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怎麼斷盡貪嗔痴慢疑?乃至斷無明?
復:
若人有酒癮而想要戒酒︐他要做的事就是「不相續」喝酒的行為
︐若能「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那麼就稱為「已
真正戒酒」。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是六祖壇經開示語︐在戒
酒的目標上︐諸法相就是指酒︐第一義是指不生欲。
若目標改為「貪嗔痴」或「無明」︐那麼這二句語就更清晰、明
瞭。諸法相是六塵︐第一義仍是無欲︐不動就是「無愛」!
十二因緣開示十二種輪迴的過程項目︐當此十二項已六入︐就無
法避免「觸」︐接觸之後就有心受、身受的狀況︐這在人道無法
避免︐可免的是「受而不愛」也就是「無欲」!
不愛如同路過看到路邊有一小灰石頭︐這是時時常見的「無利益
東西」︐會莫名其妙的就停車到一邊去把小灰石撿回來嗎?若會
的話︐都不要做事了︐隨便挑一條路都可讓人撿不完。
會撿東西必然是「生愛」之故︐然後就「去取」︐取得後就「據
有」︐若所擁有的是人道肉體︐那麼他就會漸漸的「老」︐最後
結局就必然是「死」。於是此眾生又再次去「輪迴投生」︐然後
又再「老死」︐形成了一個永不止歇的輪迴!
既然人道眾生不免觸受現象︐解脫輪迴的功夫就須放在「無愛」
之上︐這就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強調的用功重點:無欲!
中國字句用的很有智慧︐常把愛與欲疊放在一起說:「愛欲」
︐愛與欲幾乎是同一意義︐很多同樣或同類辭都被疊放在一起
說︐以加強語氣︐如慷慨、激昂、澎湃...等。
話題拉回︐怎麼斷盡貪嗔痴慢疑?
答案應已很明顯了︐那就是「受而無欲」!如上述六祖壇經之
開示:「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受而無欲︐只代表無七情六欲︐不代表「無知」乃至「無智」
。路邊石還是能了知︐只是知而無欲︐所以不取!即便它是黃
金、寶石︐只要心中無欲︐也仍然會被視為「無利益」。
佛開示錢財是五家共用的:「王、賊、火、水、惡子」。既然
非己所獨有︐幹嘛愚痴的花錢、花時間、花人力、買場所設備
的去幫他人看守呢?何況本來無我!!
斷三毒(分段生死)是用無欲的無為法︐斷無明(變易生死)
也是用同樣無為法︐這個方法亦可稱為「如來因地發心」︐如
同以下《圓覺經》中的開示: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無欲」的無為法︐它又名陀羅尼︐是總持法︐從因地發心至
果地覺都不變。不需修行過程變方法︐心境也不需修行過程變
更︐因為它本身就是如來的果地覺︐它本寂滅性︐它本無生︐
如同虛空︐悟此者名為「悟淨圓覺」。於悟後「持此淨覺心」
用功︐稱為「隨順覺性」︐禪宗稱為「保任」!
隨著用「無欲」功法︐日久功深︐如以下《楞嚴經》的開示: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
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勝淨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
肯綮修證。
用功時的心態︐如同以下註一的經文開示!
以上說明到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疏一)。
***************************************************
疏一
***********
解釋「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此段經義。
【釋1】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
它意指︐已斷根本無明時︐所見諸相皆了達它本質為「妄」︐而不再受它牽引︐名為自在。此時心境所現之相︐就稱為「明相」︐這也是佛教授沙門睡前要保持的心態。
明相精純︐意指不再混雜妄的現象。「妄」是所有一切︐是三種相續的根本︐佛為度眾生︐因此不滅此三種相續︐而只是「轉識成智」︐並不滅識。以識是妄的變相︐如金碗、金筷是黃金塊的變相︐既然妄的本質也一樣無生︐其它相的第八識︐又怎可滅呢?!
譬如眼有翳所見到的「空華」︐幹嘛去滅這不存在的東西呢?!又如已夢醒的人︐又幹嘛愚痴去取夢中所見到的千億珠寶呢?!
