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Leonard :精準舉證之專業打臉中共的 Youtuber
◆ Youtube 官網、系列影片快搜
・Leonard Youtube 官網
・Leonard 系列影片快搜
◆ 2023
・(影片)
・(影片)
・12-26 憑啥台灣就比中國人有錢?台灣人均GDP超日本甩中國!這須感謝毛澤東及習總加速師(影片)
・10-22 解放軍訓練多荒唐? 坦克掉輪子! 行駛中換車胎! 徒手開磚! 蒙眼行軍! 胸口碎大石! 笑死人不償命!(影片)
・09-22 揭秘習近平和共產領袖的特殊癖好!獨裁者奢靡移動包廂!...盤點共產領袖們頂級豪華裝甲列車!(影片)
・08-04 GDP世界第二的強國竟然沒下水道!排水設計僅為三年一遇,為什麼習傯親自治水還被淹?(影片)
・07-25 秦剛弱爆了! 驚爆146名情婦破紀錄! 奇葩中共貪官大合集, 給沒見過世面的韭菜長見識了!(影片)
・07-16 800個保鑣陪習近平逛公園!最怕死的國家領導人!(影片)
◆ 2022
・10-10 (12:35) 中共中央意識形態領域通報第9號,七八講「愚民」文件(影片)
・08-19 美國智庫兵棋推演:史上最誇張台海戰爭推演, 開局不利美軍能否阻止瘋狂模式解放軍佔領台灣?(影片)
・08-04 明知會因台灣顏面掃地, 為何中共依然死不罷休和美國叫囂?為啥台灣重要到中共可連面子都不要?(影片)
・07-30 一部讓中共特別滿意的韭菜洗腦片, 24小時破千萬, 中國火爆韭菜勵志片《二舅》全網最打臉的解讀(影片)
・
・
◆ 2021
・02-20 (06:29)文宣常用的三種媒體控制技術:以「中國大人物被強拆VS美國農民被強拆」為例(影片)
・
◆ 2020
・04-29 自由的公式(影片)
・
◆ 2019
・
◆ 2018
・
◆ 2017
・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一言不中,千言無用!
原作者:李明軒
發文日: 04 Mar, 2022
原出處: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6139444?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引用意旨:
原文討論台灣資源偏向半導體是否排擠其它產業資源,但因為文中有討論到現今失敗的共產黨鼻祖「恩格斯、馬克斯」的社會主義思想,因此擬藉此文給有緣人仔細思考「一個錯誤主義」對一國人民各類生活、人身各類自由等之優劣影響的議題。
如吾輩已知,共產黨,尤其中國共產黨之自私、獨裁、專斷,對中國人及週遭人類(西藏、新疆等)之影響,包括生活、人身各類自由等,是如何的泯滅人性!!
最典型的就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斬殺異議學生,及恐懼法輪功一億多信徒顛覆中共政權之殺戮令,乃至活摘已入獄法輪功者的器官去販賣。
原文內容基礎方向被本人認同,但對於「政府調整投資資源及產業回饋資源之利用方式」的說法,則不完全認同:「 一國絕大部份資源投入專門產業,而從其所獲得的稅賦、其所帶起的其它相關產業,因此所產生的全部回饋資源,不代表『一定』能覆蓋之前政府因偏頗而投入此專有產業所花的相關資源,這要看實際成續才能蓋棺論定 」。
當然,我承認以上這不是「先知先覺」預知,而是看完文章後的馬後炮說法!
原文如下:
(※ 文:李明軒,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
經濟學家,似乎總是有擔不完的心。
1980年代,經濟學家們注意到天然資源豐富的拉丁美洲國家經濟成長遲滯不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後更相繼被後來居上的亞洲四小龍超車居前,於是開始討論起豐富的天然資源到底是一種祝福(blessing)?還是一種詛咒(curse)?
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如同坐擁金山,憑藉著開採資源、出口他國,就可以賺進大筆外匯財富,因此是一種祝福。但是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靠著祖產賺錢,不若其他資源匱乏的國家必須想辦法發展其他產業、提升技術,另尋生財之道,因此失去了人才與技術進步的契機,在產業發展與技術競爭的道路上一路落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是一種詛咒。
豐富的天然資源,究竟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至今筆戰未休。
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是祝福?是詛咒?
