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真理
在現今時代,想了解生命作用之真正意義,可由廣播頻率的原理下手。
試著這樣思想及分析﹕
為何AM與FM頻率不同,須皆能同時傳遞同樣內容呢?
生命層次之不同,就如彼不同頻率,可同時存在又不相干擾,如人道
、鬼道、天道等,同時俱存又能不互相干擾。
相續是一切現象的根本,於是有業力產生,而十方宇宙不離三種相續﹕
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所謂相續,呈現出來的就是時間(宙)與空間(宇),也因為相續而
有所謂的生命出現,生命自覺有我,於是不離輪迴之業果相續。
再試著這樣思想及分析﹕
為何現今AI聊天機器人,已能令一部份人分不清是否
為真人在聊天呢?(未來技術會更令人無法辨別出)
有力的AI機器人不離超級電腦的作用,即便AI軟體強到能用喇叭
發出完全像人的聲音乃至感情而令人無法分辨真假,也只是個軟體而
已。
無論什麼軟體,即便是作業系統,都不離電力!!
十方宇宙內的形而上、形、形而下的全部(世界、生命體、輪迴果報
),它能存在原因是如同電腦一般的不離一個電力,而宇宙存在之力
它被稱為 「業力」,其作用如同電力之於電腦。
當業力產生之後,它所導致的後果,就如同電腦的電力之作用,什麼
各類軟體功能、硬體驅動等等效果就產生,而業力驅動之後,則是世界
產生、出現生命體(眾生)、出現輪迴轉世現象。
為何生命的產生,可如同不一樣頻率表達同樣內容呢?它就如同電腦可
出現不同功能的軟體,電腦是由幾個硬體和合(CPU、RAM等),
經由0與1(發生與不發生)機制來產生作用,而生命發生的機制,也相
類似。
所以,不同震動頻率之下,皆能產生生命,而彼此卻能互不干擾,如同
現在所理解的AM、FM不會互相蓋台。
生命體,如同電腦上的一種軟體,它的產生是經過複雜編程之後的結果,
但若化繁為簡的去分析,軟體就是不離作業系統的操作,又不離CPU
、RAM等硬體配合的作用,那麼,如何在生命體上去觀察出它產生的
機制呢?
那就是我常說的﹕貪欲愛習,或七情六欲!
(二)現象
人類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的,就稱為現象。現象分別是
色、聲、香、味、觸(滑澀等)、法(方法)。
生命體的感官不惟只有人類的六種,乃至同類器官所感知的範圍更廣,
例如蝙蝠的聲波感知,例如狗的嗅覺與聽覺勝逾人類。
現象有很多層次,例如夸克組成中子、質子,而中子質子與電子組成原
子,不同原子、離子組成分子,不同分子又組成整個地球上的各類現象
。
不同層次的因子,彼此互組或跨層次組合,於是產生目前觀察到的世界
。甚至於,目前新時代的善惡、陰謀陽謀的各類現象。
人,應該具智,理知外在的、內在的一切,如孔老夫子所言的﹕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對絕大部份生命體(眾生)來說,須先理解,然後才能產生行為,所以
吾人若不知,應該先具智,然後由智生勇而具仁。
執著現象大不智!
(三)解脫輪迴
自業力滾動後,一旦生命體(眾生)自覺有我,於是就有了輪迴,而有
苦樂二元現象。
樂,每個生命體都喜愛﹔苦,卻是每個生命體都厭惡。苦與樂如手掌之
手心與手背,亦如硬幣之正反面,如何獨存一面而捨另一面呢?當然不
能!
於是,具智的生命體就理解了要徹底斷除痛苦,那麼,也必須同時捨樂
。
解脫輪迴有二條路﹕慧解脫、俱解脫。
慧解脫,是在智慧上理解輪迴原因,並且反其道而行(不執著,一切皆
捨)。
俱解脫,又名定慧解脫,它不但是智慧上理解,而同時以禪定行為來堅
固(禪定容易得到成就,而能令人產生信心,而能堅固解脫的志願)初
衷。
禪定到極深境界,會逐漸的觀察到生命產生的原因,會觀察到 「我是
誰」 的原因。若我不存在,又哪裡還須去執著一切,而導致輪迴受苦
呢?!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怎麼戒色?
某網友問﹕怎麼戒色?
回復如下﹕
戒色,跟戒吃肉、戒吃甜食或戒做某事,是同樣意思!
想想,自己是否曾經有過想要、很想要做某事,最後卻因故而沒去做的經驗呢?若有,您就很容易得到不去做(如何戒色)的方法。
凡人的出生,是基於不能自主的業力果報,所以某些人才會有宿命觀的見解,而,未來實際是不斷地變化,即便當下某人具有預言能力,能看到未來,但往昔所看到的事件,屆時也不必然會發生,因為﹕
未來是不斷地變化!!!
有些業報如碗口粗的樹,小孩(一般凡夫)力不足,所以無法折斷,但對大力士(定慧力深厚者)卻能輕易折斷。
以小孩角度看事時,他會說﹕一切是宿命!
以大力士角度看事時,他會說﹕一切操之在我!
人,一定要具足智慧,而智慧是從邏輯知識
(或因明知識)及執行經驗慢慢累積而成!
------
戒色,跟戒吃肉、戒吃甜食或戒做某事,是同樣意思!
(1)心中無欲,則不需戒,是謂聖人
(2)心中有貪欲愛習,而不排斥者,很難戒色
(3)心中有貪欲,但又有戒斷、避免的方法(與趨吉避凶同樣意思),又
能切實去執行,那麼就有可能戒色成功!
有一段時間,我修持 「不淨觀」 ,觀想腐爛內臟、血肉流膿、皮毛敗壞脫落,乃至骨骼在時間長流中灰暗、粉碎,在持續不間斷幾個月中地反復觀想,於是我的貪欲愛習,逐漸地變薄,色欲對我來說,等同不存在(仍沒有徹底斷掉,但色欲薄)。於是,最後我問自己﹕
我是誰?
若「我」不存在,哪裡還要去執著「我所」有的一切呢?!
我是誰?我,只是不斷相續的習氣流!
它如同具有與人相似的AI軟體在自問、
問您﹕
我是誰?
AI軟體存在於不斷相續的電力,一旦電力消失,不論硬體或軟體再怎麼奇妙、壯觀,它們都不再有意義,AI功能不存在,也不會有類人的思想去自問我是誰?
而生命體(生命體共12大類)之所以反復在十方宇宙中輪迴不止,就因為有業力在驅動之故!而業力如同電腦的電力,要把它停掉,就必須親手 「去做關閉」 的動作!
對於人類而言,關閉的動作就是﹕斷除七情六欲!
相彷彿於電力之於電腦,而於人類來說,業力之存在就是﹕執著!
輪迴中的執著有粗細,粗的就是 「七情六欲」 ,細的就是 「純粹的執著」。
斷除七情六欲,就須存心無欲,並在每時每刻的當下,不離此存心,而逐漸地養成無欲的習慣,而不必再面對色、聲、香、味、觸、法(方法)時,都必須生出意識去離欲,所以,智者會養成無欲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是所謂﹕聖人!
聖人有多階,斷除七情六欲是初階,這是耳順。再進一階就是所謂的 「隨心所欲不逾矩」 !之後還有多階,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網上查佛法中菩薩六地及以上境界的說明!
回復如下﹕
戒色,跟戒吃肉、戒吃甜食或戒做某事,是同樣意思!
想想,自己是否曾經有過想要、很想要做某事,最後卻因故而沒去做的經驗呢?若有,您就很容易得到不去做(如何戒色)的方法。
凡人的出生,是基於不能自主的業力果報,所以某些人才會有宿命觀的見解,而,未來實際是不斷地變化,即便當下某人具有預言能力,能看到未來,但往昔所看到的事件,屆時也不必然會發生,因為﹕
未來是不斷地變化!!!
