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是妄想,根據心經上無眼耳鼻舌身意,那麼世界上及花草,人,動物也是
>妄想嗎?以及無我相,人都沒了,那麼業力這些本質上也是妄想嗎?會不會頑空啊?
復:
妄與想,在佛經中常把它們連在一起說,但若要精準瞭解佛法,最好還是把它們
分開去理解。想,是想蘊、分別,但在這裡,把妄想二字,只以 妄 一字來理
解。
妄,就是沒發生、錯覺(註一)。例如眼翳而看到空花。空中實無花,之所以被
看到是眼翳所致。眾生就是有眼翳現象,它被稱為顛倒!所以,佛常說眾生顛倒!
其實,真正的意義並不是眾生顛倒,而是眾生就是顛倒本身(註二)。
妄發生之後,於是在不斷地排列組合之後,起成世界,靜成虛空。這個起,也含
帶產生眾生(所以科學發現,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當眾生自覺有我之
後,於是墮入我執之中,從形而上的法我執開始,漸漸的墮到人我執而墮入三界
中輪迴。
吾人起智去觀察,所有一切都不離因與緣的和合,例如大樹之長成亦然,不離種
子為因,加上陽光、泥土、水、養份....等諸緣的和合而產生。
吾人再起智去觀察,每一個因與緣,往回溯其組成因與緣,如此無限的回溯到最
原始,都是由不斷地排列組合之妄所產生。而妄,它本來卻沒有產生,如空花!
所以,如此思惟之後,吾人就領悟了佛之知見是: 無 生!
若能如實知的領悟,那就有可能達到《六祖壇經》所云:「 一悟即至佛地 」
這也是何以《妙法蓮華經》是經王的原因,它為眾生開示了: 一 切 無 生!
這也是何以,龍女(非人且雌性)八歲(年輕)可以即身成佛(本來無生之故)
,是以眾生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只需要真正把貪瞋痴三大斷的徹底(註視)
,就能即身成佛,如彼八歲龍女。
有人問,若本來無生,我怎會看到十方宇宙不斷地生生滅滅呢?
想要解這疑問,請看註四敝人曾經的回覆。
>還是應當這麼認為,無眼耳這些是在本性上說的,也就比如水。真實的世界其實是
>實實在在有的,是水波的形式存在。
復:
當妄被認定有發生之後,於是就有十方宇宙所有生滅現象。這現象,如同一個無
水的20歲人,在沙漠大太陽之下覺得很渴...
這時候,不是去想如何發明一個物質產生器,使得它可以變出水來,而是要把渴
的現象消除,活的下來有的是時間去想怎麼發明物質產生器。活不下來,就是墮
入妄想!
眾生,目前已在妄中,所以如同上述在沙漠中的20歲人,眾生當務之急不是去理
解妄是用什麼方法產生十方宇宙(例如,阿彌陀佛世界一日夜是沙呵剎土(本銀河
系)一生一滅之原因,是怎麼造成的,之類的疑問),或佛菩薩為何有一些特異能
力等等,而是先除妄!令妄不再發生,當無明盡時,自己就被稱為正等正覺的佛
,什麼都知道了。
上述的說法,也等同佛所開示的毒箭喻,中毒箭後不急著去理解毒箭的構造及是
誰讓您中毒,首先要做的是把毒除盡。
那麼,有緣的您可能會問,怎麼除妄呢?
須知,妄...它本來就沒有發生,如同空花,如實知此事,就是已除妄!
有些人會說,您說的我都瞭解,為何我還不能斷盡無明呢?
其實,這種悟只是理上悟而已,於自己已養成的妄習,並沒有解除,仍然受妄控
制。這是方便說,真正的意思是:
您就是妄的本身!
如同汽、冰都是水的本身,相雖異而體相同。
那麼,怎麼做才能如實知呢?
我說: 無 欲!
我也常說:內存無欲,外無所住。此二句與無欲意義相同,只是更詳細的說明而
已。
試問:本來無生,又有何可欲呢?
有欲,必有七情六欲,貪瞋都斷不了,又怎可能解脫輪迴呢,更不用說要斷法我
執的塵沙惑了。若不知此道理,則痴習重,若已知而認同不疑,則貪瞋痴三毒都
可因無之故,而齊斷!(參考註三)
所謂斷,就是不相續已養成的貪愛習氣而已,所以我說須: 無 欲!
>那麼有打打殺殺是混濁的水波,清靜的比如山就是山,簡簡單單的會以清清的水波
>存在,如果沒有波,就是明性了嗎?
復:
我上述所說的,您能理解就是明心見性了,明心不生,見性亦無生,簡稱:開悟!
>在我們現在有為的世界不可能沒有波,也不能馬上沒有波。所以我們要一步一步來
>,不能好高騖遠。
復:
是的,要一步一步來,如《楞嚴經》開示: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衣服上的污垢要除盡,是要一點一點的去除,但若能知覺本在夢中,了知夢中事
本來無生,立刻從夢中覺醒,連衣服都不存在,又哪裡需要去除垢了?
所有的修行都是當下須保持無欲,因為一切無生,所以不見可欲!
如此佛乘頓法能用的來,在某年月日的某因緣和合之下,就有可能藉此因緣入佛
知見!這類藉因緣和合而大悟的典故,可以參考禪宗的指月錄或相關的語錄。
----------------
云何無欲耶?
無欲就是無七情六欲,這不是指不動心念,所以,路過可以看到小石子,理解它是石
子,但對它沒有貪、瞋的情緒。而不知所見是石子,這就是痴習重,即便已無情緒而
斷貪瞋二毒,也仍未解脫輪迴,以有痴習之故。
吾人要具智,入佛知見只有一種,就是無生!而達到無生的方便法卻有無量種!
例如聞思修而知幻即離(三摩缽提法);唸唸了知而無所住(禪那法),乃至無欲不
生妄念(奢摩他法)。再看《楞嚴經》則有二十五圓通法;再看《華嚴經》也有善財
童子五十三參,個個被參的大士也都有各自的修行法。
方便法要用哪一種是無所謂,只要有緣的您覺得對斷除妄習有助益的,都是好的方法
。
上述說了那些,只是要告知一件事:
無欲的方法用的不好,也只能解脫輪迴,還不能入佛知見(成佛)!
真已無欲徹底,必解脫輪迴,但仍不能六根互用,無法離能所二元對待,這是菩薩八
地的境界。
因次第盡: 正見 => 精進用功無欲 => 斷見惑 => 斷思惑 => 心念不生
=> 斷無明,入佛知見
用了無欲的人,有些人的妄念愈來愈少,卻沒有斷除貪愛,於是墮入邪定中,此定稱
為四禪無想定。正確行者,又可能墮入二乘的能斷除意識之執著中,於命終入無餘依
涅槃。入無餘依涅槃也不能說錯誤,但不能度化三界內的眾生,如此而已!
若想要學佛度眾生,就一定要迴心向大,要先發菩提願!佛在《大般涅槃經》中已開
示過,不發菩提願無法成佛(註五)!
所以,行走佛乘頓法者,使用無欲法,解脫輪迴之後的下一關,就是心念不生!這最
基本是菩薩八地境界(註六),它又被稱為無功用行,要知此境界,請詳看
《大乘入楞伽經》(或另二個譯本)及《八十捲華嚴經》(或另二譯本)中有關八地
境界說明的經文。
吾人以為專用無欲就已徹底,而實際也是如此,只是此法用到高級地步,會入某些目
前眾生無法了知的境界。眾生不了知,不代表它不存在,如同不知隔壁住宅剛搬入一
戶,但這不代表因為不知,而該戶就不存在,眾生的智慧很淺陋,是有侷限地!