既然已認同真正從夢中(喻妄)清醒︐就不會再墮入得失夢中物的煩惱中(若還有煩惱︐那就還没真正清醒)。
【釋2】皆合涅槃
此時︐所有身口意行為(一切變現)就都會符合「涅槃」的標準。
【釋3】清淨妙德
這四字是加強語氣︐在形容佛地境界的妙用︐因為有一切變現的行為在滿足自己的度眾誓願。實際上是否有無此四字皆可。都已符合涅槃的果地覺(指無住涅槃)了︐還有什麼話可說的?!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如何修行能精進︐又得善果呢?
我執︐來自於無明!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三大阿僧祗劫
的菩薩乘(不是二乘)修行時間。它其實有顯密義!
知顯義不知密義者,就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知密義者能
如《妙法蓮華經》中的八歲龍力即生成佛。
以下顯密義直接引用「法爾禪修中心」,並加略修正。
■ 顯義
從修證上來言三大阿僧祇劫所作所為,初發心後修善行、
斷淫慾,修禪定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處定,
若在四禪中修佛法的四加行,就有可能轉修佛道,證得入
地菩薩位,至此花掉一大阿僧祇劫。
修行卅七助道品,安住四聖諦,修行八解脫、八勝處、九
次第定、十遍處,再修六度波羅蜜,修行空、無相、無作
(無願)解脫門,安住十八空,入第八不動地位階,得花
另一阿僧祇劫。
然後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修行五眼、六神通,
修行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四無量心,十八不共
法,修行無忘失法、修道種智、一切種智而坦蕩蕩無住而
住於無住涅槃境界,所謂「自證聖智究竟之相」,如此又
一大阿僧祇劫,才能真正成果地佛。
■ 密義
本人就直接引用達摩大師之《破相論》的開示。
問:如佛所說,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說,唯只觀心,制三毒,即名解脫?
答:佛所說言,無虛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
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
,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
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
惡之心,云何名為解脫?
今若能轉貪嗔痴等三毒心,為三解脫,是則名為得度
三大阿僧祇劫。末世眾生愚痴鈍根,不解如來三大阿
僧祇秘密之說。
無相無為六般若蜜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六波羅蜜者。皆是有相。有相之法。能出世也。
佛言。善男子。我所說六波羅蜜者。無相無為。何以故。
若人離欲。心常清淨。實語方便。本利利人。是檀波羅蜜。
志念堅固。心常無住。清淨無染。不著三界。是尸波羅蜜。
修空斷結。不依諸有。寂靜三業。不住身心。是羼提波羅蜜。
遠離名數。斷空有見。深入陰空。是毘梨耶波羅蜜。
俱離空寂。不住諸空。心處無住。不住大空。是禪波羅蜜。
心無心相。不取虛空。諸行不生不證寂滅。心無出入。性常平等。諸法實際。皆決定性。不依諸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是六波羅蜜者。皆獲本利。入決定性。超然出世。無礙解脫。
善男子。如是解脫法相。皆無相行。亦無解不解。是名解脫。何以故。
解脫之相。無相無行。無動無亂。寂靜涅槃。亦不取涅槃相。解脫菩薩聞是語已。心大欣懌得未曾有。欲宣義意。而說偈言
大覺滿足尊 為眾敷演法
皆說於一乘 無有二乘道
一味無相利 猶如太虛空
無有不容受 隨其性各異
皆得於本處 如彼離心我
一法之所成 諸有同異行
悉獲於本利 滅絕二相見
寂靜之涅槃 亦不住取證
入於決定處 無相無有行
空心寂滅地 寂滅心無生
同彼金剛性 不壞於三寶
具六波羅蜜 度諸一切生
超然出三界 皆不以小乘
一味之法印 一乘之所成
爾時大眾聞說是義。心大欣懌。得離心我。入空無相。恢廓曠蕩。皆得決定。斷結盡漏
**********************************************
法迄巴心得
****************
我聞此段「無相無為六般若蜜」經文開示︐閱畢自問是否也「得決定︐斷結盡漏」耶?
