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輪迴的是什麼?成佛的是什麼?

>輪迴的是什麼?
復:
  自覺有我,以此自覺而不能解脫三毒煩惱而不自在,稱此現象為輪迴。

  這個自覺,如同交蘆,外表看似有,但一層層剝皮之後,才發現是中空。

  一切生滅所呈現的現象,如彼芭蕉,看似有發生,而其本性卻不存在。

  佛法是破執著方法,所以佛依眾生不同根器,而設立不同破除的方法,
  以解脫輪迴拘束,乃至斷除無明。方法無好壞,只是因應不同根器所
  需,這些不同方法如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等不同的課程。

  有自知之明或有點智慧的人,會挑選對自己破除煩惱、無明的最適合
  方式。愚痴無知之輩,才會反覆的批評各種修行方法。


>成佛的是什麼?
復:
  是破除無明現象。無明又稱為妄,它既有主動的愚痴,亦有被動的業
  力驅動。

  《楞嚴經》開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又開示:妄元無因。
   又開示: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雲何有因。若有
       所因。雲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
       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妄的現象,在印度獨覺派別中,有被說為變相(瑪耶maya)!譬
   如澄清大海,忽生海波變相,雖有海波,仍不離本體而生,雖有生
   滅,但大海本體卻不因此變相而有生滅或增減。

   這派別的說法,等同於大乘中的勝義有派說法(或許這些印度派
   別的理論,是從佛法流出)。

   在勝義有的主張中,所有變相就是十方宇宙的生滅現象,如彼海波
   。所謂成佛,就是證知此生滅現象(識)原因,而不受困擾,而且
   能利用這類現象(智),來度化眾生。

   阿羅漢與佛之不同,是彼證知生滅可寂滅、海波可停息,於是在命
   終入涅槃時,就完全寂滅、徹底停息,而不再產生作用(不入輪迴)
   。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2017-08 幾個重要觀念

2017-08 幾個重要觀念﹕

(1)佛性之常

  有幾處與佛性為常有牽涉的義理﹕
  A、佛性之常,不是外道的有一個上帝,或有一恆常不變的主宰,或有一個
    恆常的意識。而是無生!
  B、a)佛性為常,成立於眾生皆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參閱﹕《大般涅槃經》
     此處定義,與A項定義衝突。
    b)成佛前提,以已發菩提心來決定,參閱﹕(忘了從哪部經開示)
  C、眾生不必然皆具有佛性,因為達到斷三毒入涅槃時,就與佛無緣。
  D、阿羅漢入涅槃,其佛性之常在哪裡被表現出?若定義佛性為常並不排斥
    不入三界,那麼阿羅漢入涅槃行為,才不違反彼亦有佛性為常。

  進一步關於敝人對佛性、見性相關說法,可以參閱﹕
  五義一事:無生、開悟、明心及見性


(2)不可思議相用現象

  相用從妄變化而來,它最稀奇之處在於,佛可以瞬間至十方宇宙任何一處。
  依此現象推斷,相用現象並沒有實際存在的意義,也就是說,相用現象如
  空花、水月,只是錯覺。

  十方宇宙的差別,都出於當下心念。如同小孩子跳房格遊戲,在地上畫房格
  此自我約束不能踰越,而變成障礙。若不在意房格,則能自由行走!

  十方宇宙也如此房格,是自心所定拘束!

  問題﹕原始錯覺是怎樣產生的呢?
  自答﹕1、《楞嚴經》開示是妄元無因。以及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2、《楞嚴經》又開示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3、新時代說法是「原生異常」


(3)眾生如活水,會不斷的產生,否則十方宇宙都已毀滅,何以故?眾生已
   被度化完畢,不再有入三界的眾生。但我能打出這些字,代表十方宇宙
   還沒有全毀滅。 



(4)A.我不願動心念,但它還是不受控制動了!
   B.我要斷業習,但卻斷不了
   C.阿羅漢入涅槃,分別爾炎識(意識)滅,與無想定之意識伏而不動,
    差別在前者業習(三毒)斷後者未斷,這個業習若持無慾心可斷,但
    心行要達到什麼現象,才能百分百確定可斷?(已斷者自知已斷)

    簡單說就是:如何判斷下一動作是斷除痴習的行為?
    舉例   :如同以斧斷大木,已見大木裂的差不多了,可判斷出下
          一斧就能斷大木!

