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起
吾輩所觀察到的宇宙、人生的各類現象︐常會發現「二邊對立」狀況︐如長短、寬窄、高低、快慢︐...如是等等︐皆是二邊對立現象。
佛法給人之了知︐也不離此二對立現象!
没錯︐此文就是在談眾生的如來藏。佛由眾生而成︐亦是在談佛性。
另還要談的是佛與眾生之差別相︐其說法就歸於真與妄。佛乃真︐眾生乃妄。
以及︐介於二對立之間的第三現象(六地及以上菩薩)︐這還頗與老子《道德經》第42章所說的類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所理解︐道這個字與「妄」之意義比較接近。反而與「如來藏」不同
何以故?如來藏無生滅︐不生一、二、三之故。能生滅的是「妄」。
◆ 自性
我自思惟多次︐何以大乘佛法會立出「常、樂、我、淨」︐這種「有些駭人聽聞」的說法呢?
像我這類思惟者︐相信從佛開示至大乘佛法開始︐就有不少人就有相同思惟的現象發生。
於是︐佛法主張之繁衍至今︐雖有不少宗派︐歸攝仍不離「空有」的二種眾生所習知之對立現象。
空的是「畢竟空」的主張;有的是「勝義有」的主張。
➤ 畢竟空
畢竟空主張的是︐一切所知︐皆是眾生當下的「妄想執著」所致!它如空華、水月︐本身不存在︐而其存在是眾生妄想執著所產生︐更說明眾生就是妄執著之本身(變相)。
例如精神病者︐他們說看到二個月亮︐但正常人卻只看到一個。然後︐精神病人又說「第二月」被天狗吃了︐因此精神而影響到眼睛看不到第二月存在。乃至︐仍然還看到月亮︐他們只是「因精神錯亂」而在胡說︐所謂「胡言亂語」!
像上述這類精神病人的說法︐在《圓覺經》中就有很了義的「空華喻」之開示︐乃至《楞嚴經》亦有「演若達多喻」的開示︐若有疑此「眾生之妄想執著」的說法︐請參閱彼二經。
當一台超級電腦︐發展出類人的AI能力︐可與人對話︐若在網上與其對談︐現今科學家的調察統計︐有超過八成以上的人不能發覺異常︐即便發覺對方有異常︐「不經過提示」也少會認為對方「不是人」!
當「AI人」「自覺有我」時︐也許會產生與人類一樣的「思惟」:我是誰?
若這個AI的能源消失了︐它也死亡了︐那些曾經令它「可思惟」或說「自覺有我」的能力也跟著消失了︐其曾經因「自覺有我的意識」所發表的所謂「我的xxx」這類言論︐對它本身或對其同類︐還有意義嗎?
再怎麼美好的形容AI超級電腦的表現之辭︐在它的電力消失時︐對其本身都没意義!!如是理解之後︐那麼︐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或具意識的眾生︐凡有能力「自覺有我」︐這個「自覺」是「必須嚴肅的去當真」嗎?
畢竟空的主張︐就是在告知有緣人︐所有一切︐乃至「自覺有我」︐都是您自己的「妄想執著」︐因為︐您就是「妄想執著」的本身(變相)!!
如彼AI超級電腦︐能做到人類能於網上所做的一切事︐乃至做的更好︐例如人類下棋輸它們(這是事實)︐算數更快(這是事實)...等等各類人類所不及的事︐而一旦「電力」消失了︐其所謂「自覺有我」......︐還有意義︐還能存在嗎?
乃至︐依能源供應的AI生化人︐主張有「人權」︐其六根能達到的效率都比人類更好︐但能源失效之後︐這個「自覺有我」的生化人又存在哪裡了?又有何意義了?眾生的處境︐就如這類的AI超級電腦︐或須能源供應的AI生化人。
畢竟空的主張︐就是在告知有緣人︐所有一切︐乃至「自覺有我」︐都是您自己的「妄想執著」︐因為︐您就是「妄想執著」的本身(變相)!!
這也是《楞嚴經》開示的「如是迷因︐因迷自有」之意義!!(建議閱《楞嚴經》時︐要查這個關鍵字︐看上下經文︐徹夜理解「我、妄」的真正意義)
小結:
超級電腦上的所有軟件︐其功能有無量種︐無論功能如何、
效率如何︐一旦其存在的本質(電力)消失了︐這些森羅萬
象的功能︐也都没意義!
