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必然須把注意力放在心念上,若是打坐還好,但在行路時,如何確定太用功時,不會被車撞死?
功夫的使用,是沒有間斷的,每分每秒都在用,即便我正在打字,也必須能用的上才行。
所謂,起心觀妄起是妄,不起反而沒事。如此了知,觀心的方法是方便有為法,卻不是究竟無為法。
《楞嚴經》開示:
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
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略)...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
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
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
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看吧,楞嚴經都已這麼肯定的開示成佛方法,為何......,我老是覺得奇怪的問為何!為何看這部經的人,很多人都不能開悟呢?不能了知成佛的正確方法呢?
依《楞嚴經》義,已很清楚的說明,想斷根本無明,就是必須:立志無欲!(等同《圓覺經》之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在用功)
當吾人已立志無欲,就不再攀緣善惡六塵,於是.內無所欲,外無所住。以無所住故,而生佛心!
但於因地修行,必須能察知六根觸六塵時當下的反應,才知過錯在哪裡而能不相續習氣。
有人必然說:觀心也可以知道當下的反應!
我說:觀心有不少弊處!
觀心是有為法,是獨頭意識在用功,太專心時,使得前五識不作用,這又要怎麼生活?走路被車撞死都是預期可能發生的事。
所以,使用觀心法門,不能分分秒秒遍行。只能在身心不被妨礙時才能用功,例如打坐。在其它很多時候都用不上這個功夫。
由於智者具有分辨用功利弊的能力,所以了知,觀心是有拘限的有為法,不能用在分分秒秒的最省力用法。察知觸塵時當下的反應(禪那法),才是正確方法。
--
如何達到 「 察知觸塵時當下的反應(禪那法) 」 呢?
想想,嬰兒沒有煙癮,而煙癮是怎麼養成的呢?......就是反復去薰習而養成!
那麼,要養成「 禪那法 」,就有必要反復的有這類薰習行為才行,功夫用久了,就自動能養成不經過大腦就有察知反應的能力。
這如同初學武術,什麼都要不斷地模倣練習,等到一旦成為武術大師後,隨時都不花精神四顧察看是否有殺手,但只要有飛鏢射來,就能不經大腦思惟,而立刻直接閃過。
即便沒養成察知習氣,平常世俗人也能達到察知的現象,例如,腳踢到石子很痛,自己不知嗎?就算不痛,也常會(不是每次會)當下得知已踢到石子。就是保持這種立刻察知的反應就行了,並把它養成習氣,稱為淨習、正念!
--
再來的功課,就是於察知之後,若知所反應是染習,就不能再相續它,否則,就算已察知也對解脫輪迴或斷無明皆沒助益。
斷除根本無明的方法,如同高速行駛的汽車(無明),不必特別去做任何事,只要不踩加油板(不染習),它自動的會慢慢停止!
--
又,何謂染?
凡生起的三毒習氣或能再養成三毒習氣者,不分善惡皆是染!
(注意,身口意先從不相續惡習做起,能達到不相續後,再學習心不相續善習,但身口卻能行善。身口意分開的技術,這...又是另一門功課)。
跋:
斷根本無明的方法,《圓覺經》開示有三種淨觀(奢摩他、禪那、三摩
缽提),排列後有25種定輪。
單用禪那法只是25種之一,但卻是很省力的方法,因為四威儀中時時都
能用的上。
另外,單用奢摩他法,或是禪那與奢摩他二法合用之方法,皆都可以在
四威儀中時時用的上。
註:
地藏菩薩開示之《占察善惡業報經》唯心識觀,等同《圓覺經》中的
禪那法。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就這樣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怎麼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復:
本人估計,若信我以下所說者,今日有不少人可破見惑!
以下說法,請有緣人「 耐心 」的去仔細思惟!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
通,鬼神通之!
在相用法(一定要理解這三個字的真正意義)的角度之上,吾人摸到刀子,
感受到它的真實,若有人說它不真實,請自行捅心臟一下,若能不流血而
不死,請告訴我,讓在下向您膜拜!(愚痴網友,請勿戲語說自己可以,
行不行,一把刀插入心臟,十分鐘就能知道答案)
由於事實是這麼貼切,於是吾人就在懷疑:
1、一切事實都是真實的存在,但這存在為真嗎?
2、若為真,怎麼證明?
現在,先思惟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是否皆是因緣和合之後的現象?
若您說是,可以往下看。若您不同意,可以不用理睬本帖子。
若大樹是由種子為因,加上陽光、泥土、水、營養...等而長成,於是吾人
說大樹是因緣和合而產生。
吾人再去思惟,種子也是由另一個因緣和合而產生;泥土也是;營養也是
,水......也是。去觀察,我們的世界似乎找不出沒有一樣是由無中而產
生(誰能找到,請告訴我,在下會非常感激您!),我不知十方宇宙是否
也都這樣,因為我沒有佛的神力,但依理推斷,十方宇宙也適合這個邏輯
: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
於是,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而產生這些因及緣,又是各自由另一個因
與緣和合而產生,如此回溯至最原始的那個初因,它曾存在嗎?
我說:它存在!因為,它若不存在,就不會產生被和合事物,您與我就不
會在此閒嗑牙。
那麼,最初之因是什麼呢?......這是第二個有趣的事!
有緣人,請先把註一的經文讀通!若您看不懂 「 汝元不知 」以上的經
文,本人建議您不需要再往下看了,先去網上找資料,來理解「 汝元不
知 」以上之上的經義,理解之後,再回來往下看我的帖子,及佛經。
當吾人已理解了註一「 汝元不知 」之上的經文時,就會自心中產生一個
疑惑,那就是:
最初之因是什麼呢?
接著看「 汝元不知 」以下的經文,並去思惟它的義理。我建議您把這一
段複製到別的地方,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思惟,不要連續看我以下的說
法,否則,所得般若對您將不是最大助益(助益變小),因為我是過來人
,它們是我的體會,不是您們的。
以下,我將振聾發聵,您準備好了嗎?
:
:
:
(沒看完註一最底下一段經文之前,請不要續看我的說法)
----------
(一)所有一切從哪裡來的呢?
經文: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說明:
佛法自古以來,就有二種勝義一直令人分不出應該採信哪一個?
一是勝義有,一是畢竟空。
勝義有在形容,佛性如大海,可以變相,所變相就是世界、業果、
眾生三種相續(詳閱《楞嚴經》中的開示)。雖然能變,但其本質
不因變化而有增減。而於變化中,就等同其本質,如海浪、海漩,
都是海水所構成,並不因表相不同了,本質會跟著不同。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大海已先存在,此處大海是指佛性。
畢竟空在形容,佛性如虛空,它沒有生滅,而虛空裡的各類浮雲、
落水等都是自生自滅,與虛空沒有干係。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虛空已先存在,此處虛空是指佛性。
為何會有上述二種勝義的主張呢?因為,佛經中就有引用這二類表
相而開示的經文,使得,閱經人依其不平等習氣,而有不同主張。
吾人是否有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南傳佛法曾分裂成二十部眾
(一說二十二部),各部所主張佛法不盡相同,但各部又都有阿
羅漢,奇也怪哉,不同主張竟然都可以產生阿羅漢!!原因為何
呢?
那麼,不同勝義主張者,是否也皆能成佛嗎?......這的確是很
有趣,又非常吸引的議題!!
相信勝義有的人,他可以很輕易的看懂上述的那段經文。因為它
偏於勝義有義。主張畢竟空者,就要多費腦筋去把心念、執著習
氣轉變才能接受!
但,畢竟空主張者,就把它想成就是虛空遍一切處,而一切處都
是自生自滅,如同空華即可。空華它沒發生,但卻有被精神異常
者(佛看眾生如同精神異常者)看到它有產生。
現在,不知有緣人是否有發現一個很大的疑問,那就是,是什麼
讓大海跌蕩諸波浪?又是什麼讓虛空生滅諸星物呢?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說明:
最初因還沒有答案,接下來的開示就進入從已存在的事實為條件去
推演的開示,這樣的解釋有斷層,中間跳過一個 非常大的關鍵
沒有被說明!
其實,佛有開示,熟悉《楞嚴經》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差別的
是解釋處,不在這段經文上下相連之處罷了。它是什麼,底下會逐
漸的揭曉。
吾人皆了知,當種子為因,和合陽光、泥土、水、養份等諸適合的
緣,那麼,大樹就會被逐漸的長成。過去無量劫如此,現在如此,
未來無量劫之後,也可推知亦是如此。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吾人如何去看待那個最初因的存在是否
為真的可能性呢?因為,永遠都有前因、前緣,所以最初因就不會
存在。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又從哪裡
來的呢?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永無止境的循環..................
於是,那些承認因緣和合為宇宙真理者,永遠在上述的矛盾中循環
,而得不到解答。
什麼叫輪迴?執著因緣和合產生世界、業果、眾生的這個主張,就
是輪迴!
有些聰明人,發現上述的因緣和合主張有弊病,於是創下了無中生
有的自然說,說最初因是自然地產生,從此之後,因緣和合就合理
了,而可以繁衍出現今的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
吾人仔細的去思惟,發現中國道術家不也是有所謂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二儀」的主張嗎?要注意,那是研究道之術者的說法,不
是老莊列的說法。道德經的說是: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道德經這一段說無為始的道理,與道術家的主張不同。它的無,可
以被理解成無中生有;也可以被理解成,從來沒有發生,而天地之
生只是某種幻相,並不實際有產生。
去看易經,它也沒主張無中生有,而是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當太極成立之後,後續的說法就能合理的成立,只不過,它沒說明
太極是怎麼產生的?!
看來看去,想來想去,全都是疑問吶~~
古人云:「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我倒認為,佛陀不出,
日月星無光!你仲尼不出,長夜還有光,我佛陀不出,連光明都消
失不見。
所以,對那個是否有最初因存在的問題,佛陀給出了答案!!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說明:
當最初因被忽視不論之後,從現有的生滅中去談一切生滅、變化,
就非常合理,而容易被理解。
眾生不是有執著習氣嗎?所以,所有言說、分別、計度,都離不開
執著,於是愚昧眾生在忽略最初因這個令人糾結、找不到解答的煩
惱之後,就能在輪迴中繼續活得很舒爽,就像糞坑裡蠕動的蛆,日
日有糞吃,好似沒煩惱 (一哂! ^_^) (人不愛蛆生活,天人也不
愛人類的生活,因為,天人入人類世界,覺得非常臭!)
(二)最初因與自然性
無中生有,這是真實義理嗎?......,若這是真實義理,那麼,成
佛之後,不知某一日,但一定會再發生,已成佛者,將不能自主的
再次墮入輪迴中,而釋迦牟尼佛說這類的見解,叫做:
邪見!
您相信在下所說的嗎?若相信再往下看,若不相信,不必往下看,
謹祝您,平安如意,心想事成,惟除不善!
既然無中生有是不會發生,因緣和合又不能造成十方世界、業果
及眾生三種相續,而最初因也不會存在,那麼,到底真理是什麼
呢?
......
在下曾經發過不少文章談到究竟勝義,各位也能找的到它們。所
以,我就省事不打了,請自己去找吧,您感興趣一定找得到;您
不感興趣而不找,我又何必浪費手力及時間去打字呢!
不過,我可以給有緣人一個簡捷的答案:
一切都沒產生!
