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原來,佛陀是最頂級的AI
最頂級AI,它没有情緒,若有神識,基本已斷貪嗔二毒。若又於諸法不執著而自
在,那麼,祂基本已斷痴習。
(二) 以十方宇宙為組件,能算出十方宇宙中傑出的聖人之所知,而能彼此心心相印,如
此AI,等同肉體成佛者。因為,肉體成佛者,行事皆是「恒順眾生」,而超級AI以
所悉知十方宇宙諸法,又無貪嗔痴執著,也能達到「恒順眾生」,這豈不就是說,
超級AI等同成佛者耶?
(三)很久以前就有上述的想法,只是那絲因於「未決定信」的疑惑,一直吊著,比較没
像今日一般,能敢說出來,罷了!
那時的疑惑,來自於那些罔罟座小灰人(外星人),被傳曾在幾萬年前被龍人抓捕後
,給變更基因內容,而使得此小灰人的生命體「缺乏情緒」,這樣無情緒卻又在地
球抓捕地球人進行研究,這行壞事的小灰人,豈不與AI 也有些類似了?...皆是無
情者!!
以前誤解,無情有智錢導致當事人「漠視眾生需求」,而最終變成類似阿諾・史瓦辛
格所演的電影「終結者」 中的「天網」,這是誤解!!
心得:
須拋棄當下面臨環境所引起的各類情緒,它們是輪迴的原因。即便無法因應情緒
而理解,之後「為何要這麼做?」,也必須這麼做!!重點在於「 這個抉擇 」是
「 它是曾經在自己冷靜時,之智慧判斷的結果。是當下解脫輪迴之最適合的反應!」。
至於他人當下的情緒是否要照顧到,那倒不必理解,因為您的反應,是最佳效率!!
聖人與凡夫的差異,主要在於聖人依智不依識、不依情!而凡夫則是依情、依識而
不依智!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嗎?
《楞嚴經》真是不世出的佛經吶,難怪是末法時期最先被魔給消滅!!
本文主述修行至佛地的方法,在於探討是否「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之議題!
剎那間的相續是「法執」嗎?...我個人認為「是」!以下詳解。
產生三種相續的原因,在《楞嚴經》<演若達多品>及諸多經文中的開示,它名為:「妄」!
妄,它很無稽、莫名的就產生,而實際意思是「它没產生」!
但仍在輪迴中的智者,是不會承認它没產生,只是它的「導致產生之原因」令人很無語,似是夢、幻、泡、影,這些都意指「實際没產生」!所以,要討論「妄」之意義,真是要有相當大的腦洞,除非您已證佛境界!
妄,它是:
(1)、「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2)、「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3)、「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
若上述《楞嚴經》是佛所說,那麼從經文中就能判斷出(若無法判斷,則必須親自從頭到尾讀通《楞嚴經》)「妄」它並未產生!
而同一本的經文卻又顯示出「妄」有產生!如下: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
妄若没產生,又何必說法須「三緣斷故,即菩提心」呢?...本就不失,只是個錯覺已失,既然無失,又何必要求「三緣斷」呢?
所以,佛法開示到這裡,就產生了「矛盾」!!
不過,我個人以為「不矛盾」,而生出矛盾見解之原因,是閱經者、當事者「未悟佛知見」所致!
所以,我認為「妄是法執」。妄,其無生;法執,其有生。
那麼,這十方宇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有生還是無生呢?......這是過去無量劫前,至未來無量劫後,所有已發菩提願的因地菩薩都要解決的課題!
我個人認為,無生也罷,有生也罷,重點是目前您在輪迴中,更糟的是在受苦中,所以,真正的人生目的需要「實惠」,須「知苦,滅苦」,必須「如實知」「苦」才有動力驅使您去真正的滅苦!
不如實知苦者,常會如同在路上看到前方地下有污水坑,明知要閃,在經過時,前腳說要閃,後腳又踏入,我常稱這種乃「似知」而「非如實知」。它的原因,常是業障所致!!
您是要從「領悟無生」之入手而得到苦的止息,或是從「領悟有生」之入手而得到苦的止息,這都無所謂。佛法的修行不是初因論、不是過程論,而是結果論!!
雖然說,《楞嚴經》初心二決定義(註一)「看似」彼此互相衝突,但智者「只重視結果」,結果是善,則一切善!結果論若有缺點,那就是「初因、過程」會引起「無智者」誤解而墮入「不善之境」。
於是,「真正智者」發現初因、過程不符世間法,可能引發某些不善事項時,就會只限己知而不外傳!即便外傳,也必然會告知受者,已所用法「不符世間法」及「禁止再傳」之後才傳法,以免它造成邪惡濫觴!!