反思人類本身︐亦何嘗不也是依「業力」而存在︐才輪迴於
三界的嗎?而業力本身︐就是執著習氣︐亦是「妄的變相」
︐乃由六根執著六塵所積集滋長︐又名為「心」。
(建議參閱《解深密經》)
没錯!您把一切的妄想執著都捨離之後︐您當下就是有餘依
涅槃的阿羅漢︐當命終時︐就會進入無餘依涅槃︐而不再輪
迴於三界。
(以上是二乘根器︐菩薩乘根器會再乘願入輪迴︐以度化有緣
眾生入無餘依涅槃。或成為與自己相同的另一個菩薩!)
➤ 勝義有
勝義有主張的是︐有一永不變化的常存在︐它没生滅︐而且十方一切都因它而存在。如同萬物依虛空而存在︐不能因為無法觸摸到虛空︐而說虛空不存在︐如來藏之常亦然!
➤ 綜論
其實︐勝義有與畢竟空二主張是可融通的︐只是有緣見聞者您本人︐是否有這融通的智慧罷了?!
而此二者之融通目的︐主要目標仍是在度化眾生!如《妙法蓮華經》開示:「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知」。也就是說先順其當下執著(自覺有我的執著︐或執常)︐而後再破除其執著︐
這(度化眾生)也是我之思惟何以「佛立常樂我淨」之原因所在。因為︐眾生無智︐只依其現前所知是「我存在」︐具智的則再進化主張「必有常存者」(這也是外道主張上帝存在之原因︐皆出自眾生的妄想執著)︐為了攝收這類執常眾生︐所以立有如來藏!
可笑的愚痴眾生︐還真吃這一套!!
豈不知︐「如來藏」是無生滅之意義。如同給無知小兒大鈔︐因為小兒無知而非常感謝您本人(如佛菩薩)︐卻不了知這大鈔上卻印著「遊戲用樣本」五字。
眾生的愚痴︐乃其執著︐是在粗糙的現象上而產生的。當看到所給的是大鈔就以為真鈔;當看到所給的是黃色葉子就以為是金葉。卻不知大鈔是遊戲用紙︐金葉是秋天落下的黃葉。因為眾生心性粗糙而無智︐為了含攝眾生之故︐佛說無量法門︐以對治無量眾生的習氣︐其中就有對治執常眾生︐而立「常樂我淨」之法。
即便佛菩薩的善巧方便而立常、空之法︐對於真正開悟佛法者︐亦可融通此二相反的佛法為一︐而不悖破執著之目的。
常是本體︐本質無生︐是勝義有;無常是相︐相則生滅︐其畢竟空!
相有生滅︐用亦生滅︐法亦生滅︐故智者「立志以無欲為體︐無所住為用︐每用皆破無明</a>」
吾輩可以這樣設定︐的確有一常而不變、無生滅的存在︐稱其為常︐這在《圓覺經》中是以「如來藏」三字來形容。
而此如來藏既然無生滅︐那麼︐十方世界、眾生、業果又怎麼產生的呢?......《楞嚴經》就開示了方法︐它說:「性覺必明︐妄為明覺」!看︐多麼巧妙的設定吶∼∼
是妄之故︐而產生了十方世界、眾生、業果!
性覺︐必然是明、通、圓︐而不暗、塞、缺︐這裡性覺本義︐是「無生滅(如來藏)」之含意。既已無生滅︐說其明通圓︐已是剩語。
不過︐又為了度化眾生之故︐所以佛就必須說法︐而其說法就會有某些形容用辭︐性覺二字即此形容辭(若此二字有錯誤︐須歸於翻譯者的惡業︐所以︐起心動念都在造善惡業︐不要愚痴的以為在行善而招得惡報︐那是您個人的錯誤所致。如把淡水魚放生到海水︐這是放生嗎?我說:這是在放死!)。
此性覺亦具有延伸義︐是指佛的性覺︐所以其必明(阿羅漢果皆具「明」︐於菩薩乘則常以「智」來形容)︐其用來與眾生的「自覺有我」之「非正確的自覺」相對應。
性覺︐是元本無事︐但忽然有了「明覺」的自覺︐也就是「自覺有我」的現象︐佛開示此類現象是「妄」!而這個妄的產生原因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這個說法︐又是另一個美妙的設定吶∼∼
若您不迷︐那麼您就是佛︐而您若不是佛︐很抱歉︐您就是迷了!
