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清單 - 新時代心得

一的法則
一的知識,以及合一
對新時代「歸一」見解之破斥

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
新時代中解脫輪迴之修行概要
合一與愛之意涵,及合一的方法
在《一的法則》中說,以服務他我的方式(可捨離自我),解脫業力速度,是比純粹服務自我者快約七倍(1:8)! )
四我:小我、高我、本我、無我
新時代術語「能量、震動和頻率」知微





新時代中解脫輪迴之修行概要

(1)本文適合相信新時代精神者閱讀。或願意學習解脫輪迴修行者適讀。
   純粹佛法修行者,請依佛所開示四依四不依原則學習佛法。

(2)本文直接引用敝人在百度貼吧的文章。其中註一、註二文章,可能隨
   時會被百度系統刪除,若認為它不錯,請直接複製,而不要做連結。

******************************************************************
引用來源﹕
  以下5、6、7、8樓  => https://tieba.baidu.com/p/5223799971


**************
正文
**************
首先感謝樓主的釋疑,雖然在下有不同的見解,註一是在下對 「一」 的見解,以及對 「一」 從哪裡來的見解,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這裡也分享個人所提問之自解。

>1、我,是誰?
自解﹕
  我是誰的疑,必然先有自覺有我開始,若沒有自我存在的認知,是不會提出
  這個疑問。


  (1)共許條件

  但更現實的是,即便沒有自我存在的認知,實際也不離產生 「我」 之事實
  ,那就是所謂的 「情想」!

  有誰能定義,沒有情想的生命體,仍具有 「我存在」 的認知、認同、意義
  呢?

  說到這裡,恐怕又要先定義,何謂生命體了?!

  又有另一個議題,若不是生命體,也有情想嗎?若無情想,會沒有 「我存在
  」 的現象嗎?

  什麼與什麼,這個與那個,只要涉及論議、辯論,就會有一大堆岐見。所以
  ,凡要討論什麼之前,要先制定 「共許條件」 ,如同法官要判刑之前,一
  定要先有法律,它就是共許!


  (2)具有情想才是共許條件

  那麼,判斷 「我是誰」 之前,什麼是人類的共許條件呢?說人類,至少是
  指能看這一帖者。也許您不是人類,而是妖、魔、鬼、怪,那麼,我是否可
  以說,能看這一帖內容者,皆具有情想,而它就是共許條件呢?

  若具有情想不是共許條件,那麼,咱們就別談了,見聞的您也別看了,這沒
  有意義!因為,我目前的能力,就只能在具有情想之下,去分別眼耳鼻舌身
  意六個感官的一切。

  若在下以及見聞者皆沒有情想,如同土木金石,試問在下如何打字,您們見
  聞者,又如何看文章的呢?


  (3)我的存在,是情想的認定

  既然一切不離情想為前提,那麼,我是誰就很容易被得出答案!

  我的存在,是情想的認定!

  因為有情想,才會有各種萬象的了知,於是,也了知到了自我存在這一現象
  。在下更喜歡用  「認同、執著自我存在」  的說法!

  雖然認同與執著已不離情緒,但若沒有情想,也不會有情緒。有什麼東西沒
  有意思,卻具有情緒嗎?......嗯,我想不出來!

  其實,在下所知的我是誰,它存在的背景條件是更複雜的,以下隨緣說說。


  (4)誰在輪迴,並於輪迴後有我?

  相信輪迴是事實嗎?若您不相信生命體有輪迴現象,那麼,以下的內容就不
  必看了,我們沒有共許!

  若輪迴存在為真,則天主教之類認為有上帝存在的說法,就是錯誤的說法,
  因為所謂上帝是永恒存在,但祂又要輪迴,這就互相矛盾了!

  這時候,信上帝、信輪迴,見聞者您挑一個吧!

  有人說﹕上帝雖然輪迴,但輪迴是永恒存在的事實,所以祂依然還是上帝!

  呃,若須輪投生的上帝,請恕在下無知,這類上帝有必要被尊崇嗎?因為,
  上帝代表全知者,而輪迴投生不一定能全知,例如見聞此帖的您與我,皆不
  記得過去數十百萬前世的記憶。


  (5)一切的一切

  在下所知的,所有一切的一切(註二),皆來自妄,新時代用語就是原生異
  常!在註二的帖子裡有較詳細的說明,這裡就不贅語。

  妄(原生異常)產生作用之後,第八識同時也產生了!

  當妄的作用不停,於是第八識化現為十方宇宙,於是有所謂形而上、形、形
  而下的諸多現象,這些森羅萬象被稱為生命體。

  於是,生命體皆具有第八識,如同全地球上無論什麼性質的存在,其皆具有
  原子(19世紀的說法。現今的說法是夸克或量子),又如冰、水、水汽三態
  ,雖然形態不同,但其本質皆相同。

  十方宇宙的森羅萬象既然是由第八識所化現,那麼它們皆必然具有第八識,
  如三態水之本質。


  (6)八個識

  妄(原生異常)動之後,它有許多面貌,而這些面貌被形容為森羅萬象,其
  最根本來源,被簡稱為第八識。

  第八識具有三個功能(註二),所以它依不同功用有不同名稱,而之稱為第
  八識,是因為妄動是不停止的,它一直在變化,所以,十方宇宙惟一不變的
  就是變本身!