有些業報如碗口粗的樹,小孩(一般凡夫)力不足,所以無法折斷,但對大力士(定慧力深厚者)卻能輕易折斷。
以小孩角度看事時,他會說﹕一切是宿命!
以大力士角度看事時,他會說﹕一切操之在我!
人,一定要具足智慧,而智慧是從邏輯知識
(或因明知識)及執行經驗慢慢累積而成!
------
戒色,跟戒吃肉、戒吃甜食或戒做某事,是同樣意思!
(1)心中無欲,則不需戒,是謂聖人
(2)心中有貪欲愛習,而不排斥者,很難戒色
(3)心中有貪欲,但又有戒斷、避免的方法(與趨吉避凶同樣意思),又
能切實去執行,那麼就有可能戒色成功!
有一段時間,我修持 「不淨觀」 ,觀想腐爛內臟、血肉流膿、皮毛敗壞脫落,乃至骨骼在時間長流中灰暗、粉碎,在持續不間斷幾個月中地反復觀想,於是我的貪欲愛習,逐漸地變薄,色欲對我來說,等同不存在(仍沒有徹底斷掉,但色欲薄)。於是,最後我問自己﹕
我是誰?
若「我」不存在,哪裡還要去執著「我所」有的一切呢?!
我是誰?我,只是不斷相續的習氣流!
它如同具有與人相似的AI軟體在自問、
問您﹕
我是誰?
AI軟體存在於不斷相續的電力,一旦電力消失,不論硬體或軟體再怎麼奇妙、壯觀,它們都不再有意義,AI功能不存在,也不會有類人的思想去自問我是誰?
而生命體(生命體共12大類)之所以反復在十方宇宙中輪迴不止,就因為有業力在驅動之故!而業力如同電腦的電力,要把它停掉,就必須親手 「去做關閉」 的動作!
對於人類而言,關閉的動作就是﹕斷除七情六欲!
相彷彿於電力之於電腦,而於人類來說,業力之存在就是﹕執著!
輪迴中的執著有粗細,粗的就是 「七情六欲」 ,細的就是 「純粹的執著」。
斷除七情六欲,就須存心無欲,並在每時每刻的當下,不離此存心,而逐漸地養成無欲的習慣,而不必再面對色、聲、香、味、觸、法(方法)時,都必須生出意識去離欲,所以,智者會養成無欲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是所謂﹕聖人!
聖人有多階,斷除七情六欲是初階,這是耳順。再進一階就是所謂的 「隨心所欲不逾矩」 !之後還有多階,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網上查佛法中菩薩六地及以上境界的說明!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簡說世界分類
這人生,就是輪迴的一種體現(表相),輪迴的根本以人為本位來說,是七情六慾!若不斷七情六慾,那麼就繼續在十方宇宙中輪迴受樂......及受苦!
以人為本位,凡,有樂必苦,無苦乃樂!
所以,有智慧的人凡事不往外看,而是往內心看!於六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緣(色聲香味觸法)時, 「於接觸當下」 「養成」 「只動智(不是識),稱為無情(不動情緒;又名無心)」;若只動識,則稱為有情(感動七情六慾;又名有心)。
以人為本位,凡有情者,必然輪迴!
以萬物為本位,凡有識者,必然輪迴!
以形而上、形、形而下(十方宇宙)為本位,凡有心者,必然生滅。於生滅中有二種生死:
(1)於凡稱為分段生死,必有輪迴。
(2)於聖稱為變易生死,不受輪迴。
聖有二大類,一類服務自我(阿羅漢乘),一類服務他及我(佛乘)。
服務自我者,一旦解脫輪迴,就涅槃寂滅(不再入輪迴)。
服務他及我者,有度化十方宇宙生命體(眾生)之誓願,以此誓願故,
仍會主動入輪迴受苦(身苦心不苦),來度化有緣眾生,譬如現今新時
代的某些揚升大師﹔譬如過去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等。
***************************************************************
註一
**************
上述之所以雲 「服務他及我」 , 而不雲 「服務他我」 四字之原因
,乃在於,服務他(指12大類的生命體,不惟純指人類)時,也同時在服
務之當下也會捨棄 「自我的執著」,於是在服務他時,具有二種利益﹕
一是他得利﹔一是自我捨離執著而得利。
因為,想要解脫業力法則拘束,而解脫輪迴,必須捨離執著!
***************************************************************
註二
**************
執著簡分四大類﹕
俱生法執,俱生我執,分別法執,分別我執。
俱生法執﹕是變易生死中之聖人的執著。
俱生我執﹕是輪迴中(分段生死)的最底層執著。
分別法執,分別我執﹕
是輪迴中,具有意識之生命體之表層執著,佛法專業術語稱
為見惑。
***************************************************************
註三﹕輪迴根本
**************
輪迴根本乃在於有業力!
業力如同電力,當電腦有了電力之後,才會做各類森羅萬象的事。若想要以
比較簡單、可比較的方式,去理解十方宇宙整個輪迴現象,個人建議以
「電腦」 的作用去理解。
若以比較科學的角度去看業力,它是能量、粒子之吸斥作用﹔於佛法角度去
看業力,它是 「妄」 的表相之一,如同波、浪、漩渦、冰等,皆是大海
的各類表相,欲瞭解妄的其它表相,參閱 「註五」說明。
***************************************************************
註四﹕輪迴中的世界分類
**************
輪迴中的世界(十方宇宙),簡分成三界,於解脫輪迴上的分法,則分阿羅
漢乘的四果位,以及佛乘的五十六位。
解脫輪迴之後,並沒有額外的世界存在,所以,無論是阿羅漢乘或佛乘的修
行者,都是在輪迴中的各個世界修行。
(1)三界
無色界﹕形而上,無形無質,只純留意識
色界 ﹕形,有形無質,七情六慾淺薄,此界生命主要以光的方式
而存在。
欲界 ﹕形而下,有形有質。
此界有意識者,七情六慾濃厚,如人類、天人(神)、魔、
阿修羅等。
此界無意識者,也無七情六慾,如土木金石,電子、原子、
微中子、夸克等等,一旦當世壽命盡(焚燬、碎滅等)則不
再輪迴。
輪迴投生是有意識生命體的專利,凡有意識生命體,也必然
有所謂的 「靈魂」 存在。
另外說明,一般的土木金石沒有意識,但也有例外現象,例
地球本身是女性生命體,具有意識,新時代人稱她為蓋亞,
佛法中她的名稱是「堅牢地神」(參閱《最勝王經》,《地
藏菩薩本願經》)。
(2)阿羅漢乘四果位
阿羅漢乘行者是服務自我,以自我解脫輪迴為主,但若有善因緣碰到,
也會為有緣人說解脫輪迴的方法。
輪迴內的四個果位,分別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
四果阿羅漢。凡證初果、二果者,稱為賢,已證三果、四果者,稱為
聖。
初果須陀洹﹕已斷分別我執及分別法執者,已證此果位者,命終各七
次往返天界與人道後,就能證四果阿羅漢,命終而不再
輪迴。
二果斯陀含﹕已斷分別我執及分別法執者,已證此果賢人,外現戒行