    本項參閱﹕
     ‧如何證慧解脫阿羅漢?
     ‧俱解脫之如何解脫方式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科學性之無明(妄)本質、現象

(1)妄之生因

   《楞嚴經》開示: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2)諸識二種生住滅現象

   妄動之後,一直不斷地以生滅現象在而存在。

   所謂不斷地生滅現象,是指以如煉環現象而存在,今環不是前環,但今環
   不離前環而存在。今環消失後,後環又不離今環而存在。如此生滅性地環
   環相扣而存在,這個存在而被自覺有我!


(3)無明及輪迴在我執不滅


(4)我是什麼?又是誰在自覺有我呢?

   就是那些不斷地環環相扣之生滅,它在自覺;它又自覺有我;它執著有我
   。

   想像電腦之作用原因。先有電力(業力),於是驅動了軟硬體。先不說硬
   體,作業系統之有作用,是依記憶體中資料,被CPU搬運而產生。

   若有喇叭,則可被電力驅動,依不同資料內容,而發出男聲、女聲。

   若有屏幕,則可被電力驅動,依不同資料內容,而顯現男相、女相。

   若有機器人硬件,則可被電力驅動,依不同資料內容,而做出男人、女人
   的行為。若時代更發達,機器人變成仿生肉質,這豈不就相近男人與女人
   嗎?再更進一步,若女人仿生肉內,具有卵巢結構,男人具有生殖結構,
   那就更不是能產生非常相近於人類的嬰兒了嗎?

   上述被電力驅動所產生的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無我!但卻依其作用,
   而被所製造的設備,執著為有我!眾生被業力驅動,豈不就相似這狀況
   耶?

   所謂的我,只是不斷生滅中的一種現象,這個現象會執著 「我存在」,
   這現象又具有分析、推演、歸納的邏輯功能,於是執著 「我正在自覺」
   。這樣與那樣的執著,其作用產生了所謂輪迴投生!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性與破妄

>求教。明心見性。見的是什麼樣的性
復﹕
(1)性是什麼?

   中國人造字有其意義。佛是弗人﹔性是心生。

   若依造字原理來看,心念產生了才有性,那麼,阿羅漢入涅槃意識永斷,
   乃至入四禪無想定意識暫伏不動,此時還有性乎?......我說﹕無生!

   性的義理,依佛經來判斷,它分有二個意義﹕心生、常。

   心生,指的是自性,由人所生﹔常,指的是佛性,弗人本具(無生滅)。

   常,指的是永恒不變,這十方宇宙形而上、形、形二下的一切,又有什麼
   是永恒不變的呢?......至少我想不出來,您若了知,請開示讓我了知。
   所以,我見一切皆是無常!所謂常,無生也!

   由生滅而判出佛法三大宗派﹕勝義有、畢竟空、無生

   由心生而開示因緣和合其性空(和合無常)。依此和合義,而又有以下悖
   論產生﹕
      A、若有最初因與緣,則彼因緣為常,這與目前所觀察
        到十方宇宙一切皆無常不符。

      B、若無最初因與緣,則自宗相違

   討論性是什麼,仍得回到佛法要破除的根本﹕妄、輪迴


(2)勝義有、畢竟空

   《楞伽經》中有大海喻﹔《圓覺經》中有金莊嚴具喻﹔《大般涅槃經》中
   有佛性常之喻,此三喻是勝義有。

   《大般若經》中有不少空喻,阿含部四經有因緣和合等之喻,這些都是畢
   竟空義。

   佛的開示,還真令人莫名其妙,既有勝義有,亦有畢竟空,而此二者義理
   卻又相反,要信哪一個?

   眾生有性乎?若無,是誰在輪迴?若有又為何墮入輪迴?有性眾生成佛之
   後此性還存在乎?...學佛法,必須先得根本智,一旦見惑已破,其修行
   才有意義。

   云何根本智,謂﹕識本心也。禪宗六祖法寶壇經開示﹕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3)佛法是破執法

   無論當下十方宇宙所有一切(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是什麼,
   但可以確認的是您還在輪迴,您仍在妄中,這些都必須破除。

   如同夢中人,無論是富貴貧賤、善惡良窳,於醒夢中,皆了不可得,皆無
   意義。

   釋迦牟尼佛教外別傳,中國名之曰禪宗,其意旨就是在破吾人的執著!

   執勝義有,以畢竟空破之﹔執畢竟空,以勝義有破之。執常以無常破,反
   之亦然。執因緣和合乃至執自然者,皆以無生破!