  因為妄一直變化不停,所以從形而上之現象,而逐漸的演化至形而下的現象
  ,於是十方宇宙的森羅萬象,皆被稱為生命體,而生命體因為高低級而具有
  不同的識,所以有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第五識、第四識、第三識、第
  二識、第一識。

  八個識的分別法,只是便利地球人類的習慣,其實,十方宇宙生命體不只是
  八個識而己。人類稱第六識為意識,第五識為眼識,於蝙蝠來說,牠還有人
  類目前沒有的雷達識,它目前沒列入八個識之間。

  妄的特質是不斷地生滅變化,所以全部八個識,皆如夏日裡遠端曠野中的野
  焰般一直曄曄不息!

  八個識是目前佛法的分法,若我來分,會分成九個識,於意識(第六識)與
  末那識(第七識)中間,多分出一個直覺識。直覺不是意識,但又有一丁點
  意識的味道,因為直覺具有反應能力,人類亦有這類反應,此識是為草木而
  特別創立。


  (7)識的特質(註二)

  所謂識,它須具有三個要項才成立﹕根、塵、觸。

  眼觸色,於是眼識產生,餘類推。不同識皆具有不同作用特質。

  第八識的特質有三種﹕含藏、能藏、所藏。

  第七識的特質是執著,不帶任何前提與理由。

  人類的意識被稱為第六識,它的特質是分別,這是紅色、那是綠色,這就是
  情想的特質。

  前五識即人類的眼、耳、鼻、舌、身五個器官,觸及外塵而產生。所以眼能
  辨色,耳能聞聲...餘類推。

  若再分出一個直覺識,則它是不經過意識的直覺反應,某些草木有此反應,
  例如含羞草。

  其實,識的產生與作用還有更多條件與內容,以上只是簡扼重點說明,以免
  占太大篇幅。


  (8)第七識與生命

  第七識的作用,是執著!

  第七識內執第八識相分而化現出十方宇宙現象﹔外執各現象而成為第八識的
  相分。(有點像是執行程序從硬盤取出資料來計算或呈現影象,又把不同計
  算結果或影像的不同變化結果存入硬盤)

  由於,每一現象皆具有長短時間不同的呈現作用,這個長短不同時間被稱為
  壽命。當然,十方宇宙萬象,皆是所謂的生命。人類現今的壽命平均大約75
  歲。

  不同生命所具有的識數也是不同的。人類有八個識,蝙蝠有九個識,那麼土
  、木、金、石呢?是的,它們的識數也不同。純粹(指沒情想)的土金石有
  八、七兩個識,而草木多了一個功能,我把它稱為直覺識,它不是意識,所
  以草木有光合作用,乃至有含羞草、捕籠草的反應。


  (7)靈魂與我執

  靈魂,是一種很深固的執著,它來自於情緒、分別、反復動作。

  意識是分別現象,簡稱為想﹔情緒是第七識的衍化現象,它具有執著特質,
  簡稱為情。反復於情與想的動作,會固化產生一種現象﹕靈魂。

  其實,我個人比較偏於把這固化現象,稱為﹕我執!一種 「我存在」 的莫
  名執著,它這種執著我存在的特質,能在生命體壽命消散之後,於另一個載
  體再次呈現。於未消散之前,則此現象被稱為靈魂。

  固化現象,如同一個人認知學習未知的課程,初始是無知,經過反復認智學
  習就變成已了知。再繼續反復認知學習,就會變成熟悉,這整個過程就是固
  化作用。

  若固化作用不用於認知學習,而是用於情緒的執著,那麼就會成癮!所以有
  酒癮、毒癮等各類癮,乃至輕微的精神官能症,這些都與情緒有關(有人把
  情緒歸納於激素、內分泌的作用,這說法適合人類肉體)。

  十方宇宙萬象,皆不離七、八兩個識,即便虛空亦然。所以,有些人把只具
  有七八二識的生命體,稱為載體!

  載體如同汽車,它可以載物,也可以載入深深固化的我執,若此載體是人類
  ,於是嬰兒會在反復情想的動作中,逐漸的產生新靈魂,也被稱為產生新意
  識,這個嬰兒會具有與前世不同的人格(個體化)。而具有靈魂的生命體,
  被稱為高級生命。

  所以,具有靈魂的生命體,會有一個特質,那就是可以輪迴投生!

  所以,土木金石乃至最熱門的AI程序皆無情,而不具有靈魂,當其生命消散
  後,就只是消散,不會輪迴投生。


  (7)業力與業報

  能輪迴投生的特質,在於情想深深固化之執著現象,此現象被簡稱為靈魂!
  更適合的形容辭是佛法用語﹕我執深重!

  我執是種力量,它被簡稱為業力!

