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特蘭提斯計畫(推薦閱讀)
・2023年及未來幾年地球趨勢(推薦閱讀)
・2012後的地球解放戰爭紀錄(2024/01/19更新)
*************************************************************************************************
◆ 更新日期:2024-08-15
・新增『 善惡新聞 > 烏克蘭反攻俄國,以加速「四方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計畫」 』
◆ 更新日期:2024-08-26
・新增『 善惡新聞 > 邪惡陰謀集團企圖在09/01〜09/09日期中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
・新增『 善惡新聞 > 中南海的動盪:中共又一轉捩點及其企圖與現今狀態!(影片,非原標題) 』
◆ 更新日期:2024-09-18
・新增『 善惡新聞 > 比格斯預言(影片,非原標題) 』
◆ 更新日期:2024-09-26
・新增『 靈性知識與修煉方法 > 世界來自能量震動。7Hz半同步技術致靈魂出竅(影片,非原標題) 』
◆ 更新日期:2024-10-20
・新增『 靈性知識與修煉方法 > 愛是虛空海(影片,非原標題)(推薦閱讀)』
※想真正理解本影片內涵,建議詳閱《楞嚴經》中三種相續的經文(關鍵字:世界相續)
・新增『 靈性知識與修煉方法 > 先天一炁:天上星星與人類乙太體之關係(影片。非原標題) 』
◆ 更新日期:2024-10-25
・新增『 善惡新聞 > 2024 > 比經濟前景更重要!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憂「第三次世界大戰已開打」 』
◆ 更新日期:2024-11-11
・新增『 靈性知識與修煉方法 > 靈性知識與修煉方法 』
・新增『 善惡新冊 > 循環週期的完結 』
◆ 更新日期:2024-11-13
・新增『 善惡新聞 > 維生素片竟致癌!科學家揭露這個百年來的殘酷營銷騙局 』
◆ 更新日期:2024-11-20
・新增『 善惡新聞 > USCC建議: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推動AI「曼哈頓計畫」 』
・新增『 善惡新聞 > 2024 > 拜登准烏以美製長程飛彈攻俄 川普團隊批升高緊張情勢 』
*************************************************************************************************
・善惡新聞
・「柯博拉」體系為主的新時代綜合消息
・「柯里・古德」體系的新時代消息
・「邁克夫・洛夫」體系的新時代消息
・新時代知識
・靈性知識與修煉方法
・新時代感想、心得
・台海狀態(2022下半年〜今日)
*************************************************************************************************
・各類思緒飛揚
・各類歷史事件
・新時代術語、名相
※ 新時代消息,經常引用或可參閱的資料來源
*************************************************************************************************
・聖賢之路
・既無有我,誰受果報?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量子去相干
※ 原標題:「一小時略懂量子力學|雙狹縫干涉、黑體輻射、薛丁格的貓、光電效應、物質波、
量子意識、多重宇宙」
※ 永遠只有當下,於察知當下時,當下早已消逝,「當下」又在何處呢?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
*************************************************************************************************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釋迦牟尼佛
無我誰寂滅?真空起妙法。渡眾大方廣。悠遠無止期。 ---法迄巴
沙呵剎土:法迄巴 (Fatsiba)
本網誌搜羅法迄巴個人生活常接觸的資料。來者若是學佛人應識成佛步驟:悟無生、行無生法、證無生法忍及證寂滅忍。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真相
真相就是虛空海,又云佛性、如來藏、庵摩羅識、真如...等辭。悉皆指向本來無生的意旨。
但令人奇怪的是「既然本來無生,何以有輪迴呢?」,這個疑問答案,可參閱以下佛經:「既無有我,誰受果報?」, 會有所助益。
想真正了解這個疑問答案須參閱以下推薦的經典(注一),尤其是《楞嚴經》中的三種相續經文。
扼要引用《楞嚴經》中之其它的重點經文,就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上述八字的觀念,我在以往略有述及,可點閱本網誌中相關文章。
以下則再以三種相續含義,用白話文略述一二!正確含義須以《楞嚴經》中三種相續經文為準。
經文中有「勞久生塵」,這是比較令人迷惑,本來無生,為何會「生勞」呢?至於勞久生塵,反而是必然結果。這也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所欲訴求重點之一。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是以已輪迴後的現象來說。在三界輪迴形成(眾生相續)之前,其實就已有生滅,此時期依常用辭來說,是「法我執、法執」時期。
此時期只有生滅的二元現象,但眾生相續中的「眾生執著」仍未生起。當眾生執著生起後,也不代表就已經「自覺有我」,這指意識尚未生起。整個純粹就是第八識的活動!
當虛空海中的波浪「自覺有我」時,才從第八識衍生出前七識,也就是「自覺有我」,於是輪迴形成,而有眾生相續的現象。
若以上所說不能理解,推薦參閱注一經典。
若閱完注一推薦經典之後,自覺仍不能悟佛知見,可再參閱佛經中有「了義」二字的佛經,或參閱「了義」的「禪宗公案」。
禪宗公案的記錄,就如同佛經一樣,也分了義與不了義。所以,參閱禪宗公案時,要注意各類記錄內容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否完全皆符合佛地知見?因此,大修行人,須別具隻眼(擇法眼)分辨所閱佛經、公案敘述內容,了知其所代表含意是什麼?
