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没一一校稿,錯舛、別字請自行腦補!
---
《圓覺經》有頓覺人的提示,也只有這幾個字而没有多說。我一直以為那都是已修行無量劫的「最後身」菩薩,由於善因具足,又能遇善緣,於是於最後身就「頓覺入佛地」,類似《妙法蓮華經》中的八歲龍女。
卻没多想,我今日卻「又再次」領悟了《圓覺經》八句偈的頓覺法(更恰當名稱是「頓修法」),真是意外!為何說「又再次」呢?因為,自察這知見在2015年就已了知,我今自思,彼時是没徹悟佛知見嗎?如今看來,彼時真没徹悟佛知見!(理悟而没實證之悲哀吶∼,拭淚!)
若感興趣我何以此次「又忽然理解」之原因,去看以下註一之第一帖,因為在找資料過程「觸善緣」,再想到註一之第二帖,就忽然「通了」,悟了此八句偈的頓覺方式,了知它的用功方式與我以前對此八句偈的想法不完全相同!!
謹此發文,以饗有緣人!
---
《楞嚴經》云:「性覺必明,妄為明覺」。隨後又開示了三種相續,來說明世界、眾生、業果的由來,都來自於「妄覺」。
妄何以發生呢?......,佛在諸了義經常說「無生」!隨便都可舉出了義佛經的這類開示,為何說本來無生呢?卻又把妄比喻為「空華、第二月」的「被妄執有生滅現象的無生」呢?
有緣人應了知,二乘阿羅漢之所以不能入菩薩乘,是基於自相、共相的執著,也就是墮入二相中而不了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的一相義理(註二)。
依於無了知,所以能覺、所覺之二相對待發生。無論是去除能所哪一個,最後是連所謂的一相亦無,一相的本質就是無相!(參閱《諸法無行經》)。說一相,只是方便語!
所以,入八地菩薩的無生法忍,須把「能所」泯除,無論哪一個皆可(泯除任一個另一個也必然消失)。
當您的用功方式,是把妄念消除,最後真的進入菩薩八地的「一切心意識不現前」,那就糟了,因為,您連佛心、菩提心也都不產生,也無心利益一切眾生,佛若不啟其智門,則必入究竟涅槃。
當您已認同上述的說法時,以下我所說的才有意義!
《圓覺經》開示:
(1)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注疏:
整個八句偈的精神,都在這二句之上!
當妄念果真不起時,您已入八地菩薩境界,若不生出利益眾生之心,您會如同阿羅漢一樣命終入無餘依涅槃,只是《楞伽經》《華嚴經》稱此涅槃為「究竟涅槃」罷了,其實結果都一樣。
此二句偈有「言外之意」,您...,可起正念!
(
2015年的見解,是不妄念即可,但不夠積極。其實,若所生是「正念」也不妨害功夫之用,
畢竟,功夫使用時,對於善惡念、消極積極念,都是一視同仁...不執著!!
就是積極的心念,比較擾人罷了,修行人於此處須自思,主動起念是否對自己功夫有障礙?
畢竟,理解是一回事,篤行又是另一回事。
)
眾生所起皆妄念,乃至阿羅漢、六地菩薩、七地菩薩都不離妄念。妄,是無明的本名,或稱為別名亦可。不能自在的心念,就是妄念,而且它具有生滅現象。佛還稱十地菩薩猶有「極微細所知愚」,是的,十地菩薩已有能力「示現成佛」(某佛經的記載),猶被我們釋迦牟尼佛稱之猶有「極微細所知愚」。
那麼,如佛一般的能自在者的心念,豈不是「正念」了嗎?是的,您可起正念!但八地及以上菩薩卻有能力不用意識就能做事,稀奇吧?
又,我判斷「因地眾生」的所謂正念,其實與妄念等同,因為不離意識之故,而意識不是高位階的妙觀察智(指八地及以上佛菩薩境界之智),所以是「妄」!
不過修行就是這回事,不能要求「眾生理悟當下就入佛地」,若這是常態,《楞嚴經》開示的「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就純粹是佛在說妄語!!但佛不妄語。
行文至此,既然判斷您已理解到這地步,那麼該如何去理解此二句呢?
「居一切時」,就是任何時間之意思。
「不起妄念」,最基本就是...須無欲!這個無欲,最基本是二乘三果或菩薩五地的境界,是無貪嗔二毒的習氣。而真正的「無妄」,是必須等覺菩薩、佛地位階,因為十地菩薩猶有極微細所知愚,也就是不能與佛相等,這也是妄!
