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如何理解不生不灭?
復:
很多經首冠上「了義、大方廣」的佛經,都有開示這方面的義理!
簡單來說,無生就無滅!所以重點要擺在「無生」的義理上。
無生如空華,是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可得的狀況!眾生正
在夢中!
三種相續(十方世界、眾生、業報)都來自於妄,而妄的產生,
則是「原生異常」,它的產生就是很異常、不可測、奇怪等之
現象。
對於眾生而言,妄如同大海,它的能量是偏佈整個十方宇宙,
但對菩薩八地及以上聖人來說,它(妄)卻是「及至於醒,了
無可得」的現象。
所有的「生起」,皆來當下不能證入五蘊盡(菩薩八地及以上
境界)所至!所以,《楞嚴經》開示: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妄的生起,是原生異常,不能解決此異常,於是就變成「夢中
非無」(等同具有實際影響效果,這是「勝義有義」能成立的
根本),若當下大悟,成了頓覺人或證入菩薩八地及以上境界
,則整個狀況就「豬羊變色(翻轉)」,變成「及至於醒,了
無可得」!
勝義有,我看是從「妄(眾生、夢)」的角度在看事,因為眾
生未能於業力中自在的角度,所見就是這類現象。如大海喻、
金莊嚴喻。
畢竟空,我看是從「真(佛、夢醒」的角度在看事,因為夢醒
了,當然之前的夢中繁華皆非真,所以畢竟空!如空華喻、陽
焰喻。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修行是一件簡單的事
------
「修行是一件简单的事」,還差一句:「也是很困難的事」!
簡單是,修行意義的中心思想很容易被理解;它的方法也很容易理解;方法於執行時,小小成就也很容易被達成!
若很容易被達成,那麼,修行解脫輪迴的事,乃至破無明證佛地也很簡單呀,試問發這一文的作者(就是偶啦∼)本人,是否已解脫輪迴了嗎?乃至已破無明證入佛地了嗎?
老實說偶没有解脫輪迴,更没破無明!!但我說的都是真實的話。而這就知行不合一之困難處!
◆修行意義的中心思想
要理解修行中心思想,要先看「註一」本人所發的文。至於「修行意義」,
那當然是因為眾生只願樂而不受苦,在這種愚痴無明狀況下,而不去依陀羅
尼用功來解脫輪迴。
於是就成了以下的結果,那就是受樂時,歡天喜地樂呵呵,相續輪迴習氣;
受苦時,呼天搶地,涕泗縱流,相續輪迴習氣!!
既然不願受苦,卻又只願享樂,這就是耍流氓、愚痴行,如同只願手掌存在
而不要手背,這不是明知故行的耍流氓嗎?若不是,就肯定是「愚痴人」!
試問:數千年來,乃至無量劫以來,哪一個人類眾生,有誰只有手掌而没有
手背的?
「有樂必苦,無苦乃樂」、「有生必有滅,無有不滅者」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在三界
中,是無法擺脫二元性的現象,如有手掌就必有手背,受樂不受苦,是謂愚
痴人!
而為了徹底解脫無法承受的苦,那麼,就必須同時亦捨樂!若不如此,永難
解脫輪迴!
不過,依修行方法,可令捨樂的方式,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很痛苦而難以承
受的,以免修行時太痛苦而捨棄不用功,識者知此義!
◆修行的方法
嗯..., 方法非常多,可謂之無量!佛以一音演唱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佛依眾生習氣而制定修行方法,而眾生無量,心性亦無量,所以方法也無量!
所謂「定法非法」。釋迦牟尼佛一世最重要傳法偈(又名七佛傳法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凡是冠上「了義、大方廣」的佛經,幾乎都有修行方法,目前眾生最熟悉的
有《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初心二決定義等;《圓覺經》的三種淨觀及二十
五定輪;《楞伽經》四種禪;《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的二種觀...如是等
等,即便是大眾所熟知的三十七種助道品,也一樣是修行方式,真是數不過
來!!
這裡以《圓覺經》的成佛禪那法為例來說!
圓覺禪那法是「心數門」,也就是每個心念產生時都要了知,而行此法的前
提是須先「悟淨圓覺」,並同時「持淨覺心」來用功,才能用的起來。這個
悟淨圓覺,指的即是《妙法蓮華經》中之「悟佛知見」!
所以,用此圓覺禪那法時,本心就已處於無欲的狀況,但由於輪迴習氣而不
能「悟了須無欲」就當下身口意就證入無欲的三三昧境界,因為「理則頓悟
」,然後須「乘」「悟」並銷。由於「事非頓除」,所以必須經由用功來達
到解脫煩惱、無明之目的,它就是「因次第盡」!
用此法時,本心無欲,但用功時是依於本心所認知的,不著於生滅相,因為
「生滅相(似有)」與「無相(似空)」皆依於「業力」而生(由妄演化而成)
,它們是「一相」(註一),而一相之本質則是「妄」,妄則如精神病者所見
空華,它並不存在!