   於是,大智的禪宗六祖列出了三十六對法以破執!


(4)佛法體系

   佛法之弘揚,可以分成體、相、用、法四大方面。無論哪一方面的弘揚都
   是在破眾生的我執﹕人我執及法我執!

   人我執,稱為三毒,以輪迴現象呈現﹔法我執,稱為妄,以八識呈現。

   雖然說,二我執皆破之後,必然了知三種相續的終極意義,但如今未破之
   前吾人還能被佛開示而了知耶?

   於是,佛開示了被稱為佛法二大派系的義理﹕勝義有、畢竟空。甚至還開
   示了教外別傳的禪宗,其意旨是﹕無生!

   勝義有﹕
      有一恒常存在,但它會變相,可無論如何變,都不會變更其本質。
      例如不同人在看三稜鏡,角度不同就看到不同色彩,但無論所看到
      到是什麼,都不會對三稜鏡有影響。又如同大海、黃金,可以變化
      不同相狀,但無論如何變化,都不改其本質。

      海浪、漩渦不離大海本體而現﹔金碗、金筷不離黃金本體而現。

      本體不動,但有相變化,不同變化就具有不同作用。如金碗可以盛
      物,金筷可以挾物。不同作用又有多種實現方法,如金筷挾物,可
      由上往下、由下往上、由左往右、由右往左去挾物。


   畢竟空﹕
      所有的和合,其本體並不存在。最常被了知的偈語是﹕
        因緣和合其性空!

      這義理很容易被理解,但卻又很容易引起以下疑問﹕
        最初的因與緣,從哪裡產生?

      於是,無生的派別又產生了!


   無生﹕
      無生義理,在許多了義佛經中都被開示,包括開示勝義有及畢竟空
      的經典。

      勝義有黃金變相,本體不變名為無生,於是其所變相,成了眾生的
      妄想執著,代表無常,如夢幻泡影的錯覺。

      畢竟空之和合本性不存在,不存在名為無生,於是其和合所呈現諸
      相,成了眾生的妄想執著,代表無常,如夢幻泡影的錯覺。


   佛之教外別傳意旨,主要在破執著,無論執有、執空、執勝義有、執畢竟
   空,乃至執一切無生,凡有所執皆是所破處。

   執著產生時,無論所執是什麼高大上理論,終究都落入了執著中,有執著
   都須輪迴。看看那些歷史上具有過目不忘的人,具有多少高大上的理論知
   識,又有幾個於死亡後能免輪迴呢?更不用說破無明(妄)了!


(5)對治法與總持法

   佛法無量種,基本都稱為對治法,眾生輪迴不知多久,其習氣累積下來也
   不知多少個,即便是一個人,要對治的煩惱,簡易的濃縮也有百零八個,
   這也是念珠為何要有百零八顆的原因,每過一個,警惕自己誓破一煩惱!

   隨煩惱如此之多,又被分析歸納成三個主要的根本,稱為三毒﹕貪嗔痴

   其實,貪即是嗔,若無貪欲心,又怎會因為失去而有嗔恨心呢?如硬幣
   二面,彼此互不相離。

   於是,智者對治煩惱,就歸攝到貪與痴!


   貪﹕貪是一個抽象概念,貪就是欲,就是一個心念脈衝,例如好奇心、愛
     、戀、取、擁有...等這類七情六欲,以及不經腦思惟的直接衝動。

     當滿足貪欲之後,就有愛別離、怨憎會的痛苦,若沒滿足,又有求不
     得的痛苦。

     若不了知上述義理,則稱為無明、未如實知!

     當一個人未如實了知其輪迴原因時,就必然有諸多痛苦。

     為了使自己不痛苦,於是就產生了所謂對治法,貪財者作捨觀﹔嗔恨
     多者作慈悲觀﹔色欲多者不淨觀......等等。

     煩惱那麼多,一一去對治也很費心力及時間,所以就產生了總持法,
     以一法來破除所有的執著,那就是﹕

        無欲!

     若不生心貪欲,則一切痛苦不生起,真斷除貪欲者,嗔恨心也不生起
     ,如此是謂證二乘三果者,菩薩乘是謂證五地者。


   痴﹕痴的現象有二大類,一是未如實知,所以稱為無明,這類稱為見惑,
     又分成分別我執、分別法執,很容易被破除。

     一是習氣,又稱為思惑,無法輕易由了知、理解而破除,這須水磨功
     夫徐斷之。如以斧砍粗木,不是一斧就可斷,要經過不斷地砍才有斷
     除之日。

     執著有深淺!