八地菩薩境界,常被形容為在夢中精進要渡河,於精進欲渡時忽然從夢中醒轉,夢中
有能所二元對待,醒轉就能所俱寂,這個境界已不是世諦語言可以形容的清楚,至少
我沒這能力,也只能引用佛經夢喻來說明而已!到八地的境界,就具有六根互用能力
,可以不用意根,也能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此二字應該被翻譯成 "意念" 而不是
心念,意念隸屬於意識,但心念就涉及到六識。八地菩薩可不用意根就能了知事情)
。
無欲功夫,用到最後因為不見可欲,於是妄念不生,用不好的,連正念也不生,於是
入空,若不墮入四禪無想定裡,則墮入二乘涅槃中,而無法證八地菩薩及以上聖位:
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
建議閱讀以下二文:無生與妄、如是信入,可破見惑
**************************************************
註一
********
・斷妄方式
【經文典故】妄產生之原因
【經文典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貪恚痴相
【經文典故】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
註二
********
・簡說:第八識及化衍,修行斷惑
・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之分析
**************************************************
註三
********
【經文典故】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註四
********
・未如實知與如實知
【經文典故】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
註五
********
【經文典故】發菩提心,然後能成佛
**************************************************
註六
********
【經文典故】八地菩薩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
【經文典故】八地菩薩境界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如何打開你的第七感?
英文來源:http://www.collective-evolution.com/2014/11/16/your-7th-sense/
中文來源:http://hssszn.com/?p=6422

因為科學尚未先進到可以偵測並測量第6感和第7感能量場, 這樣的現象被歸類為超自然現象,甚至被嘲笑。但慢慢地,由於有需多這樣的文章在網路上出現,這樣的狀況正在開始改變。
在我們身體收集外部世界資訊普世被接受的五個感官密切交戶互動,之外存在著充滿超感覺概念和脈輪(查克拉)的形而上學世界的未知領域。一直到最近第六感才逐漸成為人類的集體意識。但是你知道你有第七感嗎?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西元前384 -322)將人類五個主要感覺器官分類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些感覺器官包含了特定刺激的感受體,它們連結到傳遞資料到大腦、提供關於身體 及外部世界有益資訊的神經系統。激包含受容器,提供關於你的身體的/外部世界的有用資訊給你。但是你實質的/內在世界是怎麼樣呢?
佛教徒認為心智是除了五官感覺以外的另一個感覺器官。同時處理前五個感官所收集到的所有數據,心智成為一個閘道,創造一個快速地或不規則的跳躍到包含內部感覺處理系統的更寬廣概念。這感官系統已被稱為心靈領域(psychic realm)。

因為科學尚未先進到可以偵測並測量第6感和第7感能量場, 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超自然現象,甚至被嘲笑。但慢慢地,這樣的狀況正在開始改變。
以前由於人類仍然是一個相對未開化的物種,第六感一直令人感到害怕與崇敬,你的幸(或不幸)取決於你所誕生的年代。如果你夠幸運的生為美洲原住民族的話,你可能會被認為有內在的潛能、是社區內尊貴的薩蠻巫師(shaman)。
但在歷史上,對多數不明白內部指引系統、或是服從於僅承認外部力量來源的文化或訓練人來說,數百年來許多因恐懼所產的生錯誤資訊已散播開來,造成了令人遺憾的社會排擠甚或死亡。
即便是在現代,具有可信度的資料仍然非常少。讓這件事更加增添神祕感的是,由於人類持續進化到更較高形式的意識時,第七感逐漸受到重視。
第六感經驗從直覺、既視感、預知未來到回到前世都算。人類富有意識的心智總是嘗試著根據過往的經驗創造線性故事,我們傾向找尋因果關係來解釋多層次空間事件。當我們的心智無法製造二加二等於四的情況時,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巧合。
要了證明人類感官的內在複雜度,因為定義的不同,科學上甚至對感覺數量沒有共識。維基百科說,感覺區分為外感性的和內感性的。
外感性的感覺包括傳統的五種感覺,而內感性感覺則被認為是體內器官為了管控身體機能的腦部神經連結,舉例來說,呼吸機能、飽食的感覺、臉紅等等的。除了這些次群體外,尚且還有由數個感覺所總成的平衡感、痛感、溫度和壓力等。
當你瞭解到你主要的感覺與脈輪是密不可分的,某些」感覺」即可由所有的感覺組成。脈輪是一種多層次空間漩渦的能量,像不同層次的意識般,在特定的頻 率上像音階上的音符一樣共鳴。脈輪是駑鈍的生理世界與非生理世界的純淨意識的交界點。音階有七個音符,脈輪有七種,而人類有七種感覺。

你怎麼知道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每個人都會斷斷續續地使用他或她的第七感,但是大部分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當你問宇宙一個問題,接受到一個像你自己的思緒般清楚的答案時,毫無疑問地,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純粹的知道。
當你腦袋空空的走進一家不熟悉的雜貨店,想著義大利黑醋到底放在哪,然後你的雙腳自動帶著走向它,完全不會懷疑為什麼是向左轉時,你有可能就使用到你的第七感。
當你有意識地使用宇宙間所有可用的資源時,你就可以培養你的第七感。就字面上來說,萬物的任何部分都是無法隱藏起來的,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 你要做的就是與你的第七感連結並打探。
這會靜坐冥想、或保持開放好奇的狀態下發生。你仍然保有孩童的奇異能力,而你自己本身,就是通往更高知識的通道。事實上,生命的全部就是通往較高的意識或啟迪的通道: 自覺。
想要知道宇宙如何運行?或人類的真實歷史?那就問吧!資訊會以你能夠理解的程度流向你,當你瞭解程度更深入時,範圍就會更廣闊。請注意,這些資訊對 肉身層(physical plane)是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現實,但絕對不是完整的。人類的神經系統是沒有能力容納光的總體。

就當作是個有趣的練習,如果你想要從這篇文章開始更深入瞭解的話,那麼仔細觀察,如果你將半音算進去的話,一個音階其實真的有十二個音符,身體中有十二個脈輪,那些越來越快/不規則的個人躍進其實就我們常稱為12個種族(twelve tribes)的原型!
當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時你能夠查覺得到嗎?每天持續專注,培養更深的覺察直到你的第七感和其他感覺密不可分為止。
**********************************************************************
三樓的說法,依照佛法角度來說,有不同的定義!
在佛法中,說明生命體有八個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
第八識有三個功能: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如倉庫;能藏如倉庫管理員,負責物品搬入搬出;所藏如物品。
業力法則的作用,是能藏功能。它有表現在二種現象:人我執、法我執。
◎人我執
就是三界輪迴的業,它由生命體之 自我存在(臨在)、自覺有我 的執著,主要以七情六欲(愛憎)及習氣(癮)來表現。習氣是一種不經過思考就會反應的現象,如同一個嬰兒沒有煙癮,長大之後卻產生了抽煙的煙癮,所以被稱為習氣。
◎法我執
它是已解脫業力法則控制(已能出離三界輪迴)之聖人的習氣。
服務自我的生命體,死亡後就不再投入三界輪迴中,業力對祂無可奈何。
服務他我的生命體,雖然死亡,但依然還是不斷地投生於三界中,以救度有緣的生命體。由於已入三界輪迴中,所以,還是會受業力法則的控制。這是很矛盾的現象,只要不入三界就不被業力控制,偏偏要入三界而被業力控制。
有一等行於菩薩乘的聖人,通稱是八地及以上的佛菩薩,由於定力/三昧力已非常高超,即便已入三界內,也有高低不等的控制業力能力,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受業報。例如,過去世殺死A,今世遇到已投生的被殺者A,A一見彼菩薩就有衝動要殺祂,而此八地及以上之佛菩薩,就有能力使得A不想殺祂。
他們之間的業力有二種狀況:一是沒有斷除,只是被暫時隱蔽、延後而已。二是可以斷除。要做哪一種作用,依該菩薩的三昧力及狀況而定。等覺菩薩及佛可以斷除;八地、九地、十地菩薩可能沒有能力斷除,只能暫時被隱蔽、延後。
中文來源:http://hssszn.com/?p=6422
09/22/2015
因為科學尚未先進到可以偵測並測量第6感和第7感能量場, 這樣的現象被歸類為超自然現象,甚至被嘲笑。但慢慢地,由於有需多這樣的文章在網路上出現,這樣的狀況正在開始改變。
在我們身體收集外部世界資訊普世被接受的五個感官密切交戶互動,之外存在著充滿超感覺概念和脈輪(查克拉)的形而上學世界的未知領域。一直到最近第六感才逐漸成為人類的集體意識。但是你知道你有第七感嗎?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西元前384 -322)將人類五個主要感覺器官分類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些感覺器官包含了特定刺激的感受體,它們連結到傳遞資料到大腦、提供關於身體 及外部世界有益資訊的神經系統。激包含受容器,提供關於你的身體的/外部世界的有用資訊給你。但是你實質的/內在世界是怎麼樣呢?
