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2007/06/13 13:44 - 19:36

(13:44:01)[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大家午安,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可以問疑於我!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13:44:46)摧邪与[法迄巴]说:请讲讲菩提到的修行次第 )
(13:44:51)cctv与[法迄巴]说:你还是赶紧滚蛋的好
(13:45:07)123与[法迄巴]说:何谓-肘后飞鑫精 啦?
(13:45:20)pureland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13:46:13)[法迄巴]与pureland说:南无阿弥陀佛
(13:46:27)[法迄巴]与123说:不知所云
(13:47:09)123与[法迄巴]说:谦虚谨慎点
(13:47:48)[法迄巴]与摧邪说:菩提道不一定須要有修行次第
(13:48:00)摧邪与[法迄巴]说:为何 )
(13:48:39)[法迄巴]与123说:您以為自己打什麼字?我看不懂,所以不知所云 => 谓-肘后飞鑫精 啦?
(13:48:48)摧邪与[法迄巴]说:那如何修啊 )
(13:49:45)123与[法迄巴]说:我可没乱说,中间一精,左右各一精,不是三金又是何?
(13:49:50)[法迄巴]与摧邪说:每個眾生的習氣不同,有些人需要有次第,有些人不需要。這要看您的根器而定。若您已決定了修行法門時,此時就可以談菩提是否須有次第
(13:50:14)[法迄巴]与123说:您沒亂說,但我看不懂
(13:50:37)摧邪与[法迄巴]说:哪个法门不需要次第 )
(13:50:48)[法迄巴]与摧邪说:頓覺法
(13:50:59)摧邪与[法迄巴]说:禅吗 )
(13:51:33)[法迄巴]与摧邪说:「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3:51:44)摧邪与[法迄巴]说:顿觉了就是佛了吗 )
(13:51:52)gkl与[法迄巴]说: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13:52:10)摧邪与[法迄巴]说:顿觉了就是佛了吗 〖重复〗 )
(13:52:15)[法迄巴]与摧邪说:若不生妄即是佛
(13:52:53)摧邪与[法迄巴]说:那六祖成佛了吗 )
(13:53:01)[法迄巴]与摧邪说:不知道
(13:53:11)摧邪与[法迄巴]说:为和不知道
(13:53:46)摧邪与[法迄巴]说:他不顿悟了吗
(13:53:48)[法迄巴]与摧邪说:我沒有三明六通亦無佛眼,所以不知道
(13:53:56)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想问一下,听道的唱诵光碟的心经,算不算是看过的第一部经
(13:54:13)摧邪与[法迄巴]说:那你为何说不需次第呢
(13:54:35)无边际与[法迄巴]说:知道,幽默嘛
(13:54:40)[法迄巴]与无边际说:不知所云,請再整飭您的問句!
(13:54:4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发错
(13:54:48)gkl与[法迄巴]说:沒有三明六通亦無佛眼,是开了佛知見? )
(13:55:10)[法迄巴]与摧邪说:某些人可以不需次第,但我不知禪宗六祖是否成佛
(13:55:31)[法迄巴]与gkl说:那是二回事
(13:55:39)gkl与[法迄巴]说:?? )
(13:55:52)摧邪与[法迄巴]说:照你说顿悟了就成佛了 〖重复〗
(13:56:13)[法迄巴]与摧邪说:照我說,頓悟了還沒成佛
(13:56:13)gkl与[法迄巴]说:你不知道就不要毀謗禪宗六祖是否成佛 ? )
(13:56:31)摧邪与[法迄巴]说:那就还须次地
(13:57:16)gkl与[法迄巴]说:你既然不知道就不要毀謗禪宗六祖是否成佛 ? )
(13:57:30)[法迄巴]与gkl说:我既然說不知道,這哪裡是毀謗的意思?沒吃食物與已飽是二個意思,不要混淆
(13:57:5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您说过看自己的资粮,是看看自己看的第一部的经是什么.那我听到的vcd里方的心经算不算是看过心经?
(13:58:05)gkl与[法迄巴]说:禪宗六祖是否成佛,你既然不知道就不要說 )
(13:58:37)[法迄巴]与摧邪说:此處說次第有二義:一是法門,一是證境。我所說的無次第指的是法門無次第,而且證境也無次第。
(13:59:23)[法迄巴]与无边际说:我指的是第一次接觸。但也不是定理。
(13:59:42)摧邪与[法迄巴]说:即无次第为何六祖没成佛呢
(13:59:42)无边际与[法迄巴]说:??/
(13:59:44)[法迄巴]与无边际说:若是耳聽而能攝受,也等同眼看。
(14:00:28)[法迄巴]与gkl说:譏也是不知道,這樣也有過錯?您的心還真是煩惱呀!
(14:00:30)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哦,那如果没看懂也等于没看过
(14:00:42)[法迄巴]与gkl说:說了也是不知道的意思,這樣也有過錯?您的心還真是煩惱呀!
(14:00:52)gkl与[法迄巴]说:一笑至之 )
(14:01:07)[法迄巴]与摧邪说:我說我不知道他是否成佛,此句既無肯定,也無否定。
(14:01:08)gkl与[法迄巴]说::佛记下个佛是弥勒 )
(14:01:27)[法迄巴]对无边际微微一笑:您認為呢?
(14:01:46)gkl与[法迄巴]说:《楞严经》那能代表什么? )
(14:01:5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我是这样理解的, )
(14:02:21)摧邪与[法迄巴]说:既然你不能肯定那为何敢肯定不须次第呢
(14:02:35)[法迄巴]与gkl说:請公開說,否則不回覆
(14:03:36)gkl与[法迄巴]说:好 )
(14:03:45)[法迄巴]对但用此心微微一笑:您說的很好,給您鼓掌!
(14:04:20)gkl与[法迄巴]说:《楞严经》这是佛教里一部照妖镜的经,所有天魔外道、魑魅魍魉,一见到《楞严经》都现原形了,它无所遁形,什么地方它也跑不了。 )
(14:04:26)[法迄巴]与摧邪说:我也不能肯定您是否佛來化現,但我也仍可以吃飯。這是二回事
(14:04:51)[法迄巴]与摧邪说:佛在圓覺經中說此種方式不須次第,您相信佛說的話嗎?
(14:05:19)摧邪与[法迄巴]说:是你误解了佛的意思
(14:06:01)摧邪与[法迄巴]说:请你举出佛说的不须次第的话
(14:06:17)[法迄巴]与摧邪说:好吧,先假設我誤解了,那請您來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07:14)摧邪与[法迄巴]说:理属顿悟,事须渐除
(14:07:50)[法迄巴]与摧邪说:「亦無漸次」這句話您怎麼解釋的?
(14:08:30)摧邪与[法迄巴]说:理属顿悟
(14:09:00)摧邪与[法迄巴]说:明理不须渐次
(14:09:15)摧邪与[法迄巴]说:悟在刹那
(14:11:00)摧邪与[法迄巴]说:悟若有渐次那不是真悟
(14:12:13)[法迄巴]与摧邪说:我都說過了,有些法門是沒有次第的。目前您所說的是楞嚴經中的偈,我所問的卻是圓覺經中的偈。我不知您在想什麼,怎不就他人所提的偈而回答。
(14:12:37)摧邪与[法迄巴]说:禅宗诸祖皆是顿悟渐修
(14:12:39)[法迄巴]与摧邪说:一個人自言自語甚是奇怪!
(14:13:07)[法迄巴]与摧邪说:這裡不是在討論禪宗諸祖的法門,而是我之前回答您所問的:有什麼法門是不必漸次?
(14:13:12)摧邪与[法迄巴]说:经虽不同理却无二
(14:13:31)[法迄巴]与摧邪说:就是這個頓覺法不必漸次,懂嗎? =>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14:08)摧邪与[法迄巴]说:顿觉不等顿修,懂吗
(14:14:51)123与[法迄巴]说:你们真好玩!!
(14:16:29)摧邪与[法迄巴]说:顿觉不等顿时成佛
(14:20:02)摧邪与[法迄巴]说:说啊
(14:21:21)[法迄巴]与摧邪说:唉,若您連這四句偈也看不懂它的「表面義理」(深層義理就不計),我們還是不要談無漸次的法門 =>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22:05)[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您今日出語大不同喔!
(14:22:05)摧邪与[法迄巴]说:那只是你的情思臆解
(14:22:49)[法迄巴]与摧邪说:隨您說吧,既然言不相契,各自自在去,合十!
(14:23:19)[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可以問疑於我!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14:23:30)摧邪与[法迄巴]说:你说哪个人是顿成佛的呢
(14:24:27)[法迄巴]与摧邪说:您若不能認同這四句偈是無漸次的意思,我們不適合交談。 =>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24:27)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没注册的名字谁都可以用
(14:24:48)摧邪与[法迄巴]说:我当然认同
(14:24:59)摧邪与[法迄巴]说:只是你悟解了
(14:25:12)[法迄巴]与摧邪说:既然認同,又何必問誰是頓成佛的呢?
(14:25:12)~~大迦葉~~与[法迄巴]说:(14:23:58)*心无习气与[gkl]说:没有渐次的方法是不可能离幻的 )
(14:25:13)摧邪与[法迄巴]说:误
(14:25:33)[法迄巴]与~~大迦葉~~说:他這句話說錯
(14:25:39)摧邪与[法迄巴]说:有顿觉成佛的吗 〖重复〗
(14:25:43)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已斷見惑是罗汉等级吗?
(14:26:47)[法迄巴]与摧邪说:您不懂一念無生即是佛的意思嗎?若念念無生則是念念佛。永世忍可無生永世佛。
(14:27:09)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师兄所谈义理颇为精当.与大乘佛法手扎所谈义理,可互相印证.
(14:27:39)摧邪与[法迄巴]说:何经说一念无生即是佛啊
(14:27:45)[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他這人雖然法理說的不錯,但腳跟未踏實地。
(14:28:08)摧邪与[法迄巴]说:何为无生啊
(14:28:22)[法迄巴]与摧邪说: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4:28:4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4:23:58)*心无习气与[gkl]说:没有渐次的方法是不可能离幻的---------------錯在那里 )
(14:29:0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4:28:54)*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随他怎样说把 他不知道如何除掉幻 )
(14:29:11)摧邪与[法迄巴]说:没有一念二字啊
(14:29:27)[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就錯在他這句。沒漸次的方法是可以離幻的。
(14:29:2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昨日众佛友形象毕露,整个电脑屏幕一览无余.
(14:29:4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4:29:39)*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佛陀都得苦修六年的渐次 哈哈 到他那就不用了 )
(14:30:0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佛陀都得苦修六年的渐次 哈哈 到他那就不用了 ) )
(14:30:20)摧邪与[法迄巴]说:有念即是有知可佛说法离见闻觉知啊
(14:30:21)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大乘佛法手扎腳跟何处未踏實地?
(14:30:4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請公開談吧!
(14:31:0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漸次離幻破除有(身、心、四大、六塵)無( 執法、執空),但何以寂滅常樂呢?
(14:32:3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寂滅常樂是比較於煩惱之方便說,寂滅時連意識也滅了,怎有樂的覺受呢?
(14:33:2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4:33:08)*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只有到了觉悟的境界才没有渐次 )
(14:33:4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33:31)*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在没有觉悟前都是渐次 )
(14:34:02)[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您來解釋圓覺經的這一首偈意思,之後再來說有無漸次的事:「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35:11)*--雪梦--与[法迄巴]说:关键的是 你知也不知 不知之前 怎会无渐次?
(14:35:12)学讲与[法迄巴]说:无生,比如虚空,包容万物生灭,而如如不动
(14:35:3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4:35:21)*--雪梦--与[~燃灯~大居士]说:关键的是 你知也不知 不知之前 怎会无渐次? )
(14:35:39)[法迄巴]与学讲说:是的,您真不簡單,一夜之間就頓悟了!
(14:36:42)学讲与[法迄巴]说:鹦鹉学舌
(14:36:5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佛語是斷惑後無漸次。不知幻之前是凡,既知之後不能覺也是凡,若能覺則無漸次。
(14:37:09)[法迄巴]与学讲说:自己能體悟嗎?
(14:37:32)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念佛是实修吗?
(14:37:41)学讲与[法迄巴]说:不能
(14:38:11)学讲与[法迄巴]说:你若言不动 可就掉入魔窟了!请您讲解
(14:38:2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佛語是斷惑後無漸次.但事上有漸次
(14:38:4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圓覺經:「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38:4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您來解釋?
(14:39:01)[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佛語指的是事上也無漸次。否則就不說「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14:39:3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您問的就是我所回答的那一句義理:佛語是斷惑後無漸次。不知幻之前是凡,既知之後不能覺也是凡,若能覺則無漸次。
(14:39:57)学讲与[法迄巴]说:哦
(14:40:14)摧邪与[法迄巴]说:那你如何解理属顿悟,事需渐除
(14:40:4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離幻你能一下子離幻嗎?就算你能代表博地有情剎那離幻嗎?不修漸何來離幻
(14:40:50)[法迄巴]与摧邪说:那是某些人根器適合的狀況,所以不稱彼為頓覺人。
(14:41:0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離幻你能一下子離幻嗎?就算你能代表博地有情剎那離幻嗎?不修漸何來離幻
(14:41:23)*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知幻即離,不作方便----哪个知是如何知的 不是思维的层上靠理论的推理 想象 。它必须是自己亲自体验 这个体验的过程就是渐次
(14:41:3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您要先悟無生的義理,之後,「可能比較能夠」了解那句偈的義理。
(14:41:50)摧邪与[法迄巴]说:你能指出那个人是顿时成佛的吗
(14:42:20)摧邪与[法迄巴]说:你说什么是无生呢
(14:42:2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要談論此事,您要先確定自己已悟無生(淨圓覺),若您不知,論則屬諍。我就算說了,您也不認同,說了又有何意義呢?
(14:42:55)[法迄巴]与摧邪说:之前我已說過了,您沒仔細的思考!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4:43:03)*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当你修行到一定程度时 你可以通过渐次去觉悟 在觉悟的一刹那后是不需要渐次了 所以不做方便
(14:43:09)我心何为与[法迄巴]说:在此诸位,谁能確定自己已悟無生?
(14:43:4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這句偈是圓滿菩提位上的離幻即覺,不是博地有情的,是對大乘聖人的開示,普通人能理解嗎?
(14:43:41)摧邪与[法迄巴]说:用你自己的话
(14:43:4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所謂的漸次,您指的是修行過程?法門?所證境?您先定義是那一個之後,再來討論。
(14:43:51)*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而不是说不需要渐次就可以觉悟的
(14:44:03)[法迄巴]对我心何为微微一笑:不就是我嗎?
(14:44:19)脓肿青瘀腐烂与[法迄巴]说:什么是双修
(14:44:28)我心何为与[法迄巴]说:你可能还差得太远
(14:44:38)[法迄巴]与脓肿青瘀腐烂说:定慧等持是謂雙修
(14:44:41)*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为什么要按你的方式去定义?
(14:44:52)我心何为与[法迄巴]说:一有我相,即立,立则妄生
(14:45:02)[法迄巴]与我心何为说:您有他心通嗎?不難說我差太遠就是妄語。
(14:45:26)脓肿青瘀腐烂与[法迄巴]说:密宗双修为什么要明妃
(14:45:28)[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說可以無漸次是圓覺經偈,您與我諍什麼?
(14:45:28)我心何为与[法迄巴]说:我无他心通,但有自心通而已
(14:45:2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這句偈是圓滿菩提位上的離幻即覺,不是博地有情的,是對大乘聖人的開示,普通人能理解嗎?
(14:45:44)*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对于佛经的理解你还没有理解清楚就去否定他人 不和你意就不论了 哈哈
(14:45:55)[法迄巴]与我心何为说:既然無他心通,之前您說我未悟無生,那就是妄語
(14:45:57)摧邪与[法迄巴]说:他心通是不能知道佛法的证量的
(14:46:2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本無方便即漸次, 惟眾生根性不同,
(14:46:3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既是法門,當然是對各類眾生、聖人來開示的。若已是佛,還須用法門嗎?
(14:47:33)*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连如何知幻 如何离幻你都没有清楚 你还讲什么园觉?
(14:47:39)[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您不具頓覺人的根器,當然是不能理解那首偈的義理,那得經過大善知識的開示才有可能。
(14:47:4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呵呵
(14:48:15)*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不下水如何过河?
(14:48:21)[法迄巴]与摧邪说:然也,但可以知各類凡聖的心念。
(14:48:55)摧邪与[法迄巴]说:虽知却不解
(14:49:04)*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无论你坐什么工具都得下水 这是基本常识 你懂吗
(14:49:04)[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河是幻,能醒即不必過河
(14:49:24)摧邪与[法迄巴]说:有何用
(14:49:38)*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没有过程你醒什么呀醒
(14:49:39)[法迄巴]与摧邪说:請於一段話把您的意思說完
(14:50:31)[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既然是妄幻,又何必要過程?所謂一燈能明千年暗室,我都說您不具頓覺人的根器,這義理要不懂的,要向大善知識請法!
(14:50:42)*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无论你通过什么方法都是过程 那个过程你是否定不了的
(14:50:5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有多少人知道河是幻,有多少人就算知道河是幻,能抽身而過,若不能還在水中
(14:51:09)*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哪个妄幻你是如何知道的?你回答我?
(14:51:32)*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怎知道那就是妄幻?
(14:51:35)[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所無漸次,指的是斷惑這件事,不是未斷之前的過程。懂了嗎?若連前提也不知,再怎麼討論也是錯誤的結論。
(14:51:43)*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怎知道那就是妄幻? 〖重复〗
(14:52:05)[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能不能知幻,各憑般若
(14:52:24)[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所「謂」無漸次,指的是斷惑這件事,不是未斷之前的過程。懂了嗎?若連前提也不知,再怎麼討論也是錯誤的結論。
(14:52:33)*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是通过什么手段知道的?你给我说说看 你别与我说我什么都不需要 我连思维都没有用
(14:52:5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菩薩還在水中 教人上岸,但菩薩在水中不會淹死,就在水中救人如何不被淹死, )
(14:53:10)[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有多少人?這與我不相干。一定要知道多少人才可以斷惑嗎?
(14:53:26)*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觉悟的前提就是渐次的修行
(14:53:30)[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請公開談,以利益他人
(14:53:35)*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觉悟的前提就是渐次的修行 〖重复〗
(14:54:07)[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您若屈心請法,我即為您說!
(14:54:15)*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觉悟的前提就是渐次的修行 〖重复〗 〖重复〗
(14:54:5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這句話也沒錯,適合某些人的根器 => 觉悟的前提就是渐次的修行
(14:54:57)*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觉悟的前提就是渐次的修行 〖重复〗 〖重复〗 〖重复〗
(14:55:18)[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例如,就很適合您的根器使用!
(14:55:27)*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不需要你说什么法
(14:55:49)*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说的法是错误的 连佛经你都没有理解明白
(14:55:54)[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既然不需要,那您繼續去漸次斷惑吧!
(14:56:2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菩萨一定要乘愿顯示漸次,否則不能方便,你知道嗎
(14:56:50)[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佛乘法門不是您這類根器的人可以理解、可以使用。您可以學圓覺三法: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14:56:56)*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的断惑是闻和思的过程 不是修彗的过程
(14:57:19)[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您又知道我的斷惑是用什麼法門了?
(14:57:29)*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说的对 佛法也不是你这样的人讲的
(14:57:3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大菩萨一來就顯示教你直接惑斷證實相可能嗎
(14:57:53)*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讲不了法 我明确的告诉你
(14:58:06)[法迄巴]与学讲说:他這句話是錯誤的見解,無生不是斷見。 => 所以 你不要被这个所谓的"无生'所打动 断见的知识 是不可能产生"妙有"的!
(14:58:2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所以漸次的過程是渡眾的根本
(14:58:47)[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我與您對談就是在講法,您連何謂「法」也不知,又何必來胡言亂語?
(14:59:06)*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别和我说
(14:59:11)*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不想听
(14:59:13)学讲与[法迄巴]说:你们两个说的都不错 只是切入不同
(14:59:3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我只能說,您說的狀況「適合某些修行人」,了解我的話意嗎?
(14:59:55)*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的傲慢 你的狂妄就说明了一切 你这种根性的人不适合说法
(15:00:01)学讲与[法迄巴]说:是的
(15:00:0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撇開頓覺法,您說的也沒有錯
(15:00:38)*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顿觉知道吗
(15:00:52)*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都是相对而言
(15:01:3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看來您連一卷的圓覺經都沒有讀通,這樣的狀況,又何必來這裡說法呢?要我貼經文給您看嗎?
(15:02:27)[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9a
(15:02:57)*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你怎不去看看阿含?
(15:03:05)[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15:03:10)[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15:03:18)[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15:03:35)想死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想死 专送】
(15:03:38)*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别刷屏好吗
(15:03:47)*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别刷屏好吗 〖重复〗
(15:03:5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您願意只信阿含經教,不信了義經教,我個人沒有意見。但我是走菩薩乘、佛乘的修行人
(15:04:01)*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留给你自己受用把
(15:04:2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佛在彼岸說,而羅漢乘菩薩乘在水中救人而已,方法一樣的 〖重复〗 )
(15:04:46)*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好啊 你是菩萨乘的人 我教你学学忍辱 你看如何?
(15:04:5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何謂心無習氣?那就是能忍可三毒八風。看看您目前的表現,是沒有習氣嗎?還虧您把這句話當暱稱了!
(15:05:11)pureland与[法迄巴]说:
(15:05:1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既然言不相契,那我們不必再交談了!合十!
(15:05:21)[法迄巴]对着pureland笑了笑
(15:05:22)*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现在就教你
(15:06:01)*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的表现是不想接受你的思想 因那是错误的
(15:06:3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无习气是佛的境界
(15:07:1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无习气是佛的境界
(15:07:2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无习气是佛的境界 〖重复〗
(15:07:4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能心无习气嗎?
(15:07:5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那你自称覺悟了?
(15:08:0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15:08:2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心無習氣有諸多境界,阿羅漢也沒有三毒習氣,果地菩薩也是無若干習氣。佛也無習氣。
(15:08:4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我只說已悟佛知見,不敢用「覺悟」二字。覺,這個字有特別的意義,不能亂用。
(15:10:1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已悟佛知見你不是入佛知見嗎?
(15:10:2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已悟佛知見你不是入佛知見嗎? 〖重复〗
(15:10:24)[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眾生習氣無量,並不是每一個眾生都只適合一個法門。某些法門是特別適用在根器特別明利者,了解嗎? => 佛在彼岸說,而羅漢乘菩薩乘在水中救人而已,方法一樣的
(15:10:3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我又何時說我已入佛知見?
(15:11:3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已悟佛知見你不是入佛知見嗎?
(15:11:3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15:11:5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笑S
(15:12:1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悟與入是由眾生自己做的,眾生明白了自性本來可以成佛,這就是悟
(15:12:2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悟後如法修持,才能進入佛的知見之門
(15:12:4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15:12:5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若以階位衡量,悟佛知見,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薩
(15:12:56)[法迄巴]与pureland说:修行人,他就如同中庸所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您昨夜不是已悟了如何修行的方法了嗎?怎麼今日就忘了使用了!
(15:13:0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入佛知見,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
(15:13:47)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昨夜我没来 〖重复〗
(15:14:2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斷無明,一分一分地證覺性
(15:14:33)[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入佛知見是那一位?若依佛經而言,最低標準至少也要入「無生法忍」才能說是入佛知見。那是七地菩薩的境界。
(15:14:3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悟了吗?我怎么不知道
(15:14:53)[法迄巴]与pureland说:哦,是昨日
(15:14:5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開示悟入是能通之門,佛知見是所通之理,能通之門雖然有四,所通之理,則唯一無二
(15:15:31)[法迄巴]与pureland说:但昨夜您也有來,不是叫做「三x三x」嗎?
(15:15:47)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小悟时时有,大悟还没有
(15:16:02)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是的,我没说话啊
(15:16:15)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之后就走了
(15:16:21)[法迄巴]与pureland说:若是不能自肯,那不只是有疑結,還有未悟之意思。善自珍重吧!
(15:17:05)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真不知道我已经悟了
(15:17:27)pureland与[法迄巴]说:哈哈,您没有明着说啊
(15:17:30)[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佛開示佛之知見令眾生知,眾生知後就悟、入佛之知見。就只是這樣而已,不是您說的那個意思。 ==> 開示悟入是能通之門,佛知見是所通之理,能通之門雖然有四,所通之理,則唯一無二
(15:17:32)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是愚钝的人
系统:我真的快死了 成功被您屏蔽!
(15:21:16)pureland与[法迄巴]说:莲花
(15:21:1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是-----------觀空觀假觀中,不離一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悟佛知見
(15:21:2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是-----------觀空觀假觀中,不離一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悟佛知見 〖重复〗
(15:21:27)pureland与[法迄巴]说:
(15:21:4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您真想知道佛乘無漸次的法門嗎?
(15:22:06)[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依照圓覺經有四種方式可以成佛,您想知每一種的方式嗎?
(15:22:0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悟與入是由眾生自己做的,眾生明白了自性本來可以成佛,這就是悟:悟後如法修持,才能進入佛的知見之門
(15:22:47)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是的,我是悄悄告诉他的,因此他不公开我的全名,自然为我考虑了
(15:22:4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大根則稱性直談,為說佛乘,令其即生圓證佛果
(15:22:5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大根則稱性直談,為說佛乘,令其即生圓證佛果 〖重复〗
(15:23:06)[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您說的基本上沒錯,但如何修行卻是大有差別。而且這句有語病:眾生明白了自性本來可以成佛
(15:23:0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次則為說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令其漸次修習, 漸次證果
(15:23:4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只有佛才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俱備
(15:23:5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5:23:20)*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不要看园觉 以这个为基础去看你不会解脱的
(15:23: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15:24:4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他說的話可信、不可信,我想您有足夠智慧去判斷。
(15:24:5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十善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這些漸次法門,眾生易接受及相信
(15:25:09)[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然也
(15:25:4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而漸次成就. 基本上,乃屬修習 信心階段
(15:25:5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乃是 通往,終極 法 門 一佛乘 的助緣者
(15:26:2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眾生習氣不同所以法門無量,有艱難方式,有簡易方式,但以眾生的妄執之故,所以某些人就會選難修難證的法門。
(15:26:2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助緣而已 〖重复〗
(15:26:4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然也 然也
(15:26:4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某些人就會選難修難證的法門
(15:27:13)[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基本上我們有共識的事,就不必說了。要談的是:或您有需要,但您不知的事
(15:29:4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禪宗是主張頓悟的,是主張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張前念迷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的
(15:29:5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直截了當而開門見山的
(15:30:02)*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警告你 如果你以交流的方式去和大家交流还可以 如果你在以说法者自居而胡说 我会请你出去的
(15:30:20)*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警告你 如果你以交流的方式去和大家交流还可以 如果你在以说法者自居而胡说 我会请你出去的 〖重复〗
(15:30:2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頓漸兩種法門,乃是一體的兩面:頓是由漸而頓,漸是因頓而漸;沒有漸,決沒有頓,有了頓,必先有漸;漸是頓的成因,頓是漸的結果 )
(15:30:3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若從佛的果位上看眾生,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視眾生等同於佛,這是頓教
(15:31:12)*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
(15:31:4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法迄巴有渡人之心
(15:32:55)[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我尊重您手上有槍桿可以稱王,煩請您定義「胡說」的範圍,以讓我決定您「所限制發言的程度」,是否值得我再次來此的標準!
(15:32:57)哦与[法迄巴]说:别怕
(15:33:10)[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我尊重您手上有槍桿可以稱王,煩請您定義「胡說」的範圍,以讓我決定您「所限制發言的程度」,是否值得我再次來此的標準! 〖重复〗
(15:33:29)哦与[法迄巴]说:我支持你
(15:33:38)*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告诉你不要以说法者自称 这就是定义
(15:33:46)80蹒跚与[法迄巴]说:师兄,你生起嗔心了呀
(15:33:47)哦与[法迄巴]说:他不可以称王
(15:33:4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5:33:42)[~燃灯~大居士]与*心无习气说:你別為難法迄巴了
(15:33:5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15:33:42)[~燃灯~大居士]与*心无习气说:你別為難法迄巴了 〖重复〗
(15:33:52)[法迄巴]与哦说:這不是別怕的問題,他要一槍幹掉我,我是不怕,但眾生則無法雨可以滋潤
(15:33:52)白茫茫与[法迄巴]说:喂,你在干什么?
(15:34:02)哦与[法迄巴]说:恩
(15:34:10)[法迄巴]与80蹒跚说:我只是如實說而已,難道我有那一句話說錯了嗎?
(15:34:11)80蹒跚与[法迄巴]说: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我尊重您手上有槍桿可以稱王,煩請您定義「胡說」的範圍,以讓我決定您「所限制發言的程度」,是否值得我再次來此的標準!
(15:34:24)哦与[法迄巴]说:看来 你们谈的不愉快
(15:34:32)80蹒跚与[法迄巴]说:法迄巴与哦说:這不是別怕的問題,他要一槍幹掉我,我是不怕,但眾生則無法雨可以滋潤
(15:34:34)*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我认为你那根本就不是法雨 你那是脏水
(15:34:56)80蹒跚与[法迄巴]说:你起嗔心了,
(15:35:21)80蹒跚与[法迄巴]说:静下心来
(15:35:24)[法迄巴]与哦说:他對我不愉快罷了,我個人倒是無所謂。豈不知諸起皆妄嗎?妄生即滅。了知此理心中不執,則無煩惱憂愁
(15:35:26)*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企图另众生不去修行就可以的邪法
(15:35:42)哦与[法迄巴]说:是呀
(15:35:55)80蹒跚与[法迄巴]说:不辩为解脱
(15:35:56)[法迄巴]对80蹒跚微微一笑:不不,我認為是您太煩惱了!
(15:36:15)80蹒跚与[法迄巴]说:哈哈,是的,是的,谢谢你
(15:36:20)80蹒跚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5:36:28)[法迄巴]对*心无习气微微一笑:我又何時說出「令眾生不去修行就可以」的邪法?請提出證據
(15:36:36)[法迄巴]对着80蹒跚笑了笑
(15:37:43)80蹒跚与[法迄巴]说:人家说你几句,不对你的胃口,就受不了呀,
(15:38:04)[法迄巴]与*--雪梦--说:有網管對我有意見,有意思要踢我,您的見解如何?
(15:38:15)[法迄巴]与80蹒跚说:不知所云...
(15:38:22)80蹒跚与[法迄巴]说:你说你的就是了呀,也有爱听的呀
(15:38:42)[法迄巴]对80蹒跚微微一笑:您的煩惱不少!
(15:38:52)80蹒跚与[法迄巴]说:是的,是的,
(15:38:57)*--雪梦--与[法迄巴]说:那是他们的观点 我不存意! 〖重复〗
(15:39:27)80蹒跚与[法迄巴]说:我爱管闲事,习气如此
(15:39:51)80蹒跚与[法迄巴]说:向您忏悔
(15:39:59)80蹒跚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5:40:09)pureland与[法迄巴]说:★:鲜花:★╰☆╮:祝福:╰☆╮★:鲜花:★╰☆╮:祝福:╰☆╮★:鲜花:★╰☆╮:祝福:╰☆╮★:鲜花:★╰☆╮:祝福:╰☆╮★:鲜花:★╰☆╮:祝福:╰☆╮【pureland】献给【法迄巴】
(15:40:26)[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雖然您已說有意要踢我,但要提出踢我的證據,若是您說的就算數,要這樣坐地為王,我也無可奈何,誰叫我不是這個網站的站長,若是,我就可以把您免職!
(15:40:41)[法迄巴]与pureland说:若我被踢,有空來我的網誌看看,我會不定時的貼文章
(15:40:4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別為難法迄巴了 你別為難法迄巴了 法迄巴有渡人之心 〖重复〗 )
(15:41:01)pureland与[法迄巴]说:嗯,我会的
(15:41:04)[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法迄巴部落格:http://fatsiba.blogspot.com
(15:41:0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燃灯~大居士 专送】 )
(15:41:08)*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如果你在以说法者自称 我就踢你
(15:41:09)[法迄巴]与所有人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5:41:1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燃灯~大居士 专送】 )
(15:41:16)*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这就是证据
(15:41:19)pureland与[法迄巴]说:顺道再转到法尔
(15:41:29)pureland与[法迄巴]说:
(15:41:3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別闹了 〖重复〗
(15:41:4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和平交流
(15:42:1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和平交流 .對大眾有利
(15:42:20)哦与[法迄巴]说:你别怕那个心无习气 
(15:42:50)[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請問:您自己是否也以說法自居呢? 我看您上述的言句,又有幾句是在向他人請法? 所以,您就犯下了「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錯誤。不過,誰叫您有槍桿呢!我這個百姓也只好在您的槍桿「威脅下」說話了
(15:43:04)pureland与[法迄巴]说:您再看看大 法鼓经
(15:43:19)[法迄巴]与哦说:我那裡怕?只是被踢就使我來此的目的喪失而已
(15:43:21)pureland与[法迄巴]说:也是法华部
(15:43:28)哦与[法迄巴]说:他不敢
(15:43:32)[法迄巴]与pureland说:好的,我現在去查查看!
(15:43:4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43:37)[~燃灯~大居士]与*心无习气说:你下管吧 )
(15:43:56)pureland与[法迄巴]说:也是讲唯一佛乘
(15:44:02)pureland与[法迄巴]说:重要的有一句
(15:44:15)[法迄巴]对哦微微一笑:除非您是站長可以將他免職,否則,他還是敢的,這類人我在十年前於網路說法以來,不知遇到多少人了
(15:44:26)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是佛说,如果有人说此经非佛说,就不是佛的弟子
(15:44:48)pureland与[法迄巴]说:经文上很清楚的有这句
(15:45:27)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有网址您要吗
(15:45:3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矛盾祇化解.不可累積
(15:45:3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矛盾祇化解.不可累積
(15:45:5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矛盾祇可化解.不可累積 〖重复〗
(15:45:55)[法迄巴]与pureland说:是嗎?您沒看到「心無習氣」向「燃燈大居士」說不要學圓覺經的法門,說學圓覺是不能解脫的。我真想把他踢出!
(15:46:33)无边际与[法迄巴]说:说这些是不会被踢的,要是去佛学讲堂就更不会被踢
(15:46:54)pureland与[法迄巴]说:他说他的啊,呵呵。反正我是看了几吃圆觉经,不过看的一头雾水
(15:46:5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很難的,眾生若是這麼容易可以教化,就不稱為五濁惡世了。連我這麼明白的人,自己偶爾也會發脾氣,又何況是他人呢?
(15:46: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說不要學圓覺經的法門,是要从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這些漸次法門
(15:47:10)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的智慧不够
(15:47:16)[法迄巴]与无边际说:為何去佛學講堂不會被踢?那裡沒網管嗎?
(15:47:2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是不學圓覺經的法門,是要从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這些漸次法門 〖重复〗
(15:47:45)[法迄巴]与pureland说:要有實際的修持,才比較容易看懂圓覺經
(15:47:5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五濁惡世那你當蓮池海會好了
(15:47: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五濁惡世那你當蓮池海會好了 〖重复〗
(15:48:22)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是的,看第三次的时才稍微有点感觉
(15:48:4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不入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就不能學圓覺經嗎?是誰規定學佛一定要有這個次第才行?
(15:48:56)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是同一室主开的聊天室,那边宽松人多,什么情况独有,踢不了那么多了
(15:49:28)pureland与[法迄巴]说: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15:49:39)无边际与[法迄巴]说:这边现在也比以前好些了
(15:50:02)pureland与[法迄巴]说:比较有感觉的一句
(15:50:0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博地凡夫从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者修好,不是不能不學圓覺經
(15:50:1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別断章取義
(15:50:38)[法迄巴]与无边际说:那還是會踢人的。我這人是說惟一佛乘,如同佛經所說,於末法傳這種法門的人,很容易被末法眾生所排斥。所以,應該看開的人是我。而眾生,則是我心中的妄想習氣。而說法者,則是我偏計所執的淨習(不是染習)
(15:50:5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沒有五濁惡世就沒蓮池海會了
(15:50:55)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你说这些不会
(15:51:10)无边际与[法迄巴]说:这边不也没有踢你
(15:51:1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要清楚你要感恩五濁惡世
(15:51:32)哦与[法迄巴]说:有我在 没人敢踢你
(15:51:4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三大部州只有樂沒佛法的你要感恩
(15:51:49)[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眾生的根器不一,沒聽過「法無定法」嗎?若眾生只有一類,佛還需要說無量法門嗎?在這些眾生之中,就是有人不必經過次第,可以直接用頓覺法而離幻。至於用圓覺三法,那就更多人了。
(15:52:4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深信眾生之中,就是有人不必經過次第,可以直接用頓覺法而離幻。但畢竟少之又少,
(15:52:49)[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您說錯了,應感恩佛吧,這跟五濁惡世有何干係!我是不是要也感恩虛空、土地、桌子、鍵盤?
(15:53:4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少之又少而至罕有,也是存在的事實!不能因為少就被排斥
(15:54:0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是在法华部经典里吗你毕竟还是在说佛学方面,又没说坏话
(15:54:09)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发错
(15:54:1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切,佛陀在五濁惡世的助緣才感悟的,你沒聽過離世覓菩提猶如什麼嗎
(15:54:2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你毕竟还是在说佛学方面,又没说坏话 没事
(15:54:2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切,佛陀在五濁惡世的助緣才感悟的,你沒聽過離世覓菩提猶如什麼嗎 〖重复〗
(15:54:41)[法迄巴]与*--雪梦--说:無生不是過,重點是您知不知它的真正義理?以及,您能不能用無生法門而入?如同刀,刀無善惡,用者有善惡。
(15:55:0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五濁惡世的助緣而已』不可離世覓菩提的
(15:55:39)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哦法鼓经以前没听说过?有翻译白话吗?
(15:55:3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沒煩腦也沒菩提可言的
(15:55:4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老少常談了
(15:56:0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哈哈
(15:56:1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少之又少而至罕有,也是存在的事實!不能因為少就被排斥
(15:56:1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然也
(15:56:39)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有翻译白话吗?
(15:57:2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必經過次第的人我深信此人在往昔劫行諸波邏密多了
(15:57:3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必經過次第的人我深信此人在往昔劫行諸波邏密多了 〖重复〗
(15:58:2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法無定法然也 )
(15:58:2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法無定法然也
(16:01:1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覺他的心腸,菩薩便是覺他,也可說是利他 ,菩薩.羅漢,不會點一条歪路害眾生的,他们救人方法不同,但同样成功教人上岸 )
(16:01:2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
(16:01:28)[法迄巴]与学讲说:無生不是過,重點是您知不知它的真正義理?以及,您能不能用無生法門而入?如同刀,刀無善惡,用者有善惡。
(16:02:08)[法迄巴]与无边际说:您去般若文海找找
(16:02:13)学讲与[法迄巴]说:我真的不知
(16:02:48)[法迄巴]与学讲说:嗯,我只是告訴您正確的觀念
(16:04:2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務令得入佛慧 , 漸次 而入, 究竟 深處 之 " 一佛乘
(16:05:0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圓覺經前面講過「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16:05:3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你知道一切妄念、思想、感受,這些都是假的,痛苦是幻,快樂也是幻,「知幻即離」,知道這些是幻就不去管它
(16:06:0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作方便」,這中間沒有方法,用一個方法來離開妄想幻境,這一個方法本身也是幻,也是妄念。
(16:06:1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離幻即覺」,離開了這些妄念、感受等等,就把知覺自性擺在那裏,「亦無漸次」,這個中間沒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很簡單,平常心就是道,不用增加,也不用減少,不用吃補藥,也不用吃瀉藥。
(16:09:20)[法迄巴]与pureland说:如是阿難。此.鼓經名。是二乘之人不信法門。
(16:09:36)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
(16:09:4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故我要您看
(16:10:2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您的解釋大有問題,我不是如此理解
(16:10:25)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为此多辩解无益
(16:10:40)[法迄巴]与pureland说:.鼓
(16:11:06)[法迄巴]与pureland说:哦,這個聊天室有將法.輪.功常用的大.法而字過濾
(16:11:22)[法迄巴]与pureland说:唉...各有業障!
(16:11:27)*~~心念~~与[法迄巴]说:?????????????
(16:11:3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說說什么大有問題,
(16:11:36)pureland与[法迄巴]说:法华经上没有说,但是鼓经上说了,谁说此经不是佛说就非佛弟子 〖重复〗
(16:11:4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不服
(16:11:4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說說什么大有問題, 我不服
(16:11:57)*~~心念~~与[法迄巴]说:说什么呢
(16:12:07)[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我等一下會為您解釋
(16:12:3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好看看你怎么辨
(16:12:3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09:11)*心无习气与[~燃灯~大居士]说:往悉是往昔 不是现在 就是前世是十地菩萨 这一世他仍是凡夫 仍得修行 )
(16:12:52)[法迄巴]与*~~心念~~说:不知所云
(16:13:03)pureland与[法迄巴]说:没有办法,个人的根器不同所修学的法门不同,甚深法义宣说也真的要看人根器
(16:13:18)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不然徒增造业也是过失
(16:13:35)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不能怪他人的
(16:13:41)*~~心念~~与[法迄巴]说:`大·家·好~
(16:14:0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看到忿怒的動物,最好的方式是遠離!免得自討苦吃。您不必再轉傳他的話語給我。
(16:14:24)~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好看看你怎么辨 你的理論,看看你的說服力有沒有開權顯實
(16:14:2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好看看你怎么辨 你的理論,看看你的說服力有沒有開權顯實 〖重复〗
(16:14:27)[法迄巴]与pureland说:了解
(16:14:5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什麼是幻,您應該已知?我說一切法悉幻,您認同吧?
(16:15:0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忿怒的動物可能是獅子吼
(16:15:2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獅子吼 有權威的
(16:15:29)[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智者知喻,不必多言
(16:16:01)学讲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6:16:0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某些所謂智者自侍知喻結果自欺欺人 〖重复〗
(16:16:58)[法迄巴]与学讲说:南无阿弥陀佛
(16:17:36)[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若什麼都有的說,那我也無語。
(16:17:46)[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什麼是幻,您應該已知?我說一切法悉幻,您認同吧?
(16:18:2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虛虛幻幻如霧中. 是幻,
(16:18:3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部分認同
(16:19:0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什麼是萝幻,什麼是現實
(16:19:0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笑S
(16:19:1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認同 你了
(16:19:21)[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若您不能知幻,那我們就不必談了。合十即可!
(16:19:3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行持好嗎
(16:19:4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說的和做的一樣嗎
(16:20:0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說的和做的一樣我服你
(16:20:2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若您不能令心定靜,我想我還是不必續說。那不是您適合聽的法門。
