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眾生皆有佛性,但未成佛

No. 374 大般涅槃經 (卷27) T12, p0524b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三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為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
建議參考: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建議參考: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諸識生滅之探討

(1)於註一經典中已說明,諸識皆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所以,每個識都
   一直在生生滅滅。


(2)而且,每個識都有三相:真相、業相、轉相。除了真相無生滅(等同佛性)之外
   ,所有的識、包括業相、轉相都有生滅。


(3)對於意識之滅,依註一經典是必然的。若要談到正死位、熟眠無夢、昏厥無想等
   意識消滅的議題,要先定義,這類的消滅於生起時,能否自覺與消滅前是同一生
   命體?


   是的狀況有二種:
     A、同眾生所自覺之「我」。

     B、同一世無我執之生命體,例如阿羅漢入滅盡定又出定,雖無我執,但能
       了知是同一世生命體。


   依上述定義,以意識能了知是同一世生命體為未消滅。那麼,意識滅只可能是正
   死位。其餘都只是暫伏。


   不過正死位,也不代表意識一定就必滅,豈不聞人死有魂魄記得死前之住處,而
   於頭七歸家探視嗎?


(4)另有比較令人疑惑的二事

  A、阿羅漢入涅槃斷滅意識,則其第八識是否仍存在?

    有神通者,能看到入滅阿羅漢過去世宿命。所以,雖然沒在佛經看到阿羅漢入
    涅槃後第八識是否還存在這開示,但以其過去六塵緣影還都存在,所以判斷其
    第八識妄習還在,或改說,第八識業相是眾生所共用,無論該眾生是否入涅槃
    或已成佛。


  B、第八識業相滅時,業種為何沒有消失?

    猜測,生滅太快,而妄習本身就是相續的異名,可以相續前失之故。如同電腦
    DRAM(快閃內存)中的資料,當電腦停電一閃又生起時,因為電路板有電容器
    ,所以能承受一閃幾分之幾毫秒(如UPS不斷電系統)之停電,使資料不損失。


*************************************************************
註一
********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1) T16, p0483a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


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


大慧。是名相滅。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


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


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


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


大慧。彼因者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

涅槃定義

法迄巴推薦同時參閱:
 ⦁ 涅槃定義及勝法涅槃
 ⦁ 菩薩不可思議,彈指頃即成佛不經日夜。亦有退墮聲聞辟支佛者
-------------------------------------------------------------------------------------------------------
No. 220b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397) T06, p1058c

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世間諸蘊諸處諸界緣起緣生緣起支等可皆是化。諸出世間波羅蜜多。

  若三十七菩提分法。

  若三解脫門。

  若一切空。

  若諸聖諦。

  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若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若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若菩薩十地。

  若五眼六神通。

 
  若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若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

  若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若由彼法所得諸果。

  若依彼法施設種種補特伽羅。

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無非是化。然於其中

  有是聲聞所化。

  有是獨覺所化。

  有是菩薩所化。

  有是如來所化。

  有是煩惱所化。

  有是善法所化。


善現。由此因緣說一切法皆如變化。等無差別。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所有斷果。謂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地或如來地永斷煩惱習氣相續。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如是諸法若與生滅二相合者亦皆是化。


世尊。何法非化。


/-- 非化 --/
善現。若法不與生滅相合是法非化。


世尊。何法不與生滅相合。


善現。不虛誑法即是涅槃。此法不與生滅相合。是故非化。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如世尊說。平等法性一切皆空。無能動者無二可得。無有少法非自性空。


雲何涅槃可言非化。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聲聞作。非獨覺作。非菩薩作。非如來作。亦非餘作。有佛無佛其性常空。此即涅槃。


是故我說涅槃非化。非實有法名為涅槃。可說無生無滅非化。


*******************************************************************
No. 375 大般涅槃經 (卷34) T12, p0835b
*******************************************************
複次善男子。善愛念心即是欲也。因善愛念。親近善友故名為觸。是名為因。因近善友故名為受。是名攝取。因近善友能善思惟。故名為增。因是四法能生長道。所謂慾念定智。是即名為主導勝也。


因是三法得二解脫。除斷愛故得心解脫。斷無明故得慧解脫。是名為實。如是八法畢竟得果。名為涅槃。


*******************************************************************
以下楞伽經三種譯本,皆可判斷在指意識滅,名為涅槃
*******************************************************
 以下經文義理整理及補充:

 (1)佛智仍然是流注生滅

    《楞伽經》三種譯本經文皆言明「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是外道見解。所以,第八識永遠不會停止流注,即便成佛,也
     只轉識成智,流注也一樣 不停止,否則佛則不受業報,而實
     際不然。


 (2)下列經文說明意識滅時,則第七識亦同時滅。


 (3)至於阿羅漢入涅槃之後,第八識是否也斷滅,目前沒看到有佛經
    開示。只看到佛對問及阿羅漢入涅槃的去處,回答為「無記」!