嚴格,基本上是不二過,乃至不犯過。命終往返天界及
人道各一次後,就能證四果阿羅漢,命終而不再輪迴。
三果阿那含﹕已斷貪慾愛習(七情六慾),即貪嗔二毒已斷,獨留痴
的習氣未斷。證此果位者,可稱為聖人,因為一切俱可
捨而無愛憎。若此世命終,則投生色界不還天,不再往
返人道,一直到痴的執著習氣,如同靜置桌上水杯中的
垢自我沈澱、漏盡時,就能證四果阿羅漢,命終直接涅
槃。
四果阿羅漢﹕已斷俱生我執,即指已斷貪、瞋、痴三毒。證此果位者
是聖人,命終直接涅槃,不再輪迴投生,也無法度化眾
生。
(3)菩薩乘五十六位
菩薩乘行者是服務他及我,由服務他時之捨棄自我執著,而使得自我
也能解脫輪迴,乃至證得佛果。
菩薩乘共五十六位,大類分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四
加行位、十地位、等覺位、佛地。
其中,沒成佛的稱為菩薩,而菩薩又分為因地菩薩及果地菩薩。果地
菩薩之初地約等初果而略優,二地約等二果而略優,五地約等三果而
更優,六地約等四果阿羅漢而略優,七地約等辟支佛/緣覺阿羅漢而
更優。八地及以上聖位只有菩薩乘才有。
已證六地及以上的果地菩薩,仍然會主動的投生三界內各個有緣的世
界,一邊繼續斷除妄之習氣(又名俱生法執、塵沙惑、無明)的修行
,一邊度化有緣人。
***************************************************************
註五﹕三種相續
**************
依於妄,在輪迴之下的十方宇宙之結構,有三種表相,或說分類,分別是﹕
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相續,是指不斷地生滅。因為生滅不停止才有相續,在業果相續上,它被稱
為輪迴。相續一旦停止時,就稱為寂滅。若生命體進入寂滅,則稱為涅槃,
不再輪迴受苦。
妄為何產生之原因,新時代的用辭是 「原生異常」,佛法稱為 「妄元無
因」,意思是指它沒有產生的原因,這話的背面意思是指妄沒有產生,妄如
空花、水月,看似有而實無﹔這話也意指,凡是落入妄有產生的執著中之所
有生命體,都必須輪迴,只有真正不執著時,才能解脫輪迴。
(1)世界相續
妄之不斷地演化,首先產生風(流動)的現象,於是有所謂 「風輪」
存在,它是類似力場的現象。於是層層疊疊產生了20層的風輪,再
於此之上產生不同的世界(十方宇宙)。
世界的建立,依次由微而細再而粗,由形而上至形再至形而下,於是
輪迴中的世界(十方宇宙),被分為三界﹕
無色界(形而上)、色界(形)、欲界(形而下)
形而上﹕無形無質。形﹕有形無質。形而下﹕有形有質。
十方宇宙有不同維度,這是一般物理科學的說法,而新時代的用辭應
該改用 「不同震頻」。目前物理科學稱我們宇宙有11維度,而實際
上,依佛法來說,十方宇宙(不惟我們宇宙)由形而上、形、形而下
,簡分成28天(層次),若詳細分別之就更多了。
震頻,是指震動的頻率,而在中國大陸常被改以 「振頻」二字來形
容,個人認為用 「震」(雨字頭)字比用 「振」(提手旁)字來
的恰當。
震頻之不同,如同廣播的AM、FM及各頻道之不同,而它們實際上
卻是 「同時存在」 的現象,同時具有不同卻又有意義的內容。
這個內容,若以十方宇宙的角度上來形容,乃是具有各各不同的世界
(世界相續)、具有各各不同的生命體(眾生相續)、具有各各不同
的輪迴業報(業果相續)。
在佛法上,形容世界是指一個佛所教化的範圍,這個範圍,以現今科
學來測量,大約是一個銀河系大小。所以,一個銀河系是一個世界。
我們銀河系,歐美人形容為Milky Way Galaxy (乳白色的銀河系)
﹔在佛法上稱為 「娑婆世界」 或 「沙呵剎土」。另外佛法稱現
前這時期稱為「賢劫」(一大劫是銀河系一生一滅),因為在本銀河
系毀滅之前,會出現一千尊佛來教化生命體如何解脫輪迴,而釋迦牟
尼佛是第六尊,約800萬年之後會出現另一尊佛,名為 「彌勒佛」。
(2)眾生相續
當妄以世界方式呈現之後,它的基礎就是地、水、火、風的現象。較
科學的說法,就是一大堆各類含有不同多寡電子的原子,及,同原子
或不同原子共價鍵的分子等之聚合而成的,就是世界。
上述現象,在欲界形成後,就是所謂的銀河系、恆星、行星、慧星等
等各種星體,及散佈虛空中的各類微小粒子,這些聚合,基本被定義
成無情無意識(特殊者例外,地球就是個例外,她具有意識)的生命
體,是12大類生命體之一。
妄在不斷地排列組合(生滅)之演化下,除了會聚集出無情無意識的
星體生命,也會產生具有情及有意識的生命體。整個演化過程,大約
如下述﹕
當風輪(力場)聚合成鄰虛塵(最小的粒子),在不斷的排列組
合之下,這個過程變成慣性!
不斷排列組合的慣性不停止,這不停止的慣性就變成是生命體存
在所依之根本,它被稱為 「執著」!
當執著不斷地壯大,如同滾雪球愈滾愈大,於是產生了很矇昧地
所謂 「自覺有我」 的現象。
依於 「不斷的排列組合的慣性」 ,自覺有我就逐漸地產生比
較功能,於是最後也產生了意識,於是有意識近乎無情的無色界
生命體就產生了。
依於 「不斷的排列組合的慣性」 ,有意識近乎無情的生命,
也逐漸地演化出具有少情慾生命,於是色界的生命也就產生了。
依於 「不斷的排列組合的慣性」 ,有意識少情慾的生命體,
也逐漸地演化出具有較多情慾的生命,於是欲界的生命也就產生
了,例如人類或所謂的神(天道的人類,又名天人)。
生命體能否解脫輪迴,是依斷除情慾及斷除意識多寡而產生。在有情
有意識的狀態下,生命體活在不同震頻的世界中。
在不同震頻之下,不同生命體會有各自相似但又不能互跨的現象,例
如人類有欲要吃飯、睡覺、做愛做的事,而天界的人類(神)也會有
欲要吃飯、睡覺、做愛做的事,但人類卻無法用眼耳鼻舌身接觸到天
人(神)。
對人界的人類來說,天界的人只有形而無質,但在天人彼此之間仍還
是覺得有形有質(可參閱金星女人Omnec Onec的訪談錄可證明)。不
同震頻若差異太大,會如同廣播的AM、FM一樣不能互相影響,但
不同震頻的內容卻又相似。
人道之眼耳鼻舌身(不含意根),何以不能接觸天界之原因,除了現
實可知的不同震頻因素,其主要原因還在於業報不同所致!於是,不
同業報在輪迴時就投生至不同震頻的世界,這是 「業果相續」
的現象。
(3)業果相續
相續,是指不斷地生滅!
在妄之不斷地生滅之慣性下,於是有了業力的作用。業力類似於電腦
的電力,當電力不停,於是電腦就產生各類的功能,如同人的六根功
功能。
業力的作用,會使善惡業因,去結合產生善惡業報的各類緣,於是在
因緣和合時,就會產生善惡業報,這個現象,被稱為業果相續。輪迴
的現象,也主要是以業果相續的現象來呈現。
人類在欲界,但在巨觀的輪迴中之分類,天界的世界仍被歸類在欲界
內,仍屬於形而下(有形有質),只是與人類震頻不同而不能被人所
觸摸罷了。
在色界的震頻上,就比較不同,會產生只有形而無質的現象,主要是
光的世界。
至無色界時,所有形、質一律消失,只留純意識存在,彼此溝通純粹
是所謂的 「心電感應」。
若解脫輪迴時,則意識也不再作用,此時稱為寂滅、涅槃,而不再受
業力拘束,也不再輪迴。
以人為本位,凡,有樂必苦,無苦乃樂!