佛教徒認為心智是除了五官感覺以外的另一個感覺器官。同時處理前五個感官所收集到的所有數據,心智成為一個閘道,創造一個快速地或不規則的跳躍到包含內部感覺處理系統的更寬廣概念。這感官系統已被稱為心靈領域(psychic realm)。
因為科學尚未先進到可以偵測並測量第6感和第7感能量場, 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超自然現象,甚至被嘲笑。但慢慢地,這樣的狀況正在開始改變。
以前由於人類仍然是一個相對未開化的物種,第六感一直令人感到害怕與崇敬,你的幸(或不幸)取決於你所誕生的年代。如果你夠幸運的生為美洲原住民族的話,你可能會被認為有內在的潛能、是社區內尊貴的薩蠻巫師(shaman)。
但在歷史上,對多數不明白內部指引系統、或是服從於僅承認外部力量來源的文化或訓練人來說,數百年來許多因恐懼所產的生錯誤資訊已散播開來,造成了令人遺憾的社會排擠甚或死亡。
即便是在現代,具有可信度的資料仍然非常少。讓這件事更加增添神祕感的是,由於人類持續進化到更較高形式的意識時,第七感逐漸受到重視。
超越空間和時間
科學家很難收集到第六感和第七感的經驗資料是因為它們是運作於空間和時間之外。 對非科學家來說,困難的是多數的異常現象仍然被認為是如靈通、靈氣(好或壞的),外星等外部力量或物體所造成的,而不是發生在身體內部的異常經驗。第六感經驗從直覺、既視感、預知未來到回到前世都算。人類富有意識的心智總是嘗試著根據過往的經驗創造線性故事,我們傾向找尋因果關係來解釋多層次空間事件。當我們的心智無法製造二加二等於四的情況時,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巧合。
要了證明人類感官的內在複雜度,因為定義的不同,科學上甚至對感覺數量沒有共識。維基百科說,感覺區分為外感性的和內感性的。
外感性的感覺包括傳統的五種感覺,而內感性感覺則被認為是體內器官為了管控身體機能的腦部神經連結,舉例來說,呼吸機能、飽食的感覺、臉紅等等的。除了這些次群體外,尚且還有由數個感覺所總成的平衡感、痛感、溫度和壓力等。
當你瞭解到你主要的感覺與脈輪是密不可分的,某些」感覺」即可由所有的感覺組成。脈輪是一種多層次空間漩渦的能量,像不同層次的意識般,在特定的頻 率上像音階上的音符一樣共鳴。脈輪是駑鈍的生理世界與非生理世界的純淨意識的交界點。音階有七個音符,脈輪有七種,而人類有七種感覺。
越過你的物理世界
你的第六感利用你有知覺的身體通知你,你的直覺是否正對或偏離目標,你的第七感則是你由萬有之我(Universal Self)通往整體意識的入門之道。無需任何形體,可以直接接觸到宇宙間的所有資訊,相對與你的肉體世界而言。不需要任何媒介或靈通。某些人把它稱做阿卡 西記錄(Akashic records)或, 或紀錄廳(Hall of Records)。這位作者所創造的另一個詞叫做宇宙的圖書館(The Universal Library)。你怎麼知道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每個人都會斷斷續續地使用他或她的第七感,但是大部分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當你問宇宙一個問題,接受到一個像你自己的思緒般清楚的答案時,毫無疑問地,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純粹的知道。
當你腦袋空空的走進一家不熟悉的雜貨店,想著義大利黑醋到底放在哪,然後你的雙腳自動帶著走向它,完全不會懷疑為什麼是向左轉時,你有可能就使用到你的第七感。
當你有意識地使用宇宙間所有可用的資源時,你就可以培養你的第七感。就字面上來說,萬物的任何部分都是無法隱藏起來的,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 你要做的就是與你的第七感連結並打探。
這會靜坐冥想、或保持開放好奇的狀態下發生。你仍然保有孩童的奇異能力,而你自己本身,就是通往更高知識的通道。事實上,生命的全部就是通往較高的意識或啟迪的通道: 自覺。
想要知道宇宙如何運行?或人類的真實歷史?那就問吧!資訊會以你能夠理解的程度流向你,當你瞭解程度更深入時,範圍就會更廣闊。請注意,這些資訊對 肉身層(physical plane)是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現實,但絕對不是完整的。人類的神經系統是沒有能力容納光的總體。
就當作是個有趣的練習,如果你想要從這篇文章開始更深入瞭解的話,那麼仔細觀察,如果你將半音算進去的話,一個音階其實真的有十二個音符,身體中有十二個脈輪,那些越來越快/不規則的個人躍進其實就我們常稱為12個種族(twelve tribes)的原型!
當你正在使用你的第七感時你能夠查覺得到嗎?每天持續專注,培養更深的覺察直到你的第七感和其他感覺密不可分為止。
**********************************************************************
三樓的說法,依照佛法角度來說,有不同的定義!
在佛法中,說明生命體有八個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
第八識有三個功能: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如倉庫;能藏如倉庫管理員,負責物品搬入搬出;所藏如物品。
業力法則的作用,是能藏功能。它有表現在二種現象:人我執、法我執。
◎人我執
就是三界輪迴的業,它由生命體之 自我存在(臨在)、自覺有我 的執著,主要以七情六欲(愛憎)及習氣(癮)來表現。習氣是一種不經過思考就會反應的現象,如同一個嬰兒沒有煙癮,長大之後卻產生了抽煙的煙癮,所以被稱為習氣。
◎法我執
它是已解脫業力法則控制(已能出離三界輪迴)之聖人的習氣。
服務自我的生命體,死亡後就不再投入三界輪迴中,業力對祂無可奈何。
服務他我的生命體,雖然死亡,但依然還是不斷地投生於三界中,以救度有緣的生命體。由於已入三界輪迴中,所以,還是會受業力法則的控制。這是很矛盾的現象,只要不入三界就不被業力控制,偏偏要入三界而被業力控制。
有一等行於菩薩乘的聖人,通稱是八地及以上的佛菩薩,由於定力/三昧力已非常高超,即便已入三界內,也有高低不等的控制業力能力,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受業報。例如,過去世殺死A,今世遇到已投生的被殺者A,A一見彼菩薩就有衝動要殺祂,而此八地及以上之佛菩薩,就有能力使得A不想殺祂。
他們之間的業力有二種狀況:一是沒有斷除,只是被暫時隱蔽、延後而已。二是可以斷除。要做哪一種作用,依該菩薩的三昧力及狀況而定。等覺菩薩及佛可以斷除;八地、九地、十地菩薩可能沒有能力斷除,只能暫時被隱蔽、延後。
發現人類能量場: 它能影響你的健康與週遭的人
英文來源:點按
中文來源:http://hssszn.com/?p=9699
03/04/2016
所謂「氣場」可以定義為環繞於人們身體四周的光輝或散發的光,幾乎像是光環一樣。宗教上和心靈上的古老描述通常形容此為氣場,但如今,現代科學發現,事實上我們的四周全都圍繞著這種場,而這種場可以影響我們的感覺。
透過在HeartMath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HeartMath)所有傑出科學家的努力,或許可以清楚解釋有關人類氣場的觀點,在他們研究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進行心與大腦相互影響的調查。研究人員 解釋心與大腦是如何彼此進行溝通,以及影響我們的意識和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例如,當一個人真正的感受到如感恩、愛或賞識的正向情緒時,心跳的頻率會傳遞 出某種訊息,因為心跳是我們身體中創造出來的最大電磁場,而研究人員能夠透過它來獲得宏觀的資料情報。根據此研究中心的研究主管Rolin McCratey博士所言:
實際上,在這些場當中包含並調製著情緒性的資訊。透過學習轉變我們的情緒,我們可以改變這些磁場當中被我們的心散發的光所編碼的資訊,並且在我們周圍產生影響力。基本上我們彼此每個人以及行星本身有著很深地連結,而我們每一個人的所做所為都是有著效應與關係。
你知道由你的心所發出的電磁場是根據你的情緒而改變,或者說人類的心有如磁場般,即便是在距離人體有數英里之遠,也能夠被偵測到嗎?你知道正向的情緒可以在 你的身體之中創造生理上的效益,或者說透過正面情緒的想像,可以強化你的免疫系統嗎?你知道負面情緒將會導致神經系統混論,而正面情緒則正好相反嗎?底線 就是感覺愛與感恩以及同情,總之就是任何正向的感受,可以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且更為強大的影響力。
試想心的磁場如何與其他人相互 作用並產生影響,是件多麼迷人的事情,而它令我感到懷疑,在我們身體周圍環繞的電磁場是否也許地球周 圍的電磁場相互連結。如果有的話,會是以何種影響的形式編碼在我們四周圍電磁場中的訊息當中,並同時編碼在地球場上的訊息呢?這些真是令人感到興奮,且還 有許多尚待解答的問題存在著。