  因為我執深重,其效果會被延續至新輪迴投生之後,於是過去世已養成的洗
  (上羽下白)氣,會在新載體的行為中呈現。

  無論我執輕重,在過去世乃至今世的各類身口意有所行為時(意之行為是心
  念生滅),皆會被記入第八識中,這是第七識的恒常執著功能,是第八識能
  藏所化衍出來的能力。

  那些被記入第八識的資料,會被恒常保持不失,這是第八識含藏的功能,如
  同倉庫本身。

  那些被記入第八識的資料,稱為相分,如同倉庫中的貨物,這又被稱為第八
  識所藏功能。相分以現今資訊科學用語,就是硬盤資料。

  我執是業力,它的作用如同電力驅動晶片,去硬盤中取資料,這些資料被稱
  為見分(軟件機械碼),這些見分資料會變成軟件,然後執行權被賦予給軟
  件,再由軟件控制去做某些事情。

  當軟件各類動作執行成功,於是在屏幕上呈現了結果,這個結果被稱為業報
  ,這是佛法術語。


  (8)我是誰?

  經由上述的各類說法,於是吾人可以得到某些結論,其中之一就是﹕我是誰

  我,它是一個因緣和合的暫時假想,例如大樹,它來自於種子為因,和合陽
  光、泥土、水等各緣,於是大樹長出。這大樹雖長出,但它卻一直在變化,
  最後,就是壽命終止,物質渙散,不再輪迴!

  若這生命體是人類,則是肉體渙散,靈魂帶著深固的我執而去輪迴投生!

  我是誰?我,它不是恒常不變,它如放映中的電影,過了幾秒之後,就與之
  前放映過的影格(一格格的底片)沒有任何關係。

  執著,是一個暫時的因緣和合現象。無論是否被固化,它都如同不中斷的鍊
  條一般的被延續。今環不同於前幾環,但卻不離因循(邏輯效應)而產生。

  於是,無智之生命體,一直執著而不放棄,乃至於有 「我存在」 的恒常不
  變之錯覺。或是,上帝恒常存在的幻想錯覺。

  我是誰?我,什麼也不是。我的存在,只是一個虛幻的執著!
 


>2、人生目的是什麼?
自解﹕
  絕大多數的世人皆無智,他們只願享樂而不願受苦。而苦樂卻偏偏是同時存
  在,如同硬幣的二面,如同手心與手背。若手心是樂,那麼手背則是苦。不
  會出現惟苦無樂,或惟樂無苦的現象。

  於是,那些無智者之只願有樂無苦就無法達成,於樂時不覺此事,卻於受苦
  時痛苦哀嚎,乃至大聲啼哭說﹕上天不公平!

  要解脫痛苦的折磨,惟一可行的是樂亦須捨。如同斬斷手掌,則手心與手背
  一時皆消失。

  人生目的是什麼呢?

  人生之目的,是人人言殊,要得出結論,看是要以什麼前提為準。若是以離
  苦為準的話,那麼,人生目的是﹕

      解脫無止盡輪迴投生現象!

  生命體有了我執,就必然會輪迴投生。那麼,生命體就必然有情想。情想有
  深淺,最淺的情也是第七識執著之化衍,既然我執不斷,情想則不止,於是
  無論是否輪迴投生,皆必然有苦樂。

  於是,想要免苦就要捨樂。想捨苦樂就要終止輪迴投生。想不輪迴就須無情
  想。想無情想須斷我執。想斷我執就須﹕無欲!

  欲有二個大項﹕七情六欲、深固執著。

  欲,是一股衝動,它對人類而言,以七情六欲而顯化。

  欲,是深固的執著,即便已斷除七情六欲之後,也仍有極微細的執著,這是
  無量世輪迴投生以來就已養成執著洗(上羽下白)氣,稱它為輪迴之癮也
  可,如同已有酒癮、毒癮的現象。而有執著洗(上羽下白)氣者,則會不斷
  地輪迴,這是輪迴癮。

  深固的執著,又被稱為﹕我執!

  我執洗(上羽下白)氣來自於對我存在的深固執著。因為有我,所以不離貪
  嗔等七情六欲的愛取,由無量世輪迴以來,已養成對七情六欲愛取之故,於
  是產生了抽象性被固化的執著,考之源始,乃出自有我存在的執著之故,所
  以稱之為﹕我執!

  所以,人生目的應設定為﹕解脫我執!

  被深固的我執一旦消除,於是就能解脫輪迴投生,而不再受苦。

  這種以自我解脫為主的行為,稱為服務自我。

  欲令其它生命體也解脫輪迴的行為,稱為服務他我。

  自我解脫又同時能令他人解脫的行為,稱為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這類生命體,被簡稱為﹕佛!


>3、地球及人類現今及近期(20年)的未來,可能狀況有哪些?又將如何因應?
自解﹕
  未來將如何變化,這是一個大課題,用佛法用語來說,那些具有了知未來如
  何變化的生命體,是具有神通者。

  神通於服務自我者有六大項﹕眼通、耳通、身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

  神通於服務自我者,不是如服務自我者那樣分類,而是被稱為 「三昧」,
  獲得不同三昧,就具有相應的神通,最高級別的神通,是被改稱為 「智」
  !佛具有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四智是依八個識而說的。當八個識不再具有妄的作用,就被改稱為四智。

  具四智的前提,要先具有十方宇宙中無量萬象的三昧(神通),十方宇宙
  有多少現象呢?......