     貪嗔是很容易被觀察到的習氣,痴的習氣就很難被觀察到。此二者都
     是執著,差別在深淺而已!

     已斷貪嗔者,無論是否存世或已死亡,遲早都會斷除痴習。

     無欲是總持法,不斷地捨離欲習,最終都會斷除三毒而證三三昧﹕空
     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

     若證者有菩提心,則所證至少是六地或七地位,而不會入無餘依涅槃
     。


   行使無欲之總持法,要先存心無欲,身口跟隨之,稱為保任。因緣時節成
   熟時,會有大成就!


(6)破妄

   妄,具有生滅,所以它有力,三界內稱之業力﹔三界外稱之為妄或妄覺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於是,生滅有了二大階段﹕分段生死之三界輪迴,及變易生死之妄覺。

   真正的修行一直是在破妄!

   破妄的功夫,主要是從證菩薩六地之後才開始。

   菩薩於八地之前的用功,稱為有功用行,此時仍有心念控制行為,至八地
   開始,稱為無功用行,乃恒與定俱也!達到了現今人類無法用意識去揣測
   的境界!我常用 「能所俱泯」 去形容此境界。

   妄,是所有生滅的根本,詳見《楞嚴經》世界相續的經文,關鍵字﹕性覺
   必明。妄為明覺。

   由《楞嚴經》的開示,吾人理解到它是第八識產生之原因,而此妄覺的驅
   力沒停止,所以有前七識跟著產生,再接著五蘊跟著產生,於是有了三界
   內的十方宇宙現象。

   當無欲至破除三毒時,此時已有能力不墮入三界輪迴,但妄覺驅力仍然還
   在作業中,於此時選擇泯滅意識(含帶意根)不再於三界輪迴者,稱為阿
   羅漢入涅槃!

   阿羅漢入涅槃是一個階段,我曾花不少時間去思惟,無餘依涅槃與佛地無
   住涅,比較其差異性,以及判斷證阿羅漢果是否也算是一個真正解脫呢?
   畢竟,阿羅漢雖有能力解脫業力束縛,但卻不能解脫妄覺的束縛!

   無欲肯定能破三毒,但能否破妄覺嗎?......

   真正破妄而入佛地自覺聖智境界,這要參考唯識諸經典(含《楞伽經》三
   譯本)、《圓覺經》及《華嚴經》(三譯本)之開示。若依禪宗五祖《最
   上乘論》說法,則能破妄!

   無欲入微時,能發現心念生滅,乃至妄之驅力的作用現象(理解行蘊,即
   業的顯化方式)。


建議有緣見聞者參考以下文章。
 
存在、常、真妄、佛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7/07/blog-post_55.html

悟佛知見者,只破當下執著!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7/08/blog-post.html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一切相的原理

《楞伽經》開示,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這代表所有一切,都不停的在生滅!

於生滅中不斷地剎那所呈現的住相,每一相皆剎那滅,又如何稱之為真實耶?如同電影中一個打坐不動的人相,雖然看它一小時皆不動,其實,這個相並非不同,只是動的太快,人眼無法分辨罷了!電影底片是以每秒30格速度在播放(NTSC標準),一小時共播放了10800影格。

眾生六感官觸塵,六識接著產生,每次生起於住相後,又立刻消滅,這就是整個十方宇宙的現狀!

自覺有我而成能,所覺有塵而成所,都不離上述生滅狀況。如同存在硬盤中的資料,具有指令資料(能),及非指令資料(所)二大類,但對硬盤來說,都只是0與1二種來變化(若以生物電腦來說,則以DNA核鹼基為材料,它用C,G,A,T 四種來變化)。於八個識則被《楞伽經》開示為生、住、滅三種來變化。


至於,一切相是如何被呈現的呢?

那是因為妄!

妄,如同電力,有了電力之後,電腦才能作用。所以,有妄就有業力,二者是異名同義。業力驅使業因與業緣和合,十方宇宙才會被呈現。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悟佛知見者,只破當下執著!

************************************************************************
某法友問疑
*******************
  請教各路大神一個關於本性的問題,本性就是佛性,就是佛說的一真法
  界。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真法界變換出來的,不論相生也好,相滅也好,
  本性如如不動。

  末學也能夠理解,是不是說就像電視機一樣,電視機裡面的影像都是
  「電」變化出來了,所以電就類似我們的本性,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世間萬物的相總是要滅亡呢?