(16:21:11)[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各位還問不問疑?若不問我該下線了!
(16:21:2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你看化了就好
(16:21: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的网址?
(16:21:5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的网址? 〖重复〗
(16:22:0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去瞄瞄
(16:22:29)[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法迄巴部落格:http://fatsiba.blogspot.com
(16:22:36)[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6:23:01)[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個人建議您學習定、靜。例如上此聊天室30分鐘而能不發一語。
(16:24:11)[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或是於靜時,每日固定時間打坐一至二小時,令心無住。於動時,心不住串習或故起的習氣。也許,您甚至不知我上述在說什麼!^_^
(16:24:4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無住是住還是不住
(16:25:3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住六根塵了不起呀
(16:25:43)[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住於無所住,但您是不能住,所以要反復。
(16:25:51)*~~心念~~与[法迄巴]说:您好!欢迎仁者光临佛学交流!
(16:25: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住六根塵了不起呀 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16:26:2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的確了不起,能不住的若不是阿羅漢,就是六地以上的菩薩,或是佛。您能不住,我向您頂禮!
(16:27:38)[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我想,我們就談到此。在下不慣戲語,也不喜與戲語者談。
(16:29:1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別這樣,眾生難伏難調嘛
(16:29:3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南閻浮提眾生嘛
(16:29:4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的大慈悲心呢?
(16:30:0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做調伏的生心靈的工作,去教化嘛
(16:30:1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娑婆世界的眾生,是何等人物啊!其性剛強
(16:30:32)[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現在開始,您不能再向我發言,請學習「自制能力」,這就是在調伏自己習氣,這也有助入定。否則,我只好將您屏蔽。
(16:30:3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諸佛在淨土度眾生成佛很容易嘛
(16:30:5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16:31:0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重复〗
(16:31:1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暈S
(16:31:3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調伏好你自己習氣才說吧
系统:~燃灯~大居士 成功被您屏蔽!
(16:33:21)[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可以問疑於我!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16:33:31)*心无习气与[法迄巴]说:
(16:35:40)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念佛是实修吗?
(16:35:48)[法迄巴]与无边际说:是
(16:36:15)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哦,学大乘为何先要发愿?
(16:37:29)[法迄巴]与无边际说:因為大乘就是要發願
(16:37:46)[法迄巴]与无边际说:這如同為何汽車要四輪的問題
(16:38:30)[法迄巴]与pureland说:修行人要善知自己的習氣,您自己的習氣是否已了知?
(16:38:37)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佛没度完众生不也成佛了
(16:38:53)pureland与[法迄巴]说:还是您说说
(16:39:01)pureland与[法迄巴]说:自己迷糊
(16:39:21)[法迄巴]与无边际说:這要看是那尊佛所發願及其願之內容而定。以地藏菩薩為例,他就未成佛。
(16:39:49)[法迄巴]与pureland说:1)習氣太活 2)習氣於個性上所呈現是剛強
(16:40:08)[法迄巴]与pureland说:若有意今生斷惑,也許您應該向我學學
(16:40:37)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太活是什么意思了
系统:~燃灯~大居士 被您成功解除屏蔽!
(16:40:55)[法迄巴]与pureland说:就是靜不下來!有每日打坐嗎?
(16:41:06)pureland与[法迄巴]说:打坐的
(16:41:13)[法迄巴]与pureland说:用什麼法門?
(16:41:14)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哦 ,为什么说阿弥陀佛的关是最亮的 佛之间的共能不都一样嘛,怎么还有差别?
(16:41:18)pureland与[法迄巴]说:念佛
(16:41:22)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光
(16:41:23)pureland与[法迄巴]说:心念
(16:41:37)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功能
(16:41:41)pureland与[法迄巴]说:早晚一坐
(16:42:16)[法迄巴]与无边际说:當然每尊佛皆是一樣的,沒有誰不同。若有所說,必有隱義而您不知罷了。
(16:42:19)pureland与[法迄巴]说:生性活泼是有的
(16:42:28)无边际与[法迄巴]说:??
(16:42:32)[法迄巴]与pureland说:動時也用功嗎?
(16:42:36)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不过我静的时候还是比较静
(16:42:51)pureland与[法迄巴]说:动的时候不太好
(16:42:5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阿弥陀经上说的
(16:42:55)pureland与[法迄巴]说:这个我也清楚
(16:42:5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比较差
(16:43:13)[法迄巴]与无边际说:我想您大概是錯會經文吧?不然,您可以貼經文來看看!
(16:43:2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鄭重問一個問題,农民怕怕去耕种時,見到有虫子吃农作物時,那殺虫子是殺生嗎?不殺又沒收成,到底怎麼做才對,虫子也是饿才去吃東西的? )
(16:43:29)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是化身不一样,法身都一样对吗?
(16:43: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持什么态度? )
(16:44:27)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我没看那部经是晚上讲经是听到那么一句,
(16:44:30)[法迄巴]与pureland说:眾生有習氣是必然的,否則不名眾生。重點是,這個眾生是否要斷惑?若要的話,那他應該於四威儀中皆用功。若能如此,功夫用久,習氣必然會遷流、變化,以達到中庸的狀態。
(16:44:54)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
(16:44:5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到底什么态度才對的 )
(16:44:5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明白
(16:45:07)[法迄巴]与pureland说:您或許已經在用功中,但我上述說您的習氣狀態,只是說明我所觀察到的,當然,也不一定是正確。您若有智,自己審量即可。
(16:45:11)pureland与[法迄巴]说:网络上自由了一些
(16:45:21)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不肯定是那部经,反正是净土修的那经
(16:45:30)pureland与[法迄巴]说:实处不是这样
(16:45:52)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但是网络上显示出的也最真实的习气
(16:46:05)pureland与[法迄巴]说:没有很大的顾及
(16:46:16)[法迄巴]与pureland说:若如此,那如何利用網總上的自由來使自己德業增進,這就成了一個助緣的課題,您如何見解呢?
(16:46:16)pureland与[法迄巴]说:生活中断然不是这样了
(16:46:45)[法迄巴]与无边际说:若不能肯定,那就不能說如何如何了!我們常有些印象並不是正確的。
(16:47:08)pureland与[法迄巴]说:就如我所说,网络上人最真实的表现最真实的一面
(16:47:24)pureland与[法迄巴]说:如此就可以察觉自己习气所在
(16:47:41)[法迄巴]与pureland说:現在您察知了,之後呢?
(16:47:52)pureland与[法迄巴]说:慢慢来啊
(16:47:52)无边际与[法迄巴]说:肯定听到了,就不肯定是无量寿经还是阿弥陀经
(16:48:23)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比较懒惰
(16:48:27)[法迄巴]与无边际说:不如您現在去翻此二經並把經文貼來看看,如何?有沒有佛經光碟?
(16:48:36)无边际与[法迄巴]说:还提问了,他是这样解释的,是因为愿力不同
(16:48:39)pureland与[法迄巴]说:习气很重
(16:48:58)[法迄巴]与pureland说:話我已說完,您自己審問吧!
(16:49:24)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不过我还是有些不解,所以又问了
(16:49:43)[法迄巴]与学讲说:無生如刀,並沒有善惡,要記住!
(16:49:45)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好,放下那个问题
(16:50:03)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专一学习
(16:50:03)[法迄巴]对着无边际笑了笑
(16:50:45)无边际与[法迄巴]说:谢谢您的指教,如过看到那个原文在向您请教
(16:51:34)[法迄巴]与无边际说:若您的法門只是念佛的話,老實、專心念佛是比較重要的事,其餘可以不顧,也不必來此
(16:51:57)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晚上佛学讲堂有法师在线讲经 解答提问的
(16:52:12)[法迄巴]与无边际说:了解
(16:52:36)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我喜欢禅宗, 那个问题就不急
(16:53:17)[法迄巴]与无边际说:我也是修淨土法門,命終以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為職志
(16:53:47)[法迄巴]与无边际说:禪宗雖然了義,但要專心去修行才行,不能用業餘心態。
(16:54:54)无边际与[法迄巴]说:是的 ,现在每天有练打坐 不过就是去了净土 也还是要来这里度众生的,
(16:55:08)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对吗?/
(16:55:55)[法迄巴]与无边际说:去了淨土就可以不必輪迴,待自己已能斷惑之後,再來不來皆可以自己決定。重點是,比較保險
(16:56:35)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不过来了,有什么都不知道了,麻烦
(16:57:03)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嗯,你的建议比较好
(16:57:14)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保險
(16:57:26)[法迄巴]与无边际说:這是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法門的原因
(16:58:04)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但是念佛的人多,去的人很少,也不容易
(16:58:13)[法迄巴]与pureland说:我見您很久沒發言了,是在審問自己嗎?
(16:58:32)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没有,我还在写作业
(16:58:38)[法迄巴]与无边际说:只要能憶佛而一心不亂即可
(16:58:49)[法迄巴]与pureland说:哦...
(16:59:02)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一心几用啊,您是否又要说习气重啊
(16:59:24)[法迄巴]对着pureland笑了笑
(16:59:39)无边际与[法迄巴]说:哦,好我转告我母亲,谢谢您
(16:59:55)[法迄巴]与无边际说:南无阿弥陀佛
(17:00:00)无边际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7:00:19)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会太久
(17:00:25)pureland与[法迄巴]说:以后我就专心了
(17:01:13)[法迄巴]与pureland说:很難呀,以我的程度要專心也是同樣的難,這是要養成習氣才能說已達到門檻。
(17:01:56)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多少有点顾此失彼 〖重复〗
(17:01:59)miaoyin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
(17:02:02)pureland与[法迄巴]说:还是不好
(17:02:05)[法迄巴]与pureland说:問一下,這個聊天室離開時,正常的途徑是如何處理?
(17:02:22)miaoyin愉快地向[法迄巴]打招呼 )
(17:02:23)[法迄巴]与miaoyin说:南无阿弥陀佛
(17:02:38)pureland与[法迄巴]说:点下面的离开
(17:02:52)pureland与[法迄巴]说:直接关了窗口也可以
(17:02:54)miaoyin与[法迄巴]说:不知仁者修何法门 )
(17:03:33)[法迄巴]与pureland说:看到了,之前沒注意。對簡體字的反應比較遲鈍
(17:03:57)[法迄巴]与miaoyin说:圓修三種清淨隨順
(17:04:01)pureland与[法迄巴]说:理解,好在看繁体我也不吃力
(17:04:29)miaoyin与[法迄巴]说:没听说过 )
(17:04:41)[法迄巴]与miaoyin说:公開說,以利益他人
(17:05:05)[法迄巴]与miaoyin说:那是圓覺經所教授的法門
(17:05:22)[法迄巴]与miaoyin说:曰: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17:06:16)miaoyin与[法迄巴]说:大难 大难 还是念佛好 )
(17:06:44)[法迄巴]对着miaoyin笑了笑
(17:07:34)[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可以問疑於我!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17:54:35)[法迄巴]与无边际说:因緣所說法,我說即是空
(17:54:4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是阿羅漢断淫了,無有夢境了,阿羅漢殺贼了,断除一切煩恼了,哇 ) )
(17:55:2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心無習氣」此人不在此室,您可以下管
(17:56:4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末世能说法。需住安乐行。此世法难闻。何况能宣讲。若人能宣讲。需住大忍力。能退诸魔军。成就诸众生。
(17:56:44)[法迄巴]与c说:您也是網管? 權限比他大嗎?
(17:57:1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說的好!讚嘆!看來我不應來此室。
(17:57:50)*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法所难行。但应行。我若有力量。我会帮助。善行佛法之人。
(17:58:0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不如,我們在半小時之內速說法義,使您我見地相同,今後我就可以不用來了!
(17:58:2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不。
(17:58:3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和仁者相比。我是卑下。
(17:58:5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只是记得。佛说的几句话而已。
(17:59:1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那你別吝法了
(17:59:1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另外。我实在没有仁者这个发心和辩才
(17:59:3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们恭請你來玩的
(17:59:39)pureland与[法迄巴]说:他护持你
(18:00:1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熟網路
(18:00:1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一位博士的豐富知識固然令人欽佩,但具容人雅量的農夫,更令人囋嘆!我也仍在修行,所以您若能說法,我倒是可以放棄說法的習氣、行為
(18:00:59)~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就住在你鄰居,你宜蘭的吧
(18:01:1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今行权力。内心有憎恶。若是报此心。报应堕地狱。我今复思念。普贤大士愿。善应请佛住。应怜我之心。
(18:01:21)[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在桃園,您也在台灣?
(18:01:40)~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 )
(18:01:56)~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星雲也好好人
(18:02:0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知道。我自己不具备,那些知识。我会提醒自己学习的。不过。在我学习未成的时候。您需要来这里。
(18:02:07)[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在下沒意見
(18:02:2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證嚴比丘尼好好人
(18:03:02)~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一行禪師.聖嚴比丘也有見地
(18:03:27)~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们恭請你來玩的
(18:03:3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大·家·好~
(18:03:41)~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原諒他吧
(18:03:55)~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還有習氣
(18:03:5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test
(18:04:0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原諒他吧 還有少少習氣
(18:04:13)[法迄巴]对*普修十善微微一笑:怎出現一個大家好?
(18:04:26)*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网站屏蔽了部分文字。
(18:04:38)~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大·家·好~是出不了的文字
(18:04:4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這樣吧,您說說您一向的用功方式,我說明佛法的重點,我說您信,那之後就看著辦了!
(18:04:56)[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了解
(18:05:1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说实话。我现在已经2年没有学佛。修行了。
(18:05:2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2年前。我也是有一年在家无事的时间来看了一些佛经而已。
(18:05:4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目前有用法門嗎?
(18:05:5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18:06:0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对不起。我虽然希望能荷担佛法。但。我自知现在实在是能力有限
(18:06:1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平时只有念佛而已
(18:06:3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無妨,這先擱在一旁。先說我的見地讓您了知,以後就看著辦
(18:06:4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了解
(18:06:4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我現在開始說了!
(18:07:0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等等
(18:07:2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有一段偈您看一下吗
(18:07:51)[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請說!
(18:07:56)*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没有世人看见我 我见世人也疑惑 如若诸法成废墟 手捧破罐怎执著 )
(18:08:3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了解
(18:08:50)*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现在我不能承担。请仁者多担当
(18:09:3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現在我只說法,您就看看即可!
(18:09:3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淨土法門是以令眾生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以得到不輪迴的方便方式,以令眾生可以不忘修行而至成佛。而眾生至極樂世界之後,也是要修我現在所說的法門、也要斷在此世界的惑業。
(18:09:5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这些我知道的
(18:10:0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於此五濁惡世的法門是什麼?那就是欲達到無生的無生法(無為法)
(18:10:3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何以故,佛知見本無生之故。若有所生,則有所滅,佛離生滅,所以佛知見乃無生。
(18:10:5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您说的。我都知道。但是。想让我说出来。我就说不出来了。虽然我没看过这些经纶。但是。佛佛道同。佛经大致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18:11:1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所謂無生,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8:12:3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您懂無生,也知無生法。今生只須弘此法即已足!至於經論,有空看三經,熟此三經即已足: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18:13:3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上述無生義能理解否?
(18:14:0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佛法虽然好。世人不所见。我虽知佛意。与诸不具缘。何能度众生
(18:14:3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上述能理解
(18:14:4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來此的都是有緣人,何必煩惱不具緣。
(18:14:53)~燃灯~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在台北,以后多多指點 )
(18:15:36)*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虽然来此所具因缘。非说法因缘。仁者应知佛说法所具备因缘
(18:15:5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所謂無生法,在圓覺經中說有三種,欲用此三種前須先悟淨圓覺(無生),並以淨覺心來使用。此淨覺心即是楞嚴經偈:乘悟並銷
(18:16:44)[法迄巴]对*普修十善微微一笑:您說,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您也不會被踢,又有什麼關係!
(18:16:55)[法迄巴]与~燃灯~大居士说:了解
(18:17:25)[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楞嚴經偈: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18:17:5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第一句是悟淨圓覺(無生)之意思,第二句是具淨覺心之意思。
(18:18:1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一切成就时,佛才所说法。众生随爱法。常常嬉戏说。令法落卑贱。世人不所惜
(18:18:5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至此能理解否?
(18:19:1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明白。
(18:19:3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建議您貼文盡量以說話的口吻呈現)
(18:19:4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我没有贴过文。
(18:20:0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您看过。佛偈有六句。五句的吗?
(18:20:1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具淨覺心時,則此時可以用圓覺經三種法門: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18:21:20)*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知道了。谢谢
(18:21:31)[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奢摩他法一向取靜為行,例如不生妄念。因為已悟無生,又具淨覺心,所以看破無常,所以心中不生妄。這是奢摩他法。
(18:21:5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三摩缽提,就是起心觀察,以幻修幻。
(18:22:05)pureland与[法迄巴]说:善知识们慢聊,末学先行告假,有缘再会!
(18:22:15)[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禪那則是念念覺,於念念之間了知妄念生滅。
(18:22:25)[法迄巴]与pureland说:有緣再會,合十!
(18:22:55)~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法老,我也飯飯了,有緣再會,合十! )
(18:23:00)~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88 )
(18:23:12)[法迄巴]与无边际说:因果虛不虛要看是誰在承受!阿羅漢入滅之後還受因果嗎?
(18:23:19)~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要吝法 )
(18:23:19)[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我的網誌知道吧?
(18:23:2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要吝法 呀 )
(18:23:34)~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自利利他呀 )
(18:23:58)~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常常來坐同沾法益吧 )
(18:24:0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上述我已說了圓覺經三種成佛方式。現在後明入無生的細節相狀。
(18:24:1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眾生身心在五濁 )
(18:24:2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發發大悲心吧 )
(18:24:3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
(18:24:3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止
(18:24:41)[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若無障礙的話,我會來此說法!
(18:24:41)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8:24:5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現在說明入無生的細節相狀
(18:25:0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停
(18:25:28)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欢迎您常来
(18:25:32)[法迄巴]与大家都吉祥说:如我所說,那要看是誰來承受而定!阿羅漢入滅之後還受因果嗎?
(18:25:44)无边际与[法迄巴]说:佛不是也示现头痛三天的因果业报吗?只要有五蕴就逃不了因果
(18:25:48)~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有擭法居士保佑你
(18:25:50)~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有擭法居士保佑你 〖重复〗
(18:25:5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最後的關鍵,為何喊停?還是您不能理會?
(18:26:16)[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您知我的網誌吧?有空可以參考!
(18:26:25)~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的大菩提堅定不退
(18:26:36)~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你的大菩提心堅定不退 〖重复〗
(18:26:55)~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以悲智為根本
(18:27:01)[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唉...最近倒是真有些退了心!
(18:27:3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心無習氣其實也不錯的
(18:27:41)[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再看吧!若我要入滅,自有十方諸佛來勸進的。例如您這位菩薩!^_^
(18:27:51)~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18:27:56)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大目健莲是阿羅漢否?
(18:28:10)~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大乘菩薩為了度眾生,經過長時間的修行,以甚深般若
(18:28:14)[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嗯,知見大致上是不錯,但我的業力與他相沖吧?
(18:28:24)~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單斷除根本我執,還能斷除一切煩惱和習氣
(18:28:29)~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知見大致上是不錯
(18:28:32)~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9494
(18:28:43)[法迄巴]与大家都吉祥说:是!
(18:28:4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菩薩的修行是要悲智並重
(18:28:51)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哈哈哈哈
(18:29:11)[法迄巴]与大家都吉祥说:但我可是說「阿羅漢入滅之後」
(18:29:25)[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多謝提醒!
(18:29:3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您目前如何了?
(18:29:38)~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以慈悲心為動力,行六度四攝,廣修福慧資糧
(18:29:4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不敢提醒
(18:29:5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您知道说法六种因缘吗
(18:30:03)~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堅定不退菩提是稀有
(18:30:04)[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您說的很好呀!也是提醒。
(18:30:16)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佛陀也说他有头疼三日之苦呢
(18:30:2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您請說,我只知佛有五不說!
(18:30:27)~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發大菩提心人多不退轉不多
(18:30:56)[法迄巴]与大家都吉祥说:那有二義:1)示現 2)未入滅
(18:31:13)~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為了證得無上正覺和利益一切眾生而已
(18:31:1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时成就。主成就。说法成就。信成就。闻成就。处所成就。
(18:31:2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謝謝!
(18:31:29)~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久住世間而不為煩惱所繫縛
(18:31:5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阿弥陀佛。合十
(18:32:2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目前這六種只要具足有人願聞就行了,剩下來的就隨緣了。
(18:32:24)~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正等正覺不容易呀
(18:32:25)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何为入滅?
(18:32:41)[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已知詳細了!...
(18:32:53)[法迄巴]与大家都吉祥说:入涅槃之意
(18:33:16)~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18:33:2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話我們說回頭吧,關於我個人的見地,您是否已知?
(18:33:3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知道
(18:33:41)~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佛陀是以法為身體,而此“法身”是與“緣起法”相應
(18:33:58)[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應該說「化身」
(18:34:08)~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證悟不生不滅,離言絕相,如如不動的“法性”
(18:34:14)~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應該說「化身」
(18:34:24)~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法身、報身和應化身
(18:34:39)[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三藏十二部是化身釋迦牟尼佛所說,不是報身盧舍那佛,也不是法身毗盧遮那佛
(18:34:42)~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報身是佛陀經歷劫修行,積累無量福德智慧而招感得來
(18:35:16)~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毗盧遮那佛是法身
(18:35:32)~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報身佛萬德莊嚴
(18:35:3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知,能否體會當下無生之境界?若不能我就說。說完我即離
(18:35:54)~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應化身為了契應眾生的得度因緣
(18:36:0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好。您说吧。我仔细听
(18:36:10)~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示現相應的化身來濟度有緣眾生
(18:36:30)[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您先暫停下來,謝謝!
(18:36:40)~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88
(18:36:51)~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我也飯飯了,
(18:36:5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佛在楞伽經中說:意識滅是涅槃
(18:36:58)[法迄巴]与~一行大居士~说:有緣再會,合十!
(18:37:02)~一行大居士~与[法迄巴]说:餓了
(18:37:3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此處涅槃只是阿羅漢的斷煩惱之涅槃,不是佛斷塵沙惑的涅槃。
(18:38:1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此處雖尚未盡惑,但由此處入,也可以達到佛地之境界
(18:38:36)大家都吉祥与[法迄巴]说:〖大家都吉祥〗先下管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18:40:1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您當下心念不生,也不入滅,亦不住無想,又能於聲響時聽到。此時就是真無生境界。
(18:40:2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您能體會這個境界嗎?
(18:40:3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做不到
(18:41:0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只問您是否能體會而已!
(18:41:0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能理解。
(18:41:08)a与[法迄巴]说:你能不能做到?
(18:41:32)a与[法迄巴]说:你能不能做到? 〖重复〗
(18:41:38)[法迄巴]与a说:那是用功法門!不是所住境界!
(18:41:56)a与[法迄巴]说:您能體會這個境界嗎?
(18:42:1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其實,您當下花幾秒鐘至一分鐘去體會,下次您就會用功了!
(18:42:29)[法迄巴]与a说:我若不能用、不能體會,我怎能說的出?
(18:42:47)a与[法迄巴]说:你是如何体会的呀?说说看
(18:42:4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照我的步驍做吧!
(18:43:0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照我的步「驟」做吧!
(18:43:2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关键的是。。心行细微。我尚不能知道心行生灭。怎么知道不生与不灭
(18:44:20)a与[法迄巴]说:你在说空话 你说呀 你用什么方法体会的
(18:44:3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比如。人做美容。总是先清洗脸部。后做细微的美容。若是粗行不除。怎么能处理细微的呢?
(18:44:55)a与[法迄巴]说:用大脑思维 还是逻辑推理?
(18:45:11)*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仁者所说法。我知是佛理。但需胜利根。下劣难以达
(18:45:1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1)您現今是坐著,若不是也要坐著 2)看完第三之後,要令心念不生 
(18:46:11)a与[法迄巴]说:说不出来就是你也没有体会出这个境界
(18:46:15)[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3)當「存念」(不可以思想)欲令心念不生時,以妄習濃厚必然一直生念,此時因為有存念的關係,您應該會再回到「理想的不生念狀態」,因為妄習之故一定我立刻生念,如此反復不必生心
(18:46:28)a与[法迄巴]说:都在猜的过程中
(18:47:30)a与[法迄巴]说:我看明白了 你是用佛经上的道理 套用的猜你自己的境界
(18:47:3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觀察而會自動觀察,您將見念如浮雲般的在空中生滅。此時,能承載妄念的背景即是真心、無生、佛境界,能知妄念生滅的即是妄。
(18:48:4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我等您的回覆!
(18:48:55)a与[法迄巴]说:我看明白了 你是用佛经上的道理 套用的猜你自己的境界 〖重复〗
(18:49:09)a与[法迄巴]说:对不对呀?
(18:49:2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您應該會再回到「理想的不生念狀態」, ——————怎么回到?
(18:49:3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目前對「普修十善」的說法,您也一起參考!
(18:49:48)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好
(18:50:3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因為您「存念令妄念不生」的緣故,您會在觀察到妄念之後而不去追隨,當不追隨時,此時就是「理想的不生念狀態」
(18:50:42)[法迄巴]与a说:不對
(18:51:26)a与[法迄巴]说:我看你就是这样 我问你用你是如何体会的 你怎不说呀
(18:51:4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虽然是个办法。但是。我以前没有研究这部分。但是。似乎很相似 禅定
(18:51:46)a与[法迄巴]说:用大脑思维 还是逻辑推理?
(18:51:4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婴儿结胎在刹那,乳哺养育须三年.
(18:52:15)[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簡言之,保持當下心空無念生,但又具五根被動受塵的狀態,這時就是修行法門
(18:53:08)a与[法迄巴]说:你说的到是轻松 如何保持心空 总得有方法吧
(18:53:30)[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只是在說明奢摩他之用功的狀態
(18:53:4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佛无时不在定中。可知。无生即是定。然后六度升华。至 六度波罗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8:53:53)[法迄巴]与a说:要先悟淨圓覺,並具淨覺心就能達到
(18:54:00)*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禅定为最后习
(18:54:11)a与[法迄巴]说:那就是思维了 对吗
(18:54:1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菩提道不一定須要有修行次第 -----婴儿结胎在刹那,
(18:54:21)*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是故。我说。世人修行。次第而至
(18:54:2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不要說這些,我所說的您有實地去實驗嗎?
(18:54:23)a与[法迄巴]说:这个悟是不是思维
(18:54:3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实验了。我做不到。
(18:54:48)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悟后起修--------,乳哺养育须三年.
(18:55:0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這樣吧,您再坐一分鐘,令心念不生,然後告訴我結果!可以嗎?
(18:55:2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了解
(18:55:2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对不起。我不会做了。
(18:55:31)a与[法迄巴]说:这个悟是思维的想象? 还是观察自己所得?
(18:55:48)[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要實地去做才會有心得產生!
(18:56:51)a与[法迄巴]说:请回答
(18:56:5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这个太难。我做不好。
(18:57:02)[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您也去實地坐一分鐘令心念不生,然後告訴我結果,可以嗎?
(18:57:3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反正就是坐一分鐘而已,您與我打數句就超過一分鐘。若不能做,那就是業障在障礙您!
(18:57:5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修行人的工作就是在破業障!
(18:58:0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今令我心念不生。按昨天我看了一小段圆觉经上说。以妄治妄。终究是妄
(18:58:13)a与[法迄巴]说:你的那个净觉心是如何做到的?是思维 ?还是亲身体验?
(18:58:15)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末学现在游魂漂荡,结不住胎.
(18:58:35)[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您只要去做就行了,剩下來的我會說明其它的事!
(18:59:04)[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就是手離鍵盤放在腿上,眼閉起來,就這麼簡單,這也做不到?
(18:59:25)a与[法迄巴]说:说呀
(18:59:45)[法迄巴]与a说:我說了不少,您認為是什麼?
(18:59:4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坐在那里。外面的声音传到耳朵里。自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运作
(19:00:3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很好,您已能聽聞外面的聲音。您再回去,當聲響之後還會消失,若消失之後沒有新聲產生,此時有什麼?
(19:01:51)a与[法迄巴]说:我认为你就是用佛陀觉悟后的理论在套用你的境界 因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19:02:06)a与[法迄巴]说:你的那个净觉心是如何做到的?是思维 ?还是亲身体验?
(19:02:43)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末学一边洗碗,一边念弥陀,但见"空"不动,唯有水在流.
(19:02:49)[法迄巴]与a说:就算我用佛的理論在套我的境界,若二者相符又有何關係?您在煩惱什麼?
(19:03:3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就是一种状态。
(19:03:42)[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您的妄念狀況是,一時在水流,一時在佛號,一時感到空
(19:03:5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這種狀態中有什麼?
(19:04:07)*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发呆
(19:04:16)a与[法迄巴]说:我没烦恼 是你在分别 你不把具体的如何做到净觉心说出来 我就得这样认为
(19:06:0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這種狀態是正確的法門,稱為奢摩他。但因為眾生的妄習濃厚,所以,可能以為此時什麼都沒有,其實還有:感受到什麼都沒有的「覺察」存在。這是比較微細的妄念。被稱為「能見」,所感受到的「沒有」,被稱
(19:06:1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為「所見」
(19:06:36)a与[法迄巴]说:你的那个净觉心是如何做到的?是思维 ?还是亲身体验? 〖重复〗
(19:06:4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如此再保持下去,不要被能所拘束,就是「入流亡所」
(19:06:48)a与[法迄巴]说:说呀
(19:07:27)[法迄巴]与a说:您的問要等等
(19:07:3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了解嗎?
(19:07:49)*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所感受的是指?
(19:08:2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對您而言就是發呆
(19:08:4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當您發呆時,不就是空空的嗎?或是昏沈了
(19:09:0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那这个时候。我没有发现那个 能觉
(19:09:11)a与[法迄巴]说:你可能是说不出来 也回答不了吧
(19:09:2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當您感受到發呆時,這時就是「能」
(19:10:16)*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能所。不都是意根?
(19:11:11)a与[法迄巴]说:好了不难为你了 你不是自己号称入佛见了吗 还能帮助成佛 怎就这点问题就回答不了了呢?哈哈
(19:11:36)[法迄巴]与a说:淨覺心如同學會數學的加法,未學之前不會,學會之後就不知在何處,只具有「信心」,知道自己會加法。但腦袋中並不響出九九乘法表的數字。所有已學會的東西如泥入大海消失無蹤,但您有信心當
(19:12:04)[法迄巴]与a说:遇到數學加法時,就能夠完成。這個信心如同淨覺心。只是淨覺心是對無生而產生。
(19:12:17)a与[法迄巴]说:你的那个净觉心是如何做到的?是思维 ?还是亲身体验?
(19:12:34)[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那叫「自心取自心」相。妄的習氣就是這樣。懂我所說的意思嗎?
(19:13:34)*雪光映月与[法迄巴]说:自心取自心相是什么相
(19:13:36)a与[法迄巴]说:你别与我算数 我需要知道的是思维?还是体验?
(19:14:0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能」就是「所」,以妄的習氣而展轉相因,之後就產生「覺察」,及「所覺察」
(19:14:23)a与[法迄巴]说:你的意思是你的净觉心是靠信心?
(19:14:3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若在这里。不去讨论。能与所的问题。直接了当的。能与所。皆非有我。可以吗
(19:14:36)[法迄巴]与*雪光映月说:自心是妄,妄執妄就成了虛空、世界、眾生。
(19:15:38)a与[法迄巴]说:我没理解错的话 你就是这个意思对吗
(19:16:0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能所是妄,當然無我。只是它變成了習氣,如肚餓自然知,根本不經過意識就令您產生餓的覺受。所以,您當下無論是否論不論能所,您必然具能覺知自己在做什麼,及所覺知的是什麼。
(19:16:5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這種狀況一直要到八地菩薩時,才能夠能所俱泯而銷融。
(19:17:3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先跳过能觉。和所觉。谈下一步骤
(19:17:35)a与[法迄巴]说:说话呀
(19:17:53)a与[法迄巴]说:你还是没有回答清楚
(19:18:13)a与[法迄巴]说:你还是没有回答清楚 〖重复〗
(19:18:16)a与[法迄巴]说:你还是没有回答清楚 〖重复〗 〖重复〗 〖重复〗
(19:18:18)a与[法迄巴]说:你还是没有回答清楚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19:18:20)a与[法迄巴]说:你还是没有回答清楚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系统:a 成功被您屏蔽!
(19:18:45)[法迄巴]与a说:聽我誦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9:19:0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聽我誦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19:19:0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19:19:09)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4:35:12)学讲与法迄巴说:无生,比如虚空,包容万物生灭,而如如不动 (14:35:39)法迄巴与学讲说:是的,您真不簡單,一夜之間就頓悟了!
(19:19:3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沒有下一步了。就是這個狀況一直到斷塵沙惑、無明
(19:19:43)*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在您刚才讲的时候。我就已经打开了 耳根圆通
(19:19:45)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学讲一夜之間就頓悟了"什么"//
(19:20:04)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学讲一夜之間就頓悟了"什么"??
(19:20:1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您問他本人吧!
(19:20:5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無論是從耳根入,或是從意根入,結果都是一樣。我之前一直教您的是「意根」法門
(19:21:11)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无生,比如虚空,包容万物生灭,而如如不动 ",这句话我怎么看来很眼熟呢??
(19:21:1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是的。都是一样的。
(19:22:1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當您所聞聲滅時,於新聲未產生之中間有什麼?若什麼都沒有,而且又能聽到新的聲音,那這個沒有的狀態就是您隨時要保持的。
(19:22:23)*雪光映月与[法迄巴]说:你不妄执的时候,虚空还在否
(19:22:30)[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哦
(19:22:44)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4:36:17)*--雪梦--与学讲说:你若言不动 可就掉入魔窟了!
(19:22:56)[法迄巴]与*雪光映月说:若不妄執時,又何必說虛空?若要說虛空,此時豈不又是妄執了?
(19:23:04)*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是啊。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希望我也能保持这个样子。合十
(19:23:0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4:36:42)学讲与法迄巴说:我是鹦鹉学舌
(19:24:1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您若理解我所說,那總算不白費我一番唇舌。就此法門一直用到無量劫,直到成佛方止。
(19:25:01)*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谢谢。希望您以后还能来到这里。继续讲。才不枉费大家的心愿。和佛陀的教育
(19:25:13)[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以後,也是要宣傳這法門。但理解了,稍為有了經驗了,也不代表您今生就能達到而成佛。所以,此時可以另擇淨土法門。但要弘此無生、無生法
(19:25:2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我付予您這責任去轉述!
系统:a 被您成功解除屏蔽!
(19:25:53)[法迄巴]与a说:您的問題,只要仔細的思考我上所述就有答案!
(19:26:05)a与[法迄巴]说:你没有将方法说清楚 你说的很矛盾
(19:26:10)~心@佛与[法迄巴]说:说多错多
(19:26:14)[法迄巴]与a说:若要一句:是的,那是我的體驗。既然是我的修行法門怎會不是我的體驗呢?
(19:26:1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念佛与耳根。大致相同。佛在当年。给人们说。等佛来迎。只是说名念佛的最底线的好处。
(19:26:23)a与[法迄巴]说:我要你直接回答
(19:26:30)*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若在今生。念到。能所相亡。也是可以的。
(19:26:36)*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与耳根相同
(19:27:0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您能專心在念佛,於念佛精純時就能忘我,那就有可以轉入無相念佛!
(19:27:31)*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19:27:36)[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您能專心在念佛,於念佛精純時「若」能忘我,那就有可「能」轉入無相念佛!
(19:27:5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19:27:5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這是實相念佛,佛號也沒有
(19:28:4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您只能都攝五根,意根不能攝,否則佛號會消失
(19:29:0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佛号和耳根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19:29:2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要出佛號,必用意識或意根,所以不能攝意根
(19:29:3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色不亦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9:30:27)[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若意根也攝,那就是我之前教您的「靜態奢摩他方式」
(19:31:0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哈哈。楞严中大势至菩萨的话。也没有必要我争论个什么。的确是都摄六根。
(19:31:08)[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至於奢摩他的動態方式,就是要能「應緣不住」,來聲問法就應緣而說,說完之後又歸無生
(19:32:2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圓覺經說四威儀之了義修行方式:「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19:32:55)*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我不制止他了。我们可以到此了
(19:33:10)[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制止誰?
(19:33:28)*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心无习气
(19:33:42)[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了解,我也說完了,您還有疑問嗎?
(19:34:02)*普修十善与[法迄巴]说:没有什么疑问。后来的只有去实践了。
(19:34:29)[法迄巴]与*普修十善说:善,以後我沒來您要轉述此成佛法!
(19:36:27)[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各位,我也不能再留了,否則我也會被踢出!
(19:36:42)[法迄巴]与*心无习气说:您不必踢我,我自動離開!
(19:36:57)[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有緣與各位再會,合十!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清單 - 法迄巴論談集