所以,有智慧的人凡事不往外看,而是往內心看!於六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緣(色聲香味觸法)時, 「於接觸當下」 「養成」 「只動智(不是識),稱為無情(不動情緒;又名無心)」;若只動識,則稱為有情(感動七情六慾;又名有心)。
以人為本位,凡有情者,必然輪迴!
以萬物為本位,凡有識者,必然輪迴!
以形而上、形、形而下(十方宇宙)為本位,凡有心者,必然生滅。於生滅中有二種生死:
(1)於凡稱為分段生死,必有輪迴。
(2)於聖稱為變易生死,不受輪迴。
聖有二大類,一類服務自我(阿羅漢乘),一類服務他及我(佛乘)。
服務自我者,一旦解脫輪迴,就涅槃寂滅(不再入輪迴)。
服務他及我者,有度化十方宇宙生命體(眾生)之誓願,以此誓願故,
仍會主動入輪迴受苦(身苦心不苦),來度化有緣眾生,譬如現今新時
代的某些揚升大師﹔譬如過去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等。
***************************************************************
註一
**************
上述之所以雲 「服務他及我」 , 而不雲 「服務他我」 四字之原因
,乃在於,服務他(指12大類的生命體,不惟純指人類)時,也同時在服
務之當下也會捨棄 「自我的執著」,於是在服務他時,具有二種利益﹕
一是他得利﹔一是自我捨離執著而得利。
因為,想要解脫業力法則拘束,而解脫輪迴,必須捨離執著!
***************************************************************
註二
**************
執著簡分四大類﹕
俱生法執,俱生我執,分別法執,分別我執。
俱生法執﹕是變易生死中之聖人的執著。
俱生我執﹕是輪迴中(分段生死)的最底層執著。
分別法執,分別我執﹕
是輪迴中,具有意識之生命體之表層執著,佛法專業術語稱
為見惑。
***************************************************************
註三﹕輪迴根本
**************
輪迴根本乃在於有業力!
業力如同電力,當電腦有了電力之後,才會做各類森羅萬象的事。若想要以
比較簡單、可比較的方式,去理解十方宇宙整個輪迴現象,個人建議以
「電腦」 的作用去理解。
若以比較科學的角度去看業力,它是能量、粒子之吸斥作用﹔於佛法角度去
看業力,它是 「妄」 的表相之一,如同波、浪、漩渦、冰等,皆是大海
的各類表相,欲瞭解妄的其它表相,參閱 「註五」說明。
***************************************************************
註四﹕輪迴中的世界分類
**************
輪迴中的世界(十方宇宙),簡分成三界,於解脫輪迴上的分法,則分阿羅
漢乘的四果位,以及佛乘的五十六位。
解脫輪迴之後,並沒有額外的世界存在,所以,無論是阿羅漢乘或佛乘的修
行者,都是在輪迴中的各個世界修行。
(1)三界
無色界﹕形而上,無形無質,只純留意識
色界 ﹕形,有形無質,七情六慾淺薄,此界生命主要以光的方式
而存在。
欲界 ﹕形而下,有形有質。
此界有意識者,七情六慾濃厚,如人類、天人(神)、魔、
阿修羅等。
此界無意識者,也無七情六慾,如土木金石,電子、原子、
微中子、夸克等等,一旦當世壽命盡(焚燬、碎滅等)則不
再輪迴。
輪迴投生是有意識生命體的專利,凡有意識生命體,也必然
有所謂的 「靈魂」 存在。
另外說明,一般的土木金石沒有意識,但也有例外現象,例
地球本身是女性生命體,具有意識,新時代人稱她為蓋亞,
佛法中她的名稱是「堅牢地神」(參閱《最勝王經》,《地
藏菩薩本願經》)。
(2)阿羅漢乘四果位
阿羅漢乘行者是服務自我,以自我解脫輪迴為主,但若有善因緣碰到,
也會為有緣人說解脫輪迴的方法。
輪迴內的四個果位,分別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
四果阿羅漢。凡證初果、二果者,稱為賢,已證三果、四果者,稱為
聖。
初果須陀洹﹕已斷分別我執及分別法執者,已證此果位者,命終各七
次往返天界與人道後,就能證四果阿羅漢,命終而不再
輪迴。
二果斯陀含﹕已斷分別我執及分別法執者,已證此果賢人,外現戒行
嚴格,基本上是不二過,乃至不犯過。命終往返天界及
人道各一次後,就能證四果阿羅漢,命終而不再輪迴。
三果阿那含﹕已斷貪慾愛習(七情六慾),即貪嗔二毒已斷,獨留痴
的習氣未斷。證此果位者,可稱為聖人,因為一切俱可
捨而無愛憎。若此世命終,則投生色界不還天,不再往
返人道,一直到痴的執著習氣,如同靜置桌上水杯中的
垢自我沈澱、漏盡時,就能證四果阿羅漢,命終直接涅
槃。
四果阿羅漢﹕已斷俱生我執,即指已斷貪、瞋、痴三毒。證此果位者
是聖人,命終直接涅槃,不再輪迴投生,也無法度化眾
生。
(3)菩薩乘五十六位
菩薩乘行者是服務他及我,由服務他時之捨棄自我執著,而使得自我
也能解脫輪迴,乃至證得佛果。
菩薩乘共五十六位,大類分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四
加行位、十地位、等覺位、佛地。
其中,沒成佛的稱為菩薩,而菩薩又分為因地菩薩及果地菩薩。果地
菩薩之初地約等初果而略優,二地約等二果而略優,五地約等三果而
更優,六地約等四果阿羅漢而略優,七地約等辟支佛/緣覺阿羅漢而
更優。八地及以上聖位只有菩薩乘才有。
已證六地及以上的果地菩薩,仍然會主動的投生三界內各個有緣的世
界,一邊繼續斷除妄之習氣(又名俱生法執、塵沙惑、無明)的修行
,一邊度化有緣人。
***************************************************************
註五﹕三種相續
**************
依於妄,在輪迴之下的十方宇宙之結構,有三種表相,或說分類,分別是﹕
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相續,是指不斷地生滅。因為生滅不停止才有相續,在業果相續上,它被稱
為輪迴。相續一旦停止時,就稱為寂滅。若生命體進入寂滅,則稱為涅槃,
不再輪迴受苦。
妄為何產生之原因,新時代的用辭是 「原生異常」,佛法稱為 「妄元無
因」,意思是指它沒有產生的原因,這話的背面意思是指妄沒有產生,妄如
空花、水月,看似有而實無﹔這話也意指,凡是落入妄有產生的執著中之所
有生命體,都必須輪迴,只有真正不執著時,才能解脫輪迴。
(1)世界相續
妄之不斷地演化,首先產生風(流動)的現象,於是有所謂 「風輪」
存在,它是類似力場的現象。於是層層疊疊產生了20層的風輪,再
於此之上產生不同的世界(十方宇宙)。
世界的建立,依次由微而細再而粗,由形而上至形再至形而下,於是
輪迴中的世界(十方宇宙),被分為三界﹕
無色界(形而上)、色界(形)、欲界(形而下)
形而上﹕無形無質。形﹕有形無質。形而下﹕有形有質。
十方宇宙有不同維度,這是一般物理科學的說法,而新時代的用辭應
該改用 「不同震頻」。目前物理科學稱我們宇宙有11維度,而實際
上,依佛法來說,十方宇宙(不惟我們宇宙)由形而上、形、形而下
,簡分成28天(層次),若詳細分別之就更多了。
震頻,是指震動的頻率,而在中國大陸常被改以 「振頻」二字來形
容,個人認為用 「震」(雨字頭)字比用 「振」(提手旁)字來
的恰當。
震頻之不同,如同廣播的AM、FM及各頻道之不同,而它們實際上
卻是 「同時存在」 的現象,同時具有不同卻又有意義的內容。
這個內容,若以十方宇宙的角度上來形容,乃是具有各各不同的世界
(世界相續)、具有各各不同的生命體(眾生相續)、具有各各不同
的輪迴業報(業果相續)。
在佛法上,形容世界是指一個佛所教化的範圍,這個範圍,以現今科
學來測量,大約是一個銀河系大小。所以,一個銀河系是一個世界。
我們銀河系,歐美人形容為Milky Way Galaxy (乳白色的銀河系)
﹔在佛法上稱為 「娑婆世界」 或 「沙呵剎土」。另外佛法稱現
前這時期稱為「賢劫」(一大劫是銀河系一生一滅),因為在本銀河
系毀滅之前,會出現一千尊佛來教化生命體如何解脫輪迴,而釋迦牟
尼佛是第六尊,約800萬年之後會出現另一尊佛,名為 「彌勒佛」。
(2)眾生相續
當妄以世界方式呈現之後,它的基礎就是地、水、火、風的現象。較
科學的說法,就是一大堆各類含有不同多寡電子的原子,及,同原子
或不同原子共價鍵的分子等之聚合而成的,就是世界。
上述現象,在欲界形成後,就是所謂的銀河系、恆星、行星、慧星等
等各種星體,及散佈虛空中的各類微小粒子,這些聚合,基本被定義
成無情無意識(特殊者例外,地球就是個例外,她具有意識)的生命
體,是12大類生命體之一。
妄在不斷地排列組合(生滅)之演化下,除了會聚集出無情無意識的
星體生命,也會產生具有情及有意識的生命體。整個演化過程,大約
如下述﹕
當風輪(力場)聚合成鄰虛塵(最小的粒子),在不斷的排列組
合之下,這個過程變成慣性!