這指公案,某些內容只是二乘阿羅漢知見;有些則非知見而是指各類修行境界(聲聞、緣覺、菩薩);有些是頓悟的現象描述,例如香巖擊竹悟道、無盡藏比丘尼嗅梅花而悟;有些,則只是純粹指修行的方法...等,閱者須自我警醒,莫隨所言而墮愚執!
況且,有些敘述根本不了義,乃至所指是修行境界,不到該境界也悟不了所描述內容意義。試想,若描述佛、妙覺大菩薩,遷移整個銀河系至恒河沙之外的虛空,而銀河系中眾生卻「不知不覺」,見者能真領悟這是用什麼方法達到的嗎?!
以下舉個公案範例,例如,百丈禪師隨侍馬祖大師的典故(網址中之心道法師的白話釋義,不必盡信):
一日在室外馬祖問百丈說「看到什麼?」,百丈答是野雁(野鴨子),又問牠們「哪裡去了?」,百丈卻答「飛過去了」。馬祖大師卻在此時捏痛他鼻子說「真飛過去了嗎?」,百丈於當下頓悟所訴求意旨。
法迄巴釋義:
這個典故說的就是「修行方法」!
它訴求的意義,是如同佛經開示「安那般那」用法:息長知息長,息短知息短。
為何一定要知道?因為,若心念生起而不知,就是「失念」,這連七地菩薩「念念覺」的境界都達不到,還能冀望八、九、十、佛地嗎?!
其實,真悟佛知見,也等同是已知破無明的修行方法。無論是否愚痴,如同眼見黃金碗,也必然同時了知它是黃金(體)、金碗(相)、可盛物(用)。
但,就有等人說也說的,但就是行不得,這有幾種狀況,一種是「相似了悟」,不知真正的修行方式。
有一種是「確實已悟」,但因為習氣關係,常會失念,忘記時時用功。如佛經中記載,六地菩薩或已斷三毒的聲聞阿羅漢,因為不能達到菩薩六地「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境界,所以心念生後,就會有疏漏。上述百丈禪師的典故,或許就是其中一種(這就是我強調,對所有公案不能盡信以它都了義的意思,要了知它內容所代表意義)。
又一種是「雖悟而不能行事」,仍在輪迴中,這與前一種相似,如《楞嚴經》開示:「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最後,話說馬祖大師若問我說野雁飛哪兒去,我回答「飛過去了」之後,馬祖大師若要來捏我鼻子之前,我會先捏他的鼻子!
------
【註一】
可參閱經典:《楞嚴經》、《楞伽經》、《圓覺經》、《華嚴經》、《金剛經》
但令人奇怪的是「既然本來無生,何以有輪迴呢?」,這個疑問答案,可參閱以下佛經:「既無有我,誰受果報?」, 會有所助益。
想真正了解這個疑問答案須參閱以下推薦的經典(注一),尤其是《楞嚴經》中的三種相續經文。
扼要引用《楞嚴經》中之其它的重點經文,就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上述八字的觀念,我在以往略有述及,可點閱本網誌中相關文章。
以下則再以三種相續含義,用白話文略述一二!正確含義須以《楞嚴經》中三種相續經文為準。
經文中有「勞久生塵」,這是比較令人迷惑,本來無生,為何會「生勞」呢?至於勞久生塵,反而是必然結果。這也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所欲訴求重點之一。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是以已輪迴後的現象來說。在三界輪迴形成(眾生相續)之前,其實就已有生滅,此時期依常用辭來說,是「法我執、法執」時期。
此時期只有生滅的二元現象,但眾生相續中的「眾生執著」仍未生起。當眾生執著生起後,也不代表就已經「自覺有我」,這指意識尚未生起。整個純粹就是第八識的活動!
當虛空海中的波浪「自覺有我」時,才從第八識衍生出前七識,也就是「自覺有我」,於是輪迴形成,而有眾生相續的現象。
若以上所說不能理解,推薦參閱注一經典。
若閱完注一推薦經典之後,自覺仍不能悟佛知見,可再參閱佛經中有「了義」二字的佛經,或參閱「了義」的「禪宗公案」。
禪宗公案的記錄,就如同佛經一樣,也分了義與不了義。所以,參閱禪宗公案時,要注意各類記錄內容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否完全皆符合佛地知見?因此,大修行人,須別具隻眼(擇法眼)分辨所閱佛經、公案敘述內容,了知其所代表含意是什麼?
這指公案,某些內容只是二乘阿羅漢知見;有些則非知見而是指各類修行境界(聲聞、緣覺、菩薩);有些是頓悟的現象描述,例如香巖擊竹悟道、無盡藏比丘尼嗅梅花而悟;有些,則只是純粹指修行的方法...等,閱者須自我警醒,莫隨所言而墮愚執!
況且,有些敘述根本不了義,乃至所指是修行境界,不到該境界也悟不了所描述內容意義。試想,若描述佛、妙覺大菩薩,遷移整個銀河系至恒河沙之外的虛空,而銀河系中眾生卻「不知不覺」,見者能真領悟這是用什麼方法達到的嗎?!
以下舉個公案範例,例如,百丈禪師隨侍馬祖大師的典故(網址中之心道法師的白話釋義,不必盡信):
一日在室外馬祖問百丈說「看到什麼?」,百丈答是野雁(野鴨子),又問牠們「哪裡去了?」,百丈卻答「飛過去了」。馬祖大師卻在此時捏痛他鼻子說「真飛過去了嗎?」,百丈於當下頓悟所訴求意旨。
法迄巴釋義:
這個典故說的就是「修行方法」!