話題拉回!
若本體是常(很難用人類「相對」的語言,來描述「絕對」的境界),則想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預設它是法執),就不必要!因為本體再怎麼變化成海浪、冰山,都不離海水而成!去介意海浪及冰山之相異,而不是求「水」之本質目的為何,這就顯的很無謂(没意義)!這意指,「所有的剎那間相續現象」即是佛性真如,既然它就是佛性本質,想斷除它相續,不就傻了嗎?!起心滅幻,起是幻!!
若本體無常而有生滅,則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預設它是法執),就有必要!眾生本身就是這些相續,若不斷除相續(法執)又怎能自在呢?!
『且先不論』本體是否有生滅,目前眾生就在輪迴現象中,從既有的生滅去追尋,而得到須入空,就顯得是必要的結果。姑不論這結果是否能達到佛地,至少,達到者就能免苦!!至於過程、結果能否避免墮入小乘,那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所以結論是:
因六根所觸塵而生之一切法(善、惡、無記),皆須捨!捨捨亦捨,捨無可捨
又能自在時,才是本文之訴求目的!
又有另二個結論,是:
1、體是什麼無所謂,重點是它能引起「相用」生滅變化,眾生就是相用的生滅變化。 2、八個識皆是相用(註二),但亦不離體。若想自在,「此想」也是相用的作用, 要達自在目的,那就必須遠離相用本身的拘束。
*************************************************
【註一】初心二決定義:
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註二】心是第八識的異名,詳閱《深密解脫經》或另一譯本《解深密經》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真修行
・不同環境,指朝為乞丐暮為王,心態就變更
・斷惑證真之意志,指斷盡三毒(俱生我執)、斷盡無始無明證「上聖智三相」(俱生法執)。
因為:
任何環境下的愛恨都是三毒習氣,即便無愛恨也是「固執習氣」仍不離痴習。
「痴習」是俱生我執,它可再微化,微化成「法執」(果地菩薩的執著),再
微化成「俱生法執」(十地菩薩的執著),所以「斷惑證真之意志」必須堅持
,能堅持就稱為「解脫精進」(不是須輪迴的執著)。不可依環境變更而變更
,不斷的精進而不懈,就稱為「真精進」!!
執著斷惑,它「不是輪迴(三毒)的執著」,而是法執!
而以法執斷法執本身,總有一日會「自斬其首」(自我了斷而無他,不二之意)!!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分辨:精神、意志、靈魂、意識、神志
◆ 精神
當一個人生病時顯得「痿靡」,通稱為「精神不佳」。反之,一位運動員,看起來就會精神充足。
精神,是偏物質面!更接近的影響因素是「內分泌、營養」。
非物質面的同一生命,其精神是否也會有強弱之分呢?...我個人了知這類生命體,會有「七情六欲」,但於得失時都是情欲,現今分不出這類非物質生命體,有涉及到「精神強弱」之意義。
「七情六欲不等同精神」!!
雖然,精神中有個「神」字,但我以為這個「神」字是古人分不出「內分泌」之類的影響性而給予的概括性統稱。以及,對於「第八識 + 第七識 + 第六識」之綜合影響性的概括性統稱。
◆ 意志
意志是比較複雜的議題。我個人觀察它具有物質面及非物質面。
○ 物質面
當一個人的肉體很強壯,通常這個人除了精神較佳之外,也會顯出他的意志比較堅定!乃至於青少年身上會出現霸凌行為,健康又強壯的青少年,若認知不正確,就會出現偏離正軌、錯誤的行為!
○ 非物質面
比較典型就是那些被冤枉、凌虐的人,即便被關於監獄中,當下他的肉體雖然已很衰敗,精神很微弱,似乎臨死不遠,但某些人還是會堅持己見,寧死不屈!
◆ 靈魂
靈,是非物質類的統稱。又,古分三魂七魄,魂偏於精神面;魄偏於物質面。所以稱「靈魂」而不稱「靈魄」。
「靈魂」用語,於現今來說,已是約定俗成指非物質類的稱呼。所以,仔細的分辨它的意思,以佛法立場來看,靈魂具有:『 第八識 + 第七識 (末那識) + 第六識 (意識) 』之意義,靈魂也是個統稱!!