無論本體上的(體)、表相上的(相)、作用上的(用)、方法
上的(法),全都沒產生!
相信我的人,一定有不少迷惑,例如,我打字的鍵盤,它有被產
生嗎?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永無止境的循環..................
也許,這類無智者將得到最後的結論:
這個法迄巴,就是在胡說八道,鑑定完畢!
(三)一切都是「妄」
當妄發生之後,於是產生了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這也是
您我能存在的原因,因為,我們都在妄中!
但這個妄,如同空中華,在正常人眼光中(指佛陀)看來,它並
不存在,是精神病人才能看到。佛看眾生就如同正常人在看精神
病者。
佛為了更有效率的救拔眾生,於是,倒駕慈航,依願隨緣的入輪
迴來渡眾生。
這裡,我採用「當妄發生」的字辭,只是行文方便,妄的發生,
如同《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一日早上醒來後照鏡子,就忽然
的認為鏡中人不是自己,以為自己的頭失去了!於是發狂的奔出
去尋頭。
沒什麼沒發生,所以有緣的人,沒有必要煩惱;也沒有必要去證
到什麼境界。應該要做的是 ,斷除相續無明的習氣,應該:
1、立志無欲
目前有欲,是因為沒立志要離開它
2、悟淨圓覺
淨圓覺即是佛之知見,它是無生。領悟了一切都沒發生
之後,才能繼續的在斷除妄想習氣的路上走。
3、持淨覺心用功
這是指要精進用功,若在用功時不忘所悟,那就是已持
淨覺心之意思。
4、反復用功,一直到自己覺醒完畢
跋:
一首透通又美妙的詩,送給有緣人!
讀禪經(唐·白居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燄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c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
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 重點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 重點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 重點
/* 以下這一段,最難被理解 */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註二
***********
其實,畢竟空及勝義有二說法,都是正確的知見,如同從手掌角度及手背角度看手,看到的都是正確的手,但角度不同,所看就有所偏重。
實際的狀況,是一個力場,它具有波粒二重性,於震頻低時,它是以看不到的力場而呈現;當它進入不斷排列組合後的高震頻之後,就重疊出粒子、沙、石、行星之類稠密物質現象而呈現。
所謂的呈現,也是相對說法。例如水,對人類來說就是水;對鬼來說就是火;對天人來說就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踩踏。
相同震頻會互相碰撞,於是就產生了存在的感受,因此,世俗人就執著 「 它存在 」!
不同震頻,如同擴播頻率,在虛空中不知有多少這類的頻率 「 同時存在 」,把收音機打開轉台,就能收到非常多不同頻率。
注意:它們是同時存在,但又不互相干擾。
上述說法,也依然沒有解釋,這個力場是怎麼來的(《楞嚴經》中有說明)。
十方宇宙最低層的力場,被稱為風輪,它的名稱叫做:平等!
對上風輪感興趣的法友,請自行參考《華嚴經》
復:
本人估計,若信我以下所說者,今日有不少人可破見惑!
以下說法,請有緣人「 耐心 」的去仔細思惟!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
通,鬼神通之!
在相用法(一定要理解這三個字的真正意義)的角度之上,吾人摸到刀子,
感受到它的真實,若有人說它不真實,請自行捅心臟一下,若能不流血而
不死,請告訴我,讓在下向您膜拜!(愚痴網友,請勿戲語說自己可以,
行不行,一把刀插入心臟,十分鐘就能知道答案)
由於事實是這麼貼切,於是吾人就在懷疑:
1、一切事實都是真實的存在,但這存在為真嗎?
2、若為真,怎麼證明?
現在,先思惟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是否皆是因緣和合之後的現象?
若您說是,可以往下看。若您不同意,可以不用理睬本帖子。
若大樹是由種子為因,加上陽光、泥土、水、營養...等而長成,於是吾人
說大樹是因緣和合而產生。
吾人再去思惟,種子也是由另一個因緣和合而產生;泥土也是;營養也是
,水......也是。去觀察,我們的世界似乎找不出沒有一樣是由無中而產
生(誰能找到,請告訴我,在下會非常感激您!),我不知十方宇宙是否
也都這樣,因為我沒有佛的神力,但依理推斷,十方宇宙也適合這個邏輯
: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
於是,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所有一切都由因緣和合而產生,而產生這些因及緣,又是各自由另一個因
與緣和合而產生,如此回溯至最原始的那個初因,它曾存在嗎?
我說:它存在!因為,它若不存在,就不會產生被和合事物,您與我就不
會在此閒嗑牙。
那麼,最初之因是什麼呢?......這是第二個有趣的事!
有緣人,請先把註一的經文讀通!若您看不懂 「 汝元不知 」以上的經
文,本人建議您不需要再往下看了,先去網上找資料,來理解「 汝元不
知 」以上之上的經義,理解之後,再回來往下看我的帖子,及佛經。
當吾人已理解了註一「 汝元不知 」之上的經文時,就會自心中產生一個
疑惑,那就是:
最初之因是什麼呢?
接著看「 汝元不知 」以下的經文,並去思惟它的義理。我建議您把這一
段複製到別的地方,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思惟,不要連續看我以下的說
法,否則,所得般若對您將不是最大助益(助益變小),因為我是過來人
,它們是我的體會,不是您們的。
以下,我將振聾發聵,您準備好了嗎?
:
:
:
(沒看完註一最底下一段經文之前,請不要續看我的說法)
----------
(一)所有一切從哪裡來的呢?
經文: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說明:
佛法自古以來,就有二種勝義一直令人分不出應該採信哪一個?
一是勝義有,一是畢竟空。
勝義有在形容,佛性如大海,可以變相,所變相就是世界、業果、
眾生三種相續(詳閱《楞嚴經》中的開示)。雖然能變,但其本質
不因變化而有增減。而於變化中,就等同其本質,如海浪、海漩,
都是海水所構成,並不因表相不同了,本質會跟著不同。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大海已先存在,此處大海是指佛性。
畢竟空在形容,佛性如虛空,它沒有生滅,而虛空裡的各類浮雲、
落水等都是自生自滅,與虛空沒有干係。
表相能夠變化,它的前提是必須虛空已先存在,此處虛空是指佛性。
為何會有上述二種勝義的主張呢?因為,佛經中就有引用這二類表
相而開示的經文,使得,閱經人依其不平等習氣,而有不同主張。
吾人是否有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南傳佛法曾分裂成二十部眾
(一說二十二部),各部所主張佛法不盡相同,但各部又都有阿
羅漢,奇也怪哉,不同主張竟然都可以產生阿羅漢!!原因為何
呢?
那麼,不同勝義主張者,是否也皆能成佛嗎?......這的確是很
有趣,又非常吸引的議題!!
相信勝義有的人,他可以很輕易的看懂上述的那段經文。因為它
偏於勝義有義。主張畢竟空者,就要多費腦筋去把心念、執著習
氣轉變才能接受!
但,畢竟空主張者,就把它想成就是虛空遍一切處,而一切處都
是自生自滅,如同空華即可。空華它沒發生,但卻有被精神異常
者(佛看眾生如同精神異常者)看到它有產生。
現在,不知有緣人是否有發現一個很大的疑問,那就是,是什麼
讓大海跌蕩諸波浪?又是什麼讓虛空生滅諸星物呢?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說明:
最初因還沒有答案,接下來的開示就進入從已存在的事實為條件去
推演的開示,這樣的解釋有斷層,中間跳過一個 非常大的關鍵
沒有被說明!
其實,佛有開示,熟悉《楞嚴經》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差別的
是解釋處,不在這段經文上下相連之處罷了。它是什麼,底下會逐
漸的揭曉。
吾人皆了知,當種子為因,和合陽光、泥土、水、養份等諸適合的
緣,那麼,大樹就會被逐漸的長成。過去無量劫如此,現在如此,
未來無量劫之後,也可推知亦是如此。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吾人如何去看待那個最初因的存在是否
為真的可能性呢?因為,永遠都有前因、前緣,所以最初因就不會
存在。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又從哪裡
來的呢?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若因緣和合是永遠的真理,則最初因必然不存在,它還必然還有前
因前緣。
若最初因不存在,則它不能參與和合,則現今所有一切將不會產生
,那麼,現今一切又從哪裡來的呢,所以必然有前因前緣來和合。
..................永無止境的循環..................
於是,那些承認因緣和合為宇宙真理者,永遠在上述的矛盾中循環
,而得不到解答。
什麼叫輪迴?執著因緣和合產生世界、業果、眾生的這個主張,就
是輪迴!
有些聰明人,發現上述的因緣和合主張有弊病,於是創下了無中生
有的自然說,說最初因是自然地產生,從此之後,因緣和合就合理
了,而可以繁衍出現今的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
吾人仔細的去思惟,發現中國道術家不也是有所謂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二儀」的主張嗎?要注意,那是研究道之術者的說法,不
是老莊列的說法。道德經的說是: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道德經這一段說無為始的道理,與道術家的主張不同。它的無,可
以被理解成無中生有;也可以被理解成,從來沒有發生,而天地之
生只是某種幻相,並不實際有產生。
去看易經,它也沒主張無中生有,而是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當太極成立之後,後續的說法就能合理的成立,只不過,它沒說明
太極是怎麼產生的?!
看來看去,想來想去,全都是疑問吶~~
古人云:「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我倒認為,佛陀不出,
日月星無光!你仲尼不出,長夜還有光,我佛陀不出,連光明都消
失不見。
所以,對那個是否有最初因存在的問題,佛陀給出了答案!!
繼續往下看佛經......
----------
經文: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說明:
當最初因被忽視不論之後,從現有的生滅中去談一切生滅、變化,
就非常合理,而容易被理解。
眾生不是有執著習氣嗎?所以,所有言說、分別、計度,都離不開
執著,於是愚昧眾生在忽略最初因這個令人糾結、找不到解答的煩
惱之後,就能在輪迴中繼續活得很舒爽,就像糞坑裡蠕動的蛆,日
日有糞吃,好似沒煩惱 (一哂! ^_^) (人不愛蛆生活,天人也不
愛人類的生活,因為,天人入人類世界,覺得非常臭!)
(二)最初因與自然性
無中生有,這是真實義理嗎?......,若這是真實義理,那麼,成
佛之後,不知某一日,但一定會再發生,已成佛者,將不能自主的
再次墮入輪迴中,而釋迦牟尼佛說這類的見解,叫做:
邪見!
您相信在下所說的嗎?若相信再往下看,若不相信,不必往下看,
謹祝您,平安如意,心想事成,惟除不善!
既然無中生有是不會發生,因緣和合又不能造成十方世界、業果
及眾生三種相續,而最初因也不會存在,那麼,到底真理是什麼
呢?
......
在下曾經發過不少文章談到究竟勝義,各位也能找的到它們。所
以,我就省事不打了,請自己去找吧,您感興趣一定找得到;您
不感興趣而不找,我又何必浪費手力及時間去打字呢!
不過,我可以給有緣人一個簡捷的答案:
一切都沒產生!
無論本體上的(體)、表相上的(相)、作用上的(用)、方法
上的(法),全都沒產生!
相信我的人,一定有不少迷惑,例如,我打字的鍵盤,它有被產
生嗎?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若沒有,我怎麼可以觸碰到,還可以掄起來砸些混蛋呢?
若有,又怎能說它沒有被產生!