它訴求的意義,是如同佛經開示「安那般那」用法:息長知息長,息短知息短。
為何一定要知道?因為,若心念生起而不知,就是「失念」,這連七地菩薩「念念覺」的境界都達不到,還能冀望八、九、十、佛地嗎?!
其實,真悟佛知見,也等同是已知破無明的修行方法。無論是否愚痴,如同眼見黃金碗,也必然同時了知它是黃金(體)、金碗(相)、可盛物(用)。
但,就有等人說也說的,但就是行不得,這有幾種狀況,一種是「相似了悟」,不知真正的修行方式。
有一種是「確實已悟」,但因為習氣關係,常會失念,忘記時時用功。如佛經中記載,六地菩薩或已斷三毒的聲聞阿羅漢,因為不能達到菩薩六地「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境界,所以心念生後,就會有疏漏。上述百丈禪師的典故,或許就是其中一種(這就是我強調,對所有公案不能盡信以它都了義的意思,要了知它內容所代表意義)。
又一種是「雖悟而不能行事」,仍在輪迴中,這與前一種相似,如《楞嚴經》開示:「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最後,話說馬祖大師若問我說野雁飛哪兒去,我回答「飛過去了」之後,馬祖大師若要來捏我鼻子之前,我會先捏他的鼻子!
------
【註一】
可參閱經典:《楞嚴經》、《楞伽經》、《圓覺經》、《華嚴經》、《金剛經》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本來不失,當下即是!
心中很莫名
家裡四處找不到眼鏡
最後
只能無奈的搔首思考它到底掉落在哪裡?
耳上的東西,回答了我的疑問
桃園法迄巴
自嘲: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搔首,眼鏡卻公然在耳鼻處,切〜😵🙄
眾生之執著亦如是莫名!明明不失,卻四處奔跑的去尋它,一旦當下放棄執著,才頓悟它本就在眼前!!😆🤣
-------------------------------- 以下是其它日本有趣的感概語 ---------------------------------------
家裡四處找不到眼鏡
最後
只能無奈的搔首思考它到底掉落在哪裡?
耳上的東西,回答了我的疑問
桃園法迄巴
自嘲: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搔首,眼鏡卻公然在耳鼻處,切〜😵🙄
眾生之執著亦如是莫名!明明不失,卻四處奔跑的去尋它,一旦當下放棄執著,才頓悟它本就在眼前!!😆🤣
-------------------------------- 以下是其它日本有趣的感概語 ---------------------------------------
孕道
孕道,類似婦人懷孕未生的狀態。
孕道,所孕的是一種隨時可斷三毒,乃至破無明的「狀態」,此狀態依人而異。
○ 世俗人/眾生
可能是一種情緒、意念,乃至養成「不得自在又想解脫束縛的習氣」,若能養成,則能精進於斷惑、破無明!
此狀態譬如有大便感又不能宣洩,因不得舒爽、不得自在,而「時時反復」的把精神注入此狀態中,欲得解脫
自在。
若是世俗凡夫,因大便感所注入的是「不安乃至痛苦的精神」。
但若是解脫修行人,所注入的是「頓悟、圓覺、破惑、破無明」的精神,這是精進的現象。乃至,「已行於聖
道路中時」,則已無所入,而是「保持」一種「隨時可捨的狀態」,因為不能自在,所以須捨執著,但又捨不
掉,於是「須保持隨時能捨的趨勢、狀態」.它當然也是「精進」的狀態。
在此狀態中,動靜皆宜,「無論身在何處,心皆能用功」,不必然須住山靜修,或遠離世俗住阿蘭若。...仔細
思惟,禪宗真正的祖師,不就是這樣的生活/用功狀態嗎?
至於,已入菩薩七地及以上的「無功用行(無功用道)」境界,那就更是處處動靜自如!有想過文殊菩薩能化身
當妓女的典故嗎?(推薦另參閱閭丘胤太守參拜國清寺寒山、捨得之典故)
又,欲孕道修行者,若想較輕易的真正孕道,最好先在佛前發渡眾生的菩提誓願,可助行道、斷見思惑,例如,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等。
已孕道者,必然自己,也必然是類禪宗行者。禪宗心法在於頓悟,若真悟則已明心,乃至已見性。
明心見性,不代表已證佛地,現今世俗流傳的明心見性之觀念,乃大錯!
想了解「心、性、道」是什麼,可參閱《楞嚴經》,或禪宗諸大德語錄、行誼,例如香嚴擊竹而悟道、無盡藏
嗅梅花而悟道...等。
唐 無盡藏比丘尼《悟道詩》: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楞嚴經》: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注]
道:是道家(不指道教)用語,近似了義,考其實證,大約等同佛法中的緣覺乘。
道之意旨,雖處處近似了義(例如老子的道德經),但不能鞭辟入里,以致於行道者實證不足以破無明,無
法證「上聖智三相」。
這如同佛教中的成實宗,語意處處「似了義」,但成實宗行者,卻不能破無明證佛地。即便能入寂滅而涅
槃,也只是自了漢,只斷己三毒,無法「啟智而用」,無法廣度眾生,以其「不能盡知宇宙真義」之故。
智之意旨,可詳參《楞嚴經》及《楞伽經》。
乘:音「ㄕㄥˋ」,同「勝」唸音,是古代車輛計量單位。
佛教目前大略分三乘:大、中、小三乘。
大乘載的多,又名菩薩乘;中乘所載的少,又名緣覺乘;小乘載最少,又名阿羅漢乘。
依眾生根器之別,所悟及所行大乘中又分菩薩乘、金剛乘、佛乘。
無論哪一乘,其背景皆是佛乘。佛是體、相、用、法四位一體,即所謂「真如、如來藏、虛空海、
第八識...」。(第八識有二義,染義是業相/業識;淨義是真相/真識,另名庵摩羅識。)
染淨本不二,眾生見有二。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賢者
本人所定義的「賢者」,是必須已斷見惑(斷下三結,具十六心),或已斷見惑但貪嗔薄而未斷之阿羅漢乘二果
人(斯陀含)。於大乘菩薩來說,就是初地至三地,乃至四地的菩薩。
此類賢者未斷貪嗔,所以不能稱聖!聖者,至少須已斷貪嗔證阿羅漢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位。
賢者的用功方式,同於眾生修行者。
○ 果地菩薩
此處果地菩薩,指的是至少菩薩五地及以上的菩薩摩訶薩。此類聖眾,其所孕道,是其已發的渡眾生菩提誓願!
