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業報、業力法則之原理

「開悟」 二字出自佛經中的《妙法蓮華經》之佛出世一大因緣的經文簡稱,它指的是佛出現在這世界之目的,在從  開佛知見  令眾生(各類生命體)了知,並祈眾生因此能「悟佛知見」。

其實,還有另二個階段,一是「示佛知見」,一是「入佛知見」。但一般參禪的修行人,常以「開悟」二字來概括一切,雖如此,此概括的含義也並不完整,有些簡略。

真正的佛法,是超過目前世界所有被認知的道理,說它是真理亦可。也超過目前最熱門的正面外星人所弘揚的新時代精神﹕尊重自由意志!

真正的佛法,在弘揚什麼是業力法則、怎樣解脫業力法則,以及,自覺覺他(自己解脫了,怎樣令他人也同時可以解脫)!

新時代所謂的「尊重自由意志」,只能使得自己今世、未來世的解脫業力法則之行為,盡其極限的不受所有其它眾生干擾,所以必須尊重各類生命體的自由意志!

而開悟是領悟解脫業力法則之後的那個境界是什麼?而那個境界是......並沒有此境界存在,只是因緣不和合而已!所以,阿羅漢入涅槃後,無有去處!緣於其已無造作的業力習氣,使得過去世無量的善惡因與緣不能和合,所以不能入三界而受輪迴拘束。

業力法則能作用,起因於因緣和合的現象。如同,大樹來自於以種子為因,和合陽光、泥土、水等緣,於是才能成長。

因緣和合,才能得果,這個果,就是業報!而使因緣能夠和合的力量,就被稱為業力!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中道與離二邊

(1)不在二邊(一異、來去、生滅、常斷)被稱為中道(《大般涅槃經》中
   有定義中道之意義)。


(2)以下說明,應能令具智者理解何謂中道!

   例如《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圓通章所開示的佛法﹕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上述就具有類似中道(只是類似,非就是、等於)的味道,因為離了
   動靜二邊。


   如何打坐以達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呢?


   專心於聞之功能時,於是聽到聲音,這被稱為動相。當聽不到任何聲
   音時,這被稱為靜相。此二邊都來自於 「專心於聞」 這個心行。


   離二邊,被稱為入中道,但若有所入,則仍不離。所以,入中道如同
   成佛的說法,只是方便說,以便利學佛者能理解。所以,具智者,應
   真正理解他人 「以指指月」 之行外含意,而 「見月忘指」。於
   是才能真正離開 「有手指、無手指」 之二邊現象。


   動靜二相之了然不生,是因為在禪定過程中,心行已離開用於 「聞」
   的事上之故。


   又如同 「渴」,它的發生原因在生理機制缺乏水的現象上,所以產
   生 「有欲、無欲」「有想、無想」 的二邊(例如喝水、不喝水)
   ,而實際它就只有 一 個反應,那就是想斷除渴的現象,而不是被
   眾生誤解之二邊(動相與靜相,皆來自於 「聞」 這個行為,於是
   沒有渴的現象時,就不落入二邊。


   因緣成熟的修行人,離開動靜二相也如此,只需要離開 「聞」 的
   行為,就會泯除動相與靜相,而達到此二相了然不生(此時又進入另
   一個二邊現象﹕覺、所覺)。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27) T12, p0523c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

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

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眾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十住菩薩惟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

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三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為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問言。汝有蘇耶。答言。我有酪實非蘇。以巧方便定當得故。故言有蘇。眾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 建議參考:眾生皆有佛性,但未成佛

● 建議參考: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 佛性之定義

本文中的 「 佛性 」 定義,是指眾生未來世必能成佛而得名,不指眾生當下或過去具有什麼身份(若當下是佛化身,則不包括,但也不稱之為眾生)而得。

這有另一個議題﹕眾生會不會消失?