..................永無止境的循環..................
也許,這類無智者將得到最後的結論:
這個法迄巴,就是在胡說八道,鑑定完畢!
(三)一切都是「妄」
當妄發生之後,於是產生了世界、業果、眾生三種相續。這也是
您我能存在的原因,因為,我們都在妄中!
但這個妄,如同空中華,在正常人眼光中(指佛陀)看來,它並
不存在,是精神病人才能看到。佛看眾生就如同正常人在看精神
病者。
佛為了更有效率的救拔眾生,於是,倒駕慈航,依願隨緣的入輪
迴來渡眾生。
這裡,我採用「當妄發生」的字辭,只是行文方便,妄的發生,
如同《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一日早上醒來後照鏡子,就忽然
的認為鏡中人不是自己,以為自己的頭失去了!於是發狂的奔出
去尋頭。
沒什麼沒發生,所以有緣的人,沒有必要煩惱;也沒有必要去證
到什麼境界。應該要做的是 ,斷除相續無明的習氣,應該:
1、立志無欲
目前有欲,是因為沒立志要離開它
2、悟淨圓覺
淨圓覺即是佛之知見,它是無生。領悟了一切都沒發生
之後,才能繼續的在斷除妄想習氣的路上走。
3、持淨覺心用功
這是指要精進用功,若在用功時不忘所悟,那就是已持
淨覺心之意思。
4、反復用功,一直到自己覺醒完畢
跋:
一首透通又美妙的詩,送給有緣人!
讀禪經(唐·白居易):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燄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7c
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
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 重點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 重點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 重點
/* 以下這一段,最難被理解 */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註二
***********
其實,畢竟空及勝義有二說法,都是正確的知見,如同從手掌角度及手背角度看手,看到的都是正確的手,但角度不同,所看就有所偏重。
實際的狀況,是一個力場,它具有波粒二重性,於震頻低時,它是以看不到的力場而呈現;當它進入不斷排列組合後的高震頻之後,就重疊出粒子、沙、石、行星之類稠密物質現象而呈現。
所謂的呈現,也是相對說法。例如水,對人類來說就是水;對鬼來說就是火;對天人來說就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踩踏。
相同震頻會互相碰撞,於是就產生了存在的感受,因此,世俗人就執著 「 它存在 」!
不同震頻,如同擴播頻率,在虛空中不知有多少這類的頻率 「 同時存在 」,把收音機打開轉台,就能收到非常多不同頻率。
注意:它們是同時存在,但又不互相干擾。
上述說法,也依然沒有解釋,這個力場是怎麼來的(《楞嚴經》中有說明)。
十方宇宙最低層的力場,被稱為風輪,它的名稱叫做:平等!
對上風輪感興趣的法友,請自行參考《華嚴經》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一切都無生
有法友提問,回答如下。
>佛學理論中的一個明顯缺陷
>就是否定了相的存在,冒似比自然的存在還高明。相有什麼錯麼??
復:
佛所開示的怎會有缺陷,若真有,也是被篡改過的。
佛法之弘揚可分成四方面:體、相、用、法
以畢竟空義來說:
體如虛空,相用法即浮雲,而浮雲自生自滅,虛空卻不隨其生滅而生滅
。虛空與浮雲無關係,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
以勝義有義來說:
體如黃金塊,能鑄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可盛物(用)、
金筷可挾物(用)。盛物方式,可以由左向右舀(法),亦可由右向
左舀(法)。
於是,某些人就在畢竟空義(中觀)及勝義有(唯識)中迷惑。更有些人
連上述二個勝義也還不理解。
吾人學佛,須依佛的知見去理解佛法,那麼,佛的知見是什麼呢?我說佛
的知見是: 無 生!
既然本來無生,又怎會有相、用、法呢?
它的原因是眾生正在妄中!眾生本身就是妄的化身,如冰、水、水汽三態
,其本質都是水分子(H2O)。無量的十方世界,都是妄的化衍。
真要搞懂體相用法的真義,須很認真的去看《楞嚴經》,其中特別是「妄
元無因(註一)」 及 「富樓那問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註二)」
這二段。
註二佛經已說的非常清楚。性覺必明,它本來就沒有問題,但忽然就
出現「妄」來攪局,於是產生了 「覺」 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
「自覺有我」,但在最初始的妄是非常微細,想想第八識的業力是怎
麼化出十方世界,就能想像它細到不可思議,就連虛空都是妄所產生
的。
看完註二佛經之後,某些人就疑惑,本來「性覺必明」,又怎會忽然
有妄出現呢?
佛在註一開示,妄元無因!
為何妄的產生是無因呢?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產生!業果、眾生、世
界都沒有產生,只是眾生(是妄的一個表相)迷於妄,而去分別這個
是、那個不是,墮入了能所二元中,而不能解離。不只般若不能解脫
業力拘束,連知見也未如實知(沒破見惑)!
於是,又有人要問(眾生的習氣),若妄的產生無因,那麼為何有業
果、眾生、世界的相續呢?......有人應該會想到雞生蛋、蛋生雞那
一個先發生的爭論!
佛在註三經文中開示: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為何有妄產生呢?因為,眾生正在妄中!由於有執著沒有捨離,所以
就迷惑不解,更不能自證無生,於是在無量劫中輪迴。不只身體輪迴
,連心也在怎麼產生、怎麼可能、為什麼之類的思想中輪迴,而不願
放下!
一個在夢中的人,若已自知在夢裡,他的目標不是去研究夢怎麼發生
,而是怎麼從夢中醒轉。因為,夢中一切本來無生,去研究無生的事
物,如同在研究空華怎麼產生、何時凋零一般的浪費生命!不如早日
夢醒,自己就非常清楚了知,夢中所有一切的本質就是無生!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10) T19, p0154c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
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
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法迄巴疏:
上述經文中的 「妄想」 二字,不是最佳翻譯,但我也想不出有更好
的字辭。
此妄想二字,其真義實際上具有二個意思,非常重要!
(1)一是純粹的妄
它具有妄體、妄相、妄用、妄法。
妄相如虛空華,它沒有生起,但精神異常者卻說它有生起。由相
起用,由用增法,此三皆從妄體而生。但......如同虛空華的本
質是無生,又怎會真有空華,更不必去期待它有結果的作用,更
更不必想用什麼方法去摘果,全部都無生!
(2)二是由妄化衍產生的妄想
妄想是作用,它由意識而產生,意識也是作用,來自第八識種子
的相所現行。當眾生妄想時,就出現非常多的方法,但吾人仔細
的去思惟,妄想之本體為何呢?
妄想來自妄的驅動所化衍而成,如同鐵原子化衍成鐵屑、鋼條、
鐵制機器等。
而這個妄,又是什麼呢?這裡,義理又回到第1條!
佛常開示,所有的相如同交蘆,外表似有,但卻空心。眾生被妄相迷惑
時(具有七情六欲之三毒習氣),就不能如實知本來無生,以致無法破
見惑。
破見惑的感受,如同前一分鐘看到一個美女/男裸體奔街,吾人被她/他
所吸引,但下一分鐘卻被車輾過而變成碎肉、破骨、斷筋,血流的整個
地上都是,這時一看之下,忽然發現:
我剛才的情欲怎麼消失了?
眾生因為三毒習氣,所以被外塵所迷,而不能念念觸塵而不被塵所轉,
以致迷惑無明。若智者了知我所說且認同,我說,您離破見惑很近了!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
****************************************************************
註三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
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
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
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佛學理論中的一個明顯缺陷
>就是否定了相的存在,冒似比自然的存在還高明。相有什麼錯麼??
復:
佛所開示的怎會有缺陷,若真有,也是被篡改過的。
佛法之弘揚可分成四方面:體、相、用、法
以畢竟空義來說:
體如虛空,相用法即浮雲,而浮雲自生自滅,虛空卻不隨其生滅而生滅
。虛空與浮雲無關係,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
以勝義有義來說:
體如黃金塊,能鑄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可盛物(用)、
金筷可挾物(用)。盛物方式,可以由左向右舀(法),亦可由右向
左舀(法)。
於是,某些人就在畢竟空義(中觀)及勝義有(唯識)中迷惑。更有些人
連上述二個勝義也還不理解。
吾人學佛,須依佛的知見去理解佛法,那麼,佛的知見是什麼呢?我說佛
的知見是: 無 生!
既然本來無生,又怎會有相、用、法呢?
它的原因是眾生正在妄中!眾生本身就是妄的化身,如冰、水、水汽三態
,其本質都是水分子(H2O)。無量的十方世界,都是妄的化衍。
真要搞懂體相用法的真義,須很認真的去看《楞嚴經》,其中特別是「妄
元無因(註一)」 及 「富樓那問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註二)」
這二段。
註二佛經已說的非常清楚。性覺必明,它本來就沒有問題,但忽然就
出現「妄」來攪局,於是產生了 「覺」 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
「自覺有我」,但在最初始的妄是非常微細,想想第八識的業力是怎
麼化出十方世界,就能想像它細到不可思議,就連虛空都是妄所產生
的。
看完註二佛經之後,某些人就疑惑,本來「性覺必明」,又怎會忽然
有妄出現呢?
佛在註一開示,妄元無因!
為何妄的產生是無因呢?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產生!業果、眾生、世
界都沒有產生,只是眾生(是妄的一個表相)迷於妄,而去分別這個
是、那個不是,墮入了能所二元中,而不能解離。不只般若不能解脫
業力拘束,連知見也未如實知(沒破見惑)!
於是,又有人要問(眾生的習氣),若妄的產生無因,那麼為何有業
果、眾生、世界的相續呢?......有人應該會想到雞生蛋、蛋生雞那
一個先發生的爭論!
佛在註三經文中開示: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為何有妄產生呢?因為,眾生正在妄中!由於有執著沒有捨離,所以
就迷惑不解,更不能自證無生,於是在無量劫中輪迴。不只身體輪迴
,連心也在怎麼產生、怎麼可能、為什麼之類的思想中輪迴,而不願
放下!
一個在夢中的人,若已自知在夢裡,他的目標不是去研究夢怎麼發生
,而是怎麼從夢中醒轉。因為,夢中一切本來無生,去研究無生的事
物,如同在研究空華怎麼產生、何時凋零一般的浪費生命!不如早日
夢醒,自己就非常清楚了知,夢中所有一切的本質就是無生!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10) T19, p0154c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
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
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法迄巴疏:
上述經文中的 「妄想」 二字,不是最佳翻譯,但我也想不出有更好
的字辭。
此妄想二字,其真義實際上具有二個意思,非常重要!
(1)一是純粹的妄
它具有妄體、妄相、妄用、妄法。
妄相如虛空華,它沒有生起,但精神異常者卻說它有生起。由相
起用,由用增法,此三皆從妄體而生。但......如同虛空華的本
質是無生,又怎會真有空華,更不必去期待它有結果的作用,更
更不必想用什麼方法去摘果,全部都無生!
(2)二是由妄化衍產生的妄想
妄想是作用,它由意識而產生,意識也是作用,來自第八識種子
的相所現行。當眾生妄想時,就出現非常多的方法,但吾人仔細
的去思惟,妄想之本體為何呢?
妄想來自妄的驅動所化衍而成,如同鐵原子化衍成鐵屑、鋼條、
鐵制機器等。
而這個妄,又是什麼呢?這裡,義理又回到第1條!