孕道,所孕的是一種隨時可斷三毒,乃至破無明的「狀態」,此狀態依人而異。
○ 世俗人/眾生
可能是一種情緒、意念,乃至養成「不得自在又想解脫束縛的習氣」,若能養成,則能精進於斷惑、破無明!
此狀態譬如有大便感又不能宣洩,因不得舒爽、不得自在,而「時時反復」的把精神注入此狀態中,欲得解脫
自在。
若是世俗凡夫,因大便感所注入的是「不安乃至痛苦的精神」。
但若是解脫修行人,所注入的是「頓悟、圓覺、破惑、破無明」的精神,這是精進的現象。乃至,「已行於聖
道路中時」,則已無所入,而是「保持」一種「隨時可捨的狀態」,因為不能自在,所以須捨執著,但又捨不
掉,於是「須保持隨時能捨的趨勢、狀態」.它當然也是「精進」的狀態。
在此狀態中,動靜皆宜,「無論身在何處,心皆能用功」,不必然須住山靜修,或遠離世俗住阿蘭若。...仔細
思惟,禪宗真正的祖師,不就是這樣的生活/用功狀態嗎?
至於,已入菩薩七地及以上的「無功用行(無功用道)」境界,那就更是處處動靜自如!有想過文殊菩薩能化身
當妓女的典故嗎?(推薦另參閱閭丘胤太守參拜國清寺寒山、捨得之典故)
又,欲孕道修行者,若想較輕易的真正孕道,最好先在佛前發渡眾生的菩提誓願,可助行道、斷見思惑,例如,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等。
已孕道者,必然自己,也必然是類禪宗行者。禪宗心法在於頓悟,若真悟則已明心,乃至已見性。
明心見性,不代表已證佛地,現今世俗流傳的明心見性之觀念,乃大錯!
想了解「心、性、道」是什麼,可參閱《楞嚴經》,或禪宗諸大德語錄、行誼,例如香嚴擊竹而悟道、無盡藏
嗅梅花而悟道...等。
唐 無盡藏比丘尼《悟道詩》: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楞嚴經》: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注]
道:是道家(不指道教)用語,近似了義,考其實證,大約等同佛法中的緣覺乘。
道之意旨,雖處處近似了義(例如老子的道德經),但不能鞭辟入里,以致於行道者實證不足以破無明,無
法證「上聖智三相」。
這如同佛教中的成實宗,語意處處「似了義」,但成實宗行者,卻不能破無明證佛地。即便能入寂滅而涅
槃,也只是自了漢,只斷己三毒,無法「啟智而用」,無法廣度眾生,以其「不能盡知宇宙真義」之故。
智之意旨,可詳參《楞嚴經》及《楞伽經》。
乘:音「ㄕㄥˋ」,同「勝」唸音,是古代車輛計量單位。
佛教目前大略分三乘:大、中、小三乘。
大乘載的多,又名菩薩乘;中乘所載的少,又名緣覺乘;小乘載最少,又名阿羅漢乘。
依眾生根器之別,所悟及所行大乘中又分菩薩乘、金剛乘、佛乘。
無論哪一乘,其背景皆是佛乘。佛是體、相、用、法四位一體,即所謂「真如、如來藏、虛空海、
第八識...」。(第八識有二義,染義是業相/業識;淨義是真相/真識,另名庵摩羅識。)
染淨本不二,眾生見有二。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賢者
本人所定義的「賢者」,是必須已斷見惑(斷下三結,具十六心),或已斷見惑但貪嗔薄而未斷之阿羅漢乘二果
人(斯陀含)。於大乘菩薩來說,就是初地至三地,乃至四地的菩薩。
此類賢者未斷貪嗔,所以不能稱聖!聖者,至少須已斷貪嗔證阿羅漢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位。
賢者的用功方式,同於眾生修行者。
○ 果地菩薩
此處果地菩薩,指的是至少菩薩五地及以上的菩薩摩訶薩。此類聖眾,其所孕道,是其已發的渡眾生菩提誓願!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有趣對話:耍流氓與幹傻事
女人說:『
建議買個小冰箱,可以放豆腐 豆乾 豆漿或味增 天貝發酵品等。也許你可考慮買一些高蛋白如乳清蛋白啦補充。
今天去棉花田,他們還有羽衣甘藍豆漿,蛋白質更高
』
男人答:『
呃〜,先謝謝妳的善意規勸!
我現今所在意的,已不再是永世生活裡的物質良莠,而在當下心念生滅中之定慧!!