以下是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St. Petersburg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Konstantin Korotkov博士的影音檔,他認為我們正面和負面的思想,對於我們四周的環境都存在著不同的影響力。
他 以中國古老用來測量生物體以及環境中生物能的經絡能量系統開發了一個科學設備。這個稱為GDV的設備,在完全無痛的情況下,在指尖傳遞電流,不到千分之 一秒的功夫,即可將潛在的健康異常(生理的和心理情緒的)標示出來。身體的反應以「電子雲」(electron cloud)的形式測量出來,而電子雲則是以光能量光子所組成。如此散發出來的光暈可以為人類的肉眼所辨識(人類只能看到1%的電磁波普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而且能夠由光學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攝影系統拍攝下來,並將之轉譯至數位電腦之中。
在GDV軟體程式中,來自不同手指部位圖像的光暈,是根據身體不同部位的器官和系統所投射出來的身體樣貌。總之,它創造了一個能量場的圖像,而透過此圖像,能夠將之以人體機能運作的生理標準作直覺性的分析。
在俄羅斯科學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推薦下,此已獲得俄羅斯衛生部(Russian Ministry of Health)核准,並且註冊成為常規醫療診斷設備。
根 據印度阿育吠陀經(Ayurvedic Medicine)的東方形上學理論,人體中有七個「脈輪」(Chakras), 或稱為整合能量中心,與生體、心理、情緒和心靈健康有關。這些能量脈輪位於或者嵌在脊柱的不同位置上,自尾骨開始一路上向至頭頂上。路易維爾大學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化學工程學系名譽教授Pradeep B. Deshpande博士解釋道:
「每一個脈輪代表不同頻率的振動,透過新的BioWell軟體,現在已可能做到將脈輪的能量進行量化預測,並以圖表呈現它們的活化程度,進而指出其活化程度就大多數的主題所表現的基本數值而言,是在於其上或其下。」(來源)
在他進行的一項超過100位參與者的案例研究結果中顯示,失調的脈輪很容易就被偵測出來:
「每 一個個別部分或指尖部位都與特定的器官有著能量地連結,而器官系統就像是呼吸系統。當有10個與生物回饋經驗學習有關的事件模 式做對照和加入時,則可以把整個身體中的能量場以圖像表達出來。圖3案例中顯示了來自於健康和不健康/情緒性地失調的個體之全身的能量場。在不健康的個體 中,裂口、縮減的發射光以及失衡的脈輪現象十分明顯。」 (來源)
請記住有超過一萬名,有著各種健康狀況的病例之臨床研究歸檔於俄羅斯境內。
中文來源:http://hssszn.com/?p=9699
03/04/2016
所謂「氣場」可以定義為環繞於人們身體四周的光輝或散發的光,幾乎像是光環一樣。宗教上和心靈上的古老描述通常形容此為氣場,但如今,現代科學發現,事實上我們的四周全都圍繞著這種場,而這種場可以影響我們的感覺。
人類氣場
透過在HeartMath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HeartMath)所有傑出科學家的努力,或許可以清楚解釋有關人類氣場的觀點,在他們研究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進行心與大腦相互影響的調查。研究人員 解釋心與大腦是如何彼此進行溝通,以及影響我們的意識和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例如,當一個人真正的感受到如感恩、愛或賞識的正向情緒時,心跳的頻率會傳遞 出某種訊息,因為心跳是我們身體中創造出來的最大電磁場,而研究人員能夠透過它來獲得宏觀的資料情報。根據此研究中心的研究主管Rolin McCratey博士所言:
實際上,在這些場當中包含並調製著情緒性的資訊。透過學習轉變我們的情緒,我們可以改變這些磁場當中被我們的心散發的光所編碼的資訊,並且在我們周圍產生影響力。基本上我們彼此每個人以及行星本身有著很深地連結,而我們每一個人的所做所為都是有著效應與關係。
你知道由你的心所發出的電磁場是根據你的情緒而改變,或者說人類的心有如磁場般,即便是在距離人體有數英里之遠,也能夠被偵測到嗎?你知道正向的情緒可以在 你的身體之中創造生理上的效益,或者說透過正面情緒的想像,可以強化你的免疫系統嗎?你知道負面情緒將會導致神經系統混論,而正面情緒則正好相反嗎?底線 就是感覺愛與感恩以及同情,總之就是任何正向的感受,可以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且更為強大的影響力。
試想心的磁場如何與其他人相互 作用並產生影響,是件多麼迷人的事情,而它令我感到懷疑,在我們身體周圍環繞的電磁場是否也許地球周 圍的電磁場相互連結。如果有的話,會是以何種影響的形式編碼在我們四周圍電磁場中的訊息當中,並同時編碼在地球場上的訊息呢?這些真是令人感到興奮,且還 有許多尚待解答的問題存在著。
以下是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St. Petersburg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Konstantin Korotkov博士的影音檔,他認為我們正面和負面的思想,對於我們四周的環境都存在著不同的影響力。
他 以中國古老用來測量生物體以及環境中生物能的經絡能量系統開發了一個科學設備。這個稱為GDV的設備,在完全無痛的情況下,在指尖傳遞電流,不到千分之 一秒的功夫,即可將潛在的健康異常(生理的和心理情緒的)標示出來。身體的反應以「電子雲」(electron cloud)的形式測量出來,而電子雲則是以光能量光子所組成。如此散發出來的光暈可以為人類的肉眼所辨識(人類只能看到1%的電磁波普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而且能夠由光學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攝影系統拍攝下來,並將之轉譯至數位電腦之中。
在GDV軟體程式中,來自不同手指部位圖像的光暈,是根據身體不同部位的器官和系統所投射出來的身體樣貌。總之,它創造了一個能量場的圖像,而透過此圖像,能夠將之以人體機能運作的生理標準作直覺性的分析。
在俄羅斯科學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推薦下,此已獲得俄羅斯衛生部(Russian Ministry of Health)核准,並且註冊成為常規醫療診斷設備。
根 據印度阿育吠陀經(Ayurvedic Medicine)的東方形上學理論,人體中有七個「脈輪」(Chakras), 或稱為整合能量中心,與生體、心理、情緒和心靈健康有關。這些能量脈輪位於或者嵌在脊柱的不同位置上,自尾骨開始一路上向至頭頂上。路易維爾大學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化學工程學系名譽教授Pradeep B. Deshpande博士解釋道:
「每一個脈輪代表不同頻率的振動,透過新的BioWell軟體,現在已可能做到將脈輪的能量進行量化預測,並以圖表呈現它們的活化程度,進而指出其活化程度就大多數的主題所表現的基本數值而言,是在於其上或其下。」(來源)
在他進行的一項超過100位參與者的案例研究結果中顯示,失調的脈輪很容易就被偵測出來:
「每 一個個別部分或指尖部位都與特定的器官有著能量地連結,而器官系統就像是呼吸系統。當有10個與生物回饋經驗學習有關的事件模 式做對照和加入時,則可以把整個身體中的能量場以圖像表達出來。圖3案例中顯示了來自於健康和不健康/情緒性地失調的個體之全身的能量場。在不健康的個體 中,裂口、縮減的發射光以及失衡的脈輪現象十分明顯。」 (來源)
請記住有超過一萬名,有著各種健康狀況的病例之臨床研究歸檔於俄羅斯境內。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佛性與佛法弘揚次第
若依《楞嚴經》及《大般若經》之經義,基本上是定義佛性類似虛空之無生,例如 「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
既然佛性無生,那麼說它存在與不存在,都是世諦,不是第一義諦。所以,說不說佛性之名相,就不是修行的重點,如同南傳佛法,不搞是否有佛性這一套,還是可以證阿羅漢果。
不過,能理解無生義理,還是對修行有用處,尤其是菩薩乘。
虛空不可捕捉,無法直接證明它存在,必須由生滅來旁證。雖然吾人捕捉不到虛空,但浮雲沒有虛空卻也不能存在,因此可以旁證虛空的存在,而且,它還是不生滅的(相對於物質世界而言)。
佛性也相類似虛空,它也是沒有生滅,但由眾生的覺明作用,旁證也有佛性存在,但在佛經中,常會使用圓鏡來譬喻它,乃至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 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吾人看到佛經以常來說明佛性,就會感到納悶:
佛性為何不同於虛空,使用 無 來形容它呢?