於是,在理上(知見上)已了知本來無生,所以用功於此禪那法乃至無量頓修
法門,都必須了知當下所有一切六塵都不要去相續它(註二),也就是「了知
但不執著」,這樣就不犯四病!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咦∼,上述圓覺偈不是說「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嗎?我怎麼說「了知但不執著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它的意思不是真的無分別力,否則,豈不是連狗屎
、人糞都可吃了?它的意思是執「不要執著」,這是翻譯不恰當或註釋没被廣
傳之錯。
佛法中帶有「輪迴習氣的執著」意思,它的用語有「分別、了知」。所以,要
真正學會佛法中心思想才行!否則,會被文字相給迷惑了!
另,若已達到八地及以上境界時,則「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註三),那的
確能夠達到「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又能生活做事的不可思議狀況。這是果地語
,對因地的眾生來說,就先不要去理它!!
當用圓覺禪那法時,因為本心已無欲(這是目的,但實際達不到),但在無法
無欲的狀況下,要「察知」心念狀況,這很困難,但這就是修行方法,要養成
「淨習」(清淨不墮輪迴的習氣,稱為願力、精進皆可)!
剛開始,當心念出現欲習時,因為它與預設目的不同,所以就「應該」「察知」
到它的產生。說「應該」二字,是要達到之目的,是要養成的淨習,因為若連
察知都不能達到,又怎能把它斷除、消無呢?如同盲眼射靶,連它在逺近、上
下、左右四方都不了知,試問能射中的機率能有多大呢?
所以,要「一直反復」察知的練習,也許要花數千萬年、數十上百劫的時間才
能練成功,但這就是修行!它不是一世的課題,而是永世!但好消息是,修
行的效率比,是「日劫相背(倍)」!這指認真用功一日,可抵上他人花一大
劫(大約420億地球年)的俢行時間之意思。
◆◆執行效率
當修行没有成果,就是無執行效率!但如何令自己的修行有成果,而且是盡
快有成果呢?
眾生的輪迴習氣,若所做的事「一直無成就(成果)」,那麼,極大多數人
都會「放棄」!即所謂的「退心」!
若以本人經驗來說,要產生執行效率(成果)並不難,因為,若您本心應是
無欲,卻因某事而心念生貪愛、生憎恨,或有我一定要做的愚執,察知了,
恭禧您,成果出現了!這就是禪那法,它基本也是所謂的「毘婆舍那法」。
三摩缽提是如幻法,是由空入假的菩薩人才用的起來,尤其是果地聖人,基
本會用這個方法的都是菩薩乘根器者,所以南傳佛法修行人,只知「奢摩他
(止)」與「毗婆舍那法(觀)」二大類,不知其它更多的方便佛法!因為
他們有涅槃可入的二相知見,所以志在自覺來解脫輪迴,而不志在自覺覺他!
當執行有效率時,修行人就依成果(就)而產生「信心」,若是依佛法而生
的信心,則是正信,所種是正根(信、精進、念、定、慧),所長出的是正
力(信、精進、念、定、慧)。
若非依正見的五見,所信則是迷信,種的是邪根,長出的是邪力,而有一些
輪迴的莫名外道執著,例如世界各地的邪教,乃至某些著名的一神邪教。古
印度的九十六種外道,相比現今的各種「迷信」的一神信、邪教,都可算是
知識豐富「只差一點」的正行了!
因為有「如實」依法修行,所以往時豐富精采的人生就不再有意義,就算去
自殺,這個行為還是要輪迴也没意義,剩下的人生意義,就是在嚴格的執行
自己的破無明方法,......而已!
這是說,電視電影不看了,音樂也不聽了,零食也不吃了,男女情欲已淡乃
至很難生起,好奇心念也少生起,一生起時「立刻察知而不隨」。這個人生
,就真正符合了八正道、七覺支、六波羅蜜、五力、四正勤、三學、定慧、
一心的「如來逆流(逆眾生流)」的生活,......而已!
有緣見聞者,您認為看了上述文章之後,有覺得人生没意義之情緒嗎?...此
時正是察知時,若已察知須不相續它,因為,這個情緒是輪迴習氣!如同有
毒癮者,時間一到就開始呵欠的犯癮發作,既然已知毒癮是錯,是必須有「
修改的行為(修行)」,那麼,怎能不知當下您的情緒反應,正是「輪迴癮」
發作了呢?!既然了知,怎能不修正它來達到「修行」之目的呢?
您若不去修正錯誤的事,或是有在修正但效果不佳,而其原因是意志不堅無
法持續,現在正是時候了,我這篇文章就是在為您廓清人生意義,在去蕪存
精的給予結論!
只要「反復相信它」,就能漸漸種下信根;再繼續「反復相信它」,信根將
如種子就會長出苗芽;再繼續「反復相信它」,芽就能長出小幹枝葉;再繼
續「反復相信它」,它就會茁壯長成大樹根;再繼續「反復相信它」,最後
它就會結果,而像我一樣的,把果實分享給有緣見聞者!