◆ 百度貼吧
 ‧2010/04/30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眾生第一因


◆ 台壇聊天室
 ‧2002/05/13 泛談修行方式


◆ 碧聊

 ‧2007/12/11 04:48 - 11:51 談佛法原理篇(現象面、本體面)、佛法修行實務篇
 ‧2007/12/09 16:30 -18:18 
 ‧2007/07/25 17:41 - 19:18 談「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之方式
 ‧2007/07/12 19:55 - 21:19 ★談「知幻即離」之方式
 ‧2007/07/09 21:18 - 01:32 ★談無生法、氣脈、神通修行法
 ‧2007/07/07 16:28 - 19:04 談觀心、修行方式、圓覺三法
 ‧2007/07/07 01:13 - 07:02 談見性、六祖壇經
 ‧2007/07/05 19:49 - 03:44 ★談禪定、氣脈、無生法
 ‧2007/07/03 13:21 - 17:47 談念、返聞聞自性
 ‧2007/07/02 23:38 - 00:31 談習氣斷離方式
 ‧2007/06/27 03:03 - 06:04 說妄、知妄
 ‧2007/06/26 15:19 - 01:10 談習氣種類及如何分辨,不觀心如何用功
 ‧2007/06/25 20:58 - 02:38 談觀心、習氣種類及如何分辨
 ‧2007/06/24 16:06 - 19:37 談念佛如何成佛,從心說及從唯識說
 ‧2007/06/20 12:56 - 19:22 談妄之生因
 ‧2007/06/19 14:18 - 18:22 談觀心、意根修行方式
 ‧2007/06/18 14:47 - 18:30 談斷惑
 ‧2007/06/17 16:09 - 01:11 談四禪
 ‧2007/06/16 16:02 - 18:34
 ‧2007/06/15 12:31 - 18:45 談八識
 ‧2007/06/14 14:00 - 16:27
 ‧2007/06/13 13:44 - 19:36
 ‧2007/06/12 12:28 - 18:56