就算是十地菩薩也被佛說成「極微細所知愚」︐更何況是輪迴的眾生呢?!
妄的產生︐在於你當下就是妄的本身︐是其變相︐如水所變成的冰椅、冰桌;如金塊所鑄成的金碗、金筷︐雖然有無量的變相(眾生亦有無量的種類)︐悉皆不離其本質的水金(妄)!
於地水火風的元素來說︐初始它們没有人類意識之「自覺」能力︐所以︐妄的初期現象可說純物理現象。
然後︐經過不斷的排列組合︐於世界部份︐就產生了「平等」力場︐它被稱為風輪。也因這類的不斷排列組合︐眾生部份最後就演化出十二大類的眾生。有無意識的(無想羯南)也有具意識的︐而自知墮於輪迴的眾生。
簡單結論:
未成佛前︐一切悉妄!
◆ 如來藏
性在作用!
中文字造的恰當︐「性」是「心+生」︐心生出某事︐這現象就是「性」。這也很好的形容眾生之存在原因︐乃在於「性」︐有時稱為「自性」。
那麼︐「佛性」二字又如何解釋呢?
其實︐這是通俗的習慣用法︐比較適當用法是「佛智」二字。何以故?菩薩六地及以上聖人︐都已「轉識成智」︐菩薩自八地開始就已經「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此時就具有《楞嚴經》形容摩訶迦葉之能力「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依心念」!
若佛菩薩能「不生心念」都能做事了︐心已能不生︐云何還能用「性」這字來形容佛了呢?所以我說「佛性」二字是通俗的習慣用法︐......而已!
如來藏︐此三字意義嚴格來說是與「自性」、「性」的含意不同。有性之處︐必有生滅︐而如來藏是無生滅之意義。若能不把此二辭混用︐則善!若要混用︐建議還是要像我一樣︐稍為解釋一下︐以免現代人的文學素養不足︐意識思惟又不清晰之下︐混淆了此二辭之意義。
◆ 佛眾生之真與妄
之前已解釋了「妄」之意義︐與妄相對的︐就是「真」。
其實︐說真與妄相對︐這有點不恰當︐最恰當的是「無生」二字。所以︐有時「真」之意義就等同於「無生」。
但在現今的「二邊對立之習慣用法」中︐卻把「真妄」一起同列、同述、對比。
現依依習慣用法來說︐佛有真、願、智︐眾生乃妄、業、識!
眾生之存在︐皆由妄而成立︐眾生本身就是妄的變相︐所以「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眾生在妄中︐所以眾生受業力(亦是妄的變相)所驅使而輪迴三界。
眾生在妄中︐其所依的是八個識之作用︐所以識有生滅。
佛之存在︐皆由其能自在而成立。自古有「真人」之說︐來形容能自在者︐現今依此古語的習慣用法︐而稱佛為「真」。
佛在真中︐所以佛不受業力驅使︐能自我決定是否要受業報(眾生之時所造的善惡業)︐所以佛有度眾生的「願」。
佛在真中︐已不再受識的拘束︐雖不離生滅︐但已「轉識成智」不再用識名來形容佛。所以︐佛有四智!
復誦:
佛有真、願、智︐眾生乃妄、業、識!
➤ 另釋
⏺妄的變相
妄演化成二大類︐一是輪迴眾生的三毒習氣︐稱為思惑;
一是六地及以上菩薩的生滅不自在︐稱為塵沙惑。此二者
統稱無明︐或無明惑。
⏺八個識
《楞伽經》(共三譯本)中開示︐佛立八識︐簡說有二識:
現識、分別事識。
不同譯本也有說三識︐增加一個「真識」︐這多出來的不
妨害原述意義︐如同密室只有二人對談︐若要強說另有「
虛空」存在才能對談(聲音須藉虛空中的粒子傳送)︐也
是口以地∼因為「真識」(虛空)乃無生滅之意思︐有與
没有︐都不影響所述意義。
第八識有三名稱︐在輪迴眾生來說︐有阿賴耶識之名︐但
若已斷三毒(二乘阿羅漢果︐菩薩乘六地)就轉其名為「
異熟識」。
這意指︐不再造新業因︐但舊業因仍存在︐於未來可能遇
緣而異熟受善惡業報(如釋迦牟尼佛的三個月馬麥報)︐
所以名為「異熟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