妳我對生活的見解差異,似乎很難齊一。那麼,不如靜觀欣賞,「樹葉在秋季裡飄零,嫩草在春天中冒芽」吧!
昨日想到世俗男女常說的一段話:「 戀愛,不以結婚為目的,就是在耍流氓! 」
於是我就加註另一段話:「 人生,不以解脫輪迴為目的,就是在幹傻事! 」
真理是:
「 各類生命體,會反復不斷地輪迴於六道而不停,除非已解脫輪迴,才能免於八種苦的折磨。 」
若人類已有能力解脫輪迴,又怎會在乎物質生活呢?
於是,輪迴者主張:「 所以,在未解脫輪迴前必須在乎物質生活! 」
解脫行者主張:「 若不放棄物質,而以解脫輪迴為生活依歸,又怎能解脫輪迴呢? 」
最後,在各自執著之下,成為一個結論:「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
我就這樣看了看、想了想,於是下了一個決定:「 是時候去煮晚餐了 」
(最好不要有續集,若一定要有,請明日看下一章回)
』
女人反應:『
哈哈哈〜
』
法迄巴點評:
這個女人則很坦白直率!
而那個男人,言語幽默也含哲理,具哲學素養且又具智慧。
建議買個小冰箱,可以放豆腐 豆乾 豆漿或味增 天貝發酵品等。也許你可考慮買一些高蛋白如乳清蛋白啦補充。
今天去棉花田,他們還有羽衣甘藍豆漿,蛋白質更高
』
男人答:『
呃〜,先謝謝妳的善意規勸!
我現今所在意的,已不再是永世生活裡的物質良莠,而在當下心念生滅中之定慧!!
妳我對生活的見解差異,似乎很難齊一。那麼,不如靜觀欣賞,「樹葉在秋季裡飄零,嫩草在春天中冒芽」吧!
昨日想到世俗男女常說的一段話:「 戀愛,不以結婚為目的,就是在耍流氓! 」
於是我就加註另一段話:「 人生,不以解脫輪迴為目的,就是在幹傻事! 」
真理是:
「 各類生命體,會反復不斷地輪迴於六道而不停,除非已解脫輪迴,才能免於八種苦的折磨。 」
若人類已有能力解脫輪迴,又怎會在乎物質生活呢?
於是,輪迴者主張:「 所以,在未解脫輪迴前必須在乎物質生活! 」
解脫行者主張:「 若不放棄物質,而以解脫輪迴為生活依歸,又怎能解脫輪迴呢? 」
最後,在各自執著之下,成為一個結論:「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
我就這樣看了看、想了想,於是下了一個決定:「 是時候去煮晚餐了 」
(最好不要有續集,若一定要有,請明日看下一章回)
』
女人反應:『
哈哈哈〜
』
法迄巴點評:
這個女人則很坦白直率!
而那個男人,言語幽默也含哲理,具哲學素養且又具智慧。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菩薩乘
編輯
◆ 乘
「乘」是承載物品的車輛,能載多的是大乘;載少的是小乘。
佛法中對於「乘」的分類,有幾種方式:
○ 大小乘:大乘又名菩薩乘;小乘又名阿羅漢乘。
○ 三乘:大中小三乘。大乘是菩薩乘;中乘是緣覺乘;小乘是聲聞乘。於無佛出世時代,緣
覺又名辟支佛、獨覺。
○ 五乘: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天乘、人乘
○ 惟一佛乘:指所有變化皆不異於本體。本體是如來!既無所去,亦無所來,是謂「如」。
參閱「虛空海」。
另有一特別的「金剛乘」,而沒被廣論。其實它是菩薩乘之方便力所現,只是外顯金剛怒目的
各類霹靂手段罷了,例如華嚴經(六十卷)中的「甘露火王」。
◆ 推薦閱讀資料
・四加行,及煖法即智慧及得煖法方式(大小乘皆適用)
・菩薩依地立名及其特徵
・菩薩諸地特質輯要
・《楞嚴經》菩薩五十五位(若含佛地,則是五十六位)
・菩薩乘五十六位(只是書籤)
・入菩薩第一地「歡喜地」
・入菩薩第二地「離垢地」
・入菩薩第三地「明地」(發光地)
・入菩薩第四地「焰地」(焰慧地)
・入菩薩第五地「難勝地」
・入菩薩第六地「現前地」
・入菩薩第七地「遠行地」
・入菩薩第八地「不動地」、八地菩薩境界
・入菩薩第九地「善慧地」
・入菩薩第十地「法雲地」
・
・
・
・
・
・
・
・
・
・
◆ 乘
「乘」是承載物品的車輛,能載多的是大乘;載少的是小乘。
佛法中對於「乘」的分類,有幾種方式:
○ 大小乘:大乘又名菩薩乘;小乘又名阿羅漢乘。
○ 三乘:大中小三乘。大乘是菩薩乘;中乘是緣覺乘;小乘是聲聞乘。於無佛出世時代,緣
覺又名辟支佛、獨覺。
○ 五乘: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天乘、人乘
○ 惟一佛乘:指所有變化皆不異於本體。本體是如來!既無所去,亦無所來,是謂「如」。
參閱「虛空海」。
另有一特別的「金剛乘」,而沒被廣論。其實它是菩薩乘之方便力所現,只是外顯金剛怒目的
各類霹靂手段罷了,例如華嚴經(六十卷)中的「甘露火王」。
◆ 推薦閱讀資料
・四加行,及煖法即智慧及得煖法方式(大小乘皆適用)
・菩薩依地立名及其特徵