2007/06/12 12:28 - 18:56

(12:28:54)[法迄巴]与所有人说:大家午安,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可以問疑於我!等待三分鐘若無人問即離。
(12:29:51)[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法迄巴部落格:http://fatsiba.blogspot.com
(12:29:56)[法迄巴]与所有人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2:30:39)但用此心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2:30:46)[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南无阿弥陀佛
(12:31:30)[法迄巴]与问君信否说:要信什麼?
(12:32:55)[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是法迄巴,已悟佛知見,亦已斷見惑,欲問成佛方式,欲問修行次第,可以問疑於我!若不問現在應該下線
(12:33:54)[法迄巴]与大乘佛法手札说:我也對您的「實修」感興趣
(12:34:16)[法迄巴]与学讲说:理論反而是比較簡單的部份!
(12:34:51)[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有緣與各位再會,合十!
(12:35:08)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师兄见地必须要有印证,譬如武学大师也应相互切磋."净宗心要"见地高于诸人,您可交流.
(12:35:32)[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了解!
(12:35:52)[法迄巴]与*净宗心要说:網友要我向您切磋,您有空否?
(12:36:52)小悲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小悲 专送】
(12:37:01)[法迄巴]与溪沙说:昨夜您要問我什麼事?
(12:37:08)[法迄巴]对着小悲笑了笑
(12:37:14)*净宗心要与[法迄巴]说:你好,我不懂什么佛法啊
(12:37:4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他說不懂什麼佛法,下次要推薦之前請自己先審查!
(12:37:47)[法迄巴]与*净宗心要说:了解
(12:38:28)*净宗心要与[法迄巴]说:你智慧非凡,哪是我等薄地凡夫所能企及。南无阿弥陀佛
(12:38:53)[法迄巴]对着*净宗心要笑了笑
(12:39:0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培智"师兄念佛五年,自许已得境界,今日也已来.
(12:40:36)[法迄巴]与培智说:網友推薦您已得若干境界,可以談談嗎?
(12:44:19)[法迄巴]与大乘佛法手札说:過去曾與您談過一至二次,今日是否想再與我談?過去個人認為您的實修方式有問題。
(12:45:49)[法迄巴]与学讲说:您不是在向「大乘佛法手札」請教佛法,怎麼停了?
(12:46:05)培智与[法迄巴]说:.
(12:46:12)学讲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2:46:18)[法迄巴]与学讲说:南无阿弥陀佛
(12:46:29)培智与[法迄巴]说:好的 再过半小时 我就有空了
(12:46:55)学讲与[法迄巴]说:我的问题有很多,我最难的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自己的样子,好难受
(12:46:57)[法迄巴]与培智说:再過半小時,我不確定能在此,就看因緣了!
(12:47:10)学讲与[法迄巴]说:我是个爱冲动的人
(12:47:22)[法迄巴]与学讲说:看到自己的樣子,然後,您感到很難受?
(12:47:46)[法迄巴]与学讲说:因為您是衝動的人,您看到自己的樣子,然後,您感到很難受?
(12:47:59)学讲与[法迄巴]说:但内心又较善良的人
(12:48:41)[法迄巴]与学讲说:因為您是衝動的人,但心中又不願意如此,所以身心不協調,因此感到難受?
(12:49:05)学讲与[法迄巴]说:有时我听到佛乐,心里无比的欢欣
(12:49:17)学讲与[法迄巴]说:安静
(12:49:34)[法迄巴]与大乘佛法手札说:我若向您請示如何修行的方式,您願意開示否?當然,我之前是不認同您有真的在修行。
(12:49:54)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余生也晚,生在佛前佛后,佛不住世,学人无处授记,只有众佛友相互切磋提高. 师兄以为然否?
(12:49:59)学讲与[法迄巴]说:但又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12:50:05)[法迄巴]与学讲说:我之前所說的是否正確?因為您是衝動的人,但心中又不願意如此,所以身心不協調,因此感到難受?
(12:50:10)学讲与[法迄巴]说:爱发火的人
(12:50:19)学讲与[法迄巴]说:对
(12:50:35)学讲与[法迄巴]说:疑心还很重
(12:50:53)溪沙与[法迄巴]说:其实也没什么.呵呵.
(12:51:03)学讲与[法迄巴]说:我觉得我的悟性还是好的
(12:51:27)[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就像意識能夠分別、了知前境,眾生亦具有「自我證知」的能力。也許某人因智不達而不了知自己有這能力,但已進入某種境界的人,他就能了知。所以,與網友交流是在自己不能證知時的行為。
(12:51:36)学讲与[法迄巴]说:我听您讲,可以当时就明白好多.但讲不出来
(12:51:54)[法迄巴]与溪沙说:沒事就好,就怕有事自己不知,或知而不決!
(12:52:35)学讲与[法迄巴]说:我无法用语言讲出我的所悟
(12:53:04)学讲与[法迄巴]说:但很多大德的话语,让我共鸣
(12:53:16)[法迄巴]与学讲说:您的問題有二方面:1)欲望過於強烈,要減少欲 2)實地去降低欲之發生的執行功夫沒有下足
(12:53:29)学讲与[法迄巴]说:好象抓到我的痒痒处了
(12:54:51)学讲与[法迄巴]说:我有过一点修行人才会有的一些现象
(12:55:25)[法迄巴]与大乘佛法手札说:若是修行人,應該聞善則喜,聞過則喜。昨日某人向我說您理屈就落跑,也許這不必然是您的問題。但我若要勘您,而您畏卻,那您就是在過「虛妄不實」的生活,這還含您所說的話,以及您的心行。艒言之,就是身、口、意
(12:55:41)[法迄巴]与大乘佛法手札说:「一直在自欺欺人」
(12:55:44)学讲与[法迄巴]说:但我却怎么都出不了我的习性
(12:56:01)学讲与[法迄巴]说:总是事后难受
(12:56:07)学讲与[法迄巴]说:痛苦
(12:56:35)天涯海角与[法迄巴]说:我梦里考验没通过怎办
(12:56:45)[法迄巴]与学讲说:我也曾經過這歷程,您應該知道習氣是要經過「實際去化除」的行為!否則就產生眼高手低不協調的痛苦。
(12:56:49)学讲与[法迄巴]说:您好讲的两点正是我的情况
(12:57:00)[法迄巴]与天涯海角说:繼續反復用功
(12:57:09)学讲与[法迄巴]说:正是这样啊
(12:57:47)天涯海角与[法迄巴]说:谢谢
(12:58:27)[法迄巴]与学讲说:所以,我們已得到結論了!現在,每一次的「生心」,也就是說每一次「您想」,當此時,您要「察知」您正想要說某些話、做某些事,於此時,您必須「扭轉不去說、不去做」,了解了嗎?
(12:58:46)[法迄巴]与天涯海角说:除了這個方式之外,您個人認為還有其他方式嗎?
(12:58:54)培智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12:59:11)培智与[法迄巴]说:来了 看看谁来了?
(12:59:23)学讲与[法迄巴]说:我能象想一个平谈的人,宁静的人,自在的人,了无挂碍的人,心如虚空的人的状态,但我却做不到
(13:00:15)学讲与[法迄巴]说:我正是这样尝试的,才不久
(13:00:28)[法迄巴]与学讲说:我說過了:現在,每一次的「生心」,也就是說每一次「您想」,當此時,您要「察知」您正想要說某些話、做某些事,於此時,您必須「扭轉不去說、不去做」,了解了嗎?
(13:00:30)学讲与[法迄巴]说:做的很不好
(13:00:56)[法迄巴]与培智说:除了妄來了之外,還能有誰來了?
(13:01:18)天涯海角与[法迄巴]说:反正不能放弃
(13:01:28)培智与[法迄巴]说:这不正是么!
(13:01:35)[法迄巴]与天涯海角说:這是精進力!
(13:01:41)小马哥与[法迄巴]说:莲花
(13:01:55)[法迄巴]与培智说:請開示您所入的境界!
(13:02:13)[法迄巴]与小马哥说:南无阿弥陀佛
(13:02:26)学讲与[法迄巴]说:了解了!
(13:02:57)[法迄巴]与学讲说:了解之後,就要非常的注重心念生滅!否則,以後還是照樣痛苦
(13:03:08)天涯海角与[法迄巴]说:唉,要成功真的很难
(13:03:15)学讲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13:03:24)学讲与[法迄巴]说:好的,
(13:03:24)[法迄巴]与天涯海角说:有欲則苦,無求乃樂
(13:03:38)培智与[法迄巴]说:你想听吗 告诉你!吧: 水在长江月在天.请你开释你的所入境界 ?
(13:03:42)[法迄巴]与学讲说:這句話也適用您:有欲則苦,無求乃樂
(13:04:01)[法迄巴]与培智说:不管月
(13:04:07)学讲与[法迄巴]说:这是老话了,
(13:04:41)[法迄巴]与学讲说:五千年前人類就吃飯,到今日也仍在吃飯,話雖老,但一直很實用!
(13:04:42)培智与[法迄巴]说:不要在草中游荡!
(13:04:55)学讲与[法迄巴]说:是的.
(13:05:16)天涯海角与[法迄巴]说:可考验失败哪开心得起来
(13:05:18)[法迄巴]与培智说:仁者見月被月所束,所以才出此語
(13:05:54)[法迄巴]与天涯海角说:有欲則苦,無求乃樂 。心若無求就是過關。
(13:05:59)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您到多久了
(13:06:12)学讲与[法迄巴]说:您是出家法师,对吧?
(13:06:12)[法迄巴]与小马哥说:半小時吧
(13:06:19)[法迄巴]与学讲说:不是
(13:06:43)培智与[法迄巴]说:呵呵 就是"才出此语" 若的祸啊 !
(13:06:43)小马哥与[法迄巴]说:看来我们有缘啊。
(13:07:00)[法迄巴]与培智说:平常如何用功?
(13:07:12)培智与[法迄巴]说:好了 说实修实行吧
(13:07:24)[法迄巴]与小马哥说:這裡每個人都是有緣人
(13:07:46)培智与[法迄巴]说:平日尽是吃饭睡觉, 你如何用功?
(13:07:59)天涯海角与[法迄巴]说:无求就没有精进力了
(13:08:37)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是啊。是我有福报又看见您了。
(13:08:38)培智与[法迄巴]说:我吃饭睡觉 你如何用功?
(13:08:44)[法迄巴]与培智说: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仁者如何用功?
(13:09:15)[法迄巴]与培智说:您的吃飯睡覺,與眾生的吃飯睡覺,有何異?
(13:09:40)培智与[法迄巴]说:你要说的 在吃饭睡觉里找吧! 还须再找什么11!
(13:09:44)[法迄巴]与小马哥说:以後您更有福報!
(13:10:04)培智与[法迄巴]说:难道你吃饭与众生有别吗?
(13:10:20)[法迄巴]与培智说:我是有別,您無別嗎?
(13:10:26)培智与[法迄巴]说:你如何用功?
(13:10:41)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要等你多久 专送】
(13:10:47)[法迄巴]与培智说:我已說了: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13:10:53)[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南无阿弥陀佛
(13:11:11)培智与[法迄巴]说:你无别了 还问他人有别否,这不是有别还是无别?/?
(13:11:36)小马哥与[法迄巴]说:这句怎么讲师父
(13:11:37)[法迄巴]与培智说:誰說我無別,您看不懂中國字嗎? => (13:10:20)[法迄巴]与培智说:我是有別,您無別嗎?
(13:11:38)培智与[法迄巴]说:那是理 不管用 事上如何用?
(13:11:53)[法迄巴]与培智说:即理即事,您理事分開的嗎?
(13:12:07)培智与[法迄巴]说:那你事上如何?
(13:12:32)[法迄巴]与小马哥说:見我一次是有福,以後還會再見無數次,那不是更有福了嗎?^_^
(13:12:38)培智与[法迄巴]说:呵呵 弄巧成拙啊
(13:12:53)[法迄巴]与培智说:您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 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13:13:06)培智与[法迄巴]说:(13:11:37)法迄巴与[培智]说:誰說我無別,您看不懂中國字嗎? => (13:10:20)[法迄巴]与培智说:我是有別,您無別嗎? ---弄巧成拙啊!哈哈
(13:13:23)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建议你和净宗心要聊聊 他可是学识渊博心眼通明 他境界不知是在你之上还是之下 你要论佛法就找个他为最妙  )
(13:13:28)小马哥与[法迄巴]说:不一定吧,昨天您还说2或3天来一次。那那么容易碰。
(13:13:28)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2:58:21)天铁与珠珠说:伏心之法 就是强忍-------伏心之法 不是强忍!而应该用"自劝自解"来转化!
(13:13:40)[法迄巴]与培智说:怪哉,您是如何得到「弄巧成拙」結論?
(13:13:42)培智与[法迄巴]说:你说理事尽在 我问事在何处?
(13:13:57)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建议你和净宗心要聊聊 他可是学识渊博心眼通明 他境界不知是在你之上还是之下 你要论佛法就找个他为最妙  〖重复〗 )
(13:14:06)[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那二者都可以,要看使用人的習氣而定
(13:14:15)培智与[法迄巴]说:好了 我们说法门吧 其他不说 如何?
(13:14:19)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您的博客昨天看了,今天下班细看
(13:14:25)培智与[法迄巴]说:你修什么法门?
(13:14:27)学讲与[法迄巴]说:我请您做我的师父,您会收我做弟子吗? )
(13:14:36)[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之前已請教過,他說對佛法認識不多
(13:14:58)学讲与[法迄巴]说:顶礼 )
(13:15:07)[法迄巴]与培智说:這是我第四次回答: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13:15:19)学讲与[法迄巴]说:顶礼 )
(13:15:36)[法迄巴]与培智说:您不看圓覺經的嗎?我認為您的功夫不札實,您應該「更令心直」
(13:15:42)[法迄巴]与学讲说:南无阿弥陀佛
(13:15:45)培智与[法迄巴]说:你有修 拿来我看看!!!
(13:16:00)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感觉您很象南怀谨居士啊
(13:16:02)[法迄巴]与培智说:給您一棒
(13:16:10)[法迄巴]与培智说:看到了吧?
(13:16:31)[法迄巴]与小马哥说:喔....他是一個善知識,我差遠了
(13:16:50)培智与[法迄巴]说:您是谁?劝你别弄错对象啊
(13:17:09)[法迄巴]与培智说:我是妄想習氣。您又是誰?
(13:17:14)学讲与[法迄巴]说:师父,您怎不理我啊? )
(13:17:22)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那是他不想和你细聊 从他的文笔中可以看出 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聊佛法也要找个与你匹敌的人 )
(13:17:47)培智与[法迄巴]说:看看 又来了 回去吧!久了不好!
(13:18:10)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您的修行概要 何时完成啊?
(13:18:20)培智与[法迄巴]说:13:17:09)法迄巴与[培智]说:我是妄想習氣。您又是誰? (看看又来了 回去吧!)
(13:18:23)[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若是這等人,是謂「無慈悲心人」,有必要與他談佛法嗎?佛法是平等
(13:18:55)[法迄巴]与培智说:我看到自己的妄想習氣,您也看到我的妄想習氣,但,您可曾看到自己的妄想習氣?
(13:19:36)培智与[法迄巴]说:你再看看上面文字吧 别来了啊 !这里有什么好?
(13:19:58)[法迄巴]与培智说:鸚鵡學舌說:吃飯睡覺是功夫。這等功夫那個眾生不會?問您所用與眾生有何別,卻不敢回答。我說您要「更令心直」,不要被八風習氣所左右,知道了嗎?
(13:20:17)[法迄巴]与培智说:我說您只會鸚鵡學舌說:吃飯睡覺是功夫。這等功夫那個眾生不會?問您所用與眾生有何別,卻不敢回答。我說您要「更令心直」,不要被八風習氣所左右,知道了嗎?
(13:20:17)培智与[法迄巴]说:你最聪明 看了自己 又看人家 高!
(13:20:25)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不都是他的错呀 你口出狂言 自称已开悟者 目中无人 杀气特盛 哪个又想与你聊 )
(13:20:37)培智与[法迄巴]说:那就说法门吧 好吗?
(13:20:44)培智与[法迄巴]说:那就说法门吧 好吗? 〖重复〗
(13:20:45)[法迄巴]与培智说:這句話就看出您心不平等 => 你最聪明 看了自己 又看人家 高!
(13:21:07)培智与[法迄巴]说:法门说不说?
(13:21:13)[法迄巴]与培智说:您真的沒看過圓覺經,否則就不會一直問我:那就说法门吧 好吗?
(13:21:28)[法迄巴]与培智说:問您到底看過圓覺經沒有?
(13:22:08)培智与[法迄巴]说:呵呵 你说呢?
(13:22:13)[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直言本無過,眾生見有異,非有亦非無,無生即名佛
(13:22:52)培智与[法迄巴]说:圆觉里所说 尽是实修之义 不知你看了什么?
(13:22:56)[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他心有高下,所以見眾生有高下。我但直言何有過處?況且,菩薩度眾還分是眾生、魔之分別嗎?
(13:23:23)培智与[法迄巴]说:老实念佛啊
(13:23:32)培智与[法迄巴]说:别再说其他了
(13:24:13)[法迄巴]与培智说:您若連一句「我沒看過」,或「我有看過」圓覺經,都不敢應承,我們就別談論了。況且,我問您何謂佛知見,您更不可能直答知不知。
(13:24:24)培智与[法迄巴]说:不要落在看里头
(13:24:53)培智与[法迄巴]说:十二时里无一见 既是佛知见
(13:25:03)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人只会扭曲揣度他人之意 名为交流实质是在论你我上下高低 )
(13:25:49)[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不以勝負心而論辯,無論高下有助益皆善!
(13:26:38)培智与[法迄巴]说:你的佛见是什么?
(13:26:53)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真正的开悟者 又怎会说自己是开悟呢 )
(13:26:59)[法迄巴]与培智说:重回您的功夫話,您的吃飯睡覺與眾生的吃飯睡覺何有異?若是無異您即是眾生,我們不必多談。若是有異,請說異處!
(13:27:41)[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您沒見佛經中,佛自言是如來嗎?所謂如來即非如來,是謂如來。開悟者,就是開悟者,那裡又有過錯?
(13:28:19)培智与[法迄巴]说:异在何处?
(13:28:31)[法迄巴]与学讲说:他這句話不正確 => 唉,要講大乘,就一定要講,心所的空性境界
(13:29:05)[法迄巴]与学讲说:空性不是心所,簡言是能所俱遣!(雖然阿羅漢所入空性非真能所俱遣)
(13:29:57)[法迄巴]与培智说:異在何處是您的事,您還問我?我看您是昏惑不知自己所行,簡直是沒有修行的冒充貨!
(13:30:38)培智与[法迄巴]说:阿弥陀佛 别生气 我这就陪你不是了
(13:30:53)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13:29:57)法迄巴与培智说:異在何處是您的事,您還問我?我看您是昏惑不知自己所行,簡直是沒有修行的冒充貨! 你这话是在交流吗 他看了不气死才怪呢 )
(13:31:01)[法迄巴]与培智说:要向我陪不是,不如問自心行吧!
(13:31:46)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你知道你为什么到哪个聊天室都被踢吗 是你太狂妄 )
(13:31:46)[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他若心有眾生的妄想習氣,能氣死也不錯,總比妄語造惡業來的好。轉世再依善知識修行,大有好處!^_^
(13:32:06)培智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13:32:13)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是服了你了 )
(13:32:28)[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因為我直言吧!那不是狂妄!但對眾生來說,也許他所見是狂妄的意思。
(13:33:05)[法迄巴]与培智说:我說您的功夫使用大有問題!
(13:33:20)培智与[法迄巴]说:持花
(13:33:35)培智与[法迄巴]说:老实念佛
(13:33:40)[法迄巴]与培智说:我說您的功夫使用大有問題!
(13:33:58)培智与[法迄巴]说:不要看人家 回光照自己
(13:34:18)[法迄巴]与培智说:這句是善言,但不應出現在您此時!
(13:34:19)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现在知道了 死人也能被你说活了 )
(13:34:38)[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您說了不少話,意欲何為?
(13:34:38)培智与[法迄巴]说:分别啦
(13:34:54)培智与[法迄巴]说:知道圣论法师吗?
(13:34:57)[法迄巴]与培智说:這是最後一次:我說您的功夫使用大有問題!
(13:35:20)培智与[法迄巴]说:我没有工夫 只知道念佛啊
(13:35:33)培智与[法迄巴]说:知道 不会的 呵呵
(13:35:49)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没什么意 也没什么为  )
(13:35:57)培智与[法迄巴]说:知道圣轮法师吗?
(13:36:05)小马哥与[法迄巴]说:睡觉前,妄想特别厉害。为什么呢?
(13:36:10)培智与[法迄巴]说:知道台湾大德圣轮法师吗? 〖重复〗
(13:36:35)[法迄巴]与培智说:您既然不能把握時機,那也不是我不慈悲。我不認識聖論法師
(13:36:54)[法迄巴]与小马哥说:那是您個人獨有的習氣
(13:36:57)培智与[法迄巴]说:算了 回去吧! 〖重复〗
(13:37:10)[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與培智的論說,您已看到了吧?
(13:37:32)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在细看
(13:38:23)666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666 专送】
(13:38:37)[法迄巴]与*净宗心要说:您見我殺氣盈尺,或盛氣凌人嗎?
(13:38:43)[法迄巴]与666说:南无阿弥陀佛
(13:39:08)*净宗心要与[法迄巴]说:自问自知,佛法不是论给别人听的。有道无道,自己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13:39:29)[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若沒有什麼意,也沒什麼認為,那您對我說了一些「沒有意義的話」!以後不要再犯同樣錯誤。
(13:40:03)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犯不犯 是我的事 你少管 )
(13:40:08)666与[法迄巴]说:请问您的置心一处,是用什么方法?比如:观呼机?念佛?还是参话头?
(13:40:22)[法迄巴]与*净宗心要说:有道無道自己知道,這句對有修行的人是正確。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就是錯誤的。
(13:40:24)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水推草?
(13:40:38)*净宗心要与[法迄巴]说:哈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13:40:47)*净宗心要与[法迄巴]说:
(13:40:59)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对你说 这里比你厉害的那就是我 我生气了就想骂人 )
(13:41:02)[法迄巴]与要等你多久说:若您不向我囉哰的話,我不只會少管,還會不管!
(13:41:41)[法迄巴]与*净宗心要说:佛法論議,或是眾度說法,是不分對象是什麼類的眾生,除非犯五不說之類。
(13:41:42)培智与[法迄巴]说:念佛本是最重要 可惜同修早丢掉 执着法理爱戏论 与觉向背有啥好 因果终将还自报 叹哉几人能知晓 返朴归真在念佛 重中之重真明了
(13:41:52)*净宗心要与[法迄巴]说:谁也没有错,只有自己是错的!!!您还不懂吗?再去修30年一定会懂的
(13:41:58)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对你牢骚什么呀 你快滚 )
(13:42:02)要等你多久与[法迄巴]说:我对你牢骚什么呀 你快滚 〖重复〗
系统:要等你多久 成功被您屏蔽!
(13:42:38)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3:04:42)培智与法迄巴说:不要在草中游荡! ------水推草? 风吹草?
(13:42:40)[法迄巴]与*净宗心要说:這句倒是真實語!我反問您,您果真也知自己錯了嗎?
(13:43:10)[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test
(13:43:25)[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他的意思是說:不要自欺欺人。
(13:44:24)[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告訴您我已與他談畢,意旨是讓您了知我們已談畢,並不是說,他這個人是有修行的人!就佛法的了解與平實而言,大乘佛法手札是比較好多了
(13:46:1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2:56:29)*净宗心要与小悲说:言谈高妙算得了什么本事,至道无难嘛,能从心地里自然流出浅近平实之语让闻者得利,才算真慈悲菩萨
(13:46:23)pureland与[法迄巴]说:找到临门一脚的人了吗?
(13:46:40)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12:58:03)*净宗心要与小悲说:道力不充,语必迂曲艰涩
(13:46:52)[法迄巴]与pureland说:撠不到被我臨門一腳的人 ^_^
(13:47:00)pureland与[法迄巴]说:哈哈
(13:47:05)pureland与[法迄巴]说:郁闷吧
(13:47:25)[法迄巴]与pureland说:怎會鬱悶? 以平常心說法
(13:47:41)pureland与[法迄巴]说:那就好,平常心是好东西
(13:47:53)[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有些人話能說,但行不來!
(13:48:13)[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指這件事 => :(12:58:03) *净宗心要与小悲说:道力不充,语必迂曲艰涩
(13:49:55)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行最难.
(13:51:00)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大乘佛法手札师承有门.
(13:51:0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當然!在學佛法時,一般而言是信解行證,但卻有一種人是直接行,不經過四個階段。
(13:52:00)[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所以,行是最重要!但他的行還是有正確目標的行,所以正見是很重要。就是只有正見、正行二者而已,此是圓覺經中上上根器者:頓覺人
(13:53:07)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您这个网名什么意思啊?好像,密宗的名字
(13:53:34)[法迄巴]对着小马哥笑了笑
(13:53:42)?与[法迄巴]说:初学佛法应该怎样开始
(13:53:52)pureland与[法迄巴]说:fatsiba?
(13:54:17)*a信息中心a与[法迄巴]说:您的已被抽选为今日"幸运用户",请马上联系客服QQ:809021560领取您的"奖金"及"奖品",验证码【0758】←请牢记! )
(13:54:2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筷子师傅 专送】
(13:54:37)小马哥与[法迄巴]说:您修心中心法吧
(13:54:45)[法迄巴]与?说:先看佛法基礎書籍,從以下學起:三十七道品、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四無量心、四攝法
(13:54:5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南无阿弥陀佛
(13:55:05)?与[法迄巴]说:你真列害
(13:55:09)?与[法迄巴]说:莲花
(13:55:1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聽人言,仁者是善知識,請您開示佛法!
(13:55:36)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末学稍后再仔细读读圓覺經,看能否明白些.
(13:55:44)[法迄巴]与pureland说:我的英文是 fatsiba 沒錯
(13:56:04)[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若是工作時,就專心工作,下班後再去讀!
(13:56:09)培智与[法迄巴]说:持花
(13:56:14)培智与[法迄巴]说:老实念佛
(13:56:31)pureland与[法迄巴]说:
(13:56:58)[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法迄巴部落格:http://fatsiba.blogspot.com
(13:56:58)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筷子师傅已到. )
(13:57:05)[法迄巴]与所有人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3:57:5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很善于演说
(13:58:1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已經打過招呼,他的佛法無言無行,所以他無說,我也無聽!
(13:58:23)[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因為我已破見惑之故
(13:58:30)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法迄巴已到.刚与培智交流. )
(13:59:2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印度的一位伟大圣者曾说过 谈论得太多的人,谈论成瘾,他们对于法高谈阔论;「演说太多的人,演说成瘾,他们对于法经常演说。
(13:59:3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听讲成瘾的人,他们不断地聆听法的演讲。然而,只是谈论、只是听讲,并没有用。
(13:59:54)?与[法迄巴]说:我说大智慧到彼岸就是菩提接近吗 )
(13:59:57)?与[法迄巴]说:请问 )
(14:00:0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很多眾生的確是有這種習氣
(14:00:1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藉由谈论、听讲,应该是会有所启发。藉由谈论、听讲,一个人应该得到指引,而且应该开始走上正法之道。
(14:00:3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一个人开始一步接一步地走,这个人就是在修行法
(14:00:42)[法迄巴]与?说:大智慧如快船,菩提如彼岸,此二者不同義
(14:00:4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修行法,只是讨论争辩,只是一直对别人解释法,他能得到什么呢?
(14:01:12)[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說的很好!^_^
(14:01:3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仅仅谈论,并没有用。「仅仅演说,并没有用。「仅仅聆听,也没有用。
(14:02:0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一个人只有在修行法时,才能获益。如果一个人不修行法,只是不断讨论它,这是多么不幸!
(14:02:4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一位因饥饿而痛苦的人,一盘食物已经放在他的面前,他却赞美着食物:「多么好吃的食物,多么美味的食物!」他向食物行礼,他向那位准备如此美食的厨师行礼。
(14:03:0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可是,他连一口也不品尝!仍旧继续为饥饿所折磨。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14:03:46)?与[法迄巴]说:一语道破
(14:04:2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說的很好,但所說並不盡然是正確!也許您知我所說義,或是不知。
(14:05:0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相同地,有个病人因为生病而不安、焦躁和不舒服。他称赞着摆在身旁的药物,他对着药物歌颂、行礼,他也向开处方的医师行礼。但是他却不服药!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14:05:21)[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之前有一段話,對初學而言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就是您轉貼給666看的那一段話
(14:05:3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而这正是完全相同的情形,当一个人将法仅仅当作一个谈话的主题、一个有时会转变成激辩和凶暴争论的知识游戏,
(14:05:40)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筷子师傅已看你谈话记录.我已把你主页发给他 )
(14:05:47)?与[法迄巴]说:什么话
(14:05:4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而后与人争吵开始吼叫:「我的宗教是正确的,你的宗教是错误的!我的宗教是崇高伟大的,你的宗教是无用的!」他们开始打架、杀戮、纵火,到处制造混乱不安。
(14:06:03)[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了解,多謝您的善意
(14:07:19)?与[法迄巴]说:您看的关于佛法的书一定很多吧。
(14:07:25)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筷子师傅是出家人,打坐六年,如实观察身心. )
(14:07:2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所以一个人应该不是从书本上去修行 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方法 自己亲自去经验
(14:07:28).与[法迄巴]说:呵呵,那他用文字不是开示吗,那他的實踐又怎麼 )
(14:07:36).与[法迄巴]说:呵呵,那他用文字不是开示吗,那他的實踐又怎麼 〖重复〗 )
(14:07:49)慈心与[法迄巴]说:阿弥陀佛!您的佛法讲的好,我很佩服
(14:07:54).与[法迄巴]说:那他不是文字开示吗,那他的實踐又怎麼 )
(14:07:58).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
(14:08:10)慈心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慈心 专送】
(14:08:13)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筷子师傅的法如何呀  )
(14:08:1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更应该给大家说说具体的修行方法 而不是佛陀觉悟后的理论
(14:08:17).与[法迄巴]说:那他的实修又怎麼 )
(14:08:24)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筷子师傅的法如何呀  〖重复〗
(14:08:5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假如你是个觉悟的人的话。。。
(14:08:55).与[法迄巴]说: )
(14:09:09)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你没睡着吧
(14:09:46)慈心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慈心 专送】
(14:10:26)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你不是挺能说的吗 现在怎么不讲话了呢
(14:11:50)?与[法迄巴]说:师傅你修到什么程度拉 )
(14:13:10)慈心与[法迄巴]说:刚刚说我在这里中奖了,是网上骗子在做怪吗
(14:15:5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是如此。如您所知,在正式修行前是否應該知道方法之原理,之後才再說方法?
(14:16:14).与[法迄巴]说:在大乘經典中,找到有道理的部份,然後,要拿來實修 ) )
(14:16:32)[法迄巴]与慈心说:南无阿弥陀佛
(14:16:40).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
(14:17:20).与[法迄巴]说:你去做个讲师吧? )
(14:17:23)慈心与[法迄巴]说:本人愚笨
(14:17:26)[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多謝您的告知!
(14:18:05)[法迄巴]与慈心说:哦,能知自己缺點也不簡單了!能夠承認自己的缺點,更令人佩服,請繼續這個直心特質!
(14:18:37)[法迄巴]与死了都不知道说:有何指教?
(14:19:05)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问你 筷子师傅的法如何  )
(14:19:09)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问你 筷子师傅的法如何  〖重复〗
(14:19:20)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问你 筷子师傅的法如何  〖重复〗 〖重复〗
(14:19:48)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你怎么不说了
(14:19:56)[法迄巴]与*--雪梦--说:昨日您轉貼的文章中,發言人「青燈xx」忘了叫什麼名稱,他很不錯
(14:20:10)[法迄巴]与死了都不知道说:您何不直接去問他本人?
(14:20:23)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问了 现在问你
(14:20:39)[法迄巴]与死了都不知道说:他說的非常好,很實在!
(14:20:51)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哦  难道你有这样的见解
(14:21:06)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那你怎么不给他顶礼呢
(14:21:59)[法迄巴]对死了都不知道微微一笑:一定要頂禮才行嗎?
(14:22:07)慈心与[法迄巴]说:我的佛,直心是道场,还好没有念贪心,还怕太执 〖重复〗
(14:22:08)*--雪梦--与[法迄巴]说:我转贴? 什么啊?
(14:22:11)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恩 
(14:22:16)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去顶礼
(14:22:26)*--雪梦--与[法迄巴]说:没听说青灯某某这个人啊!
(14:22:33)[法迄巴]与*--雪梦--说:就是您回某人的一些詩偈
(14:22:47)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你好象从来不给谁顶礼 现在给筷子师傅顶礼吧 
(14:23:0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有人建議我向您頂禮,您受不受?
(14:23:16).与[法迄巴]说:應以一心三觀為理解的基礎途徑,再同時打開修行證悟的作為 )
(14:23:27)[法迄巴]与死了都不知道说:我是已斷惑的人,依佛法只有同時是已斷惑的人才可以給我頂禮,否則有過!
(14:23:37)*--雪梦--与[法迄巴]说:明白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对话!
(14:24:03)[法迄巴]与*--雪梦--说:我說那個人,很不錯,有機會請他上來談佛法!
(14:24:12)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是让你给筷子师傅顶礼 没让别人给你顶礼呀
(14:24:32)[法迄巴]与死了都不知道说:您去問他本人是否受我的頂禮!
(14:24:36)?与[法迄巴]说:顶礼
(14:24:38)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好
(14:24:43)[法迄巴]与?说:南无阿弥陀佛
(14:24:54)*--雪梦--与[法迄巴]说:是的 他人很不错 可以向我这个老头请教指点 很谦虚的!
(14:25:0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你恭敬三宝的僧人 那是你的恭敬心 至于我受与不受。。。这个问题我只有如实观察你的顶礼 哈哈
(14:25:10)pureland与[法迄巴]说:文殊菩萨帮虚云老和尚挑担子当了侍从?那虚云老和尚且不是罪过大了?
(14:27:5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阿羅漢被打落牙齒一落地,當地三年有乾旱,所以達摩被神光打落牙時就和血吐入。不只是佛制斷惑人不能向眾生、凡夫僧頂禮,也同時是避免受禮人得過。您若能自言已斷惑者,我勘得過,就算嗑到頭流血也是應該的。
(14:28:46)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14:27:55)*筷子师傅与培智说:如果你顶礼 我会赞叹你的平等 恭敬的心
(14:28:51)[法迄巴]与pureland说:意義不同!
(14:29:02).与[法迄巴]说:找到开悟,修道才要开始,渐顿不离的,修道中有点悟解,悟解中又有点实修.争论实修与否没多大的意义
(14:29:2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什么叫平等心?你心不平等 何以为觉悟者?
(14:29:30)[法迄巴]对.微微一笑:說的很好!
(14:29:35)pureland与[法迄巴]说:如何不同啊。fatsiba?
(14:29:49)[法迄巴]对*筷子师傅微微一笑:我只算是開悟者,不算是覺悟者
(14:29:53).与[法迄巴]说:赞同我呀
(14:29:57).与[法迄巴]说:呵呵
(14:30:36)[法迄巴]对pureland微微一笑:菩薩威神力全隱,所以虛雲和尚不得咎。佛所用物,眾生、菩薩、諸阿羅漢皆不能用。
(14:31:02)[法迄巴]对pureland微微一笑:已斷惑人之威神力不能隱,所以受禮者有大災難!
(14:31:4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有二事與仁者談,一是仁者能自承已斷惑者否? 一是仁者是如何用功?
(14:31:46)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14:31:57)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14:32:03)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重复〗
(14:32:09)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重复〗 〖重复〗