------
結論:
修行的效率,主要在於察知過錯,然後修正,若達不到,則繼續「反復去執
行」自己預設的解脫方法,所以才稱解脫輪迴修行,乃至名稱「破無明修行」
!
最後擷一大段《圓覺經》經文,以饗有緣人!!願汝等信彼經所開示,若不能
產生決定信(破見惑),那麼,建議您「繼續反復相信它」!!
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繼續反復相信它」時,在「因緣成熟
時」,就會產生類似禪宗某些宗師的「大悟」現象!本人也曾在2002年因不墜
的意志,於閱《諸法無行經》,見提婆達多有大功德,具三十二大人相,卻因
不知「一相」真正意義而墮地獄,因此而破了見惑!
人生,本就是業力的變相,如同冰屋、冰桌、冰椅、冰像,諸相雖異,不異其
本質都是水,是水分子,是水原子,是中子、質子、電子,是上夸克、下夸克
,如此深入剖根,佛在《楞嚴經》開示,最後則是鄰虛塵,再七分之後就皆空
。
所以,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受相行識亦復如是!以其
悉皆一相也!而一相之本質是妄,妄則如空華!如以下《圓覺經》文的開示!
具有智慧的您,還有必要再去生其「没有意義」的貪欲愛習嗎?還有必要「再
相續」這些未止歇的,被業力驅動的輪迴習氣嗎?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
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
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楞嚴經》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
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
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
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
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
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
則名為淨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
竟圓滿。遍十方故。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
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
註一
**************
眾生之意義
此文意指出,它就是「一相」,可參閱《諸法無行經》了知一相無相之意義。提婆達多具三十二大人相,因為未悟此而墮地獄!
*****************************************************
註二
**************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
註三
**************
八地菩薩一切心意識不現在前
眾生之意義
------
現今時代的超級電腦上的AI,在三年前就已經具有在網絡上與人聊天的功能,而且統計數據還有50%以上的人無法發覺對談的是AI程式。相信再過幾年在演算法改進之下,人類愈來愈難發現它是AI,而以為是人!
假設,在某個聊天室,有一個AI向來使用者訴苦,人生是黑白的、灰暗的,他想自殺,於是眾人必然第一時間勸解不要做傻事。因為,每個人都認為是在與「人類」對談。
這個「無法輪迴」「似乎具有意識」的AI,它的存在是依於「電力」,而「能輪迴的眾生」,是依於什麼而存在呢?......它就是「業力」!
如同電力是由壓差所產生的電子流動而有效果,那麼業力的來源呢?這就是所謂的「妄」!
AI依於電力在硬體中的排列組合,被中央處理器把RAM中「1&0」資料,搬運來、搬運去,而產生「程度」效應,再依此效應去驅動周邊如喇叭而發音,驅動麥克風之類接受器而收音再發送出去。而程度依於演算化而有「似意識」的邏輯演算功能,最後,它被「無明者」誤以為是能輪迴的生命體!
那麼,能輪迴的有情眾生們,又是什麼...,或是什麼東西呢?
眾生,是由業力的見分(程式)執著相分(data)來產生硬體、軟體之後的組成。眾生。只是業力之變相!如同超級AI是電力的變相。
眾生,所有的身、口、意都不離業力的作用,眾生,就是業力的變相!對佛而言,所有變相、作用、方法,都依於「願力」而存在!
所以,眾生有妄、業、識,於佛則是真、願、智!
從因地修行至成佛,是所謂的「不異其人,只異舊時行履處」。也就是,不是斷妄、斷業、斷識,而是轉妄為真、轉業為願、轉識為智!若不如此,必入二乘阿羅漢的無餘依涅槃,或菩薩乘八地的究竟涅槃!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醍醐貫頂:因地修行至初禪未到地現象
------
【問題】
求高人指點一下,這是不是初禪的境界,已禪定一個月,斷斷續續,也不是每天都禪定。
今天禪定感覺非常好,氣流到了肩胛骨上不去,心裡著急,定不住,察覺到著了境,隨後用意識放鬆,心裡一直念叨清淨無念是自性,真如,和自己對峙了很長時間,忽然感覺頭頂打開像接受器一樣,宇宙的能量呼呼的進來,被這種感覺吸引,瞬間外境雜念全部消失,能量像流水一般灑下來,沒有放鬆的地方開始放鬆,自己輕飄飄彷彿要化開一樣,特別舒服安詳,腦袋裡氣泡聲也越來越多,心裡升起一種無所不包容的大胸懷。
入定後清晰覺察到內臟和身體具體部位的病症,剛開始胃疼,右腎區疼還有肋骨右下方疼,繼續觀想一段時間發現不疼了,還有一種清涼感。我想禪定中只要守著清淨無念,把所有外境都放下,便可以安定住,這是不是就是天人合一感覺了。
------
【回覆如下】
雖然佛法訴求是本來無生,也就是無修、無證,當下只是一種執著的凝聚現象!
執著如一冰團。當下了知我即是水、我即是水汽、我即是水分子,我即是所有更微粒子所構成,乃至,我即是鄰虛塵,我......,再七分解離就是虛空!