・菩薩諸地特質輯要
・《楞嚴經》菩薩五十五位(若含佛地,則是五十六位)
・菩薩乘五十六位(只是書籤)
・入菩薩第一地「歡喜地」
・入菩薩第二地「離垢地」
・入菩薩第三地「明地」(發光地)
・入菩薩第四地「焰地」(焰慧地)
・入菩薩第五地「難勝地」
・入菩薩第六地「現前地」
・入菩薩第七地「遠行地」
・入菩薩第八地「不動地」、八地菩薩境界
・入菩薩第九地「善慧地」
・入菩薩第十地「法雲地」
・
・
・
・
・
・
・
・
・
・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菩薩乘入佛地
◆ 貫徹無為法
○ 心定於目標,名曰「一心」禪支
○ 捨
○ 捨亦捨
○ 捨無可捨時,意識永寂,是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
○ 於三三昧中不受後有,是謂「無餘依涅槃」,該聖名為:「緣覺阿羅漢」。
於無佛之世則名為:「辟支佛、獨覺阿羅漢」。
若行者有大心,曾立誓願度化有緣眾生,則名為:「六地菩薩、七地菩薩、
八地菩薩」。隨行者心量不同,所證境界亦異。
◆ 真空起妙法
八地菩薩啟智門,是謂「真空起妙法」。
八地境界能入究竟涅槃而無生滅,不惟佛菩薩能證,聲聞緣覺二乘人亦能證
,但此二乘人無度眾生大心,命終必入無依涅槃(不受後有,而不再生滅)
,若不入者,必須啟智門,是謂「真空起妙法」。
無論什麼法,必有生滅!依願於真空所起者,只能稱其為「妙法」。
妙法能遍十方者,謂之為「十地菩薩」。
心量與十方同震者,謂之為「佛」。
○ 心定於目標,名曰「一心」禪支
○ 捨
○ 捨亦捨
○ 捨無可捨時,意識永寂,是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
○ 於三三昧中不受後有,是謂「無餘依涅槃」,該聖名為:「緣覺阿羅漢」。
於無佛之世則名為:「辟支佛、獨覺阿羅漢」。
若行者有大心,曾立誓願度化有緣眾生,則名為:「六地菩薩、七地菩薩、
八地菩薩」。隨行者心量不同,所證境界亦異。
◆ 真空起妙法
八地菩薩啟智門,是謂「真空起妙法」。
八地境界能入究竟涅槃而無生滅,不惟佛菩薩能證,聲聞緣覺二乘人亦能證
,但此二乘人無度眾生大心,命終必入無依涅槃(不受後有,而不再生滅)
,若不入者,必須啟智門,是謂「真空起妙法」。
無論什麼法,必有生滅!依願於真空所起者,只能稱其為「妙法」。
妙法能遍十方者,謂之為「十地菩薩」。
心量與十方同震者,謂之為「佛」。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悟而未證:這是大悟第幾回了?
之前上廁所時,在「一瞬間」「又一次」「頓悟」到以下經文要旨,可惜「狂性未歇」,終究不能當下頓斷無明(立地成佛)。
修行人若「根不能生力」時,定力必不足,慧力則不能成般若,最終也只是乾慧罷了!
《楞嚴經》(第四卷):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
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釋上文:
世間意指十方世界;業果意指輪迴現象;眾生就是所有生命體。此三種如永不間斷的水流,因此被稱為「相續」。此三種對「眾生當下」而言,是「緣」不是因。若此三緣已故,則「妄執不相續」,則「三緣不會變成新的三因」(新三因由舊三緣轉變而成)
*/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推薦閱讀宣化上人之釋義
------
(一)
接下來是我「依自己理解」來解釋「上述非常重要的最後一段經文」。
「勝淨明心」即「真如、如來藏、真如」等含意之本源的意思(泛指所有一切的本源)。
我在這裡以「有」的角度來詮釋「勝淨明心」之含意,若對「有」的角度無法契入,建議另尋「空」的角度之相關解釋文來契入。
真如,譬如大海,它可能平靜無波,它也可能是有「不斷震盪的波浪」,是那一種並不重要,採用不同角度來釋義,都可解釋、說的通,只是行文略有不同罷了。
若原始是「平靜無波」的大海,那麼,就是忽然某個原因讓它開始震盪生波浪,至於何時產生的,那已是另一個議題,這裡不說。
這個「忽然某個原因」,在佛法中稱為「妄、妄執、執著、無明」等...,這類的含意。
(若原始本就已是不斷震盪的波浪,那正好可契入以下準備說明之演化的議題)
然後,這些「震盪的波浪」,以「眾生角度」演化來說,是『 忽然自覺有我 』!!
上述的大海喻,於平靜無波狀態,先開始的是產生震動波浪的「妄(類似月球引力,它導致地球大海產生波浪)」,之後才是,『 因妄產生後再演化產生的「自覺有我」 』。
若原始「本就已是不斷震盪的波浪」的大海,那麼,之後就是「令波浪產生『自覺有我』」之原因,這個原因稱之為『 妄 』!