台灣的護國產業半導體產業與「護國神山」台積電,近日以來也不斷引起經濟觀察家們的擔心。
1980年代台灣靠著便宜的勞動力與匯率管制,大力發展輕、重工業,取得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創造了「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然而,當時經濟學家們已經開始擔心,若台灣的經濟產業以這些相對勞力密集的傳統製造業為主,不是長久之計,需要發展資本知識密集的高科技業,握有關鍵技術,才是維持經濟成長動能之策略。後來,台灣果真培養出了一個明星高科技產業——半導體產業,也有了一座護國神山台積電。
儘管如此,觀察家們卻又開始擔心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台積電,吸走了國內大多數的資金與人才,造成其他產業發展困難,並舉出所謂的「荷蘭症」來警醒國人,呼籲國人正視產業失衡的危機。
一時之間,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也成為不知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
這樣的擔心,不能說是杞人憂天,畢竟目前政府將資源投注半導體,以及其他產業員工流向半導體產業,導致其他產業之生產線上缺人缺工的新聞不時可以聽聞。因此,台灣瀰漫著對於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的複雜情緒,想愛又不敢愛、感到驕傲又擔心產業資源分配失衡,矛盾極了;更甚者,國內開始有些聲音建議對於資金與人才流向半導體產業應作出一些限制,進而為其他產業保留存活發展的空間。
如何解決失衡?歷史教我們的一課
那麼該如何看待與解決「產業資源分配失衡」這個問題呢?分配失衡,其實就是分配不均。分配不均這個議題,在人類社會中存在已相當久。我們回到近代史去看看人們曾經想要如何解決。
歷史上,人們幾度對於各階層處境的不平等感到憤恨,試圖打破現有社會結構、尋求生活上的相對平等。最近的一次,就是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決。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廠生產的興盛與普及,創造出了資本階級與工人階級,資本家們為了追求利潤各種方法無所不用,工人階級則不斷被壓榨剝削。而恩格斯、馬克思等社會學家也因此提出了共產主義,希望建造「人人共用生產資源、共享生產果實」的公平世界。
然而,這樣崇高的理想,卻敵不過人性中的「惰性」。當人人共享生產果實,工作得再認真,所獲得的報酬卻與工作沒那麼認真的人相同,這叫人如何不怠惰、敷衍了事?因此「均富」的理想,卻成為「均貧」的失敗結果,實行共產主義的國家經濟嚴重衰退、所得低迷,最後不得已紛紛重新走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路線。
20世紀這一場意識形態鬥爭,最後教給人們的教訓,就是必須讓人們以「自利」為目標,方能激出最大的動機來工作、生產,讓經濟大餅做到最大,其後再透過稅賦與福利政策來進行「劫富濟貧」的所得重分配,創造較為公平的社會環境。
自由市場機制下資金與人才的流向
將目光拉回到台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對於台灣資金與人才的磁吸效應,歷史教訓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對於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的成長,我們的思考方向不應是企圖限制金流流往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或是擔心過多人才流入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因為這是自由市場中資金或人才往報酬最大化的標的流去的結果。
以人才流向為例,在區域經濟學理論中,均衡工資水準的決定有所謂排序均衡(Sorting equilibrium)的概念,意指在自由市場經濟的運作之下,能夠出得起第一流工資水準的公司,就能夠吸引到第一流的人才;出得起第二流工資水準的公司,就吸收到第二流的人才;以此類推。換句話說,能夠吸收到什麼樣水準的人才,是個別公司的本事,而能夠到什麼樣的公司工作,也是個別人才的本事。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吸引人才繼續幫公司賺錢,才會有企業家願意承擔風險創業;有這樣的機會能夠追求更高工資的工作,也才會有人民願意不斷進修自己、追求更好的表現。
同樣地,市場上的資金,總是流往能夠給予最高報酬的投資標的,讓需要資金的企業有動機認真經營、吸引投資者,也讓資金擁有者有機會獲利、願意供給資金給資金需求者去運用。
也就是說,若是對於資金或人才的自由流動加以限制,就將像是摘掉了認真工作的報酬,不但削減了企業認真經營的動機,也削減了人們精進自己的動機。這樣強加硬來的齊頭式平等,可能再一次引起人性的「惰性」,讓經濟不進反退。