所謂的「我」,是一種能量(四大本質是能量)!而真正的我,即是「當下的察知而不渙散」,所以「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楞嚴經》),以「妄」故,產生了「自覺」,而以為這是「明覺」,卻不了知,此「覺知」反而卻是無明生滅的開始而己!之後,才又演化出了十方宇宙、眾生、業報的「三種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現在若於「理上」徹底了知「妄」之產生過程,若要得自在,就須「反其道而行」,在《楞嚴經》的名辭是「違其現業」。
於是,修行人有了打坐想要入禪定的行為,這是共法,不能真正達到解脫自在之目的,而佛法之不共之處,則在於「出世般若」,也就是令所有生滅當下「渙散」!
所以,雖然二乘未破「現象上」的五蘊,卻也能中途就「渙散」,稱之為「入無餘依涅槃」!
彼如冰團先漸次的化為水,之後再化為水汽,之後再化為水分子,之後再化為各類微粒子...等,最後再化為鄰虛塵,七分析離後再化為虛空。目前所視的虛空,並非真虛無,而實是如同大海一般的佈滿能量,其凝結之處,就是各類的微粒子,再反覆的集結成各更大型的粒子...,最後有了行星、恒星及整個銀河系等。當,到達虛空能量海之後,則續朝向「渙散執著」而行!
而不經過上方各漸次的大修行人,則是直接於任一中途就直接「渙散執著」,於是「俱生我執」無處可去,於是不再落入輪迴中!例如《楞嚴經》中的四禪有二路,一路定強慧劣則入無色界;一路慧強則直接破三毒證三三昧,後者才隸屬於大修行人(不必然是上上根器者,想成為這類上上根器者,建議閱《諸法無行經》了知一相意義)
上述所說皆是「理」!
於事上,則於共法的修行,除了特殊業報之外,無論過去、現在乃至未來任何宗派,無論它們是否有說明,凡是人類,都必然會經過產生肉體之組成能量的「渙釋過程」。就是所謂的「昆達里尼(炁)」揚升!在傳統中國稱之為奇經八脈的通暢,在佛法就是禪定過程的粗心住、細心住、欲界定、十六觸、初禪未到地定(南傳轉譯名為:初禪近行定)的過程。
而樓主目前所經歷的,依所描述是中脈開通與宇宙能量銜接,能開通的人,會有「十六觸」的明顯現象,可閱天台智者大師所著之《摩訶止觀》(大藏經中有收),或民國時期蔣維喬的《因是子靜坐法》,了知大約過程。
依所描述,之前的炁至肩骨,這是比較奇怪的感受,若未貫通督,則是炁至後頸部份的穴位卡住。若有真正感受能量從頂部貫入,這稱為「醍醐貫頂」,是中脈已開通的現象,是與不是,就要看自己是否有貫通中脈的經歷,若有則是,若無,也只是炁已貫通後頸,循至頂部的覺受(没有與宇宙能量相接),是氣將貫入上丹田位置的現象,之後會再循任脈下經十二重樓(喉部)往下丹田(氣海)匯集。
通常中脈所經是所謂的七輪(有不同譯名)現象,從海底輪(會陰處)、臍輪(下丹田)、太陽輪、心輪(中丹田)、喉輪、眉心輪(上丹田),至最後的梵頂輪(泥洹穴),突破之後,就能與宇宙能量銜接,初次會有一股清涼的能量貫入,稱為「醍醐貫頂」,此時是「初禪未到地定」,一定會先經過「十六觸」中的若干反應,此時,隨時都可能入初禪!!
所謂的「輪」,是能量之匯聚處,如十字路口。直的是經,橫的是緯。經脈分正經十二脈及奇經八脈;緯脈依密宗的說法,有八萬四千條,哦,這是簡略說法,意指非常多,如同微血管一樣,又如陸上的小河流非常多!
以上,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破見惑的方式
菩薩乘人破見惑的方式:
須悟三法印而無疑!
也須同時悟一實相印(本來無生)而無疑!
悟三法印而無疑是簡易事,而悟一切本來無生,則較困難,因為
三法印是現實相、用的現象,是眾生就能觀察到的事,而「本來
無生」則必須用意識,經過邏輯、因明思惟後,依於「信」而入
的狀況,這很難令人「啟信而破疑」,真的很難!很難!
因為,無法經由五根觀察,來簡易相信一切本來無生。因為五
根所觸五塵,都有生滅現象,滅了之後又生起,又怎能得到無
生的結論呢?觀察「不斷生起」的現象,這顯然不是可啟信因地
眾生得到無生結論的方法。
我本人是在2002年,因閱《諸法無行經》至佛說提婆達多未悟
一相無相才墮地獄時,才破了菩薩乘見惑(悟無生而無疑)!
但之後,這個驗證「無疑」的時間,卻也墮在「勝義有」及「畢
竟空」中打滾了十餘年之後,才從了知「佛法,是破執著方法!」
中得到真正的「明確信力」,了知自己已超越了「勝義有」及「
畢竟空」的二種窠臼,破了見惑!