  比如說電在電視機上生出了一座山,那我不拔電源,不關電視機,山就
  不會消失啊?

  也就是說,我知道一切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生則相生,因緣滅
  則相滅,那為什麼因緣要滅呢?

  為什麼不存在永恆的因緣,因緣不滅則相不滅,雖然相是假的,實在是
  搞不懂啊。

************************************************************************
法迄巴回復
*******************
>請教各路大神一個關於本性的問題,本性就是佛性,就是佛說的一真法界
復﹕
  本性,不必然是佛性,要看經文的上下文來判斷。

  性,在中國造字是 => 心+生 。心生就是心念生,心念生時,就必有滅
  ,又怎能說它是佛性?難道,佛性無常,所以成佛後還要墮入輪迴嗎?
  若有此見,佛曰﹕無有是處!

  性,它具生滅狀況,因為心生時必有滅時。有生滅是謂二,如來不二!

  於生滅中論常,彼常亦生滅!是以﹕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言語皆有生滅,智者於生滅中了知不生滅義,如指標月,智者見月不見
  指,而能了悟言外之意。

  所以,性雖生滅意,但為示不生滅性,所以有時會以 「性」 來代表常
  、無生之含意。所以我說,要辨別性字的意義,要看經文之上下文。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真法界變換出來的,不論相生也好,相滅也好,本性如
>如不動。
復﹕
  佛法有二大派別,即便再過無量劫,也仍具有此二派﹕
     畢竟空、勝義有

  畢竟空,所有一切都沒發生,如空花、水月。空中無花、水中無月,若
  見花月是謂錯覺,它本來無生。

  勝義有,所有一切都有發生,但都生滅不停,如夢、幻。夢不實,幻不
  真,但認為有一個本體為常(例如佛性),雖因緣和合無常,但仍有現
  象發生。這指,夢中事不實,但夢仍曾發生過。

  於此空有中,又有許多不同但相似的支派論說出現。

  畢竟空義理,可參閱般若部經典,例如《大般若經》或虛空喻﹔勝義有
  義理,可參閱唯識經典,例如《楞伽經》之大海喻。

  上述此二義理,在佛經中都可以找到支持的經典,奇怪吧!

  而禪宗來源是教外別教,它更特別,沒有任何主張,目的只在破執!

  所有支持、知見,都不離當下的執著,一旦執著破除,則不見空有,所
  以禪宗是真正的佛法!

  話說回,此處一真法界的說法,是真有此法界為常呢,或只是虛設而已
  呢?

  若為常,則不應變化,有變化的則無常,所以一真法界不存在!

  既然一真法界不存在,所有的事物的變幻皆是妄!妄如空花、水月,空
  中無花,水中亦無月,若有所見,皆是錯覺!

  強調再說一次﹕佛法在破執著!(執著有二﹕人我執、法我執)

  若人已破執著,則不必學佛法,如佛。所以,真悟佛知見者,不執著什
  麼是什麼,只破當下的執著!


>為什麼世間萬物的相總是要滅亡呢?比如說電在電視機上生出了一座山,
>那我不拔電源,不關電視機,山就不會消失啊?也就是說,我知道一切萬
>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生則相生,因緣滅則相滅,那為什麼因緣要滅
>呢?為什麼不存在永恆的因緣,因緣不滅則相不滅,雖然相是假的,實在
>是搞不懂啊
復﹕
  您舉的例子,本身就有錯誤,以錯誤為始來推論,結果也必然錯誤!

  即便不拔電源,電視中的山也不是靜止的,它仍然一直閃爍不停!

  影視NTSC標準,每秒須播放30影格底片,所以,吾人看電視、電影,畫
  面似乎不動,其實動的很厲害!

  十方宇宙的一切,都一直在生滅,如同電視的播放!

  因為本質就是生滅,所以沒存在永恒不滅的因與緣。

  再往源頭追溯,所有一切見知,是因為吾人的分別。

  分別來自了知﹔了知來自識﹔識有八種,終歸於第八識。

  第八識有三種功能,這是妄產生之後必然具有的。此三是含藏(如倉庫
  本身)、能藏(如搬運工)、所藏(倉庫中的貨物)。

  所有的識都有二種生住滅現象,所以,十方宇宙由第八識的相分顯化,
  於是十方宇宙中所有一切,也跟著不斷地生生滅滅。

  而上述的生滅,皆來自於﹕妄!