佛常開示,所有的相如同交蘆,外表似有,但卻空心。眾生被妄相迷惑
時(具有七情六欲之三毒習氣),就不能如實知本來無生,以致無法破
見惑。
破見惑的感受,如同前一分鐘看到一個美女/男裸體奔街,吾人被她/他
所吸引,但下一分鐘卻被車輾過而變成碎肉、破骨、斷筋,血流的整個
地上都是,這時一看之下,忽然發現:
我剛才的情欲怎麼消失了?
眾生因為三毒習氣,所以被外塵所迷,而不能念念觸塵而不被塵所轉,
以致迷惑無明。若智者了知我所說且認同,我說,您離破見惑很近了!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
****************************************************************
註三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
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
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
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識是怎麼產生,與識智之分別
某網友問:識是怎麼產生的?
----------------------------------------
識的產生,還沒有看到佛經中有直接開示(也許不是沒有佛經開示,只是我知淺業深沒有接觸到而已),但有相似、相近、相關義理之開示。
《楞嚴經》中的業果相續,就有這個味道。《楞伽經》中的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也有一點味道。
要了義識的義理,要去看唯識法相宗的主要經論,裡面都有相近、相關的說法。
以下提供二個不是產生識的經文,但看看有益。
【經文典故】唸唸成形。形形皆有識
http://tieba.baidu.com/p/1450456529
【经文典故】识的迁移作用
http://tieba.baidu.com/p/733963961
【經文典故】識與智之差別
http://tieba.baidu.com/p/1434418089
----
今夜,我更體認感悟到,吾人只要能熄心寧燥,不去執著攀緣世事,而專心在斷惑的修行上,即便目前一文不識,於諸惑業逐漸的解離之後,入了菩薩第八地,證得咒語秘,也能在一瞬間了知一切法,什麼不懂的,一瞬間都了領悟。
得咒語秘,除了能了知咒語之真正意義,於過去無量劫學過的佛法也都能一瞬間都回憶起來,這比從2500年前隨佛學法,至今日所學佛法之量還多出不可計數的多。
這比起一輩子當佛法學者所學佛法還不知多多少?又能斷惑更自在,隨願決定是否入輪迴,只需要熄心寧燥的去專心用功!
----
識有三相:真相、業相、轉相。
真相是指佛性、無生;業相是受業之相,相不只是色塵,它如同法之一字,是泛指一切;轉相是指變化,如水管向上噴水,不斷地變不同的相。
(1)以真相為目標
若以真相為目標,則識沒有產生,當眾生自覺有我時,就不離識。如同浮雲自生自滅於虛空,當浮雲自覺有我,就已不離虛空而存在。
不過,眾生更好奇的想以旁觀者身份,去了知浮雲何時產生、(妄)如何產生,甚至想知道虛空是怎麼產生?開題提契的就是這個議題:識怎麼產生?
(2)以業相、轉相為目標
若以業相、轉相為目標,則識有生滅,必有產生之時。這就有一個有趣議題:第八識何時產生?
第八識有二義:共識與別識。
共識是彼此相通;別識也是共識,但被某眾生執著為,這一部份的業相、轉相是我個人的第八識。
----------------------------------------
識的產生,還沒有看到佛經中有直接開示(也許不是沒有佛經開示,只是我知淺業深沒有接觸到而已),但有相似、相近、相關義理之開示。
《楞嚴經》中的業果相續,就有這個味道。《楞伽經》中的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也有一點味道。
要了義識的義理,要去看唯識法相宗的主要經論,裡面都有相近、相關的說法。
以下提供二個不是產生識的經文,但看看有益。
【經文典故】唸唸成形。形形皆有識
http://tieba.baidu.com/p/1450456529
【经文典故】识的迁移作用
http://tieba.baidu.com/p/733963961
【經文典故】識與智之差別
http://tieba.baidu.com/p/1434418089
----
今夜,我更體認感悟到,吾人只要能熄心寧燥,不去執著攀緣世事,而專心在斷惑的修行上,即便目前一文不識,於諸惑業逐漸的解離之後,入了菩薩第八地,證得咒語秘,也能在一瞬間了知一切法,什麼不懂的,一瞬間都了領悟。
得咒語秘,除了能了知咒語之真正意義,於過去無量劫學過的佛法也都能一瞬間都回憶起來,這比從2500年前隨佛學法,至今日所學佛法之量還多出不可計數的多。
這比起一輩子當佛法學者所學佛法還不知多多少?又能斷惑更自在,隨願決定是否入輪迴,只需要熄心寧燥的去專心用功!
----
識有三相:真相、業相、轉相。
真相是指佛性、無生;業相是受業之相,相不只是色塵,它如同法之一字,是泛指一切;轉相是指變化,如水管向上噴水,不斷地變不同的相。
(1)以真相為目標
若以真相為目標,則識沒有產生,當眾生自覺有我時,就不離識。如同浮雲自生自滅於虛空,當浮雲自覺有我,就已不離虛空而存在。
不過,眾生更好奇的想以旁觀者身份,去了知浮雲何時產生、(妄)如何產生,甚至想知道虛空是怎麼產生?開題提契的就是這個議題:識怎麼產生?
(2)以業相、轉相為目標
若以業相、轉相為目標,則識有生滅,必有產生之時。這就有一個有趣議題:第八識何時產生?
第八識有二義:共識與別識。
共識是彼此相通;別識也是共識,但被某眾生執著為,這一部份的業相、轉相是我個人的第八識。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修行人的迷思,與對治的好處
這篇文章是我的隨文,講我的修行心得,想到什麼就打出什麼,有緣人若認為有利就拾去!
----
人的愚痴,有些真的是很莫名的!而所謂莫名,常是找不到原因而著名。
為何找不到產生愚痴之發生原因呢?......
有情眾生不知經過多少大劫以來輪迴於三界六道之中,他養成了不知多少、多深的習氣!如同,吾人看到汽車飛撞而來,第一個反應,還不一定要經過腦袋想過,那就是飛跳避離!為何,這個人不站在當地欣賞自己被飛車撞死的精采情景呢?
眾生之七情六慾習氣,都是無量劫來不斷的反覆養成,而這狀況,如同交蘆!其外表似乎實有,而其中心卻空無!
於是,眾生就這樣輪迴而養成如同武術大師一般的,不必經過大腦思惟就能直覺反應,因此眼根觸色塵,當下了知汽車飛撞而來,觸發欲習直接反應,也跟著飛跳遠離。
吾人欲習之中,最深的習氣,應該就是所謂的「三毒:貪瞋痴」了!
吾人活於不停地斷惑生活中,當然也經歷各類善惡處境、善噁心境,有順利解決觸塵事,也有至今無法解決而拖著的事件。於反覆觸塵中,於是某些經驗之好壞效果,就能被彰顯出來!
而其中:對治,是非常好的方式因而被彰顯而出!
是的,就只是對治法!
到底有哪些對治法可以斷除吾人的執著呢?......嗯,例如五停心觀等等,這個網上查就說的非常清楚,我不多做贅言。
----
財 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是人都要面臨這五項考驗。其中,食與睡是最後斷除的欲習,這與肉體有非常深的密契關係,不食、不睡,那麼,這個人就要有近期告別 人類世界的準備才行!其餘的財、色、名,都不是人類生活的百分百必要事項,雖然它們影響著世俗生活,但若有在用功,還是影響不了修行生活!
因為:它們就是習氣,就是要被遠離的對象!
成 為人,一定有當人的業報才行(果地佛菩薩乘願而來者例外)。於是,成為人的業報習氣,就驅動令人產生迷思之愚痴行為。這等業報習氣,是需要經過般若修行之 後,才能發現。否則,就墮入世俗生活而不能解離。即便是深入禪定者,若不存出世般若,也不能借已證境界暨所悟道理而解脫輪迴。
是什麼使吾人愚痴無智而陷入七情六慾之中呢?我說:是吾人不肯離彼七情六慾所致!以佛經常用語,那就是:未_如_實_知!
沒有如實了知,導致輪迴之原因。若人如實了知,前方一步是懸崖,不想死的人,就不會往前踏一步。若沒有如實了知前方一步是懸崖,就算不想死之輩,也照樣非死不可!凡夫眾生就是未如實知之輩!所以,八正道第一要項就是 「正見」!
我發此文,是因為遇到三毒欲習生起而不能離之困惑,探討發生,這有二個原因:欲習太重、功夫不到!
這二個因素是一個蹺蹺板,一個輕另一個就重。例如,我被色慾所迷,平常功夫是察知就不隨,但一日卻於睡夢剛醒時,心中竟然留有餘欲(從夢中帶來),耽於色慾之中,於是我就納悶,這不是我所欲,而我也已察知,為何卻隨它去了,原因何在呢?
由於,過去我用過對治法,於是當下生一念,把心中女色化微,於是她的皮膚肉體不斷地化微,細胞組織、脂肪、血管、筋肉、骨髓一一呈現於心中,當下女相消失,於是,我當下就不再有色慾,亦不再隨!
......稀奇,可嘆!這是我的感想。原來,人的欲習可以這麼操控的,這是我隨著又生起的感想!
於是,我又生出一念:我悟無生,亦懂斷惑方式,為何我的欲習還沒有斷除呢?
現在清醒的意識之下,當然瞭然原因為何:功夫用的還沒徹底!
比較理智的說法,就是用的功夫還不夠久。如同止歇不再加油的高速汽車,它沒停而還在滑動中,是因為時間不夠久!
----
現在我又感悟:《楞嚴經》真是大方廣修多羅了義經,吾人應該常接觸、常學習!
佛於該經已做斷無明的了義開示: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掜目亂花發生。
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
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吾人很多時候,都必須依上述三漸次才方得消滅欲習!「違其現業」四個字對我有很深的助益,這也是此篇文章的斷惑重點!
因循苟且世間民俗生活,那就是在繼續淪落輪迴,吾人要免輪迴,總須違其現業!(指不隨業果相續)
《楞嚴經》中非常有名偈語,這樣開示: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雖然本來無生,但目前卻墮妄中而不能離,若不欲隨妄繼續輪迴,仍須用功無慾,才能次第離妄!
當然,無量劫以來的習氣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等它自動止歇才行;當然,它能止歇的前提是自己已先不再踩油門才行。
只是,吾人欲習深種,有時一個方法用不上時,如同我已察知欲習之後,雖不欲隨,卻又仍不能自在......
這個時候,使用對治法是非常簡捷又有力的方式!
這個時候,來一顆Airway,消除肉體煩燥,也是不錯的選擇! ^_<
法無定法,定法非法,智者善巧用功!
----
人的愚痴,有些真的是很莫名的!而所謂莫名,常是找不到原因而著名。
為何找不到產生愚痴之發生原因呢?......
有情眾生不知經過多少大劫以來輪迴於三界六道之中,他養成了不知多少、多深的習氣!如同,吾人看到汽車飛撞而來,第一個反應,還不一定要經過腦袋想過,那就是飛跳避離!為何,這個人不站在當地欣賞自己被飛車撞死的精采情景呢?
眾生之七情六慾習氣,都是無量劫來不斷的反覆養成,而這狀況,如同交蘆!其外表似乎實有,而其中心卻空無!