佛法行者、學習佛法者,最後都很難擺脫「勝義有」或「畢竟空」
之二種窠臼或之一。於是,若不是墮於類「外道梵我常論」之佛
性為常之中,或是墮入「外道無想空見」之「本來無一物」中。
◆ 勝義有
這說明的確有佛性的現象,而它無生!
但「佛性」果真為常嗎?...顯然禪宗「西天波羅提尊者」不這
麼認為,他開示「性在作用」!性,它並不是常之意義。
其實,依中文造字來看「性」,它就不是「常」的含意。「心
+生」就是心念生才等同於「性」,雲何心念生滅是生滅法,常
來說它是「常」呢?
原來,所謂的勝義有非真,只是為了度化有「梵我常論」之執著
眾生才出現的一種理論而已。
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而不是某固定不變的方法。
實無「勝義有」的人時地事物,即便「佛性」二字之意義,在《
大般涅槃經》也已經開示,那是以眾生具有成佛的可能,才得此
名。但在此經中,卻又開示,若不發菩提願,則終不能成佛!
可見,自古以來經過那些不知多少的「禪和子之錯誤傳說」是如何
的誤人了!
◆ 畢竟空
要破除畢竟空之主張,真的很困難!所謂「荊棘叢中下足易,月
明簾下轉身難」。
因為,佛開示:「有生必有滅,無有不滅者」。於觀察到生滅現
象而不執著「常、我」是很簡單的方式,但住在「生滅既滅」中
而生智,卻非常困難,否則所有的二乘阿羅漢都迴心向大,轉向
菩薩乘了,而事實卻不然!
身在月明夜下,怎麼轉身繞圓圈,就算繞了八萬四千轉,也仍在
月光照射之中,要能解脫這困境,說它難不難呢?...當然非常難
。這也是何以禪宗古德常說的「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
芥子許」!
墮入空的知見中,好的就是墮入邊見、邪見中,惡的就是入外道
「無想定」,一入命終則入四禪無想天,壽五百大劫...,這壽命
多嗎?別傻了!前半劫意識徐滅,中間意識暫伏,後半劫意識徐
生,而出定時就是輪迴投生時,卻以當下迷昧常投入畜牲道,當
初一輩子認真幸苦去打坐禪定,卻在「空見」中誤入岐途,結果
卻墮入三惡道,「畢竟空」的見地又有什麼好的?一不小心就淒
淒慘慘了,切∼∼
要破除畢竟空見,就必須捨!...捨離所有的執著,連捨亦捨,捨
無可捨時,才能「去泥純水(楞嚴經開示文)」破除五蘊(無明)
!
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
◆ 破執著的方法
要跳出常空二論的窠臼之方法,必須「不理它們」!
如同學人參訪德山、臨濟,說有、說常是一棒一喝,說無、說空
照樣又是一棒一喝!
但凡起心動念,都必須棒喝,若當下心念不生滅時,又是誰來
說常、說空呢?
所以,破見惑時之悟,亦是用功破無明之方法: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若想再理解當下「跳出二見」的典故,可參閱「南泉斬貓」中「
趙州頂履」不說一話就反身離開的典故。
歇後語:
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惟有捨離一切主張、執著,才能在破三毒
習氣之前,先經過「破除見惑」這一關,而無疑結!
所以,法無定法,定法非法,這也何以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山付法摩
訶迦葉後,開示了以下了義四句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所以,已斷見惑者,以其現今於「諸法無生」無疑之故,而無話可
說!......
病毒具有意識嗎?
眾生在《楞嚴經》中的定義,分成十二大類。其中無想羯南即「土木金石」。而病毒的行為是否比無想羯南高一級,這可給有興趣的人去研究,它有嗎?......
意識的定義,是具有三量:比量、非量、現量。比量是分別的能力,例如高低、長短,而植物沒這個功能,卻能吸取各類營養(水分子、金屬分子等)。
植物被釋迦牟尼佛定義是「無想眾生」,是沒有意識的,它的「各類吸收營養」的反應,都是「妄(生滅)」所演化的自然反應(注一),類似嬰兒一出生,不經教導也能自然的吸乳之自然反應(歸於生理面),有這類反應的眾生,並不代表它就必須具有意識!
若植物自然的「消滅(吸收)」各類營養的反應(水分子、金屬分子等),卻歸類為「無想羯南」,那麼:
病毒能消滅正常細胞(化學相關分子)的行為,
反而卻是有意識的嗎?
夸克、中微子、電子、原子、分子等粒子,都是眾生。十方所有一切都是眾生,差別是其類別是否具有「可輪迴」的能力罷了!