眾生有生滅,那麼它的原始,是怎麼產生的呢?若有生,則必有滅,則眾生有產生,則它也必有消滅之時。成佛,是消滅的一種﹔阿羅漢入涅槃是另一種﹔再有一種,吾人可以理解為此眾生沒有成佛,但就是永遠消失!......

眾生是否能永遠消失,這要看是怎麼定義 「 眾生 」 二字!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由獲得神通之原因與方式,而思惟解脫輪迴之可能性

剛剛看影片觸景忽然回憶起自己曾經 「存心」 的一些記憶,這些記憶是所謂特異功能或神通有關。所謂存心,指的是對某些事件,特別標記它為重點,然後放入記憶中,如同看書準備考試,把重點之處特別畫圈或標記。


1、不忘所觸塵
  這才是前幾日發生的事件,我竟忘了一個熟悉人的名字,這很離譜,當時怎麼想也
  想不起來,當夜想也想不起來,隔日想也想不起來,於是我就把這事件存心並手寫
  在紙上,昨日,做事時,卻忽然想到了。


  剛剛看某影片時,它與記憶有關,我忽然領悟了,怎麼樣做才能達到過目不忘的記
  憶力,那就是:專一!靜心!


  使心專一併寧靜,一直下沈而無雜念,由於存心(存一念)要回憶起曾見過(五根
  觸碰過皆行)的的影像,於是這些影像就浮現,可以只是出現答案,也可以如同相
  片般的出現全景。


  因為上述經驗,於是我了知一件事:只要我願意,所有觸塵我皆能不忘!


2、虛若實,觀如真
  這跟記憶力有關,也跟觀想有關。


  在打坐時,首先重要的是一心禪支,不能入一心,那麼就無法入初禪定。例如,做
  落日觀時,無法把落日(夕陽)影像全景呈現,於是就無法專注在這影像之上,因
  此就有掉舉(心念跑來跑去)。


  我這裡要說不純是曾經看過而回想或全景回想成功,而是指純想像成功。例如,未
  曾看過的影像,而自己造一個新的,像作夢一般。然後,把這影像觀想,而使得它
  如同睜目所見的色塵一般清晰,我有很多次經驗可以達到。要達到的方式,仍然還
  是:專一!靜心!


經由上述二種經驗,以及時小時候曾經有過360度天眼通的經驗,於是我領悟了獲得神
通方式,那就是:專一與靜心


我曾經想過佛經記載提婆達多在初禪就學會飛行,這應該是四禪才有的能力,但他初禪
就學會了,當時我一直在思惟,為何還不到四禪的 「舍·念清淨」 為何能學會飛行的
神通呢?


現在,因為自己的經驗,以及《楞嚴經》一切皆妄的開示,我已不再疑惑初禪學會飛行
神通的方式,因為:一切皆妄!


若如《華嚴經》<世界成就品>所開示,世界(指銀河系)可以由佛菩薩的願力造成,那
麼,既然一切惟心造,又何必去疑惑那些凡夫看起來為不可思議的現象(例如飛行、瞬
移、大小身、分身等等)呢?


歇後語﹕
  獲得神通能免輪迴嗎?我說不能!


  若繼續深入觀,觀察所有生滅現象之底蘊,能否因此領悟 「有生皆滅,不生不滅
  ,以不生故,不墮輪迴」 而達到解脫輪迴,乃至成佛嗎?以我所悟《圓覺經》之
  悟淨圓覺義理,我認為理想上可以!


  那麼,事實上能否達到呢?......中國歷史中有些修行人已能解脫輪迴。那麼,我
  本人也能因此禪定而入三三昧乃至佛菩薩的三昧而解脫輪迴嗎?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看話頭之前需要修習禪定功夫嗎

某法友疑問﹕
   在大乘佛法中,通過參禪(比如看話頭和參話頭)可以明心見性。但
   不知道在看話頭之前,是否先修好禪定功夫(四禪八定),才可以參
   禪?哪位善知識指點一下。感謝。


本人回覆﹕
  樓主法友的這個疑問,代表您本人不理解何謂 「看話頭」 之真正意義!