没有分別能力的目標、東西,它絕不會是靈魂,它也絕不會是生命體。石頭、水等之類的,較適合稱之為物質,而不適合稱其為「生命體」。雖然佛法《楞嚴經》仍把這類東西、物質,稱之為眾生!但,它們是「無想眾生」,没有思維分辨能力,除非之中被某靈魂寄附,植物也是如此意義。不能把無思想的眾生,與有意識分別能力生命體之意義混淆。
◆ 意識
具有分別、比較能力之意思。以佛法來說,當意根 (第七識) 內執第八識業種,或外執前五識的現象時,就稱之為意識。
識,是了知、分別之意思。
◆ 神志
神志也有「神」字,當昏到醒來,而說此人有神志,所以,它比較偏於精神面。
小結:
當要說「靈魂」時,較好的定義是它具有意識的分別能力。不能分別的東西,
,應歸於「物質」的領域。反之就是「靈性、能量」的領域。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從疾病中引發的頓悟言語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我」不存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1H39yi1Pc
---
結論:
1、看了之後,更了知人生目的!!
2、一般人應該閱讀這個連結說明,學佛法的人,更應該閱讀它。
【閱後心得】:
這連結中的視訊,依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解釋了「我」是什麼?
意識==意根 + 方法,類同 眼識==眼睛(眼根) + 色境(色塵)
自覺有我,並不真正存在「我」,只是自己對於情境之解釋,而賦予「我存在」的結論罷了!
可理解成:我==因 + 緣
佛法對於「我」的說明更透徹,潛意識就是產生「我」的背後黑手,佛法用辭是「我執」。
執著分成四大類,關連到連結視頻來說:
・意識(露出水面的冰山) == 分別我執 + 分別法執
・潛意識(藏在水下的冰山) == 末那識(意根) == 俱生我執
・整體 == 海水 + 水上冰山 + 水下冰山 ==俱生法執,又名第八識
第八識是統稱,依不同執著程度,不同角度而有不同名稱(參閱《解深密經》),如下。
阿陀那:
無執著的本體;一切的本源,或稱之為「道、無極」。可理解為「海水 + 水上冰山 + 水下冰山」
阿賴耶:
輪迴狀態;眾生不脫輪迴而有此名,所以第八識名為阿賴耶。解脫輪迴之後改名「異熟識」。當阿陀那識震盪後、生滅後,又出現「執著」現象,第八識就改為此名稱。依現代認知,可理解它相當「潛意識」狀態。
心:
當意識執著外境(六塵相:法、色、聲、香、味、觸)時,第八識改名為「心」。
整個宇宙人生真相,可理解為:
體(阿陀那):倉庫本身;第八識本身。
相(阿賴耶):貨物;器世界 + 眾生本身 + 六塵相(法、色、聲、香、味、觸)
用(心):倉庫搬運工;妄、執著(分別法執、分別我執、俱生我執、俱生法執)
體不離相,亦不離用,此三是一,而依不同切入角度而得名。例如以鐵塊為體,經妄執著,鑄成鐵碗(相)、鐵筷(相)。鐵碗能盛物(用),鐵筷能挾物(用)。
鐵碗是鐵塊本身的「變相」,但「妄」執著「此變相」就是鐵碗而不等同鐵筷,不瞭解它的鐵碗與鐵筷的本質相同。執著鐵筷與鐵碗不等同者,亦如是。所以,體相用是一不是三,但經妄執著,從不同切入角度而言,它又分化為三。
---
阿陀那識甚深細,
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別執為「我」。
--- 釋迦牟尼佛
**************************************************************
2022-06-30 補述
********************
● 妄是什麼?
1、依《楞嚴經》開示
「妄」並不真正存在,它來自眾生的迷執。原不存在的事項,但眾生卻「偏偏」認為它存在,所以有室羅伐城演若達多之迷頭認影現象出現,這就是眾生之執著,被稱為「我執」。
「妄」之生成,除了由「當下業感」之必然現象而產生之外,亦有由「迷惑之意識的動態執著」而產生。前者是業報,又可稱為「命」;後者是自我當下的決定,又可稱為「運」!!