  我只能確定(由佛經中看來的),佛的能力可以令二個銀河系重疊在同一
  空間中,而令此二銀河系各類生命體,不知不覺此重疊現象,又能正常活
  著。

  了知未來的神通,被歸納於眼通之中。眼通有二種主要功能(實際不只二種
  ),一是視力沒有空間障礙(依能力高低能看到的次元、空間遠近皆不同)
  ﹔一是能看到未來將發生的一切。

  我不知未來將如何變化,但我知如何因應,那就是﹕

     不論未來如何變化,持續不斷地執行捨棄我執的行為!

  捨棄我執要由淺而深,首先須斷除七情六欲,所以,要在有深切領悟輪迴原
  因而不疑(不疑是重點,若真不疑,被稱為開悟)之下,而時時保持無欲的
  身口意行為!

  當七情六欲已斷除之後,基本的輪迴現象也跟著被斷除,而不再受苦與樂(
  因為無七情六欲,所以也無苦樂)的折磨。

  再來,就是要斷除被深固的執著!

  深固執著是虛幻的錯覺,於是要如實了知執著產生原因,一次次的了知,於
  是虛幻的執著會愈來愈淺。如同杯中的濁水,次次的逐漸澄清它,於是水就
  愈來愈清澄!

  而澄清方式,就是每一次六個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外塵(色聲香味
  觸法)時,都了知而不執著。不執著是指可以捐捨!

  捐捨又名佈施,它分成四大項﹕外財施、內財施、法施、無畏施。

  (1)外財施﹕

     例如,有人來要求捐贈金銀財產,或是自己主動看到對方有這些需要
     ,那麼就須把金銀財產捐捨!

     例如,有人來要求捐贈妻子兒女為奴,或是自己主動看到對方有這些
     需要,那麼就須把妻子兒女捐捨!


  (2)內財施

     例如,有人來要求捐贈腎臟、眼睛,或是自己主動看到對方有這些
     需要,那麼就須把腎臟、眼睛捐捨!
 
     例如,有人來要求捐贈心臟、腦髓,或是自己主動看到對方有這些
     需要,那麼就須把心臟、腦髓捐捨!


  (3)法施

     例如,有人來要求您說明解脫輪迴、成佛的方法,或是自己主動看
     到對方有這些需要,那麼就須把所知的方法佈施給對方。


  (4)無畏施

     例如,有人恐懼、痛苦、煩惱,而來要求您說明解脫它們的方法。
     或是自己主動看到對方有這需求,那麼就須安慰對方,使對方不再
     恐懼、不再痛苦、不再煩惱。


  呃!我知道要行使四大項的佈施是很困難的,也沒人說要成為聖人或成佛
  是一件簡易的事!

  上述四大項佈施是服務他我的標準,這在佛法中被稱為菩薩乘!

  而執行服務自我的解脫輪迴之修行者,他們不必然要完全、圓滿的執行菩
  薩乘的佈施,但凡被動性的被要求佈施,還是要執行,否則就無法捨棄深
  固的執著!(不能佈施,就必然還有執著)
  

******************************************************************
註一
*************
業力、一及解脫 
=> https://tieba.baidu.com/p/5204201635


******************************************************************
註二
*************
一切的一切:妄與佛,原生異常與源頭
=> https://tieba.baidu.com/p/5216533868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解禪宗五祖《最上乘論》之疑

某法友問疑。

>五祖說的『心識流動』在哪個位置?
復﹕
  (1)心識二字是指第八識。心識流動有二義,一是概指所有識,何以
     故,《楞伽經》(三譯本)開示諸識有二種生住滅﹔二是指意識
     ,因為用功者,若不離生滅而用功,不離意識也,直接用意根用
     功,未之聞也,除非是果地菩薩乘願投生者才有可能。


  (2)初修行時,方法有多種,建議以《圓覺經》的三種淨觀及25定
     輪為修行主要方式。


  (3)若是想成佛,那就須先悟淨圓覺(必要條件),可以避免外道默
     照禪發生。把功夫專注在心念上用功,建議也先悟淨圓覺。

     打坐時(不是其它行臥住)若令心念不生,這是奢摩他法。

     打坐時(不是其它行臥住),令心念生起即察知而覺(覺指不隨
     串習。串習指被業力驅使,而不由自主的產生業報,打坐時的業
     報就是生心念),這是禪那法。

     主動起心觀察何以心念不由自主地生起,或施展諸神通來觀察生
     滅,這是三摩缽提法。


  (4)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基本已證阿羅漢果,但此中仍有深義!

     依於《楞嚴經》五十陰魔經文,聲聞及緣覺二乘阿羅漢還沒斷除
     五蘊,所以寂滅現前,還不一定是指已成佛!!

     這種最頂級的境界,是無法用概括性的三言二語就能定義,最好
     的結果是由已證阿羅漢及以上境界的聖人來驗證。這種難以驗證
     的道理也適用頑空是什麼境界這個議題。

     如我所知,頑空是四禪無想定!

     因為,入無想定者,心念(意識)不動。若就此命終,壽五百大
     劫,前半劫意識徐伏,中間意識不動,後半劫意識徐生。

     所以,若以為意識不動,就是證寂滅的涅槃(心念不生),那很
     可能只是證無想定而己,所以這狀況被稱為頑空,當事人很難判
     斷到底證到那一個境界?

