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97 大方等大集經 (卷22) T13, p0158a
云何比丘能觀察身。若有比丘觀息出入。是名觀身觀受觀心。
云何名為觀息出入。息入出者。名阿那波那。入名阿那。出名波那。觀於出入如門如向。若有比丘能如是觀。是名法行。
若有比丘能觀能數。隨息入出冷暖長短。若遍滿身。繫心鼻端。能觀新故。分別諸相能觀生壞。求舍摩他善入於定。
亦能觀察息之麤細。乃至觀於內身。身作身想。是名比丘修於法行。
憍陳如。修數息時獲得二事。一者離惡覺觀。二者觀息相貌。
修集隨時亦得二事。一者專念念心。二者離善覺觀。
觀於冷暖亦得二事。一者分別出入。二者觀心數相。
修觀身時亦得二事。一者身輕。二者心輕。
轉觀生滅亦得二事。一者知一切法是無常相。二者知一切法是無樂相。
善男子。法行比丘念入出息繫心一處。
云何數減。二數為一。三數為二。乃至十數為九是名數減。
云何數增。一數為二。乃至九數為十。是名數增。
何故修增。壞一切覺觀故。得初禪時觀息入出。及以心相。
/* 初禪 */
初禪五支。一覺。二觀。三離生喜。四者受樂。五者定。具五支時離貪恚癡。若有比丘具是五支。是名法行。遠離五事成就五事。
修集梵行成大功德。
/* 二禪 */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得二禪。名為法行。
/* 三禪 */
若有比丘觀息出入。繫心一處遠離喜樂。得第三禪不喜不樂。
/* 四禪 */
何以故。一心繫念息入出已。遠離喜樂得第四禪。
若有比丘觀息入出則觀五陰。若觀五陰是名法行。若比丘見一切法行生滅。乃至見一切煩惱生滅。是名法忍。若比丘見眼空。
乃至見意識空。是名空忍。若比丘見眼無相。乃至見意識無相。是名無相忍。若比丘不願於眼乃至意識。是名無願忍。若比丘
觀苦異樂異不苦不樂異。是名中諦忍。若為眾生行於生死。如是名為隨上諦忍。
云何隨忍隨根隨力隨於覺觀乃至隨涅槃。於如是法心不著者。是名信忍。是名為信。不名信根。
若攝身心不令造惡。是為精進。不名進根。
若能專念如是等法。是名為念。不名念根。
心心數法能繫一緣。是名為定。不名定根。
若能不觀如是等相。是名為慧。不名慧根。
若觀如是無根。是名法行
憍陳如。云何八人。云何決定。憍陳如。斷見之人言一念斷。常見之人言八忍斷。是二種人俱得決定後離煩惱俱亦無妨。
憍陳如。能得八忍是名八人。得十六心是名決定。是名如法。
/* 世第一 */
憍陳如。若有比丘成出入息。即得八人名。亦名決定。憍陳如。若有比丘成就數息。即得信根乃至慧根。若得五根。即得世間第一法。
如是比丘。能破一切疑網之心。是名真實修集聖行。
若有比丘成就苦智。則斷十種煩惱。是名修初無漏心觀。爾時次第觀無願三昧。觀無願時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無漏定智。
得苦法忍、苦法智、集法忍、集法智。爾時觀於色界五陰、無色界四陰。如欲界苦。色無色界亦復如是。如是觀已。斷色無色
十八種煩惱。
十八種斷已。作是思惟。如是諸苦從何業來。誰之所造作。是觀已。了知是苦從愛因緣。我若不拔如是愛根必當生苦。是故觀集。
作是觀已斷七煩惱。
/* 比忍比智 */
觀欲界集已。色無色界亦復如是。如是觀已。得比忍比智。作是觀時斷十二煩惱。
憍陳如。具八忍者是名見法。斷三界集已。復作是觀。何因緣故斷於苦集。為安樂故。夫安樂者即是滅諦。爾時初觀欲界滅諦。
得滅法忍斷七煩惱。色無色界亦復如是。作是觀已得滅比忍滅十二煩惱。
復作是觀。何因緣故得是比忍。因修八道。以八正道力故。知欲界苦集滅諦色無色界苦集滅諦。
/* 得須陀洹果 */
爾時次生道法忍。得已能斷八種煩惱。爾時復觀色無色界。得道比忍。斷十四煩惱。以修集故。遠離八十八種煩惱。
是名決定得須陀洹果。是名十六心。是名必得菩提。是七往來斷一切苦。
憍陳如。有人從信決定。有人從法決定。有人從一生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有人入信根乃至慧根。有人修定。有人修慧。
有人得初禪乃至四禪。入決定觀。觀一切行無常次第生滅。遠離一切凡夫之法。有人觀一切行無常苦空不淨。不得自在無有寂靜
。從緣而生從緣而滅。作是觀已。得寂靜滅諦。是名比丘如法而行。
憍陳如。如來了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亦知一切眾生心性諸煩惱性。是名如來隨應眾生而為說法。隨諸煩惱宣說對治。是故得名
薩婆若智(按:即一切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