  何謂話頭? 當一個人說話之前就是話頭。

  例如,夏天身體感受太熱,在路上看到有賣冷飲小販,於是心中起一個
  念、衝動、貪欲,想要去買、去喝、去據有冷飲,當然目的是要去熱,
  雖然明了意識一時不知,但潛意識一定是這個目的。注意了......,在這
  個心念沒產生之前,它就是話頭!已產生之時、之後,都不是話頭。

  看話頭,就是專心一志保持在心念未生之前的境界!它的使用有幾種方
  式,最傳統的就是毘婆舍那,又名觀。若於《圓覺經》已悟淨圓覺,則
  可採用奢摩他法或禪那法。

  什麼人、什麼程度才有資格去學習看話頭這功夫呢?其實,沒有規定、
  沒有標準,只要眾生願意修行、願意斷惑解脫輪迴,他們都有資格去做
  。差別的是,久修老參比較容易有成就罷了!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名相】意生身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89c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告大慧。意生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礙。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無礙。於彼異方無量由延。因先所見憶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絕。於身無障礙生。

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時俱菩薩摩訶薩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猶如意生無有障礙。隨所憶念本願境界。為成熟眾生。得自覺聖智善樂。

如是。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轉捨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覺聖智善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當如是學。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4) T16, p0540b

大慧。我今為汝說意生身修行差別。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何等為三。


一者得三昧樂三摩跋提意生身。

二者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三者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菩薩從於初地如實修行。得上上地證智之相。


/* 一者得三昧樂三摩跋提意生身 */

大慧。何者菩薩摩訶薩。得三昧樂三摩跋提意生身。

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中。自心寂靜行種種行。大海心波轉識之相三摩跋提樂。名意識生。以見自心境界故。如實知有無相。

大慧。是名意生身相。


/* 二者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

大慧。何者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謂菩薩摩訶薩。於八地中觀察覺了。得諸法無相如幻等法悉無所

得諸法無相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無量三摩跋提樂門。無量相力自在神通。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中月鏡中像。非四大生似四大相具足身分。一切修行得如意自在。隨入諸佛國土大眾。


大慧。是名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 三者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

大慧。何者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謂自身內證一切諸法。如實樂相法相樂故。

大慧。是名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大慧。汝當於彼三種身相觀察了知。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我乘非大乘   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 

****************************************************************************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97c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別通相。我今當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進相。得三種身。


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謂第八地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大慧。云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性是什麼,何謂見性?

>請問,你們說的性是什麼?
復:
  性,是心生。若依照訓詁學則心能生並有所生才是性,若心不生,則無性。


  依目前了義佛法來看,性則是指無生之用辭。若本來無生,則不必語,但若
  不語,則庸俗人又不了知,所以須有用辭、用語來表達這個無生義理,於是
  「性」 字,就被中國人拿來用。


正確對性的理解,乃至了義之定義,都是指佛性、法性之類第一義諦的意義
。所謂第一義諦,是指無生。


>怎麼才是見了性了?
復:
  無生的境界,如同虛空。浮云自生自滅於虛空中,而虛空不隨浮云生滅而生
  滅。所以,浮云不是虛空,虛空也不是浮云,二者互不影響,但浮云所在之
  處,卻離不開虛空。


  性是無生如虛空,眾生如浮云,所以有眾生之處,皆離不開性而存在。這也
  代表,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思全都不離性而獨存。


  那麼,怎麼才是見性呢?......


  性乃無生,所以怎麼見都見不著,但若從了義上去理解,所謂見,指的是理
  悟乃至證悟時,那麼吾人時時皆見性,只是自己是否能領悟到此事罷了!

佛乘禪那法 與 觀心法之差別相

觀心,必然須把注意力放在心念上,若是打坐還好,但在行路時,如何確定太用功時,不會被車撞死?