虛空無生,也能產生容納的作用,不是嗎?
依我所悟,佛這麼的開示,只是為了破除空見眾生的執著,兼及(不是主要目的)安撫有常見眾生的恐懼,如此而已罷了!
所以,佛法弘揚是有次第性的,看佛經最好也是依此次第來閱讀(指依眾生修行次第,不指依菩薩修行次第),就是先說四諦;次為因緣;再次為般若空;再次為佛性常;再次離二邊之中道;再次為圓頓;最後就是歸於一乘,而開示《妙法蓮華經》,可以即身成佛,不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若依菩薩修行次第,首先就是對果地上的菩薩所開示的《華嚴經》,這個次第,其實也可以接在法華之後開示,首尾都可以。
如同十二因緣的次第,先舉 無明統攝,然後逐次第的演化,到最後先歸納為抽象的 「 生 」,及相續的 「 老死 」 。依於老死又能怎樣呢?還是墮入無明中,因此重新又進入一個永無休止的迴圈中,也就是輪迴!
佛法弘揚之最好的方法有二種:
(1)太執著的,就用: 破 法!
(例如龍樹菩薩的主張,或六祖壇經的三十六對)
(2)信心不足的,就用: 循 循 善 誘!
(例如《妙蓮法華經》所開示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眾生執著什麼,就以相反佛法來破除之,是破法!但有時眾生又會信心不足,就只能用相類、相似佛法來安慰之!
所以,法無定法,有所堅持都是妄想執著!功夫都只用在當下,當下若無生,又誰來說話呢?
行文至此,見聞者別看著看著,您又有意見了,懂得 當下無生 的意思呢,若再想說就打屁股!
云何當下無生耶?......若無慾時,是誰來生?
若真有生,也不稱為妄,是佛智隨緣了願而已!
既然佛性無生,那麼說它存在與不存在,都是世諦,不是第一義諦。所以,說不說佛性之名相,就不是修行的重點,如同南傳佛法,不搞是否有佛性這一套,還是可以證阿羅漢果。
不過,能理解無生義理,還是對修行有用處,尤其是菩薩乘。
虛空不可捕捉,無法直接證明它存在,必須由生滅來旁證。雖然吾人捕捉不到虛空,但浮雲沒有虛空卻也不能存在,因此可以旁證虛空的存在,而且,它還是不生滅的(相對於物質世界而言)。
佛性也相類似虛空,它也是沒有生滅,但由眾生的覺明作用,旁證也有佛性存在,但在佛經中,常會使用圓鏡來譬喻它,乃至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 佛性常故,非三世攝。
吾人看到佛經以常來說明佛性,就會感到納悶:
佛性為何不同於虛空,使用 無 來形容它呢?
虛空無生,也能產生容納的作用,不是嗎?
依我所悟,佛這麼的開示,只是為了破除空見眾生的執著,兼及(不是主要目的)安撫有常見眾生的恐懼,如此而已罷了!
所以,佛法弘揚是有次第性的,看佛經最好也是依此次第來閱讀(指依眾生修行次第,不指依菩薩修行次第),就是先說四諦;次為因緣;再次為般若空;再次為佛性常;再次離二邊之中道;再次為圓頓;最後就是歸於一乘,而開示《妙法蓮華經》,可以即身成佛,不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若依菩薩修行次第,首先就是對果地上的菩薩所開示的《華嚴經》,這個次第,其實也可以接在法華之後開示,首尾都可以。
如同十二因緣的次第,先舉 無明統攝,然後逐次第的演化,到最後先歸納為抽象的 「 生 」,及相續的 「 老死 」 。依於老死又能怎樣呢?還是墮入無明中,因此重新又進入一個永無休止的迴圈中,也就是輪迴!
佛法弘揚之最好的方法有二種:
(1)太執著的,就用: 破 法!
(例如龍樹菩薩的主張,或六祖壇經的三十六對)
(2)信心不足的,就用: 循 循 善 誘!
(例如《妙蓮法華經》所開示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眾生執著什麼,就以相反佛法來破除之,是破法!但有時眾生又會信心不足,就只能用相類、相似佛法來安慰之!
所以,法無定法,有所堅持都是妄想執著!功夫都只用在當下,當下若無生,又誰來說話呢?
行文至此,見聞者別看著看著,您又有意見了,懂得 當下無生 的意思呢,若再想說就打屁股!
云何當下無生耶?......若無慾時,是誰來生?
若真有生,也不稱為妄,是佛智隨緣了願而已!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名相】十波羅蜜
http://dictionary.buddhistdoor.com/chi/word/33927/%E5%8D%81%E6%B3%A2%E7%BE%85%E8%9C%9C
出處: 佛光電子大辭典
解釋:
梵語 daśa-pāramitā。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全稱十波羅蜜多。
又作十勝行,或譯為十度、十到彼岸。
六波羅蜜加方便、願、力、智之四波羅蜜。法相宗以此十波羅蜜配菩薩十地,說明修行之次第。
即:
(一)施波羅蜜(梵 dāna-pāramitā),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
(二)戒波羅蜜(梵 śīla-pāramitā),持戒而常自省。
(三)忍波羅蜜(梵 ksānti-pāramitā),忍耐迫害。
(四)精進波羅蜜(梵 virya-pāramitā),精勵進修而不懈怠。
(五)禪波羅蜜(梵 dhyāna-pāramitā),攝持內意,使心安定。
(六)般若波羅蜜(梵 prajñā-pāramitā),開真實之智慧,曉了諸法實相。
(七)方便波羅蜜(梵 upāya-pāramitā),以種種間接方法,啟發其智慧。
(八)願波羅蜜(梵 pranidhāna-pāramitā),常持願心,並付諸實現。
(九)力波羅蜜(梵 bala-pāramitā),培養實踐善行,判別真偽之能力。
(十)智波羅蜜(梵 jñāna-pāramitā),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
十波羅蜜皆以菩提心為因。解深密經卷四載,六波羅蜜之外另施設四波羅蜜之原因,
謂方便波羅蜜為施、戒、忍三波羅蜜之助伴;
願波羅蜜為精進波羅蜜之助伴;
力波羅蜜為禪波羅蜜之助伴;
智波羅蜜為般若波羅蜜之助伴。
出處: 佛光電子大辭典
解釋:
梵語 daśa-pāramitā。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全稱十波羅蜜多。
又作十勝行,或譯為十度、十到彼岸。
六波羅蜜加方便、願、力、智之四波羅蜜。法相宗以此十波羅蜜配菩薩十地,說明修行之次第。
即:
(一)施波羅蜜(梵 dāna-pāramitā),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
(二)戒波羅蜜(梵 śīla-pāramitā),持戒而常自省。
(三)忍波羅蜜(梵 ksānti-pāramitā),忍耐迫害。
(四)精進波羅蜜(梵 virya-pāramitā),精勵進修而不懈怠。
(五)禪波羅蜜(梵 dhyāna-pāramitā),攝持內意,使心安定。
(六)般若波羅蜜(梵 prajñā-pāramitā),開真實之智慧,曉了諸法實相。
(七)方便波羅蜜(梵 upāya-pāramitā),以種種間接方法,啟發其智慧。
(八)願波羅蜜(梵 pranidhāna-pāramitā),常持願心,並付諸實現。
(九)力波羅蜜(梵 bala-pāramitā),培養實踐善行,判別真偽之能力。
(十)智波羅蜜(梵 jñāna-pāramitā),能了知一切法之智慧。
十波羅蜜皆以菩提心為因。解深密經卷四載,六波羅蜜之外另施設四波羅蜜之原因,
謂方便波羅蜜為施、戒、忍三波羅蜜之助伴;
願波羅蜜為精進波羅蜜之助伴;
力波羅蜜為禪波羅蜜之助伴;
智波羅蜜為般若波羅蜜之助伴。
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No. 220b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400) T06, p1069b
復次善男子。如大海中有諸珍寶。如是珍寶非十方來。亦非有情於中造作。亦非此寶無因緣生。然諸有情善根力故。令大海內有諸寶生。是寶生時依因緣力和合故有。無所從來。是寶滅時於十方面亦無所去。但由有情善根力盡令彼滅沒。