    以後看到相關經文時,再補充其開示。


------------------------------------------------------------------------------
No. 670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2) T16, p0496a
------------------------------------------------------------------------------
複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雲何為四。謂性自性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


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


佛言。建立。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雲何離意識非七識。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不涅槃性   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   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   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   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
No. 672 大乘入楞伽經 (卷3) T16, p0605c
------------------------------------------------------------------------------
複次大慧。涅槃有四種。何等為四。謂諸法自性無性涅槃。種種相性無性涅槃。覺自相性無性涅槃。斷諸蘊自共相流注涅槃。

大慧。此四涅槃是外道義。非我所說。

大慧。我所說者。分別爾炎識滅名為涅槃。
^^^^^^^^^^^^^^^^^^^^^^^^^^^^^^^^^^^^^^^^^^^

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佛言建立。大慧言。若建立者。雲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識滅。

佛言。大慧。以彼為因及所緣故。七識得生。

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起執著時。生諸習氣長養藏識。由是意俱我。我所執。思量隨轉無別體相。藏識為因為所緣故。執著自心所現境界。心聚生起。展轉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現境界風吹而有起滅。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我不以自性   及以於作相
  分別境識滅   如是說涅槃
  意識為心因   心為意境界
  因及所緣故   諸識依止生
  如大瀑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
No. 671 入楞伽經 (卷4) T16, p0538b
------------------------------------------------------------------------------
複次大慧。外道說有四種涅槃。何等為四。一者自體相涅槃。二者種種相有無涅槃。三者自覺體有無涅槃。四者諸陰自相同相斷相續體涅槃。


大慧。是名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


大慧。我所說者。見虛妄境界分別識滅。名為涅槃。
^^^^^^^^^^^^^^^^^^^^^^^^^^^^^^^^^^^^^^^^^^^^^^^^^^^^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可不說八種識耶。


佛告大慧。我說八種識。


大慧言。若世尊說八種識者。何故但言意識轉滅。不言七識轉滅。


佛告大慧。以依彼念觀有故。轉識滅七識亦滅。


複次大慧。意識執著取境界生。生已種種熏習增長阿梨耶識。共意識故。離我我所相。著虛妄空而生分別。


大慧。彼二種識無差別相。以依阿梨耶識因。觀自心見境。妄想執著生種種心。猶如束竹迭共為因。如大海波。以自心見境界風吹而有生滅。


是故大慧。意識轉滅七種識轉滅。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我不取涅槃   亦不捨作相
  轉滅虛妄心   故言得涅槃
  依彼因及念   意趣諸境界
  識與心作因   為識之所依
  如水流枯竭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入滅盡定者,須慧觀諸漏盡知,才能證阿羅漢果

No. 26 中阿含經 (卷24) T01, p0582a

復次。阿難。有八解脫。


云何為八。色觀色。是謂第一解脫。


復次。內無色想外觀色。是謂第二解脫。


復次。淨解脫身作證成就遊。是謂第三解脫。


復次。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處。是無量空處成就遊。是謂第四解脫。


復次。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是無量識處成就遊。是謂第五解脫。


復次。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處。是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第六解脫。


復次。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是謂第七解脫。


復次。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及慧觀諸漏盡知。是謂第八解脫。


阿難。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脫。及此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遊。亦慧觀諸漏盡者。是謂比丘阿羅訶。名俱解脫。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優婆塞也可般涅槃,佛授第一記

No. 499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卷1) T14, p0768c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時有阿支羅迦葉。為營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闍崛山。遙見世尊。見已詣佛所。


白佛言。瞿曇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佛告迦葉。今非論時。我今入城乞食。來還則是其時。當為汝說。第二亦如是說。第三復問。瞿曇何為我作留難。瞿曇云何有異。我今欲有所問。為我解說。


佛告阿支羅迦葉。隨汝所問。


阿支羅迦葉。白佛言。云何瞿曇。苦自作耶。


佛告迦葉。苦自作者。此是無記。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他作耶。


佛告迦葉。苦他作者。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葉。苦自他作。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佛告迦葉。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瞿曇所問苦自作耶。答言無記。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無因作耶。答言無記。今無此苦耶。

佛告迦葉。非無此苦。然有此苦。

迦葉白佛言。善哉瞿曇。說有此苦。為我說法。令我知苦見苦。

佛告迦葉。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若受自受。受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

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

我亦不說。離此諸邊。說其中道。

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阿支羅迦葉。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無畏。

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作優婆塞。證知我。

阿支羅迦葉。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阿支羅迦葉。辭世尊去。不久為護犢牸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

爾時世尊。入城乞食。時有眾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聞有傳說。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辭去不久。為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諸比丘乞食已還出舉衣缽洗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座一面。

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律。辭去不久。為護犢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

世尊。彼生何趣。何處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諸比丘。彼已見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槃。汝等當往供養其身。爾時世尊。為阿支羅迦葉。受第一記。