功夫的使用,是沒有間斷的,每分每秒都在用,即便我正在打字,也必須能用的上才行。


所謂,起心觀妄起是妄,不起反而沒事。如此了知,觀心的方法是方便有為法,卻不是究竟無為法。


《楞嚴經》開示:

   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
   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略)...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

   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
   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
   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看吧,楞嚴經都已這麼肯定的開示成佛方法,為何......,我老是覺得奇怪的問為何!為何看這部經的人,很多人都不能開悟呢?不能了知成佛的正確方法呢?


依《楞嚴經》義,已很清楚的說明,想斷根本無明,就是必須:立志無欲!(等同《圓覺經》之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在用功)


當吾人已立志無欲,就不再攀緣善惡六塵,於是.內無所欲,外無所住。以無所住故,而生佛心!


但於因地修行,必須能察知六根觸六塵時當下的反應,才知過錯在哪裡而能不相續習氣。


有人必然說:觀心也可以知道當下的反應!


我說:觀心有不少弊處!


觀心是有為法,是獨頭意識在用功,太專心時,使得前五識不作用,這又要怎麼生活?走路被車撞死都是預期可能發生的事。


所以,使用觀心法門,不能分分秒秒遍行。只能在身心不被妨礙時才能用功,例如打坐。在其它很多時候都用不上這個功夫。


由於智者具有分辨用功利弊的能力,所以了知,觀心是有拘限的有為法,不能用在分分秒秒的最省力用法。察知觸塵時當下的反應(禪那法),才是正確方法。

--
如何達到 「 察知觸塵時當下的反應(禪那法) 」 呢?


想想,嬰兒沒有煙癮,而煙癮是怎麼養成的呢?......就是反復去薰習而養成!


那麼,要養成「 禪那法 」,就有必要反復的有這類薰習行為才行,功夫用久了,就自動能養成不經過大腦就有察知反應的能力。


這如同初學武術,什麼都要不斷地模倣練習,等到一旦成為武術大師後,隨時都不花精神四顧察看是否有殺手,但只要有飛鏢射來,就能不經大腦思惟,而立刻直接閃過。


即便沒養成察知習氣,平常世俗人也能達到察知的現象,例如,腳踢到石子很痛,自己不知嗎?就算不痛,也常會(不是每次會)當下得知已踢到石子。就是保持這種立刻察知的反應就行了,並把它養成習氣,稱為淨習、正念!

--
再來的功課,就是於察知之後,若知所反應是染習,就不能再相續它,否則,就算已察知也對解脫輪迴或斷無明皆沒助益。


斷除根本無明的方法,如同高速行駛的汽車(無明),不必特別去做任何事,只要不踩加油板(不染習),它自動的會慢慢停止!

--
又,何謂染?


凡生起的三毒習氣或能再養成三毒習氣者,不分善惡皆是染!

(注意,身口意先從不相續惡習做起,能達到不相續後,再學習心不相續善習,但身口卻能行善。身口意分開的技術,這...又是另一門功課)。


跋:
  斷根本無明的方法,《圓覺經》開示有三種淨觀(奢摩他、禪那、三摩
  缽提),排列後有25種定輪。


  單用禪那法只是25種之一,但卻是很省力的方法,因為四威儀中時時都
  能用的上。


  另外,單用奢摩他法,或是禪那與奢摩他二法合用之方法,皆都可以在
  四威儀中時時用的上。


註:
  地藏菩薩開示之《占察善惡業報經》唯心識觀,等同《圓覺經》中的
  禪那法。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就這樣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怎麼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復:
  本人估計,若信我以下所說者,今日有不少人可破見惑!


  以下說法,請有緣人「 耐心 」的去仔細思惟!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
  通,鬼神通之! 


  在相用法(一定要理解這三個字的真正意義)的角度之上,吾人摸到刀子,
  感受到它的真實,若有人說它不真實,請自行捅心臟一下,若能不流血而
  不死,請告訴我,讓在下向您膜拜!(愚痴網友,請勿戲語說自己可以,
  行不行,一把刀插入心臟,十分鐘就能知道答案)


  由於事實是這麼貼切,於是吾人就在懷疑:

  1、一切事實都是真實的存在,但這存在為真嗎?