不斷排列組合的慣性不停止,這不停止的慣性就變成是生命體存
在所依之根本,它被稱為 「執著」!
當執著不斷地壯大,如同滾雪球愈滾愈大,於是產生了很矇昧地
所謂 「自覺有我」 的現象。
依於 「不斷的排列組合的慣性」 ,自覺有我就逐漸地產生比
較功能,於是最後也產生了意識,於是有意識近乎無情的無色界
生命體就產生了。
依於 「不斷的排列組合的慣性」 ,有意識近乎無情的生命,
也逐漸地演化出具有少情慾生命,於是色界的生命也就產生了。
依於 「不斷的排列組合的慣性」 ,有意識少情慾的生命體,
也逐漸地演化出具有較多情慾的生命,於是欲界的生命也就產生
了,例如人類或所謂的神(天道的人類,又名天人)。
生命體能否解脫輪迴,是依斷除情慾及斷除意識多寡而產生。在有情
有意識的狀態下,生命體活在不同震頻的世界中。
在不同震頻之下,不同生命體會有各自相似但又不能互跨的現象,例
如人類有欲要吃飯、睡覺、做愛做的事,而天界的人類(神)也會有
欲要吃飯、睡覺、做愛做的事,但人類卻無法用眼耳鼻舌身接觸到天
人(神)。
對人界的人類來說,天界的人只有形而無質,但在天人彼此之間仍還
是覺得有形有質(可參閱金星女人Omnec Onec的訪談錄可證明)。不
同震頻若差異太大,會如同廣播的AM、FM一樣不能互相影響,但
不同震頻的內容卻又相似。
人道之眼耳鼻舌身(不含意根),何以不能接觸天界之原因,除了現
實可知的不同震頻因素,其主要原因還在於業報不同所致!於是,不
同業報在輪迴時就投生至不同震頻的世界,這是 「業果相續」
的現象。
(3)業果相續
相續,是指不斷地生滅!
在妄之不斷地生滅之慣性下,於是有了業力的作用。業力類似於電腦
的電力,當電力不停,於是電腦就產生各類的功能,如同人的六根功
功能。
業力的作用,會使善惡業因,去結合產生善惡業報的各類緣,於是在
因緣和合時,就會產生善惡業報,這個現象,被稱為業果相續。輪迴
的現象,也主要是以業果相續的現象來呈現。
人類在欲界,但在巨觀的輪迴中之分類,天界的世界仍被歸類在欲界
內,仍屬於形而下(有形有質),只是與人類震頻不同而不能被人所
觸摸罷了。
在色界的震頻上,就比較不同,會產生只有形而無質的現象,主要是
光的世界。
至無色界時,所有形、質一律消失,只留純意識存在,彼此溝通純粹
是所謂的 「心電感應」。
若解脫輪迴時,則意識也不再作用,此時稱為寂滅、涅槃,而不再受
業力拘束,也不再輪迴。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若沒有鼻子,又怎能嗅到花的芬芳呢?
某法友提問﹕若沒有鼻子,又怎能嗅到花的芬芳呢?
回復如下﹕
《楞嚴經》中也有相類比喻及回答,經云﹕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
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
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
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
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
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
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
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主要產生原因是﹕由彼覺明!
這個覺明之錯,在《楞嚴經》中也有說明,如下﹕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
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
況得聞。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
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
悔。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
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
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
空不相陵滅。
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
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
上慈誨 。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
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
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
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
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法迄巴按,以下是重點--開始)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
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
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
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
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結束)
上述一大段經文,是偏於科學性解釋的經文。
全部共有三種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然後產生目前三界之十
方宇宙。這三種相續原因都來自以下這段經文﹕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由於 「妄」 的產生,一大堆的二元化對待現象跟著產生,最後就產生了三
種相續,於是三界內十方宇宙的輪迴現象也跟著產生。
至於妄,它為何產生呢?同樣在《楞嚴經》中也有經文解釋﹕
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
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
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對於十方宇宙、三界、眾生而言,妄它是有產生的、有作用的,但對佛來
說,妄只是夢中事,夢已非真,於醒後去執著夢中事,無有是處。如同說
阿羅漢入涅槃後還受生,乃無有是處的說法。
雖然經文中開示 「妄元無因」 ,但我想仍然還是有人仍會想
「再次提問」 (眾生的習氣所致)﹕
到底,妄是否有產生過?
依主觀來說,眾生認為它有產生。佛也不否認在眾生時期它有產生(參閱
《圓覺經》夢中非無之經文),但佛開示在成佛後,妄就變成沒意義!如
同智者於睡醒後對於夢中事(妄),不會去執著它的善惡,因為它沒發生
過!
依客觀來說...,我發現十方宇宙內沒有真正的客觀存在,因為一切都是
「業感」 ,而它卻是主觀的。
話題拉回樓主所提的﹕
如果沒有鼻子,又怎能嗅到花的芬芳呢?
假設八個識是不同軟體(軟件),那麼,電力(業力)就是一切的根本。
有電力後,依記憶體(內存)中屏幕位址區中的不同位址之有電、沒電,
於畫面就呈現不同影像,而讓人以為不同影像的本質不同,其實本質是相
同,只是現象不同而已。
因為六根的本質,都來自妄的作用,所以,若定力能深厚到修改妄的作用
(等同於業力),那麼六根就能互用,沒有眼睛,手能視物﹔沒有鼻子,
身能嗅花的芬芳。
其實,我一直都認為佛法是一門科學性的學門。而所謂科學,它的定義是
能被反復驗證而得出同樣結果的學門。
三界內的十方宇宙之一切,其本質都相同,都是妄之顯化,它以業力來作
用,作用結果就是業相,它有三種現象,就是﹕
世界相續(十方宇宙中世界,包括形而上、形、形而下)
眾生相續(十二大類的生命現象)
業果相續(善惡果報之過程、結果)
最後,舉白居易有一首非常好的詩,<讀禪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回復如下﹕
《楞嚴經》中也有相類比喻及回答,經云﹕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
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
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
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
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
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
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
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主要產生原因是﹕由彼覺明!
