸根敗壞。比丘入滅盡定者。壽不滅訖。暖亦不去。諸根不敗壞。死及入滅盡定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比丘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如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入滅盡定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入滅盡定時。先滅身行。次滅口行。後滅意行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從滅盡定起時。先生何法。為身行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先生意行。次生口行。後生身行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幾觸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三觸。云何為三。一者不移動觸。二者無所有觸。三者無相觸。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此三觸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空.無願.無相。此三法異義.異文耶。為一義.異文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空.無願.無相。此三法異義.異文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不移動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四因四緣生不移動定。云何為四。若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是謂四因四緣生不移動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無所有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因三緣生無所有定。云何為三。若比丘度一切色想。至得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有三因三緣生無所有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無想定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二因二緣生無想定。云何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無想界。是謂二因二緣生無想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住無想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二因二緣住無想定。云何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無想界。是謂二因二緣住無想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從無想定起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因三緣從無想定起。云何為三。一者念一切想。二者不念無想界。三者因此身因六處緣命根。是謂三因三緣。從無想定起
如是。彼二尊更相稱歎善哉善哉。更互所說。歡喜奉行。從坐起去
******************************************************************
無想定與滅盡定之差別
*****************************
No. 26 中阿含經 (卷58) T01, p0789a
法樂比丘尼答曰。死者壽命滅訖。溫暖已去。諸根敗壞。比丘入滅盡定者壽不滅訖。暖亦不去。諸根不敗壞。若死及入滅盡定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比丘入滅盡定時。作如是念。我入滅盡定耶
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時。不作是念。我入滅盡定。然本如是修習心。以是故如是趣向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比丘從滅盡定起。作如是念。我從滅盡定起耶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然因此身及六處緣命根。是故從定起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
死與入滅盡定之差別
************************
No. 99 雜阿含經 (卷21) T02, p0150a
(五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諸上座比丘俱
時。有質多羅長者詣諸上座比丘所。禮諸上座已。詣尊者伽摩比丘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謂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行者。謂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復問。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長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復問。何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於身.屬於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塚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塚間 無心如木石
復問。尊者。若死.若入滅盡正受。有差別不
答。捨於壽暖。諸根悉壞。身命分離。是名為死。滅盡定者。身.口.意行滅。不捨壽命。不離於暖。諸根不壞。身命相屬。此則命終.入滅正受差別之相
復問。尊者。云何入滅正受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不言。我入滅正受。我當入滅正受。然先作如是漸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復問。尊者。云何為出滅正受
答言。長者。出滅正受者亦不念言。我今出正受。我當出正受。然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復問。尊者。起滅正受者。何法先起。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
答言。長者。從滅正受起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後口行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者。云何順趣.流注.浚輸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復問。尊者。住滅正受時。為觸幾觸
答言。長者。觸不動.觸無相.觸無所有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為作幾法
答言。長者。此應先問。何故今問。然當為汝說。比丘入滅正受者。作於二法。止以觀
時。質多羅長者聞尊者迦摩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滅盡定,與死,與無想定之差別
************************************
No. 26 中阿含經 (卷58) T01, p0791b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意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意者依壽。依壽住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壽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壽者依暖。依暖住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壽及暖。此二法為合為別。此二法可得別施設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壽及暖。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所以者何。因壽故有暖。因暖故有壽。若無壽者則無暖。無暖者則無壽。猶如因油因炷。故得燃燈。彼中因[火*僉]故有光。因光故有[火*僉]。若無[火*僉]者則無光。無光者則無[火*僉]。如是因壽故有暖。因暖故有壽。若無壽者則無暖。無暖者則無壽。是故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云何為三。一者壽。二者暖。三者識。此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死及入滅盡定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死者壽命滅訖。溫暖已去。諸根敗壞。比丘入滅盡定者。壽不滅訖。暖亦不去。諸根不敗壞。死及入滅盡定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比丘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如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入滅盡定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入滅盡定時。先滅身行。次滅口行。後滅意行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從滅盡定起時。先生何法。為身行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先生意行。次生口行。後生身行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幾觸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三觸。云何為三。一者不移動觸。二者無所有觸。三者無相觸。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此三觸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空.無願.無相。此三法異義.異文耶。為一義.異文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空.無願.無相。此三法異義.異文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不移動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四因四緣生不移動定。云何為四。若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是謂四因四緣生不移動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無所有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因三緣生無所有定。云何為三。若比丘度一切色想。至得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有三因三緣生無所有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無想定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二因二緣生無想定。云何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無想界。是謂二因二緣生無想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住無想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二因二緣住無想定。云何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無想界。是謂二因二緣住無想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從無想定起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因三緣從無想定起。云何為三。一者念一切想。二者不念無想界。三者因此身因六處緣命根。是謂三因三緣。從無想定起
如是。彼二尊更相稱歎善哉善哉。更互所說。歡喜奉行。從坐起去
******************************************************************
無想定與滅盡定之差別
*****************************
No. 26 中阿含經 (卷58) T01, p0789a
法樂比丘尼答曰。死者壽命滅訖。溫暖已去。諸根敗壞。比丘入滅盡定者壽不滅訖。暖亦不去。諸根不敗壞。若死及入滅盡定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比丘入滅盡定時。作如是念。我入滅盡定耶
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時。不作是念。我入滅盡定。然本如是修習心。以是故如是趣向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比丘從滅盡定起。作如是念。我從滅盡定起耶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然因此身及六處緣命根。是故從定起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
死與入滅盡定之差別
************************
No. 99 雜阿含經 (卷21) T02, p0150a
(五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諸上座比丘俱
時。有質多羅長者詣諸上座比丘所。禮諸上座已。詣尊者伽摩比丘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謂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行者。謂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復問。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長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復問。何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於身.屬於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塚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塚間 無心如木石
復問。尊者。若死.若入滅盡正受。有差別不
答。捨於壽暖。諸根悉壞。身命分離。是名為死。滅盡定者。身.口.意行滅。不捨壽命。不離於暖。諸根不壞。身命相屬。此則命終.入滅正受差別之相
復問。尊者。云何入滅正受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不言。我入滅正受。我當入滅正受。然先作如是漸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復問。尊者。云何為出滅正受
答言。長者。出滅正受者亦不念言。我今出正受。我當出正受。然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復問。尊者。起滅正受者。何法先起。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
答言。長者。從滅正受起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後口行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者。云何順趣.流注.浚輸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復問。尊者。住滅正受時。為觸幾觸
答言。長者。觸不動.觸無相.觸無所有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為作幾法
答言。長者。此應先問。何故今問。然當為汝說。比丘入滅正受者。作於二法。止以觀
時。質多羅長者聞尊者迦摩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