  妄的產生,《楞嚴經》中開示﹕妄元無因(沒有產生的原因)!

  妄元無因,這是很令人難以接受的觀念,若無能生有,那麼,成佛之後
  是否還會再墮入輪迴呢?

  若佛的來源,是由 「有中消失而產生」 ,那麼就有嫌疑會再墮入輪迴
  ,但佛的產生不是這樣,而是本來無生!

  也就是說,本來沒有 「由無生有」 的現象,只是眾生執著有這現象,
  如同精神病人執著空中生出了花朵,但空中並沒有生花。

  妄,為何是無因呢?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產生之故,所以它不必有因。

  於是,佛在《圓覺經》中開示﹕

     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
     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
     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
     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
     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若有緣見聞者,已悟上述佛法,那麼,要怎麼從當下的妄中脫離呢?

  佛於《圓覺經》中繼續開示﹕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
     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
     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
     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
     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佛為了加強上述義理,於是說偈﹕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入禪定的基礎標準

佛經對入禪定,有一個必要項目,具足它才可能入禪定,這是:一心禪支。

它的意思是:專心一志

例如,做落日觀時,心念中只有夕陽的影像,沒有其它雜念。在雜念愈來愈少,達到真正沒雜念之前,就能入初禪定(離⏺生喜樂)。

達到基本的無雜念標準,是四禪定:舍⏺念清淨

以世俗現象來舉例說明  「一心」  的意義。

例如,有人拍某甲的肩膀說﹕怎麼叫你三次,你都沒聽到?

當一個人專心在工作上時,他的五感官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會反應遲鈍,乃至暫時封閉不作用。

這種外人看起來沒反應的現象,若用來比喻打坐,那就相當於入定!

這個專心的人,雖然沒聽到有人叫他,但他的心念可不是停止不動,仍然還是撲在工作上,動的很厲害,只是太過專心,所以遺忘其它感官的反應。


打坐也是如專心工作者,並不是定中沒有心念,仍然還是動來動去,差別是,與沒入禪定前相比,這個動念的狀況是比較遲緩、比較沒有情緒。

遲緩是指,可能五秒才動一個念(指能被清楚查知想法的,而不是直覺這類衝動的現象),一般人沒入定前的動念可是非常快的。

情緒是指,七情六欲!雖然入定者的情緒較少波動,但可不是已斷除,與沒入定前的差別,是較少生起而已。

於打坐中,好奇、思惟,這類想法,都屬於輪迴習氣,它們沒有停止的原因,主要還是已經被養成了習氣的關係。也可以被含攝入七情六欲之中。若無情欲,又何必好奇於某事,也不必去多想!

建議參閱﹕一心禪支 (專心一志,心緣一事)

對治法的效益:不淨觀

長久來不停的用功斷惑,隨著某類習氣太濃會採用對治法。


其實,若總持法(無慾)用的好,是不需要對治法,但我的輪迴習氣顯然太強,使得一直斷不了惑業。


昨日,淺短的做 「不淨觀」 沒想到效益非常好,滿眼都是不淨臟器、骨頭,還不到觀想腫脹、流膿、腐爛、蟲蛆之前,當下七情六慾就平息、消滅!有欲求才有八苦,於觀不淨時,所有欲習就消失,使得,我的心情很平靜,心念愈來愈不妄動,而歸於寂滅(實際沒入寂滅)。


眾生的煩惱,果然出於貪慾愛習!


眾生的執著及執著所產生的愚痴,其在於,向他說前方地上有污水坑,看到了嗎?他說看到了。要閃避知道嗎?他說知道。而前腳才說知道,後腳卻又踏入了污水坑!


知道痛苦原因者,卻不去解脫痛苦,這是何因呢?......這,就是眾生的執著習氣!


試問:學佛法的人,有幾個不了知,人生目的是斷妄或斷三毒的?但,又有幾個真正因此去出家,成為專業的修行人呢?眾生,果真是無明吶~~


經由這次不淨觀對治法,我忽然發現,今生對斷除三毒有點把握!


也同時理解了,何以證二乘初果的人,只需要幾次(七次)來回人間就能解脫輪迴之原因,因為,在做不淨觀對治時,當下的貪慾愛習一時消滅,依此經驗領悟到並認同,真正見道者,若執行不淨觀,可以斷除七情六慾!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智﹕佛法的根本是科學的

T10n0279_034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34卷[0180a22]
佛子。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


法迄巴說:
  佛法的根本是科學的!