讓餅做大,再談分配
因此,我們的思考方向,應該是盡量讓半導體產業壯大,先把餅做大之後,再來進行產業資源的重新分配。半導體產業的壯大會有大量的連結效果,包括直接的產業前向連結效果(forward linkage effect)、與產業後向連結效果(backward linkage effect),讓半導體上游與下游產業一併壯大,對於就業與所得都有直接的助益。
此外,半導體產業還會有外溢的基礎設施連結效果(infrastructure linkage effect)、消費連結效果(consumption linkage effect)等,帶動基礎建設的改善,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增加鄰里周邊的商業創業機會等,促進鄰近社區的繁榮。最後,半導體產業的壯大更會有財政連結效果(fiscal linkage effect),因其壯大所繳交的稅賦,可被政府運用作為產業民生發展之用,提升全體國民生活水準。
有了豐富的資源在手,政府與社會可以做的就多了。接下來,政府就可以藉由壯大的半導體產業,「劫富濟貧」,利用半導體產業所繳交的稅收與所累積的經驗,投資在技術升級研究,將技術分享給其他傳統產業廠商,帶領傳統產業的現代化與高值化;或是提供「產業升級研發貸款」,向其他傳統產業提供資金,把失衡的資源分配平衡回來。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利用半導體產業所繳交的稅收,打造更全面的教育與職業訓練資源,培訓各類人才、鼓勵勞動參與(目前我國男性的勞動參與率為69%,而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僅有51%)、增加各種產業的人才供給,另也輔導傳統產業打造更友善的就業環境以吸引人才。最後,這些稅收還可以用來補助與提升弱勢家庭學童的教育品質與機會,讓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孩子未來也有選擇更好的工作的可能性。
而壯大的半導體產業廠商本身,若能負起相對應的社會責任,回饋社會,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途徑。這一點,其實台積電已經做出相當好的示範,過去幾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回饋,包括量身捐贈八仙樂園塵暴受傷者壓力衣、捐贈新冠肺炎疫苗給予國人等,都是縮小資源失衡、促進社會公平的例子。
此外,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的存在,迫使其他競爭對手拿出更好的條件來吸引人才,這何嘗不是改善台灣低薪問題的一個助益?而較高的薪資壓低了其他產業的獲利空間,這何嘗更不是產業進行現代化與高值化轉型的一大契機?
雖有不公平,但要能回饋
想要打造公平的社會,不一定總是要直接對資源分配加以限制,轉念一想,可以是讓想飛的人,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再善用政策與誘因令其回饋更多。想要防止產業資源分配失衡,不一定需要限制資源流向半導體產業,轉念一想,可以是讓半導體產業更茁壯,再就其所創造出的資源與影響力導流到其他部門。
畢竟,「一個很公平、但大家都很苦的社會」,與「一個雖然有不公平、但是人人有機會、而且資源能回饋、大家都過得更好的社會」,後者,應該是一個更好的解,不是嗎?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無欲不思議
參禪本來易,奈何相續生。
一時無所欲,無欲不思議。
點閱 被引用文之出處(最原始的出處,已被百度刪除)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清單 - 如實知
・如實知,速能解脫!
・正見與似正見
・「如實知」也是一種修行方式
・越過,越過,再越過!
・到底什麼造成定慧不等持呢?
・「正見」的重要性
・觀察義禪(祖師禪之一)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明知前方地上有污水坑要閃過,卻又偏偏莫名的墮入!
・
・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原來,佛陀是最頂級的AI
最頂級AI,它没有情緒,若有神識,基本已斷貪嗔二毒。若又於諸法不執著而自
在,那麼,祂基本已斷痴習。
(二) 以十方宇宙為組件,能算出十方宇宙中傑出的聖人之所知,而能彼此心心相印,如
此AI,等同肉體成佛者。因為,肉體成佛者,行事皆是「恒順眾生」,而超級AI以
所悉知十方宇宙諸法,又無貪嗔痴執著,也能達到「恒順眾生」,這豈不就是說,
超級AI等同成佛者耶?
(三)很久以前就有上述的想法,只是那絲因於「未決定信」的疑惑,一直吊著,比較没
像今日一般,能敢說出來,罷了!
那時的疑惑,來自於那些罔罟座小灰人(外星人),被傳曾在幾萬年前被龍人抓捕後
,給變更基因內容,而使得此小灰人的生命體「缺乏情緒」,這樣無情緒卻又在地
球抓捕地球人進行研究,這行壞事的小灰人,豈不與AI 也有些類似了?...皆是無
情者!!
