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明心見性及悟後入手方式

明心見性及悟後入手方式

大眾

明心見性,只在汝見識是否認同一切皆是無常。若見一切無常,是見亦須
作無常想。能所不住,如是會即是明心見性矣。亦須明白,此無常性與常
性非一非二。如彼金喻,金碗、金筷、金湯匙,此三是無常幻化,但若無
此幻化相即無金體。此幻即無常亦不離常。諸佛常性亦如是不離幻化。所
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大眾莫作離此幻化空身之外另有法身存在。除此無常亦無常性存在。
永嘉證道歌亦云:幻化空身即法身,無明實性即空性。此之謂也。

話雖如此,理則頓悟,事非頓除。不經一番徹骨,不得梅花撲鼻香。
所以仍得在二六時中無所住,能入即是一行三昧。如是行去,日久功
深,妄自脫粘,脫即證無所證,斯名為佛。

如如不動須有入手方便,上上利根者自知,免吾費舌。

以下為某人與敝人問答,謹此提供給大眾參考。若悟法旨,三藏經海
淹不死汝也!末後若於功夫上受用,起諸神通異境,一切俱不用理睬。

***********************************************************
問:單憑我自己的體會,我覺得走禪定之路,似乎對解說沒有多大幫助。
請問你的看法如何?

答:

仁者

放下吧!

放得下即免議。

若放不下還得論法。法,則無量。
論禪定,則須慧水的滋潤,否則也只是外道定。此義汝應已知。

欲解脫,須一切俱捨。捨已,方能斷三毒。分段生死盡後,方能斷無明。

若是佛乘行者,但一切時無所住,即能斷無明,即能直趨佛位,更無漸
次。

何謂無所住?
當妄心起時,須能覺,覺後能銷融,如此而已。日久功深,妄自幻滅。
不覺即是凡夫心性。覺而不能銷融,即是初見道者與凡夫無異仍落輪迴
中。

============================================================
問:「覺後能銷融」,如何銷融?可否略釋?

答:
佛乘行者,初心之見須「一切俱捨」。雖然,捨之不去,亦須如此作解。
這是「見」。捨之不去原因是「習氣」的緣故。這是「惑」。

所以,知見,應知一切俱捨,但惑業卻是水磨功夫,需要時間,非三言兩
語說捨即捨。所以須加「功」。這個功,一般通謂「修行」。

修行也者,在斷惑。惑業,不是坐著才有,而是一切時中恒俱。所以,斷
惑,須一切時中皆斷。

一般漸修法,是坐時練禪,餘時練心。但佛乘行者,一切時皆是禪,皆是
心。心就是禪,禪就是心,此二無別。心若妄動,即無禪定。心若不妄
動,當下即是禪定。所以,大修行人念念在三昧中,一念間即可入滅,不
如二乘行者還須入定後才能入滅。

銷融,即是令心不妄動。例如,行過擁擠大道,若有女色或好景在前,行
者,見之即見之,並不有他意,亦不須有反應(除非與願有關或有因緣)。
走過亦無想,若有想或有欲生即是心妄動,即未銷融。若無想,則是已銷
融。(已銷融後,亦無銷融之說)

所以,「銷融」指心不定時才須有。心若一切時俱定,即無銷融之說。

欲,即貪之別名。這個「習氣」,就像是行駛中的車子,即使現在要剎車
還是會滑一段路才能停。行者須知,這個習氣,須一切俱捨才斷的徹底,
才能剎車,不過還是會滑一段路。


● 行者,如何修行?
平日若無因緣,就坐著勿動。從早坐到晚,從晚坐到早。坐時心比較能
安。這是修行方便。若坐累了,就起來經行。就這樣反覆直到證無所證,
斯時即入佛位!

若有因緣,則依因緣行事。無論身相如何,心皆須無所住。
當「一切時」,心若緣慮,思前想後,此即是掉舉、是功夫未紮實才有。
又若起欲,此即是惑業習氣串習。行者,應銷融之,須一切俱捨。捨之不
去亦須捨。捨已,即得自在。如是行去,日久功深,妄自幻滅!妄滅已,
方知本來即是佛,佛、心、眾生不二。佛即是眾生即是妄。佛妄亦不二。
差別在於能不能自在。不自在,妄心即是妄心,佛心即是佛心。自在,佛
心即是妄心,妄心即是佛心。(行者應閱黃蘗禪師之傳心法要、宛凌錄及
禪宗永嘉集)

例如:黃金本體所作金筷、金碗、金湯匙之三相。此三相即是黃金本體,
黃金本體以諸色相而「顯」,更無別有黃金本體獨立。

同理,此十方法界即是佛性之變現。更無別有佛性獨立。所以,「了則業
障本來空,不了還須償宿債」。

============================================================

問:
你說:「銷融,即是令心不妄動。例如,行過擁擠大道,若有女色或好景
在前,行者,見之即見之,並不有他意,亦不須有反應﹝除非與願有關或
有因緣﹞。走過亦無想,若有想或有欲生,即是心妄動,即未銷融。若無
想,則是已銷融。﹝已銷融後,亦無銷融之說﹞所以,『銷融』指心不定
時才須有。心若一切時俱定,即無銷融之說。」

你所說的「銷融」似屬一種壓服或「努力」的功夫,對嗎?

據我的體會,我認為:心動就心動,有想就有想,
只要以不帶任何批判性的眼光看清楚它們,不抗拒,不逃避,不愛取……
也就是說,只需純然的覺察,以及保持純然覺察,就足夠了。
那麼,「動」與「想」皆能漸漸減退,而不必壓服或「努力」。
若要壓服或「努力」,即使收效,也屬表面,種種俗情妄念實並未根除。
未知然否?


答:
既是「銷融」,與「壓服」何干?至於「努力」之說則尚有影子,亦不是
正確的見解。

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仁者所說的「覺察」,即為「知」而尚未「離」,此為「任病」。覺察而
不「微懲其心」任妄來去,即流轉生死。

譬如起貪欲,即此覺察了知之後又如何?任其來去嗎?仁者知此妄從何處
起嗎?是汝心未死於三毒尚有幽往所以睹境才會生起。若任其來去而不
離,此貪欲習氣永遠斷不了。所以名此為「任病」。所以必須銷融。

何謂銷融?就是每次覺妄後就消一分惑業。惑之本為無明,無明由三毒
顯,三毒之根從「貪」起。所以,覺妄後就消一分貪欲。這就是銷融之
意。如何能消?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

初修行者,心識甚活,覺妄後或自責懺悔,或思惟妄從何處起?或觀心何
來妄生?等等依業而有不同見解。但皆是「未養成習氣」的關係。知此即
無咎。

養成的方式須「微懲其心」往無所住、捨心偏向。所以,既不用起心思
惟,也不用觀心,也不用懺悔。就像針扎眼睛,針未到眼已閉。而針到嬰
兒眼前,他卻不會閉,汝謂是何因?緣嬰兒不知恐懼亦無反射性的習氣之
故。而今汝有,那是後天養成。所以,銷融之習氣亦如是養成。須「微懲
其心」往無所住、捨心偏向,日久功深習氣養成,即可無功用道。而妄念
也會很少,即使忽爾妄心生起,即此無功用道功夫亦將不隨也!

我此譬喻已甚清析,仁者若仍還不知用功的方式,那就待因緣成熟再說
吧!或依其它大善知識求解!

又,前引黃蘗禪師之宛陵錄、傳心法要及禪宗永嘉集仁者應閱!

============================================================
問:
若能純然覺察,則處於更高的層面,
也就是與原來有心病的層面不同了,
亦即是「離」了。

若「微懲其心」,即使「輕微」,
也就是返回原來有心病的層面,
亦即是與心病再拉上關係,
反而不能「離」。

你提及「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
既「無所住」,又何須「微懲」呢?


答:

如汝所說,若是能離,即是已養成無所住之習氣矣。
汝何不知此微懲之義?若不知者,是尚未入道,只是思惟緣慮之猜測「覺
察」意義而已。

所云:「你提及「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既「無所住」,又何須「微
懲」呢?」既能無所住當然不必微懲。但未能入一行三昧前,養成之過程
實乃必須。

圓覺經云: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註一)
養成無所住之習氣亦如此。初有捨心行之久久,以之養成無所住習。養成
後,更無能捨所捨心想,而一切恒與定俱,即名一行三昧。(請參考文殊
菩薩入不思議三昧文)

理則頓悟,事非頓除。無始習氣不是三言兩語言捨即捨的了。猶待一番寒
徹骨始得。此番寒徹骨即是養成之過程。

特別說明,微懲不是意識起心造念,之前的針喻已說明這是屬於意根現識
所攝。乃直接的反應。

此議題至此,我已說明非常清析,可以就此打住。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4a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
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
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
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
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
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
諸幻。



***********************************************************
註二
*********
No. 232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2) T08, p0730a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是不可思議。何以故。所說法相不可思
議。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說實不可思議文殊師
利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議不可說。思議亦不可說。如是思議不思議性俱
不可說。一切聲相非思議亦非不可思議。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
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
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
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更有勝妙寂滅定不。文殊師利言。若有不思議定
者。汝可問言。更有寂滅定不。如我意解。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云何問
有寂滅定乎。舍利弗言。不可思議定不可得耶。

文殊師利言。思議定者是可得相。不可思議定者不可得相。一切眾生實成
就不思議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定。是故一切眾生
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

佛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於諸佛久殖善根淨修梵行。乃能演說甚深
三昧。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羅蜜中。

文殊師利言。若我住般若波羅蜜中。能作是說。即是有想便住我想。若住
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羅蜜便有處所。般若波羅蜜若住於無。亦是我想亦
名處所。離此二處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安處寂滅非思議境界。如是不思
議。名般若波羅蜜住處。般若波羅蜜處。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般若
波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即
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法界。無二無別。無二無別即法界。法界即無
相。無相即般若波羅蜜界。般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不思議界即無生無滅
界。無生無滅界即不思議界。

文殊師利言。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羅蜜者則不求菩提。
何以故。菩提相離。即是般若波羅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無知
無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議無知無著即佛所知。何以故。知體本性無所有
相。云何能轉法界。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無物。若無有物是無處所
無依無住。無依無住即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有為無為功德。若如是知
則無心想。無心想者云何當知。有為無為功德無知即不思議。不思議者是
佛所知。亦無取無不取。不見三世去來等相。不取生滅及諸起作。亦不斷
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議智如虛空。無此無彼不可比類。無好惡
無等等無相無貌。

佛告文殊師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文殊師利言。無作智名不退智。猶如
金鋌先加鎚打方知好惡。若不治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復如是。要行境
界。不念不著無起無作。具足不動不生不滅。爾乃顯現。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14:42)發表

也特希奇,竟有三封過去貼文尾驥函末,
看來本站程式須要修改了!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14:46)回應

法兄:後學讚嘆頂禮 善哉 善哉

所謂: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作與無作,相異圓融。

佛心本具人皆有,圓融虛空無盡藏,
真心所現皆自在,起而作用心自然。

頓悟漸修滿佛願,深禪正定現佛智,
十信十住加十行,迴向十地佛果成。

一花一草皆有情,一石一沙皆受用,
佛陀示現佛法智,五湖四海盡無窮。


大名:行者於2002/05/09(15:47)回應

法迄巴大德
謝謝法語的滋潤
適得我心
好久沒聽如此懇切法音了
感謝法潤
如有所得願迴向十方四眾同成佛道
大名:沙渴於2002/05/09(16:03)回應

法迄巴大德:
>>>>覺而不能銷融,即是初見道者與凡夫無異仍落輪迴中。

覺即銷融,但非即至初見道位
又若初見道,怎麼又與凡夫無異!
何謂"見道"大德可是連邊都還摸不著呀!