  智,就是科學應用後而產生。於應用中,了知怎麼作用與會產生什麼結果,
  這就是智!

存在、常、真妄、佛

 建議參閱﹕一切相的原理
**********************************************************************
(1)十方宇宙的一切是存在的嗎?

   存在是﹕入無餘依涅槃前的一切!

   --
   是否存在,要先定義存在二字之意義。

   存,是有的意思,是五感官能感受到對象之意思。如手所觸之鍵盤,
   如眼所見之物等。

   在,它的意思可視為與 「存」 相同。中國人用辭常愛疊加,以加強
   語氣,這跟發音也有關,單字發音太簡,於繁複朝代裡,比較不容易
   一音令人就明察其意指。

   所以,存在之意思,就是能被五感官觸及之意思。若對此定義認同,
   那麼,以下的論述就有意義,反之,可以棄之不顧!


   色界眾生,人道之五感官無法觸及,依上定義,它們豈非不存在了?
   實際不然,如此可見人道五感官能觸及的,不完全是存在的意義。

   於是,吾人不得不疑惑,若再加上無色界,乃至菩薩六地以上的境界
   等,如此層層上溯,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存在,只是人類五感官所能觸及之後的感悟辭,超過人類五感官的境
   界,不是存在二字能定義。但若能延伸此二字原始意義,則入無餘依
   涅槃前的一切,皆是存在意旨。

   於是,在這裡定義所謂 「存在」 的意義,存在是﹕

        入無餘依涅槃前的一切!


(2)常,它是何意旨呢?

   無生即謂常!

   --
   十方宇宙可用形而上(純意識,無形無質)、形(有形無質)、形而
   下(有形有質)來形容。

   常,也是人類用五感官所觸之經驗而產生的辭。凡人類用辭皆不了義
   ,現今要把所有用辭之意義,上溯至色界、無色界,乃至十地菩薩境
   界,於是有以下的描述﹕

     常,此意義是基於永恒之存在而產生!

   常,在佛法中的意義,是指永恒不變!所以,「恒常」 此二字常被
   疊加而出現。

   以上述不變的意旨去觀察十方宇宙,似乎沒有一事物是常!即便鑽石
   或行星,在世界(銀河系)壞滅之時,也會消滅。

   或許有人會問﹕
       成佛之後不再有妄、不再墮入輪迴,佛是常否?

   在中國的白色杯子,塗成紅色放到歐洲,它還是原來的杯子嗎?若不
   是則無常,若是則常。既是常,則永恒不變,那麼,紅色與原來的白
   色不同,又豈能說它是原來的杯子呢?

   人類現今的用辭還不夠精準,尤其是中國字句,是偏於文學的字句,
   常是一字、一辭含蓋多意義。

   常,是由人類五感官而發的意義,如把它上綱至色界、無色界,乃至
   十地菩薩境界,甚至佛地時,它的某些意義就會完全相等,此時應該
   把它分開說,或分開定義。

      若要把 「常」 一字意義,極廣大的包含至佛地、涅槃的
      話,那麼,凡是有生滅的,皆是無常!

      所以,無生即謂常!


   再回首討論﹕成佛之後不再有妄、不再墮入輪迴,佛是常否?

   要理解這個 「佛是常否」 的意旨,把它放在最後再來討論。


(3)真妄,它們是何意旨?

   妄即生滅!於無生中執著有生滅,這就是妄,此執著現象又名錯覺。

   真亦生滅!自在但不離生滅,這就是真。真妄相同於生滅,異於真者
   自在妄者不自在。

   --
   中國造字很有意思。亡女是謂妄。夢中世界似只剩男人,醒後衝動跑
   至大街一瞧,哇~,女人一大堆,原來,這個夢中人生 「妄」!