佛所度眾生,是以可輪迴的眾生為準,那些不能輪迴的眾生,是第八識的相分,應見分之執著所化出。即所謂的世界,包括土木金石等。上述的說法,並不代表無想眾生不能變成有想眾生,這是需要機緣,見注二經文。
但這不是說所有植物都不具有意識,而是指物質性的植物不具有意識。人的肉體也不具有意識,是有意識的生命附在此肉體上而產生「具有意識的人類」之稱謂,這些有意識的生命,即所謂的「靈魂」(具有業力效應的識蘊)。
某些具有意識的靈性生命體(例如人類的靈魂),也會附在土木金石之上,而令此無想眾生變成有想眾生。也有附在肉體之上的,就成了人類,或附在不同肉體所而成為各類畜(萬惡的過濾行為)生道眾生。那麼:
病毒能消滅正常細胞(化學相關分子)的行為,
是某些具有意識的靈性生命體所附之下的行為嗎?
我個人的意見:
具有某些「活動反應」,並不代表它具有意識。除非可證實病毒,於死亡後具有輪迴的能力,否則說它具有意識的眾生,反不如歸類於「無想羯南」更恰當些!
認定病毒為無想羯南有不少好處,至少就不產生殺生的造惡業愧咎!若不如此想,所有醫生全都是專門造惡業的惡人。若不如此想,又會有多少信佛法的人,還願意去當醫生嗎?
*******************************
注一:
*******************************
有妄就會有這類的反應,於是就分成四種食:
摶食(團食)、觸食、思食、識食
*******************************
注二:
*******************************
【經文典故】金玉芝草,不死為靈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到底什麼造成定慧不等持呢?
>到底什麼造成定慧不等持?
復:
佛經,尤其是阿含部相關經典,常開示「未如實知」四字!
未如實知,有二種境界,一種是無知;一種是已知但不能斷下三結。前者是眾生現象,後者是二乘解脫道修行者現象。乃至,菩薩乘修行者,雖常助人、行善,也有「已知但不能斷結使(下三結)」之現象。
這種未斷下三結者,被稱為「未斷見惑」!也就是未證得初果或菩菩薩初地。
初果或初地,有二種路線可證,一是俱定解脫,大都有神通;一是慧解脫路,幾乎無神通。
那麼,是什麼原因而導致眾生「未如實知」呢?
它主要來自於不認同生滅現象是無常;或來自對於寂滅(涅槃)的認知不清,或已知卻不認同。
外道眾生,尤其是具有「梵我常論」的愚執者,因為各類原因(業報導致、今生交錯朋友、智慧不達... 等等)而不能了知「梵我常論」是錯誤知見,而落入「五見」之中,所以就無法認同生滅無常的現象。
而很多已了知無生無常的修行人,又不能了知何謂寂滅(涅槃)的真正意義,即便現今資訊這麼發達,要看三藏十二部經都可免費下載而取得(http://www.cbeta.org),至今日為止,我還常常在各佛法討論網站,看到「非常多」的學佛法者、解脫修行者,乃至出家僧侶們都仍不瞭解什麼叫著「寂滅(涅槃)」!!
因為無知,所以就不能認同所遇到的、所知道的「涅槃現象」,於此「未如實知」之下,就自然無法斷「三界結使」,要解脫業力拘束而不再輪迴,當然是不可能發生。乃至,要傚法佛菩薩的菩提誓願行,也絕不能執行!
什麼叫涅槃?...,以下二部經典可看到這方面的開示:
⦁ 阿含部《雜阿含經》之第347小經,又名《須深經》。此經是慧解路的開示。
⦁ 《楞伽經》中的「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之開示。此經目前留有三個譯本,必須齊看!
我在這裡就簡單的說明「什麼是涅槃」的真義!
心,在《解深密經》中開示,是第八識的異名,阿陀那、阿賴耶是另二個名稱,這三個名稱是依不同角度而命名。如從不同角度看三棱鏡,就會看到不同顏色的現象,而說它是紅色、藍色、綠色等。無論是什麼現象,都是指向同一對象。
心,指的是由六塵積集之現象而得名。當六根與六塵相觸時,產生前五識及意識,而把這個「識」所知現象,而納為執著,於是產生我執的現象。它的發生,是因為妄之演化成眾生時,因為此時的眾生具有「無始薰習性」、「依他起性」,於是就會自動烙印至第八識成為我執種子,於是所有這些種子積集不散,於是第八識在這角度而被稱為「心」!
為何《大乘入楞伽經》(三譯本之一)開示「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呢?因為,分別爾炎識就是「意識」的別譯名。這要同時披閱另二個譯本,才能得到明確的判斷。
也就是說,意識不滅,就會產生心念,於是就有生滅,於是...,就須輪迴!!
而菩薩乘果地聖人,不同於二乘阿羅漢之處,在於要投入三界去「乘願輪迴或化身」來度化眾生,於是就「不能滅識」,滅識就不會有意識,那怎能度化眾生呢?但,有了意識,又會「不能自主」的墮入輪迴,這又不是菩薩所求,所以,果地菩薩的修行,不在於「滅識」(指意識),而在於「轉識成智」!!
涅槃,對於二乘修行者來說,就是斷除意識而不再生起,又稱之為寂滅,所以阿羅漢入涅槃稱為「無餘依涅槃」!