所以者何。諸有為法。緣合故生。緣離故滅。於中都無生者滅者。是故諸法無來無去。諸如來身亦復如是。於十方面無所從來。亦非於中有造作者。亦不可說無因緣生。然依本修淨行圓滿。為因緣故及依有情先修見佛。業成熟故有如來身出現於世。佛身滅時於十方面亦無所去。但由因緣和合力盡即便滅沒。是故諸佛無來無去
復次善男子。譬如箜篌依止種種因緣和合而有聲生。是聲因緣。所謂槽頸繩棍絃等人功作意。如是一一不能生聲。要和合時其聲方起。是聲生位無所從來。於息滅時無所至去。
善男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依止種種因緣而生。是身因緣。所謂無量福德智慧。及諸有情所修見佛善根成熟。如是一一不能生身。要和合時其身方起。是身生位無所從來。於滅沒時無所至去。
善男子。汝於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應如是知。隨此道理於一切法無來去相亦如是知。
善男子。若於如來應正等覺及一切法。能如實知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 聞法功德 --
法湧菩薩摩訶薩為常啼菩薩摩訶薩說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無來無去相時。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及諸天宮六種變動。諸魔宮殿皆失威光。魔及魔軍皆悉驚怖。
時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叢林生非時花。悉皆傾向法湧菩薩摩訶薩所。空中亦雨種種香花。
時天帝釋四大天王及諸天眾。於虛空中即以種種天妙香花。奉散供養法湧菩薩摩訶薩已。復持種種天妙香花。奉散供養常啼菩薩。而作是言。我因大士得聞如是勝義之教。
一切世間住身見者。聞是法已能捨執著。皆悉住於難伏之地。
爾時常啼菩薩摩訶薩白法湧菩薩摩訶薩言。何因何緣令此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六種變動。及現種種希有之相。
法湧菩薩告常啼言。由我答汝所問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於此會中八千眾生皆悉證得無生法忍。復有八十那庾多眾生皆發無上正等覺心。復有八萬四千眾生遠塵離垢。於諸法中生淨法眼。由是因緣。令此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六種變動。及現種種希有之相。
常啼菩薩聞是語已。踴躍歡喜作是念言。我今已為獲大善利。謂因我問法湧菩薩。令諸有情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說諸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令爾所眾獲大饒益。我由如是殊勝善根。足能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我於無上正等菩提無復疑慮。我於來世定成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無量有情。作是念已歡喜踴躍。
******************************
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 = 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入無色界非有想非無想定(又名因緣定),若不悟開題帖經文義理,無法斷三毒解脫輪迴。
復次善男子。如大海中有諸珍寶。如是珍寶非十方來。亦非有情於中造作。亦非此寶無因緣生。然諸有情善根力故。令大海內有諸寶生。是寶生時依因緣力和合故有。無所從來。是寶滅時於十方面亦無所去。但由有情善根力盡令彼滅沒。
所以者何。諸有為法。緣合故生。緣離故滅。於中都無生者滅者。是故諸法無來無去。諸如來身亦復如是。於十方面無所從來。亦非於中有造作者。亦不可說無因緣生。然依本修淨行圓滿。為因緣故及依有情先修見佛。業成熟故有如來身出現於世。佛身滅時於十方面亦無所去。但由因緣和合力盡即便滅沒。是故諸佛無來無去
復次善男子。譬如箜篌依止種種因緣和合而有聲生。是聲因緣。所謂槽頸繩棍絃等人功作意。如是一一不能生聲。要和合時其聲方起。是聲生位無所從來。於息滅時無所至去。
善男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依止種種因緣而生。是身因緣。所謂無量福德智慧。及諸有情所修見佛善根成熟。如是一一不能生身。要和合時其身方起。是身生位無所從來。於滅沒時無所至去。
善男子。汝於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應如是知。隨此道理於一切法無來去相亦如是知。
善男子。若於如來應正等覺及一切法。能如實知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 聞法功德 --
法湧菩薩摩訶薩為常啼菩薩摩訶薩說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無來無去相時。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及諸天宮六種變動。諸魔宮殿皆失威光。魔及魔軍皆悉驚怖。
時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叢林生非時花。悉皆傾向法湧菩薩摩訶薩所。空中亦雨種種香花。
時天帝釋四大天王及諸天眾。於虛空中即以種種天妙香花。奉散供養法湧菩薩摩訶薩已。復持種種天妙香花。奉散供養常啼菩薩。而作是言。我因大士得聞如是勝義之教。
一切世間住身見者。聞是法已能捨執著。皆悉住於難伏之地。
爾時常啼菩薩摩訶薩白法湧菩薩摩訶薩言。何因何緣令此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六種變動。及現種種希有之相。
法湧菩薩告常啼言。由我答汝所問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於此會中八千眾生皆悉證得無生法忍。復有八十那庾多眾生皆發無上正等覺心。復有八萬四千眾生遠塵離垢。於諸法中生淨法眼。由是因緣。令此世界一切大地諸山大海六種變動。及現種種希有之相。
常啼菩薩聞是語已。踴躍歡喜作是念言。我今已為獲大善利。謂因我問法湧菩薩。令諸有情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說諸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令爾所眾獲大饒益。我由如是殊勝善根。足能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我於無上正等菩提無復疑慮。我於來世定成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無量有情。作是念已歡喜踴躍。
******************************
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 = 因緣和合其性空,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去處
入無色界非有想非無想定(又名因緣定),若不悟開題帖經文義理,無法斷三毒解脫輪迴。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論靈魂
(1)意識是什麼?
意識的組成,來自於作意加法塵,它是和合義,不能單獨存在。
作意,是指已養成的恆常執著。如同餓了就直接產生吃的慾望;渴就想喝。這個反應,被稱為作意。
法塵,則是資料、方法的別名,是靜態的東西。
眼睛的作用在看的動作,它的塵就被稱為 色。指各類的顏色,如山光、水色、光譜、彩虹...等等。
眼看到東西,它能被辨認,必須有眼睛加上前景,再加意根(作意)及加上其它的條件(眼識須九緣,詳查網上),之後才能辨別所看到的對象是紅色、藍色,長短...等等。
所以,在看到東西時,所看東西立刻被意根拿來與阿卡廈大廳中所記錄的資料(第八識相分,看註一)作比較,就產生我看到紅色又很長的東西之反應,這個反應被稱為 意識!