其實,我認為整個八句偈是「圓覺奢摩他法」的動態版而已。若對《圓覺經》較熟悉的人,應該了知圓覺奢摩他法是偏靜的修行法,而這八句偈,我看來卻是奢摩他法的動態版,都是可圓覺成佛的方法。只是,這八句開示把用功的心態說的比較精細些而已。
復誦:
功夫,須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
(2)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注疏:
止諸妄心生起,或於生起後令其消滅,都不是佛境界!
若您能達到《圓覺經》前二句偈的境界,您就至少是八地菩薩,乃至佛!之後的六句偈根本不必理睬,因為他們不會發生。但,我相信有緣的您是眾生而不是果地佛菩薩!
若您是因地眾生,那麼就不可能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但仍必須把它列為目標。於是,佛就開示您其它的輔助達到目的之方式。它就是此三四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楞嚴經》二決定義之因地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之開示,標示當下修行者知見須與佛相同,這八句偈就是在教您如何相同的用功方式。
若第1、2句不能達到,於此3、4句就須達到。使得符合「無圓覺四病(止作任滅)」的現象,這樣才能與佛知見相同。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若要令它不生,只能入無想定或入無餘依涅槃,這就要造下「滅病」!
欲滅妄心的想法,這純粹是「輪迴眾生」的痴心夢幻!不能自在的輪迴眾生,於夢幻中無論是怎麼想、怎麼做,於醒來後都無意義。
若已達到前二句目的而不生妄念,哪裡又需要去管「妄心會不會產生」這個「没意義」的問題呢?對於結果是無意義的事就不必多費心,功夫只用在前第1、2句上,所以就不需要「再妄想」去管妄心是否要產生?或若已產生是否要去滅它?...等等,這類只錢令用功重點失焦的無意義問題之上。
把所有的妄心,都當做「平凡必發生的心念」,不要去把它特別化,當它不存在,發生就發生,而功夫不用在「止妄心,或滅妄心」之上。
復誦:
功夫,須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
(3)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注疏:
了知所住是否為妄想境,這不是佛境界!
這裡的意義等同第3、4句的說明。
額外要說的,也不要犯下,既然無法不起妄念,我是眾生,所以「我也可以」去了知妄心所呈現的相(妄想境)。
妄心都不需要去阻止它發生(無止病),更不必在了知它已發生後還要去滅它(無滅病),既然不必滅它,妄心所引起的諸相(妄想境),還有必要去理睬它嗎?...當然不用!
所以,無論六根產生了什麼情境,或遇到什麼境界,都把它當做不存在,忘了就忘了、不知就不知,不需要出現「自以為覺」的「妄覺」現象。
正常心態是什麼就是什麼,没有「特異感受」,如精神病人見到「空華、第二月」,也絕不要產生!眾生當下所觸六塵,就已是空華、第二月的妄覺現象,没必要再頭上安頭!
正常人怎麼生活就就怎麼生活,不要對所觸境有特別待遇,功夫不用在「了知」之上。
復誦:
功夫,須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
(4)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注疏:
於無了知,而妄覺須去分辨真假......,這不是佛境界!!
這裡的意義等同第3、4句的說明。
妄想境都已無了知,還需要去分辨真實嗎?...佛此二句開示,乃所謂「老婆仔心切」的意思。都已不去了知妄想境,還要多此一舉去「辨別真假」嗎?若這不是翻譯者出錯、亦不是印度古代的流傳出錯,那它就是「加強語氣」而已。
不過,眾生不可思議,所以也有可能出現奇怪的現象,例如有時直覺出現某些感受,於此「妄覺」中,就思惟想著哪裡肯定出了錯?而要去辨別真假、去找出奇怪感受的原因。修行功夫不用在「分辨真假」之上,莫在此用功。
復誦:
功夫,須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
(5)整理併說
當妄念產生時,於是第3〜8句的現象可能就會發生。例如張大千(大畫家,已歿)平常睡的很好,某日白天忽被人問晚上睡著時鬍子是在被子裡面還是外面,當夜他為了搞清楚此事卻失眠了!
本來没事,卻給自己找事!這就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功夫,須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
其它的,要養成「一切不特別對待,原因在於「一相」」,已經養成的輪迴習氣是什麼,該怎麼對待,就繼續這麼對待即可。功夫不用在後六句,而是第1、2句上。當此二句功夫用的上了,其它六句就會自動消失!
須知,《楞嚴經》有開示「鄰虛塵」之意義(建議去參閱),它是所有塵的最微細塵,再七分之後就只剩虛空。問題來了:虛空是怎麼變成塵(粒子)的?(註三)
我老實說吧,妄就是會無終止的發生與消滅,由「無中生有」,再演化產生了三種相續。產生的十方世界最後都會消失;產生的眾生全都會成佛;產生業果最終會隨世界、眾生之消失而失去作用。
真正要重視的是當下這個「自覺」!若不能自在,當下是妄覺;反之若能自在,當下是聖智。至於入於無餘依涅槃之阿羅漢,則歸於無記,如大海水泡自生後,又自消滅於水中。
本來十方這一切,就是個妄,本來無生,現在如同作夢,於是「夢時非無」,必須醒夢之後,才能悟知「及至於醒,了無可得」!