得決定嘛︐還真有!斷結嘛︐以前就斷了見惑的下三結︐但此次深心倒是有些進步︐只能說「欲習稍淺一些︐而已」︐並没有漏盡︐但已能想像那個漏盡境界是什麼樣︐也有信心於未來或未來世︐若仍能記住所悟境界︐一定能「得離心我。入空無相。恢廓曠蕩」。
現今的感受︐這有點像「深入所想像境界」的意味。有時作者在寫作︐會先出現一幅情境︐然後依所想像的體會情境去下筆描述。想要體會這「意境」︐見聞者是否有那種︐「決定相信某人事物」的經驗乎?
若您没這經驗︐恐怕很難理解所謂的「決定(信入無疑)」是何意義!!
没這經驗︐如同以下某乙對某甲所說的感受。某甲對某乙說:
我昨日飛升至忉利天︐一切心想所有物品就出現︐很爽∼
吸一口空氣︐比幽深森林還清涼、芬芳而有精神︐甚至
不必吸氣︐心想就令周遭能量進出肉體︐比吸一口氣的
感覺還更爽∼
相信没上述飛昇忉利天的人類︐是與某乙一般的「有聽没有懂」︐因為没經驗之故。
建議有緣人去詳閱「斷結(下三結、五下分結、五上分結)」、「三三昧」的相關經文或釋義。
上聖智三相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1) T16, p0485a
**********************************************************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智慧相住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捨跛驢心慧智相。得最勝子第八之地。則於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無所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
大慧。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
大慧。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生。
大慧。是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能到自覺聖智境界。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2) T16, p0524a
**********************************************************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住持智慧心相者。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大慧。何等為上聖智三相。所謂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住持相。內身聖智自覺知相。修行此已能捨跛驢智慧之相。得勝子第八地三相修行。
大慧。何者無所有相。謂觀聲聞緣覺外道相。
大慧。何者一切諸佛自願住持相。謂諸佛本自作願住持諸法。
大慧。何者內身聖智自覺知相。一切法相無所執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修行。
大慧。是名上聖智三相。若成就此三相者。能到自覺聖智境界。是故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求上聖智三相者當如是學。
**********************************************************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2) T16, p0595b
**********************************************************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住智慧心所住相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何者為三。所謂無影像相。一切諸佛願持相。自證聖智所趣相。諸修行者獲此相已。即捨跛驢智慧心相。入菩薩第八地。於此三相修行不捨。
大慧。無影像相者。謂由慣習一切二乘外道相。故而得生起。
一切諸佛願持相者。謂由諸佛自本願力所加持。故而得生起。
自證聖智所趣相者。謂由不取一切法相成就如幻諸三昧身趣佛地智。故而得生起。
大慧。是名上聖智三種相。若得此相即到自證聖智所行之處。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應勤修學。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素食,只從海藻攝取B12是危險行為