  2、若為真,怎麼證明?


  現在,先思惟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是否皆是因緣和合之後的現象?
  若您說是,可以往下看。若您不同意,可以不用理睬本帖子。


  若大樹是由種子為因,加上陽光、泥土、水、營養...等而長成,於是吾人
  說大樹是因緣和合而產生。


  吾人再去思惟,種子也是由另一個因緣和合而產生;泥土也是;營養也是
  ,水......也是。去觀察,我們的世界似乎找不出沒有一樣是由無中而產
  生(誰能找到,請告訴我,在下會非常感激您!),我不知十方宇宙是否
  也都這樣,因為我沒有佛的神力,但依理推斷,十方宇宙也適合這個邏輯
  :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


  於是,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而產生這些因及緣,又是各自由另一個因
  與緣和合而產生,如此回溯至最原始的那個初因,它曾存在嗎?


  我說:它存在!因為,它若不存在,就不會產生被和合事物,您與我就不
  會在此閒嗑牙。


  那麼,最初之因是什麼呢?......這是第二個有趣的事!


  有緣人,請先把註一的經文讀通!若您看不懂 「 汝元不知 」以上的經
  文,本人建議您不需要再往下看了,先去網上找資料,來理解「 汝元不
  知 」以上之上的經義,理解之後,再回來往下看我的帖子,及佛經。


  當吾人已理解了註一「 汝元不知 」之上的經文時,就會自心中產生一個
  疑惑,那就是:

       最初之因是什麼呢?


  接著看「 汝元不知 」以下的經文,並去思惟它的義理。我建議您把這一
  段複製到別的地方,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思惟,不要連續看我以下的說
  法,否則,所得般若對您將不是最大助益(助益變小),因為我是過來人
  ,它們是我的體會,不是您們的。


  以下,我將振聾發聵,您準備好了嗎?
   :
   :
   :
  (沒看完註一最底下一段經文之前,請不要續看我的說法)


  ----------
(一)所有一切從哪裡來的呢?

  經文: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說明:
    佛法自古以來,就有二種勝義一直令人分不出應該採信哪一個?
    一是勝義有,一是畢竟空。


    勝義有在形容,佛性如大海,可以變相,所變相就是世界、業果、
    眾生三種相續(詳閱《楞嚴經》中的開示)。雖然能變,但其本質
    不因變化而有增減。而於變化中,就等同其本質,如海浪、海漩,
    都是海水所構成,並不因表相不同了,本質會跟著不同。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大海已先存在,此處大海是指佛性。


    畢竟空在形容,佛性如虛空,它沒有生滅,而虛空裡的各類浮雲、
    落水等都是自生自滅,與虛空沒有干係。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虛空已先存在,此處虛空是指佛性。


    為何會有上述二種勝義的主張呢?因為,佛經中就有引用這二類表
    相而開示的經文,使得,閱經人依其不平等習氣,而有不同主張。


    吾人是否有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南傳佛法曾分裂成二十部眾
    (一說二十二部),各部所主張佛法不盡相同,但各部又都有阿
    羅漢,奇也怪哉,不同主張竟然都可以產生阿羅漢!!原因為何
    呢?


    那麼,不同勝義主張者,是否也皆能成佛嗎?......這的確是很
    有趣,又非常吸引的議題!!


    相信勝義有的人,他可以很輕易的看懂上述的那段經文。因為它
    偏於勝義有義。主張畢竟空者,就要多費腦筋去把心念、執著習
    氣轉變才能接受!