     這也是何以佛經中記錄無聞比丘證四禪自謂證四果,而於命終卻
     見中陰身生起而謗佛,依此謗業而墮地獄!(判斷他是證到四禪
     無想定,以智慧、知識不足之故,無法分辨是否真已證,所以有
     了誤解)

     上述的困境,也是憨山大師何以下兩句名言:

       「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

     在心念不生的狀態下,要再更進一步是很困難的,無論是從無想
     定而斷惑證阿羅漢果,或進入菩薩六地及以上境界。此所以我上
     述何以列悟淨圓覺是必要條件!因為,有這前提者,可以極大(
     不代表不會產生誤解)防止證四禪無想定,而自以為證三三昧。

     真正大修行者,或要避免轉身難的最佳方式(不是惟一方式),
     就是不要令心念不生,而是直接斷除七情六慾!

     怎麼斷除七情六慾呢?以下說明並舉例﹕

       A、自問是否已悟淨圓覺,而存心要斷除七情六慾呢?

       B、例如

         路過看到路邊有小石子,它是外塵,於看到時,
         不會想取得它,因為它沒有價值,沒有貪慾想取
         得﹔於看到時,不會瞋恨它,因為不曾受它傷害
         ﹔於看到時,沒有失智,而了知它是石子。

         於時時皆保持這個狀態(保任),三毒不生,三
         三昧逐起,如斧砍大木,逐漸的,習氣會斷除,
         至因緣時節到時,也許見一物、聞一聲、嗅一香
         、嚐一味、觸一物,乃至思一法(註一),皆可
         能當下破思惑證阿羅漢果或菩薩六地、七地位,
         乃至破塵沙惑證佛地,被稱為頓覺人!

       C、總持法﹕無慾!


>懲其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這個又是怎樣的技巧?
復﹕
  這是 「入流亡所」及「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的禪定功
  夫。

  其實,以觀世音聞聲的法門為例,那就是先令心念專一在一處,果真
  做到專一時(心一境性),就會達到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心念真正專一時,會住在所專一的境界上,於是聞不到聲音,動相消
  失,其另邊的靜相也必然消失。如同手掌,當手心消失時,就代表手
  掌被切除,而此時手背也必然不存在。

  當,若已悟淨圓覺後,就  「必然存心無慾」  ,於此時可以依習氣
  而用此法(若真無慾,則心念不會串習而不由自主生起,若有生起,
  必然是依願生起。若不依願而是依習氣生起,則仍有欲),這是奢摩
  他法。也可以另單選禪那法或三摩缽提法來助行,或其它24定輪來助
  行。是謂頓漸修!


>心識流動是什麼,在哪裡?怎樣發現它?
復﹕
  (1)在哪裡?

     察知心念生滅時,是心識流動。不察知心念生滅,亦心識流動
     (指菩薩七地及以下菩薩、眾生,菩薩八地開始,能所俱寂,
     可以不生心念)


  (2)怎樣發現它?

     若起心念說:我發現它了,此時就是發現它。

     即便不起心念自說已發現......,又何時曾離開過發現了?只
     是沒有明了意識那麼清楚了知自己已發現,罷了!

     如同沒有照鏡子看自己臉上是否被業力驅動而出現皺紋,而業
     力會在沒照鏡子時就停止作用了嗎?當然不會。

     眾生壽命不離煖、壽、識,有識之處皆有生滅,是誰驅使諸識
     生滅耶?佛法謂之妄,但妄之作用對輪迴眾生而言,即是業力
     的作用!(乘願投生的果地佛菩薩,不一定受業力驅使)


**************************************************************
註一
*********
溫州仙巖安禪師,因看《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於當時破讀:「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
涅槃。」而大悟。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所謂定業,即非定業

某法友問﹕

>以前本該是我的東西,因差陽錯失去了,沒有去討回,現在變本加厲回來了,因果
>這種事,果真隨著時間越長,還有利息嗎?因果這種事,果真隨著時間越長,還有
>利息嗎?
復:
  如我所知,不必然如此!


  依《大般涅槃經》(T12n0374_031 大般涅槃經 第31卷)開示業的作用,是:


     善男子!業有二種,定以不定。
     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
     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
     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
     若發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


  除上述定業之定義之外,皆是不定業。不定業是不必然會發生,即便殺人
  也不必然會受惡報,例如阿羅漢為救數萬人生命而殺人,也不必然會受報
  ,何以故?命終入涅槃不入輪迴,則誰來受報呢?


  若不信有不定業者,可以思惟大「大悲咒」的作用,誦它可救命,若一切
  皆定業則誦咒、誦佛皆沒用,咒語又怎會存在呢?


  既然,有所失去而復得,則復得時不一定會得到利息,因為這不是定業!


  以實際例子來說,美國18,19世紀時,在銀行存錢須付保管費,即便今日的
  美國很多銀行,存錢也是要每年付費,例如花旗銀行。但換到台灣銀行(
  本人不熟悉中國大陸銀行作業),存錢後,卻是銀行每年付存款人利息錢
  ,看吧,這是二個相反的結果,那個才是正確的呢?


  除了定業(報定或時定)必然發生之外,其餘皆非定業,不必然會發生!