於是,眾生就這樣輪迴而養成如同武術大師一般的,不必經過大腦思惟就能直覺反應,因此眼根觸色塵,當下了知汽車飛撞而來,觸發欲習直接反應,也跟著飛跳遠離。
吾人欲習之中,最深的習氣,應該就是所謂的「三毒:貪瞋痴」了!
吾人活於不停地斷惑生活中,當然也經歷各類善惡處境、善噁心境,有順利解決觸塵事,也有至今無法解決而拖著的事件。於反覆觸塵中,於是某些經驗之好壞效果,就能被彰顯出來!
而其中:對治,是非常好的方式因而被彰顯而出!
是的,就只是對治法!
到底有哪些對治法可以斷除吾人的執著呢?......嗯,例如五停心觀等等,這個網上查就說的非常清楚,我不多做贅言。
----
財 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是人都要面臨這五項考驗。其中,食與睡是最後斷除的欲習,這與肉體有非常深的密契關係,不食、不睡,那麼,這個人就要有近期告別 人類世界的準備才行!其餘的財、色、名,都不是人類生活的百分百必要事項,雖然它們影響著世俗生活,但若有在用功,還是影響不了修行生活!
因為:它們就是習氣,就是要被遠離的對象!
成 為人,一定有當人的業報才行(果地佛菩薩乘願而來者例外)。於是,成為人的業報習氣,就驅動令人產生迷思之愚痴行為。這等業報習氣,是需要經過般若修行之 後,才能發現。否則,就墮入世俗生活而不能解離。即便是深入禪定者,若不存出世般若,也不能借已證境界暨所悟道理而解脫輪迴。
是什麼使吾人愚痴無智而陷入七情六慾之中呢?我說:是吾人不肯離彼七情六慾所致!以佛經常用語,那就是:未_如_實_知!
沒有如實了知,導致輪迴之原因。若人如實了知,前方一步是懸崖,不想死的人,就不會往前踏一步。若沒有如實了知前方一步是懸崖,就算不想死之輩,也照樣非死不可!凡夫眾生就是未如實知之輩!所以,八正道第一要項就是 「正見」!
我發此文,是因為遇到三毒欲習生起而不能離之困惑,探討發生,這有二個原因:欲習太重、功夫不到!
這二個因素是一個蹺蹺板,一個輕另一個就重。例如,我被色慾所迷,平常功夫是察知就不隨,但一日卻於睡夢剛醒時,心中竟然留有餘欲(從夢中帶來),耽於色慾之中,於是我就納悶,這不是我所欲,而我也已察知,為何卻隨它去了,原因何在呢?
由於,過去我用過對治法,於是當下生一念,把心中女色化微,於是她的皮膚肉體不斷地化微,細胞組織、脂肪、血管、筋肉、骨髓一一呈現於心中,當下女相消失,於是,我當下就不再有色慾,亦不再隨!
......稀奇,可嘆!這是我的感想。原來,人的欲習可以這麼操控的,這是我隨著又生起的感想!
於是,我又生出一念:我悟無生,亦懂斷惑方式,為何我的欲習還沒有斷除呢?
現在清醒的意識之下,當然瞭然原因為何:功夫用的還沒徹底!
比較理智的說法,就是用的功夫還不夠久。如同止歇不再加油的高速汽車,它沒停而還在滑動中,是因為時間不夠久!
----
現在我又感悟:《楞嚴經》真是大方廣修多羅了義經,吾人應該常接觸、常學習!
佛於該經已做斷無明的了義開示: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掜目亂花發生。
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
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並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吾人很多時候,都必須依上述三漸次才方得消滅欲習!「違其現業」四個字對我有很深的助益,這也是此篇文章的斷惑重點!
因循苟且世間民俗生活,那就是在繼續淪落輪迴,吾人要免輪迴,總須違其現業!(指不隨業果相續)
《楞嚴經》中非常有名偈語,這樣開示: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雖然本來無生,但目前卻墮妄中而不能離,若不欲隨妄繼續輪迴,仍須用功無慾,才能次第離妄!
當然,無量劫以來的習氣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等它自動止歇才行;當然,它能止歇的前提是自己已先不再踩油門才行。
只是,吾人欲習深種,有時一個方法用不上時,如同我已察知欲習之後,雖不欲隨,卻又仍不能自在......
這個時候,使用對治法是非常簡捷又有力的方式!
這個時候,來一顆Airway,消除肉體煩燥,也是不錯的選擇! ^_<
法無定法,定法非法,智者善巧用功!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或問:數息法是數在呼上好還是數在吸上好
要看當事人的身心狀態而定。
氣勢強的人,數呼氣;反之數吸氣。
煩惱多的人數呼氣;反之數吸氣。
什麼都不執著的人,可以呼吸皆數。
打坐的用意,主要在訓練心念專一,以達到一心禪支。禪定若沒有達到一心的現
象,是無法進入。所謂一心,例如,專心在做事,結果被拍肩膀說:叫你三次怎
都沒反應?
其心,入了禪定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太專心在自己的目標上,所以遺忘外界對
五官的刺激。心念還其實還是動的很厲害!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
說明--
初於聞中:初步在聞聲的功法上用功時
入流亡所:準備入如來流(指無慾、無生之類的心態),它將可以消失了對
外界現象的反應
所入既寂:能入的自己心念,與所入之目的,在真正已入之後,就不再自覺
我正在聞聲、我正在打坐、我正在幹嘛的自覺,而直接的進入某
狀態。
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於是,初步的能與所二元化就消失。所進入的狀態,一
般來說就是初禪!
如是漸增:反覆用這個修行方式,就能逐步上升定境。
...... :這叫六個逗點!
咳~,關於六個逗點,我承認非常逗!它代表吾人要擴大心量,行六波羅蜜。
注意佛菩薩身口意的表達,都有密意,都有時在提醒有緣人要用功斷惑。
一枝香代表一心一意入如來流。
二枝香代表定慧二足尊。
三枝香或三杯水,代表戒定慧三學。
五杯水代表五根、五力。
六個逗點.....嘿,您已知了!
眾生習氣總是經常忘記要入流亡所,於是順輪迴流而流於三界中。因
此佛菩薩開示,能搭上提示您的身口意,就會搭上,以提醒有緣人別
忘了用功!
氣勢強的人,數呼氣;反之數吸氣。
煩惱多的人數呼氣;反之數吸氣。
什麼都不執著的人,可以呼吸皆數。
打坐的用意,主要在訓練心念專一,以達到一心禪支。禪定若沒有達到一心的現
象,是無法進入。所謂一心,例如,專心在做事,結果被拍肩膀說:叫你三次怎
都沒反應?
其心,入了禪定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太專心在自己的目標上,所以遺忘外界對
五官的刺激。心念還其實還是動的很厲害!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
說明--
初於聞中:初步在聞聲的功法上用功時
入流亡所:準備入如來流(指無慾、無生之類的心態),它將可以消失了對
外界現象的反應
所入既寂:能入的自己心念,與所入之目的,在真正已入之後,就不再自覺
我正在聞聲、我正在打坐、我正在幹嘛的自覺,而直接的進入某
狀態。
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於是,初步的能與所二元化就消失。所進入的狀態,一
般來說就是初禪!
如是漸增:反覆用這個修行方式,就能逐步上升定境。
...... :這叫六個逗點!
咳~,關於六個逗點,我承認非常逗!它代表吾人要擴大心量,行六波羅蜜。
注意佛菩薩身口意的表達,都有密意,都有時在提醒有緣人要用功斷惑。
一枝香代表一心一意入如來流。
二枝香代表定慧二足尊。
三枝香或三杯水,代表戒定慧三學。
五杯水代表五根、五力。
六個逗點.....嘿,您已知了!
眾生習氣總是經常忘記要入流亡所,於是順輪迴流而流於三界中。因
此佛菩薩開示,能搭上提示您的身口意,就會搭上,以提醒有緣人別
忘了用功!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某網友問: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
回覆如下:
此疑問,在《圓覺經》中有開示方法,共有三種淨觀,二十五定輪的方法。
首先,要先悟淨圓覺,這指,要悟佛知見,也就是:無生!
如同《楞嚴經》之開示: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行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妄的習氣產生之後,它就以一種永不停止的現象在變相。變為虛空、變為世界、變成十二類眾生。這個不停止的驅力,被稱為業力!
吾人在業力的驅動中,於是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
立志無欲者,又稱為圓覺修行者,所用功之法,稱為如來清淨禪(參考《楞伽經》)。
當立志無欲時,它的主要目的是在違反業力之運行,停止它不停的驅動現象。
但問題出現了,就是停不下來,怎麼辦呢?(有這類見解者,大都不夠精進,或得失欲習太重)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跑,即便不加油給予驅力了,它也會滑動一陣子才可能停下來,吾人立志無欲之後,若 「 確實有時時警惕 」 自己欲習生起,而不耽溺於七情六欲之中,那就像是不再加油的汽車,會整個欲習漸漸的不再生起而逐漸停止!
可問題還是:明知如此,但為何自己老感覺欲習不斷地生起呢?
我還是老話:
汽車停止前要先經過一陣子滑動,試問這個修行人立志無欲,才維持多久時間呢?
所以,立志無欲的圓覺修行者,不要再生心想得到什麼,這個「想得到什麼」是一個欲習,不立志捨此欲,連大門都沒踏入,更不要說入室了。
所以,立志無欲的圓覺修行者,他只需要時時警惕注意自己的欲習是否生起且不隨(不串習)即可,人生除此之外別無它事,因此,某些人大有以下的感概:
吾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待妄自滅!
再次提醒行者須注意:
欲習生起時,了知而不隨,不必再做其它任何事!
了知時,欲念它已謝滅,就算想要去滅它,也已來不及。而此想又是新欲,
於是,若起心滅欲,起是欲,這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若欲習無生,當下即在涅槃裡,卻不能住在此涅槃中,而須能起用(指須生智,而能待人接物,不是無知或發呆,這都是不良習氣),否則,命終即入無餘依涅槃,是謂阿羅漢入涅槃,不再入輪迴度化眾生!
行如來清淨禪者,須先發菩提心(阿藐多羅三耨三菩提心,也就是斷無明之心、成佛心、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否則證境達到三三昧(空三昧、無作三昧、無相三昧)時,就不能再向上升級,若過去世有佛法善因緣,也只能達到菩薩八地(注一),而不能斷無明。
最後,引用《大佛頂首楞嚴經》中的了義開示:
汝但不隨分別(注二):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
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注一
***************
【經文典故】佛若不啟智門,八地菩薩即入究竟涅槃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8.html
*************************************************************************************
注二
***************
2024-12-21 補述: 分別:意指了知但不執著!不是現代「分別」的意思。
現代分別用辭,是指「分辨同異」。但對眾生而言,在佛法中的「分別」,就已兼含「分辨且執著」之涵意。
眾生「必執著」,無論淨、染。執淨於投生時有善果;執染反是!惟有大修行人,無所執著,以無欲之故。但若無法分辨當下是「無欲」還是「茫然之無記」,那麼,您當下是落入無記之中,這仍須輪迴。
無欲者,並非無了知之能力,只如走在路上看到黑石、白石,問彼亦知所見是紅石、白石,若不能如此,即便此人當下無念,此時所處禪定,必是無想定之類。試想,佛陀有眾生的貪欲愛習嗎?若無,那麼佛陀走在路上,不能分辨路上的是紅石、白石嗎?