   精神病人執著空中有花、水中有月,這就是妄。若正常人也有類似執
   著,則是錯覺。錯覺是未如實知,未如實知故,是謂無明。

   妄的現象,用《圓覺經》經文形容是﹕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
      夢中非無。及至於醒。了無可得。如眾空華。
      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
      無生處故。


   本來無生,所以無佛眾生。

   妄產生之後,於是有了生滅。妄再續衍化各類現象,於是有《楞嚴經》
   開示的三種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世界相續﹕十方宇宙,分成三界。

   眾生相續﹕分成十二類眾生。

   業果相續﹕有情或有想眾生不斷於三界中輪迴投生!
       (佛經沒開示土木金石眾生能否輪迴,但敝人認為,彼眾生
        沒意識,死亡後就消散成更小眾生,例如離子、電子等)

   於是,眾生從此輪迴於三界﹔菩薩從此生滅於識蘊


   雖然生滅產生了,但卻如夢中相似,在夢中不斷地執有執無,
   不斷地翻來覆去、殺來殺去,而有成王敗寇等等,一旦清醒之後,
   才悟了無所得。

   眾生就是在這種如夢的現象中,當成佛斷除妄習之後,才了知本來
   無生,如醒夢者所悟,夢中一切善惡皆了不可得,既非真亦非假,
   何以故?彼皆無生之故!

   本來無生 => 妄有生滅 => 斷妄而不入寂滅 => 本來無生之故



   至於真,它是什麼呢?

   佛經中真妄常相對。有時意指無生,有時意指自在,在此 個人建議
   ,非除佛經上下文用意指無生之外,其餘一律強制是指有生 滅但與
   妄不自在的相反之自在意義。


   生滅不惟妄,真亦有生滅!


(4)佛是什麼?

   佛之義理,分為體相用法。

   --
   黃金為體,可以鑄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可以盛物(用)
   ,金筷可以挾物(用)。盛挾之時,可以由上往下、由下往上、由左
   往右、由右往左(法)。

   佛之體義曰無生,又名法身佛﹔佛之相義曰智,又名報身佛﹔佛之
   用義曰對治,又名化身佛﹔佛之法義曰三昧。

   佛,又名如來,若不揀別,是謂體義,這是無生!既然無生,就無佛
   存在。既無佛也必然無眾生。於是,另一個疑問產生了﹕

      十方宇宙所有眾生,又從何處生出?

   無生為常,是本體義。忽然生妄,於是,起為世界靜成空(註一),
   如是繁衍而成三種相續的十方宇宙,此是相義。各相有不同作用,不
   同作用有不同方法,此是用、法義。。

      十方宇宙所有眾生,是妄的顯化,是妄的表相,
      是從妄中出生。如冰雕,雖形態各異,皆不離水
      而顯。

      冰雕是水的顯化,是水的表相,是從水中出生!
      妄喻如水,眾生喻如冰雕。

   那麼,有人或會再問疑﹕
      本來無生,為何會有生滅出現?

   這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疑問,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從無生角度來看﹕生滅沒有產生!

   從生滅角度來看﹕生滅是自動產生!

     (特別說明﹕這是我法迄巴個人見解,佛經中沒有這種開示。
           本人之所以有這種見解,來自於《圓覺經》中以
           下的經文﹕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
             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但,吾人要特別注意,緊跟隨的經文﹕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    
             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解釋﹕即便夢中非無,但也是夢有,不是醒後的實有,
           這是從無生角度說事。
      )


     學習佛法,須依佛知見為主,不能依各菩薩或眾生之知見!   
     學習佛法,須依佛知見為主,不能依各菩薩或眾生之知見!   
     學習佛法,須依佛知見為主,不能依各菩薩或眾生之知見!   

    (重要的事,一定要重述三遍)


(5)成佛之後不再有妄、不再墮入輪迴,佛是常否?

   這個疑問,其實不是一問,而是二問。問題要拆成﹕

   A、已示現涅槃的佛,不再有妄、不再墮入輪迴,此佛是常否?
   B、仍在世的佛,不再有妄、不再墮入輪迴,此佛是常否?

   釋A﹕
     已示現涅槃的佛,以曾發過的菩提願故,以如來威神力(不
     是眾生及估計自九地以下菩薩能理解的力量),恒與十方宇
     宙所有眾生共生滅,如大圓鏡,眾生生時則相生,眾生滅時
     則相滅。

     若眾生不離生滅是謂無常,則此佛亦不離生滅,亦謂無常!

   釋B﹕
     仍在世的佛,有二種現象,一是報身佛,一是化身佛。

     妄即生滅,但生滅不必然是妄!可為真!

     眾生是妄、業、識、不自在,化身佛是真、願、智、自在,
     二者都有生滅現象。報身佛處於二者之中,不離業報,也不
     離菩提願力,受不受報,看狀況而定,雖如此,也不離生滅
     現象。

   小結﹕
     除法身佛之體義外,餘都有生滅,皆無常!

   佛偈作結﹕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0a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