  定業,如同六歲小孩拔大人手臂粗的樹,決對拔不出,此時是定業;小孩
  長大後成為大力士,卻能拔出,此時是不定業。有趣的議題來了!


  那麼,那顆樹跟著小孩生長而變成了大樹,此樹先由不能拔出而最後被拔
  出,試問,此樹被小孩拔出的結果,是定業還是不定業?


  一場車禍,目擊者由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結果是不相同,若只采一方之言,
  也只代表該方觀察者所言是正確,不代表車禍發生原因是該方人所觀察的
  結果。


  要論定業或不定業,要看是以哪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角度是指變數。人類
  最常產生的變數是:人、時、地、事、物。


  不同人說不同話;不同時間也說不同話;不同地仍會說不同話;不同事更
  常說不同話;對不同物的態度,也常說不同話。


  以小孩拔樹喻來說,若把定業不定業之決定,是依小孩的時間來定義,那
  麼,拔出樹就是不定業。若以大力士時間點來定義,則拔出樹是定業。


  以人時地事物五變數為標準,來定義某善惡因是定業或不定業時,則我會
  說(不代表正確),所有一切皆不定業!連《大般涅槃經》開示眾生必定
  成佛,它也是不定業!何以故?


  土木金石亦是眾生之一,那麼,原子、電子、中子、質子、夸克、微中子
  等等微小粒子也必然是眾生之一。如此去思惟,何謂眾生耶?......眾生,
  豈不代表具有生滅現象之異名乎?


  既然有生滅現象皆是眾生,那麼自問,生滅從哪裡產生的?這可由《楞嚴
  經》中所開示的 「妄」 產生原因可得。若妄可衍化成生滅現象,那麼
  生滅現象就能消失,也就是寂滅,這就是阿羅漢命終所入境界,而實無所
  入,只是不再生起罷了!(諸善惡無記之因緣不再和合)


  若生滅現象可永滅,類似阿羅漢之涅槃,則又如何說三界輪迴中的某物、
  一切必然會有定業耶?同理,又如何能說眾生(生滅現象)之最終結果
  會成佛耶?


  於是,迷信的人會斥責我;聰明人會不同意我所說,因為我否定了佛經中
  的開示。其實,佛本就一直開示了四依四不依的原則,只是眾生有條件的
  只相信自己所信,不信自己所不信,於合於心意的認同,反之排斥,而不
  管佛是否有所開示了。於是,有緣的您,也可能會對我上述所說,也給予
  同樣結論:

      法迄巴,你說眾生不必然皆能成佛,也是你自己所喜愛的
      見解罷了!


  為何?為何佛菩薩一定要與眾生結善因呢?因為,相信一件事,是不必然
  有證據、有邏輯/因明才會發生,更是因為過去世有善因而於今世再相遇時
  ,他的話才能被這類眾生接受之故!


  這裡說法,不指佛開示有誤,簡說二個原因:

     1、上述佛之開示是從佛經所得,不從佛口而聞

     2、佛開示也有顯密義,即便當場有所聞,卻眾生隨心各得解


  前面說生滅現象即是眾生(beings,三界內各類生命體)之含義,我目的
  在說明眾生也會永滅,類似阿羅漢入涅槃的現象(但不相同),於是會產生
  「眾生不必然會成佛」的結果。


  於是,某些靈敏的人也許會說:

     虛空沒生滅,但虛空也是眾生,你又怎麼說呢?


  虛空真的沒有生滅嗎?若它無生滅,則瞎子必然無見性;聾子必然無聞性。


  是誰知有虛空存在耶?是說話的人。無論他用六感官中的哪一個去確定虛
  空的存在,於察知之當下,則虛空生!(一切惟心識業感而產生)


  疑虛空有生滅者,可以試著思惟,無色界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有
  想非無想處天,此三天界,可有虛空存在耶?我說沒有!但此三天眾生仍
  有生滅!


  凡對於生滅現象有疑者,可以詳閱《楞伽經》(三種譯本)關於諸識有二
  種生滅(流注生、住、滅,及相生、住、滅)的經文。


  以上,就樓主法友發帖議題申論了一些觀念,以饗有緣人!

**********************************************************************
注一
*********
T12n0374_031 大般涅槃經 第31卷 [0550a15] (第550頁,上半頁,第15行)

佛言:「善男子!若一切業定得果者,則不應求梵行解脫。以不定故,則修梵行
及解脫果。


善男子!若能遠離一切惡業,則得善果。若遠善業,則得惡果。若一切業定得果
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若不修道則無解脫。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為壞定業,得
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


若一切業定得果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若人遠離修習聖道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不得解脫得涅槃者,亦無是處。


善男子!若一切業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純善之業,應當永已常受安樂。一世所作
極重惡業,亦應永已受大苦惱。


業果若爾,則無修道解脫涅槃。人作人受,婆羅門作婆羅門受。若如是者,則不
應有下姓下人。人應常人,婆羅門應常婆羅門。小時作業應小時受,不應中年及
老時受;老時作惡生地獄中,地獄初身不應便受,應待老時然後乃受。若老時不
殺,不應壯年得壽,若無壯壽,雲何至老?業無失故。業若無失,雲何而有修道
涅槃?