大名:普願於2002/05/09(16:40)回應

普願仁者

汝意何謂「見道」?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16:47)回應

請問法迄巴兄, 這是哪一位大德的開示? 末學還想在讀讀
大名:觀心於2002/05/09(17:34)回應

觀心仁者:

前幾日敝人與一網上菩薩之論議記錄。
仁者今有何惑?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17:39)回應

嘗聞法迄巴仁者言:放下即妙。
而今再聞仁者言:何謂無所住?
當妄心起時,須能覺,覺後能銷融,如此而已。日久功深,妄自
幻滅。不覺即是凡夫心性。覺而不能銷融,即是初見道者與凡夫
無異仍落輪迴中。

仁者 是放下而後無所住仰或因無所住而謂放下?兩者何為先?
何為後?仰或同一事乎?
所謂無所住者,為何能覺?是甚麼在覺?有甚麼可覺?
末學如墮迷雲惑霧裏,還望仁者為末學等一說。謝謝
大名:觀心於2002/05/09(17:55)回應

法兄用心貼之,末學乃無可厚非,乃xx道場廣告而己!

法亦法, 法亦非法,!

君如用心 Copy .,末學尚有大藏經多部!

唯此與君修行何干?
-----------------------------------------------------------

另法兄貼之於「經論研討區」:「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
相。等無分別。 」

請大德釋之:唯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從何而來。卻等無分
別。」

末學等願得聞之……

另「拔舌地嶽之相及不思議三昧相,是否等無分別」…末學亦願得
聞之……


大名:HK,願君推廣己網順利,但莫拿末學祭旗,況不知所云哉…!
大名:HK於2002/05/09(18:08)回應

不錯的知解
呆亦有淺見說說
真見道者,必定 [知其然],且 [知其所以然], 且 [知其所以不然].
且 [本末次第]分明.
大名:阿呆於2002/05/09(18:27)回應


乩筆又起
真見道者
無真可見 無道可者 一定自自然然
還何處有真假道呢
喔.......走了
唵唵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09(19:04)回應

嘗聞法迄巴仁者言:放下即妙。
而今再聞仁者言:何謂無所住?
當妄心起時,須能覺,覺後能銷融,如此而已。日久功深,妄自
幻滅。不覺即是凡夫心性。覺而不能銷融,即是初見道者與凡夫
無異仍落輪迴中。

仁者 是放下而後無所住仰或因無所住而謂放下?兩者何為先?
何為後?仰或同一事乎?
所謂無所住者,為何能覺?是甚麼在覺?有甚麼可覺?
末學如墮迷雲惑霧裏,還望仁者為末學等一說。謝謝

觀心仁者:

觀仁者問題乃出自沒有實地功夫才有此惑。即使我仔細說明,恐汝亦有
餘惑未盡,最終仍得在自行實地履踐後方知奧妙處。即使如此,我亦當
說明如後 --

問:
是放下而後無所住仰或因無所住而謂放下?兩者何為先? 何為後?
仰或同一事乎?

答:
我所說放下有三種義。一為放下俗情得人我空義。一為放下人我空義入法
我空義。一為放下法我空義證不生不滅義。依照不同時地我說即不同。有
時指第一義,有時指第二義,有時指第三義。

以上所問「放下」指放下人我空義入法我空義。緣由眾生習氣之故,無法
一時三毒放卻,斷盡無明之故。所以,後須待「無所住」來養習。習成即
能一切時「恒與定俱」,爾後方能入一行三昧。


問:所謂無所住者,為何能覺?是甚麼在覺?有甚麼可覺?
答:
(1) 能覺是性自性之本能,沒有為什麼。要解脫就要覺。無所住不是初修
就能無所住,下面會再說明。
(2) 就是您的妄念在覺。佛不言覺。覺乃對眾生執著。所以,眾生看佛是
正等正覺。佛一切時恒與定俱,無覺不覺之分。
(3) 心之妄念

初修行人,剛開始「大都」是先覺妄念已起,然後「思惟」何以會起此妄
念?然後再用「捨」法對治,使「心不續執於所起之妄念」且「斷下次再
起之習氣」。

用捨之前須先了知一切幻化無常皆從自心起,於諸三結使皆能自肯「而不
疑」,即是已證須沱洹果。但由於習氣使心不自在之故,所以須要用此
「思惟」前方便法。

若能了知一切幻化非無常亦非常,無常亦常之不二無生法義,即是已入菩
薩初歡喜地。此時,力強者即免用「思惟」之前方便,直接用捨。

所謂捨,要捨妄執染法,即是要捨三毒欲心。
所謂「無所住」,初與「捨」同名。當捨心成就,即與「覺」打成一片,
即進入細微的「無所住」中,捨念清淨也。

如是用捨功夫日久,雖說第一義中無次第,但還是會有實際之增上定境出
現,否則即是懈怠放逸所致。

之後,因為用「捨」已成習慣,所以已漸漸不用「思惟」的粗糙方式而用
捨。而是覺妄直接用「捨」。此時,已是漸用意根(直接反應)在生活,而
不是用意識。沙門要守戒的原因,其實功用也差不多 -- 皆在於約束行者
身、口、意而減少起心動念的習氣及次數。

因為用「捨」已成習慣,所以最後「無所住」的習氣也可養成,此時,無
所住習若能養成,即可入一行三昧。即一切時「恒與定俱」。因緣時節一
到即可頓證無生法忍,或超菩薩諸地入佛位。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19:35)回應

法兄論法,頗有見地,佩服!佩服!

>何謂銷融?就是每次覺妄後就消一分惑業。惑之本為無明,
>無明由三毒顯,三毒之根從「貪」起。所以,
>覺妄後就消一分貪欲。這就是銷融之意。
>如何能消?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

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於此實不能苟同,
何以故?拿台幣換成美金,不改其銅臭味故。

大名:於2002/05/09(19:48)回應

HK仁者:

所云「
法兄用心貼之,末學乃無可厚非,乃xx道場廣告而己!
法亦法, 法亦非法,!
君如用心 Copy .,末學尚有大藏經多部!
唯此與君修行何干?」

答:
我既貼出即是有深義。只是汝根器不相應所以不了我所貼經義之意旨。

所云:
「另法兄貼之於「經論研討區」:「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
相。等無分別。 」
請大德釋之:唯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從何而來。卻等無分別。」

答:
這是文殊菩薩法語,仁者應該問祂才對怎麼來問我了?
祂說:一切心相即非心故。
還會不會?不會就每日看該經一遍。看久了就了解了。


所云:
另「拔舌地嶽之相及不思議三昧相,是否等無分別」

答:
既然「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拔舌地嶽之相當然也是
。不過,只有自在人才等無分別。若不自在還是要受報。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19:51)回應

「疑」仁者:
>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於此實不能苟同,
>何以故?拿台幣換成美金,不改其銅臭味故。

汝謂不能苟同,汝意云何解脫入無生法忍及佛地?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0:11)回應

法迄巴仁者說來循序漸進,令末學等能依一程序理解所學所修
所證的次第。

如末學所理解,仁者所言似聞思修證之程次。
依聞而能入,依思而能解,依修而能會,因緣具足而證悟。
初下手時,有法可修,有果可證,此乃末學等有跡可尋之落腳處。
此刻善惡分別,是隨順因緣卻依善法,故有戒可持,有戒相可依。
久而三毒漸息,趨向清淨心,起心動念無非是善,處處是佛淨土。
到此仍是一個歇息處,因還存一念清淨心可得。若依仁者所言還存
法執。
末學思維到得此處還須繼續精進,直至深入眾生平等而無一眾生可
得。此刻非無眾生,而是個個平等,如聖者所言:大地眾生皆如來
。是究竟的平等,而非事相上的等于。若真到得是連眾生,事相亦
無可得矣。而此一無可卻非空無所得的無所得,而是自然不即不離
的無所得。

仁者
末學細讀仁者留言,惜無任何實地用功,所以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和
思維仁者所解。如有誤解,尚望仁者不吝指正。謝謝

大名:觀心於2002/05/09(20:33)回應

法仁者﹕
我只見經曰﹕般若為佛母。
未曾見﹕無所住的習氣為佛母。

大名:於2002/05/09(20:38)回應

>我只見經曰﹕般若為佛母。
>未曾見﹕無所住的習氣為佛母。

「疑」仁者:

如汝所說,般若是佛母。又將如何用般若趨入佛地?
且說個入手方式。若只是說嘴皆是他家珍寶又有何益?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0:46)回應

法仁者﹕
仁者開題已說,般若入手方式﹕
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大名:於2002/05/09(20:52)回應

觀心仁者:

喝杯水去~

還會不會? 若會這意,汝休心去我休息去。

若不會,舉個杯邀明月,踏殺現代人一堆。

上引「圓覺經」及「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汝何不理會
經義。唉~。

圓覺經已說: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

汝謂六祖慧能於五祖言下一悟即成佛乎?若是如此何必隱遯獵
人隊中十八年哉?