修行到極高境界,即便不用意根(不生意識)也能了知世事,如《楞嚴經》所開示:
「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依心念。」
這種「當下無念」是已斷輪迴的聖境,不是眾生的輪迴心境!
*************************************************************************************
2024/05/11補充推薦文章
******************************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
回覆如下:
此疑問,在《圓覺經》中有開示方法,共有三種淨觀,二十五定輪的方法。
首先,要先悟淨圓覺,這指,要悟佛知見,也就是:無生!
如同《楞嚴經》之開示: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行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妄的習氣產生之後,它就以一種永不停止的現象在變相。變為虛空、變為世界、變成十二類眾生。這個不停止的驅力,被稱為業力!
吾人在業力的驅動中,於是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
立志無欲者,又稱為圓覺修行者,所用功之法,稱為如來清淨禪(參考《楞伽經》)。
當立志無欲時,它的主要目的是在違反業力之運行,停止它不停的驅動現象。
但問題出現了,就是停不下來,怎麼辦呢?(有這類見解者,大都不夠精進,或得失欲習太重)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跑,即便不加油給予驅力了,它也會滑動一陣子才可能停下來,吾人立志無欲之後,若 「 確實有時時警惕 」 自己欲習生起,而不耽溺於七情六欲之中,那就像是不再加油的汽車,會整個欲習漸漸的不再生起而逐漸停止!
可問題還是:明知如此,但為何自己老感覺欲習不斷地生起呢?
我還是老話:
汽車停止前要先經過一陣子滑動,試問這個修行人立志無欲,才維持多久時間呢?
所以,立志無欲的圓覺修行者,不要再生心想得到什麼,這個「想得到什麼」是一個欲習,不立志捨此欲,連大門都沒踏入,更不要說入室了。
所以,立志無欲的圓覺修行者,他只需要時時警惕注意自己的欲習是否生起且不隨(不串習)即可,人生除此之外別無它事,因此,某些人大有以下的感概:
吾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待妄自滅!
再次提醒行者須注意:
欲習生起時,了知而不隨,不必再做其它任何事!
了知時,欲念它已謝滅,就算想要去滅它,也已來不及。而此想又是新欲,
於是,若起心滅欲,起是欲,這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若欲習無生,當下即在涅槃裡,卻不能住在此涅槃中,而須能起用(指須生智,而能待人接物,不是無知或發呆,這都是不良習氣),否則,命終即入無餘依涅槃,是謂阿羅漢入涅槃,不再入輪迴度化眾生!
行如來清淨禪者,須先發菩提心(阿藐多羅三耨三菩提心,也就是斷無明之心、成佛心、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否則證境達到三三昧(空三昧、無作三昧、無相三昧)時,就不能再向上升級,若過去世有佛法善因緣,也只能達到菩薩八地(注一),而不能斷無明。
最後,引用《大佛頂首楞嚴經》中的了義開示:
汝但不隨分別(注二):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
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注一
***************
【經文典故】佛若不啟智門,八地菩薩即入究竟涅槃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8.html
*************************************************************************************
注二
***************
2024-12-21 補述: 分別:意指了知但不執著!不是現代「分別」的意思。
現代分別用辭,是指「分辨同異」。但對眾生而言,在佛法中的「分別」,就已兼含「分辨且執著」之涵意。
眾生「必執著」,無論淨、染。執淨於投生時有善果;執染反是!惟有大修行人,無所執著,以無欲之故。但若無法分辨當下是「無欲」還是「茫然之無記」,那麼,您當下是落入無記之中,這仍須輪迴。
無欲者,並非無了知之能力,只如走在路上看到黑石、白石,問彼亦知所見是紅石、白石,若不能如此,即便此人當下無念,此時所處禪定,必是無想定之類。試想,佛陀有眾生的貪欲愛習嗎?若無,那麼佛陀走在路上,不能分辨路上的是紅石、白石嗎?
修行到極高境界,即便不用意根(不生意識)也能了知世事,如《楞嚴經》所開示:
「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依心念。」
這種「當下無念」是已斷輪迴的聖境,不是眾生的輪迴心境!
*************************************************************************************
2024/05/11補充推薦文章
******************************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虛空海」 是我發明的名辭。它是把勝義有、畢竟空二種了義義理,合併成
一個之後的產物。
大海喻、金莊嚴喻是勝義有之譬喻;虛空喻、夢喻是畢竟空之譬喻。二者皆各
有利弊,我今日遇到某網友問法因緣,因此一時心血來潮就出現了 「虛空海」
的概念。
虛空海,指的是它能如海一般的變相,所變相如海浪、海漩等,皆能妄覺自我
存在,依此妄覺成為眾生,而輪迴於三界。
虛空海,又指所有的變相,如同浮雲自生自滅,與虛空無干。且虛空不隨其生
滅而生滅。虛空不是浮雲,浮雲也不是虛空,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而
有。
虛空海,具有虛空之不可變相功能,亦具有大海之可變相功能。它如同地球的
磁力場,是虛空不可見的,但卻又可變相作用。
******************************************************************************
一個之後的產物。
大海喻、金莊嚴喻是勝義有之譬喻;虛空喻、夢喻是畢竟空之譬喻。二者皆各
有利弊,我今日遇到某網友問法因緣,因此一時心血來潮就出現了 「虛空海」
的概念。
虛空海,指的是它能如海一般的變相,所變相如海浪、海漩等,皆能妄覺自我
存在,依此妄覺成為眾生,而輪迴於三界。
虛空海,又指所有的變相,如同浮雲自生自滅,與虛空無干。且虛空不隨其生
滅而生滅。虛空不是浮雲,浮雲也不是虛空,但浮雲所在之處,卻不離虛空而
有。
虛空海,具有虛空之不可變相功能,亦具有大海之可變相功能。它如同地球的
磁力場,是虛空不可見的,但卻又可變相作用。
2023-09-12 補述
*******************
今日重閱 「世界與眾生成因」之《楞嚴經》原文,頓感之前「虛空海」的釋義不完整。重新說明如下:重閱《楞嚴經》「世界與眾生成因」之心得
*********************************************************************
某網友問:
>誰能說說,妄念,無名,四大,種種有為法是怎麼從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裡
>演變來的嗎?
復:
(1)命題本身錯誤
上述的問題,是錯誤問法。如同問,男嬰兒如何從出生時的女嬰身體變成
男嬰的?
(2)妄覺有我
種種有為法,並不是從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演變而來。而是,自覺我存在時
而產生!
這個我,就是所謂俱生法執(無明),它逐漸的衍化成俱生我執(三毒),
最後再衍化成分別我執與分別法執(合稱為見惑)。於是,有見惑的人中,
具有不正確知見者,就發問說:
誰能說說,妄念,無名,四大,種種有為法是怎麼從無上正等正覺
的境界裡演變來的嗎?
那麼,是什麼狀況而產生 「妄覺有我」 的現象發生了呢?
十方宇宙中,任何事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如大樹由種子為因,和合陽
光、泥土、水....等都緣才產生。
吾人再去分析,這些各自的因與緣,也是由不同的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如
是回溯至無限,都會發現因緣和合的現象。
於是,在回溯中,吾人如同看科幻電影,鏡頭由宇宙放大為本銀河系,再
放大為本太陽系,再放在到地球表面......,一一的放大,最後達到所謂
的鄰虛塵,再放大卻發現只剩虛空,這就玄了!色由空所和合而成的嗎?
看以下《楞嚴經》的開示:
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
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
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
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
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
。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上述經文說明自覺是由 「 循業發現 」,但是,業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同樣《楞嚴經》中有開示: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
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它的主要重點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3)妄元無因
因為妄,所以產生了妄覺有我。那麼,大概又會問:妄是怎麼產生的?
《楞嚴經》中佛又開示: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
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
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
。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
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這裡經文,我看來似乎佛設了一個圈套,沒有仔細的說明妄是從何處而
來,而最後被歸納成類似:
想知道妄來處?這純粹是眾生的妄想!
於是,再去追妄想從哪裡來?它由妄覺有我產生!那麼,這個妄覺有我
又從哪裡來呢?它由妄產生......無窮迴圈......
還好,佛在《楞嚴經》中有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典故說明妄的生因!
( 2021-02-10 法迄巴補註:
*********************************************************************
某網友問:
>誰能說說,妄念,無名,四大,種種有為法是怎麼從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裡
>演變來的嗎?
復:
(1)命題本身錯誤
上述的問題,是錯誤問法。如同問,男嬰兒如何從出生時的女嬰身體變成
男嬰的?
(2)妄覺有我
種種有為法,並不是從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演變而來。而是,自覺我存在時
而產生!
這個我,就是所謂俱生法執(無明),它逐漸的衍化成俱生我執(三毒),
最後再衍化成分別我執與分別法執(合稱為見惑)。於是,有見惑的人中,
具有不正確知見者,就發問說:
誰能說說,妄念,無名,四大,種種有為法是怎麼從無上正等正覺
的境界裡演變來的嗎?
那麼,是什麼狀況而產生 「妄覺有我」 的現象發生了呢?
十方宇宙中,任何事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如大樹由種子為因,和合陽
光、泥土、水....等都緣才產生。
吾人再去分析,這些各自的因與緣,也是由不同的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如
是回溯至無限,都會發現因緣和合的現象。
於是,在回溯中,吾人如同看科幻電影,鏡頭由宇宙放大為本銀河系,再
放大為本太陽系,再放在到地球表面......,一一的放大,最後達到所謂
的鄰虛塵,再放大卻發現只剩虛空,這就玄了!色由空所和合而成的嗎?
看以下《楞嚴經》的開示:
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
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
知虛空出生色相。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
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
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
。色猶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上述經文說明自覺是由 「 循業發現 」,但是,業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同樣《楞嚴經》中有開示: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
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
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
它的主要重點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3)妄元無因
因為妄,所以產生了妄覺有我。那麼,大概又會問:妄是怎麼產生的?
《楞嚴經》中佛又開示: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
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
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
。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
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這裡經文,我看來似乎佛設了一個圈套,沒有仔細的說明妄是從何處而
來,而最後被歸納成類似:
想知道妄來處?這純粹是眾生的妄想!
於是,再去追妄想從哪裡來?它由妄覺有我產生!那麼,這個妄覺有我
又從哪裡來呢?它由妄產生......無窮迴圈......
還好,佛在《楞嚴經》中有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典故說明妄的生因!
( 2021-02-10 法迄巴補註:
妄的生因,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當事人無明時,當下就出
現「妄」的現象,這頗有「量子態」之意味。未觀察前無態,觀察
,就出現態式。
再以另一角度來說,就是「無中生有」,但這個有,是以眾生角度
來說,這個有,亦名無常!
今日有發一文,文中亦有說明上述知見,有緣見聞者若感興趣,請
點閱:終論:牛轉乾坤、佛知見
)
(4)妄並沒有產生,所以它才無因
妄不是無因嗎,否則又怎能說是妄?......正確,妄就是沒有生因,如
演若達多,一早起身照鏡,卻認為自己的頭遺失,呃~,這就是妄!
所謂妄,就是它沒發生,但卻被執著它有發生!例如,精神病人看到
空花、二個太陽。
最後的重點來了,執著妄有發生的眾生,這些眾生又是從哪裡來?....