出處 :點此
Posted by professorcslin in 維他命
我想,大多數人知道B12不足會導致貧血。但是其實,B12的重要性絕對不止是造血所需而已。它是我們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需要的營養素,因為沒有它就無法進行DNA 複製。它還有很多其他的生理作用,但是在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B12是一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確保能夠攝取到足夠量的營養素。
葷食的人,除非是有胃腸道消化或吸收不良之類的問題,否則是不會有B12攝取不足的問題。但是,素食者,尤其是全素的人,這方面的風險則相當高。至於為什麽,我需要先解釋兩件事:(1)種類,(2)吸收率。
B12有很多不同的化學結構,而有些是具有活性(可以被我們的細胞利用),有些則沒有(無法被我們的細胞利用)。為了容易區分起見,文獻裡特別把沒有活性的B12統稱為「假B12」(Pseudovitamin B12,或Pseudo-B12)。
B12是所有維他命裡分子量最大的,約1400(維他命C是176),而它在消化道裡的分解及吸收過程也是最複雜的。從食物被吃進胃裡,其所含的B12就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分解,結合,再分解,再結合,最後才能被小腸吸收。而也就因為此一過程是如此複雜,所以有很多因素會影響B12的吸收。
所有B12,不管是什麼化學結構,全都是通過同一過程才會被小腸吸收,所以,當被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同時含有多種B12時,「假B12」就會降低「真B12」的吸收率。也就是說,食物裡如果含有大量的「假B12」,就可能會引發B12不足的症狀。
含有B12的植物是少之又少,而含有「真B12」的植物,就更是鳳毛麟角。還有,由於植物(包括海藻)的生長並不需要B12,所以縱然含有B12(偶爾從細菌取得),它的量也是極不穩定。因此,素食者如果堅持要從植物(例如海藻)來攝取B12,那所攝取到的量就有可能會不足。更嚴重的是,由於植物(例如海藻)所含的B12裡可能會有很高比例的「假B12」,所以吃了這樣的植物,反而會提升B12不足的風險。
一個專門在研究海苔與B12的日本團隊在1999年發表研究論文Bioavailability of dried asakusanori (porphyra tenera) as a source of Cobalamin (Vitamin B12)。其結果顯示,海苔在還是生(未經乾燥)的時候,就已經含有很高比例的「假B12」(約27%),而在經過乾燥處理後,這個比例更會提升到65%。用人做的實驗更顯示,生的海苔會提升B12不足指數5%,而乾的海苔則會提升B12不足指數77%。【註:此一B12不足指數是根據尿液裡的甲基丙二酸(methylmalonic acid)濃度】
這個日本團隊在同一年也發表另一篇研究論文Pseudovitamin B(12) is the predominant cobamide of an algal health food, spirulina tablets,而其結果顯示,螺旋藻補充劑所含的B12大多是「假B12」。
這個日本團隊在2014年發表另一篇回顧性的綜述論文Vitamin B12-Containing Plant Food Sources for Vegetarians,其中有提到,市面上的小球藻補充劑雖然有些含有「真B12」,但有些則完全沒有。
綜上所述,素食者如果堅持要從植物(如海藻)來攝取B12,那就是在跟自己的健康,甚至性命,開玩笑。
經常看我文章的讀者應當都知道,我一向是反對吃維他命補充劑。但是,我在2018-8-22發表的維他命,天然?裡卻有說,素食者需要吃B12補充劑。由於這個議題在當時只是順便一提,所以我並沒有做任何解釋。如今,讀者在看過上面的說明之後,就應當知道是為什麼了。
素食者攝取B12的最佳途徑就是吃添加了B12的穀物。這種食物在美國通常是在早餐吃(叫做breakfast cereals),但事實上是可以在任何一餐吃,甚至於當零食吃。
吃綜合維他命是素食者攝取B12的另一條途徑。但由於我們的腸道一次只能吸收約一微克的B12,所以多餘的會從糞便排出。(註:大腸裡的細菌也會製造B12,所以野生或野放的動物會吃田野裡的糞便來攝取B12)