(14:32:14)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14:32:2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没有开悟的人生恭敬心 以觉悟的人也生恭敬心 哈哈 怎到了你一个刚明白道理的人就不能心生恭敬?为什么?
(14:32:24)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14:32:42)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14:32:47)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经大家表评 一致认为你应该向筷子师傅顶礼 这样我们都会赞叹您的平等恭敬心 请吧 法迄巴报身大师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重复〗
系统:死了都不知道 成功被您屏蔽!
(14:33:0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说说?
(14:33:15)pureland与[法迄巴]说:那照你这样说,你来这样找临门一脚的人,既然无有,那还留着这样做什么?找不到应机的人你这些言论势必让人起惑和一些微词。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反大罪,就因为你是初果
(14:33:29)pureland与[法迄巴]说:如此这样你就太不慈悲了
(14:33:39)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你来这里无有意义
(14:34:4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眾生、開悟人、斷惑人、菩薩、佛,此五者不是同一境界。為何阿羅漢的牙一落地,當地會有三年乾旱呢?這您真能了知原因嗎?若能了知,怎不知佛不許斷惑聖賢人向眾生及凡夫僧頂禮?
(14:35:54)[法迄巴]与pureland说:您說的很好!可惜的是,我不住小乘所以說法度有緣,同時我也仍在用功中!
系统:死了都不知道 被您成功解除屏蔽!
(14:37:10)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送给你一个字 呸
(14:37:22)?与[法迄巴]说:你不要顶礼
(14:37:24)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送给你一个字 呸 〖重复〗
(14:37:26)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送给你一个字 呸 〖重复〗 〖重复〗
(14:37:28)死了都不知道与[法迄巴]说:我送给你一个字 呸 〖重复〗 〖重复〗 〖重复〗
系统:死了都不知道 成功被您屏蔽!
(14:37:31)?与[法迄巴]说:一定要坚定
(14:37:40)?与[法迄巴]说:我支持你
(14:38:23)[法迄巴]与?说:是否頂禮並不重要,重點是,若眾生應該對佛所制的袈裟尊重,要對三寶尊重,那佛所制的規矩、戒律也是要同時尊重。
(14:38:46)因缘与[法迄巴]说:您好,仁者辛苦了,谢谢,供养鲜花给您!【因缘 专送】
(14:38:50).与[法迄巴]说:法迄巴法理昭如日月,不知实修与否也不怎么是邪师外道的东西,筷子师傅只会说怎么实践沒有怎么教人起歩,他们都不应顶礼 )
(14:38:51)[法迄巴]与?说:凡不合法制的事皆不能去做,只是如此而已!
(14:38:56)[法迄巴]与因缘说:南无阿弥陀佛
(14:39:29)[法迄巴]与.说:不知所云...
(14:39:33)?与[法迄巴]说:供灯
(14:39:42).与[法迄巴]说:法迄巴法理昭如日月 )
(14:39:52).与[法迄巴]说:是赞同的 說的很好! )
(14:40:50)pureland与[法迄巴]说:您认为修行过程中菩提心起什么样的作用?重要吗
(14:41:25)[法迄巴]与pureland说:對幾乎所有眾生而言,若要成佛就一定要發菩提心,那是必要的。
(14:41:55)pureland与[法迄巴]说:好
(14:42:14)pureland与[法迄巴]说:那您的相续中可发起了菩提心?
(14:42:1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目前,與您交談想了知二是:一是您能自承是已斷惑人否? 二是您是如何用功的? 前者您可以不言,但請開示後者!
(14:42:24)?与[法迄巴]说: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佛啊
(14:42:45)[法迄巴]与pureland说:我已曾發過,而且也有菩提誓願文,您可以至我的網誌看
(14:42:55)[法迄巴]与?说:行六度之人
(14:43:09)?与[法迄巴]说:就是说不那么复杂拉
(14:43:19)pureland与[法迄巴]说:好
(14:43:40)?与[法迄巴]说:也挺复杂
(14:43:48)[法迄巴]与?说:佛法本來簡單平實,是眾生自己把它搞的複雜
(14:43:52)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但是您是如何行菩提心的?
(14:43:5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不想回答你这样的问题 我的境界只有我清楚 我说了他不代表你的 没有意义
(14:44:0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人饮水
(14:44:57)[法迄巴]与pureland说:請看「文章特別清單 / 76.佛菩薩菩提誓願文 」
(14:45:02)?与[法迄巴]说:修行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懂得那些律拉
(14:45:30)pureland与[法迄巴]说:还是你简单的给说说
(14:45:33)?与[法迄巴]说:要想收敛自己的习性可真难
(14:45:52)?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14:46:11)[法迄巴]与pureland说:能發菩提心者,少有一世修行就能如此,多是累劫來的修行所致。我今生是因為想要斷煩惱障所引起,最後才發菩提心,連塵沙惑(理障)也要斷除
(14:46:13)?与[法迄巴]说:我说的对吗
(14:46:25)?与[法迄巴]说:对多少,错多少
(14:46:32)?与[法迄巴]说:哪错拉
(14:47:2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了解,但我並沒請您說您所入的境界,它對我的意義就算說了,也等同未說。如敝人之前所說有二事:一是您能自承是已斷惑人否? 二是您是如何用功的? 前者您可以不言,但請開示後者!
(14:48:25)[法迄巴]与?说:如實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如實知無生,就能夠漸斷習氣
(14:48:4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的出发点是争论 不是交流 也不是请教 所以我不能言
(14:48:5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您是否观察过您来这里的真正的目的还有您说的每句话都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
(14:49:4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開示眾生解脫法是菩薩本願。除非您沒有此願,否則就算是天魔來問如何用功的法門,菩薩斷無不說之理,否則不名菩薩(覺有情)
(14:50:37)[法迄巴]与pureland说:我觀察過自己來此的目的,但不是每句話皆入無生(菩提)
(14:50:5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不是已经断惑了吗?我还发什么愿呢
(14:51:2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即使是佛,您也仍可以發願。我吃飯而飽,不代表您亦能飽。
(14:51:32)pureland与[法迄巴]说:这样说吧,来这里利益众生的心占多少?可就夹杂其他的心念
(14:51:47)?与[法迄巴]说:我现在进行不下去,是不是因为人间琐事太繁忙
(14:52:00)[法迄巴]与pureland说:來這裡是依本願,也在說法同時斷自己的煩惱。
(14:52:10)?与[法迄巴]说:但也没办法 )
(14:52:18)[法迄巴]与?说:指往習氣的事進行不下去嗎?
(14:52:19)?与[法迄巴]说:那有办法吗 )
(14:52:31)[法迄巴]与?说:指斷習氣的事進行不下去嗎?
(14:52:34)pureland与[法迄巴]说:烦恼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14:52:54)pureland与[法迄巴]说:习气翻出来的多不多?
(14:53:10)[法迄巴]与pureland说:對我而言是減少了
(14:53:20)?与[法迄巴]说:也说不太明白就是不能佛法和人间法结合 )
(14:53:31)[法迄巴]与pureland说:習氣可以直接斷,不一定要翻出來,它不離三毒
(14:53:36)?与[法迄巴]说:没有时间 )
(14:53:49)?与[法迄巴]说:念的太多有些迟钝 )
(14:53:50)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你直接断了?
(14:53:59).与[法迄巴]说:未法众生..理性是通过实修与经典相契合, 两者不离,修道中有点悟解,悟解中又有点实修,是最好的. )
(14:54:02)[法迄巴]与?说:怎不能結合?您說說看哪些地方不能結合!
(14:54:16)[法迄巴]与pureland说:目前還未斷思惑
(14:54:2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的请求开释与你的发心不同 我不饱我自己可以去吃 哈哈 佛也不度无缘之人 〖重复〗
(14:54:33)pureland与[法迄巴]说:我记得佛陀弟子中阿罗汉中还有因习气在叫人家小婢
(14:54:47)pureland与[法迄巴]说:嘿嘿
(14:55:00)jkk与[法迄巴]说:何谓佛境界,
(14:55:33)[法迄巴]与.说:未法众生..「斷惑」是通过实修与「見地」相契合, 两者不离,於因地修行就要與果地覺相同。
(14:56:11)?与[法迄巴]说:我做事很转椅 )
(14:56:1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說法不是只給我一人看,這裡有其他眾生在。但您可以決定要說或不說!
(14:56:21)?与[法迄巴]说:专一 )
(14:56:24)[法迄巴]与jkk说:無生
(14:56:29)?与[法迄巴]说:你明白拉吗 )
(14:56:4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缘到我一定说的 )
(14:56:50)[法迄巴]与pureland说:那叫「餘習」,屬於塵沙惑的領域,不是思惑的領域
(14:57:17)pureland与[法迄巴]说:那也是习气啊
(14:57:25)jkk与[法迄巴]说:止,止,我法妙难思,何解
(14:58:28)?与[法迄巴]说:怎么不说话。 )
(14:58:3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既然如此,我不再言。但您之前所譬喻的事,那不是絕對的事。身上藥包是要吃了才能治病,所以說法不修行是不能斷惑,這個說法是正確。但說法本身若同時是斷惑的法門,那就能斷惑。圓覺經中的三摩缽提成佛法,
(14:58:4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就是這類的法門
(14:59:17)[法迄巴]与pureland说:是習氣沒錯,但不是輪迴的習氣,所以阿羅漢也不算究竟
(14:59:18).与[法迄巴]说:顶礼
(14:59:34).与[法迄巴]说:同意
(14:59:38)[法迄巴]与jkk说:您若已悟無生的義理,您就懂這一句話。
(14:59:49).与[法迄巴]说:同意 〖重复〗
(14:59:50)pureland与[法迄巴]说:故我说翻习气你也该有分
(14:59:55)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
(15:00:02)[法迄巴]与?说:您可以說您所知的「佛法與世法不能結合」的問題給我看
(15:00:04)?与[法迄巴]说:是不是我不聪明 )
(15:00:10)[法迄巴]对着.笑了笑
(15:00:37)?与[法迄巴]说:能结合 )
(15:00:41)pureland与[法迄巴]说:您对念佛法门有什么高见?
(15:01:02)?与[法迄巴]说:但佛法要用功 )
(15:01:17).与[法迄巴]说:實修的前提在自覺.自覺的前提是什么? )
(15:01:19)?与[法迄巴]说:要念念不忘 )
(15:01:41)?与[法迄巴]说:可是我在做别的事时都很专一 )
(15:01:44)[法迄巴]与pureland说:習氣被翻出,必然傷人或傷己,所以我說不一定要直接翻,可以直接斷。於念生時察知,知而後不隨,此即是修行。乃至諸念妄習皆不生
(15:01:50)?与[法迄巴]说:比如学习 )
(15:01:59)?与[法迄巴]说:你明白拉吗 )
(15:02:14)?与[法迄巴]说:那时就得忘记佛 )
(15:02:16)[法迄巴]与pureland说:沒有高見,老實、一心念佛比較重要
(15:02:28)?与[法迄巴]说:所以现在有很多进行不下去 )
(15:02:39)?与[法迄巴]说:我觉的没意思 )
(15:02:41)pureland与[法迄巴]说:是不是我可以理解成在源头上就察觉习气那就不翻了是吗
(15:02:46)jkk与[法迄巴]说:那么多的菩萨,是真有还是幻有,
(15:02:47)[法迄巴]与?说:這個行為是正確的,若不能專一反而是錯誤的。這是您的法門所致。
(15:02:55).与[法迄巴]说::宗教中的實修離不開親驗的過程,親驗的過程的前提是什么?
(15:03:31)?与[法迄巴]说:我满脑子里都是佛 )
(15:03:49)?与[法迄巴]说:好久拉 )
(15:03:51)[法迄巴]与pureland说:習氣翻出有多種層次,心生、念轉或口言或身行,在心生時就要察知而覺,不必到翻出時才去改過
(15:04:17)?与[法迄巴]说:现在在人间变成什么样子拉 )
(15:04:29)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嗯
(15:04:41)[法迄巴]与?说:修行初義在養成「專心一志」,所以用功時要如此,做事時也應如此。若今午要工作反而跑上來,那就不是專一的意思。
(15:04:48)?与[法迄巴]说:我发过愿的 )
(15:05:00)pureland与[法迄巴]说:心生时就察觉难度大不大?
(15:05:08)[法迄巴]与jkk说:不執著就同幻,執著就是實
(15:05:35)[法迄巴]与.说:佛法說是定慧等持 => 宗教中的實修離不開親驗的過程,親驗的過程的前提是什么?
(15:06:13)?与[法迄巴]说:人世间生存很现实,要时刻计划好你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
(15:06:17)[法迄巴]与pureland说:這叫禪那法,圓覺經中有說明。難度大不大是因人而異,並沒定論。
(15:06:38)?与[法迄巴]说:可是我每天只想佛,那能行吗 )
(15:07:10)jkk与[法迄巴]说:消灾的方法
(15:07:10)pureland与[法迄巴]说:您应该在心生时就能察觉了吧
(15:07:22)[法迄巴]与?说:此二並不相悖,依計劃執行,執行時不要執著。吃飯時,心若無食欲還是可以將食物塞入嘴中。
(15:07:22)jkk与[法迄巴]说:消灾的方法,
(15:07:25)?与[法迄巴]说:我要想工作就变的狡猾 )
(15:07:40)?与[法迄巴]说:想佛法就要六度 )
(15:07:54)?与[法迄巴]说:结合不了 )
(15:08:03)[法迄巴]与pureland说:這是我的功夫之一種。我通常是令心無妄念,那就不用去察、覺。
(15:08:19)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为什么阿罗汉不在心生时就察觉就修改呢?还要言行有余习
(15:08:34)?与[法迄巴]说:我不去想就办不好 )
(15:08:38)[法迄巴]与?说:我已說過,您沒有仔細的思考我說的意思 => 此二並不相悖,依計劃執行,執行時不要執著。吃飯時,心若無食欲還是可以將食物塞入嘴中。
(15:08:40)pureland与[法迄巴]说:看来您比阿罗汉还厉害
(15:08:50)pureland与[法迄巴]说:有没有五果?
(15:08:54)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
(15:10:06)[法迄巴]与pureland说:阿羅漢見地不夠清明,這從楞嚴經中佛說富樓那已證阿羅漢,卻於無生見地不明之處,可以察知此事。我是走菩薩乘、佛乘的人,與他們不同道
(15:11:11)[法迄巴]与pureland说:又,每一個阿羅漢所用法門不同,所以不代表他們皆能與心中習氣生起時就能察知。
(15:11:4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15:10:06)法迄巴与pureland说:阿羅漢見地不夠清明,這從楞嚴經中佛說富樓那已證阿羅漢,卻於無生見地不明之處,可以察知此事。我是走菩薩乘、佛乘的人,與他們不同道 ----你在诋毁阿罗汉
(15:11:53)?与[法迄巴]说:不用心就等于不用脑。心若無食欲還是可以將食物塞入嘴中 )
(15:11:59)?与[法迄巴]说:我不懂 )
(15:12:17)pureland与[法迄巴]说:那你现在该是一地菩萨?还是三贤位圣人?
(15:12:29).与[法迄巴]说:佛陀講《阿含經》時,卻有眾生證入菩薩位;講《大涅槃經》時,卻有證入聲聞位 )
(15:12:40)pureland与[法迄巴]说:不好意思,我是初学者问的话不够专业
(15:12:43).与[法迄巴]说:佛陀讲《阿含经》时,却有众生证入菩萨位;讲《大涅槃经》时,却有证入声闻位
(15:12:54)[法迄巴]与?说:您吃食物是為了要養身,不一定要滿足食欲。所以,心若無欲者,還是可以吃東西。同樣的,心若無欲的人,也可以依計劃做事。
(15:12:54)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但是您就专业的回答我吧
(15:13:07).与[法迄巴]说: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15:13:1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 阿罗汉 】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
(15:13:2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
(15:13:3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来十号之一
(15:14:1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怎说不够清明?
(15:14:23)[法迄巴]与pureland说:很多眾生的習氣不喜看他人有成就,或因不信而造妄語,這些您已在此室觀察到了,所以,我不再回答我的證境。您但「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即可
(15:14:41).与[法迄巴]说:聲聞果不是佛果,佛果是聲聞果? 〖重复〗
(15:14:57)?与[法迄巴]说: )
(15:15:14)?与[法迄巴]说:断欲进行不下去拉 )
(15:15:1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来十号之一
(15:15:16)?与[法迄巴]说:呵呵 )
(15:15:3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来等同佛不?
(15:15:36)[法迄巴]与.说:報身佛必然經歷過阿羅漢的階位,阿羅漢又名殺伲苑鹗前⒘_漢,但阿羅漢不是佛
(15:16:05).与[法迄巴]说:報身佛必然經歷過阿羅漢的階位
(15:16:11)?与[法迄巴]说:有点乱。等我想好在向您请教 )
(15:16:1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不够清明他就不能叫如来 叫如来就说明是够清明的
(15:16:40)[法迄巴]与?说:我已經說明方法了,也解釋過了。若進行不下去,那是「沒有認真去執行」,或「尚未經過反復執行」所致。這不是一時三刻能達到。了.解.了.嗎?
(15:17:01).与[法迄巴]说:你不要說什么報身不報身了.三身是一如
(15:17:16).与[法迄巴]说:15:16:32)*筷子师傅与[.]说:不够清明他就不能叫如来 叫如来就说明是够清明的
(15:19:09)pureland与[法迄巴]说:您说念佛该如何修好?
(15:19:2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阿羅漢見無常,所以有涅槃可入,佛見無生所以無涅槃可入。此所以說阿羅漢見地不明之故。
(15:19:5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恩,我水平有限
(15:20:15)[法迄巴]与.说:三身歸攝於一身,但三身各有義理、用途。
(15:20:20)?与[法迄巴]说:明白拉 )
(15:20:26)?与[法迄巴]说:吗? )
(15:21:03)?与[法迄巴]说:谢谢拉 )
(15:21:08)[法迄巴]与pureland说:專心一志無旁鶩,口誦心聞
(15:21:2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杂阿含经第75经——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15:21:32)[法迄巴]与?说:若真明白那就恭禧了!
(15:21:41)pureland与[法迄巴]说:心闻心念行不?
(15:21:4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好好看看在说
(15:21:44)?与[法迄巴]说: )
(15:21:46).与[法迄巴]说:15:21:2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杂阿含经第75经——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15:21:4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杂阿含经第75经——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15:21:50)?与[法迄巴]说: )
(15:21:58)?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
(15:22:11)[法迄巴]与?说:南无阿弥陀佛
(15:22:18)?与[法迄巴]说:我什么都不明白 )
(15:22:37)?与[法迄巴]说:修行吧 )
(15:22:57)?与[法迄巴]说:顶礼 )
(15:23:0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從了義經說法。但可以看看您所建議的經文。請給我關鍵字!
(15:23:20)[法迄巴]与?说:合十即可!
(15:23:23).与[法迄巴]说:學佛之次第,是信解行證,信解、聞思,乃是修行、體證之先導。
(15:23:31)?与[法迄巴]说:南无阿弥陀佛 )
(15:23:55).与[法迄巴]说:缺乏修證之慧,聞慧、思慧只是乾慧
(15:24:12).与[法迄巴]说:容量墮為邪見狂慧
(15:24:3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http://zhengsheng.heshang.net/zah-75.htm
(15:24:58).与[法迄巴]说:佛法之理論,是為實踐而服務的
(15:25:06)[法迄巴]与pureland说:心念心聞也可以,重點是專心一志,當念之時,眼不見、耳不聞、鼻無嗅、舌無味、身無觸,如是「都攝五根」淨念相繼才是正確方式。
(15:25:46)pureland与[法迄巴]说:耳不闻?
(15:26:02)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佛号在哪?
(15:26:18)pureland与[法迄巴]说:你平时念佛吗
(15:26:20)[法迄巴]与pureland说:佛號在心念,這不是您自己的選擇嗎?
(15:26:58)pureland与[法迄巴]说:心念耳睡觉?
(15:27:07).与[法迄巴]说:(15:16:47)*筷子师傅与[.]说::阿羅漢::如来十号之一 )
(15:27:09).与[法迄巴]说: )
(15:27:20)[法迄巴]与.说:佛法之理論及方法,是為達到無生、解脫的目的而產生的。
(15:28:1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去看,但也給您大乘的見解:No. 375 大般涅槃經 (卷25) T12, p0768c
(15:28:4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15:28:5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15:29:19)[法迄巴]与pureland说:心念時,是用意識,所以其餘五根不用
(15:29:30)pureland与[法迄巴]说:奇怪的。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少了一根
(15:30:09)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意根可要管住其他的5兄弟?
(15:31:0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已看完,但與我所說並不衝突
(15:31:3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自己想想吧
(15:31:40)[法迄巴]与pureland说:祂無心念,所以是都攝六根,您有心念所以是都攝五根
(15:32:0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已想過,也已想清楚。我所引的經文,您也想清楚否?
(15:32:41).与[法迄巴]说:不能由信解而起修,去親證佛法之真智,那麼,由聞思、信解而得來的對佛法的理解,就難以確保是正解;缺乏修證之慧,聞慧、思慧只是乾慧 )
(15:33:19)[法迄巴]与.说:這是必然的
(15:33:37).与[法迄巴]说:同意
(15:33:41).与[法迄巴]说:事上三乘跟一乘沒区分?
(15:33:4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来十号之一 :你怎说不够清明?不够清明他就不能叫如来 叫如来就说明是够清明的
(15:33:50).与[法迄巴]说::佛法之理論及方法,是為達到無生、解脫的目的而產生的
(15:34:02).与[法迄巴]说::如来 義是什么? 無所徒來 無所徒去,如如不動
(15:34:2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是你没有表达清楚还是我对你说的话不够理解?
(15:35:01)?与[法迄巴]说:莲花 )
(15:35:04)?与[法迄巴]说:善知识们慢聊,末学先行告假,有缘再会! )
(15:35:0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阿罗汉动吗
(15:36:01).与[法迄巴]说:聲聞乘跟緣覺乘如果也能夠徹底的做到覺二無我,除二種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的話,那這兩乘也會變為佛乘,所以歸根結底只有一乘?
(15:36:14)pureland与[法迄巴]说:五根中耳根最灵敏,意根最调皮,意根摄耳根再统摄其他根,如此这样念佛得力否?
(15:37:0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以為聲聞阿羅漢,與如來阿羅漢是同一義嗎?之前所議論的是有餘習的阿羅漢,那是聲聞阿羅漢。所有我所說的也是針對此類者而說
(15:37:4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说了吗在这之前?
(15:37:52)[法迄巴]与.说:沒錯
(15:38:10).与[法迄巴]说::三乘說,多乘說這一切都是暫時性的,最後強調只有一乘
(15:38:2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在那之前的議論就是針對有餘習的聲聞阿羅漢,您大概沒看到這一段我與他人論議的話
(15:39:06).与[法迄巴]说:三乘說,多乘說這一切都是暫時性的,最後強調只有一乘
(15:39:18)[法迄巴]与pureland说:就只是專心於佛號,其餘的皆不必去理會,這樣就叫做「都攝五根」
(15:39:2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说的是你对阿罗汉的定义 你没有说清楚
(15:39:37)[法迄巴]与.说:沒錯,這在法華經上已明說此事
(15:39:56)pureland与[法迄巴]说:他说您不想回答我的问题,是吗
(15:40:05)pureland与[法迄巴]说:如果这样我就不问了
(15:41:0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菩萨也有10地那 按你解释说法 我也可以说 菩萨也不够清明 因我说的是登地菩萨 哈哈
(15:41:08).与[法迄巴]说:真實如來離諸根量,二乘所不能知?
(15:41:12)[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桌子與鍵盤是不同物,已知如來與阿羅漢差別的人,就如同見桌子與鍵盤之後,並不會產生鍵盤是桌子的混淆見解。不是我沒說清楚,是您沒仔細看我與他人的論議。一般說阿羅漢,指的是聲聞、緣覺二乘,說菩薩是指菩薩,
(15:41:2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說佛,那就是指如來
(15:42:1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依我貼給您看的經文,十地菩薩的確是見不了了,也是不夠清明的意思。但我之前所說的是「見地」,而不是因為證境不足而見不了了之意思。此二不能搞混。
(15:42:34).与[法迄巴]说:很多佛教人士一直認為菩薩的境界高於阿羅漢?
(15:42:52)[法迄巴]与pureland说:不想回答您的問題?指什麼的?
(15:43:03).与[法迄巴]说:大乘佛學以三乘歸一乘,終於成佛一乘之中,其中阿羅漢及聲聞、緣覺二乘與菩薩乘之最大不同即以是否救渡眾生為別,大乘經典皆主張應行菩薩道救渡眾生而成佛
(15:43:45)[法迄巴]与.说:菩薩境界不一定高於阿羅漢,要看是那一地的菩薩。六地菩薩定力等同聲聞,但慧力略勝。至於佛的境界,是無生。
(15:43:45)pureland与[法迄巴]说:这个叫“爱我吗”的人说我打扰你了,不该向你提问
(15:43:4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那就是说 菩萨与罗汉两者除佛之外都不够清明 对吗?
(15:43:53).与[法迄巴]说: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
(15:44:4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他们都在修行中
(15:44:55)[法迄巴]与pureland说:還好,我不是滿足回答了您所有的問題了嗎?
(15:44:55).与[法迄巴]说: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
(15:45:24)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你是回答了,但是有人多事
(15:45:46).与[法迄巴]说:羅漢,是依照佛的指示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而成正果的人???
(15:45:48)pureland与[法迄巴]说:好了我也不问了,你忙你的
(15:46:07).与[法迄巴]说: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
(15:46:3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說「清明」則要看所用之目的,以見地而言菩薩如同佛,阿羅漢無論見地、證境皆不清明。
(15:46:31).与[法迄巴]说: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15:47:3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错了
(15:47:44).与[法迄巴]说:羅漢,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見性,斷除了六道持有的見思煩惱、四聖法界尚有的塵沙煩惱,四十二品無明也僅剩兩品未破
(15:48:2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阿罗汉觉悟没有?烦恼断了没有?
(15:48:35)[法迄巴]与.说:不是如此。無佛出世有辟支佛。又,阿羅漢所證是斷思惑,一說入空性。以上這些可以不用多說,多說也無益。重點是您是否會用功?
(15:48:52).与[法迄巴]说:大阿罗汉,实际位阶为大乘法云地菩萨,仅次于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
(15:48:5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阿羅漢已斷煩惱,但依佛乘而言,並未覺悟!
(15:49:28)[法迄巴]与.说:以上這些可以不用多說,多說也無益。重點是您是否會用功斷惑?
(15:49:42).与[法迄巴]说:沒錯
(15:49:53)[法迄巴]与.说:您平常如何用功?
(15:49:5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没有觉悟为什么有如来称呼
(15:50:12)[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阿羅漢通稱指二乘,不指如來。
(15:50:42).与[法迄巴]说:我修法界宗,以及禪宗的
(15:50:58)[法迄巴]与.说:平常如何用功?
(15:51:0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来为佛号之一 阿罗汉为如来十号之一 你说说
(15:51:5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是人、胡鍧彩侨耍穷I導,您卻不是。如來是阿羅漢,但阿羅漢(二乘)卻不是如來。
(15:51:5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哪个阿羅漢通稱指二乘是你给定的义 没有人这样给阿罗汉定义
(15:51:55).与[法迄巴]说:參禪波羅蜜
(15:52:30).与[法迄巴]说:佛是阿羅漢,(二乘)卻不是如來。 同意你
(15:52:42).与[法迄巴]说:佛是阿羅漢,(二乘)卻不是佛。 同意你
(15:52:4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這是自古以來的通論,避免用詞混雜
(15:53:0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要正视佛教历史
(15:53:54).与[法迄巴]说:二乘是佛知見,不必有法華三乘歸一乘,終於成佛一乘的論點
(15:54:0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南傳人還有不承認北傳佛法是佛所說,大藏經不是佛說。您也這樣認為嗎?若不是,佛教的歷史我就沒看錯。
(15:54:06).与[法迄巴]说:同意你
(15:54:1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一部分大乘人由于宗派之争 导致出现了这样的名词 这不能怪你
(15:54:34)[法迄巴]与.说:二乘人也沒佛知見。怎不說您的用功方式?只說名稱是不行的。
(15:55:1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那跟宗派之淨沒關係。您若不能認同,我只能說您少看佛經
(15:55:24).与[法迄巴]说:阿羅漢是否佛知見。不到博地之人去核實
(15:55:54)[法迄巴]与.说:說您的用功方式吧!
(15:56:20).与[法迄巴]说:我不用功,凡夫一名
(15:56:36)[法迄巴]与.说:您說參禪,也用法界宗,參禪就先不說,請先說明何謂法界宗的用功方式?
(15:56:48)[法迄巴]与.说:若是凡夫,那我也無話可說。不如念佛吧!
(15:57:03).与[法迄巴]说:自在無礙法門
(15:57:19).与[法迄巴]说:一乘圓滿法門
(15:57:5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怎没有关系 你就是这个争论后的典型产物 用不正确的观点去看阿罗汉
(15:58:20).与[法迄巴]说:不住見聞覺知
(15:58:48).与[法迄巴]说: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捨見聞覺知取法
(15:58:5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好好看看原始经典
(15:59:1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在没有大和小之前的经典
(15:59:18).与[法迄巴]说:你能說說:說您的用功方式吧!
(15:59:57).与[法迄巴]说:大乘經典皆主張應行菩薩道救渡眾生而成佛 :三乘說,多乘說這一切都是暫時性的
(16:00:10).与[法迄巴]说:你能說說:說您的用功方式吧!
(16:00:3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佛陀是不会说他自己讲过的法是小乘的 何况佛陀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都是罗汉 有大的为什么要说小的?
(16:01:2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亲传弟子说小乘法 哈哈
(16:02:4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應該仔細去看法華經,以前有曾經看過否?
(16:03:1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说阿罗汉不究竟 有究竟的法为什么不说?难道佛陀吝啬法
(16:03:3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说阿罗汉不究竟 有究竟的法为什么不说?难道佛陀吝啬法 〖重复〗
(16:03:41)[法迄巴]与.说:我用三種: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16:05:2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佛並不吝法,反而是無緣大慈悲。明知只能吃一碗飯而偏給十碗,卻令眾生撐死。不如佛說只吃一碗即可。佛所說法也是如此,二乘人根器不能承受大乘法門,所以佛說四諦、十二因緣法。
(16:06:27)[法迄巴]与.说:您所說的方法是很了義但您自己能用的來嗎?不如去仔細的看圓覺經,學學經中的用功方式。
(16:07:14)[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此處是否有修行人?請與在下談談您修行上的障礙!
(16:07:3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那是胡说 佛的当年亲传出家弟子都是2乘 只有那些在家的菩萨为一乘?
(16:07:5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那是胡说 佛的当年亲传出家弟子都是2乘 ?只有那些在家的菩萨为一乘? 〖重复〗
(16:08:4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顯僧相,了知的佛法卻反不如某些在家人,要慚愧呀~
(16:09:0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是典型的宗派产物
(16:09:2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無論是否出家、在家,皆具有二乘心量、菩薩乘心量、佛乘心量的人。
(16:10:0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不認同妙法蓮華經是佛說的嗎?
(16:11:0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所以都是后来的人给分的 所以我不承认这个分法
(16:11:09)[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我與此「筷子師父」的討論,您已看到了吧?有疑問嗎?
(16:11:17)666与[法迄巴]说:大德为何不愿说出你最初置心一处德用工方法?是观呼机吗?
(16:11:2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这个分发是错误的
(16:11:3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不認同妙法蓮華經是佛說的嗎?
(16:11:38).与[法迄巴]说:菩薩乘.聲聞乘.是一個佛果次弟的戏論?
(16:11:4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论大和小都是错误的
(16:11:52)[法迄巴]与666说:置心於無生之處。能理會嗎?
(16:12:06)666与[法迄巴]说:哦
(16:12:1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不認同妙法蓮華經是佛說的嗎?
(16:12:32).与[法迄巴]说:認同妙法蓮華經
(16:12:33)666与[法迄巴]说:不懂
(16:12:36)[法迄巴]与.说:佛只說一乘,其餘二三乘是方便說
(16:12:3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只能从次第上去论 不可以论大和小
(16:12:46).与[法迄巴]说:你也沒錯
(16:12:51)[法迄巴]与666说:先說說您是如何用功?我的晚些再說明
(16:13:11)[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第四次問:您不認同妙法蓮華經是佛說的嗎?
(16:13:22)666与[法迄巴]说:没有才问
(16:13:34)[法迄巴]与666说:連念佛也沒有?
(16:14:1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只认同四部阿含 所有的经典都从那来的 那是根
(16:15:1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至于你对妙法莲花经是如何理解的 我就不清楚了
(16:16:4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分 佛陀灭后300-500年后更不会去分什么大和小
(16:17:43)[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只問一件事:您不認同妙法蓮華經是佛說的嗎?
(16:17:55)[法迄巴]与666说:??
(16:17:5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16:14:1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只认同四部阿含 所有的经典都从那来的 那是根
(16:18:1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至于你对妙法莲花经是如何理解的 我就不清楚了
(16:18:4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無論四阿含是否為根,我只問您是否認同「妙法蓮華經」此部經是否釋迦牟尼佛所說?
(16:19:15)666与[法迄巴]说:就是在打坐中如何打做中如何做到 置心一处,我想知道您最初是用什么方法?
(16:19:1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無論四阿含是否為根,我只問您是否認同「妙法蓮華經」此部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
(16:19:47)666与[法迄巴]说:就是在打坐中如何做到 置心一处,我想知道您最初是用什么方法?
(16:19:56)[法迄巴]与666说:我用三種,之前已說過: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16:20:0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有的经典是后来菩萨集体创作的 但佛陀的思想还是有的
(16:20:15)666与[法迄巴]说:最初的?
(16:20:1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那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16:20:25)666与[法迄巴]说:不是现在的
(16:20:4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被公认的经典就是阿含
(16:21:1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某些經是菩薩於法會上說,但卻是經過佛所認可的。我卻只問您:是否認同「妙法蓮華經」此部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
(16:21:3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答是,或答不認同,或答不知道,這是很困難的事嗎?
(16:21:5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想引起争论?
(16:22:25)[法迄巴]与666说:若所問能達到目前狀況的最初,那是以禪那為主。不過目前以奢摩他為主。
(16:23:0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佛什么时候对他灭后300-500年集结的经典认可了?
(16:23:09)666与[法迄巴]说:哦.禪那就是禅定吧
(16:23:1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想了知您的見解。若您是類同南傳不承認北傳佛法之類人,我們可以不用再續談了!所謂見不同合掌令歡喜,大家合十互相祝福即可!
(16:23:4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所以,您的言下之意是不承認法華經是佛說了? => 佛什么时候对他灭后300-500年集结的经典认可了?
(16:24:08)[法迄巴]与666说:您真的至少要花四小時去詳看圓覺經。
(16:24:12)666与[法迄巴]说:在禪那时观呼吸吗?还是参话头