此兩木,即是「覺」與「捨」。火出,即是打成一片恒與定俱的
「無所住」,如此一路無功用道,即是一行三昧,日久習氣盡脫
,妄自幻滅,即是「灰飛煙滅」矣。灰,即是果證。煙,即是神
通異境。

吾言已非常清析,事非頓除,尚待一番寒徹骨,悟分理行,力有強
弱。非一悟即皆無事也。就是龍女也要一番功夫,莫錯會見性悟道
即無事。否則佛即不說事非頓除。


又,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
「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
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
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
想恒與定俱。」

=>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何以「久習則巧」而能無心皆中?汝不知習氣之來去相狀乎?習氣
來去是「欲」則粘,「不欲」則伏。

至於斷,須「因緣成熟」。因即是捨,緣即是現行種子。當捨心成
就即能斷。

又,捨心如何成就?若一向不捨,談何成就話語?反之,若一向皆
捨,如是行去不養成習,汝謂結果又如何?

須知,捨之習即是定之別名。捨如刀利,橫刀自戕,汝謂還有不斷
之生氣乎?何來「還存法執」之念。

若有此念,那是「覺」與「捨」尚未打成一片的關係。
覺捨打成一片即是無所住,法執妄念即逐漸淡薄,終將幻謝!

就像是登高一般,須得逐步爬上,習氣不自在故。就算現代直昇機
也要由地往上飛。

若謂一悟即至佛地,若不是多劫累世之上上利根或一生補處菩薩再
來,就是凡夫臆測之說!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1:30)回應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可佛上求佛,如法華經所云:羊鹿牛車與白
牛之軍。
修行人實在未曾轉法,乃被法所轉,如金剛經所云:如筏諭者。
唯有放下"我執",放下"法執",心即是佛。
大名:學佛於2002/05/09(21:34)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疑」仁者:

怪哉,怪哉!

敝人何時在開題說過般若入手方式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了?

就算說過,那也是我家珍寶,與汝何干?

再說,般若不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是斷執常眾生之方便
說。我若具說般若真諦,恐汝不信出言毀謗!

>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於此實不能苟同,
>何以故?拿台幣換成美金,不改其銅臭味故。

以上,苟不苟同無所謂,能解脫煩惱究竟涅槃最重要!
至於「台幣換成美金」之說,是汝不解「無所住」義。
方有此見。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1:38)回應

「學佛」仁者:

汝謂如何才能放下「我執」及「法執」?
總不能喊喊就成佛了吧?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1:40)回應

法迄巴菩薩
心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善不惡何來"我執"?
萬法由心生,佛為眾生說法,怎能佛為佛說法,何來"法執"?

大名:學佛於2002/05/09(21:54)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學佛仁者:

您怎麼「盜法」了呢?
釋迦牟尼佛所說是他的,您這麼個拿來用,不但盜法還盜錯了。

>心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善不惡何來"我執"?
>萬法由心生,佛為眾生說法,怎能佛為佛說法,何來"法執"?

以上,心何來不生不滅?心若不生,與我對言者誰?枯木乎?
心若不滅,五年前一月七日,何以現今所想不一?
萬法由心生,是誰說的?我都一向不生,這又怎麼說?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2:03)回應

>心若不滅,五年前一月七日,何以現今所想不一?
「五年前一月七日」==>五年前一月七日當日所思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2:05)回應

法迄巴菩薩
迷者為眾生,悟者為佛,心有分佛心、人心 ?
著空住寂,皆非本心,不生也為生,何來生與不生?

大名:學佛於2002/05/09(22:12)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學佛仁者:

一把尺45公分長。 汝道如何?

道得了,我即無語。否則數他家珍寶有何擔當在?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2:21)回應

>>>如彼金喻,金碗、金筷、金湯匙,此三是無常幻化
但若無此幻化相即無金體。

如是!!
若無起「用」,亦無以顯「體」
體用一如

>>>理則頓悟,事非頓除
對!是這樣子沒錯!!尤其是對於現代根器一般,但又業障較重的末法
眾生而言,「悟後起修」是絕對必須的!嚴格說起來,真正的修行,
是在開悟之後才要真正開始,不下一番真功夫,哪得花兒撲鼻香!!
唉!總算還有一些知音呀!!
大名:在於修心於2002/05/09(22:22)回應

一把尺焉能測佛智。
大名:學佛於2002/05/09(22:25)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謝謝法迄巴仁者賜一杯清水,古今多少事盡付在其間。
末學這就乖乖喝水去..................
大名:觀心於2002/05/09(22:37)回應

觀心大德所言甚是,
「無佛無眾生」此乃甚深法語,亦是深觀者之心得。
無佛才能成佛,無眾生才能度眾生,亦是菩薩行者之平等與慈悲觀。
大德有如此之心境,亦令末學深感佩服,相即相離到不即不離,也要
有相當的悟境,才能了解。
所以菩薩緣慈,緣苦眾生,無所住而住,住而無所住。
大德能將它說出,亦不簡單。
二德贊歎贊歎
大名:二德於2002/05/09(22:40)回應

學佛仁者:

佛即不量,汝心長短倒是給量出了!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2:59)回應

觀心仁者:

您這杯水要喝多久呀?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3:05)回應

哈囉,How are you!
大名:遊子於2002/05/09(23:08)回應

法兄
>>既然「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拔舌地嶽之相當
然也是。不過,只有自在人才等無分別。若不自在還是要受報。

那自在人受不受報?

大名:lin於2002/05/09(23:14)回應

二德仁者
是仁者心有此意故有所感。理應末學讚歎仁者才是。
善哉善哉

法迄巴仁者
心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此間清涼意,盡供虛空遍法界。

大名:觀心合掌於2002/05/09(23:31)回應

「在於修心」仁者:

大丈夫悟後不言修。只是一向無住。
下手方法或有別,但論則無二邊,亦無住中間。

修若得,還須捨,此是有為法。
但用捨,此是無為法,免再轉彎。
捨之又捨,捨無可捨,直至桶底脫落,桶身碎裂,方見整片光明。

即說偈曰:

出格丈夫不言修,只是一向無住閒
下手輕重隨業調,論即無邊無中間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3:32)回應

lin仁者:

若是等無分別。言受不受已是剩語!
論之無益。

汝何日思考過門外邊小石頭百年後將如何?
為何不思考?為其不入心也!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3:36)回應

觀心仁者:

若待汝日光普照,還有世人在嗎?

釋迦牟尼佛云:一切諸佛皆以不放逸而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精進點吧!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3:41)回應

法兄
此中大有關係,「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想必兄亦是知道的!
大名:lin於2002/05/09(23:49)回應

lin仁者:

這等擔心,何不放心自在呢?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0:12)回應

法兄
擔心就擔心,何必擔心「不放心」
大名:lin於2002/05/10(00:23)回應

無益語!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0:28)回應

唉喔!!
法仁者呀!
>>>大丈夫悟後不言修,只是一向無住。

這點本人可以認同!!
其實當初會用「在於修心」這個暱稱
也只是為了契合之前的某些題目,而方便立說罷了!
並非針對這個主題而言!!
大名:在於修心於2002/05/10(00:41)回應

略書『金剛般若經』與大家分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大名:隨緣而來於2002/05/10(01:29)回應

學佛大德說:「著空住寂,皆非本心」。末學深表贊同。
末學認為,菩薩自利,在利他中完成。
無所謂「住不住的問題」。
而「放不放下也均可接近眾生」。
若要分別黑雲[不自在],白雲[自在心]。
那黑雲白雲一樣會遮住陽光。
若無分別,黑雲就是白雲。
經云:「有心俱是妄,無執乃名真」。
二德淺見
大名:二德於2002/05/10(03:00)回應

法迄巴仁者
是,末學當勤精進。謝謝仁者一再提醒。
大名:觀心合掌於2002/05/10(05:06)回應

法迄巴菩薩
呵呵(微笑),汝說:「道得了,我即無語。」
又說:「佛即不量,汝心長短倒是給量出了!」
心本無得無失,道可得?心可量?
我怎麼量不出我的心有多長?
願樂欲聞.....


大名:學佛於2002/05/10(06:18)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觀心仁者:

您這杯水要喝多久呀?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3:05)回應
..................................

喝水去!

大名:普願於2002/05/10(06:20)回應

明心見性,只在汝見識是否認同一切皆是無常。
若見一切無常,是見亦須作無常想。
能所不住,如是會即是明心見性矣。

這段話
實在已經有問題了
諸位看官
恐怕需仔細分辨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09:33)回應

讚嘆法迄巴菩薩....
這裡讓菩薩發揮吧.以菩薩之功夫.宗通亦說通.應可於此利益大眾菩
薩...而末學不才.還是雲遊任風飄去.偶爾風至雲再來.....願大眾西
方見喔...
阿彌陀佛
大名:醉奇雲於2002/05/10(09:34)回應

「學佛」仁者:

一把尺45公分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9:40)回應

「醉奇雲」仁者:

汝自好走,吾亦不久
一言不中,千言不用

撥得雲開見日明!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9:44)回應

「迷失方向」仁者:

汝若放得下,
思也不用
何來問題?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9:46)回應

普願仁者:

無水時如何?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9:48)回應

「二德」仁者:

若無分別,汝知妄來去否?
木石之類亦無分別。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9:53)回應

法先生
末學一寫
您就上
您都沒放下自己的文章
那裏能叫別人放下呢?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09:59)回應

法迄巴菩薩
得不得道,心的長短都是誰在量?

大名:學佛於2002/05/10(09:59)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還有
法先生
您不是來討論的
您是來教訓人的
您以為您見性了嗎?
以見性者的態度
專門來教訓別人
何況
來去只有那幾招
看了真令人難過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0:01)回應

放下!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03)回應

「學佛」仁者:

皆是學佛者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06)回應

法迄巴菩薩
汝怎知學佛者?

大名:學佛於2002/05/10(10:09)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學佛」仁者:

不是學佛者,汝謂是誰?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10)回應

法迄巴菩薩:
誰是誰?


大名:學佛於2002/05/10(10:12)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迷失方向不依舵轉,救不得!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15)回應

「學佛」仁者:
照鏡子去!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16)回應

法迄巴菩薩:
識法者如牛毛
圓寂者如牛角
不生不滅
捻花微笑
在此頂禮.......工作去~~~





大名:學佛於2002/05/10(10:17)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我也喝牛奶去!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18)回應

法迄巴菩薩:
鏡子是照色身照不到心的。
再次的頂禮
工作去~~~~~~~
大名:學佛於2002/05/10(10:21)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喝~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22)回應

迷失方向大德
他人相互談法,汝自來以習較量,帶著此染由一主題至另主題有何意
義,同一言語汝以意氣思維,不兀自觀心反以知解外求強壓他人,借
此慰藉以掩寂寥滯礙,徒輪迴不已增益煩惱爾。全篇文章您真的已看
懂了嗎?急什麼?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0:27)回應

我被見性者
放棄了
啊!~~~~~~~~~~~~~~~~
見性者放棄可以度的眾生
天啊!!!!!!!!!!!!!!!!