這個覺明之錯,在《楞嚴經》中也有說明,如下﹕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
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
況得聞。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
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
悔。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
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
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
空不相陵滅。
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
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
上慈誨 。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
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
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
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
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法迄巴按,以下是重點--開始)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
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
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
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
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結束)
上述一大段經文,是偏於科學性解釋的經文。
全部共有三種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然後產生目前三界之十
方宇宙。這三種相續原因都來自以下這段經文﹕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由於 「妄」 的產生,一大堆的二元化對待現象跟著產生,最後就產生了三
種相續,於是三界內十方宇宙的輪迴現象也跟著產生。
至於妄,它為何產生呢?同樣在《楞嚴經》中也有經文解釋﹕
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
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
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對於十方宇宙、三界、眾生而言,妄它是有產生的、有作用的,但對佛來
說,妄只是夢中事,夢已非真,於醒後去執著夢中事,無有是處。如同說
阿羅漢入涅槃後還受生,乃無有是處的說法。
雖然經文中開示 「妄元無因」 ,但我想仍然還是有人仍會想
「再次提問」 (眾生的習氣所致)﹕
到底,妄是否有產生過?
依主觀來說,眾生認為它有產生。佛也不否認在眾生時期它有產生(參閱
《圓覺經》夢中非無之經文),但佛開示在成佛後,妄就變成沒意義!如
同智者於睡醒後對於夢中事(妄),不會去執著它的善惡,因為它沒發生
過!
依客觀來說...,我發現十方宇宙內沒有真正的客觀存在,因為一切都是
「業感」 ,而它卻是主觀的。
話題拉回樓主所提的﹕
如果沒有鼻子,又怎能嗅到花的芬芳呢?
假設八個識是不同軟體(軟件),那麼,電力(業力)就是一切的根本。
有電力後,依記憶體(內存)中屏幕位址區中的不同位址之有電、沒電,
於畫面就呈現不同影像,而讓人以為不同影像的本質不同,其實本質是相
同,只是現象不同而已。
因為六根的本質,都來自妄的作用,所以,若定力能深厚到修改妄的作用
(等同於業力),那麼六根就能互用,沒有眼睛,手能視物﹔沒有鼻子,
身能嗅花的芬芳。
其實,我一直都認為佛法是一門科學性的學門。而所謂科學,它的定義是
能被反復驗證而得出同樣結果的學門。
三界內的十方宇宙之一切,其本質都相同,都是妄之顯化,它以業力來作
用,作用結果就是業相,它有三種現象,就是﹕
世界相續(十方宇宙中世界,包括形而上、形、形而下)
眾生相續(十二大類的生命現象)
業果相續(善惡果報之過程、結果)
最後,舉白居易有一首非常好的詩,<讀禪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十方即妄,妄真同本,真即是佛,佛即十方
以前,我有一個疑問一直想不明白,那就是何以佛能遍十方呢?今日始領悟到真正原因(以前領悟的沒有今日這麼「切實」)
吾人了知,具大神通者,能瞬移至某處,隨其神力強弱能至之處就有長短,惟佛沒有距離限制!
有一次目犍連思惟佛的神通到底有多廣大呢?於是佛把祂送到某佛(忘了佛名)剎土,當目犍連敬禮完那尊佛後,卻沒能力回來,因為祂不知娑婆剎土在哪裡?! 那尊佛告知目犍連不要懷疑佛,要念釋迦牟尼佛名才能回來,最後目犍連在繫念釋迦牟尼佛之後,才真的回到本土。
何以瞬移神通隨人不同,所能到的處所有長短的分別呢?何以佛沒有限制呢?
依《楞嚴經》義,當妄產生而不斷之後,起成世界,靜成虛空,爾後才有世界相續,及眾生相續,及業果相續。十方宇宙由妄所產生,佛正等正覺了妄之本質,而把它轉成了真﹔識也轉成了智﹔業亦轉成了願,既然依神通力強弱不同(免除妄拘束能力的強弱)能至不同距離,那麼,某眾生從妄中徹底免除了其拘束,而成真名為佛,於真不斷之下,十方宇宙就是佛,佛就是十方宇宙,二者無有差別,所以,隨佛願力其化身就能至十方宇宙的任一處化現!
那麼真妄已斷的狀況下又是如何呢?我說,阿羅漢圓寂應該就是這狀況,如持刀人已斷自首,此時能所俱寂,稱為寂滅,又名涅槃!!
依各具有八地菩薩境界說明的經文來判斷,阿羅漢圓寂能所俱泯,而八地菩薩也是能所俱泯,但八地菩薩卻仍不離生滅的在輪迴中救度眾生,以及用覺證實佛地(滅無明),
吾人了知,具大神通者,能瞬移至某處,隨其神力強弱能至之處就有長短,惟佛沒有距離限制!
有一次目犍連思惟佛的神通到底有多廣大呢?於是佛把祂送到某佛(忘了佛名)剎土,當目犍連敬禮完那尊佛後,卻沒能力回來,因為祂不知娑婆剎土在哪裡?! 那尊佛告知目犍連不要懷疑佛,要念釋迦牟尼佛名才能回來,最後目犍連在繫念釋迦牟尼佛之後,才真的回到本土。
何以瞬移神通隨人不同,所能到的處所有長短的分別呢?何以佛沒有限制呢?
依《楞嚴經》義,當妄產生而不斷之後,起成世界,靜成虛空,爾後才有世界相續,及眾生相續,及業果相續。十方宇宙由妄所產生,佛正等正覺了妄之本質,而把它轉成了真﹔識也轉成了智﹔業亦轉成了願,既然依神通力強弱不同(免除妄拘束能力的強弱)能至不同距離,那麼,某眾生從妄中徹底免除了其拘束,而成真名為佛,於真不斷之下,十方宇宙就是佛,佛就是十方宇宙,二者無有差別,所以,隨佛願力其化身就能至十方宇宙的任一處化現!
那麼真妄已斷的狀況下又是如何呢?我說,阿羅漢圓寂應該就是這狀況,如持刀人已斷自首,此時能所俱寂,稱為寂滅,又名涅槃!!
依各具有八地菩薩境界說明的經文來判斷,阿羅漢圓寂能所俱泯,而八地菩薩也是能所俱泯,但八地菩薩卻仍不離生滅的在輪迴中救度眾生,以及用覺證實佛地(滅無明),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法迄巴菩提誓願文
頂禮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聖賢僧諸大德
佛子謹此諷誦所發誓願並啟請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聖賢僧諸大德而為見
証。倘若有緣見此文者,亦請隨喜發菩提心願同行佛道。
*********
成佛之願
******************************************
第 一 願:
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信我一心求我,我若不能
立刻以種種方便滿足其所求,並令其樂行佛法,誓不成佛。
惟除所求不善。
第 二 願:
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求我,雖以業障深重心不
虔誠,我若不能以種種方便滿足其所求,並令其樂行佛法,
誓不成佛。惟除所求不善。
第 三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不能以善巧方便利益諸未入無餘依涅槃之
聲聞辟支,令其迴心向大發無上菩提心,而入無上正等正覺
者,誓不成佛。
第 四 願:
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見我色相,聞我名字或
聲音,嗅我身香,舔我體味,觸我形體、思惟我所說法。乃
至見我過去色相、聞得我過去法音、食得我餘食,觸得我曾
觸物。乃至與我只有一渧之薄弱緣份,若我不能當下令其所
求皆遂並令其樂行佛法,誓不成佛。惟除所求不善。
第 五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不能以不思議三昧一一陰護十方無量未成
正等正覺者,而使其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
不生,已生惡令斷。乃至不能令其生起樂行佛法之勝解者,
誓不成佛。
第 六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無法圓滿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過去、現在
、未來所發誓願者,誓不成佛。
第 七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所行誓願可被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說盡者
,誓不成佛。
第 八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不能度盡所有眾生解脫三毒輪迴束縛,乃
至破無明證無上正等正覺者,誓不成佛。
佛子法迄巴 今名楊宗熙 謹此誓願
-------------------------
2019-11-16 補註:
佛菩薩恒順眾生,但某些眾生就是不願被度,所以如來非無力不能度盡眾生,而是不違其所願之故!