當意識產生之後,就會自覺有我的存在,這在現今新時代術語就是 「 臨在 」,更粗糙的術語是「 存有 」。
意識 = 作意 + 法塵
(2)靈魂是什麼
靈魂,在本人的知識中,它是人我執的別名。執著有二大類,人我執及法我執。
人我執代表自覺有我的存在,並且執著它而不捨棄。以人類為例,表象就是以七情六慾的貪慾、愛習、憎恨...情緒而呈現。
法我執是聖人對於法理上的執著,不帶任何情緒與痴習。
情緒是一種習氣,它可以輕易被觀察到,而另有不容易被觀察到的習氣,被稱為痴習!佛法上稱它為 無明 。
痴的習氣,它的狀況如同明見前方地上有污水坑,明知要閃過,但在走過時仍然還掉了進去。它被一般人所觀察到的是魯直、莽撞、愚痴的執著現象。如同明知喝酒、賭博是惡習,卻無法戒除,這些都是痴的習氣在作用所致!(心理與生理都會互相影響)
由於人類不能捨離人我執(情緒加上痴習之簡稱),於是被業力法則控制而墮入入三界中不斷地輪迴投生。
當生命體有了人我執,於是就出現所謂的意識之理性,及情緒之感性現象。
理性本來沒有錯誤,它純粹只是資料的分別、判斷、歸納等推理行為而已,但加上生命體無始時間以來已養成的執著習氣,於意識的每一次的反應中都帶有各類情緒或愚執(無明)反應,於是意識所在之處,亦被視為無法解脫三界輪迴。
三界輪迴 = 感性情緒+理性意識 = 被業力控制 = 人我執
理性判斷,若不帶有愚執的痴習,它本身並不會令人墮入輪迴中,只是這類的反應不被稱為意識,而改名為妙觀察智。其實,作用是一模一樣,差別在一個帶有習氣(情緒+痴習),一個不帶習氣而已。
例如,走路時看到路邊有一顆小石子,因為它對己無利益,所以不會愛它而把它拾起;也因為它沒有干擾到行路,所以不憎恨它而踢掉它。看到而了知是石子,是純粹的理性分別。
輪迴中的生命體,接下來就會產生愛憎,這是很明顯的情緒(感性),假設石子是寶石或糞屎的話;有時會莫名的產生它價值10萬元美金,而帶回家,之後掏出再看時,才忽然明白只是個沒有價值的石頭,而丟掉它,並會對之前那個認為有價值的執著感到奇怪,這就是所謂的 痴習,有時又被稱為「 癮 」(若戒癮後往前回想,有時就會對自己何以有煙癮、酒癮之類的行為,感到莫名其妙)。
靈魂 = 感性情緒 + 理性意識 。但主要還是針對欲界內生命體的稱呼。
在色界及無色界中的生命體,沒有強烈的七情六慾,祂們的情緒隨不同階層都有不同的淡化程度,而很難被感受到,乃至於,四禪無想天的生命體,意識都暫伏不產生,此時既無情緒也無意識,不過也只是暫伏而已,並沒有斷除貪瞋痴的輪迴習氣,壽命終了,還是要墮入輪迴中。
所以,要解脫業力法則的控制,一定要先斷除七情六慾,次斷除痴/無明的極微細習氣(各類直接反應的,又莫名其妙的癮,愚痴的癮稱為痴習)
(3)第八識與靈魂關係
靈魂的意思,在佛法中相當於第八識(註一)之見分加上第八識之相分。
第八識相分在新時代術語被稱為阿卡廈大廳記錄。記錄只是第八識三個功能之一,它在第八識中又被稱為所藏。
第八識被定義有三個功能: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功能如同一個大倉庫,能夠含藏所有東西。佛法中它被稱為
阿陀那識。
能藏:功能如同倉庫的搬運工,把各六根所觸到各類塵,當
成貨物,即時性地搬入倉庫中存著。佛法中它被稱為
見分、阿賴耶識。
所藏:即倉庫中收藏的貨物。佛法中它被稱為相分、心。它是靜態資
料,但中國人已習慣把它與搬運工合在一起說,而說 起心動
念 或 心念!
靈魂,就是能藏加所藏,也就是見分加相分。
(4)宇宙與靈魂關係
在佛法中,形容最微細的粒子為 鄰虛塵 ,指這個塵再分析下去就是虛空。
人類眼見的虛空中,其實存在非常多的成份。若把這些成份剔除之後的背景,才被稱為虛空的話,那麼,靈魂的位階還在虛空之上!這個判斷式,來自於無色界最上三層的生命體(非有想非無想天、無所有處天、識無邊處天),只存在純粹的自覺與意識,而沒有虛空存在。
靈魂存在,必須有 自覺 的現象,所以靈魂位階在虛空之上。
當妄(新時代術語為原生異常)產生之後,先有錯誤的自覺,於此錯覺反覆,就有生滅現象,接著出現虛空及力場的區別。虛空是靜,力場是動。動則有世界及時間產生,此二者就合稱為宇宙。
力場有粗細,粗的如銀河系,細的如靈魂,更微細的如地、水、火、風的力場(不是指自然界的地水火風,而是指力場的形式有凝固、波盪、騰昇、散動之分別作用)。
力場是靈魂之基底,如同原子是物質的基底之意思。
靈魂、鄰虛塵、速子、光子、微子、介子、電子、質子、中子、原子、離子、分子、水汽、水、冰、金、銀、銅、鐵...等等及週期表上的化學物質,全都是力場的不同表象。力場又是生滅所造成。生滅又從錯覺而產生。
錯覺,如同空中花、水中月、曠野焰,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若您有所見,純粹是您的錯覺,在佛法中稱此錯覺為 顛 倒 !
顛倒就是錯覺,有時,又稱顛倒者仍在夢中未醒!覺醒之後,方知過去的執著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似真實幻;是空中花、是水中月、是曠野焰,從來沒發生過。
**************************************************************
註一
*********
八個識分別如下。
第八識:又名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
第七識:又名末那識、意根、習氣(潛意識)。
第六識:又名意識。
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意識的組成,來自於作意加法塵,它是和合義,不能單獨存在。
作意,是指已養成的恆常執著。如同餓了就直接產生吃的慾望;渴就想喝。這個反應,被稱為作意。
法塵,則是資料、方法的別名,是靜態的東西。
眼睛的作用在看的動作,它的塵就被稱為 色。指各類的顏色,如山光、水色、光譜、彩虹...等等。
眼看到東西,它能被辨認,必須有眼睛加上前景,再加意根(作意)及加上其它的條件(眼識須九緣,詳查網上),之後才能辨別所看到的對象是紅色、藍色,長短...等等。
所以,在看到東西時,所看東西立刻被意根拿來與阿卡廈大廳中所記錄的資料(第八識相分,看註一)作比較,就產生我看到紅色又很長的東西之反應,這個反應被稱為 意識!
當意識產生之後,就會自覺有我的存在,這在現今新時代術語就是 「 臨在 」,更粗糙的術語是「 存有 」。
意識 = 作意 + 法塵
(2)靈魂是什麼
靈魂,在本人的知識中,它是人我執的別名。執著有二大類,人我執及法我執。
人我執代表自覺有我的存在,並且執著它而不捨棄。以人類為例,表象就是以七情六慾的貪慾、愛習、憎恨...情緒而呈現。
法我執是聖人對於法理上的執著,不帶任何情緒與痴習。
情緒是一種習氣,它可以輕易被觀察到,而另有不容易被觀察到的習氣,被稱為痴習!佛法上稱它為 無明 。
痴的習氣,它的狀況如同明見前方地上有污水坑,明知要閃過,但在走過時仍然還掉了進去。它被一般人所觀察到的是魯直、莽撞、愚痴的執著現象。如同明知喝酒、賭博是惡習,卻無法戒除,這些都是痴的習氣在作用所致!(心理與生理都會互相影響)
由於人類不能捨離人我執(情緒加上痴習之簡稱),於是被業力法則控制而墮入入三界中不斷地輪迴投生。
當生命體有了人我執,於是就出現所謂的意識之理性,及情緒之感性現象。
理性本來沒有錯誤,它純粹只是資料的分別、判斷、歸納等推理行為而已,但加上生命體無始時間以來已養成的執著習氣,於意識的每一次的反應中都帶有各類情緒或愚執(無明)反應,於是意識所在之處,亦被視為無法解脫三界輪迴。
三界輪迴 = 感性情緒+理性意識 = 被業力控制 = 人我執
理性判斷,若不帶有愚執的痴習,它本身並不會令人墮入輪迴中,只是這類的反應不被稱為意識,而改名為妙觀察智。其實,作用是一模一樣,差別在一個帶有習氣(情緒+痴習),一個不帶習氣而已。
例如,走路時看到路邊有一顆小石子,因為它對己無利益,所以不會愛它而把它拾起;也因為它沒有干擾到行路,所以不憎恨它而踢掉它。看到而了知是石子,是純粹的理性分別。
輪迴中的生命體,接下來就會產生愛憎,這是很明顯的情緒(感性),假設石子是寶石或糞屎的話;有時會莫名的產生它價值10萬元美金,而帶回家,之後掏出再看時,才忽然明白只是個沒有價值的石頭,而丟掉它,並會對之前那個認為有價值的執著感到奇怪,這就是所謂的 痴習,有時又被稱為「 癮 」(若戒癮後往前回想,有時就會對自己何以有煙癮、酒癮之類的行為,感到莫名其妙)。
靈魂 = 感性情緒 + 理性意識 。但主要還是針對欲界內生命體的稱呼。
在色界及無色界中的生命體,沒有強烈的七情六慾,祂們的情緒隨不同階層都有不同的淡化程度,而很難被感受到,乃至於,四禪無想天的生命體,意識都暫伏不產生,此時既無情緒也無意識,不過也只是暫伏而已,並沒有斷除貪瞋痴的輪迴習氣,壽命終了,還是要墮入輪迴中。
所以,要解脫業力法則的控制,一定要先斷除七情六慾,次斷除痴/無明的極微細習氣(各類直接反應的,又莫名其妙的癮,愚痴的癮稱為痴習)
(3)第八識與靈魂關係
靈魂的意思,在佛法中相當於第八識(註一)之見分加上第八識之相分。
第八識相分在新時代術語被稱為阿卡廈大廳記錄。記錄只是第八識三個功能之一,它在第八識中又被稱為所藏。
第八識被定義有三個功能:含藏(執藏)、能藏、所藏
含藏:功能如同一個大倉庫,能夠含藏所有東西。佛法中它被稱為
阿陀那識。
能藏:功能如同倉庫的搬運工,把各六根所觸到各類塵,當
成貨物,即時性地搬入倉庫中存著。佛法中它被稱為
見分、阿賴耶識。
所藏:即倉庫中收藏的貨物。佛法中它被稱為相分、心。它是靜態資
料,但中國人已習慣把它與搬運工合在一起說,而說 起心動
念 或 心念!