所以,我才說原始無論是以「平靜無波」或「本就已是不斷震盪的波浪」都能說的通,因為此二項,是依不同角度而說,都『 依 於 大 海 而 存 在 』!都被稱為『 相 』。(佛法常以「體、相、用」三方向,卻本體合一的方式來弘法)
大海之喻,是我為了令大家理解「什麼是真如」? 而以『 有 』
的角度切入,再以眾生角度來說明的。
上述是以「眾生角度」而說,若以「十方世界角度」或「業果輪迴角度」,又會有另外的譬喻、演說法。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
例如,若以十方世界角度,在「妄」產生之後,接續的就是所謂的「地、水、火、風」的四大產生,接續演化,可得現今科學所理解的,人類及一切物質皆由粒子構成的結論。(可參閱《楞嚴經》之「三種相續」相關經文)。
而「妄」,或說「妄執、執著」等(此三名詞同義),產生之原因,在我更早之前的《楞嚴經》文已披露。簡單說就是: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二)
更多的形容法,在不同經文中都有參差的敘述,差別是閱者本人是否能領悟?即便《楞嚴經》本身亦有其它相似義理的經文,如: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
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 推薦閱讀宣化上人釋義
◆ 整個重點意思是:
1、「勝淨明心」是「 常(註一)」
2、眾生在妄中,自覺有我,因此以為妄存在!(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3、妄,在本體上「不存在」(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4、破妄的方式,「不依」由六根接觸六塵時所產生的六識之作用。簡單說:「自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從「有」之角度,接續以「眾生」角度,再一次的重點描述:
永恒的大海,海上的波浪,忽然「自覺有我」,於此自覺中,自以為是「明覺」,卻不了知此所謂的「明覺」,反而是「無明」的根源。
但是,若不繼續去「明覺」,卻也是錯誤行為,繼續墮入妄的輪迴中而不能解脫!所以,要做的事,是「有無俱遣(註二)」!
◆ 現今時代適用的「做事」方法
總說: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細說:
身、口、意常薰習於淨土宗,身常經行、口常誦聖號、意知一切無常而不顛倒(對此世界一切,不貪戀、沒有不捨的「心念」)
雖然往生之後,仍然須理解上述《楞嚴經》等了義、大乘經文中的佛理乃至佛法,但,若不往生卻「自力不足」,無法解脫死亡時的業力拘束,而必須再次的墮入輪迴。然後,「可能再一次遺忘前世已悟的了義佛理」。
所以,必須往生阿彌陀佛淨土!而彼淨土有九品,即便資格只有最差的第九品,也必須忍辱往生!(往生後不會遺失記憶,而且若不主動入某輪迴世界,可修行到成佛)
再換個世俗譬喻:
理解了世界首富是怎樣的、用什麼步驟的做法,而最後變成極富者,但已理解且跟著做的人,也不必然最後一樣會變成極富者。
這就如同一樣資質,在同一班上聽課,在同樣聚集精神聽老師說課後,卻在立即的課後隨堂考,出現不同成績。...每個人的業報、當下定力、當下慧力等,並不相同,看似做同樣的行為,不必然會得到同樣結果!
上說是修行人「必須具有的知識」!!若不自許「修行人」,也要具有同樣見解。
這也是何以,佛在《楞嚴經》中給出以下四句偈: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釋義:
佛法中心思想的究竟道理,必須領悟。
但大小乘(車輛)差別之執著,與所悟的究竟道理,都必須銷除、捨棄(有無俱遺)。
因為「事實(無明、輪迴)」,並不是隨著所頓悟,就跟著同時消除。
它們必須逐各步驟修行所產生的定慧「力」,而逐漸的窮盡(消除無遺)。
************************************************************************
註一
*************
常,意指八不: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一不異。
又有一說八不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
後一個八不中的「不常不斷」,指的是,「沒有」在「妄中」所生的常、斷觀念。因為,所有論說都是在妄中而論。這指,我們....都是妄中演說、聽聞!因為我不是佛,你們是嗎?
常,代表『 永 恒 』的xxx!
「xxx」,可由上述八不文字帶入。
************************************************************************
註二
*************
有無俱遣:
如人持刀自斷其首,未斷之前有刀、有首,既斷之後,人已死,此時所謂刀與首,已無人可說!是謂寂滅、涅槃!
修行人若「根不能生力」時,定力必不足,慧力則不能成般若,最終也只是乾慧罷了!
《楞嚴經》(第四卷):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
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釋上文:
世間意指十方世界;業果意指輪迴現象;眾生就是所有生命體。此三種如永不間斷的水流,因此被稱為「相續」。此三種對「眾生當下」而言,是「緣」不是因。若此三緣已故,則「妄執不相續」,則「三緣不會變成新的三因」(新三因由舊三緣轉變而成)
*/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推薦閱讀宣化上人之釋義
------
(一)
接下來是我「依自己理解」來解釋「上述非常重要的最後一段經文」。
「勝淨明心」即「真如、如來藏、真如」等含意之本源的意思(泛指所有一切的本源)。
我在這裡以「有」的角度來詮釋「勝淨明心」之含意,若對「有」的角度無法契入,建議另尋「空」的角度之相關解釋文來契入。
真如,譬如大海,它可能平靜無波,它也可能是有「不斷震盪的波浪」,是那一種並不重要,採用不同角度來釋義,都可解釋、說的通,只是行文略有不同罷了。
若原始是「平靜無波」的大海,那麼,就是忽然某個原因讓它開始震盪生波浪,至於何時產生的,那已是另一個議題,這裡不說。
這個「忽然某個原因」,在佛法中稱為「妄、妄執、執著、無明」等...,這類的含意。
(若原始本就已是不斷震盪的波浪,那正好可契入以下準備說明之演化的議題)
然後,這些「震盪的波浪」,以「眾生角度」演化來說,是『 忽然自覺有我 』!!