    但,畢竟空主張者,就把它想成就是虛空遍一切處,而一切處都
    是自生自滅,如同空華即可。空華它沒發生,但卻有被精神異常
    者(佛看眾生如同精神異常者)看到它有產生。


    現在,不知有緣人是否有發現一個很大的疑問,那就是,是什麼
    讓大海跌蕩諸波浪?又是什麼讓虛空生滅諸星物呢?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說明:
    最初因還沒有答案,接下來的開示就進入從已存在的事實為條件去
    推演的開示,這樣的解釋有斷層,中間跳過一個  非常大的關鍵
     沒有被說明!


    其實,佛有開示,熟悉《楞嚴經》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差別的
    是解釋處,不在這段經文上下相連之處罷了。它是什麼,底下會逐
    漸的揭曉。


    吾人皆了知,當種子為因,和合陽光、泥土、水、養份等諸適合的
    緣,那麼,大樹就會被逐漸的長成。過去無量劫如此,現在如此,
    未來無量劫之後,也可推知亦是如此。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吾人如何去看待那個最初因的存在是否
    為真的可能性呢?因為,永遠都有前因、前緣,所以最初因就不會
    存在。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又從哪裡
    來的呢?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永無止境的循環..................


    於是,那些承認因緣和合為宇宙真理者,永遠在上述的矛盾中循環
    ,而得不到解答。


    什麼叫輪迴?執著因緣和合產生世界、業果、眾生的這個主張,就
    是輪迴!


    有些聰明人,發現上述的因緣和合主張有弊病,於是創下了無中生
    有的自然說,說最初因是自然地產生,從此之後,因緣和合就合理
    了,而可以繁衍出現今的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


    吾人仔細的去思惟,發現中國道術家不也是有所謂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二儀」的主張嗎?要注意,那是研究道之術者的說法,不
    是老莊列的說法。道德經的說是: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道德經這一段說無為始的道理,與道術家的主張不同。它的無,可
    以被理解成無中生有;也可以被理解成,從來沒有發生,而天地之
    生只是某種幻相,並不實際有產生。


    去看易經,它也沒主張無中生有,而是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當太極成立之後,後續的說法就能合理的成立,只不過,它沒說明
    太極是怎麼產生的?!


    看來看去,想來想去,全都是疑問吶~~


    古人云:「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我倒認為,佛陀不出,
    日月星無光!你仲尼不出,長夜還有光,我佛陀不出,連光明都消
    失不見。


    所以,對那個是否有最初因存在的問題,佛陀給出了答案!!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說明:
    當最初因被忽視不論之後,從現有的生滅中去談一切生滅、變化,
    就非常合理,而容易被理解。


    眾生不是有執著習氣嗎?所以,所有言說、分別、計度,都離不開
    執著,於是愚昧眾生在忽略最初因這個令人糾結、找不到解答的煩
    惱之後,就能在輪迴中繼續活得很舒爽,就像糞坑裡蠕動的蛆,日
    日有糞吃,好似沒煩惱 (一哂! ^_^) (人不愛蛆生活,天人也不
    愛人類的生活,因為,天人入人類世界,覺得非常臭!)



(二)最初因與自然性

   無中生有,這是真實義理嗎?......,若這是真實義理,那麼,成
   佛之後,不知某一日,但一定會再發生,已成佛者,將不能自主的
   再次墮入輪迴中,而釋迦牟尼佛說這類的見解,叫做:

      邪見!


   您相信在下所說的嗎?若相信再往下看,若不相信,不必往下看,
   謹祝您,平安如意,心想事成,惟除不善!


   既然無中生有是不會發生,因緣和合又不能造成十方世界、業果
   及眾生三種相續,而最初因也不會存在,那麼,到底真理是什麼
   呢?

   ......

   在下曾經發過不少文章談到究竟勝義,各位也能找的到它們。所
   以,我就省事不打了,請自己去找吧,您感興趣一定找得到;您
   不感興趣而不找,我又何必浪費手力及時間去打字呢!


   不過,我可以給有緣人一個簡捷的答案:

       一切都沒產生!


   無論本體上的(體)、表相上的(相)、作用上的(用)、方法
   上的(法),全都沒產生!