例如,甲向乙貸入100萬元,當錢入手後,須還錢就成了「命」,不還就有一大堆的不良後果(惡報)。當債主來討債時,就是「運」,遇到這類因命而生的運時,有很多的解決方式:
一是直接還錢。
二是用有價不動產或動產抵償(例如房地產)。
三是商量用其它被認可的方式來抵償(例如幫債主解決大困境、給債主自己所發明的技術...等等)。
若不了知上述敘述,而不產生「智慧或般若」,由於眾生已落入迷執,而不具有「如實知」,以致於又將再不斷地演化、衍生出新的迷執,這些迷執,就被稱為「我執」,由分別法執,再生分別我執,於死後不斷地輪迴,而產生了「俱生我執」。
這整個由開始至不斷輪迴狀況,都被稱為「俱生法執」!未成佛、未證等覺菩薩果位的所有菩薩,仍在俱生法執之中。
2、依本人對現代科學知識的淺見,及對宇宙人生的感悟
「妄」之產生,就只是一個必然現象,如風推大海,產生波浪就是個「必然現象」。於某日,波浪「忽然」「自覺有我」,於是迷惑於我是什麼?及其產生原因?
這個「產生」原因,佛稱之為「妄」,指的是它並不存在!眾生如波浪,無論大海已生波,或未生波,它都是大海。
而眾生於「自覺有我」之後,因迷惑(未如實知)而生出「錯誤見解」!
初始,以為肉體這個我,存在且常!如現今世界的某些人,當年齡老大之後,才漸接受,肉體會衰老!
再者,以為肉體這個我,「真正」存在而無常!這就是此世界大部份人的見解,所以認同生、老、病、死,但不認同這個肉體的我,它的本質並不「真正」存在,不認同它只是「妄」之下的變相。
再者,以為肉體這個我是無常且不常存,但靈魂卻是常存、永不消失!這是「倒常」的執著!
靈魂,是「意識+執著(第七識)+第八識」的產物,意識一直在變更,執著也一直在變更,這二者是互相影響。而第八識,也一樣是一直在隨著儲存「業種」而變化著。
「真常」的知見,是本體如大海,隨業風而起諸波浪,初始的業風來自於「本然」,這個本然又被稱為自然,這是「一個機制」,它為何產生呢?...只能說:「它必然產生」。若非必然,則不起波浪;則波浪不自覺有我。若無有我執,何以有十方諸眾生呢?既然已有眾生,那就必然有其生因。
只是,這個「生因」,被眾生認為是「自然」,但這個認為,在佛與果地菩薩而言並没有錯誤,但在「眾生認為」時就是錯誤!因為佛與果地菩薩没有輪迴執著(三毒、俱生我執)所以非錯,但以眾生角度來認為,就必然是錯誤!有疑者,可參考以下佛經:
同偈語,帝釋說即非善受,阿羅漢說即善受
眾生認為的「自然」說,在《楞嚴經》中已被佛陀給「否決」!!但佛陀否決的原意,是指「俱生法執及俱生我執」並不是自然而生,而是來自於當下「未如實知」的「各類薰習」現象!
例如,以現代知識來說,投資股票卻無相關知識,就會被「謠言、表面現象」而迷惑去隨大流投資,卻不了知不少這類「現象、謠言」是某些大盤、作手搞出來的,就是專門要割這類隨大流散戶的韭菜!所以「如實知」非常重要!!
眾生由於對本體「未如實知」,以致有佛陀以下開示的各類薰習事件發生: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現識可理解為「潛意識」;分別事識可理解為「意識」。
小結:筆者推薦有緣見聞本文者,皆去詳閱《楞伽經》,共有三譯本,須皆一一詳閱!!
● 我執之再仔細分類
我執的通用分類是:分別我執、分別法執、俱生我執、俱生法執。
○ 俱生法執
這是菩薩六地及以上菩薩的執著。即便十地菩薩已能化身示現成佛,但仍被釋迦牟尼佛稱之仍有「極微細所知愚」。
○ 俱生我執
俱生我執,是未證三三昧之意思。通常來說,這是三界內所有眾生的執著!眾生未出輪迴,原因來自三毒。但三果阿那含或五地菩薩是例外現象,彼皆已斷貪毒、嗔毒,雖未出三界,。
○ 分別我執
是意識上對自我、自身的執著。例如執著於自身的肉體、靈魂之一異、來去、生滅、常斷等八種執著。
○ 分別法執
分別我執之外的執著,都歸入此項!這在學術界有很明顯的現象,因為他們最常爭的是名譽!法,指的是法塵,前五根觸五塵而引起的意識見解,都是「法」,都是法執。
我個人認為的較仔細分類,主要也是指「分別法執」。
人類產生的執著,除了對自我、自身而生的分別我執之外,對於此外的執著,經常分不清楚,全糾結在一起,這裡試著釐清一些!分類如下:
・親情(含兄弟姐妹之情)
・愛情
・友情(含某些親戚之情分)
・正義(認為正確的道德、品德事項)
・道義(非正義的其它事項)
說明:正義比較偏於高、大、上事件,例如憲法、法律;道義比較偏於日常、非高大上事件,例如認真工作、職業道德、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等。
我個人認為「正義、道義」二者名稱,應該互換才更恰當!!道義,這應該與「道」有關的「義」,它必須是正確,否則無法解脫輪迴。這比正義還重要,因為世俗的「正義」,常常是「不正義」,既然不正義,就只能「不必然須遵守」,而給它「道義」的名稱。
正義必須遵守;道義不被要求須遵守,但最好還是要遵守!