善男子!業有二種,定以不定。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或有報定,而
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若發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業報、業力法則之原理

「開悟」 二字出自佛經中的《妙法蓮華經》之佛出世一大因緣的經文簡稱,它指的是佛出現在這世界之目的,在從  開佛知見  令眾生(各類生命體)了知,並祈眾生因此能「悟佛知見」。

其實,還有另二個階段,一是「示佛知見」,一是「入佛知見」。但一般參禪的修行人,常以「開悟」二字來概括一切,雖如此,此概括的含義也並不完整,有些簡略。

真正的佛法,是超過目前世界所有被認知的道理,說它是真理亦可。也超過目前最熱門的正面外星人所弘揚的新時代精神﹕尊重自由意志!

真正的佛法,在弘揚什麼是業力法則、怎樣解脫業力法則,以及,自覺覺他(自己解脫了,怎樣令他人也同時可以解脫)!

新時代所謂的「尊重自由意志」,只能使得自己今世、未來世的解脫業力法則之行為,盡其極限的不受所有其它眾生干擾,所以必須尊重各類生命體的自由意志!

而開悟是領悟解脫業力法則之後的那個境界是什麼?而那個境界是......並沒有此境界存在,只是因緣不和合而已!所以,阿羅漢入涅槃後,無有去處!緣於其已無造作的業力習氣,使得過去世無量的善惡因與緣不能和合,所以不能入三界而受輪迴拘束。

業力法則能作用,起因於因緣和合的現象。如同,大樹來自於以種子為因,和合陽光、泥土、水等緣,於是才能成長。

因緣和合,才能得果,這個果,就是業報!而使因緣能夠和合的力量,就被稱為業力!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中道與離二邊

(1)不在二邊(一異、來去、生滅、常斷)被稱為中道(《大般涅槃經》中
   有定義中道之意義)。


(2)以下說明,應能令具智者理解何謂中道!

   例如《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圓通章所開示的佛法﹕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上述就具有類似中道(只是類似,非就是、等於)的味道,因為離了
   動靜二邊。


   如何打坐以達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呢?


   專心於聞之功能時,於是聽到聲音,這被稱為動相。當聽不到任何聲
   音時,這被稱為靜相。此二邊都來自於 「專心於聞」 這個心行。


   離二邊,被稱為入中道,但若有所入,則仍不離。所以,入中道如同
   成佛的說法,只是方便說,以便利學佛者能理解。所以,具智者,應
   真正理解他人 「以指指月」 之行外含意,而 「見月忘指」。於
   是才能真正離開 「有手指、無手指」 之二邊現象。


   動靜二相之了然不生,是因為在禪定過程中,心行已離開用於 「聞」
   的事上之故。


   又如同 「渴」,它的發生原因在生理機制缺乏水的現象上,所以產
   生 「有欲、無欲」「有想、無想」 的二邊(例如喝水、不喝水)
   ,而實際它就只有 一 個反應,那就是想斷除渴的現象,而不是被
   眾生誤解之二邊(動相與靜相,皆來自於 「聞」 這個行為,於是
   沒有渴的現象時,就不落入二邊。


   因緣成熟的修行人,離開動靜二相也如此,只需要離開 「聞」 的
   行為,就會泯除動相與靜相,而達到此二相了然不生(此時又進入另
   一個二邊現象﹕覺、所覺)。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27) T12, p0523c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因緣河猶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

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

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眾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十住菩薩惟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

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三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為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問言。汝有蘇耶。答言。我有酪實非蘇。以巧方便定當得故。故言有蘇。眾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 建議參考:眾生皆有佛性,但未成佛

● 建議參考: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 佛性之定義

本文中的 「 佛性 」 定義,是指眾生未來世必能成佛而得名,不指眾生當下或過去具有什麼身份(若當下是佛化身,則不包括,但也不稱之為眾生)而得。

這有另一個議題﹕眾生會不會消失?

眾生有生滅,那麼它的原始,是怎麼產生的呢?若有生,則必有滅,則眾生有產生,則它也必有消滅之時。成佛,是消滅的一種﹔阿羅漢入涅槃是另一種﹔再有一種,吾人可以理解為此眾生沒有成佛,但就是永遠消失!......

眾生是否能永遠消失,這要看是怎麼定義 「 眾生 」 二字!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由獲得神通之原因與方式,而思惟解脫輪迴之可能性

剛剛看影片觸景忽然回憶起自己曾經 「存心」 的一些記憶,這些記憶是所謂特異功能或神通有關。所謂存心,指的是對某些事件,特別標記它為重點,然後放入記憶中,如同看書準備考試,把重點之處特別畫圈或標記。


1、不忘所觸塵
  這才是前幾日發生的事件,我竟忘了一個熟悉人的名字,這很離譜,當時怎麼想也
  想不起來,當夜想也想不起來,隔日想也想不起來,於是我就把這事件存心並手寫
  在紙上,昨日,做事時,卻忽然想到了。


  剛剛看某影片時,它與記憶有關,我忽然領悟了,怎麼樣做才能達到過目不忘的記
  憶力,那就是:專一!靜心!