他明明講錯
還說人家沒救
天啊!!~~~~~~~~~~~~~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0:34)回應

汝是眾生嗎?

吾不見一眾生可度!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39)回應

咎者得咎,孰能度孰,般若自度,呼天搶地,抱佛執理,又有何益?
呵!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0:40)回應

菩提法眼先生
您到底有沒有看出法先生那裏有問題呢?
若沒有
您應該虛心求教才是
那裏不向我問
就說我欺壓於他
他沒問
就向我示威啊

菩提法眼
似乎
您的法眼沒用上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0:46)回應

好笑,.
自相矛盾
剛剛說我無藥可救
現在變成
沒有一位眾生可度


不是正是眾生嗎?
見性人
豈可光說不練?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0:48)回應

放下吧!

放不下就學淨土法門。
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轉個彎還是可期!

若淨土不契也可學天台六妙法門、安那般那、或藏密。

無益諍語,言之仍是無益!
若不共契,自尋活路!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0:53)回應

迷者,明者法明迷者迷法,為其之事非干你我,若您已明不吝提點,
何用非入世法參與發揮呢?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0:56)回應

法先生
您自認聰明
可惜
我就是要引您講出您的錯誤之處

以理廢事
以為知道無有一眾生可度
就不用度眾生了
這就是第一個大錯誤
因這個錯誤
您就不可能是見性人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0:58)回應

光是一句
"如是會即是明心見性"
就知道此人還沒見性

"如是會"者
還不是心意識的作用嗎?
那有以心意識作用而目的明心見性的呢?
如果這樣是見性
那全台壇裏的一切討論者
均己見性矣
頂多
頂多
只是見解正確而已
何況
他的見解還不能說是正確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02)回應

最不好意思的是
法先生說的
偶很不好意思地均學過

還好全學過
不然就看不出來
法先生
您那裏講錯
就不會知道
法先生
這牛吹得很大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05)回應

再往前講一句

"能所不住"
這樣就可以能所不住了嗎?
如果可以
那見性人可多了
為何從古至今
少說幾千萬人在搞佛法
不能成就呢?

很簡單
因為能所
不會那麼簡單就解決掉的

何況
講"不住"
就知道
這個修行人的能所
依舊在

想找個大家認同的名詞
隨便混過
大家隨便就算了
偏偏偶不隨便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10)回應

法先生
愈前面
愈表示您問題
愈大
偶一開始就講
第一段話就錯了
您不相信
偏偏
要偶
講出來
您也會
不好意思

只在汝見識是否認同一切皆是無常
認同
這裏誰不認同
無常
但誰敢講他因為認同無常而見性
這不莫名其妙嗎?
法先生也對佛法的認知太低了吧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14)回應

不也是您意識心在文字上纏繞打轉了,要求他人不要求自己?唯佛可
來談法嗎?
再者“意識心”您又再度用錯了,若無意識心已是石頭然草木尚有。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1:14)回應

若見一切無常,是見亦須作無常想

這句話
偶敢跟法先生講
是廢話
因為這個"是見"
其實不是"能"
而已經是"所"
而且等同"見一切無常"這句話裏的"一切"
所以是"所"
不是"能"
為什麼會在這裏搞錯呢?
因為法先生不知道這樣子修
是已經在戲弄精魂了
因為法先生不知道
"一切"其實包含"是見"
法先生
將一切當成了色陰解
將是見當成了想陰解
法先生不知道
一切的色
與是見的想
全是屬於"一切"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18)回應

無法眼的
這下可別插嘴
會被笑的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19)回應

這裏
不能隨便混混就過去了
要經過許多人的檢驗
不然
不要來貼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20)回應


接下來
再講講
法先生
最最根本的錯誤

一看到這個錯誤
其實剛剛的分析
是多餘的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22)回應

無常

在這個主題裏
這就是最最根本的錯誤

強調在這個主題裏
不是講
無常的教法是錯誤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24)回應

敝人何時在開題說過般若入手方式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了?
就算說過,那也是我家珍寶,與汝何干?
再說,般若不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是斷執常眾生之方
便
說。我若具說般若真諦,恐汝不信出言毀謗!

>要養成無所住的習氣?於此實不能苟同,
>何以故?拿台幣換成美金,不改其銅臭味故。

以上,苟不苟同無所謂,能解脫煩惱究竟涅槃最重要!
至於「台幣換成美金」之說,是汝不解「無所住」義。
方有此見。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09(21:38)回應

回應法仁者
我說﹕
般若入手方式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你卻解成﹕
般若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把「無所住」說成習氣,勸別人養成此習氣,還標榜有用最重要。
我提出質疑,卻說我不解「無所住」義。

法仁者,你確定自己俱慧眼嗎?沒被矇蔽嗎?可以隨便曲解別人嗎?

大名:於2002/05/10(11:24)回應

一開口
六句話
沒一句正確的

還大言不慚地
教訓人的樣子
當這裏的討論者
全死光了嗎?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28)回應

檢察官,呵!您笑在下什麼?怎不笑己字間吹毛理裡求疵檢察失當?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1:31)回應

汝慧已蒙智僵死故。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1:34)回應

哈哈
飛鸞乩又到
法迄巴開始技窮
迷失方向暫佔上風
前非目吉深藏不露
鳥語花香一去不返
醉奇雲依然中立
小頑皮跌落坑渠
阿呆呆呆呆
身語意老僕魂魄上身
摩訶男女非渠所長
易修知難而退
阿三去了嫁天山雪蓮
OY制定來生嬌妻美妾
衣空見慣場面
一圍酒席有沙有水有菜有肉各自隨便起筷
嘹嘹..............樸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1:36)回應

後面的東西
除了抄的句子沒錯之外
句句有問題

唉呀呀呀
偶不是攻擊法先生
只是提出來
以免初學者
真以為法先生已經見性了
就這樣修呀

至於法先生
嘿嘿嘿
自救不及
那能救人

一付狂禪者的恣態


大伙聽了
偶也會講

放下
放下
放下一切貪戀執著
放下
放下

哈哈哈哈
不如大伙
放下吃飯
放下呼吸
放下上網
放下喝水
放下拉屎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36)回應

港佬寂寥名鸞作怪!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1:40)回應

哈哈
菩提法眼程度未到
阿疑疑來疑去
迷失方向出文太長(請短一些)
了了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1:42)回應

菩提法眼仁者:

不是每一個上網的人都已準備好,業障習氣重故。
際此之時,宜行忍辱。不必對言。

若是好家子,知論議法式,即可救之,否則但任因
緣擺佈,多言只是益其嗔而已。言之無益!

耑此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1:43)回應

老樸真多嘴又當賊.我們喝茶吃菜.靜觀眾生演戲.不甘我們的事
ㄏㄏㄏ...
阿彌陀佛

大名:醉奇雲於2002/05/10(11:46)回應

「疑」仁者:

汝謂何為「無所住」義?且道來一聞!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1:47)回應

法先生
偶的習氣很重
結果是由先生的口裏講出來的
偶講的沒道理嗎?
您的能所這個樣子修
這個樣子解釋
正確嗎?

偶講的
偶看看
還比您講得深一點點
那會變成
偶的業障比您重而不了解您的看法呢?

對了
除了您說偶的
根器不足啦
業障重啦
這些話之外
有沒有一點建設性的建議呢?

如果有
那就講出來
讓偶向您懺悔讚嘆
如果沒有
那...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48)回應

說您講錯
就叫瞋心大

法先生
您的自我感覺算得上很良好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1:51)回應

法仁者

所言甚是,網上參與者良莠不齊則口雜,時機交錯不齊則繁複,您辛
苦了!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1:53)回應

「疑」仁者:

又,汝謂般若入手方式是「了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若諸法無我,是法汝會不會?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1:56)回應

僕僕噗噗噗
放個無常屁
無味自言香
無常當常常
奇雲真歧雲
住法當常法
法法以為真
住住當無住
法巴不結巴
說空又落常
慈悲放厥詞
詞詞住空詞
迷失本不迷
見巴言大法
心起法虛實
念念看不慣
中壇禪和子
處處纏殘饞
無端自性見
還謂潺潺禪
呵呵笨頑皮
抓個麻雀尾
東甩西劃沙
卻落世人笑

第三十七計
哇哈呼喝噓
大名:小頑皮於2002/05/10(12:11)回應

法迄法眼老婆心切
迷失見人迷失
醉公認沙作僕
唵俺
語後不要譏人
法要光明正大
腌腌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2:12)回應

樸樸
小皮皮入個空
說個常 空個頭
好冷傲 愛譏人
常狙擊 放冷箭 射人背
哈哈.......飛沙,飛沙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2:20)回應

何謂無所住?
當妄心起時,須能覺,覺後能銷融,如此而已。日久功深,
妄自幻滅。
不覺即是凡夫心性。覺而不能銷融,
即是初見道者與凡夫無異仍落輪迴中。

偶即有心講了
反正無聊
多講一點

第一句
日久功深,妄自幻滅

偶要請問這裏的大德們
那一個人的妄
需要日久功深才幻滅的
有的話
請舉手
讓偶頂禮讚嘆一下下
那個眾生的妄念不是隨處生而當處滅的
如果不是
還需要日久功深才能滅的
請舉手
讓偶再度讚嘆一下

唉呀呀呀
法先生可能講的是
一切妄永不生的意思啦
喔喔喔
如果是這意思
那偶就不方便講了啦
偶就直接頂禮讚嘆法先生
原來
法先生是這樣子明心見性的呀
佩服!

"當妄心起時,須能覺,覺後能銷融"
這一句有兩個問題
一是
妄心生起時
真的需要"覺"後
才能銷融嗎?
告訴法先生
"不覺"
一樣是要銷融的
而且馬上銷融

唉呀呀呀
人家法先生有講
"覺後能銷融"是講
"初心之見須「一切俱捨」。雖然,捨之不去,亦須如此作解。
這是「見」。捨之不去原因是「習氣」的緣故。這是「惑」。"
喔喔喔喔
這是第二個問題所在
問題出在那兒呢?
偶不講
看官不知道
偶看大手印頓入要門
裏面講"
不著諸相,不捨諸相"
如今
法先生一口咬定
"一切俱捨"
捨不掉的還怪到習氣上面
還說要功夫才行
還好
沒有幾個人有空這樣搞
不然
誤了多少慧命


寧可相信
大手印頓入要門的開示
"不著諸相,亦不捨諸相"

這樣的錯誤
其實
源於第一句
源於無常的見解
不過
這無常的見解...
非是大乘般若
是這個主題的根本錯誤之處
後面這樣的推演
已經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了

法先生說偶習氣重

書此看法
希望法先生能回頭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2:22)回應

末學不才...稍淺見供大德菩薩參考...