(16:24:1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南传还是北传 我不否定他们
(16:24:22)666与[法迄巴]说:嗯,
(16:24:28)pureland与[法迄巴]说:法华经,.鼓经都是佛说唯一佛乘是吗
(16:24:36)[法迄巴]与666说:禪那法又名「明數門」,它的重點是「念念覺」,是於念生滅皆能了知的法。
(16:24:41)pureland与[法迄巴]说:大 法 鼓 经
(16:24:47)666与[法迄巴]说:哦
(16:24:5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那些经典是历史的产物
(16:25:0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16:25:06)[法迄巴]与pureland说:.鼓經我沒詳閱無法給您回答。但法華經是
(16:25:12)[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不明白
(16:25:31)pureland与[法迄巴]说:呵呵,有机会也看看
(16:25:42)666与[法迄巴]说:要人传授,还是看经也可以
(16:25:4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回答只有簡易的三種:承認、不承認、不知道
(16:25:5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即不赞叹南也不打击北 我的意思是你对南有着较高的偏见
(16:26:13).与[法迄巴]说:法华经,.是佛所說,是不爭的 〖重复〗
(16:26:16).与[法迄巴]说:法华经,.是佛所說,是不爭的 〖重复〗 〖重复〗
(16:26:19).与[法迄巴]说:法华经,.是佛所說,是不爭的 〖重复〗 〖重复〗 〖重复〗
(16:26:3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只说四阿含是被公认的
(16:26:40)[法迄巴]与pureland说:佛經浩瀚,只是隨緣看、隨了義看。.鼓經以前有看過,但是快速瀏覽,所以目前不記得內容。
(16:27:18)[法迄巴]与.说:您對我這認同的人說這個幹嘛?找錯對象了
(16:27:41)[法迄巴]与666说:若您能解經自己看即可。若不懂可以參閱前人的解說。
(16:27:52)666与[法迄巴]说:嗯
(16:28:42).与[法迄巴]说:(16:25:57)[.]与*筷子师傅说:法华经,.是佛所說,是不爭的
(16:28:4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對那些南傳卻不承認北傳佛法的人,沒有對談的意願。這不代表我有偏見,反倒您的說法是一種偏見!
(16:28:52).与[法迄巴]说:看到嗎
(16:29:1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没有不承认啊 哈哈
(16:29:17).与[法迄巴]说:我對筷子师傅說法华经,.是佛所說
(16:29:5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又不是修南传的 哈哈
(16:30:53)[法迄巴]与666说:眾生的習氣是皆出於三毒,眾生亦有八識,所以大家的反應是差不了多少。意識一直是分別、了知的意思。若意識不生時,您能想像此時您是什麼狀況?
(16:31:09)666与[法迄巴]说:??
(16:31:10)[法迄巴]与.说:看到了,您現在看我與 666 的對談
(16:31:25)[法迄巴]与666说:不能理解嗎?再仔細看!
(16:31:4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虽不修南传 但对打击南传和对阿罗汉的诋毁的人 我到是想说几句的 哈哈
(16:31:4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那代表您承認嗎?
(16:32:2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在此室內,我還沒看到有人詆毀阿羅漢,但卻看到您認濕有人在詆毀。
(16:32:3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承认 但不代表承认你的观点 你的观点代表不了法华的
(16:33:12)666与[法迄巴]说:是意識一直是分別、了知的狀況?
(16:34:1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把整个佛教历史看完 在把阿含看完你在去论你的观点
(16:34:5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若您承認法華經,經中已明說佛只說一乘,這白紙黑字您還要說什麼?要我貼經文給您看嗎?
(16:35:27)[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經中說三車喻,二乘的說法是佛的善巧方便
(16:35:2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一乘和大乘是两个概念 那是从次第上说的
(16:36:03)*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就是贴出来你也不理解
(16:36:0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大乘若合佛乘,那就是一乘。菩薩乘最後都是歸於一乘,所以菩薩乘也是一乘。
(16:36:2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那是你分的
(16:36:2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可以理解比較重要!
(16:37:23)[法迄巴]与666说:意識的功能是分別、了知。所以,當您打坐不生意識時,那是什麼狀況您能想像嗎?
(16:37:3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你要是那样说 我也可以说 2乘修行精进也等于一乘 你那不是狡辩吗
(16:38:5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二乘的修行目的不會達到菩薩乘的結果,此二者路道不同。菩薩乘的結果是眈塵沙惑的佛地,二乘的結果是斷思惑的阿羅漢。所以二乘不能歸於一乘
(16:39:0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阿罗汉还有很多分法呢 你分分看
(16:39:2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眈塵沙惑 => 斷塵沙惑
(16:39:4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凡是斷煩惱的聖人,皆是阿羅漢。
(16:39:5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的意思是只有菩萨可以成佛 阿罗汉就不能成佛是这个概念吗?
(16:40:05)[法迄巴]与666说:??
(16:40:32)[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若不迴心的阿羅漢皆是無法成佛。只有迴心阿羅漢才行。
(16:41:5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菩萨不也一样吗 如果不发心就是一乘也不可成佛的
(16:42:18)666与[法迄巴]说:不是我要生,是他自己要生生意識
(16:42:2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阿罗汉与菩萨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
(16:42:40)666与[法迄巴]说:哦也不想生的
(16:42:5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不要拿着方法说佛理 那是错误的
(16:44:0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菩萨法与罗汉法虽有区别 但不能把罗汉的修行过程认为是结果
(16:44:18)666与[法迄巴]说:★:鲜花:★╰☆╮:祝福:╰☆╮★:鲜花:★╰☆╮:祝福:╰☆╮★:鲜花:★╰☆╮:祝福:╰☆╮★:鲜花:★╰☆╮:祝福:╰☆╮★:鲜花:★╰☆╮:祝福:╰☆╮【666】献给【法迄巴】
(16:44:2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这个上问题的关键
(16:44:30)[法迄巴]与666说:您問我如何制心一處,我現在正在引導您,我說:請您想像,若意識不生時的狀況,是什麼?
(16:45:33)666与[法迄巴]说:清净了,什么也没有
(16:45:49)[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您連法華經的上的經文都不認同,我與您談又有何意義?我還能舉出佛呵責聲聞阿羅漢的經文,想必您也不認同吧?
(16:46:5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菩薩與二乘人不只在因地的見地不同,連果地也不同。乃至命終之後的行誼也不同。二乘人入滅之後就不能利益眾生,所以被稱為小乘。菩薩不入寂滅而來十方度眾生,所以稱為大乘。
(16:47:26)*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哈哈看来你还是没有理解佛陀为什么会那样 那是纠正他们修行过程中的错误 但决不代表那是究竟阿罗汉的境界 你错就是错了 你错解经意
(16:47:2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因為阿羅漢見無常有涅槃可入,所以不能成佛。若無此見者,則稱為菩薩。
(16:48:30)[法迄巴]与666说:那,當意識不生時,可不可以聽到聲音?
(16:49:03)d与[法迄巴]说:您的 博课地址 能告诉我吗
(16:49:27)[法迄巴]与d说:法迄巴部落格:http://fatsiba.blogspot.com
(16:49:35)[法迄巴]与d说: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6:49:4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究竟阿罗汉不是非得用菩萨来命名的 哈哈
(16:50:22).与[法迄巴]说:莫說修密能俢挑水担柴都能成就,什么宗都能成就的关健佛說大乘宝典末法邪师修為何宗為契机,关健依什么? )依訓什么.四諦.八正道是重要 )
(16:50:23).与[法迄巴]说:莫說修密能俢挑水担柴都能成就,什么宗都能成就的关健佛說大乘宝典末法邪师修為何宗為契机,关健依什么? )依訓什么.四諦.八正道是重要 )
(16:51:1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无有捏盘可入的阿罗汉 是不一定非得用菩萨命名的 那是大乘人的叫法 只能说是相当于菩萨
(16:51:1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阿羅漢中有不迴心者,有迴心者。凡是迴心者皆是菩薩。不迴心者就稱為聲聞,或緣覺、獨覺。
(16:52:1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古寺清灯与[*--雪梦--]说:家中看护已多年,窗外声声也了然,犹盼逢个知底人,捎个消息破门栏。请指点
(16:52:2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就像菩萨一样发心的菩萨叫成就菩萨 不发心的叫败坏菩萨一样
(16:52:53)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雪梦--]与*古寺清灯说:荒山开田秋已收, 雪花飘飘知是冬, 转年也盼同耕禾, 好叫家人皆欢欣. 答已毕
(16:53:1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说过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而已 其实都一样的 在佛理上是没有区别的
(16:53:22)[法迄巴]与*--雪梦--说:之前我說的那人就是「古寺清灯」
(16:53:25)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古寺清灯与[*--雪梦--]说:向上一步怎么说?历代禅师缄口多,给个话头得入处,牵着牛儿自家活。
(16:54:17)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雪梦--]与*古寺清灯说:退后一步怎么说? 历代禅师缄口多,家中自有清凉寺, 何到他方去求凉!
(16:54:48)*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的这些名词 概念 只能说是阿罗汉在修行过程中的一个境界而已 决不是结果
(16:55:1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拿着过程当结果是错误的
(16:55:23)[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想問什麼?
(16:55:44).与[法迄巴]说::阿羅漢不會出離塵寰、追求真理的出世性格,一方面也充滿佛陀悲愍眾生、救拔倒懸的人世熱忱吧 )
(16:55:49)[法迄巴]与666说:怎不回答了? 當意識不生時,可不可以聽到聲音?
(16:55:59)但用此心与[法迄巴]说:如何分析?
(16:56:15)666与[法迄巴]说:不可以 )
(16:57:0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阿罗汉也一样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的
(16:57:0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都說不一樣,您怎麼這樣愚執呢?二乘根器者見無生,有涅棸可入,菩薩乘根器人,見無生無涅槃可入。前者只能證阿羅漢果,後者可證佛果。
(16:57:4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说不代表那是事实
(16:57:55)[法迄巴]与666说:不可以的稱為入涅槃,這就是阿羅漢的命終。可以的稱為無功用道,這是菩薩的心行。
(16:58:36)[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二乘根器的,那個上求佛道?您開始在亂語了!
(16:58:4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如果你说的成立 我问你 阿罗汉都是如何成就的
(16:59:1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二乘根器者見無生,有涅棸可入 => 二乘根器者見無「常」,有涅棸可入,
(16:59:31)[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阿羅漢能斷意識,以能斷之故而成就
(16:59:3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就都永远是阿罗汉? 哈哈 你那不是成笑话了吗 你把阿罗汉的修行过程说成了结果
(17:00:05)[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看,既然意見不同,我們就談到此吧!合十!
(17:00:1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阿罗汉可以使乘也可以是一乘明白吗
(17:00:2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可以2乘
(17:00:3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也可以是一乘
(17:01:12)[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者說了,要看這個阿羅漢是否能迴心?
(17:01:30)[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菩薩乘的人不必回心就能至佛地。
(17:01:3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按照你的逻辑我也可以说 菩萨也不可成佛
(17:02:34)*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菩萨可以不回心 但不发心也一样
(17:02:3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菩薩乘的人,因地初修就以是斷塵沙惑之佛地為究竟。二乘人因地初修是以斷煩惱為究竟,二者不同道。
(17:02:50)实相審判長官与[法迄巴]说: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
(17:03:11)[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法義我已說明了,您自己去思惟吧!
(17:03:31)[法迄巴]与实相審判長官说:南傳人之見有誤!
(17:04:05)云与[法迄巴]说:北传人之见呢,呵呵
(17:04:34)实相審判官与[法迄巴]说: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羅漢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羅漢,同上所述。此位階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
(17:05:10)[法迄巴]与云说:這與南北傳無關,而是與某些人的見解有關。但以大部份南傳人見解有誤,所以統稱南傳佛法不了義。
(17:05:11)*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有一个问题问你 佛陀以后有没有成佛者?包括你说的菩萨乘 有没有阿罗汉成佛 ?
(17:05:27)[法迄巴]与实相審判官说:然也
(17:05:4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你说的法义是不正确的
(17:05:55)云与[法迄巴]说:大部分,你见过几个啊
(17:05:57)*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也不想和你在论下去了
(17:06:15)pureland与[法迄巴]说:
(17:06:3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和你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17:06:44)[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怎會知道?何況各類語錄、自傳也沒明說,但暗示的倒是不少。例如密勒日巴、達麼大師...
(17:07:39)[法迄巴]与666说:現在比較清閒,我們的議題比這裡任何人的議題重要,我們再來重說一次!
(17:08:06)666毕恭毕敬的向[法迄巴]弯腰鞠躬 )
(17:08:42)*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我不信某些神话出来的东西 〖重复〗
(17:08:48)[法迄巴]与666说:您問我如何用功,我說明了一種狀況來形容我的用功方式。所以我問您:當意識不生時是什麼狀況?您說:沒什麼。我又問:此時聲音能聽得到嗎?您說:不能聽到。
(17:09:08)[法迄巴]与666说:於是我說:不能聽到是入滅的阿羅漢。能聽到是菩薩心行。
(17:09:14)[法迄巴]与666说:我們是不是談到這裡?
(17:09:33)666与[法迄巴]说:嗯
(17:09:55)[法迄巴]与666说:也全部就只是這樣而已。
(17:09:59)*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既然2500多年都没有 就不可以说罗汉或是菩萨哪个究竟不究竟 哈哈
(17:10:06)[法迄巴]与666说:到此您能全部理會嗎?
(17:10:38)[法迄巴]与*筷子师傅说:我與666的對談,您也一起參考!
(17:10:55)*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因没有通过实验来验证 说罗汉是如何如何只能是推理
(17:11:25)[法迄巴]与666说:??
(17:11:48)666与[法迄巴]说:嗯,但我想知道您具体的最初地一步的用功方法?是观呼吸吗?
(17:12:42)[法迄巴]与666说:不必,要「心息相依」也可以,結果都是一樣。
(17:13:59)666与[法迄巴]说:嗯
(17:14:13)-实相判官-与[法迄巴]说: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
(17:14:19)[法迄巴]与666说:當您知道北京是在北方,且知道前往的方式之後,您要乘火車、騎腳踏車、走路、坐飛機、開汽車...等等方法都是「無所謂」。至於要用那一種,要看行人的資費而定。沒錢的人可以用走路,有錢的人可以坐飛機
(17:15:25)[法迄巴]与666说:若了知一切法無生時,此行人也是可以依自己的根器、習氣而審查要用那一種方式來達到無生的佛境界。所以,要心息相依、要當下意識不生、要不淨觀...皆是可以。
(17:15:45)[法迄巴]对着-实相判官-笑了笑
(17:16:10)[法迄巴]与-实相判官-说:無諍三昧又名:耳順。所以,孔夫子也是修行人。
(17:17:02)[法迄巴]与666说:我所說的您能理解嗎?
(17:18:12)[法迄巴]与*--雪梦--说:在下與666的論議您看到了否?
(17:18:46)[法迄巴]与但用此心说:在下與666的論議您看到了否?
(17:18:46)-实相判官-与[法迄巴]说:在早期佛教,阿羅漢是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大乘佛教興起後,將阿羅漢貶低,視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還有菩薩和佛陀的果位
(17:19:10)*筷子师傅与[法迄巴]说:
(17:20:12)[法迄巴]与-实相判官-说:在早期佛教就已經不同了,了義佛經不是後人偽造,其鄉就已充份的說明差別處。只是目前「學者」說法,說是後來才分別的,這是錯誤的說法。
(17:20:38)[法迄巴]与-实相判官-说:其鄉就已充份的說明差別處 => 其「中」就已充份的說明差別處
(17:21:06)[法迄巴]与666说:??
(17:21:31)[法迄巴]与所有人说:我先離開後再進入
(17:21:38)666与[法迄巴]说:嗯我要看看我的资费是多少
(17:25:23)[法迄巴]與666說:您可以審量自己的資費
(17:25:45)666與[法迄巴]說:怎樣審量自己的資費 ?
(17:26:20)[法迄巴]與666說:對我而言,我是直接不生意識,但於無生時,並不入涅槃,所以我的六根仍能攝取六塵,否則就不是菩薩,而是阿羅漢
(17:27:04)[法迄巴]與666說:例如,第一次接觸佛經是什麼? 或比較喜歡的法門是什麼? 依您的習氣來判斷應用那種法門
(17:28:37)[法迄巴]與666說:但這樣的前提是須先悟無生(淨圓覺),於悟後須能「乘悟並銷」,如此就具有淨覺心,以此心來用任何法門,都是可以成佛。但佛在圓覺經中說,任何法門「圓攝所歸、循性差別有三種」: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17:29:06)[法迄巴]與但用此心說:您此時可以參與論談
(17:29:16)666與[法迄巴]說:我喜歡禪宗,金剛金,六祖壇金,心經 楞嚴經,楞伽經
(17:29:29)-實相判官-與[法迄巴]說:大智度論云:『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煩惱破,是名阿羅漢。複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複次,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更不生,是名阿羅漢 )
(17:29:29)miaoyin與[法迄巴]說:南無阿彌陀佛 )
(17:29:32)[法迄巴]與666說:那您可嘲使用與我同樣的法門
(17:30:04)miaoyin與[法迄巴]說:老實唸佛 )
(17:30:09)[法迄巴]與-實相判官-說:然也,這種共識您可以不必多說,我並不反對!
(17:30:17)[法迄巴]與miaoyin說:南無阿彌陀佛
(17:30:51)[法迄巴]與666說:那您可以使用與我同樣的法門來斷惑
(17:30:55)666與[法迄巴]說:用無生法們嗎?
(17:31:54)[法迄巴]與666說:每一個已悟無生,以淨覺心來修行的人,所用皆是無生法,但有頓漸的分別。於觀落日時,當觀之時心在於日而不執著日為實,那也是無生法。
(17:32:53)[法迄巴]與666說:但有些法門,即使未悟無生者來使用,也能達到無生的境界,所以,為了表彰這些法門的殊勝,所以稱它們為無生法。
(17:33:04)666與[法迄巴]說:那你從最初開始說好嗎?我從頭開始實修
(17:33:23)[法迄巴]與666說:最初是您要悟無生。您悟了否?
(17:34:04)[法迄巴]與666說:專心在我這裡,不然要大花時間,這代表您不尊敬我說法!那,我要離此
(17:34:16)666與[法迄巴]說:裡論上明白,具體怎麼悟步知道
(17:34:25)666與[法迄巴]說:嗯好
(17:35:03)[法迄巴]與666說:請先斷離與他人的論議,我們講完之後,您們再續,不然就是您們講完之後,我們再續,您自己選擇要那一個?
(17:36:05)[法迄巴]與666說:??
(17:36:15)666與[法迄巴]說:您請說
(17:36:36)[法迄巴]與但用此心說:還在不在?若在的話,請注意我與666的論談
(17:36:53)[法迄巴]與666說:您已悟無生否?
(17:37:09)666與[法迄巴]說:沒有
(17:37:21)[法迄巴]與pureland說:請注意我與666的論談
(17:37:43)[法迄巴]與666說:無生(淨圓覺,法身,佛性),譬如圓鏡,物來即照,物去如如,物再來再照,物再去又如如,圓鏡不隨鏡中物生滅而生滅,圓鏡喻無生,鏡中物喻妄。
(17:37:54)[法迄巴]與666說:以上的義理,能理解否?
(17:38:11)666與[法迄巴]說:嗯
(17:38:38)雲與[法迄巴]說:理解的也如如了 )
(17:38:52)[法迄巴]與666說:能夠舉一個礕喻嗎?
(17:39:36)[法迄巴]與雲說:理解還未到,理悟而已,還要再用功修行。您也參閱我與666的論談。有疑可以先記下,我說完時還未釋疑時可以問我
(17:39:48)[法迄巴]與雲說:能夠舉一個無生譬喻嗎?
(17:39:50)pureland與[法迄巴]說:無生就是圓鏡?圓鏡是什麼?
(17:39:57)[法迄巴]與666說:能夠舉一個無生譬喻嗎?
(17:40:00)[法迄巴]與雲說:發錯
(17:40:04)666與[法迄巴]說:鏡子比如自性,物就是我們的習氣
(17:40:25)[法迄巴]與pureland說:圓鏡喻如無生,無生就是佛境界
(17:40:34)雲與[法迄巴]說:說出都是理,到與不到行為中。
(17:40:52)[法迄巴]與雲說:然也
(17:41:04)[法迄巴]與666說:我是說您能舉喻說明無生嗎?
(17:41:35)666與[法迄巴]說:沒有
(17:42:01)[法迄巴]與666說:能,或不能。您的回答用辭很奇怪。
(17:42:13)666與[法迄巴]說:不能
(17:42:37)666與[法迄巴]說:還沒有比喻
(17:42:50)[法迄巴]與666說:例如虛空,雲生於虛空中,滅於虛空中,虛空不隨雲生滅而生滅,虛空喻無生,雲喻妄。
(17:43:27)666與[法迄巴]說:嗯
(17:43:37)[法迄巴]與666說:例如螢幕,文字於螢幕中出現,文字於螢幕中消失,螢幕不隨文字生滅而生滅,螢幕喻如無生,文字喻如妄
(17:43:55)666與[法迄巴]說:知道啦
(17:44:00)pureland與[法迄巴]說:鏡子前面的影子
(17:44:10)*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您好,仁者辛苦了,謝謝,供養鮮花給您!【*普修十善 專送】
(17:46:12)[法迄巴]與666說:例如水中月,四方水各自呈月,諸水所現月不同,但月本無動。月喻如無生,水中月喻妄。
(17:46:31)[法迄巴]與666說:能夠舉譬喻了嗎?
(17:46:51)[法迄巴]與*普修十善說:南無阿彌陀佛
(17:47:00)*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您是? )
(17:47:17)[法迄巴]與*普修十善說:我是妄想習氣
(17:47:53)*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良? )
(17:48:09)[法迄巴]與666說:??
(17:48:16)666與[法迄巴]說:嗯,,比如天空與飛燕
(17:49:11)[法迄巴]與666說:我想您大概懂無生的意義了吧?
(17:49:43)666與[法迄巴]說:嗯,也是理論上的
(17:49:49)*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家良? )
(17:50:11)[法迄巴]與*普修十善說:目前正忙,別時再談
(17:50:22)雲與[法迄巴]說:無生的意義,是無生嗎,
(17:50:37)[法迄巴]與雲說:當然
(17:50:42)*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好的。 )
(17:50:49)666與[法迄巴]說:雁過無痕 )
(17:50:58)雲與[法迄巴]說:呵呵,意義既有生
(17:51:37)[法迄巴]與666說:所以,在四威儀中(行住坐臥)都是要保持在這種無生的狀態。至於用什麼法門是無所謂。但有某些法門比較簡捷省力。
(17:52:03)[法迄巴]與雲說:您有生,我無生。
(17:52:16)pureland與[法迄巴]說:常使其心。虛明洞徹。如鏡當台。隨鏡映見。但照前境。不隨鏡轉。妍媸自彼。與我何干。來不豫計。去不留戀
(17:52:19)666與[法迄巴]說:是內觀嗎?
(17:52:40)雲與[法迄巴]說:呵呵,有無相生,無生難見。
(17:52:44)[法迄巴]與pureland說:是這樣沒錯
(17:53:02)pureland與[法迄巴]說:這是印光大師說的
(17:53:11)pureland與[法迄巴]說:不過更好理解
(17:53:17)溪沙與[法迄巴]說:既是無生狀態,那還能有方法可以保持的嗎?好像有點矛盾.
(17:53:28)[法迄巴]與666說:是圓覺經所說的四種法門:頓覺法、奢摩他法、三摩缽提法、禪那法
(17:53:59)[法迄巴]與溪沙說:是無生狀態無法保持,所以要用方法!^_^
(17:54:14)666與[法迄巴]說:哦,那要看看 )
(17:54:42)pureland與[法迄巴]說:奢摩他法、三摩缽提法是不是同時的?
(17:55:08)雲與[法迄巴]說:無生有意義,還要去保持,此是無生嗎,眼前一片葉。
(17:55:13)[法迄巴]與666說:您若悟無生之後,而有憂歡悲喜,應該了知那些皆是習氣,不應執著。若生起,了知之後不要隨它再串習。
(17:56:18)[法迄巴]與pureland說:當下心行是擇一而用,但可以四種同時使用,通常把頓覺法另外論說。
(17:56:25)溪沙與[法迄巴]說:噢.
(17:56:49)666與[法迄巴]說:那就是觀照吧
(17:56:57)[法迄巴]與雲說:無生的意義就是無生,因為無法保持所以要用法門。
(17:57:06)pureland與[法迄巴]說:除去頓覺那就是要選擇一而用?
(17:57:37)[法迄巴]與666說:要存念,這是意根法門,我的網誌上有說明
(17:58:03)666與[法迄巴]說:嗯,
(17:58:17)pureland與[法迄巴]說:止和觀應是同時
(17:59:09)[法迄巴]與666說:這指,您不必特別去思惟、分別,只要養成一切時皆無所住的淨習即可。若未養成,於一切時要自我提醒,從意識提醒至養成淨習,此時就不必再用意識,而用末那識(意根)的恆執習氣。
(18:00:00)666與[法迄巴]說:這就是具體做法了
(18:00:09)[法迄巴]與pureland說:頓覺法是不隨順覺性,所以另外說。其餘三種可以同時用,但於當下擇一而用
(18:00:49)666與[法迄巴]說:這個好像就是內觀
(18:00:56)[法迄巴]與666說:如此的反覆就最後達到無功用道的八地菩薩地,進取就能入佛地的寂滅忍。
(18:01:23)[法迄巴]與666說:內觀是要生心去觀察、思惟,但我說的不用。入手不同之故。
(18:01:56)666與[法迄巴]說:我現在有是是能察覺的,但是大部分時間沒察覺
(18:02:45)[法迄巴]與666說:已悟淨圓覺持淨覺心用三種淨觀者,內觀就是三摩缽提法。若未悟者,內觀是共法。若悟一切無常者,內觀是阿羅漢乘的法門
(18:04:01)[法迄巴]與666說:功夫使用是從不知至能察知,從察知至覺。從生心察知至不生心就能隨念生而察知。
(18:04:06)666與[法迄巴]說:我發現一但察覺的到自己在生氣時,怒氣自然會消下去的,如沒察覺,那就真的生氣了,這個體會我有過
(18:04:49)[法迄巴]與666說:覺,指察知後而不再串習之謂。是無生之意思。
(18:05:16)666與[法迄巴]說:內觀是阿羅漢乘的法門 無生是什麼法門?
(18:05:54)[法迄巴]與666說:功夫的使用,要養成念生即知的淨習,再進步至妄念不生的「銷融」地步。
(18:06:33)[法迄巴]與666說:用內觀可以有三種人:外道根器、阿羅漢根器、佛根器
(18:07:07)666與[法迄巴]說:無生是什麼法門?
(18:07:43)[法迄巴]與666說:已悟無生而無所住者是佛乘根器。見無常喜入涅槃者是阿羅漢根器。見無常而不離無常者是外道根器
(18:08:04)[法迄巴]與666說:無生是佛境界,不是法門。無生法才是法門。
(18:09:21)666與[法迄巴]說:內觀是阿羅漢乘的法門 無生法是什麼法門?
(18:09:49)[法迄巴]與666說:什麼是無生境界,但意識不生而能產生作用時,那就是無生境界。我之前已說過,當您意識不生時,當下是什麼?於當下時能聞聲,那此時就是無生的境界。
(18:10:21)[法迄巴]與666說:我已說明過了,您沒仔細看 => 內觀是阿羅漢乘的法門 無生法是什麼法門?
(18:10:52)666與[法迄巴]說:我還是去分不了
(18:11:00)[法迄巴]與666說:用內觀可以有三種人:外道根器、阿羅漢根器、佛根器。已悟無生而無所住者是佛乘根器。見無常喜入涅槃者是阿羅漢根器。見無常而不離無常者是外道根器
(18:12:55)pureland與[法迄巴]說:蓮花
(18:13:01)pureland與[法迄巴]說:
(18:14:06)[法迄巴]與666說:法門的重要性不如見地。若人欲往北京,卻往南方走,就算他走的很精進,也只是加速他與正確目的更加遠離。法門就類如精進,方向領悟就如見地。
(18:14:13)[法迄巴]與666說:以上的譬喻能理解嗎?
(18:14:48)[法迄巴]與666說:法門的重要性不如見地。若廣州人欲往北京,卻往南方走,就算他走的很精進,也只是加速他與正確目的更加遠離。法門就類如精進,方向領悟就如見地。
(18:15:09)666與[法迄巴]說:在看金剛經前 看過外道的書,那我看的第一部經還是金剛金吧,根器很差嗎? )
(18:15:26)[法迄巴]與666說:以上的譬喻能理解嗎?
(18:15:52)666與[法迄巴]說:嗯 )
(18:16:17)[法迄巴]與666說:已悟了無生否?
(18:16:39)666與[法迄巴]說:理論上的 )
(18:16:53)[法迄巴]與666說:已知如何達到無生的方式否?
(18:18:10)[法迄巴]與666說:??
(18:18:45)666與[法迄巴]說:要養成念生即知的淨習,再進步至妄念不生的「銷融」地步。 ) )
(18:19:01)[法迄巴]與666說:是如此
(18:19:20)[法迄巴]與666說:這是禪那法
(18:19:24)666與[法迄巴]說:我在看金剛經前 看過外道的書,那我看的第一部經還是金剛金吧,根器很差嗎? ) )
(18:19:41)666與[法迄巴]說:哦 )
(18:20:32)*淨宗心要與[法迄巴]說:南無阿彌陀佛
(18:20:37)[法迄巴]與666說:若您已知上述三種結論,那還有什麼可以煩惱?所有的煩惱都是妄,用上述三種心得去執行,就都能破。您資質聰劣有何關係。此後是比誰較精進,不比誰記得多、說的好、或比較聰明
(18:20:50)[法迄巴]與*淨宗心要說:南無阿彌陀佛
(18:21:45)666與[法迄巴]說:嗯,但我想知道這樣我看的第一部金還算是金剛經? )
(18:22:21)[法迄巴]與666說:是
(18:23:48)[法迄巴]與666說:就算您一小時前還是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愚痴人,現在我所說法您皆能領受,也是已入一個修行的門檻了。那些大富豪、博士都不如這個殺人放火的人。
(18:24:02)666與[法迄巴]說:哀,對看過外道的書,部舒服,是看金剛金,六祖壇金和楞嚴金判斷出那是外道的 )
(18:25:18)[法迄巴]與666說:這是禪那法 => 要養成念生即知的淨習,再進步至妄念不生的「銷融」地步
(18:25:41)[法迄巴]與666說:奢摩他法是直接跳至後半段
(18:26:28)666與[法迄巴]說:奢摩他法部知道 )
(18:26:34)[法迄巴]與666說:因地初修的人可以先用禪那法,至心中的妄習比較能控制、比較能不產生時,就可以改用奢摩他法
(18:26:51)666與[法迄巴]說:哦 )
(18:26:57)[法迄巴]與666說:這是奢摩他法:「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18:27:20)666與[法迄巴]說:那更高了 )
(18:27:24)[法迄巴]與666說:這一句含有二種方法 => 要養成念生即知的淨習,再進步至妄念不生的「銷融」地步
(18:28:02)[法迄巴]與666說:我來說明一個比較細微的方式,以使您知道如何用功。
(18:28:11)[法迄巴]與666說:您生氣時自己知不知?
(18:29:02)pureland與[法迄巴]說:情緒來的時候比妄念難觀察
(18:29:16)666與[法迄巴]說:有時知道 【重複】 )
(18:29:26)[法迄巴]與pureland說:顛倒的,反而比較容易覺宗!
(18:29:35)pureland與[法迄巴]說:比如處在悲傷和寂寥的時候
(18:29:40)pureland與[法迄巴]說:我是在說我自己
(18:29:46)[法迄巴]與666說:若只是有時,那您的根器的確是比較魯鈍一點。
(18:29:51)pureland與[法迄巴]說:不要急著就評論啊
(18:30:02)pureland與[法迄巴]說:如何對治?
(18:30:29)666與[法迄巴]說:我是說有時能即時察覺 )
(18:30:55)[法迄巴]與pureland說:如實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如實知無生。反覆去認同它。
(18:31:09)pureland與[法迄巴]說:我比喻情緒如煙霧,蒙一看似乎什麼都沒有
(18:31:15)666與[法迄巴]說:當然能知道自己生氣,但不能時時即時察覺
(18:31:20)pureland與[法迄巴]說:其實早已經佔據了你的心
(18:31:25)[法迄巴]與pureland說:或是,去打坐使心定於一。
(18:31:56)pureland與[法迄巴]說:打坐靜慮當然容易些了
(18:32:08)pureland與[法迄巴]說:動時如何察覺?
(18:32:09)[法迄巴]與666說:知自己生氣那就是「已察知」的意思。覺字最好分開用,它有特別的意思。
(18:32:27)pureland與[法迄巴]說:嗔心比較容易發現
(18:32:36)pureland與[法迄巴]說:通常有念頭相伴
(18:32:49)pureland與[法迄巴]說:但是有些情緒是沒有念頭相伴
(18:33:00)pureland與[法迄巴]說:如何及時體知?
(18:33:07)[法迄巴]與pureland說:如實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如實知無生。反覆去認同它。之後,就漸不生。在不生之前,要養成察知的習氣。習氣的養成之前,要先立志或存念。
(18:33:51)pureland與[法迄巴]說:能用你體驗的語言回答我嗎
(18:33:52)[法迄巴]與666說:所以,您只要願意修行、斷惑,於思惑(情緒)來臨時,自己都能察知。
(18:34:18)[法迄巴]與666說:所以,您根本不必特別去用心觀察,就自動能察知自己的習氣。
(18:34:25)pureland與[法迄巴]說:簡單易懂的文字
(18:34:42)666與[法迄巴]說:我現在就要做這個細微的察覺
(18:34:58)pureland與[法迄巴]說:修行就是要落在實處
(18:35:17)pureland與[法迄巴]說:這些具體的問題中要解決
(18:35:53)666與[法迄巴]說:能自動察知自己的習氣。 那是最好啦
(18:37:34)[法迄巴]與666說:那要養成淨習。也可以不必察知,可以直接就反覆的認同無常、無生,從而直接的不生妄念。這是先用三摩缽提,後用奢摩他法
(18:38:13)[法迄巴]與666說:以上的說法圓覺經中都有說明。共有二十五定輪(方式)
(18:38:29)菩提金剛與[法迄巴]說:
(18:38:43)666與[法迄巴]說:嗯,是要看的
(18:39:46)[法迄巴]與pureland說:如何即時的察知?這須要養成淨習。在初始要養成之前,要先存念。存著我要隨時察知的念頭。然後,在生活中不離這念頭,日久功深就能養成淨習。
(18:39:51)[法迄巴]對著菩提金剛笑了笑
(18:41:13)菩提金剛與[法迄巴]說:你好
(18:41:30)[法迄巴]與菩提金剛說:南無阿彌陀佛
(18:41:40)[法迄巴]與666說:還有疑問否?
(18:41:52)pureland與[法迄巴]說:平時我也儘量隨時觀察覺知,但是我發現妄念我還能覺知,但是情緒可是覺察的時候已經遲些了
(18:42:01)菩提金剛與[法迄巴]說:蓮花燭
(18:42:13)[法迄巴]與pureland說:功夫用的不夠深!
(18:42:20)[法迄巴]與菩提金剛說:要問什麼?
(18:42:27)pureland與[法迄巴]說:那是自然的,功夫不夠
(18:42:33)666與[法迄巴]說:好,我把你給我的文字整理一下,收到文件夾裡,再仔細看看,暫時沒有,以後再向您請教! )
(18:42:45)666畢恭畢敬的向[法迄巴]彎腰鞠躬 )
(18:42:50)666與[法迄巴]說:您好,仁者辛苦了,謝謝,供養鮮花給您!【666 專送】 )
(18:42:53)pureland與[法迄巴]說:那您說如何就這樣的情況做具體的覺察
(18:43:02)pureland與[法迄巴]說:可有方法?
(18:43:11)菩提金剛與[法迄巴]說:有何可問的呢,,,,
(18:43:23)[法迄巴]與pureland說:反覆用到死亡。可以另用加行,例如如實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如實知無生,或是觀察不淨觀、白骨觀。用後二者「很有力量」
(18:43:35)666與[法迄巴]說:謝謝您耐心指教! )
(18:43:45)[法迄巴]與菩提金剛說:若無疑則合十問好即可!
(18:44:18)[法迄巴]與666說:很好,有空可以去我的網誌參看文章,或有幫助
(18:44:25)pureland與[法迄巴]說:你的意思無非是我再用功
(18:44:38)菩提金剛與[法迄巴]說:合十幹嘛
(18:44:39)pureland與[法迄巴]說:具體的問題還是我自己解決
(18:44:43)666與[法迄巴]說:嗯,好的,謝謝! )
(18:44:46)*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什麼 網誌 ?
(18:44:47)pureland與[法迄巴]說:我知道了,謝謝你
(18:45:15)菩提金剛與[法迄巴]說:我在看你門聊天
(18:45:17)666與[法迄巴]說:網址昨天以收錄了, )
(18:45:46)[法迄巴]與pureland說:所有的七情六慾之煩惱,是因為有欲習,您的煩惱是因為定力不足。定力不足是因為功夫用的不夠,所以只須反覆去用即可。
(18:46:15)pureland與[法迄巴]說:嗯,這句我聽明白了
(18:46:17)666與[法迄巴]說:我開始整理啦 )
(18:46:18)[法迄巴]與*普修十善說:我個人的
(18:46:27)pureland與[法迄巴]說:呵呵,這樣直接說清楚就好
(18:46:35)*普修十善與[法迄巴]說:怎麼看?有地址?
(18:47:21)[法迄巴]與pureland說:話說了很多,但您不是全部皆能攝取,只是剛好這段話符合您的習氣,所以您覺得清析易知,這不表示之前所說的是不恰當、錯誤。
(18:47:43)[法迄巴]與*普修十善說:法迄巴部落格:http://fatsiba.blogspot.com
(18:47:48)[法迄巴]與*普修十善說:若住在大陸不能進入,請改用這個:http://66.249.91.104/translate_c?hl=zh-CN&u=http://fatsiba.blogspot.com
(18:47:49)pureland與[法迄巴]說:不是說你說的吧恰當
(18:47:54)pureland與[法迄巴]說:不
(18:48:08)pureland與[法迄巴]說:我問的是具體的問題
(18:48:13)[法迄巴]與pureland說:您說「瞭解」即可!
(18:48:19)pureland與[法迄巴]說:你回答的是籠統的
(18:48:43)pureland與[法迄巴]說:現在的回答比較清晰針對
(18:48:45)pureland與[法迄巴]說:謝謝
(18:49:14)[法迄巴]與pureland說:瞭解。我說過了,那些話是沒契您的根器,也不是喚y的意思。
(18:49:47)[法迄巴]與pureland說:也不是喚y的意思 => 也不是「籠統」的意思
(18:49:54)pureland與[法迄巴]說:看我問的問題你也就該知道我的根器怎樣了
(18:50:16)666與[法迄巴]說:你說覺它有特別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
(18:50:22)pureland與[法迄巴]說:對於我這樣的初學是不是語言簡練直接更好了
(18:50:34)[法迄巴]與pureland說:我自認為說的夠清楚了,可惜您還是要到最後一段話才看得懂
(18:50:58)pureland與[法迄巴]說:是啊是啊,我早說了我不是你臨門一腳的人
(18:51:13)pureland與[法迄巴]說:所以您慈悲方便吧
(18:51:53)pureland與[法迄巴]說:白骨觀我不會的
(18:52:10)[法迄巴]與666說:覺,它是無妄的意思。例如您察知妄想、習氣,而對再跟隨去串習,此時就稱為覺。察知是前半段,不再串習是後半段,合起來是「覺」。
(18:52:13)pureland與[法迄巴]說:不淨觀我只會觀他人的不淨
(18:52:31)pureland與[法迄巴]說:無常法我有體會,比較深
(18:53:01)pureland與[法迄巴]說:諸法無我這個層面我還差的遠
(18:53:03)666與[法迄巴]說:哦,我繼續整理啦謝謝 )
(18:53:35)666與[法迄巴]說:而對再跟隨去串習,此時就稱為覺。 是不是掉自啦 )
(18:53:57)666與[法迄巴]說:掉了個不字把 )
(18:54:12)[法迄巴]與pureland說:自己去找這類的影片吧,想著自己身體掛滿了器官,血肉淋漓,紅的、白的、等等的汁液流溢,最好是吃飯時邊吃邊看、邊觀想,若能令胃口喪失,那就是初步成功。
(18:54:44)pureland與[法迄巴]說:呵呵,我試過我可以這樣觀他人
(18:54:54)pureland與[法迄巴]說:但是觀自己就觀成蓮花了
(18:55:03)pureland與[法迄巴]說:您說我該怎麼好啊
(18:55:20)[法迄巴]與666說:抱歉這裡一個字不對。而對再跟隨去串習 => 而「不」再跟隨去串習
(18:55:45)666與[法迄巴]說:哦,謝謝 )
(18:56:10)[法迄巴]與pureland說:您已自知如何,心想事成,自己練習吧!
(18:56:11)666與[法迄巴]說:合十 )
(18:56:24)[法迄巴]與666說:我也該走了,有緣再會,合十!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存念與安心