而妄中所有一切,就是《楞嚴經》對鄰虛塵開示的經文,七分之後歸空。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妄的一切,本來就是一相,一相本質是無相(無生)。所以《圓覺經》開示: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既然諸相一相,一相無相,又何必在「性覺必明」的狀態下,去「妄為明覺」呢?真正的破無明功夫,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但您「可起正念」!(正念是指為了度化眾生,而學習轉阿陀那識成大圓鏡智之意思。八地菩薩已轉六七識成智,但還没轉五八識成智,所以諸佛要給八地菩薩啟智門!否則入究竟涅槃不利益眾生)
注意,若不能自在時,小心別把正念搞成妄念!所謂「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起心滅妄。起是妄」。
總結:
想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首先令自己無欲,這意指先斷除低階的妄
習,即是貪欲愛習,貪愛能斷除,則嗔恨也會同時斷除,此二者是一體二面
的現象。
其次,再解脫痴的習氣,它就是「愚執而無智」的現象。如同世俗人之於諸
葛孔明,顯得「暨魯執又智不達」!阿羅漢被稱為「一切智」。而已斷三毒
的菩薩則被稱為「道種智」。佛則稱為「一切種智」。
其參,則入八地菩薩的「能所雙泯」境界,真正的達到「一切心意識不現在
前」的究竟涅槃境界。
最後,就是起智門,由空入假,學習怎麼度化眾生的各類方法!一直到成佛
。
其實,上述的四階段可以化為一階段,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
是「無欲到底」,就能一一皆過。如同「真正的禪定」,即便是外道也能證
辟支佛解脫輪迴一樣,就是專門的禪定,功夫深,就不怕鐵杵不磨成針!
(雖然定深比較能發慧,但還是有極多眾生達到「非有想(空)非無想(因
緣和合)定」,卻仍無法解脫輪迴)
一門深入無欲,最後就能破無明,而無明一破,又有什麼不會的呢?這包括
度化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之方法,也就是佛所證之上聖智三相(無所有相,
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主要是指「自覺聖智究竟之相」
。
再次復誦功夫用法:
功夫,須用在「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上!
歇後語:
妄的產生,如《楞嚴經》所開示:「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因為正在妄中,所以有妄。若已證佛地,又哪裡有妄呢?
這個遞迴令人撓頭的觀念,要這樣的思惟:
譬如超級電腦的AI機械人,加上週邊可完全模擬人類的動作、
情緒,若她淒楚哭泣的問您:「我是什麼?」
試問不知她是AI機器人的眾生之正常反應是什麼呢?
想來不外是:別亂想了!
因為,此眾生認為這個AI是人類。
若此AI又問,如何終止「我執」呢?
知道她是AI的人,大約會說:「把自己電源丟掉」之類的話。
AI的疑問,來自她正在電力的作用而產生,那麼人類的疑問、
煩惱又是怎麼來的呢?......簡單說來自「業力正在作用」。而
業力是妄的表相,來自妄之所化!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
註一
****************
靈魂與身體的聯結器官是什麼?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
註二
****************
修行是一件簡單的事
****************************************************
註三
****************
大海鼓盪變化出各類相狀,無論這類相狀如何變更,皆不離「是海水」的本質。
一相喻如海水。
一相無相:
何以一相無相呢?因為,有無是從比較產生的。當無比較時,又怎會有一相存在呢?如持刀斷首,未斷首之前有能斷的刀,及所斷的首級。一旦自斷首級,以當事人已死之故,此時不可說、不可思議!
一相絕不會獨存,它必有二相比較才知一相之意義,既然只舉一相之意,那麼就了知「一相無相」。
在本文中「一相」,是指「虛空海」,參閱以下的說明!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鄰虛塵與虛空海
・云何如來,云何妄?
・「虛空海」涵意進一步闡釋
・世界與眾生成因
****************************************************
推薦參閱
****************
・大悟了
・大悟了之後
・無欲頓覺法
剛才發現2015-11-30 已寫了與本主題近乎相同的一篇文章「無欲頓覺法」,寫的還不錯!真可笑∼,看來這三年多來的功夫没啥長進呀,我到底活到哪裡去了?
不過,當時用功還「比較需要」輔助對治方法,現在用功,因為對於「一相無相」(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空」之一相本質)有較深刻的認知,相比就比較不需要用對治法來輔助。而較能直接無欲!...但進步程度的也非常有限,如蝸牛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