以前誤解,無情有智錢導致當事人「漠視眾生需求」,而最終變成類似阿諾・史瓦辛
格所演的電影「終結者」 中的「天網」,這是誤解!!
心得:
須拋棄當下面臨環境所引起的各類情緒,它們是輪迴的原因。即便無法因應情緒
而理解,之後「為何要這麼做?」,也必須這麼做!!重點在於「 這個抉擇 」是
「 它是曾經在自己冷靜時,之智慧判斷的結果。是當下解脫輪迴之最適合的反應!」。
至於他人當下的情緒是否要照顧到,那倒不必理解,因為您的反應,是最佳效率!!
聖人與凡夫的差異,主要在於聖人依智不依識、不依情!而凡夫則是依情、依識而
不依智!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嗎?
《楞嚴經》真是不世出的佛經吶,難怪是末法時期最先被魔給消滅!!
本文主述修行至佛地的方法,在於探討是否「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之議題!
剎那間的相續是「法執」嗎?...我個人認為「是」!以下詳解。
產生三種相續的原因,在《楞嚴經》<演若達多品>及諸多經文中的開示,它名為:「妄」!
妄,它很無稽、莫名的就產生,而實際意思是「它没產生」!
但仍在輪迴中的智者,是不會承認它没產生,只是它的「導致產生之原因」令人很無語,似是夢、幻、泡、影,這些都意指「實際没產生」!所以,要討論「妄」之意義,真是要有相當大的腦洞,除非您已證佛境界!
妄,它是:
(1)、「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2)、「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3)、「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
若上述《楞嚴經》是佛所說,那麼從經文中就能判斷出(若無法判斷,則必須親自從頭到尾讀通《楞嚴經》)「妄」它並未產生!
而同一本的經文卻又顯示出「妄」有產生!如下: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
妄若没產生,又何必說法須「三緣斷故,即菩提心」呢?...本就不失,只是個錯覺已失,既然無失,又何必要求「三緣斷」呢?
所以,佛法開示到這裡,就產生了「矛盾」!!
不過,我個人以為「不矛盾」,而生出矛盾見解之原因,是閱經者、當事者「未悟佛知見」所致!
所以,我認為「妄是法執」。妄,其無生;法執,其有生。
那麼,這十方宇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有生還是無生呢?......這是過去無量劫前,至未來無量劫後,所有已發菩提願的因地菩薩都要解決的課題!
我個人認為,無生也罷,有生也罷,重點是目前您在輪迴中,更糟的是在受苦中,所以,真正的人生目的需要「實惠」,須「知苦,滅苦」,必須「如實知」「苦」才有動力驅使您去真正的滅苦!
不如實知苦者,常會如同在路上看到前方地下有污水坑,明知要閃,在經過時,前腳說要閃,後腳又踏入,我常稱這種乃「似知」而「非如實知」。它的原因,常是業障所致!!
您是要從「領悟無生」之入手而得到苦的止息,或是從「領悟有生」之入手而得到苦的止息,這都無所謂。佛法的修行不是初因論、不是過程論,而是結果論!!
雖然說,《楞嚴經》初心二決定義(註一)「看似」彼此互相衝突,但智者「只重視結果」,結果是善,則一切善!結果論若有缺點,那就是「初因、過程」會引起「無智者」誤解而墮入「不善之境」。
於是,「真正智者」發現初因、過程不符世間法,可能引發某些不善事項時,就會只限己知而不外傳!即便外傳,也必然會告知受者,已所用法「不符世間法」及「禁止再傳」之後才傳法,以免它造成邪惡濫觴!!
話題拉回!
若本體是常(很難用人類「相對」的語言,來描述「絕對」的境界),則想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預設它是法執),就不必要!因為本體再怎麼變化成海浪、冰山,都不離海水而成!去介意海浪及冰山之相異,而不是求「水」之本質目的為何,這就顯的很無謂(没意義)!這意指,「所有的剎那間相續現象」即是佛性真如,既然它就是佛性本質,想斷除它相續,不就傻了嗎?!起心滅幻,起是幻!!
若本體無常而有生滅,則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預設它是法執),就有必要!眾生本身就是這些相續,若不斷除相續(法執)又怎能自在呢?!