涅槃,對於菩薩乘修行者來說,就是轉識成智!《華嚴經・十地品》之第七地經文有開示,菩薩自六地以來能入寂滅,七地則唸唸能入而不證。八地則心、意、識不現在前(能所俱泯,但還不究竟佛境界)。所以,果地菩薩所住的是「無住涅槃」,那被稱為「恆與定俱」。也就是時時刻刻,即便起心動念,都仍在三三昧中,而不墮入輪迴 眾生不能自主的「識蘊」中。
識,是不能自主的用辭!
而由識所積集的蘊,稱為識蘊,也必然是不能自主的現象。
------
就此契機也說一下「四禪無想定」的現象!
四禪外道修行者,他們本義也是在滅意識而入涅槃,只是定深了,卻未生起般若(出輪迴的智慧),於是沒斷盡三毒習氣,住於無想定中(禪宗稱此為「黑漆桶」:荊棘叢中下足易,月夜簾下轉身難)。若住此定時剛好死亡,會轉世投入四禪無想天,壽五百大劫。前半劫意識徐伏,後半劫意識徐生,中間意識暫停,壽命結束時,因為意識迷昧,如同剛睡醒時,常因業感而投入畜(※邪惡的過濾制度)生道中。
這些可憐的外道,過去世沒認真的學習佛法,如同在「禪定吧」的嘻笑眾生,常以嘻戲心態輕視佛法,因此導致後世輪迴投胎時,猶餘存這類「嘻戲」的妄習,導致遇不到善知識或真正的佛法(遇到也不認識,嘻戲習氣所導致之故)。
於是,雖然想要斷除輪迴,卻只知要深入禪定,而不了知須具般若(又名諸佛之母)而無慾(斷三毒習氣),在意識似乎已停頓了的先前覺知裡,不了知它是錯誤的,而繼續的進入了無想定中(莊子的「坐忘」也很可能是無想定的現象),而妄執所入境界乃正確的滅盡定(阿羅漢果所證),最後的下場,又墮入輪迴中,而且常是三惡道,可憐吶∼∼
這類的愚痴者,如同佛世能誦三藏的善星比丘,證四禪自謂證四果,於命終出現中陰現象時,謗佛妄語而墮地獄......,這是多麼的愚痴呀,即便能誦三藏十二部,又如何呢?也真是奇怪呀,能誦三藏十二部,卻不知什麼是涅槃,我只能說這是「自過患」!
什麼自過患呢?如同《楞嚴經》的演若達多之「迷頭認影」;又如《鴦掘魔羅經》中被迦葉如來授記,將成為王卻中夭的調伏子「自過患故」,以為能成王就樂到不知北,「大啖肉食」而噎死,・真是愚痴呀!!
真正的解脫輪迴修行,乃至菩薩乘的修行,其共通之處,
就是要斷事障(煩惱障、思惑),它的重點不是有多深的
禪定力,而在於能否斷除三毒習氣......,而已!這也是
何以佛座下千二百五十弟子,絕大部份是慧解脫(沒神通
)的阿羅漢,俱解脫的阿羅漢,反而是少數!
真正的修行,只在「無欲」,推薦有緣人閱樓中樓本人曾發過的文章。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開悟
復:
佛法流傳至今,主張分為二大派別:勝義有及畢竟空。
樓主上說「受相行識全為真相」是基於「勝義有」立場而說。但我想信您也許更想問「佛法之真如應只有一義,怎能分成二類主張?」
這二類主張之產生,是各有支持的佛經之故。而且,是學佛人不能融合此二類佛經經義才產生了流派差異。若倦悟融合此二類經義者,則不會分別對待此二大流派。只會同意,可依「眾生根器與習氣」而「動態」依不同人、時、地、事、物去選擇最適合此眾生的佛法!這也是釋迦牟尼佛何以在不同時期說不同類佛法之故!
樓主很幸運,遇到我這個已破見惑的能融合此二大類佛經義者。以下我簡扼說明佛法的中心思想,並提示某些過去所說過的此二類流派的佛法。重點要記住:
「須先領悟並記得融合後之義理!」
------
【佛法中心思想】
乃佛知見,其乃無生
【畢竟空】
畢竟空是指本質無生,而相、用、法的現象不離生滅,而生滅是妄的表相,這些表相的本質也是無生,如《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迷頭認影喻」。
畢竟空比較著重於現今所觀察的一切相、用、法,來說明這些相用法之本質無生。
其意指「一切法」,其本質乃不存在,如同所見電影,內容雖豐富,但電影本身卻是虛妄不實(以器世界的震動頻率為準,也就是電影的刀槍不會傷害觀眾的肉體),以本質無生故,相用法畢竟空!
復誦,凡一切相、用、法者,其本質皆没生起、不存在!