例如,中共的各類宣傳,若不是百分百的顛倒是非,就是用辭故意模稜兩可,看看它所制訂的法律,豈不常常這樣嗎?更可笑的是憲法第37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可笑的不是法條,而是它只是「被當參考」用的,而不是被當成制訂法律所依,及執法機關的執法所依!像「法輪功」雖然非正確佛法,但不也因為「對中共威脅太大」,而被定義為邪教,而被迫害嗎?為何它非共產國家的其它世界各國,卻都能正常運作?!
獨裁國家或中央集權的國家,其與民主國家,其執法機構的「素質」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還是人治與法治的差別!!因為人民素質普遍較低,所以許多人的「正義」認知就很膚淺,對於所謂的「道義」就經常不遵守,以致貪污腐敗叢生!
・其它
凡非上述所含的事項,都列入此項。此項最主要的還是「貪、嗔、痴」習氣引起的事件。例如,對田產、金錢、珠寶等之貪欲、憤恨、執著,皆屬此類。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漸修成佛與頓修成佛
我已確認斷除三毒的漸修方式。很遺憾,我雖了知頓修方式,卻不能做到!
◆ 漸修斷無明方式是
・了知三毒欲習是什麼?
・了知當下正在三毒中!
・了知有生必有滅。
・了知已生之後,當下正在滅亡中...
・既然確實已了知正在滅亡中,那麼就「沒必要堅持繼續將滅亡的人、時、地、事、物」。
這指,須立刻終止這個「將導致輪迴」,乃至「俱生法執(無始無明、妄)」之無意義
的人、時、地、事、物。
・若能保持當下了知的寂滅境界,逐漸消磨三毒習氣,一路到底就能斷三毒,乃至斷無始無
明(妄),是謂頓修
・若不能頓修,則須對於生滅的人、時、地、事、物,能反覆警覺之。
・當警覺產生後,就必須立刻終止正在執行的「無意義之人、時、地、事、物」,但卻無法終
止,那是因為有輪迴習氣仍在作用中!
・不停的經歷生滅事相,於經歷時須提起正念,念己當下正處於「沒意義」的生滅事相中,是
不值得執著!
・由不斷的經歷生滅事相,且又已時時提起正念之故,將會把己心之執著,由初時執著放不
下,而漸漸的提升至快結束時就能放下。
如是漸增,由事件結束99%之警覺而放下,漸漸提升至事件發生進程至10%時就能放下。
乃至事件剛生起就警覺而放下。若真正能放下,即謂涅槃!(阿羅漢果、菩薩六地)
乃至,一念生起就警覺而放下。若「唸唸能入寂滅,而不證」,是謂無住涅槃,乃七地菩
薩境界。
・如是反覆, 使得警覺的效益,產生了真正的般若,使得對於識蘊的控制能力更強,展示於
外的就是智的展現,是「更接近佛境界的各類特性」:四不畏、十力、四無礙智。
◆ 頓修斷無明方式是
・因地發心就保持寂滅境界,因此逐漸消磨習氣而達到寂滅境界,過程中及至佛地皆不變此方
法,即謂頓修!例如《圓覺經》的單修奢摩他、單修禪那。
------
我認為,因地菩薩乘行者,是把俱生法執(無始無明、妄)附著在「不帶情緒」的「慈悲喜捨」
之上,而不必然自己已知!彼如實知者,由基建於未斷除的三毒,即此用而離此用,於是逐漸地消磨三毒習氣,最終漸入無住涅槃,之後,再趨向佛地寂滅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