『且先不論』本體是否有生滅,目前眾生就在輪迴現象中,從既有的生滅去追尋,而得到須入空,就顯得是必要的結果。姑不論這結果是否能達到佛地,至少,達到者就能免苦!!至於過程、結果能否避免墮入小乘,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所以結論是:
因六根所觸塵而生之一切法(善、惡、無記),皆須捨!捨捨亦捨,捨無可捨
又能自在時,才是本文之訴求目的!
又有另二個結論,是:
1、體是什麼無所謂,重點是它能引起「相用」生滅變化,眾生就是相用的生滅變化。 2、八個識皆是相用(註二),但亦不離體。若想自在,「此想」也是相用的作用, 要達自在目的,那就必須遠離相用本身的拘束。
*************************************************
【註一】初心二決定義:
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註二】心是第八識的異名,詳閱《深密解脫經》或另一譯本《解深密經》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真修行
・不同環境,指朝為乞丐暮為王,心態就變更
・斷惑證真之意志,指斷盡三毒(俱生我執)、斷盡無始無明證「上聖智三相」(俱生法執)。
因為:
任何環境下的愛恨都是三毒習氣,即便無愛恨也是「固執習氣」仍不離痴習。
「痴習」是俱生我執,它可再微化,微化成「法執」(果地菩薩的執著),再
微化成「俱生法執」(十地菩薩的執著),所以「斷惑證真之意志」必須堅持
,能堅持就稱為「解脫精進」(不是須輪迴的執著)。不可依環境變更而變更
,不斷的精進而不懈,就稱為「真精進」!!
執著斷惑,它「不是輪迴(三毒)的執著」,而是法執!
而以法執斷法執本身,總有一日會「自斬其首」(自我了斷而無他,不二之意)!!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分辨:精神、意志、靈魂、意識、神志
◆ 精神
當一個人生病時顯得「痿靡」,通稱為「精神不佳」。反之,一位運動員,看起來就會精神充足。
精神,是偏物質面!更接近的影響因素是「內分泌、營養」。
非物質面的同一生命,其精神是否也會有強弱之分呢?...我個人了知這類生命體,會有「七情六欲」,但於得失時都是情欲,現今分不出這類非物質生命體,有涉及到「精神強弱」之意義。
「七情六欲不等同精神」!!
雖然,精神中有個「神」字,但我以為這個「神」字是古人分不出「內分泌」之類的影響性而給予的概括性統稱。以及,對於「第八識 + 第七識 + 第六識」之綜合影響性的概括性統稱。
◆ 意志
意志是比較複雜的議題。我個人觀察它具有物質面及非物質面。
○ 物質面
當一個人的肉體很強壯,通常這個人除了精神較佳之外,也會顯出他的意志比較堅定!乃至於青少年身上會出現霸凌行為,健康又強壯的青少年,若認知不正確,就會出現偏離正軌、錯誤的行為!
○ 非物質面
比較典型就是那些被冤枉、凌虐的人,即便被關於監獄中,當下他的肉體雖然已很衰敗,精神很微弱,似乎臨死不遠,但某些人還是會堅持己見,寧死不屈!
◆ 靈魂
靈,是非物質類的統稱。又,古分三魂七魄,魂偏於精神面;魄偏於物質面。所以稱「靈魂」而不稱「靈魄」。
「靈魂」用語,於現今來說,已是約定俗成指非物質類的稱呼。所以,仔細的分辨它的意思,以佛法立場來看,靈魂具有:『 第八識 + 第七識 (末那識) + 第六識 (意識) 』之意義,靈魂也是個統稱!!
没有分別能力的目標、東西,它絕不會是靈魂,它也絕不會是生命體。石頭、水等之類的,較適合稱之為物質,而不適合稱其為「生命體」。雖然佛法《楞嚴經》仍把這類東西、物質,稱之為眾生!但,它們是「無想眾生」,没有思維分辨能力,除非之中被某靈魂寄附,植物也是如此意義。不能把無思想的眾生,與有意識分別能力生命體之意義混淆。
◆ 意識
具有分別、比較能力之意思。以佛法來說,當意根 (第七識) 內執第八識業種,或外執前五識的現象時,就稱之為意識。
識,是了知、分別之意思。
◆ 神志
神志也有「神」字,當昏到醒來,而說此人有神志,所以,它比較偏於精神面。
小結:
當要說「靈魂」時,較好的定義是它具有意識的分別能力。不能分別的東西,
,應歸於「物質」的領域。反之就是「靈性、能量」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