   相信我的人,一定有不少迷惑,例如,我打字的鍵盤,它有被產
   生嗎?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永無止境的循環..................


   也許,這類無智者將得到最後的結論:

      這個法迄巴,就是在胡說八道,鑑定完畢!



(三)一切都是「妄」

   當妄發生之後,於是產生了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這也是
   您我能存在的原因,因為,我們都在妄中!


   但這個妄,如同空中華,在正常人眼光中(指佛陀)看來,它並
   不存在,是精神病人才能看到。佛看眾生就如同正常人在看精神
   病者。


   佛為了更有效率的救拔眾生,於是,倒駕慈航,依願隨緣的入輪
   迴來渡眾生。


   這裡,我採用「當妄發生」的字辭,只是行文方便,妄的發生,
   如同《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一日早上醒來後照鏡子,就忽然
   的認為鏡中人不是自己,以為自己的頭失去了!於是發狂的奔出
   去尋頭。


   沒什麼沒發生,所以有緣的人,沒有必要煩惱;也沒有必要去證
   到什麼境界。應該要做的是 ,斷除相續無明的習氣,應該:

     1、立志無欲

       目前有欲,是因為沒立志要離開它


     2、悟淨圓覺

       淨圓覺即是佛之知見,它是無生。領悟了一切都沒發生
       之後,才能繼續的在斷除妄想習氣的路上走。


     3、持淨覺心用功

       這是指要精進用功,若在用功時不忘所悟,那就是已持
       淨覺心之意思。


     4、反復用功,一直到自己覺醒完畢








跋:
  一首透通又美妙的詩,送給有緣人!


  讀禪經(唐·白居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燄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c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

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 重點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 重點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 重點


/* 以下這一段,最難被理解 */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註二
***********

其實,畢竟空及勝義有二說法,都是正確的知見,如同從手掌角度及手背角度看手,看到的都是正確的手,但角度不同,所看就有所偏重。


實際的狀況,是一個力場,它具有波粒二重性,於震頻低時,它是以看不到的力場而呈現;當它進入不斷排列組合後的高震頻之後,就重疊出粒子、沙、石、行星之類稠密物質現象而呈現。


所謂的呈現,也是相對說法。例如水,對人類來說就是水;對鬼來說就是火;對天人來說就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踩踏。


相同震頻會互相碰撞,於是就產生了存在的感受,因此,世俗人就執著 「 它存在 」!


不同震頻,如同擴播頻率,在虛空中不知有多少這類的頻率 「 同時存在 」,把收音機打開轉台,就能收到非常多不同頻率。


注意:它們是同時存在,但又不互相干擾。


上述說法,也依然沒有解釋,這個力場是怎麼來的(《楞嚴經》中有說明)。


十方宇宙最低層的力場,被稱為風輪,它的名稱叫做:平等!


對上風輪感興趣的法友,請自行參考《華嚴經》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一切都無生

有法友提問,回答如下。

>佛學理論中的一個明顯缺陷
>就是否定了相的存在,冒似比自然的存在還高明。相有什麼錯麼??
復:
  佛所開示的怎會有缺陷,若真有,也是被篡改過的。


  佛法之弘揚可分成四方面:體、相、用、法


  以畢竟空義來說:
   
    體如虛空,相用法即浮雲,而浮雲自生自滅,虛空卻不隨其生滅而生滅
    。虛空與浮雲無關係,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
   
   
  以勝義有義來說:
   
    體如黃金塊,能鑄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可盛物(用)、
    金筷可挾物(用)。盛物方式,可以由左向右舀(法),亦可由右向
    左舀(法)。
   
   
  於是,某些人就在畢竟空義(中觀)及勝義有(唯識)中迷惑。更有些人
  連上述二個勝義也還不理解。
   
   
  吾人學佛,須依佛的知見去理解佛法,那麼,佛的知見是什麼呢?我說佛
  的知見是: 無 生!
   
   
  既然本來無生,又怎會有相、用、法呢?
   