  修行人在正式用功前,應該了知「佛法是什麼」的疑問,既了知佛法在揭示一切法無生,其弘佈目的則是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於此而悟入佛知見是無生時,此時如何用功的心念即是斷塵沙惑重點。

  塵沙惑本無生,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於是就產生了塵沙惑。此所謂妄見生滅,是先有「覺明為咎」之後,產生了妄習,再流轉成第八識,再流轉成第七識及其餘六識之後,才成妄見。於妄初生時,若言妄見,此之見亦是覺察之義理,說見,只是習慣用語之方便。

  修行用功方式在於「存一無所住」的意念(註一),注意,此時已不必用意識,只是用末那識(意根)之恒執習氣,而用以無所執,以此而養成淨習,則在四威儀中於一切時,皆能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也是說,在因地中之修行心,其心境就已等同果地的境界(註二)。但由於妄想習氣的緣故,即使要「守一」也是守不住,但若已悟淨圓覺(無生、佛性、真如)又能具淨覺心者,雖剛開始守不住,但因已悟無生之故,他的用,就可以逐漸銷融習氣而能入流(安於無所住的淨習之中)。

  存念是什麼?在這裡我可以解釋一下,例如打電腦文章,先剪下一段文字,而刪除被剪之來源,此時,若不速貼到另一處,若不小心再複製入/剪入一段文字或圖片,則先前的文章就會消失,所以,當您未貼到另一處前,在瀏覽其它文章時,心中就有一個塊壘,這就是存念的意思。

  從意識的了知,而至理悟無生的義理,而至放棄諸種自我解釋、對治方式的思惟,而於最終濃縮成存著一個未處理的事在心中,於是在未起心思惟此念之前,它就只是一個意念而已。參話頭過程也是同樣義理。

  存念又如騎車於熟悉的路途上,在目的地已確知之狀況下,於路上各轉彎皆可以「不經思考」就直接轉向,這個知如何轉向的方式,乃是之前就已存於心中的理解所濃縮、化成的一個意念或是已養成的一個淨習,它不必經由意識轉動才產生作用。這個譬喻中的存念又比上述的更輕微、渺然,但卻能產生實際的作用。

  另有人將存念比喻為急著上廁所但卻被人拉著講話不能去時之心境,我說這比喻並不恰當,因為已用到「很深的情緒(思惑)」,存念應該是未養成的綿密細長之淡淡意念,或已經養成的淨習,而不是濃重、粗厚的情緒。

  再思惟為何要存念?這是從眾生的習氣觀察而來的經驗。當眾生「下了一個決定」,就會以此決定成為主觀,所以吾人常會有在交談中發現對方做了某些決定而無法再轉變他的想法。

  這種「下了一個決定」就是「存念(印記)」,它可能就只是很淺,淺到您不容易發現的一個意念而已,但卻是一個「決定要怎麼做的意念」,一旦對方已決定了,吾人就很難把對方的心態、情境再轉回未交談前的狀態。

  至於安心的方式,那就是要先悟淨圓覺(無生),然後要銷融所悟,此時當下則稱為淨覺心,就把所有的擔子(見解、欲念)放下,而寄在此淨覺心上,這時無論是否再起心去學無生法,或用不用無生法,其本身就已是奢摩他的無生法。奢摩他法一向取靜,若悟無生而具淨覺心,則一切法本無生更何必用任何法?

  我當初悟無生時,在未詳讀圓覺經前,就已了知使用念念覺的禪那法可以成佛,那時還不知這就叫做禪那法。我那時甚至還以為不發菩提心是無法成佛(《大般涅槃經》有這樣開示),殊不知報身境界(後得智、差別智)不可思議,並不是已悟法身(根本智)者所能知,以眾生不可思議故,無論是否發菩提心,但凡已悟淨圓覺者,能以淨覺心使用奢摩他法,即可不起於座就能直接斷妄入於涅槃(註三)。

  甚至於有一種更殊勝的頓覺人所用法,於離幻當下即是佛,而無漸次。所以,思惟每個人的根器不同,不必然要用禪那法才能斷妄,所以行者若悟無生,欲用無生法,須自生智慧具擇法眼去揀擇要如何用功的方式?!


**********************************************************
註一
************
No. 273 金剛三昧經 (卷1) T09, p0370b

菩薩令彼眾生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以禪定故。心則無喘。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脫。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來禪者理觀心淨如。入如是心地。即入實際。大力菩薩言。三解脫法是何等事。理觀三昧。從何法入。佛言。三解脫者虛空解脫。金剛解脫。般若解脫。理觀者心如理淨無可不心。大力菩薩言。云何存用。云何觀之。佛言。心事不二。是名存用。內行外行。出入不二。不住一相。心無得失。一不一地。淨心流入。是名觀之。菩薩如是之人。不在二相。雖不出家。不住在家。雖無法服。而不具持波羅提木叉戒。不入布薩。能以自心無為自恣。而獲聖果。不住二乘入菩薩道。後當滿地成佛菩提。

大力菩薩言。不可思議。如是之人。非出家非不出家。何以故。入涅槃宅。著如來衣。坐菩提座。如是之人。乃至沙門宜應敬養。佛言。如是。何以故。入涅槃宅。心越三界。著如來衣。入法空處。坐菩提座。登正覺地。如是之人心超二我。何況沙門而不敬養。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b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a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

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中略(編按)...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
註三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無生法

  無生法,又名無為法,無所住法。簡言之就是「不攀緣六塵」。若心不攀緣就能斷三毒煩惱,此時稱「能入寂滅」,於小乘就是阿羅漢果,於大乘就是六地菩薩。若欲成佛,須令心更微細而能「念念能入寂滅」,這是七地菩薩或緣覺的境界。念念能入寂滅,這意指每一個生念皆無三毒習氣,而阿羅漢卻不是每一念皆能入寂滅,所以阿羅漢有餘習。若再進步即是無念(不是意識斷滅神智不知),稱為無功用道,這時候才能真正達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而不是有妄念,但所生念皆被覺知而成為寂滅。這時候已是八地菩薩境界。

  達到無生之方法,其典範盡在「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經中佛示法門無量但圓攝所歸循性差別有三: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但另有一種頓覺法更勝無生法,被稱為「并法不隨順」(指前三法須隨順覺性,頓覺法不用),所謂「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要使用上述三種方法之前,須先悟淨圓覺,悟後須以淨覺心來使用三法才有成佛機會。那什麼是「淨圓覺」?它就是無生,悟了無生之後,又如何具淨覺心來使用圓覺三種方法呢?在楞嚴經中有一偈:「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該偈義理指佛所說的法理須頓時了悟,但悟了之後,要把大小乘之差別、以及所悟之法理皆「銷融」。所謂銷融,就如同在學騎腳踏車,不會騎之前是按步驟執行,等熟悉之後就忘了那些步驟而直接使用。這個銷融的結果就是淨覺心。當悟了無生之後,斷除惑業就可以不必對治,對治是漸法,是須要生一個習氣就產生一個法門來對治,例如以慈心化瞋心,以捨心來化貪心,以不淨觀來化淫欲心等等。凡能銷融乘悟者,那就能「如實知」一切皆是妄想執著之習氣,能如實知者,必然能斷疑,否則仍然只是理上悟而已。以心無疑之故所以心直,明悟無生之直心就具淨覺心。這個已具淨覺心者,他已有信力,所以可以不必再徬惶懷疑自己修行的方法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或懷疑自己的心態是否正確而使心不能安定,等等。

  關於上述三法的使用,在圓覺經中已說明(註一),而此三種之混用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之分(註二)。雖然經文已說明,但敝人卻遇上更多人不懂如何使用此三種法門,可見理悟者眾,真能斷疑的人少!不過,我個人沒看圓覺經之前,也只懂禪那法,那時還不知所用的法門稱為禪那法,所以對那些理上悟而不懂如何修行之事,也是無可厚非!所以,個人在此處說明此三者之意義,若再不能了知,可以另尋善知識請教,或來函問我!同時,我也建議行者應該詳閱三經(依序讀):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奢摩他,以取靜為行。修這法門者,一向不生妄念,如同有雜質的水置於地上,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雜質就自動沈澱一般,細節參考註三。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若要用到動中時,必須令心如同圓鏡,物來斯照,物去如如。這是說沒人找您談話,您心中不生妄念,若有人找您談話,您就與他應談,談完之後已沒事又令心無生如同無影像的圓鏡一般。動中用的缺點是,因地行者常常自己忘失要時時用功令心無住,所以就隨外塵而轉、或隨妄習做作去了而不了知。所以說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靜中用。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止」。

  三摩缽提,乃是觀察思惟的法門。這個法門剛好與奢摩他相反,是時時在思惟觀察所有事件、一切法皆是妄幻不實、無常。乃以使用神通來教化眾生。因為以淨覺心來用這個法門之故,所以與幻常接觸就能了知幻虛妄,而因此能斷塵沙惑。這就如同每日修理汽車的人,必然對汽車相關的知識會愈來愈豐富,使用此法的人也是如此,對幻的性質愈來愈洞徹,至因緣成熟就能斷塵沙惑。未悟淨圓覺亦未具淨覺心者,用這法門就如同在使用共法的「觀」。

  禪那,是明數門。有人將它譯為靜慮、思惟修。前者顯然是比較契合圓覺經對禪那的定義。禪那法的特徵是「念念覺」,也就是說您所有念的生滅皆必須知道。念生即知,知即名覺,若知後跟隨妄念去串習、故意某些習氣,那只會增長妄習而無法斷離。用此法時,不必思惟、觀察,只須養成念生即覺的習慣即可。所以,思惟修的名稱反而是比較適合三摩缽提,而不是禪那。


修行扼要及步驟:

・ 總持法(總綰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頓覺法 (此法不必隨順覺性,圓覺經未明示其法,但下列偈語相近)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 禪那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能察知妄生
3) 察知後,不住妄習而依理而行,非理則當下覺 (覺,指無圓覺四病:止作任滅)
4) 反復察知妄生
5) 反復於察知妄生時當下立即覺
6)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非理之妄習不生
7) 反復用功之故,漸養成有理之妄習皆也漸不生
8) 如是反復用功,漸養成有理、非理之妄習不生,乃至能到「能所俱遣」的無生法忍及無功用道境界



・ 奢摩他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3) 反復令心不生貪欲愛習而寧靜,如此寧靜即符合果地覺



・ 三摩缽提法

1) 正見 (悟淨圓覺,具淨覺心)
2) 起心觀察身不淨,或觀察受是苦,或觀察心無常,或觀察一切法如幻無我
3) 反復觀察,以具淨覺心之故,貪欲愛習就漸不能妨礙,乃至斷惑


若不能理解上述功法,請參閱以下三經(依次序):
圓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楞嚴經


若要了解唯識法相或五法:名、相、分別、正智、如如,可閱以下三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解深密經、密嚴經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7c

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21b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
註二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2b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立志與發願

欲學佛者,首先就是要先瞭解學佛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不同,走的路線也不同。但到阿羅漢果這裡算是共法,基本上只要想斷煩惱,解脫三界輪迴的,皆都要斷除三毒(貪瞋痴)。

若人決定要斷除三毒,這個決定就是立志!立下一個志願。

若真正走學佛之路,那應該具有與佛同等的願力,若只是自利而不打算永世利益眾生,那就是所謂「小乘」。自己今生解脫了,就不再管未來世的眾生能否解脫,因此才被稱為小乘。

若要學佛成佛者,他所立的志就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心),這類人通常都會發菩提誓願。在本網誌上就有諸佛菩薩之菩提誓願文,欲成佛者可以參考如何擬定菩提誓願。

若成佛人未先立度眾之菩提誓願,其亦等同二乘人,以無願之故,成佛即當下入涅槃,不受後有(註一)。

***********************************************************
註一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7) T16, p0555a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承己自心三昧佛力。不入三昧樂門。墮涅槃而住。以不滿足如來地故。若彼菩薩住三昧分者。休息度脫一切眾生。斷如來種滅如來家。為示如來不可思議諸境界故。
....(中略)...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以見寂靜三昧樂門。憶念本願大慈悲心度諸眾生。知十無盡如實行智。是故不即入於涅槃。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8b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呼吸與經脈

 修行須得定,可以運用大學七證為標準:『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第一步是要知止。止不惟是身,也是心。心若不能止,什麼功法再微妙也沒用,何以故?入初禪的前提就是要能「氣住」,鼻孔呼吸還在的話,是入不了初禪。所以打坐時,心要不動,或令呼吸愈來愈悠長而微,而若有若無,而無。


◆ 喘風氣息

(1)風

 當剛打坐時,呼吸必然不能至腹,所以氣只能到胸肺,這時呼吸急促,若有風聲,這種狀況稱為「風」。初坐時,大約前20分鐘皆是在此階段,隨著久坐時間會一直縮短。


(2)喘

 當打坐至20分鐘之後,會突然感到呼吸不再急促,但仍有滯結不順,此時稱為「喘」。若再久坐氣會愈來愈滑。這個時段大約也是20分鐘。


(3)氣

 當打坐至第40分鐘之後,會感到呼吸愈來愈細滑,到最後乃至不怎麼感到在呼吸,只有鼻頭似乎有氣在進出,這種狀況稱為「氣」。若在第40分鐘後不能進入如此現象,那須再令心專一、安住,如此反復練習就能達到,乃至定力到達一坐下幾口呼吸就迅速能進入這狀況。


(4)息

 當打坐至「氣」的狀況產生之後,呼吸就逐漸綿密若無,經若干時間若感到鼻孔不再呼吸時,此時全身毛孔就會張開,並且開始進行胎息。這種狀況稱為「息」。能達到這種狀況時,就能進入初禪。

 關於風喘氣息的說法,請參考註一。

 但在進入上述狀況之前,全身會先產生身觸,一般說有十六觸:動、癢、涼、暖、輕、重、澀、滑、掉、猗、冷、熱、浮、沈、堅、軟...等(參閱因是子靜坐法),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發生也不是每一個皆會經歷,我個人的經驗就只有熱、涼,大部份都是熱氣。身觸產生一段日期之後,會有一股氣經過會陰穴(屁眼與生殖器中間)衝向脊椎底部(督脈),循脊椎至頭頂之後,再從頭頂循任脈回到丹田。在不斷的打坐期間,另外的六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帶脈、中脈)也會逐一的貫通,其中的中脈通常是最後才打開,當中脈貫通之後就能真正的進入初禪。這個打通奇經八脈的階段,道家有所謂三月築基之說(三個月就能貫通),但有的人打坐數十年也不能貫通,乃至連熱氣也沒有。當氣脈打通之後,徵兆是全身如同嬰兒般的柔軟,如老子所云: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令氣動方式

 氣不動的原因主要是心不靜。若心能靜不論是何坐姿皆能令氣動。氣動的常見特徵是「發熱」,又有「氣上身」之說法。提供以下方式令氣速動的方式:


(1)下腹部挺前

 若是盤腿或是正襟危坐時,可以令小腹(肚臍至下陰處)向前挺突(可以反復比較脊椎佝僂時之小腹內縮與前挺時小腹挺突之差異,以調整至最舒服的挺突位置),這樣動作可以令脊椎下部挺直,氣就容易發動。


(2)氣徐呼

 若欲有氣感,於呼氣時要徐緩呼出,愈慢愈好,氣成形時就可以感受到下腹部(丹田)發熱。當熱至一定程度,如同水壺已燒開,就會有熱氣衝向壺口一般,熱氣也會衝向會陰穴再至脊椎底部的尾閭,循此督脈管道往頭頂上打通。


(3)動功

 雙手平舉(前舉側舉皆可),呼氣時逐漸蹲下,吸氣時逐漸站直。不耐久坐者可以試此法。當用功時,要專一心志在呼吸上,不要胡思亂想,重點是心要專一不旁騖。


*********************************************************
註一
*******
No. 1915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卷1) T46, p0466a

息有四種相。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為不調相。後一為調相。云何為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也。云何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麤。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即定。坐時有風喘氣三相。是名不調

知身患

敝人建議行者可以先閱蔣維喬所著《因是子靜坐法》、張玄祥居士所寫「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及南懷瑾菩薩各類修行書籍(下載 連結),宣化上人語錄,或佛經中談到修行的經典,例如:禪秘要法經、修行道地經、坐禪三昧經等。

以下所說是個人的體驗及建議,以每個人的業障不同之故,僅供參考,勿執全實。行者參考時仍須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態修改對治方式之細節,最簡單的陀羅尼(總持法)就是「自覺為善」,這指您認為怎麼坐才舒服應就是最佳方式,但前提是以七支坐法為標準,歪斜太過時要看醫生。

當您閱讀至此,應該已知七支坐法的意思。於打坐時,最好的姿勢應該就是這個坐法,但這個坐法對初修人也是非常有困難,因為會腿痛、酸、麻而坐不住,所以我個人建議可以先使用「正襟危坐」(坐在椅子上,小腿落地不用盤起之外其餘方式比照七支坐法),的方式來先調適心態及身體,等氣動之後,再考慮雙盤,當然,若您不懼腿子關,那我更樂於見您雙盤。


‧腿痛

初修打坐時,雙腿必然會痛。要減輕此痛感,除了氣脈通後能自動令雙腿柔軟之外,或許可以調整盤腿方式來減少痛、酸、麻。盤腿前之判斷方式:若雙腿站立,某一腿受力比較重,這隻腿應該是比較短。在跏趺坐時(單盤或雙盤),比較短的腿應放在受壓較少之處(在上或在下,要視另一隻腿之狀況而定)


‧腿麻

若腿麻時,血脈不通所致,應該起身右繞經行(順時針方向),通常一支香約40~50分鐘要起身經行一次,每次約5~10分鐘,以活絡血脈。若是老參,血脈應該比較不會堵塞而感到酸痛,可以自行調整起身經行時間。


‧脊椎兩側酸痛

打坐時,在氣脈未通之前,除了腿痛酸麻之外,腎後的脊椎兩邊是另一必然會酸痛之處。若左邊痛時,是因為支撐力比較多,所以,身體可以略微右傾,反之亦然,這樣可以減少疼痛。若傾斜角度太大,應該看醫生或請人幫您看脊椎是否有側彎?除了上述方式,可以調換盤腿坐姿,或是調整股後的墊物,或換成正襟危坐的方式。


‧胸悶

胸會悶通常是脊椎未自然挺直,或坐姿不正確而導致,若是此種狀況,且腰不酸痛,可以令脊椎稍為挺直以令氣順。另一種是心不定,所以氣吸不入腹以致產生氣喘、胸悶,這種狀況要在比較大的場地打坐,或是把腰挺直,或是把心安住。再不行,可以反復下座做些擴胸活動後再打坐。

七支坐法

南懷瑾菩薩靜坐示範實錄:(1)(2)(3)(4)(5)


以下引南懷瑾菩薩的開示來說明七支坐法:

(南師坐到講台上,示範打坐姿勢)
我們普通所講的打坐是採用這個姿勢,實際上靜坐的這個姿勢有九十多種,很多很多,佛法裡頭採用這個姿勢(雙盤坐),其他的姿勢還很多,你們到禪堂來看看那個五百羅漢的塑像、畫像各種各樣怪姿勢都有,每一個姿勢都可以入定,並不一定要這樣,不過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這叫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你們諸位都知道,不過我重複一道。七個要點,七個要點。

第一個腿,兩腿要盤,兩腳是雙盤哦,是雙盤的,應該是雙盤,至於雙盤腳哪個腳在前面,哪個腳在後面都可以換動,名稱不同,那個名稱是人定的,暫時不去管它,這樣是雙盤。這個學名呢,叫做跏趺,你們都看到跏趺坐,這樣雙盤。雙盤做不到,這樣是雙盤的囉,普通叫做單盤,這一腳在下面,這一腳在上面,翻過來也可以,這一腳在下,這一腳在上面也可以,這叫單盤,不過單盤有個要點,當然盤得好腿子熟的人這樣,很緊,不熟嘛,你松一點,放鬆一點。再不熟呢,你就這樣,再架不起來,就這樣架到,不要怕,開始練習,我是自己認為啊,本事也蠻好,我年輕的時候打起坐來,這個腳在下面,這個腳是這裡距離大概只有這樣遠,這還是照樣坐管他呢,壓得痛啊受不了,有一天突然「咚」自己放下去,下不來了,這一坐好幾個鐘頭,想下都下不來,舒服極了,就不肯放了,從此以後慢慢軟了,所以不要怕,你就是下巴對到這裡也可以,有時候吃飯的碗就擺在這裡,好吃嘛,有什麼了不起呢,天下事都是人學會的,不要怕,這是講的盤腳,可是盤腳是非常非常重要,假使兩個腳,我們身體什麼氣脈都容易打得通,真正難通氣脈是雙腿,由腰以下兩個腿,那個氣通了才算通了。往往你覺得有些做過道家功夫,什麼任督二脈,打通奇經八脈通,通的轉河車,轉來轉去,我說老兄啊,那盡轉,轉到那一天為止,你不要轉昏了頭啦,那個氣脈打通不是這個道理啊,什麼轉來轉去,任督二脈打通,那都是沒有通,都是病態,真正的氣脈打通,這個人無病無痛,就沒有身體的感覺了,自己身體完全是空了,那才就叫作通,叫做氣通嘛,你看房間窗子門都打開了,空氣流通了,那個還有什麼東西啊,這裡還有一股風吹過來,嗚……這叫氣通,那不出毛病才怪哩,我這裡……你看我很有功夫,那一定是毛病,這個道理很簡單嘛,所以雙腳是非常重要,可是有些人啊,一學就會,像我就學得很辛苦,開始膝蓋頭跟下巴兩個兩兄弟連在一起的,我平常還練東西都沒有問題啊,就是打起坐來就沒有辦法,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這裡骨節有了問題,年輕打拳啊,這樣亂搞,以為自己本事大,那個骨節就錯位了,一直幾十年以後,自己靠打坐,慢慢把它糾正來的,你看你們在座的人沒有一個身體端正的,我給你們看啊,你們身體不是這樣,都有一點問題,所以你要學佛,為什麼真正塑的佛像是那麼莊嚴的,那個是真正生命,這個身體的價值,是絕對健康的,這個要注意,你看我們這位兄弟,我請我的大哥上來(南師拿上來一個白骨架模型),你看這位兄弟,這個背脊骨是這樣的,當然的嘛,那是一定的,這裡都是肉嘛,這個身體是一定的,你反這個道理要研究好,當然這個模型做得有點歪歪的,非常重要,那麼等一下再介紹。這個雙腿,兩個腿跏趺,就是盤腿起來,單盤也可以,至於單盤你要講名稱花樣多得很,我認為像密宗什麼佛法都地花樣,人定的。右腳在下,左腳在上單盤,叫如意坐。翻過來,左腳在下,右腳在上,金剛坐。雙盤的話,右腳在內左腳在外,如意加兩個字,吉祥坐。如果是說左腳在內右腳在外,降魔坐。金剛就降魔,如意就吉祥,愛怎麼說怎麼說吧,反正兩個腿同雞腿一樣搬來搬去,你愛怎麼啃就怎麼啃去吧,可是要守規矩哦,不能亂來。兩個腿關於生命的重要,你看所有年紀大了,走不動路,都是腿出問題,你不要輕視兩個腿噢。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個腿這個好朋友耶,要好好不要虐待它,這是盤腳,第一個重要。那麼盤腳坐好呢,自己要知道我們這個這裡看不出來,我們自己摸一摸,屁股後面兩個骨頭對不對,就是他老哥的這個地方,男女都一樣,要把它翹出一點,擺好,就端正了,不要貪圖,悠哉遊哉,彎起來,那就不行啦,初步慢慢地練習,但是腰以下到腳,如果你氣脈走通了,將來修持練好了,好好保養自己嘛,多活幾年沒有問題啦,如果兩腿搞不好,那就這個腿會跟我們彆扭,它就快一點跑路,就走掉了,所以第一個姿勢,跏趺坐。