比較嚴重的是,一篇上個月才剛發表的研究,發現過度攝取B12會增加骨折的風險。請看Association of High Intakes of Vitamins B6 and B12 From Food and Supplements With Risk of Hip Fractur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不管如何,請吃素的讀者一定要認清,堅持從植物攝取B12是具有危險性的。
額外參考資料: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B12-HealthProfessional/
https://vegetariannutrition.net/docs/B12-Vegetarian-Nutrition.pdf
https://www.vrg.org/nutrition/b12.php
https://www.betterhealth.vic.gov.au/health/healthyliving/vegetarian-and-vegan-eating?viewAsPdf=true
https://www.b12-vitamin.com/foods/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有多種,依不同經典有不同說法,最常用的說法是《增一阿含經》
卷二十一開示的四種:
(1)眾生不可思議
(2)世界不可思議
(3)龍境界不可思議
(4)佛境界不可思議
除此經之外,尚有多種經典有開示不同數量的不可思議類別,以下是「中華
佛教百科全書」之言:
《大寶積經》卷八十六〈大神變會〉、《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三亦出
業境、龍境、禪境、佛境等四種不可思議。而《大智度論》、《顯揚聖
教論》、舊譯《華嚴經》、《首楞嚴三昧經》等經論,則出五種不可思
議、六種不可思議、十種不可思議,乃至二十種不可思議功德云云。
依敝人見解,不可思議是無法用意識理解之事,而依本人不可理解的,只
有三種不可思議,依次是:
⦁ 業不可思議
⦁ 眾生不可思議
⦁ 佛不可思議
◆業不可思議
業之不可思議,要分業因、業緣、業力、業果四大項。
最初的業因,在《楞嚴經》開示應歸於「妄」,經云: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本來如如,卻有妄生,而這個妄,卻又不是真正的常存。它的存在方式
則如《圓覺經》所云: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妄,又常被稱為「無始無明」,簡稱為「無明」,而它的本體(本質)
,依佛角度來看,卻是「非實有體」,這類說法是依人類業報角度而說
,對人類來說,能碰觸到的才算有體,而能產生作用若無體,這類的作
用通稱為「相、用」。如電影,由於摸不著因此是無體,但有影像、聲
音能對觀察者產生作用,所以電影對人類而言,是無體而有相用。
其實,如上述的經文,這個妄如夢中人,其最後在清醒後,不只體無生
,其相用也皆無生!既然無生,則對清醒者來說,夢中事非真、非妄,
說非真,想必大多數人認同,而說其「非妄」則必然很多人不認同!在
下初次理解時,也以為夢中事是虛幻,應歸於妄,但依佛對八地菩薩(
參閱《大乘入楞伽經》)境界的開示,不自在的輪迴現象如夢中事,於
彼則是非真非妄,......在下從佛知見!
其實,若轉個念頭,對於夢中事非妄也能貫通的。真妄如手之二面,不
獨存手心而不存手背。既然夢中事非真,在無真存在之下,又怎可存在
其相對的「妄」呢?!修行目的是在斷惑證真入於佛地,因此,智者須
令心柔軟,從佛知見!
依本人淺見,所有一切皆只有「生滅」,而此生滅是同時存在,若有一
不存,則另一亦不能被得知。如手之二面,不會只獨存手心而不存手背
。
依上推理,那麼,「無生」可求乎?
生滅是有作用,無生則無作用,由生滅中,可推出無生之義,但它的被
證實,不說八地及以上菩薩,因無佛啟智而入「無餘依涅槃」的「特殊
」現象,僅以阿羅漢入無餘依涅槃後,無有去處(寂滅而無生)就能「
證實」(佛法是科學的方法,由於它經反復相同行為而能得到相同結果
之故),的確有「無生」之義的存在。
阿羅漢寂滅之後不受後有,故說寂滅等同於無生,是無生可得義之處!
依於妄的生滅現象,在《楞嚴經》開示,跟著就產生了三種相續:
⦁ 世界相續:十方宇宙(各種世界)
⦁ 眾生相續:各類生命體(眾生)
⦁ 業果相續:輪迴現象及各類果報
妄,它是所有一切的起源,而可笑的是,在佛而言它是「了不可得」的
狀況。何以了不可得的現象,卻能令眾生輪迴而不自在呢?!
或許吾輩應如是思惟:
所謂眾生,就是不能自在之異名!
依於此義,眾生有輪迴現象。
由於妄是如此不可思議而生,依此生而能作用,是謂之為「力」,其所
衍生變化之「業力」,亦具有不可思議之現象。
妄生後,至三種相續成立時,它就組成所謂「第八識」,依後續作用此
第八識就有不同衍變及不同名稱。所謂: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心!