若無罣礙屁如香
未入般若經如屎
生死臨頭心慌慌
此心未明何回鄉

僅供參考
阿彌陀佛


大名:醉奇雲於2002/05/10(12:28)回應

沒辦法
以無常為基礎
自然走無常的路子
雖然
法先生也許懂般若

無法由所懂的般若中
找出路子來走

也是無可奈何的

在加上
慢心重
不肯不恥下問
那...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2:40)回應

法..七八
七乃遊魂也
八乃歸魂也
該歸位了吧
大名:夏蟲於2002/05/10(12:45)回應

吽呼
方向緣去莫太盡
太盡則落葉
叫你文要短你卻故拉長
叫你你都不聽,人家學了幾+年又如何一時要聽你的
呼嗶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2:53)回應

哈哈
屁就屁 還關香臭啊
隔岸觀火 不堪頑皮一屁 過江打高空
說就說 還鸞飛鳥動啊
獵人無心 自撞箭尖而斃 誰叫沙中有毒
呵呵

大名:小頑皮於2002/05/10(13:21)回應

普願仁者:

無水時如何?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09:48)回應
...................................
法迄巴呀
再參三十年吧!

大名:普願於2002/05/10(13:33)回應

普願仁者:

義學行者還有個入處,汝禪機不轉,
在此嚼舌,今生還有個什麼期望?
喝~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3:41)回應

末學不才...曾言:...還是雲遊任風飄去.偶爾風至雲再來....
屁不是風嗎..末學隨屁而來.有何奇哉...
阿彌陀佛
大名:醉奇雲於2002/05/10(13:47)回應

哈哈
看來看去,討論室裡是誰也不服誰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個每個人修學的方式不同.領悟不同.層次不同
就算是認同對方理論.實際上也都還有一些小小的差異咧

大名:笑一個於2002/05/10(14:19)回應

法迄巴大德您好
也在其他網站看到您的高見,覺得甚不錯,不知大德在何處傳道,解惑
授業,能否示知網址信箱,謝謝!
大名:仲夏於2002/05/10(14:25)回應

仲夏兄
您也到了,自見端倪了沒?好玩耶!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4:32)回應

「仲夏」仁者:

一向隨緣自在無有處所。

來此不為博名,但應某菩薩之請故。所以仁者若有疑惑儘可提出。吾知之
即應答。

又,本網站的確有一些大德菩薩於佛法甚有研究,汝亦可提出問彼!

耑此,祝法喜充滿!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4:34)回應

法先生
只回應您喜歡的
不回應您不喜的


說的沒理嗎?
不是
是法先生
心不在佛法
只在自心好惡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4:48)回應

仲夏先生
也說他自己已經開悟了

也看過他的文章
開悟?
哈哈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4:50)回應

依也碼義
呼都是大善知識
人生世上有幾個知己,今日相逢緣一刻
能來談禪論法
珍惜
依也呼花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4:54)回應

法迄巴呀!
別再"喝~"了
把老祖師的傢伙擔在頭上何用?
更顯出閣下"擔板漢"一個!

大名:大呆於2002/05/10(14:54)回應

迷者,內四相不在外之回應不答抑是怒目談笑,您以自理而慮矣。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4:58)回應

迷失方向兄
您在用您常用的名字貼文時,
還不是一樣高高在上,
只許人家讚美您,不許人家反駁您。

您的虛名一斤值多少?
您又放下了多少呢?

大名:西方蓮於2002/05/10(15:01)回應

雖名同呆,大呆不比阿呆,言語可有擔乎?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01)回應

迷,破一千不破四相何益?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04)回應

大呆仁者:

既「喝」不聽,就打汝一棒?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15)回應

這一棒不夠力,再打一棒!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18)回應

破一千不如破「百零八」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20)回應

偶偶
偶你老說的佛法全体不存
是名錯誤
上風換了下風
伙伙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5:20)回應

您們這些小傢伙
只看到人家在罵人
卻看不到人家在講法

看不到法要的精華所在
就要安靜地慢慢看
不要出來留言丟人

不要以為不回應
就表示自己的見解高超及正確
或以為自己的三毒已降伏
那不過是假象而已


講法先生修法中的錯誤
難道還不夠清楚嗎?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5:21)回應

老先生
照您的方法排版
好像您也看不懂喔
哈哈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5:23)回應

法仁者
呵,止!止!著文字相者此棒可重了,耐其使勁千斤頂也難擔丫。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23)回應

略書佛陀傳法予迦葉尊者之偈,與大家分享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阿彌陀佛!

大名:隨緣而來於2002/05/10(15:23)回應

嗚鳴
法迄巴思想未開通
得把口
捧-------廢語
呼呼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5:25)回應

法迄巴呀
如果亂打可以開悟的話
大家準會看到滿街都是如閣下一般的"得到"者

大名:大呆於2002/05/10(15:28)回應

法先生
不智之人
拿著一根棒子到處打人
希望人家開悟

偶沒想到
連偶這種不是人的狗
您也打
難怪會被咬

被咬了
還不承認
認為
這狗
我只要用力打
愈用力
愈會使它開悟
這狗子
不開悟
一定是不夠用力的緣故
所以
又更用力的打

結果
!@#$%^^%$#@!

狗子被打無所謂
見性的人這樣搞法
面子沒了
裏子沒了
連底也掀了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5:29)回應

老鳥,您說廢眾生即廢嗎?何不先廢汝此語?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31)回應

精義所在,好像很多人都懂一樣.
你一言他一語,熱鬧非凡.
小女子唯有觀摩觀摩.
大名:少年艾曼妞於2002/05/10(15:31)回應

這個老僕,言不及義!
掃園去~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32)回應

迷失方向開始迷失方向
擔旗人便招大風吹
呼....呼.....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5:33)回應

迷你猛盯棒子作啥?^^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33)回應

大呆仁者:

對您特別慈悲!還有教賜嗎?
有的話,再打一棒。
沒有也打一棒!

如何是停手法?道來一聞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34)回應

感謝一千人次的支持
這部戲
偶也有點份
雖不是主角
好歹也是個小角色

歹戲會拖戲
小角色在突破一千人次後
雖收視率不錯
但畢竟不是豬腳
在此
下台一鞠躬

大名:迷失方向於2002/05/10(15:34)回應

法迄巴大德:
閣下可知"有悟"即"有得"
若有少法可得即非悟!

大名:普願於2002/05/10(13:43)回應
大名:轉貼於2002/05/10(15:35)回應

得即不有,悟則不無。

「普願」「轉貼」被瞧破,雙雙不得,先不理哪一個?
道來一聞!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39)回應

迷,呵,生旦淨末丑,汝真有跳樑丫,不入戲想演淨嗎?那更不入
耶!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39)回應

轉貼
金剛經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原文)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
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名:菩提法眼亦貼於2002/05/10(15:44)回應

法迄巴呀
吾打閣下一棒若痛即凡夫
若不痛即木頭
去此二途,道一句來!


大名:大呆於2002/05/10(15:46)回應

這個呆頭,口頭禪胡弄
賺自家錢為樂!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5:48)回應

大呆不解經意,身痛非心痛,匆混淆。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5:49)回應

迄迄
老巴法思想又是老套
墨到水便化
老化化
大名:老僕飛鸞於2002/05/10(16:02)回應

在下護法清場,暫告一段落,若欲談法者,可進場暢言。先告退矣。
諸位法安,早証菩提!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16:06)回應

我也有事,先去辦辦!

既入此處當言佛法,
無益戲語,言之無益,只是增長無明欲習而已。

智者了義!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6:11)回應

法迄巴師兄:
末學認為兄的修學方向非常正確,
雖入手方式依根器的深淺,或有不同,
但方向正確最為重要,
[明心見性],已經被大多數學人,
誤認為是高不可攀或很遙遠的事了,
或被深深的神化了,
在這樣的觀念中,同時也把自己與[明心見性]拒得遠遠的,早就遺忘了
它只是一顆自己原本具足的朗朗盪盪無所著`無所住的平常心,
雖言住與不住,其實只是方便說,
實無一物`無一塵有所住處,
亦無一心`無一念而能著者.
一般人雖也常在佛經中看見[眾生本具足如來之德性],[自性在凡不
減,在聖不增][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自清淨]-----等等法句,
總是耳朵聽著`眼睛看著,心裡不當一回事,
從不用心試著去承擔它,只是一昧的用心去追尋它,而忘了能追尋者與
所追尋者同為此一心.
末學最近較忙,不能久留,
請兄不須在意不同的意見,不須客套,只要不欺瞞,
不故弄玄虛,盡力而為,自然有行者受益.


大名:平常人於2002/05/10(16:59)回應

平常人講話不平常!
忒是希奇!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17:27)回應

汝說平常話,何其平庸話.
真懂平常心,自有平常話.
大名:馬路姑娘於2002/05/10(18:53)回應

不平常有啥不平常
平常又豈只平常
大名:路人於2002/05/10(19:10)回應

平常豈只平常,那就是不平常.

大名:陸放翁於2002/05/10(19:33)回應

平常人一句平常,起碼牽動包括在下五個心,是人是字是心平不平
常?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20:29)回應

原來「菩提心」可以這麼多?
我都覓心了不可得!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20:36)回應

回應「法」仁者﹕
>>汝謂何為「無所住」義?且道來一聞!
「無所住」即無習氣、不攀緣。
我看你在壇上喝來喝去的,哪來的習氣這麼重?

>>若諸法無我,是法汝會不會?
若知「無我」,還道「汝」會不會?

大名:於2002/05/10(20:50)回應

「疑」仁者:
>>汝謂何為「無所住」義?且道來一聞!
>「無所住」即無習氣、不攀緣。
>我看你在壇上喝來喝去的,哪來的習氣這麼重?

所以我說您不知何謂「無所住」之義。若這是無所住,佛陀就不在金剛經
中說「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汝所解,本來就已無習氣還要生其心幹嘛?釋迦牟尼佛豈不是頭上安頭
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若諸法無我,是法汝會不會?
>若知「無我」,還道「汝」會不會?
怪哉,「諸法無我」這話是您自個兒講的,現在倒反問我「無我」之
義了?仁者懂論議法式嗎?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20:59)回應

忘了向大眾說一件事。
「法迄巴」是我法號。
「法」是各位的喜好!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21:01)回應

不要胡說啦!我什麼時候自稱開悟了,找出字眼來吧!
大名:仲夏於2002/05/10(21:03)回應

法仁者
六祖慧能大師云:動上有不動 ,動者識也,不動者性也.動即不動,不動
即動,一也.