佛子謹此諷誦所發誓願並啟請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聖賢僧諸大德而為見
証。倘若有緣見此文者,亦請隨喜發菩提心願同行佛道。
*********
成佛之願
******************************************
第 一 願:
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信我一心求我,我若不能
立刻以種種方便滿足其所求,並令其樂行佛法,誓不成佛。
惟除所求不善。
第 二 願:
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求我,雖以業障深重心不
虔誠,我若不能以種種方便滿足其所求,並令其樂行佛法,
誓不成佛。惟除所求不善。
第 三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不能以善巧方便利益諸未入無餘依涅槃之
聲聞辟支,令其迴心向大發無上菩提心,而入無上正等正覺
者,誓不成佛。
第 四 願:
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見我色相,聞我名字或
聲音,嗅我身香,舔我體味,觸我形體、思惟我所說法。乃
至見我過去色相、聞得我過去法音、食得我餘食,觸得我曾
觸物。乃至與我只有一渧之薄弱緣份,若我不能當下令其所
求皆遂並令其樂行佛法,誓不成佛。惟除所求不善。
第 五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不能以不思議三昧一一陰護十方無量未成
正等正覺者,而使其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
不生,已生惡令斷。乃至不能令其生起樂行佛法之勝解者,
誓不成佛。
第 六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無法圓滿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過去、現在
、未來所發誓願者,誓不成佛。
第 七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所行誓願可被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說盡者
,誓不成佛。
第 八 願:
盡此未來際,若我不能度盡所有眾生解脫三毒輪迴束縛,乃
至破無明證無上正等正覺者,誓不成佛。
佛子法迄巴 今名楊宗熙 謹此誓願
-------------------------
2019-11-16 補註:
佛菩薩恒順眾生,但某些眾生就是不願被度,所以如來非無力不能度盡眾生,而是不違其所願之故!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鄰虛塵
註﹕以下括號內文字是本人加註,非佛經本文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b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推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
義。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
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
。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
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
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地性
至)極微。(將發現鄰虛塵乃)色邊際相。(亦是)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
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
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
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此處翻譯是
勝義有非畢竟空之思想)。隨眾生(妄為明覺之妄)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有生滅之)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以下法迄巴疏
1、如來藏三字,於不同佛經中有不同意思。一指無生之真如﹔一指佛轉識成智
之後的狀況,通稱為大圓鏡智。
2、所引楞嚴經中的 「如來藏中」 四字暨後續的經文,表現出勝義有思想,
而非畢竟空的思想。
勝義有是指無生的真如,如同無諸表相(海浪、海嘯等)的大海,忽然變化
出諸相,但這個變化原因是妄!
《楞嚴經》也開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這含意是指,平靜大海周遍法界,本來沒事,忽然 「自覺有我」 ,於是
變相,這個 「自覺有我」(俱生法執) 就是妄,妄生之後就不斷地變相
,於是起為世界,靜成虛空(也是《楞嚴經》文)。
「自覺有我」(俱生法執),它實際並沒有發生,如同空花、水月只是錯覺
,它實際並沒有發生。但無生卻被執著成有生滅,這類執著者,若演化至有
「俱生我執」現象者,被稱為輪迴眾生﹔若仍純只有俱生法執者,則被稱為
六地及以上之菩薩,或是阿羅漢。
妄的思想可以容攝勝義有及畢竟空二種思想學派,詳見以下文章「真如」﹕
3、最底層的生滅應了知是妄。
《大乘入楞伽經》開示﹕諸識有二種生住滅。
是故了知,第八識也有生滅(註一),因此凡受生滅影響而不能自在者,是
名菩薩與眾生﹔能自在者,是名為佛。而無生...,就是沒有生滅,亦心、
佛、眾生之別,此三根本無生也!
******************************************************************
註一
*******
第八識也有生滅,這裡是指第八識業相有生滅,不是指真相,第八識真相是無生
之別名。有些佛經會稱第八識真相為如來藏,但有時會指第八識業相轉識成智後
的狀況為如來藏,到底如來藏指哪一個意思,須依上下文來判斷。
又,《楞伽經》三譯本及相關經典是勝義有思想的經典,詳見唯識法相宗。
參閱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7%9B%B8%E5%AE%97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1) T16, p0593c
大慧。轉識藏識若異者。藏識非彼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然彼真相
不滅。
大慧。識真相不滅但業相滅若真相滅者藏識應滅。若藏識滅者。即不異外道斷滅
論。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b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
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推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
義。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
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
。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
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
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地性
至)極微。(將發現鄰虛塵乃)色邊際相。(亦是)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
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
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
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此處翻譯是
勝義有非畢竟空之思想)。隨眾生(妄為明覺之妄)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有生滅之)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以下法迄巴疏
1、如來藏三字,於不同佛經中有不同意思。一指無生之真如﹔一指佛轉識成智
之後的狀況,通稱為大圓鏡智。
2、所引楞嚴經中的 「如來藏中」 四字暨後續的經文,表現出勝義有思想,
而非畢竟空的思想。
勝義有是指無生的真如,如同無諸表相(海浪、海嘯等)的大海,忽然變化
出諸相,但這個變化原因是妄!
《楞嚴經》也開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這含意是指,平靜大海周遍法界,本來沒事,忽然 「自覺有我」 ,於是
變相,這個 「自覺有我」(俱生法執) 就是妄,妄生之後就不斷地變相
,於是起為世界,靜成虛空(也是《楞嚴經》文)。
「自覺有我」(俱生法執),它實際並沒有發生,如同空花、水月只是錯覺
,它實際並沒有發生。但無生卻被執著成有生滅,這類執著者,若演化至有
「俱生我執」現象者,被稱為輪迴眾生﹔若仍純只有俱生法執者,則被稱為
六地及以上之菩薩,或是阿羅漢。
妄的思想可以容攝勝義有及畢竟空二種思想學派,詳見以下文章「真如」﹕
3、最底層的生滅應了知是妄。
《大乘入楞伽經》開示﹕諸識有二種生住滅。
是故了知,第八識也有生滅(註一),因此凡受生滅影響而不能自在者,是
名菩薩與眾生﹔能自在者,是名為佛。而無生...,就是沒有生滅,亦心、
佛、眾生之別,此三根本無生也!
******************************************************************
註一
*******
第八識也有生滅,這裡是指第八識業相有生滅,不是指真相,第八識真相是無生
之別名。有些佛經會稱第八識真相為如來藏,但有時會指第八識業相轉識成智後
的狀況為如來藏,到底如來藏指哪一個意思,須依上下文來判斷。
又,《楞伽經》三譯本及相關經典是勝義有思想的經典,詳見唯識法相宗。
參閱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7%9B%B8%E5%AE%97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1) T16, p0593c
大慧。轉識藏識若異者。藏識非彼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然彼真相
不滅。
大慧。識真相不滅但業相滅若真相滅者藏識應滅。若藏識滅者。即不異外道斷滅
論。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眾生可憫
(1)給 有緣見聞者 的良心建議,很多話,其實不必說,更不適合說了後,
卻給它定論。吾人很多疑問,佛經中都已經開示過,只是吾人沒有去讀
佛經,所以不了知。
(2)過去,我在愚痴中,也常犯下與此類相同的行為,後來,我學會了發言
前,先在電子大藏經中 查察,這麼個查經的行為之後,於是我常常一
個問題要花一小時乃至四五小時之後才能回答!