(參閱《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是妄最初的生成名稱,純粹只有生與滅的能力及三種現象:
「執藏(含藏)、能藏、所藏」。
阿賴耶識是妄其次衍化,也繼承其三種現象!此識特點是具有記取新造
業因,暨依業因緣和合時,顯化輪迴果報的能力。
有人說第八識乃「無覆無記」,本人不認同,若它無記,又如何具有執
藏(含藏)的功能呢?相反的,它反而是一律遍記,無量劫之前的事,
佛都能憶及,而且没經過的事也能得知。
又,當菩薩已達六地(見《華嚴經》十地品之第七地經文),或阿羅漢
已斷行蘊又已達識蘊第九聲聞、、第十緣覺(參見《楞嚴經》五十陰魔
經文)境界時,則已斷除新造業因之執著,此識則轉名為「無垢識」。
此時稱為識,而不稱為智,乃因為此識是在成佛後才轉成大圓鏡智之故
(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
心,是積集滋長之意思,以其令阿賴耶識顯化各類輪迴果報能力不斷絕
,甚至繼續增長而得名。
心,乃從意識做作而達成,所以修行用功方法,從意識轉變思想再去變
更習氣,或直接從末那識變更習氣,皆可!怎麼做是隨人根器而定。
◆眾生不可思議
業之所以不可思議,在於業是妄的衍變而生,而其具有隨時能變的功能
,故不可經過思議而得其「固定」結果之故。
至於眾生何以也同樣不可思議,乃眾生亦是妄之相續而衍變而生。之前
已談過《楞嚴經》在妄生之後的三種相續經文,就已提到「眾生相續」
的現象。
既然業不可思議,說眾生亦不可思議,就非常具有可能性。而依實際觀
察所得,眾生的行為也真正具有不可思議的結果,故稱眾生不可思議。
譬如《央掘魔羅經》中有開示,賢劫第三佛迦葉如來,授記「調伏子」
於七年後可得轉輪聖王位,以正法治世,結果調伏子回家因此授記太高
興了,直呼其母持來各種食物及肉來大啖,卻因此而非時死(不是業報
原應死之時而死)!
釋迦牟尼佛在此經中問文殊師利菩薩:
彼佛為妄語耶。為非一切智耶。為彼實無轉輪聖王善根果報耶。
文殊師利菩薩為啟智眾生而故意說:
世尊。彼本惡業故致此死。
釋迦牟尼佛藉此啟智眾生而回復說:
勿作是說。彼非時死耳。非本惡業報也。
文殊師利。彼佛不知先惡業報而記之耶。無先惡業今自作過以
致失命耳。
如是文殊師利。若男子女人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如來之藏。自
當得度。我當作惡。若如是作惡者。為佛性得度耶。不得度耶
。
如上所說彼調伏子實有王性而不得度。所以者何。以多放逸故
。佛性不度亦復如是。以彼眾生多放逸故。
一切眾生為無佛性耶。實有佛性如轉輪王報。
為佛妄語耶。眾生妄語作諸放逸。以聞法放逸故。自過惡故不
得成佛。
其它有啟智性的對談: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無本業耶。
佛告文殊師利。彼有本業但少聞此經。(按:若聞此經)無量
阿僧祇罪皆悉除滅。所以者何。如來無量阿僧祇劫發大誓言。
一切眾生未度令度。未脫令脫。以此誓願善根。如來慧日光明
所照。無量阿僧祇罪皆悉除滅。
此《央掘魔羅經》亦是了義經,建議有緣人花個時間去詳閱!
◆佛不可思議
佛,乃由眾生經過無量劫的修行而證得。而眾生又乃妄經無量劫之
後所衍化而生。所以,整個不可思議,都與「妄」脫不了關係!
眾生是不自在的異名!而修行人在妄中經無量劫修行而證得佛地,
這是自在義!以佛具有度眾生的菩提誓願故,眾生有多少習氣、多
少類的根器,佛亦皆有多少種的教導方法。若眾生不可思議,云何
佛可思議耶?
上述三種是敝人反復思惟之後,認為真正不可思議者,至於龍境界不
可思議,亦有沾邊,但不另外獨立一項。說龍境界不可思議,是指龍
降雨乃由意識而生,不經由其它方法,而龍亦眾生之一,故龍亦不可
思議。但,既然龍為眾生之一,眾生已不可思議,又何必獨自另立一
項耶?!