   
  它的原因是眾生正在妄中!眾生本身就是妄的化身,如冰、水、水汽三態
  ,其本質都是水分子(H2O)。無量的十方世界,都是妄的化衍。
   
   
  真要搞懂體相用法的真義,須很認真的去看《楞嚴經》,其中特別是「妄
  元無因(註一)」 及 「富樓那問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註二)」
  這二段。


  註二佛經已說的非常清楚。性覺必明,它本來就沒有問題,但忽然就
  出現「妄」來攪局,於是產生了 「覺」 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
  「自覺有我」,但在最初始的妄是非常微細,想想第八識的業力是怎
  麼化出十方世界,就能想像它細到不可思議,就連虛空都是妄所產生
  的。


  看完註二佛經之後,某些人就疑惑,本來「性覺必明」,又怎會忽然
  有妄出現呢?


  佛在註一開示,妄元無因!


  為何妄的產生是無因呢?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產生!業果、眾生、世
  界都沒有產生,只是眾生(是妄的一個表相)迷於妄,而去分別這個
  是、那個不是,墮入了能所二元中,而不能解離。不只般若不能解脫
  業力拘束,連知見也未如實知(沒破見惑)!


  於是,又有人要問(眾生的習氣),若妄的產生無因,那麼為何有業
  果、眾生、世界的相續呢?......有人應該會想到雞生蛋、蛋生雞那
  一個先發生的爭論!
  

    佛在註三經文中開示: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為何有妄產生呢?因為,眾生正在妄中!由於有執著沒有捨離,所以
    就迷惑不解,更不能自證無生,於是在無量劫中輪迴。不只身體輪迴
    ,連心也在怎麼產生、怎麼可能、為什麼之類的思想中輪迴,而不願
    放下!
   
   
    一個在夢中的人,若已自知在夢裡,他的目標不是去研究夢怎麼發生
    ,而是怎麼從夢中醒轉。因為,夢中一切本來無生,去研究無生的事
    物,如同在研究空華怎麼產生、何時凋零一般的浪費生命!不如早日
    夢醒,自己就非常清楚了知,夢中所有一切的本質就是無生!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10) T19, p0154c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
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
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法迄巴疏:
  上述經文中的 「妄想」 二字,不是最佳翻譯,但我也想不出有更好
  的字辭。

  此妄想二字,其真義實際上具有二個意思,非常重要!

  (1)一是純粹的妄

     它具有妄體、妄相、妄用、妄法。

     妄相如虛空華,它沒有生起,但精神異常者卻說它有生起。由相
     起用,由用增法,此三皆從妄體而生。但......如同虛空華的本
     質是無生,又怎會真有空華,更不必去期待它有結果的作用,更
     更不必想用什麼方法去摘果,全部都無生!


  (2)二是由妄化衍產生的妄想

     妄想是作用,它由意識而產生,意識也是作用,來自第八識種子
     的相所現行。當眾生妄想時,就出現非常多的方法,但吾人仔細
     的去思惟,妄想之本體為何呢?

     妄想來自妄的驅動所化衍而成,如同鐵原子化衍成鐵屑、鋼條、
     鐵制機器等。

     而這個妄,又是什麼呢?這裡,義理又回到第1條!


  佛常開示,所有的相如同交蘆,外表似有,但卻空心。眾生被妄相迷惑
  時(具有七情六欲之三毒習氣),就不能如實知本來無生,以致無法破
  見惑。


  破見惑的感受,如同前一分鐘看到一個美女/男裸體奔街,吾人被她/他
  所吸引,但下一分鐘卻被車輾過而變成碎肉、破骨、斷筋,血流的整個
  地上都是,這時一看之下,忽然發現:

           我剛才的情欲怎麼消失了?


  眾生因為三毒習氣,所以被外塵所迷,而不能念念觸塵而不被塵所轉,
  以致迷惑無明。若智者了知我所說且認同,我說,您離破見惑很近了!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


****************************************************************
註三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
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
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
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