  使心專一併寧靜,一直下沈而無雜念,由於存心(存一念)要回憶起曾見過(五根
  觸碰過皆行)的的影像,於是這些影像就浮現,可以只是出現答案,也可以如同相
  片般的出現全景。


  因為上述經驗,於是我了知一件事:只要我願意,所有觸塵我皆能不忘!


2、虛若實,觀如真
  這跟記憶力有關,也跟觀想有關。


  在打坐時,首先重要的是一心禪支,不能入一心,那麼就無法入初禪定。例如,做
  落日觀時,無法把落日(夕陽)影像全景呈現,於是就無法專注在這影像之上,因
  此就有掉舉(心念跑來跑去)。


  我這裡要說不純是曾經看過而回想或全景回想成功,而是指純想像成功。例如,未
  曾看過的影像,而自己造一個新的,像作夢一般。然後,把這影像觀想,而使得它
  如同睜目所見的色塵一般清晰,我有很多次經驗可以達到。要達到的方式,仍然還
  是:專一!靜心!


經由上述二種經驗,以及時小時候曾經有過360度天眼通的經驗,於是我領悟了獲得神
通方式,那就是:專一與靜心


我曾經想過佛經記載提婆達多在初禪就學會飛行,這應該是四禪才有的能力,但他初禪
就學會了,當時我一直在思惟,為何還不到四禪的 「舍·念清淨」 為何能學會飛行的
神通呢?


現在,因為自己的經驗,以及《楞嚴經》一切皆妄的開示,我已不再疑惑初禪學會飛行
神通的方式,因為:一切皆妄!


若如《華嚴經》<世界成就品>所開示,世界(指銀河系)可以由佛菩薩的願力造成,那
麼,既然一切惟心造,又何必去疑惑那些凡夫看起來為不可思議的現象(例如飛行、瞬
移、大小身、分身等等)呢?


歇後語﹕
  獲得神通能免輪迴嗎?我說不能!


  若繼續深入觀,觀察所有生滅現象之底蘊,能否因此領悟 「有生皆滅,不生不滅
  ,以不生故,不墮輪迴」 而達到解脫輪迴,乃至成佛嗎?以我所悟《圓覺經》之
  悟淨圓覺義理,我認為理想上可以!


  那麼,事實上能否達到呢?......中國歷史中有些修行人已能解脫輪迴。那麼,我
  本人也能因此禪定而入三三昧乃至佛菩薩的三昧而解脫輪迴嗎?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看話頭之前需要修習禪定功夫嗎

某法友疑問﹕
   在大乘佛法中,通過參禪(比如看話頭和參話頭)可以明心見性。但
   不知道在看話頭之前,是否先修好禪定功夫(四禪八定),才可以參
   禪?哪位善知識指點一下。感謝。


本人回覆﹕
  樓主法友的這個疑問,代表您本人不理解何謂 「看話頭」 之真正意義!

  何謂話頭? 當一個人說話之前就是話頭。

  例如,夏天身體感受太熱,在路上看到有賣冷飲小販,於是心中起一個
  念、衝動、貪欲,想要去買、去喝、去據有冷飲,當然目的是要去熱,
  雖然明了意識一時不知,但潛意識一定是這個目的。注意了......,在這
  個心念沒產生之前,它就是話頭!已產生之時、之後,都不是話頭。

  看話頭,就是專心一志保持在心念未生之前的境界!它的使用有幾種方
  式,最傳統的就是毘婆舍那,又名觀。若於《圓覺經》已悟淨圓覺,則
  可採用奢摩他法或禪那法。

  什麼人、什麼程度才有資格去學習看話頭這功夫呢?其實,沒有規定、
  沒有標準,只要眾生願意修行、願意斷惑解脫輪迴,他們都有資格去做
  。差別的是,久修老參比較容易有成就罷了!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名相】意生身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89c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告大慧。意生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礙。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無礙。於彼異方無量由延。因先所見憶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絕。於身無障礙生。

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時俱菩薩摩訶薩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猶如意生無有障礙。隨所憶念本願境界。為成熟眾生。得自覺聖智善樂。

如是。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轉捨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覺聖智善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當如是學。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4) T16, p0540b

大慧。我今為汝說意生身修行差別。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何等為三。


一者得三昧樂三摩跋提意生身。

二者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三者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菩薩從於初地如實修行。得上上地證智之相。


/* 一者得三昧樂三摩跋提意生身 */

大慧。何者菩薩摩訶薩。得三昧樂三摩跋提意生身。

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中。自心寂靜行種種行。大海心波轉識之相三摩跋提樂。名意識生。以見自心境界故。如實知有無相。

大慧。是名意生身相。


/* 二者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

大慧。何者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謂菩薩摩訶薩。於八地中觀察覺了。得諸法無相如幻等法悉無所

得諸法無相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無量三摩跋提樂門。無量相力自在神通。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中月鏡中像。非四大生似四大相具足身分。一切修行得如意自在。隨入諸佛國土大眾。


大慧。是名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


/* 三者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

大慧。何者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謂自身內證一切諸法。如實樂相法相樂故。

大慧。是名種類生無作行意生身。


大慧。汝當於彼三種身相觀察了知。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我乘非大乘   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 

****************************************************************************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97c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別通相。我今當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進相。得三種身。


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謂第八地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大慧。云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