************************************************************
註一
************
【經文典故】如來授記為王,調伏子卻中夭
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美國癌末男子戰勝病魔 「武器」竟是狗隻驅蟲藥
2019-04-29 16:45香港01 記者洪怡霖、許懿安/報導

美國一名癌末男子服用一種用來醫治狗隻的驅蟲藥,沒想到竟然奇蹟康復。 圖/Dailymail
美國一名男子身患末期癌症,醫生告訴他只剩3個月壽命。他因緣際會認識一名獸醫並接受他的建議,嘗試服用一種用來醫治狗隻的驅蟲藥。
他最終不但奇蹟地康復,而且每週藥費不過5美元(約39港元),即是平均每天約5.6港元。
蒂彭(Joe Tippens)2016年確診患上小細胞肺癌。醫生2017年1月告訴他已處於癌症末期,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
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醫生讓他參與臨床實驗治療,但說這不能令讓他康復,但至少讓他多活一年。
男子後來在網上認識一名獸醫,後者建議他嘗試非傳統療法,也就是用狗藥治癌。這款藥是種毒性很微的抗蠕蟲化合物,用於治療狗體內的鉤蟲、蛔蟲和其他腸道寄生蟲,能將癌細胞「餓死」。
獸醫稱,一名科學家曾患第四期腦癌。她服用這種藥6周後,身上的癌細胞就消失了。一項曾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的研究表明,抗蠕蟲藥或具抗癌特性。
蒂彭有參與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臨床實驗治療,同時服用狗用藥物,不過他並無向醫生說明。除此之外,蒂彭有服用維他命E、大麻二酚(cannabidiol)及薑黃素。
這種新奇療法尚未被醫學界認可,蒂彭此舉可謂賭命。除了服藥的風險,他的醫藥費同樣令外人看得目瞪口呆——一週僅5美元(約39港元)。蒂彭保險公司就他患癌發出賠償金120萬美元(約936萬港元),這筆錢本應用於應付昂貴的療程或藥物,現在他竟以如此少的費用完全治癒,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蒂彭2017年5月及9月接受「正電子掃瞄」(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 Scan),證實體內癌細胞已全部消失。此時他才向醫生坦白有服用過狗用藥物。醫生稱,幸運的蒂彭屬於特別例子。
蒂彭2018年1月再接受掃瞄,並在4月再度覆診,都已證實他沒有患癌。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破無明方式並不難了知
回復如下﹕
《楞嚴經》﹕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本來無生,卻忽然有生滅現象發生,基於生滅,排列組合演化
成十方世界(世界相續)、各類生命體(眾生相續)、輪迴果
報(業果相續)。
於是,那些演化之後的生命體,「自覺有我」,於是有輪迴果
報的痛苦,為了要解脫痛苦,發明(發現、明白)本來無生,
卻有生滅出現,而「自覺有我」,這些生滅才跟薣存在。於是
,「我有覺」,這個覺就被稱為「妄覺」。
妄故,先產生變易生滅,如同電子繞原子核,出現、消失,這
就是變易生滅,也叫做變易生死。又如同人類的意識生滅,一
生一滅就是變易生死。
其次,再經過排列組合,演化成「自覺有我」,於是有「業識
」而輪迴三界投生,這被稱為分段生滅,也叫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是念念之間,分段生死是世世之間。
因為輪迴眾生之「成因」,是由「自覺有我」而產生,於是就
發生所謂的七情六欲(貪欲愛習),以及不能捨離「自我之覺
」的習氣,稱為痴習,統稱為三毒。
現今觀察分段生死的輪迴原因,來自於貪欲愛習,以及不能時
時察知後之自在(二乘阿羅漢之有餘依涅槃),或不能時時不
必察知就達到的自在(佛菩薩之無住涅槃),於是稱為「痴的
習氣(簡稱痴習)」之緣故,於是不能時時用功,乃無法於某
時間斷除貪瞋習氣。
功夫不到,主要乃在於不能用的上「毘婆舍那」!
毘婆舍那,在《圓覺經》中又稱為禪那,是念數門。這指心念
的「生起」,都很清楚。能察知,前念貪而搶到別人的錢,後
念瞋而厭倦別人的分錢。於念念生起皆了知,所以稱為「念數
門」。
甚至,果地佛菩薩甚至能了知心念之「消滅」,這是非常高深
的境界,己超越心念的功夫,不是輪迴眾生可想像的出。如《
楞嚴經》中所開示「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
知,不因心念」。
妄覺,而有生滅﹔正等正覺,而了知本來無生。且先不說佛菩
薩高深的智用(圓明了知),就說有緣人您看完上述說法,是
否已了知自己輪迴的原因嗎?
甲對乙說,前面地上有污坑,看到了嗎?
乙回﹕「看到了」。
甲說﹕能否閃過?
乙說﹕能......,前腳剛說能,後腳又踏入了污水坑中!