因為,關鍵字一下達之後,常出現500個以上的標題,於是我只能一個
個點開來閱讀,於是就須花那麼多的時間......
後來養成了查經的習慣,也因此看了很多的佛經,於是,我的愚知就漸
漸地消除!
以上個人心得,給想增進智慧之有緣見聞者參考!
很多人不是普通愚,他們完全墮在愚痴的業障中,對於智慧絲毫不追求,於是
常常是:有看沒有懂,因為不入心之故!
所以,我此帖文章只能對那些 想增進智慧之有緣見聞者 助益!
----
眾生的業障習企(氣)是什麼樣的狀況呢?看了以下的譬喻,具有佛緣善根者
會毛骨悚然;不知不覺者只當個故事看;暗啞愚痴之業報眾生者,還可能會出
文發帖反諷~,眾生吶......
前方地上有個污水坑,甲正行走在路上。
乙對甲說:前方地上有個污水坑,看到沒?
甲回覆說:看到了。
乙又說 :能閃過嗎?
甲回答說:又不是瞎子,怎會閃不過。
甲前腳才說又不是瞎子,後腳就 咚~,掉進了污水坑裡......
眾生之痴的習企(氣),乃至業障,會使他見而不知,聽而不聞,自以為知,
實則痴!於是,只能繼續輪迴受苦。
卻給它定論。吾人很多疑問,佛經中都已經開示過,只是吾人沒有去讀
佛經,所以不了知。
(2)過去,我在愚痴中,也常犯下與此類相同的行為,後來,我學會了發言
前,先在電子大藏經中 查察,這麼個查經的行為之後,於是我常常一
個問題要花一小時乃至四五小時之後才能回答!
因為,關鍵字一下達之後,常出現500個以上的標題,於是我只能一個
個點開來閱讀,於是就須花那麼多的時間......
後來養成了查經的習慣,也因此看了很多的佛經,於是,我的愚知就漸
漸地消除!
以上個人心得,給想增進智慧之有緣見聞者參考!
很多人不是普通愚,他們完全墮在愚痴的業障中,對於智慧絲毫不追求,於是
常常是:有看沒有懂,因為不入心之故!
所以,我此帖文章只能對那些 想增進智慧之有緣見聞者 助益!
----
眾生的業障習企(氣)是什麼樣的狀況呢?看了以下的譬喻,具有佛緣善根者
會毛骨悚然;不知不覺者只當個故事看;暗啞愚痴之業報眾生者,還可能會出
文發帖反諷~,眾生吶......
前方地上有個污水坑,甲正行走在路上。
乙對甲說:前方地上有個污水坑,看到沒?
甲回覆說:看到了。
乙又說 :能閃過嗎?
甲回答說:又不是瞎子,怎會閃不過。
甲前腳才說又不是瞎子,後腳就 咚~,掉進了污水坑裡......
眾生之痴的習企(氣),乃至業障,會使他見而不知,聽而不聞,自以為知,
實則痴!於是,只能繼續輪迴受苦。
第八識狀況
>阿賴耶識和如來藏是同一個東西嗎?
復﹕
阿賴耶識和如來藏 這是唯識法相(勝義有)法派的議題,若以畢竟空法派
角度來說,都必然都是無生,既然皆無生,當然是指向同一結果﹕
言者,皆墮在妄想執著之中!
若轉成勝義有法派的角度來討論的話,
(1)如來藏有二義
隨不同佛經內容,所指向義理也不同。
A、指向本來無生的那個
B、指向第八識轉識成智後的狀況
(2)第八識有三義
隨不同佛經內容,所指向義理也不同。
A、含藏義
名為阿陀那識,如同倉庫,能含藏各類貨物
B、能藏義
又名阿賴耶識,如同倉庫搬運工,會主動把貨物搬進、搬出
a、輪迴眾生的第八識,通稱為阿賴耶識
b、解脫輪迴之聖者的第八識,通稱為異熟識,因為不再造業
之故,只餘受報了業的狀況,所以識名也不同。
c、佛之第八識,已轉識成智成功,所以改名為如來藏
C、所藏義
又名心(參閱《深密解脫經》),如同貨物
復﹕
阿賴耶識和如來藏 這是唯識法相(勝義有)法派的議題,若以畢竟空法派
角度來說,都必然都是無生,既然皆無生,當然是指向同一結果﹕
言者,皆墮在妄想執著之中!
若轉成勝義有法派的角度來討論的話,
(1)如來藏有二義
隨不同佛經內容,所指向義理也不同。
A、指向本來無生的那個
B、指向第八識轉識成智後的狀況
(2)第八識有三義
隨不同佛經內容,所指向義理也不同。
A、含藏義
名為阿陀那識,如同倉庫,能含藏各類貨物
B、能藏義
又名阿賴耶識,如同倉庫搬運工,會主動把貨物搬進、搬出
a、輪迴眾生的第八識,通稱為阿賴耶識
b、解脫輪迴之聖者的第八識,通稱為異熟識,因為不再造業
之故,只餘受報了業的狀況,所以識名也不同。
c、佛之第八識,已轉識成智成功,所以改名為如來藏
C、所藏義
又名心(參閱《深密解脫經》),如同貨物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修心修念為什麼就能起到解脫的作用呢?
>修心修念 為什麼就能起到解脫的作用呢?
論:
《深密解脫經》卷一:
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
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
廣慧。亦名為心。何以故?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
念,是今心。當下的心能自在,就名觀自在菩薩!
領悟了 「一切惟心造」,就完全開悟了!!然後,須悟後起修。
所謂悟後起修,就是一直保持 「心自在」 的現象,那麼,可能會疑惑
怎樣才算是心自在呢?
我說:這要分現象及果證。
輪迴來自三毒,所以,想自在就須:無慾!
當行住坐臥都一直保持無慾時(實際無法保持住),最後會證入某種境界,
至於是哪一種,要看修行人的根器。若是二乘者,可能證阿羅漢果;若是菩
薩乘人,可能證六、七、八地境界(不一定哪一個)。
修行過程就是現象;最後證實所悟則是果證!
禪宗是教外別傳,其目的在破除有緣人的執著,是故,法無定法,救人殺人
皆善法,亦是惡法,善惡視人、時、地、事、物而定。但禪宗有一總持法(
陀羅尼),它就是:無慾!
立志無慾,從初修至成佛都不離此法,從開始無到底,連無亦無,終至恆與
定俱,亦不生無(舍離)之念,無功用道(無生法忍境界)之故,覺遍十方
(佛地)之故。
論:
《深密解脫經》卷一:
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
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
廣慧。亦名為心。何以故?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
念,是今心。當下的心能自在,就名觀自在菩薩!
領悟了 「一切惟心造」,就完全開悟了!!然後,須悟後起修。
所謂悟後起修,就是一直保持 「心自在」 的現象,那麼,可能會疑惑
怎樣才算是心自在呢?
我說:這要分現象及果證。
輪迴來自三毒,所以,想自在就須:無慾!
當行住坐臥都一直保持無慾時(實際無法保持住),最後會證入某種境界,
至於是哪一種,要看修行人的根器。若是二乘者,可能證阿羅漢果;若是菩
薩乘人,可能證六、七、八地境界(不一定哪一個)。
修行過程就是現象;最後證實所悟則是果證!
禪宗是教外別傳,其目的在破除有緣人的執著,是故,法無定法,救人殺人
皆善法,亦是惡法,善惡視人、時、地、事、物而定。但禪宗有一總持法(
陀羅尼),它就是:無慾!
立志無慾,從初修至成佛都不離此法,從開始無到底,連無亦無,終至恆與
定俱,亦不生無(舍離)之念,無功用道(無生法忍境界)之故,覺遍十方
(佛地)之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