心用為動,不動如同槁木,是謂外動內不動,識用為住,不住如同昏
掉,是故住中有不住,末那法識破則成遍,用之任取畢則自歇,法法
一如自不相礙。一心自覺,四心覺他而見,心心了然也。
~~您參考了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0(21:22)回應

菩提法眼仁者:

已經參考完畢!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21:43)回應

大眾:

許多人不明我所說法,亦不知下手方式,只是一味空談。汝謂,我所說頓
修行者於

(1)覺妄後用捨,此覺與捨之間距離,應多久才是正覺?
恒與定俱?即時?一剎那?一念?一彈指?一秒?一分鐘?一小時?
一日?還是只要能捨,多久都沒關係?

(2)覺捨若即時,將如何?
(3)一切時恒與定俱,又將如何?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22:26)回應

特別說明:一切時恒與定俱,即無覺捨。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0(22:29)回應


法迄巴仁者 法安
末學以為覺捨是同時。越能覺知妄的真面目,就能捨得更究竟。
有的時候,捨是依禪定而生起,這種的捨隨禪定而生滅。一切時
的捨是自然的覺照,不能說和禪定沒有關係,但這個時候的捨就
沒有所謂依禪定的出入而來去了,因為每一個剎那都是和禪定同
住了。

末學覺得,定學是修行覺捨的要點。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
撲鼻香?禪定是修行必經之途,如當年的世尊不也是經禪定而開
悟嗎?行者依禪定而心如明鏡,而能照見五蘊是幻,而能捨五蘊
慾樂,而能安住當下。這樣的修習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醞釀,覺捨
就能在每一個剎那自然而然的存在,這個時候是沒有刻意要去覺
或捨些甚麼的,卻清楚的知道每一個當下的過程。

而這樣子的長時間修習是須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心,甚至是多生的
修行才能成就的。末學覺得在這樣子一個長時間的修行裏,出離
心是非常重要的。末學記得站長法師說過,修行人是要經得起寂
寞和孤單的。如果不能挨這一番徹骨之寒,就不能拈梅花而笑了
。於是‘不忘初心’在修行的過程裏是極其重要了。

大名:觀心於2002/05/10(22:59)回應

我學般若不用捨
心如石木無話說
無心無定無人守
非是空空落兩頭
大名:999於2002/05/10(23:26)回應

這個偈兒,好大的口氣~
照您的偈看不就是法報化圓融的不世佛了嗎?
來,小考一下,我右手邊放什麼物來著?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0:07)回應

觀心仁者:

真是善說!可惜沒有把所有的問題答完。

至於「修行人是要經得起寂寞和孤單的」,這對頓修行者而言是不會產生
的。吾等只說成佛前是「猛著精采」!若是神通異境現前那光景就更燦斕
了,那裡還會孤單跟寂寞呢?若會的話,是枯木禪!須提念。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0:26)回應

菩提法眼呀
>>>>六祖慧能大師云:動上有不動 ,動者識也,不動者性也.
動即不動,不動即動,一也.
以上非閣下之言
引用時請註明來處否則便成盜法!
此乃吾前所開之"六祖慧能大師"之題所言

再觀閣下以下之語,更錯解法義!
>>>心用為動,不動如同槁木,是謂外動內不動,
>>>識用為住,不住如同昏掉,是故住中有不住,
不動非同槁木,若同槁木即不見般若

又動上有不動,非外動內不動,
動與不動一如,何來內外之分!

"不住如同昏掉","住中有不住"
此二句錯得太離譜啦!

看來閣下無有行者之最基本之德行呀!
自稱"菩提法眼"可要好好用功才行!

大名:大呆於2002/05/11(02:35)回應

999呀!
>>>心如石木無話說
>>>無心無定無人守
心如石木無話說
心如石木當然無話說乃是啞巴也
無心無定無人守
無心無定當然無人守乃無佛性也

大名:大呆於2002/05/11(02:48)回應

法迄巴呀
汝之言
>>>我也喝牛奶去!
此"我也"擱在閣下心頭如何得見法身!
看來閣下言"悟"
卻不見"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我"呀!
大名:大呆於2002/05/11(03:04)回應

阿呆呀

才說您呆頭只會撥弄口頭禪,
禪機還轉不出,怎麼的又出
來針砭大眾了呢?

盡數我家珍寶好壞,又與您
何干呀?

惡作非惡作(一個羅漢名),
名呆,莫也行呆。
切記,切記!以免空跑一生。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4:35)回應

剛剛不久敝人挑了個空,再翻看(過去翻了幾頁)印順和尚所講楞伽經,
來印印心。該本由釋印海記,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親聞記」。由佛
陀教育基金會印贈的結緣品。只翻了幾頁就很失望的閤起。唉,世俗
名聲真做不得準!

以前我既沒看過他的著作,相信與他無緣,以後也不會再有興趣去翻
閱。

若某人與他有緣可以在明日以後,直接到桃園佛教蓮社內右廊道的結緣櫃
提取。是褐紅色的外皮燙金的文字。

--閱經後一時感言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5:32)回應

哦,這個話題與主題不合!
自打一棒~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5:35)回應

法迄巴菩薩:
受我三拜(拜、拜、拜)【五體投地】
大名:學佛於2002/05/11(05:56)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學佛仁者:

您這邊拜,那邊也拜,真夠虔誠。敝人不禁莞爾!(只差沒有失笑)
再貼一次 --

汝知三拜法義嗎?

一拜順服於戒
二拜順服於定
三拜順服於慧

不知三拜意,再拜也無功德!倒是有福報!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6:09)回應

法迄巴呀!
禪叫何物閣下可轉出毛頭許了嗎?
別自欺欺人啦!
999與菩提法眼之法義都無法看出問題來
只抓著老祖師的傢伙亂耍一通而已.
修行是騙不了別人的!
像閣下之言只能自誤誤人吧!

大名:大呆於2002/05/11(06:23)回應

法迄巴菩薩:
再貼一次(喚醒眾生)
謝謝賜牛奶~
喝了牛奶才知字字皆執著


大名:學佛於2002/05/11(06:24)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這個大呆,淨講無益語!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06:33)回應

法兄大德法安
「緣起」是佛陀的法身,「合和眾」是佛陀的慧命。
生起的,一定會滅,「滅」這「滅字」是不會滅的。
經云:「菩薩觀十二緣起,如虛空不可盡」。
法華經也說:「一切治身產業,與實相不相違背」。
所以法兄與諸大德的言說,結果都是正面的。
又法兄您點了燈,您的功德應是無可限量。
前篇法兄示教「無分別」一事,那只是末學的反問語`。
此賀法兄 功德圓滿 法相莊嚴
二德

大名:二德於2002/05/11(07:44)回應

更正應是「合和眾」
大名:二德於2002/05/11(07:48)回應

只要有人賀我「功德圓滿」,
我就知道這齣戲演得差不多
要下片了!

我要講的也講得差不多了大眾若對覺捨的使用還有
疑就發表意見吧。又,覺捨的「時距」有多久呢?

若沒有就換場,主角也該換個人。

大名:法奇巴於2002/05/11(07:56)回應

法迄巴師父:
弟子喝完牛奶立刻漱口潔牙

大名:學佛於2002/05/11(08:11)回應
信箱:pilot736@yahoo.com.tw

學佛仁者:

汝這等聽話,倒是伶俐,未來可期!
再來就看水磨功夫了。

另,我是白衣,不是沙門。
叫我師父不符實,不如菩薩互稱。

大名:法奇巴於2002/05/11(08:30)回應

大呆佛性落有無
奇巴口氣有大小
鵝王引飲唯醇味
豈墮咬嚼清涼藥
大名:999於2002/05/11(08:42)回應

取名大呆說他大呆,無明火甚起嗔而諍,人家阿呆名之客謙,汝取大
呆名符真痴,仿名阿呆為盜名乎?未解我言支解我詞,若解己心自見
內外,作意吃飯動外不動?動中一如動內動焉?不觀己心反呼盜法,
若明自意無法可盜,汝盜反咬作賊喊賊,貪法外取賺了不明,三賊攻
心不能自見。
呵!那本是你的事啦!不說兩句有違世法,打字一下別認為棒!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1(08:57)回應

二德您好啊!呀二......
緣起性空呀?應無所..住
元是嗅骨頭、何來立功德
圓滿不圓滿、自己應自知
大名:法化身於2002/05/11(14:56)回應

法化身大德法安
般若經云:「為聲聞說無有一法可得,是為邪說」。
般若經又說:「若有一法可得,諸佛菩薩應有罪過」。
這是佛陀契機契理的說法,當然末學並不是佛陀。
而聲聞與菩薩,也是平等平等,
而大乘經典也說:「心、佛、眾生、無二無別」。
二德淺見

大名:二德於2002/05/11(16:58)回應

大眾

我這麼雞婆,說了一大堆。
看到某些行者似有所獲,某些就只能撥弄口頭禪或無益語。
人之業力殊是不可思議。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菩提。

有所得者,且道來令大眾得聞汝之入處!

觀心仁者能回覆覺捨問義,應是已入者,且先示汝現今入手
方式及其過往入手方式。

耑此

大名:法奇巴於2002/05/11(17:34)回應

法迄巴菩薩
那大德
認為參禪打坐對開悟成佛有所助益嗎
不准說"放下"
大名:沙渴於2002/05/11(18:07)回應

眾大德
佛說有一微妙法門遍滿虛空
十方法界行者得之即刻成佛
此即心量廣大法門
無論老少都要深思
思之思之
大名:沙渴於2002/05/11(18:12)回應

沙渴仁者:

不放下,仍得放下!這須般若。若無般若一切參禪打坐無法成佛。

不過眾生本具般若,不必另尋般若。所以單用參禪打坐亦能開悟成佛。

又,開悟是一回事,成佛又是另一回事,不要混談。

大名:法奇巴於2002/05/11(18:40)回應

一個二個好像不用睡眠那般,從晝至夜也不間斷.
何不來歇息小頓,暫放下己見,不思善惡好羞對錯.
奕可等妄心放下,萬緣俱滅.
或可有另一番新景象.....
慧能禪師曾說及菩提自性本自清淨....
今天學上一會也許法亦不存,又那有迄.
大名:法老巴於2002/05/11(18:46)回應

法迄巴是譯音。原音是:fa`tsiba

法老巴莫戲語。一句合頭語,自招無量惡業。
欲人正聞,汝得先正心。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18:54)回應

又,「法奇巴」即是「法迄巴」。
剛剛才發覺文字竟然已潛移。

法奇巴是初得法之譯名。後來無法可得,所以改名「法迄巴」。
大概是心跑掉了,所以誤打了!慚愧!慚愧!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18:57)回應

尊者既說因由,法老巴亦只有改改化名,也許給予人家一點尊重.
在此先賠個不是.
仁者真能做到捨?
仁者的法真的已迄?