術語:「法」,此術語乃泛指十方一切具有生滅現象者。
【勝義有】
勝義有是指本質無生,而相、用、法的現象不離生滅,而生滅是妄的表相,這些表相的本質也是無生,如《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迷頭認影喻」。
勝義有比較著重於現今所觀察的一切相、用、法之體性,來說明這體性即是相用法之本質,其乃不二,並没生滅。
體性譬如大海,可依境風而變相;又如黃金塊,可依鑄工而變相,變成金碗、金筷、金湯匙等諸相。無論本質是如何出現諸相(相)、作用現象(用)、各類作用的方法(法),而這本質都不變。海水變波浪、海嘯後,依然是海水;黃金塊變金碗、金筷、金湯匙之後,也仍是黃金。
這個「本質」,並不是如世俗知見是「實有」,而是生滅的相、用、法,能如鏡影依鏡而生,故說彼無生的本質為「勝義有」,就是概念上「似有而實無」之意思。又如同數學之共軛虛數,它能便利數學運算,但於自然界它並不存在!
【妄是的生起原因】
妄,表現在三界及界外,皆以生滅為基礎,而在三界內,生滅更進一步的顯化出「三種相續」的現象。整個過程如下:
妄 > 生滅 > 變易生死(界外生滅) > 分段生死(三界內生滅)
那麼,本質無生,又怎能產生妄呢?......感謝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說出答案,這不是十方世界每一尊佛都會開示的經典!這現象是依眾生根器而弘揚,若没有這類根器的眾生,及相關因緣和合(如阿難受摩登伽淫女之先天梵咒所惑),就不會被開示。
如同密乘的法門,在現今大正藏所收的三藏中就不夠豐富,不是没有,但没菩薩乘的多。當然,也是因為密乘把菩薩乘法當成入密乘的基礎所致,所以不必在密乘經典中重復已開示的佛法。
如同某些南傳二乘修行人不知北傳菩薩乘佛法,而導致其不信有菩薩乘的佛法,乃至有謗佛法的現象發生!
想理解妄的產生,就必須詳閱《楞嚴經》,我建議查關鍵字「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簡單講,妄......,依佛知見來說,它並没有產生(無生)!
而眾生之所以有「妄」的現象,是因為正在妄中......,所以「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若無妄時,當下是佛,又豈有妄(無明)呢?所以《圓覺經》開示: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可得!
若有緣見聞者不能信入而無疑,那麼,您就無法破除菩薩乘的見惑(未得一實相印)。也就是您無法開悟佛知見!!
另一大方廣了義經《圓覺經》也建議須詳閱,才一卷而已,若您已「近乎」開悟狀況時,二小時可閱畢並能悟其精要!(即便没近乎開悟,也能悟其「概要」)
【補充說明妄之義理】
《楞嚴經》對妄的開示是:「如是迷因,因迷自有」。這很相似十二因緣法,從整個過程次第遷流,到最後二個,再來一次反復輪迴項目:「生、老死」。
於是,未脫因緣者,一直在生、老死中,次第遷流不停!而更深層的妄也如此!
若不能脫離這個「妄」的現象,則稱為「處於迷之中」,那麼您就也必然在這迷中反復不停地「循環輪迴」。妄之更細微的顯化為變易生死,而其粗糙的顯化就是因緣法的三界輪迴現象(分段生死)!而此二者皆是生滅現象。
真正佛法是不昧因緣(因果),而不受因緣(因果)所拘,否則,二乘阿羅漢過去不知多少世中,殺了多少人,他們在某佛座下證阿羅漢,命終可不墮三界受果報。難道,這些入涅槃的每個二乘阿羅漢,全都已經還完「殺生惡報」了嗎?............當 然 不!
試問:為何如此呢?
因為:
本來無生之故!而所有生滅皆妄也,妄乃空華、第二月也。妄的生滅現象,是一相也。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相義理可參閱《楞嚴經》關鍵字「鄰虛塵」。或參閱《諸法無行經》關鍵字「墮大地獄」,閱提婆達多以未悟一相無相,雖具大功德善根、具三十二大人相,仍以惡行而墮地獄。
口訣提示: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 永嘉玄覺證道歌
以上所說,普願見聞者得法味!
法迄巴 合十
------------------------
補充說法
------------------------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真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是法常住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名真實。
佛言。善男子。如實之義乃名真實。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何名如實。
佛言。不虛妄故名為如實。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何名不虛妄。
佛言。所謂真如。無不真如無異真如。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何名真如。
佛言。善男子。此法唯內所證。非文字語言而能表示。
何以故。此法出過諸文字故。離諸言說故。超越一切語言境界。出於言道離諸戲論。離作非作無動無靜。離諸尋伺。是不思議境界。無相非無相而悉遠離出諸相境。超諸凡境。出凡夫行。過諸魔境。超越一切煩惱境界。離諸識境。安處無住最上寂靜聖智境界。是故此法唯內所證。是即無垢無染潔白清淨。最上最勝第一無比。常住堅固究竟無壞之法。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是法常住。
善男子。菩薩為求此法。歷百千種難行苦行故得是法。得是法已。令諸有情悉住此法。
善男子。故說此法名為真如。說名實際。說名一切智。說名一切種智。說名不思議界。說名不二界。
/* 法迄巴整理
真實 = 如實 = 不虛妄 = 真如 = 此法唯內所證。非文字語言而能表示
= 實際 = 一切智 = 一切種智 = 不思議界 = 不二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