上述的大海喻,於平靜無波狀態,先開始的是產生震動波浪的「妄(類似月球引力,它導致地球大海產生波浪)」,之後才是,『 因妄產生後再演化產生的「自覺有我」 』。
若原始「本就已是不斷震盪的波浪」的大海,那麼,之後就是「令波浪產生『自覺有我』」之原因,這個原因稱之為『 妄 』!
所以,我才說原始無論是以「平靜無波」或「本就已是不斷震盪的波浪」都能說的通,因為此二項,是依不同角度而說,都『 依 於 大 海 而 存 在 』!都被稱為『 相 』。(佛法常以「體、相、用」三方向,卻本體合一的方式來弘法)
大海之喻,是我為了令大家理解「什麼是真如」? 而以『 有 』
的角度切入,再以眾生角度來說明的。
上述是以「眾生角度」而說,若以「十方世界角度」或「業果輪迴角度」,又會有另外的譬喻、演說法。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
例如,若以十方世界角度,在「妄」產生之後,接續的就是所謂的「地、水、火、風」的四大產生,接續演化,可得現今科學所理解的,人類及一切物質皆由粒子構成的結論。(可參閱《楞嚴經》之「三種相續」相關經文)。
而「妄」,或說「妄執、執著」等(此三名詞同義),產生之原因,在我更早之前的《楞嚴經》文已披露。簡單說就是: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二)
更多的形容法,在不同經文中都有參差的敘述,差別是閱者本人是否能領悟?即便《楞嚴經》本身亦有其它相似義理的經文,如: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
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 推薦閱讀宣化上人釋義
◆ 整個重點意思是:
1、「勝淨明心」是「 常(註一)」
2、眾生在妄中,自覺有我,因此以為妄存在!(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3、妄,在本體上「不存在」(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4、破妄的方式,「不依」由六根接觸六塵時所產生的六識之作用。簡單說:「自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從「有」之角度,接續以「眾生」角度,再一次的重點描述:
永恒的大海,海上的波浪,忽然「自覺有我」,於此自覺中,自以為是「明覺」,卻不了知此所謂的「明覺」,反而是「無明」的根源。
但是,若不繼續去「明覺」,卻也是錯誤行為,繼續墮入妄的輪迴中而不能解脫!所以,要做的事,是「有無俱遣(註二)」!
◆ 現今時代適用的「做事」方法
總說: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細說:
身、口、意常薰習於淨土宗,身常經行、口常誦聖號、意知一切無常而不顛倒(對此世界一切,不貪戀、沒有不捨的「心念」)
雖然往生之後,仍然須理解上述《楞嚴經》等了義、大乘經文中的佛理乃至佛法,但,若不往生卻「自力不足」,無法解脫死亡時的業力拘束,而必須再次的墮入輪迴。然後,「可能再一次遺忘前世已悟的了義佛理」。
所以,必須往生阿彌陀佛淨土!而彼淨土有九品,即便資格只有最差的第九品,也必須忍辱往生!(往生後不會遺失記憶,而且若不主動入某輪迴世界,可修行到成佛)
再換個世俗譬喻:
理解了世界首富是怎樣的、用什麼步驟的做法,而最後變成極富者,但已理解且跟著做的人,也不必然最後一樣會變成極富者。
這就如同一樣資質,在同一班上聽課,在同樣聚集精神聽老師說課後,卻在立即的課後隨堂考,出現不同成績。...每個人的業報、當下定力、當下慧力等,並不相同,看似做同樣的行為,不必然會得到同樣結果!
上說是修行人「必須具有的知識」!!若不自許「修行人」,也要具有同樣見解。
這也是何以,佛在《楞嚴經》中給出以下四句偈: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釋義:
佛法中心思想的究竟道理,必須領悟。
但大小乘(車輛)差別之執著,與所悟的究竟道理,都必須銷除、捨棄(有無俱遺)。
因為「事實(無明、輪迴)」,並不是隨著所頓悟,就跟著同時消除。
它們必須逐各步驟修行所產生的定慧「力」,而逐漸的窮盡(消除無遺)。
************************************************************************
註一
*************
常,意指八不: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一不異。
又有一說八不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
後一個八不中的「不常不斷」,指的是,「沒有」在「妄中」所生的常、斷觀念。因為,所有論說都是在妄中而論。這指,我們....都是妄中演說、聽聞!因為我不是佛,你們是嗎?
常,代表『 永 恒 』的xxx!
「xxx」,可由上述八不文字帶入。
************************************************************************
註二
*************
有無俱遣:
如人持刀自斷其首,未斷之前有刀、有首,既斷之後,人已死,此時所謂刀與首,已無人可說!是謂寂滅、涅槃!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清單 - 著名光明勢力組織
編輯
◆ 歐洲 - 白色貴族
○ 美第奇/梅迪奇家族(Medici)(也是關鍵字)
・2015-08-20 長生不老的秘密
○ 巴列奧略家族
◆ 歐洲
○ 玫瑰姐妹會
○
○
○
◆ 美國
○
○
◆ 中國
○
○
◆ 埃及
○
○
◆ 歐洲 - 白色貴族
○ 美第奇/梅迪奇家族(Medici)(也是關鍵字)
・2015-08-20 長生不老的秘密
○ 巴列奧略家族
◆ 歐洲
○ 玫瑰姐妹會
○
○
○
◆ 美國
○
○
◆ 中國
○
○
◆ 埃及
○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