第二個姿勢,照我們佛的傳下來的方法,背脊骨豎挺,所以有些人拚命……有些修密宗的打坐,一看又不對了,我說你們幹什麼在那裡,這個手結個手印,三角印結起來,三角印代表火,然後挺著胸。我說你在打拳練功夫啊,這是學禪學定啊,心境寧靜忘記了身體,無病無痛,你結果搞得練功夫一樣,學少林拳一樣的,這個什麼話呢,可是有些密宗,那各種怪樣多了。有些人打坐坐在那裡背脊骨,你看很舒服,你看這個姿勢如果坐久了,身如彎弓啊,就完了,都不對的。所以背脊骨你看是這樣,我們這個人體的背脊骨不是直的哦,是有弧形的哦,是這個樣子哦,圓弧形的,這個身體的這個生命,背脊骨,同地球物理一樣,這個宇宙間的一切東西就是圓周的哦,這個另外的科學囉,世界上沒有直線的東西,因為這個宇宙都是圓的,所謂人認為直線是把這個圓的這個線條切斷了,好像直線沒有真的直線,你看現在你們都懂了,人到了太空去了,太空的東西,一個人就飛起來了,因為地心上沒有吸力了,所以太空上飛,你丟一個東西,這裡丟出去轉一個圈還是回到這裡,它是圓形,宇宙是圓的,這個,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知道,佛也知道,可是凡夫不知道,現在科學家慢慢懂得了,所以這個身體,這個骨節是有點圓周形,可是你外表上看是直,你要打坐,坐得好,真正直起來,你們看我啊,我不過同他一樣,他是老哥,我是老弟,你看看這樣才是直的,可是這樣是如何呢,在我自己的感覺是向後面倒的,所以你們坐起來覺得很直是向前面彎的,已經錯了,所以真正的直起來是向後面的,自然的,等到它氣通了,自然而然就是那麼直向後面倒的,可是你說,後面,前面這個是直的,大家坐起來是這個樣子,所以打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太極拳的含胸拔背,這個含胸不是這樣含,這個樣子的,兩個肩膀骨節開叫含胸,自然胸就含了,背脊就充滿了。現在大家學的,學太極拳含胸拔背彎的,然後氣沉丹田,前面抱一個西瓜,這兩個手像螳螂一樣,就在那裡混水摸魚,摸它一陣,就叫做太極,同我們當年學的太極都不同,所以大家注意這個身體,第二所以身體背脊要豎,當然不要拚命挺,不過我告訴你經驗,像我,當年十幾歲就開始,十二歲起就開始學這一套,其實啊,我身體也不好,坐起來是彎的,你不要看到我現在還挺的那麼直,我當年十幾歲是這樣彎的,眼睛也有點近視,對不起,但是我就不服氣,眼睛不讓它近視,當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身體就要你挺直,就是會挺直起來,這個兩句話中間的經過就很多了,可是我的重點告訴你,你身體天生媽媽生你的身體實在不大好呢,你不要聽了說,背脊骨一定直,硬挺啊,挺出毛病來,你只好讓它聽其自然彎,當然找一個骨科的醫生會調整骨頭把你調整好了,身體為什麼彎,一定是,這個背上二十四節的骨頭,這個腰椎啊,胸椎啊、頸椎啊,一定那幾節有了問題,慢慢調整好就行了,不然你只好等到功夫到了有一天會這樣哦,你身體是彎的坐,你真用功用好了以後,這個我要借用道家一句話了,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這句道家的話真高明了,他是經驗之談,什麼叫先天一炁呢?虛無,你念頭完全空清淨到極點了,給你們抄完了,我講,不然,你們沒有這樣大的本事,眼睛看本子,看黑板,還要看我的表演就來不及,怎麼叫先天一炁呢?先天是代號,拿現在的話,這一股生命的功能它自然來的,你如果坐得好了,真到了那個境界,我告訴你了,我的經驗告訴你怎麼來啊,(南師動作示意身體突然挺直),好了,自己就直了,那你叫彎都不可能,你想自己還是彎一下吧,不可能,你真到念頭空了,功夫到了以後,你本來這個樣子,它「咚」一下,不是我要它的哦,它的那個生命的身體的自己的功能就撐起來了,不過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哦,你們到這一步認為那個南老頭講的,這一下我有功夫了那算什麼,那不過身體調整好而已啊,姿勢擺正啊,所以這是第二個要點,還很多,所以尤其希望老同學們經常出去教人的,這一手不研究好,不要隨便去教人啊,誤盡天下蒼生,下十九層的地下室去啦,現在是十八層,時代不同了加了一層半,所以,小心一點,地獄多加一層半了,這個肩膀,

第三是肩膀的要點了,這個肩膀啊,要平肩,你看我們,一般的生活習慣,尤其讀書人,或者在辦公室久了的,尤其你們,喜歡這樣,這兩個骨頭向前面彎過來,把這個地方向前面,這是硬的,扳不動(指模型)。喜歡窩過來,這們一來使這個肺部,受了壓迫,肺部不好,所以肩膀是平,稍稍向後拉,這是正常的姿勢,等於這位老兄的這個肩膀,這個樣子,這個肺部的這些骨節窗子一樣的打開了,你看肩膀假使向前面一彎、一窩到,辦公室一坐,前面這個窗子,肺部的外面的這個架子,這兩邊是這樣哦,張開了,就關攏來了,不健康了,你身體慢慢就……所以你們條打坐的時候更要注意了,肩膀放平,不是向後面拉,也不是向前面窩起來,平,正,非常重要,你看看,這個裡頭是肺,心肝脾肺都在這裡頭,所以這個呢,平正,並不要挺胸,他自然是平了,這是第三個要點,要注意的,這個,講了三個了,

第四個手,普通所謂結定印,大三昧印,那麼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個大拇指對著,那麼道家後來相傳,譬如外面的一貫道啊,什麼的,不用這個手印,這個樣子,叫捏太極圖,也可以,這個手印手的花樣啊,有好幾百個,密宗的手印什麼……好多,譬如說,以前我們唱京戲的梅蘭芳的手勢叫蘭花印,實際上梅蘭芳學的是密宗的「亥母菩薩」那個手印,這是一個手印,手印你不要看是個花樣哦,不是不是啞吧的手語哦,手印是代表身體裡頭氣脈的變化,那麼本來要這樣,結果有些在日本學來的,有些西藏學的,把這個手印一定要放在肚臍下一寸三分,端得緊緊的,貼得牢牢的,在那裡打坐又去練功夫了,一天到晚就顧慮這個手,那個心注意力,都在這個手上,那幹什麼的,尤其你們要出去教人的注意哦,手和腳,每一個人不同,手有長短,有人手短,有人手長,假使這個人上身矮,兩手很長,你叫他這樣要命了,很難過,有人上身長,兩手短,你叫他兩個兜攏來結手印結不到的,你就教他這樣,此所以啊,求學問修道要明師,不是出名那個名,明白的明,搞不清楚,老老實實的守一個規矩,拿一個冬瓜,獅子印,印天下人,都蓋了這個印,就糟了,不是這樣一回事,這個手勢要結定印的,而且,手印有各種方法,譬如說,你看這個手印,這樣也是一種手印,這是天台山國清寺的佛像是這樣,佛的說法印,怎麼叫說法印,等於我們說話,你們要怎麼樣,就是這樣嘛,佛也是個人,佛是人做的,阿彌陀佛的接引印,站在那裡接引就拉你一把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愛做什麼手印就做什麼手印,你就懂了吧,這個不要自己上自己的當,不過有規矩的哦,不是亂來的。手結定印這個曉得了,好像四個啦。

第五個這個頭,這個頭你看看這位老兄,最難了,這頭擺正是非常難,你看我們這個身體,頸椎這裡上來,這個骨頭軟軟地,只有一點點,上面那麼重的一個東西,就是小小的,幾節骨節撐住的,你要使它不左歪不右歪,正正的擺在那裡就很難,差不多,人的生命很多問題都出在這兒,剛才講兩個腿重要,這一部分也更重要,所以我們老了,雞皮鶴髮,有些人老了,你看他還不老,但是有一個地方你沒有辦法,脖子這裡,一看就老了,這裡沒有辦法的,可是你真修道作功夫,同樣有辦法,這裡的氣脈問題了,你看老了這裡翹起來,這個地方皮就這麼掛著了,等於你們沒有吃素以前,老母雞的那個脖子,一定看過吧,吃過吧,就是這樣來了,這個地方瞞不過的,年齡什麼逃不過這裡,但是真的氣脈打通了,一直到一百多歲,他這個地方還是同年輕人一樣飽滿,這個一看,這個人是修道作功夫有功夫的,你不然看到他還是這個樣子,說他是奇經八脈打通任督都通了,已經三百歲,那我看來,請邊上坐去吧,那絕對不是,所以這裡的重要,那麼這個就甲狀腺,這個胸腺,這一帶那個慢慢講,所以這個頭,後腦向後面一點,頭是擺正的,照它的這個姿勢,這個骨節你搞清楚,擺正的,你看,這個後腦向後面,不是你們坐起來這個樣子,鉤起來不行,可是後腦擺正,這個下顎這裡,要平進去了要收,你們大家自己摸摸看,拿個手摸自己兩邊這兩條脈管,都在跳動,有沒有,兩邊自己一摸就知道了嘛,有沒有,沒有啊,沒有,趕快到外面找,掉到山門外去了,對不對,這兩條是動脈管,這兩條動脈管等於油管嘛,他兩條動脈,你腦筋用,發脾氣,用腦筋的時候,這兩條管就粗起來了,因為腦裡需要血液幫助,就都向這裡供給這個地方,這兩條火車道啊,就忙得不得了,所以您打坐的時候頭擺正,下顎一收,不是這樣低頭,一收好就慢慢把這兩條的動脈壓住一下,使它慢慢習慣了,血液也慢慢流動氣血慢慢地靜下來,所以,畫家畫的老和尚是這個樣子,再不然就這個樣子,都不對了,正統的是這樣端容正坐,這是第五個要點了。

第六個要點呢,舌頭,佛告訴我們,舌抵上顎,舌頭,嘴巴閉到了,舌頭是輕輕向上面翹的,上顎在哪裡,不是上面牙齒的根根,上面牙齒根根靠裡面去一點,這裡,我們這裡很多醫生都學過針灸的,這裡有個穴道,可以針扎進去、打進去,你自己去摸摸也知道這個地方,這個上面蓋蓋裡頭有個坑,舌頭常常這樣,舌抵上顎,這是第六個。

第七個麻煩了,這個眼睛怎麼弄,我們最討厭就是這一對眼睛,你們讀過「寒山大師」的詩沒有?面有雙惡鳥,胸有三毒蛇。他說我們這個人啊,臉上有兩個最壞的鳥,飛鳥的鳥,面有雙惡鳥,胸 有三毒蛇。雙惡鳥是什麼,就是兩個眼睛,東看西看給你出問題都是這裡來,引誘我們,心裡頭三毒蛇,就是「貪瞋痴」。這個三毒蛇,三條毒蛇,害死我們,就是這個東西,這是寒山的詩。所以眼睛呢,我們看到啊,這個眼睛,照佛法的傳統規定,眼睛是半開半閉,道家的書上用這個方法呢,定了一個很好的名稱,叫「垂簾」,窗簾子一樣,掛一半,掛三分之二,還不止一半,下面有一點亮光,上面遮到三分之二叫垂簾,垂簾意思就是眼睛半開半閉的,小乘的學羅漢道的眼睛這樣,差不多同這個位置一步、二步、三步,眼睛視線只到這樣,大乘的菩薩道,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眼睛這樣,不是在看,也不是全閉,眼睛張到而沒有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見若不見,是眼睛,但是我始終主張現代人不要用這個方法,你打坐時眼睛閉到,因為現在人啊,從小到老用的眼睛已經是一塌糊塗了,現在未來的世界,尤其我們中國的教育之下,我看每一個人都會帶眼鏡,太可怕了,這個眼睛已經毀壞的差不多了,所以你儘量給它關起來休養休養再說吧,把這個眼,但是閉到不是睡覺哦,閉到等於沒有眼睛拿掉了,不要真的去挖掉,那有罪過的啊,等於自己忘掉這個眼,等到你功夫到了的時候,我告訴你,那個眼睛奇怪了,你假使在閉眼打坐功夫到了以後,他眼睛自然瞇瞇的張開了,你要想關還關不住呢,他又不是看,氣就自然到那裡了,

那麼,這個七個姿勢都知道了,(還)有幾個要點注意,

打坐的時候,不要面帶死相,不要掛一個討債的面孔。你看,有些人打起坐來在那裡,不得了的啊,很危險,你不要看這麼一個姿勢,你的腦神經啊,永遠不會清淨,人家「喜笑顔開」,一個爽朗的人都展開的啦,所以學佛是四個字,慈悲喜捨,你內心如果沒有作到假裝嘛,外在笑咪咪地,好像很慈悲,也很喜,捨不捨管你的,誰知道你肯捨不肯捨啊,那千萬不要,你看很多人,學道學佛的,尤其我在美國的時候,一個美國人問我,你們中國人會不會笑啊,給他問得很難過,中國人是不大會笑,後來我答覆他,這是我們教育文化教育背景跟你們不同,外國人像美國人小孩子在街上走路,隨便哪 個認得不認得,哈囉,你曉得他笑了沒有,哈囉,哈囉的,我們這哈囉,How are you?嘿,然後眼睛看這邊手,嘿,好啊,這叫一下,這個外國傳統文化,中國人一個孩子出去,哈囉,這個媽媽,神經啊,人都不認識,你叫個什麼啊,還揪他耳朵,你看,所以這個教育完全,中國人看到人啊,死相的,都是銀行一副討債的面孔,學佛可不要這樣啊,慈悲喜捨,尤其你們出家人,所以叢林下山門外,第一個佛像就是大肚彌勒佛,哈哈一笑,你看到人,阿彌陀佛,一笑,誰都覺得,這位師父還不錯。你看到人都這個樣子,那多討厭啊,七個姿勢外表的都曉得了,臉帶笑容,所以我們在台灣,在首愚法師那個十方禪林,我就定了穿衣鏡子好幾個,擺在禪堂裡,你自己對著鏡子看吧,看你那個死相要不要得,免得我管你,然後打打坐一看,不對了,自己改過來,慢慢練習,改了,改了你的頭腦,人生難得一笑,這個一笑啊,頭腦神經整個放鬆了,真的,頭腦就放鬆了,那個不笑,笑是多種不要錢的多種維他命,多吃補身體的,多笑身體就健康,不要死相,那個樣子。

還有一定要坐墊,有些人認為自己有功夫,腿到家了,打坐屁股這裡不墊,你曉得,我們背脊骨到這裡自己摸摸,尾閭骨最後一節,兩邊就是大腿這裡兩陀肉,這個中間有個三角架空的,你不墊一下,這個人坐起來,這個背脊骨要支持這個身體啊,白花力氣在那裡,不好用功了嘛,而且影響這個腦不能放鬆了,所以一定功夫最好,後面還是薄薄一墊,有些人說這個傳統不能墊的,那根本不懂科學,也不懂佛法。所以功夫好一點嘛,你先,我告訴你,腿不熟墊高一點,腿如果那麼高,你墊他個七八寸,等它腿熟一點,你放矮一點,腿完全完全很熟了,好的老師、出家人,手裡掛的那個拜具,那個一疊,薄薄一層就夠了,所以一定要墊,這是科學的道理,這個外形都講了,今天晚上開始,明天起大家就要上架子囉,然後我們還有些老同學都排隊在這裡要整人的哦,都看你坐得不好就來囉,不會打啦,過去地真打香板打棒啊,日本的禪堂真拿板子打,還有些人學禪的跑去,師父啊趕快打我幾香板啊,消消業啊,我才不要你打板消業呢,他自己都消不了,還打你幾板,還能夠消業,哪有這回事,不要胡扯一頓,那個日本也搞成個樣,有些人學日本禪的,打坐,坐不好,一下心裡煩惱,跑到師父跪到,師父啊,師父拿起香板,啪啪,真打,不成話。這個香板,(這一段講了香板的來歷)過去禪宗叢林裡頭沒有的,這是清朝以後才有,誰發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是在家禪師哦,所以大家寫歷史研究雍正滿清歷史的,我看了,統統笑話,你不懂禪宗,你不懂雍正,你也不懂他的政治思想,而且雍正禪師他是皇帝哦,可是他的和尚徒弟好幾個,所以小說上亂寫,說雍正這個有些什麼特務工作派出去的,那是什麼,那是他出家的徒弟,在杭州淨慈寺那些出家方丈都是他徒弟,所以你在故宮裡頭,卷子現在就慢慢發現了,有個和尚上奏摺給雍正皇帝,這個問皇帝,您好,問候他,雍正在上面批,老徒弟,我好,朕好,你也好。人家現在人研究,雍正皇帝真幽默,還跟這個和尚來開玩笑,不知道那個和尚真是他徒弟,他在宮廷裡頭打七,主持的,這個時候,他擺下了皇帝的身份,所以他的徒弟有和尚,然後這些有成功的都派到外面,這些和尚道士在外面沒有事嘛,看到風吹草動啊,哪個人多放一個屁啊,哪個人多吐一口口水啊,都給他寫報告來了,所以他都知道,也不是真的特務,現在你到故宮的北京的那個檔案裡頭,我們劉老師回來告訴我看到那,雍正真的這樣批啊,親筆批啊,和尚給他的奏摺問好,朕好,你問我好,我好,老徒弟你也好,人家以為他開玩笑,真的。這個是他當年打七的時候主持,一個和尚參禪沒有開悟,雍正希望他那個太愛他了,希望這個和尚馬上開悟得道,然後看看這樣用功也不上路,雍正給他一口劍,告訴你,七天以內你要給我開悟,不開悟,自殺,再不然我拿這個劍殺了你,這個和尚就逼到,這比釋迦牟尼佛厲害,釋迦牟尼佛自動的,這個和尚給雍正給皇帝拿把寶劍,給他逼到你不成道,打坐坐不好,不開悟,你就死吧,結果他真的給他一逼,逼開悟了,所以後來留下呢,把它做成了劍形叫香板,這樣來的,不是真去打人的。我們和尚頭上燒的戒疤,也是他老兄老先生幹的事,因為大家都反滿清嘛,反對滿清嘛,反對滿清的啊,現在的大家偷跑出國去了,那時只好偷跑去當和尚了,當了和尚了也在反清啊。他的辦法好得很,把天下犯人大赦出來出家去,都給你們混在一起,然後怎麼辦呢?當了和尚一樣可以造反呢,他根據藥師經以身供養佛,身體上最重要的是頭頂骨,頭頂骨燒九個洞,這一下好了,二十年、三十年長不出頭髮來,不要辦護照身份證,這就是他的護照身份證,你看老子造反,到哪裡我都把你認出,就糾舉出來,是這樣來的。為什麼講起歷史來了,亂七八糟的這個人,講這些干什麼,講打坐。現在外形講了,那麼超過時間了吧,休息啊,那再上台很麻煩,好十分鐘,他老兄給我十分鐘,再交待十分鐘,然後你們出家的,我聽說你們裡頭還有學武功的,練拳的,都蠻好,這一套我都玩過的,本人數十年不玩這一套了,不過你們真要作作運動,我看你們,教你簡單的幾個運動,我練不好了,幾十年我不練,我現在也不肯運動,不運動自然有運動,那個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坐得好,內在自己會調整好的,

現在教你們作運動的,就這一點點分開來啊,就在這位子上就可以做了運動,我講運動用現在的話講,在古代啊,有別的,過去人家不肯傳的,現在這個時代什麼都能,第一個頭部的運動,這是我新的名字給你們,都不講老古話了,你打坐坐起來,轉圈子啊,拿頭,這個地方撐出去,一,畫圈,嘴巴閉到,二,身體不要動,局部的一部分,一個姿勢管頭,三,然後倒轉來,一,也在畫圈,二,三,舒服一點吧,好,再來,然後,一,一圈,二,兩圈,三,你自己曉得要按自己的弧度,調整了,再轉過來也是,一樣的,我簡單的,他給我十分鐘,所以簡單講給你們,自己回去體會,然後,頭部運動了這個頸子,腦部運動不到,腦部怎麼運動,叩齒,叩他個三十六下,碰……永遠叩齒,叩了……叩一輩子,叩得好,牙齒將來老了都蠻好的,叩齒,這個運動了腦了,然後坐在這裡,對於眼睛的運動,眼睛在裡頭左轉,看這邊頭不動,這樣子,右轉向這邊轉,頭不要動哦,左右,左右,這樣眼睛,然後在裡頭轉圈子,眼球這個眼睛在裡頭轉圈子,頭都不准動,順轉,倒轉,這個轉了,這個行了,我身上怎麼那麼那麼多法寶,不是,帶的東西太多了,不好辦。然後肩膀,你看就是,坐在禪堂的這個位子上就行了,所以會打拳的人,會打少林拳、會打太極拳,就是四塊磚頭,就是一套太極拳打完了,你們要不要看,要看一個人交一百萬,我打給你看,那道理你都懂了嘛,一套太極拳四塊磚頭,就是這樣大就打完了,所以你作運動打坐了,在禪堂就作運動了,急不來的,現在頭搞完了,眼睛也完了,肩膀了,你看,劃圈子一,身體不要動哦,一,三,倒轉來一,二,三,不是舒服了嘛,對不對,然後來,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兩個再來,(單肩聳動)一二三四五六(雙肩聳動),一邊三下,就是說這個向這一邊,這個向這一邊,兩個相反(左右肩一個向前轉一個向後轉),一二三四,連後面的骨節之間,慢慢去練,這都會了,然後這一節了,一 二,這裡不要動(兩手側平舉,手肘不動,小臂畫圈),一二三,這裡不要動嘛,你就是運動這一節嘛,不然拿個釘子把它釘在虛空中,這樣打開,這一節,一二三,就完了,然後這一節,一二三,如果肩膀痛啊,什麼……然後把兩手一撐開,撐開幹什麼,你們學過八段錦的,就坐著了做八段錦也可以,我告訴你秘密就是坐著了,你不用八段錦,你要使身體不痠痛呢,坐著了翹指頭,把這個指頭,你們大家撐開試試看,指頭指尖儘量向裡面翹,自己強迫自己,肩膀鬆開,翹得你難受得不得了,對不對?

撐開幹什麼?你們學過八段錦的就坐著做八段錦也可以。我告訴你秘密,就是坐著了,你不用八段錦,你要(怎麼)使身體不痠痛呢?坐著了翹指頭,把這個指頭你們大家撐開試試看,指頭指尖儘量向裡面翹。自己強迫自己,肩膀鬆開,翹得你難受得不得了,對不對?指尖向裡頭啊,一直翹過來,指尖向裡面翹,翹得受不了的時候,身體不動,指尖向前面撐開,好像把什麼都拉開了。然後再翹,指尖一點不要用力的。你這麼練不到幾下,你身體什麼都改正好了。(整個動作如下:盤坐時,左右平伸雙臂,雙手呈掌形豎起,向裡翹指頭,肩膀鬆開,指尖儘量向裡翹,翹到受不了的時候,指尖向前面撐開,然後再翹)這些東西都是古代師父們不肯教的哦,在密宗裡頭認為是啊,我的媽啊,你要是想學到這些學密宗啊,你嗑了十萬個大頭,還要跟到他二十年再慢慢給你教一點。不像我啊,把這些都公開的隨便撒出去,因為我不在乎這一套。這個膀子這裡完了。(該)這個身體了,這樣啊,向前面,儘量的出去。兩個腿不動哦,儘量地沉下去。眼睛向前面看,頭翹起來仰起來,儘量仰起來。我還是小心一點,數十年不練,一下栽下去了,你們明天就沒的戲看了。前、後、前、後六下。(整個動作如下:雙腿盤坐不動,兩手放在大腿根,身體儘量向下沉、向前趴,眼睛向前看頭翹起來,然後身體再起來。這個動作做6次)因為他們沒有給我佈置好,我叫他好幾天就告訴他來個四方桌子,在這裡准備他都是……然後身體呢,手是這樣撐住的,肩膀端起來繞圈子,身體一二三這樣繞圈子,因為這個場地不對我只好坐著,我現在沒有工夫跌下來我還是會死的。(整個動作如下:掌心朝上,雙手撐在大腿根部,肩膀端起來,身體右前左後繞圈子)。這個都完了,然後一個東西就難了,手結吉祥天女手印(大拇指壓住中指和無名指,食指和小指向前伸),也是亥母的手印,在西藏密宗是很嚴重的,拿我們中國人來講蘭花手印,你看,尤其女性戴一個鑽戒一弄很漂亮的,金光閃閃的。這個手印翻過來(手心朝上)放這裡(大腿根左右),(胳膊伸直撐起肩膀),把這快骨節(肘關節)要直起來,肩膀要端起來,否則沒有用,要撐住這個骨節(肘),(對服務人員)你不要管老和尚了,你去管那些人,你們大家好幾個,我叫你宣佈那幾個,你名單這些都跑哪裡去了,你們不服務,服務一點做一點功德啊,幫忙別人啊,阿彌陀佛。這個手這樣撐起來然後,要閉到氣哦,這個呼吸要停止哦(同時左臂朝左平舉,右小臂向左平舉,右手放在胸前左肩膀的下面,然後雙手同時順時針繞身體旋轉,直到左手撞擊胸部--右肩肩部鎖骨稍下面,左手撞擊時手背朝著外面,同時右手向後以手背撞擊後腰部。然後反向逆時針扭轉,右手撞擊胸部,左手撞擊後腰部。整個動作是一種雙手臂繞身體的旋轉動作,身體基本保持原位,只是雙手臂在轉),後面這個手背打到這裡(後腰),前面的手臂拍到這裡(肩部鎖骨稍下面),要閉氣哦,一邊做三下,打完了,然後恢復轉來(回覆開始時雙手放在大腿根上),恢復轉來呼吸一口氣,馬上又閉到氣,(然後做如下動作:雙臂彎曲,高舉大臂,高聳雙肩,雙手舉到胸前,手心朝下,左手在左肩下,右手在右肩下,然後兩個胳膊快速向下,使兩大臂夾住身體,同時兩小臂向前伸,手心朝上。然後兩個胳膊快速向上翻,使姿勢恢復到上一個姿勢。如此反覆3次後,把手放如前在大腿)再呼出去。上身已經運動做好了。然後嘛,本來中間還有些都把它裁掉。然後在這裡還是這個手印(吉祥天女手印),一拍蹬開,這個腳這樣打出去,一二三(三次),轉過來這一邊同樣地一二三。然後兩腳收回,雙腳一盤,對了,運動這個的時候不要坐墊了,剛才忘記了講,補充一句(整個姿勢如下:去掉座墊,雙手結吉祥天女手印,雙手胸前交叉,然後雙手分開,身體向右傾,雙腿彎曲,雙手靠在胸前,以右臂右腿接觸地面支撐身體,然後左腿向外側蹬直,腳不用伸直,同時左手也向上伸出與腿保持平行,但手印一直未散。然後腿和手收回,再蹬。共做3次。轉過來另一邊同樣)。然後都做完了,呼吸閉氣,自己跳起來(兩腳收回盤腿,不要座墊,閉氣,雙手撐起身體使雙腿離開地面5~10釐米,然後鬆開,使身體自由落下。做3次或6次或9次)那麼這樣也做三次、六次、九次。自己把整個的身體離開,跳起來,下來。然後放鬆,功德圓滿。都記住哦,這個就是叫密宗拳的濃縮的一部分,其實古代有,是達摩祖師的洗髓工夫的一種。今天就浪費一天,做預備課用的。明天再開始。

請上坐收腿,姑且靜坐一堂試試看。現在沒有說參話頭啊作什麼啊都沒有講,大家先把七支坐法先練習。靜坐就是靜,靜就是靜。想一個辦法守竅,或者參話頭做什麼功夫,任何一個辦法加進去已經不靜了,這是個大原則。靜就是靜。試個一二十分鐘試試看。姿勢沒有坐好的,自然會有同學們來幫忙你,到你前面會告訴你…… (三聲引磬後)在禪堂裡坐久了,到此時此刻世界上最可愛的是什麼?是引磬的聲音。一聽我的媽,總算下來了。此時,這個聲音是最親切最可愛的。剛才我們大家試著靜坐,只有三十分鐘。在我的經驗,我在二十分鐘就想給你們打最親愛的聲音。但是我們這位老同學(手指旁邊一位法師)一直給我搖手,慢一點慢一點,我跟他討價還價好幾次,二十八分鐘我又想敲了,還有兩分鐘,是他對你們特別優待。希望你們趕快成道的意思。世界上腿是自己的,坐著本來很舒服,平常如果叫你多勞動還巴不得有人給你這樣一坐,等到你真正要你腿盤起坐著了,反是不願意了,很痛苦。你看,我們人生的矛盾,腿是自己的,本來想靜下來,等到自己兩個腿盤起來,靜不下來了,而且下意識反抗,還討厭。那你去跑步吧,去忙去吧,在外面真正忙啊又不甘願。人就是這樣,一輩子都在矛盾裡頭過日子。這個是靜坐的姿勢,還不叫做禪定。真正的禪定,大原則講四個字,行住坐臥。走路的時候也在靜。住,古代的站在那裡。坐,坐就很多了,包括剛才打坐、端容正坐。我們中國的儒家孔孟之道的人不盤腿,就在椅子上端容正坐,目不斜視,也是一種姿態。臥,睡倒也是一種姿態。你說坐不住給你睡好不好,你們諸位可惜了,自己看不見沒有去研究,一個人睡在床上,不會到一個鐘頭都不動的,睡不到半個鐘頭這裡動兩下,蹬兩下,都在動。假使睡到完全不動,定了。所以,我在鄉下當年,我的父親當年告訴我,有個出家的和尚,他詩作的好。後來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詩,我還很小給我父親看。父親說你也會做詩啊,我說會啊。你抄那個和尚本子上來的,就一下給他抓住了,揭穿了。他就講,一個大字不認識,出家了。出家也不唸經也不打坐,就拜佛。天天拜了兩三年,不拜了。跑去睡覺了。這睡覺是右脅而臥(左手擺在左髖骨下大腿根位置,右手貼右側面頰枕於枕頭上),一睡睡了三年,三年一個姿勢沒有動過。他那個師弟啊跑來找師父說,有個師兄死掉了。你不要管你不要管,不要亂講,你倒一杯水放在他屁股上看,你過三天去看看。過了三天那杯水一點也沒漏出,可見沒有動搖過,這是身定。後來他這樣睡了三年起來就會作詩,沒有讀過書的,詩、文什麼都會。所以生命的自性裡頭一切智慧都具備,所以六祖開悟了以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開悟了,你自性裡頭具備了一切,充滿一切。譬如大家讀書,好像老師、學校給你的學問,沒有啊!老師、學校不過幫你把你家裡那個腦子裡頭心裡頭那個倉庫打開了,你真的學問是你自己裡頭本有具備的啊。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注意啊,你們都看<<六祖壇經>>,我講了幾十年這幾句話,五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假修證,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們都看過<<六祖壇經>>對不對?拜託啊,答覆一下,都看過吧?看過哦。好,我也幾十年給大家講,最近一個月,我才發現嚴重。何期兩個字怎解釋啊?哪位同學代表答覆一下。我還在一個多月前才發現,有個同學講何期--不曉得哪個時期啊?我說這樣啊,你全錯了,那是唐代的土話,何期是哪裡知道!不是哪一個時期。你看,這就是讀書,中國文字。何期自性--哪裡知道,閩南話(那唉栽樣),不知道自己的本性什麼都具備的有。所以你真打開了,靜到極點,智慧之門一打開了以後,我告訴你,你看我那些老同學老朋友都在這裡,你們大家都恭維我,他學問好,記性好,書讀得多,我常常告訴大家,世界上是我最懶惰最不肯看書的,是真的哦。你們比我用功的多。這個差別在哪裡?這個地方就是個話頭,你參進去了。所以你打開了這個門,自性本自具足了,本自有的。你強求來的東西都是假的。現在我們試驗靜坐一下。為什麼要靜呢?剛才上午我還有個老朋友出一個題目考我的,禪,你趕快報告出來。禪,是梵文的翻音。梵文原來叫禪那,禪那的意思是寂靜,很靜,寂滅的寂。那麼中國怎麼樣?佛法進入中國怎麼變成「禪定」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到了中國以後,與中國本土固有文化儒家、道家思想混合了。我們孔子的得意弟子,得法的弟子叫曾子--曾參,曾參著了一本書叫< <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到了十八歲,中國的古代的傳統文化,周朝開始六歲入小學,先要開始認字學作人。學掃地,洗碗拉,這個什麼勞動的動作學會,所謂學灑掃應對,清潔衛生、做人做事。認識字這是六歲。十八歲入大學,長大了,學做人。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句話我暫時不解釋,那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