..唉~~
極強大的AI超級電腦,可以與我們網上聊天(雖然功能有若干缺失)
,實際實驗評估結果有約近50%的人,分不出對談者是AI超級電腦。
人在網上聊天,聊天對象真的是人嗎?至少有50%的人有妄想而說是!
石頭、竹子是妄的一種變相,桌子、貓狗也是妄的變相,所以,眾生
本身就是妄的一種相,眾生就是妄本身!
既然妄的發生沒有原因,那就有二種解釋:
1、妄沒發生
2、妄有發生,但它不需產生的原因,被發現它存在時,
它就是這個已存在的現象。
第一種是正確的見解。如同大海變相成海浪,難道可以說大海中多出
了海浪了嗎?當然不行!
但,若海浪自覺我存在,於是他主張,的確有海浪發生,海浪的確存
在,於是眾海浪之間不斷地爭執,一直到大海變相的力盡,眾海浪回
歸大海之後(成佛)而皆寧靜無語。
第二種也是正確的見解。眾生妄覺有我時,就是我存在的狀況。而這
種自覺如同夜中作夢,夢中經歷了無量劫,至某日忽然醒來,才知夢
中一切都沒發生過!
《楞嚴經》對於妄的開示,整個看來就是在表達一個現象: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5)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它的意思是,本來沒事,但您一搞它就變出事來。如同量子力學,不
去觀察量子時(具有四態可能性),它什麼也不是,一觀察時,它就
變成固定的某一態。
搞它的是誰?就是妄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妄覺是什麼呢?就是執著!它由細至粗分成:
俱生法執(無明)、俱生我執(三毒)、分別法執及分別我執
(見惑)
所以,要斷除妄的方式,就是斷無明!這就是修行之意義。
但,無明如同精神病者看到的空花,它本來無生,哪裡又有無明可以
斷呀?
因此,眾生就分出了不同等級的根器。佛也因此因材施教而說人天乘
、二乘、菩薩乘、金剛乘,以及佛乘!
(6)眾生皆有佛性
大海終有勢盡歸一之時,於是所有海浪悉回歸體性。因為這個緣故(
指眾生終必成佛),佛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
眾生皆有佛性!
我看它的意思,如同在指眾生如海浪,終有歸體(成佛)之時的意思
。差別是這個歸體是自動產生的,還是要經過眾生自己努力的?
我曾在佛經中看到佛開示,若沒有發菩提心,是無法成佛。有緣人,
您趕快發菩提心吧!
(4)妄並沒有產生,所以它才無因
妄不是無因嗎,否則又怎能說是妄?......正確,妄就是沒有生因,如
演若達多,一早起身照鏡,卻認為自己的頭遺失,呃~,這就是妄!
所謂妄,就是它沒發生,但卻被執著它有發生!例如,精神病人看到
空花、二個太陽。
最後的重點來了,執著妄有發生的眾生,這些眾生又是從哪裡來?....
..唉~~
極強大的AI超級電腦,可以與我們網上聊天(雖然功能有若干缺失)
,實際實驗評估結果有約近50%的人,分不出對談者是AI超級電腦。
人在網上聊天,聊天對象真的是人嗎?至少有50%的人有妄想而說是!
石頭、竹子是妄的一種變相,桌子、貓狗也是妄的變相,所以,眾生
本身就是妄的一種相,眾生就是妄本身!
既然妄的發生沒有原因,那就有二種解釋:
1、妄沒發生
2、妄有發生,但它不需產生的原因,被發現它存在時,
它就是這個已存在的現象。
第一種是正確的見解。如同大海變相成海浪,難道可以說大海中多出
了海浪了嗎?當然不行!
但,若海浪自覺我存在,於是他主張,的確有海浪發生,海浪的確存
在,於是眾海浪之間不斷地爭執,一直到大海變相的力盡,眾海浪回
歸大海之後(成佛)而皆寧靜無語。
第二種也是正確的見解。眾生妄覺有我時,就是我存在的狀況。而這
種自覺如同夜中作夢,夢中經歷了無量劫,至某日忽然醒來,才知夢
中一切都沒發生過!
《楞嚴經》對於妄的開示,整個看來就是在表達一個現象: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5)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它的意思是,本來沒事,但您一搞它就變出事來。如同量子力學,不
去觀察量子時(具有四態可能性),它什麼也不是,一觀察時,它就
變成固定的某一態。
搞它的是誰?就是妄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妄覺是什麼呢?就是執著!它由細至粗分成:
俱生法執(無明)、俱生我執(三毒)、分別法執及分別我執
(見惑)
所以,要斷除妄的方式,就是斷無明!這就是修行之意義。
但,無明如同精神病者看到的空花,它本來無生,哪裡又有無明可以
斷呀?
因此,眾生就分出了不同等級的根器。佛也因此因材施教而說人天乘
、二乘、菩薩乘、金剛乘,以及佛乘!
(6)眾生皆有佛性
大海終有勢盡歸一之時,於是所有海浪悉回歸體性。因為這個緣故(
指眾生終必成佛),佛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
眾生皆有佛性!
我看它的意思,如同在指眾生如海浪,終有歸體(成佛)之時的意思
。差別是這個歸體是自動產生的,還是要經過眾生自己努力的?
我曾在佛經中看到佛開示,若沒有發菩提心,是無法成佛。有緣人,
您趕快發菩提心吧!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怎樣去認清不生不滅?
>可是一切所见的东西,那有不生灭的呢?假如能看见所谓的不生灭,
>那是否就是你们所说的落在了“客相”上了?若不生灭不能被看见的话,
>那又该怎样去认清所谓的不生不灭?
復:
我從破見惑之後,不時會有像您這種疑惑!不過,現今已不一樣了...
(一)如是破惑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觀察到人生的不圓滿,觀察到了宇宙自然的生滅(例如
老子),於是他走向尋找真理的路上,成為了一位所謂的修道人。
修道人,因為認真尋求真理,不只在認知上著手,更在身體上力行去實證所得
到的各類說法(例如悉達多太子出家隨外道六年之修行),最終,因緣成熟,
修道人斷了三毒,證了三三昧,成為了所謂的不墮輪迴之聖人。
修道人真是非常有智慧,他也感受到似乎有某些不足,而自問:
我這樣具有 入涅槃後不墮輪迴 的能力,是否為最終極的
正確果證呢?
於是,十方諸佛依願隨緣,感受到他的疑惑,而在他面前顯現,教授他說:
您所證不是最終極的!(註一)
修道人因為認知到十方諸佛的能力大於自己,於是他也改弦易徹進入了菩薩乘之
中。
現在,我們好奇的是,這位修道人,從六地逐地上昇,最終斷了無明終於成佛之
後,這時,這個修道人所證境界是否為最終極?所說的話是否為最正確?
我們學習佛法,認知到了樓主的疑問,也就是本樓開首所註記的疑問,也就是本
樓要討論的:
该怎样去认清所谓的不生不灭?
我現在要說的是:
不是去認清六塵事理,而是要去認清這個 能認清 的作用
是什麼機制?
這如同一個巴掌不響,一定要有因緣才能起果報。而六塵無量,要一一去辨別
六塵事理可能性極低,倒不如省事,去返聞聞自性,去辨別、釐清這個能認清
外在事理的作用是什麼機制?
悉達多太子,經過六年隨外道修行,六年自我苦行,於31歲時終於夜睹明星
了解了樓主所疑之不生不滅之事與理。
現在,我們眾生不是佛,於是產生了修道人曾有過對真理為何之疑問,而有類
似樓主的這個疑問。
佛由自證佛地所得到的能力,觀察到了 「 本來無生,妄有生滅 」 的現象
。而說妄如空華,也是無生(註二)!
於是,具有智慧的人理解到了以下的道理:
(1)本來無生,如同虛空一般
(2)妄有生滅,如同虛空中的浮雲一般
(3)雖有十方法界生滅於無生佛性裡,如同虛空中有浮雲,但虛空不隨浮雲
生滅而生滅。佛性無生,亦不隨十方法界生滅而生滅。
(4)所有的生滅,都如夢境一般,未醒夢前似乎皆真實,醒夢之後才了知,
夢非真,了無可得。
(5)佛是已醒夢者,眾生皆在夢中
(6)入夢者,被稱為墮入輪迴者
(7)學佛法,須依佛知見,而不是依世俗知見
(8)我有諸多疑問,包括如何認清不生不滅之義理的疑問在內,這是因為我
正在妄中。
(9)所以,我要達到無疑問的首要條件是去斷妄,而不是在妄中去搞無法解
脫妄的現象之各類知識、事物。
結論:
(1)修道人必須斷妄
(2)妄本無生
(3)若妄無生,則無妄可斷,我與佛無異!
歇後語:
若我看完結論第3項還不能成佛,那就是我並沒有真正的認同它,還在
妄中,必須反復的看本樓文章,並且去認同它。
(二)法迄巴旁白
不生不滅,如同虛空,不隨浮雲生滅而生滅。
所有以生滅方式去觀察,這個觀察,本身就已是生滅的現像,依生滅現象去觀
察能得到不生不滅之理嗎?
但,若已不生不滅,就不能生心去觀察。於是,不生不滅是什麼,就成了永遠
無解之狀況。
不過反身省察自己的見解,不生不滅是什麼,也不會成了永遠無解之狀況,因
為,我若已不生不滅,我不生出這種求解之心,解與不解沒有意義;我若仍在
生滅中,我必然有解與不解的狀況。
對事理之解與不解,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解與不解,都仍在生滅中過活。所以,重點不是去認清不生不滅是什麼,而是
去斷除想要認清,這個想認清的欲求!
一個人口渴想喝水,於是煩惱怎樣取得水並把水喝入,甚至他還會去要求這個
水須什麼地出的,要什麼水質....等等的要求,因為想喝水於是產生了一大堆
與想喝水這個訴求無關的事件,而不能認清這些全都出自於 渴 這現象未斷
除,若智者已認知到這狀況,那麼,就不要去要求一大堆這個與那個,直接斷
除 渴的現象 就行了。
智者了達此理,理解了眾生有無量的要求,包括他本身,所以,智者不再去多
做要求,而是直接斷除了自己的渴望。
眾生之渴望,來自於貪瞋痴三毒,而此三毒有粗細等不同現象,粗的就是一般
所理解的三毒、見思惑,細的就是所謂的無明、塵沙惑。它們如同冰水汽,其
本質相同,只是依不同狀況而呈現粗細,而有菩薩五十五位,以及二乘四果四
向的現象。所以,純粹的依十二因緣法去修行,也可以斷盡無明(註三)。
結論:
不生不滅,如同虛空一般不隨浮雲生滅而生滅,在理上這樣認知就足夠
了;這樣認知就足夠了;這樣認知就足夠了!(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_^)
剩下來的,就是在事上要執行斷惑的行為,這才是最終極、最有效的斷
惑行為!
若不斷迷惑的本因,而只是去釐清六塵中的無量事理,那麼,未來世墮
入無知的業報中,成了無智痴人,不說斷惑成為聖人了,要保持今世智
慧,去產生極為勝義的疑問,都不可能!
**********************************************************************
註一
***********
【经文典故】佛若不启智门,八地菩萨即入究竟涅盘
http://tieba.baidu.com/p/1430040296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c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
註三
***********
【经文典故】见十二缘者即是见佛性
http://tieba.baidu.com/p/969484005
>那是否就是你们所说的落在了“客相”上了?若不生灭不能被看见的话,
>那又该怎样去认清所谓的不生不灭?