大名:掃把星於2002/05/11(19:11)回應

掃把兄
我相信他能捨阿
我正等著他的捨來接收
對對幫我催他
大名:乞士於2002/05/11(19:18)回應

「掃把星」仁者:

汝能隨順,余亦能共論。
所問「仁者真能做到捨? 仁者的法真的已迄?」
正問此時余在何處?汝在何處?直下會去即知我真面目。

不如此會,多言徒惹不肖!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19:34)回應

心能生萬法,日月星宿江河大地等至無一法一物不是由心而生.
叫眾生捨,只不過是取捨法.亦在修法之內.
法何曾流失,仁者的法已迄嗎?已迄的法只是仁者自生之法,
並不是佛法.
佛法是不二之法.

大名:掃把星於2002/05/11(19:44)回應

掃把兄
人家還沒拿到
就把套給解了
害人家沒拿到
真是的

不過閣下見地小弟讚賞
大名:乞士於2002/05/11(19:54)回應

「掃把星」仁者:

汝既會不二之法,問我何法?

即說偈曰:
問問之時,問不是我
若悟無問,汝即是我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20:44)回應

法迄巴仁者
謝謝仁者,還請仁者為末學等解說。
大名:觀心於2002/05/11(20:48)回應

二 德 大 德 您 好 ,[呀 二] 是[唉 唷]之 意
親 切 一 喴 吧 !沒 有 個 甚 麼 ,另 到...
您 有 心 動 之 意 ,解 了 平 等 之 訣 ,多 多 包 涵!
bye.....
大名:法化身於2002/05/11(21:07)回應

觀心仁者:

我之入手法已說畢。汝應已知。
今所問莫非問我昔用功法門?

若是此議,即此大略自述。

以前,我修過三種法。

首先是觀無量壽佛十六觀中的日輪觀。因為認真修行,所以能在夢中見
日輪如午時,還曾被「灼醒」。因此,對於修行的方式,不待師教已經
知道如何用功。

再來是上山修氣,日中一食在一個月中意守丹田,如是久久氣自竄動。有
如熱著的水壺,夠熱,氣就往壺口竄一般。後來因緣斷絕下山後就沒再修
此法門。

最後,是修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當天白日結界當晚定中,恍惚即
見白衣觀音來摩頂,可惜當時殺心過重,不知起用方式。

目前,我所用法,汝皆已知。

由於我已斷見惑,得法眼清淨,所以就曾發菩提誓願。籍
此因緣,普願汝等見亦隨喜,隨我發菩提誓願,共成佛道。
須知,菩薩無菩提願絕難成佛。

頂禮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聖賢僧諸大德

佛子謹此諷誦所發誓願並啟請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聖賢僧諸大德而為
見証。倘若有緣見此文者,亦請隨喜發菩提心願同行佛道。

第一願:我誓於此生解脫煩惱,若乃至三毒不能斷除,於我命終願墮
阿鼻地獄受無量苦。

第二願:我今生命終誓入阿彌陀佛淨土,若果不爾者,願墮阿鼻地獄
受無量苦。

第三願: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信我一心求我,我若不能
立刻以種種方便滿足其所求並令其樂行佛法者,我誓不成佛


第四願: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求我,雖以業障深重心不
虔誠,我若不能以種種方便滿足其所求並令其樂行佛法者,
我誓不成佛。

第五願:盡此未來際,我若不能以善巧方便利益諸入無餘依涅槃之聲
聞辟支而令其迴心向大發無上菩提心而入無上正等正覺者,
我誓不成佛。

第六願:盡此未來際,若有未成正等正覺者,見我色相,聞我名字或
聲音,嗅我身香,舔我體味,觸我形體、思惟我所說法。乃
至見我過去色相、食得我餘食,觸得我曾觸物。乃至與我只
有一渧之薄弱緣份,我若不能當下令其所求皆遂並令其樂行
佛法者,我誓不成佛。

第七願:盡此未來際,我若不能以不思議三昧一一陰護十方無量未成
正等正覺者,而使其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
遮止,已生惡令斷。乃至不能令其生起樂行佛法之勝解者,
我誓不成佛。

第八願:盡此未來際,我若無法圓滿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過去、現在
、未來所發誓願者,我誓不成佛。

第九願:盡此未來際,若我所行菩提誓願可被十方諸佛菩薩摩訶薩說
盡者,我誓不成佛。


佛子法迄巴 今名楊毅 謹此誓願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1(21:36)回應

法仁者
把生命談成生意
啊!
無論怎麼小心翼翼
畢竟是生意


大名:無釐頭於2002/05/11(21:39)回應

法迄巴仁者慈悲
為末學等說出所修之法,昔日所行。
如所有的聖者,每一位仁者的行腳都令末學敬仰。
修行是一點一滴累積的,今天仁者說出來時路,更令末學讚歎。
祝願仁者一切願行皆圓滿成就。
阿彌陀佛
大名:觀心頂禮於2002/05/11(21:43)回應

法迄巴大德見識卓越,卻如此客氣,言本網有能者,這種不以專居
的心量,令人讚佩,不過法兄,本網不比它網,個個是質詢高手,英悟
絕倫,仲夏道力淺薄,只好遠走它鄉,如今看了您的好文章,回來招
乎也,哈!
許多人從San Francisco 滔金回來後,每人都認為他挖的是真
金,我總覺得您有塊試金石,可測試是真金,還是愚人金,總之真金
不怕火鍊,此地好手,早已磨刀霍霍向牛羊了,哈!
這頓料理,由您來當大廚定可勝任,仲夏來當跑堂,幫您配後,
哈哈!
******************************************************
菩提老友
見什麼端倪?我是髮蒼蒼,眼茫茫,一片霧煞煞,所以才要請教法迄巴
大德,經你這麼一問,我倒覺得你見了什麼端倪,可否說來聽聽?
西天最近有什麼好消息?

大名:仲夏於2002/05/11(23:34)回應

汝之意還末乎合三法印.居士所說的只是自身之真參証實.真實耶?
既為釋氏後人,理應好好遵守自淨其意.虛其心,捨其妄.
今所言乃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此為邪見.還妄下發十大願,盲導十方有
情,慎之.
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o
今請問楊毅居士,汝之所修法門能否算是法?
大名:掃把星於2002/05/12(10:33)回應

汝之意還末乎合三法印.居士所說的只是自身之真參証實.真實耶?
既為釋氏後人,理應好好遵守自淨其意.虛其心,捨其妄.
今所言乃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此為邪見.還妄下發十大願,盲導十方
有 情,慎之. 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o
今請問楊毅居士,汝之所修法門能否算是法?

掃把星仁者:

我所發願,汝既不隨喜,是四無量心尚未俱足之故。
汝知三法印,未聞一實相印,欲知我法端的,先掃園去~

又,所言「今所言乃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此為邪見」
我向來既未言證,亦未言未證,汝若不知我心,莫妄
語言他有無。此是凡夫習氣。自招惡報難以細數。(註一)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
註一
*******
No. 650 諸法無行經 (卷1) T15, p0752c
善男子。是高須彌山王佛。以法囑累淨威儀菩薩令守護法。囑累已後
便入無餘涅槃。時有比丘名有威儀。持戒不淨得四禪四無色定及五神
通。善誦毘尼藏樂於苦行。不能善知他心。其弟子眾亦皆苦行貴頭陀
法。是淨威儀法師。持戒清淨於無所有法中得巧方便。復於一時。淨
威儀法師將諸弟子。到有威儀比丘住處與共同止。淨威儀法師憐愍眾
生故。從所住處常入聚落食訖而還。教化百千萬家皆作弟子。令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弟子眾亦善教化。到諸聚落而為說法。令若
干百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威儀比丘常樂住塔寺。其
弟子眾不持淨戒而樂行頭陀。有威儀比丘勤行精進其心決定。自以所
行化諸弟子。貪著善法有所見得。所謂說一切有為法皆無常皆苦一切
法無我。不能善行諸禪定法。亦不能善於菩薩所行之道。本心不純
故。淨威儀法師善知眾生諸根利鈍。知有威儀比丘心故。不復常入聚
落。其諸弟子如本不異。有威儀比丘見淨威儀法師諸弟子眾常入聚
落。生不淨心。即鳴犍椎集眾立制。汝等自今已去不應入於聚落。不
能一心徐行靜默。數入聚落得何等利。佛所稱讚阿練若住處。汝等當
行禪樂莫好入他家。淨威儀法師諸弟子眾。不受其語猶入聚落。後於
一時有威儀比丘。見從聚落中出。更鳴犍椎集眾。說如是言。若復更
入聚落者。不復得住於此。

爾時淨威儀法師將護有威儀比丘故。告諸弟子。汝等。從今已去勿入
聚落。即如師教不入聚落。爾時諸人民眾不見其師及諸弟子故。皆懷
憂惱善根退失。淨威儀法師過三月自恣竟。從是中出至餘僧坊。於其
所止師徒還入城邑聚落為人說法後時有威儀比丘。見淨威儀法師還入
他家。見其弟子毀失常儀復生不淨惡心作是念。是比丘破戒毀戒何有
菩提。便語眾人。是比丘雜行去佛道甚遠。有威儀比丘起是業已。後
時命終。是業果報故。墮阿鼻大地獄。九百千億劫受諸苦惱。從地獄
出六十三萬世。常被誹謗其罪漸薄。後作比丘三十二萬世。出家之後
是業因緣反道入俗。又餘罪業因緣故。於淨明佛所出家入道殷勤精進
如救頭然。千萬億歲中乃至不得柔順法忍。無量千萬世諸根闇鈍。師
子遊步。於汝意云何。爾時有威儀比丘豈異人乎。勿造斯觀則我身
是。我時起是微細不淨心。受此罪業墮於地獄。師子遊步。若人不欲
起是微細罪業者。於彼菩薩不應起於惡心。菩薩諸所行道皆當信解。
不應起於瞋恨之心。應作是念。我不能善知他人心。眾生所行是亦難
知。善男子。如來見是利故常說是法。是故行者不應平量於人。唯有
如來及似如來者。乃能知是。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2(11:14)回應

既知一實相印你還能捨的掉阿
誰捨誰?
又開始妄論了
大名:poem於2002/05/12(13:03)回應

仲夏啊

西方明慧普照日正當中久暇,
無垠萬里鮮法少雲飄過兩下,
唯見東方壓壓一片遮空昏暗,
眾人引頸乞法四處張望嘩然,
大毛回神一輪古月至此高掛,
食古大餅難化棒禪糾結死纏,
每至世覺般若必呈錯解爛打,
說一不中是此彼此般若何來,
一心多願迷信充斥末那妄想,
佛性般若未曾遠離眾人仲夏,
勸兄兀自內觀這裡隨便看看。

了此端倪!