什麼叫做輪迴眾生?就是,明知自己輪迴原因是貪欲愛習,卻
偏偏反復造下同樣輪迴的身口意行為,如上述的乙,還能自說
能閃過污水坑,明明睜大了眼,前腳才說能,後腳又踏入了.....
性欲,是諸多輪的原因之一,歸攝入貪界之下的愛門,生物學
分類知識﹕界、門、綱、目、科、屬、種,也適用於輪迴眾生
之上。
所謂三界,就是﹕貪界、瞋界、痴界。分別映化成欲界、色界
無色界。
為何,乙明白前面地上有污水坑,卻又會踏入呢?
這來自於「無量劫來已養成的習氣」之故。
這還算是好的,還有更多愚痴人,連「知」都無。没有知識,
也不去學常識。不學常識,也不看電視。看了電視,卻只看輪
迴的愛情、搶殺等七情六欲(貪欲愛習)的輪迴影片,於是,
輪迴的習氣就是在這生活中牢牢著地而不能脫~~
修行很簡單的,懂得變易生死及分段生死原因,再反其道而行
即可,佛在《楞嚴經》中開示,稱為「違其現業」!
有性欲,試問它來自哪裡呢?......只是現今養成的習氣之反
應罷了。試想,前世為女,不愛女人,今世投生為男,為何卻
愛女人呢?......吾輩應具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
辨之、篤行之!
若了知是習氣,使吾輩明知而又不能免的墮入輪迴,如上述的
乙墮入污水坑,那麼就「違其現業(反其道而行)」即可。
控制性欲,要從斷除上著手,而不是控制。它的做法,就是對
治,常做不淨九想觀、白骨觀,久了就自動消失了。如同擦拭
髒污桌子,多抹幾遍,就會發現髒就消失了。這倒跟神秀禪師
的偈語相同﹕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若能徹底把桌子投入絞碎機,紛碎至無,那倒是更省力。
若了知,桌子及上面的塵埃,其本質都從四大產生,四大又皆
從妄生,而妄,如空花、水月,看似有,而實無。這樣理解,
那麼修行用功就更省力,如南懷瑾菩薩的詩偈云﹕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去千次還復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它著地自成灰。」
擦拭桌子這是漸是有為法,無處可住這是頓是無為法。無論用
那一種法,雖然目標不同,都是有個用功過程,那就
是「養成淨習」,使貪欲愛習斷,則瞋亦隨之而斷,以及使痴
習不生,這都是「習氣」的問題,輪迴是染,解脫是淨!
不自在是染,自在是淨。漸修有為法就是要對治,而漸漸斷除
﹔頓修無為法就是要當下不住,而漸漸斷除。其實,
有為、無為的方法差不多,主要差別在「心態上」,前者未悟
本來無生,而認為有可做作乃至有所得,後者已知妄的本質是
「妄中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而了知無可做作乃至無
所得。
修行解脫,乃至轉識成智,方法並不難,須先有正見,再有正
思惟,於身口意上須有正語、正業、正命,於用功上須正確精
進於戒,並且時時正確的繫念此事,最後就有正確的定境出現
,依此八正道去行,就具有正確的智慧,能行八正道,就能依
此正慧而解脫煩惱障,而不墮三毒。
上面有提到《圓覺經》中的禪那法,即是「毘婆舍那」法,這
是一種破無明的方式,佛另還開示二種淨觀,一是奢摩他,一
是三摩缽提。
可見,破無明並不如某些禪宗無知徒孫所說的,一定只有一種
,這些說法至今仍可散見某些語錄之中。
《圓覺經》的三種淨觀,要能正確使用,前提須先「悟淨圓覺
」,即是佛知見(無生)。然後,須真正的去執行解脫修行,
而且須持「淨覺心」,這指依所悟之理(理悟)而行。
並不是每一個開悟者,都一定有非常態的證境或發起神通。有
智慧的人,必然了知「開悟」二字,源於《妙法蓮華經》中佛
出世一大因緣的開示。古代禪宗流傳下來,有不少了義開示,
也有不少「胡說八道」的謠言。吾輩具智,應該﹕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耑此,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