復:
我從破見惑之後,不時會有像您這種疑惑!不過,現今已不一樣了...
(一)如是破惑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觀察到人生的不圓滿,觀察到了宇宙自然的生滅(例如
老子),於是他走向尋找真理的路上,成為了一位所謂的修道人。
修道人,因為認真尋求真理,不只在認知上著手,更在身體上力行去實證所得
到的各類說法(例如悉達多太子出家隨外道六年之修行),最終,因緣成熟,
修道人斷了三毒,證了三三昧,成為了所謂的不墮輪迴之聖人。
修道人真是非常有智慧,他也感受到似乎有某些不足,而自問:
我這樣具有 入涅槃後不墮輪迴 的能力,是否為最終極的
正確果證呢?
於是,十方諸佛依願隨緣,感受到他的疑惑,而在他面前顯現,教授他說:
您所證不是最終極的!(註一)
修道人因為認知到十方諸佛的能力大於自己,於是他也改弦易徹進入了菩薩乘之
中。
現在,我們好奇的是,這位修道人,從六地逐地上昇,最終斷了無明終於成佛之
後,這時,這個修道人所證境界是否為最終極?所說的話是否為最正確?
我們學習佛法,認知到了樓主的疑問,也就是本樓開首所註記的疑問,也就是本
樓要討論的:
该怎样去认清所谓的不生不灭?
我現在要說的是:
不是去認清六塵事理,而是要去認清這個 能認清 的作用
是什麼機制?
這如同一個巴掌不響,一定要有因緣才能起果報。而六塵無量,要一一去辨別
六塵事理可能性極低,倒不如省事,去返聞聞自性,去辨別、釐清這個能認清
外在事理的作用是什麼機制?
悉達多太子,經過六年隨外道修行,六年自我苦行,於31歲時終於夜睹明星
了解了樓主所疑之不生不滅之事與理。
現在,我們眾生不是佛,於是產生了修道人曾有過對真理為何之疑問,而有類
似樓主的這個疑問。
佛由自證佛地所得到的能力,觀察到了 「 本來無生,妄有生滅 」 的現象
。而說妄如空華,也是無生(註二)!
於是,具有智慧的人理解到了以下的道理:
(1)本來無生,如同虛空一般
(2)妄有生滅,如同虛空中的浮雲一般
(3)雖有十方法界生滅於無生佛性裡,如同虛空中有浮雲,但虛空不隨浮雲
生滅而生滅。佛性無生,亦不隨十方法界生滅而生滅。
(4)所有的生滅,都如夢境一般,未醒夢前似乎皆真實,醒夢之後才了知,
夢非真,了無可得。
(5)佛是已醒夢者,眾生皆在夢中
(6)入夢者,被稱為墮入輪迴者
(7)學佛法,須依佛知見,而不是依世俗知見
(8)我有諸多疑問,包括如何認清不生不滅之義理的疑問在內,這是因為我
正在妄中。
(9)所以,我要達到無疑問的首要條件是去斷妄,而不是在妄中去搞無法解
脫妄的現象之各類知識、事物。
結論:
(1)修道人必須斷妄
(2)妄本無生
(3)若妄無生,則無妄可斷,我與佛無異!
歇後語:
若我看完結論第3項還不能成佛,那就是我並沒有真正的認同它,還在
妄中,必須反復的看本樓文章,並且去認同它。
(二)法迄巴旁白
不生不滅,如同虛空,不隨浮雲生滅而生滅。
所有以生滅方式去觀察,這個觀察,本身就已是生滅的現像,依生滅現象去觀
察能得到不生不滅之理嗎?
但,若已不生不滅,就不能生心去觀察。於是,不生不滅是什麼,就成了永遠
無解之狀況。
不過反身省察自己的見解,不生不滅是什麼,也不會成了永遠無解之狀況,因
為,我若已不生不滅,我不生出這種求解之心,解與不解沒有意義;我若仍在
生滅中,我必然有解與不解的狀況。
對事理之解與不解,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解與不解,都仍在生滅中過活。所以,重點不是去認清不生不滅是什麼,而是
去斷除想要認清,這個想認清的欲求!
一個人口渴想喝水,於是煩惱怎樣取得水並把水喝入,甚至他還會去要求這個
水須什麼地出的,要什麼水質....等等的要求,因為想喝水於是產生了一大堆
與想喝水這個訴求無關的事件,而不能認清這些全都出自於 渴 這現象未斷
除,若智者已認知到這狀況,那麼,就不要去要求一大堆這個與那個,直接斷
除 渴的現象 就行了。
智者了達此理,理解了眾生有無量的要求,包括他本身,所以,智者不再去多
做要求,而是直接斷除了自己的渴望。
眾生之渴望,來自於貪瞋痴三毒,而此三毒有粗細等不同現象,粗的就是一般
所理解的三毒、見思惑,細的就是所謂的無明、塵沙惑。它們如同冰水汽,其
本質相同,只是依不同狀況而呈現粗細,而有菩薩五十五位,以及二乘四果四
向的現象。所以,純粹的依十二因緣法去修行,也可以斷盡無明(註三)。
結論:
不生不滅,如同虛空一般不隨浮雲生滅而生滅,在理上這樣認知就足夠
了;這樣認知就足夠了;這樣認知就足夠了!(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_^)
剩下來的,就是在事上要執行斷惑的行為,這才是最終極、最有效的斷
惑行為!
若不斷迷惑的本因,而只是去釐清六塵中的無量事理,那麼,未來世墮
入無知的業報中,成了無智痴人,不說斷惑成為聖人了,要保持今世智
慧,去產生極為勝義的疑問,都不可能!
**********************************************************************
註一
***********
【经文典故】佛若不启智门,八地菩萨即入究竟涅盘
http://tieba.baidu.com/p/1430040296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c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
註三
***********
【经文典故】见十二缘者即是见佛性
http://tieba.baidu.com/p/969484005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靈魂在哪裡?
>網友問:人體若是一部機器,駕駛員在那個部位駕駛??
復:
如我所知,靈魂之意義,主要是以意識為主之說法,沒有意識的生命體並沒有靈魂,但仍然是十二類眾生之一,例如土木金石。而靈魂的存在,並不是靜態存在,而是動態的和合存在,如同河川,它不是靜態存在,而是不斷流動的河水所產生的假相。若河水不再流動,則它可能被稱為湖泊、水塘而不是河川。
以下再用電腦舉例。
電腦(肉體)能產生作用,有很多因素,如同大樹之產生,不純粹只有種子,還需要陽光、泥土、水...等緣來和合。
首先,電腦須先有電力(業力)才能作用,然後,須有運算單元(第六識)、搬運單元(第七識)、記憶單元(第八識),乃至從硬碟(第八識)取出資料才能作用,其中有時需要有輸入單元(前五識),電腦才能產生綜合性的作用。
當電腦能正常產生作用,吾人稱它為正常的電腦(活人),若不能正常作用,吾人稱它故障的電腦(死人)。
--
心,在《解深密經》中定義為第八識的異名,但在通俗的使用上,心有時又被用來 「代表意識」。
《楞嚴經》有七處征心的開示,已很清楚的說明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但有趣的是,人就是能活動,那麼心在哪裡呢?
心,它不是靜態的存在!無論它代表第八識或第六識,它都一直在生滅,但很稀奇的,佛能查知無量劫之前所發生的現象。如同具磁性的硬碟(硬盤),人看它是靜態的存在,但在實際上,它是一直處於生滅狀態,一個硬碟擺在野外空間中,經百萬年後也將化為無!一切都在生滅中,這說法也符合《楞伽經》所開示的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之意義。
第八識的作用就類似此硬碟被風化的作用,只是,存在第八識中的資料,要何時才能消失呢?佛能查知無量劫之前所發生的現象......
所有的作用,都是和合中的短暫現象,它被稱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所有的和合與變化,實際上它們都似空花,全都不存在。空花之存在,以俗諦來說是精神病者之堅持才存在,佛看眾生就如同精神病者,無無明、無緣起、無十二因緣、無六度,但眾生卻偏偏堅持這些都存在的,如同精神病者堅持空花存在,所以輪迴於三界。
佛之知見是無生,非先生後滅而說無生,而是本來就不生(注一)。說緣起性空,是如同醫生在騙精神病者說空花存在以免他鬧,又如同父母以黃葉為金而止兒啼。其實,空無緣性,如何能緣起呢?(注二)愚痴眾生即便看到此義理,也仍然堅持有緣起,而且緣起性空,這就是業障!......嘻!我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
注一
************
【經文典故】無生及無生法忍
********************************************************************
注二
************
【經文典故】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
復:
如我所知,靈魂之意義,主要是以意識為主之說法,沒有意識的生命體並沒有靈魂,但仍然是十二類眾生之一,例如土木金石。而靈魂的存在,並不是靜態存在,而是動態的和合存在,如同河川,它不是靜態存在,而是不斷流動的河水所產生的假相。若河水不再流動,則它可能被稱為湖泊、水塘而不是河川。
以下再用電腦舉例。
電腦(肉體)能產生作用,有很多因素,如同大樹之產生,不純粹只有種子,還需要陽光、泥土、水...等緣來和合。
首先,電腦須先有電力(業力)才能作用,然後,須有運算單元(第六識)、搬運單元(第七識)、記憶單元(第八識),乃至從硬碟(第八識)取出資料才能作用,其中有時需要有輸入單元(前五識),電腦才能產生綜合性的作用。
當電腦能正常產生作用,吾人稱它為正常的電腦(活人),若不能正常作用,吾人稱它故障的電腦(死人)。
--
心,在《解深密經》中定義為第八識的異名,但在通俗的使用上,心有時又被用來 「代表意識」。
《楞嚴經》有七處征心的開示,已很清楚的說明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但有趣的是,人就是能活動,那麼心在哪裡呢?
心,它不是靜態的存在!無論它代表第八識或第六識,它都一直在生滅,但很稀奇的,佛能查知無量劫之前所發生的現象。如同具磁性的硬碟(硬盤),人看它是靜態的存在,但在實際上,它是一直處於生滅狀態,一個硬碟擺在野外空間中,經百萬年後也將化為無!一切都在生滅中,這說法也符合《楞伽經》所開示的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之意義。
第八識的作用就類似此硬碟被風化的作用,只是,存在第八識中的資料,要何時才能消失呢?佛能查知無量劫之前所發生的現象......
所有的作用,都是和合中的短暫現象,它被稱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所有的和合與變化,實際上它們都似空花,全都不存在。空花之存在,以俗諦來說是精神病者之堅持才存在,佛看眾生就如同精神病者,無無明、無緣起、無十二因緣、無六度,但眾生卻偏偏堅持這些都存在的,如同精神病者堅持空花存在,所以輪迴於三界。
佛之知見是無生,非先生後滅而說無生,而是本來就不生(注一)。說緣起性空,是如同醫生在騙精神病者說空花存在以免他鬧,又如同父母以黃葉為金而止兒啼。其實,空無緣性,如何能緣起呢?(注二)愚痴眾生即便看到此義理,也仍然堅持有緣起,而且緣起性空,這就是業障!......嘻!我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
注一
************
【經文典故】無生及無生法忍
********************************************************************
注二
************
【經文典故】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