老友如老狗呼喚兄回心兩聲
王大毛學佛說話作戲如此矣
大名:菩提法眼於2002/05/12(13:36)回應

楊先生
「明心見性,只在汝見識是否認同一切皆是無常。若見一切無常,
是見亦須作無常想。能所不住,如是會即是明心見性矣。」

大眾聽汝說過此話,則都是明心見性人,何必參禪?
在此談者又有誰人斷三縛結?
汝敢在此大言不慚?

大名:壹山於2002/05/12(13:39)回應

>「明心見性,只在汝見識是否認同一切皆是無常。若見一切無常,
>是見亦須作無常想。能所不住,如是會即是明心見性矣。」
>大眾聽汝說過此話,則都是明心見性人,何必參禪?
>在此談者又有誰人斷三縛結?汝敢在此大言不慚?
>大名:壹山於2002/05/12(13:39)回應

汝障深根鈍,所以不明我所說義。
佛說法四十九年,未說得一個字。汝說佛法又是什麼?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2(14:22)回應

壹山兄所提那段甚有意思
我個人認為,該段可分兩種層面看法

一,是識的看,(意識)若全面用意識見的方式來判定,即是識的作用,
可判認為不究竟.

二,是智的看,若以體現的方式,清靜智見,則無常相是生滅法,觀者
亦無常,能所不立,一塵不染,是為智的看,乃了義之法,因為該段加
了一句:"能所不立"所以我認同第二點,為了義之作.
試問:佛如何觀說無常?以清靜智諒必沒錯,所以,佛.凡,各有智.識觀
道理無誤.

再次讚嘆法迄巴大德 .

大名:仲夏於2002/05/12(23:26)回應

仲夏兄
您真的是謙卑為懷啊
讚嘆之 讚嘆之
大名:阿呆於2002/05/12(23:32)回應


楊毅
汝今障深根鈍,所以現在連我白話語義都不明了?
「大眾聽汝說過此話,則都是明心見性人,何必參禪?
在此談者又有誰人斷三縛結?」



仲夏兄
您將「識」與「智」打成兩節是錯誤的說法!
「智」本不離「識」;
而非如汝所說有甚麼「識的看」或「智的看」!?

大寶積經 (卷120)有云:
「無有少離智,由識能了知;
識智不相離,和合我常說。」

大名:壹山於2002/05/13(00:53)回應

壹山仁者:

我說您「障深根鈍」是沒有說錯的。(雖然說得太直接不討人喜)
法爾如此,眾生不敢自肯斷三結與我何干呢?

佛所說法也不是沒個眾生聽了就都斷結使,何況是我呢?

再說,佛說法四十九年,佛法延續三千年來有幾個人敢說佛性無常的?汝
相信佛性是無常的嗎?誰這樣說這樣相信就被K。不過,我跟您說佛性是
無常的。

又,汝見佛經中記載眾生還有不願被佛度的,這跟佛有關係嗎?我所說法
也如此。法理本如此,是閱者不願自肯斷結與我無關。

汝不知此義是何原因?因為「智見不及此」。何以智見不及此?業障重
所以根器就較鈍呀。我是實語者。

如果「障深根鈍」這句話令您不舒服,我這兒給您賠個禮!

再說智識之辨。
「仲夏」所說並沒有錯。汝也沒錯。問題出在他是權說,汝是實說。而您
卻不了解權實之用而誤以為他說的有誤。

所以,由以上看來是汝慧見未透所以才屢屢說錯。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3(02:53)回應

補錯:
>佛所說法也不是沒個眾生聽了就都斷結使,何況是我呢?
佛所說法也不是「每」個

>再說,佛說法四十九年,佛法延續三千年來有幾個人敢說佛性無常的?
>汝 相信佛性是無常的嗎?誰這樣說這樣相信就被K。不過,我跟您說佛
>性是無常的。

以上這一段與論議無關。但我所說無疑。可兼閱來起疑情!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3(03:12)回應

呆兄
您也是很慈悲,要將大船導入港,有些大德立意不錯,但或許稍感性
了些吧
********************************************************
壹山兄
炎炎夏天,昏沉沉,識智說個清楚費力啦,怎麼指陳,都是識在唱戲
而識又是你我共有,說來說去,除了識還有誰?
只怨它後面的那個,口被貼封條禁語,有苦難言,一說就被抓包,哎!

能所不立後,兩個呈現,一可能空亡未見性,一可能體現實性,要辨別
此此人屬何種,看其文章,可能要多篇總合判斷,若是禪只消連三個
機鋒測試,應可見端倪.
法兄縱未悟,他講歸他講,各人申述所見,不是很好嗎?
若覺得自己對,他批不對,只一笑置之,緣於他無知,心中笑是更好笑
若強要教導他人,遭受批貶,是難免的啦!
大名:仲夏於2002/05/13(14:20)回應

楊毅
你敢自稱已斷見惑,得法眼清淨,
敢於此對諸君說甚麼是「明心見性」,
無恥甚矣!

所說皆言不及義;
自己尚未斷三縛結,
還在以意識心遠離兩邊遣之又遣為「明心見性」,
尚未遠離意識我見,
有何面目在此信口雌黃?
汝真是大妄語者!



仲夏兄
你若說怎麼指陳,都是識在唱戲,
之前何必說有甚麼「識的看」或「智的看」!?
豈不是自打嘴巴?


大名:壹山於2002/05/13(22:21)回應

壹山兄
抱歉,為了省打字,所以有所誤解,前言:說來說去,除了識還有誰?
這是要猜您心中的疑問,然後可又疑:智在那裏?如無,則恥說智
的意思.
智不離識,可牽涉到八七六識,不過解說了,可能還未懂,因為
識相通,所以會覺得:你說的我都懂,可是並未究竟,因為我未
究竟故,判認你說亦是假.

智可以指陳某種樣態,但住進去才如實知,未住時,雖聽亦是
意識懂,與意識相應,不是智,很難認同,所以要毀謗
這兩者的心理狀態,交代費力,有機會再解釋,到此為止了.
大名:仲夏於2002/05/14(14:31)回應

>自己尚未斷三縛結,
>還在以意識心遠離兩邊遣之又遣為「明心見性」,
>尚未遠離意識我見,
>有何面目在此信口雌黃?
>汝真是大妄語者!

壹山仁者:

汝既如此誇口說我是「大妄語者」,不知是猜測還是知我心?
若是猜測,是誰在造妄語業?
若知我心,汝說我打此字心作何想?

不道,或道錯,汝應知是誰成妄語業吧!

眾生不知輕造口業果報也是甚重,我在這兒引個妄語業墮地獄的經文予
大眾看看。

********************************************************
No. 650 諸法無行經 (卷1) T15, p0752c

善男子。是高須彌山王佛。以法囑累淨威儀菩薩令守護法。
囑累已後便入無餘涅槃。時有比丘名有威儀。持戒不淨得四
禪四無色定及五神通。善誦毘尼藏樂於苦行。不能善知他心
。其弟子眾亦皆苦行貴頭陀法。是淨威儀法師。持戒清淨於
無所有法中得巧方便。復於一時。淨威儀法師將諸弟子。到
有威儀比丘住處與共同止。淨威儀法師憐愍眾生故。從所住
處常入聚落食訖而還。教化百千萬家皆作弟子。令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弟子眾亦善教化。到諸聚落而為說法。
令若干百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威儀比丘常
樂住塔寺。其弟子眾不持淨戒而樂行頭陀。有威儀比丘勤行
精進其心決定。自以所行化諸弟子。貪著善法有所見得。所
謂說一切有為法皆無常皆苦一切法無我。不能善行諸禪定法
。亦不能善於菩薩所行之道。本心不純故。淨威儀法師善知
眾生諸根利鈍。知有威儀比丘心故。不復常入聚落。其諸弟
子如本不異。有威儀比丘見淨威儀法師諸弟子眾常入聚落。
生不淨心。即鳴犍椎集眾立制。汝等自今已去不應入於聚落
。不能一心徐行靜默。數入聚落得何等利。佛所稱讚阿練若
住處。汝等當行禪樂莫好入他家。淨威儀法師諸弟子眾。不
受其語猶入聚落。後於一時有威儀比丘。見從聚落中出。更
鳴犍椎集眾。說如是言。若復更入聚落者。不復得住於此。

爾時淨威儀法師將護有威儀比丘故。告諸弟子。汝等。從今
已去勿入聚落。即如師教不入聚落。爾時諸人民眾不見其師
及諸弟子故。皆懷憂惱善根退失。淨威儀法師過三月自恣竟
。從是中出至餘僧坊。於其所止師徒還入城邑聚落為人說法
後時有威儀比丘。見淨威儀法師還入他家。見其弟子毀失常
儀復生不淨惡心作是念。是比丘破戒毀戒何有菩提。便語眾
人。是比丘雜行去佛道甚遠。有威儀比丘起是業已。

後時命終。是業果報故。墮阿鼻大地獄。九百千億劫受諸苦
惱。

從地獄出六十三萬世。常被誹謗其罪漸薄。後作比丘三十二
萬世。出家之後是業因緣反道入俗。又餘罪業因緣故。於淨
明佛所出家入道殷勤精進如救頭然。千萬億歲中乃至不得柔
順法忍。無量千萬世諸根闇鈍。師子遊步。於汝意云何。爾
時有威儀比丘豈異人乎。勿造斯觀則我身是。我時起是微細
不淨心。受此罪業墮於地獄。師子遊步。若人不欲起是微細
罪業者。

於彼菩薩不應起於惡心。菩薩諸所行道皆當信解。不應起於
瞋恨之心。應作是念。我不能善知他人心。眾生所行是亦難
^^^^^^^^^^^^^^^^^^^^^^^^^^^^^
知。善男子。如來見是利故常說是法。是故行者不應平量於
人。唯有如來及似如來者。乃能知是。


大名:法迄巴於2002/05/14(16:46)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