靈魂,就是能藏加所藏,也就是見分加相分。
(4)宇宙與靈魂關係
在佛法中,形容最微細的粒子為 鄰虛塵 ,指這個塵再分析下去就是虛空。
人類眼見的虛空中,其實存在非常多的成份。若把這些成份剔除之後的背景,才被稱為虛空的話,那麼,靈魂的位階還在虛空之上!這個判斷式,來自於無色界最上三層的生命體(非有想非無想天、無所有處天、識無邊處天),只存在純粹的自覺與意識,而沒有虛空存在。
靈魂存在,必須有 自覺 的現象,所以靈魂位階在虛空之上。
當妄(新時代術語為原生異常)產生之後,先有錯誤的自覺,於此錯覺反覆,就有生滅現象,接著出現虛空及力場的區別。虛空是靜,力場是動。動則有世界及時間產生,此二者就合稱為宇宙。
力場有粗細,粗的如銀河系,細的如靈魂,更微細的如地、水、火、風的力場(不是指自然界的地水火風,而是指力場的形式有凝固、波盪、騰昇、散動之分別作用)。
力場是靈魂之基底,如同原子是物質的基底之意思。
靈魂、鄰虛塵、速子、光子、微子、介子、電子、質子、中子、原子、離子、分子、水汽、水、冰、金、銀、銅、鐵...等等及週期表上的化學物質,全都是力場的不同表象。力場又是生滅所造成。生滅又從錯覺而產生。
錯覺,如同空中花、水中月、曠野焰,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若您有所見,純粹是您的錯覺,在佛法中稱此錯覺為 顛 倒 !
顛倒就是錯覺,有時,又稱顛倒者仍在夢中未醒!覺醒之後,方知過去的執著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似真實幻;是空中花、是水中月、是曠野焰,從來沒發生過。
**************************************************************
註一
*********
八個識分別如下。
第八識:又名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
第七識:又名末那識、意根、習氣(潛意識)。
第六識:又名意識。
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用功注意事項
某法友開示:
一個人,你把根本建立起來,起碼我修行上路了,你就看到你每天在進步哦,進步快慢那是個人的修行造化,但是你會看得到自己每天在進步。你開始對治 ,開始在 心地用功了。今天外境對我的干擾是九分,明天變八分,後天會…… 你自己會感覺出你慢慢慢慢跟這個根塵脫離了。
相對來說,你那個生死業力慢慢淡薄,你自己會感覺得出來,你修行會越來越有信心,你的內心會有發自內心真實的受用。
敝人補充說明:
受用之後,反應出來的是情緒的自主性。但有一個重點要掌握,那就是情緒變淡 、變無慾之後,不能因此有某些不適合的見解產生,例如:沒事做了、停歇不精 進了......
人的習氣是隱藏的非常、非常的深,常常以為已完事了,但把灰燼深深撥,會忽 然發現還有星火在,當下、此時、今世之星火不作用,以未斷三毒故,仍墮入輪 回裡,於來世時,星火開始燎原。以上是個人經驗,特別給大家提個醒!
一個人,你把根本建立起來,起碼我修行上路了,你就看到你每天在進步哦,進步快慢那是個人的修行造化,但是你會看得到自己每天在進步。你開始對治 ,開始在 心地用功了。今天外境對我的干擾是九分,明天變八分,後天會…… 你自己會感覺出你慢慢慢慢跟這個根塵脫離了。
相對來說,你那個生死業力慢慢淡薄,你自己會感覺得出來,你修行會越來越有信心,你的內心會有發自內心真實的受用。
敝人補充說明:
受用之後,反應出來的是情緒的自主性。但有一個重點要掌握,那就是情緒變淡 、變無慾之後,不能因此有某些不適合的見解產生,例如:沒事做了、停歇不精 進了......
人的習氣是隱藏的非常、非常的深,常常以為已完事了,但把灰燼深深撥,會忽 然發現還有星火在,當下、此時、今世之星火不作用,以未斷三毒故,仍墮入輪 回裡,於來世時,星火開始燎原。以上是個人經驗,特別給大家提個醒!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註一經文中的 「 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之 「 無餘涅槃 」 若不專指滅度眾生入空性(無餘涅槃),不然就有特別的密義,尤其是與菩薩八地(含)以上菩薩證境有關。
如同《楞嚴經》中的:「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這類已超乎人類知識的經文,都一定要大菩薩摩訶薩親自說明該文的義理,否則 吾人只是理悟佛知見者,無法真正理解這類報化身義。
1、有很多人說,可以六根互用,這也是一解,但不是善解,何以故?
若意根已滅,前五根亦無作用,何故能了知耶?
2、了知,不必心念
我近期則以為,也許,「 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 」,
所以了知不一定要心念。如佛之大圓鏡智,佛來佛現,魔來魔現
,也不必須起心念。
以前曾認為,菩薩八地離心意識了(註二),之後還有其它聖境
,那麼,推斷「了知」不一定要心念也說的過去。這個文殊菩薩
入涅槃還出涅槃也是相類似的含意(註三)。
話說回來,上述說明都有牽涉到 「 無餘涅槃 」 的定義問題。
只有阿羅漢能入無餘涅槃,其他佛菩薩都只是 「 無住涅槃 」
。
若吾人決定把 「 無餘涅槃 」 改定義成等同 「 無住涅槃 」
,那麼,佛經中要變的義理之多,恐怕會令人受不了!
********************************************************************************
註一
************
No. 23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卷1) T08, p0749a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註二
************
八地菩薩能所俱泯,離心意識,證無生法忍
********************************************************************************
註三
************
入涅槃已還復出生
如同《楞嚴經》中的:「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這類已超乎人類知識的經文,都一定要大菩薩摩訶薩親自說明該文的義理,否則 吾人只是理悟佛知見者,無法真正理解這類報化身義。
1、有很多人說,可以六根互用,這也是一解,但不是善解,何以故?
若意根已滅,前五根亦無作用,何故能了知耶?
2、了知,不必心念
我近期則以為,也許,「 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 」,
所以了知不一定要心念。如佛之大圓鏡智,佛來佛現,魔來魔現
,也不必須起心念。
以前曾認為,菩薩八地離心意識了(註二),之後還有其它聖境
,那麼,推斷「了知」不一定要心念也說的過去。這個文殊菩薩
入涅槃還出涅槃也是相類似的含意(註三)。
話說回來,上述說明都有牽涉到 「 無餘涅槃 」 的定義問題。
只有阿羅漢能入無餘涅槃,其他佛菩薩都只是 「 無住涅槃 」
。
若吾人決定把 「 無餘涅槃 」 改定義成等同 「 無住涅槃 」
,那麼,佛經中要變的義理之多,恐怕會令人受不了!
********************************************************************************
註一
************
No. 23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卷1) T08, p0749a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註二
************
八地菩薩能所俱泯,離心意識,證無生法忍
********************************************************************************
註三
************
入涅槃已還復出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