使阿羅漢能般涅槃的原因

>使阿羅漢能般涅槃的原因是什麼?
答:
  未斷見惑者,法眼未淨,心中有疑結未斷,必難以想像慧解脫者
  無禪定力亦能般涅槃。


  般涅槃原因,以已斷三毒無人我執,而能不相續外塵,於不相續
  之當下,不住業力(驅動第八識相分)所現境界,不墮入三界輪
  迴,而能般涅槃。


  不相續之能力所依,只在心念(意識),而不在是否已曾入禪定
  。否則所有已入禪定之外道,皆能般涅槃。


  但也不否定,已入禪定者,一心(禪支)能力比較強者,比不能
  一心入禪定之凡夫,更易於斷惑。


  慧解脫者之般涅槃,以無絕對定力可以控制色身之故,必然是在
  中陰身現前時而般涅槃。

尊者跋迦梨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相類事件另有二件,佛皆為彼授第一記:
阿羅漢入般涅槃,無法被感應其存在(雜阿含經)
慧解脫阿羅漢命終時,所應持的正確心態(雜阿含經)


*********************************************************************
No. 99 雜阿含經 (卷47) T02, p0346b

 (一二六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有尊者跋迦梨住王舍城金師精舍。疾病困苦。尊者富鄰尼瞻視供養。

時。跋迦梨語富鄰尼。汝可詣世尊所。為我稽首禮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言。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積床褥。願見世尊。疾病困苦。氣力羸惙。無由奉詣。唯願世尊降此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時。富鄰尼受跋迦梨語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稽首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

世尊答言。令彼安樂。

富鄰尼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在床褥。願見世尊。無有身力來詣世尊。善哉。世尊。詣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聽許。時。富鄰尼知世尊聽許已。禮足而去。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往詣金師精舍。至跋迦梨住房。跋迦梨比丘遙見世尊。從床欲起。

佛告跋迦梨。且止。勿起。

世尊即坐異床。語跋迦梨。汝心堪忍此病苦不。汝身所患。為增.為損。

跋迦梨白佛。如前又摩比丘修多羅廣說。世尊。我身苦痛。極難堪忍。欲求刀自殺。不樂苦生。


/--  按:慧解脫阿羅漢命終前應有的態度 --/
佛告跋迦梨。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跋迦梨。色是常耶。為非常耶

跋迦梨答言。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復問。跋迦梨。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中寧有可貪.可欲不

跋迦梨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佛告跋迦梨。若於彼身無可貪.可欲者。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爾時。世尊為跋迦梨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

即於彼夜。尊者跋迦梨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二天身極端正。於後夜時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彼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俱禮佛足。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夜有二天子。形體端正。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而作是言。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稽首作禮。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當往詣尊者跋迦梨比丘所。語跋迦梨言。昨夜有二天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語我言。尊者跋迦梨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尊者跋迦梨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即沒不現。此是天語。佛復記汝。汝於此身不起貪欲。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時。彼比丘受世尊教已。詣金師精舍跋迦梨房。

爾時。跋迦梨語侍病者。汝等持繩床。共舉我身。著精舍外。我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眾多比丘出房舍。露地經行。受使比丘詣眾多比丘所。問眾多比丘言。諸尊。跋迦梨比丘住在何所。

諸比丘答言。跋迦梨比丘告侍病者。令舉繩床。出精舍外。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受使比丘即詣跋迦梨所。

跋迦梨比丘遙見使比丘來。語侍病者。下繩床著地。彼比丘疾來。似世尊使。彼侍病者即下繩床著地。

時。彼使比丘語跋迦梨。世尊有教及天有所說。

時。跋迦梨語侍病者。扶我著地。不可於床上受世尊教及天所說。時。侍病者即扶跋迦梨。下置於地。

時。跋迦梨言。汝可宣示世尊告敕及天所說。

使比丘言。跋迦梨。大師告汝。夜有二天來白我言。跋迦梨比丘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跋迦梨比丘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即沒不現。世尊復記說。汝善於命終。後世亦善。

跋迦梨言。尊者。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然我今日於色常.無常。決定無疑。無常者是苦。決定無疑。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彼無有可貪.可欲。決定無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然我今日疾病苦痛猶故隨身。欲刀自殺。不樂久生。

即執刀自殺。(法迄把按:指跋迦梨說完話後,立刻就執刀自殺)

時。使比丘供養跋迦梨死身已。還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以世尊所敕。具告尊者跋迦梨。彼作是言。

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廣說。乃至執刀自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共詣金師精舍跋迦梨尸所。見跋迦梨死身。有遠離之色(註一)。見已。語諸比丘。汝等見是跋迦梨比丘死身在地。有遠離之色不。

諸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復告諸比丘。遶跋迦梨身。四面周匝。有闇冥之相圍遶身不。

諸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佛告諸比丘。此是惡魔之像。周匝求覓跋迦梨善男子識神當生何處。
(法迄巴按:這裡「惡魔」沒指出是誰?但本人「印象中」在其它阿含部經文中,似有看過,指的是「魔波旬」)

佛告諸比丘。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識神。以刀自殺。

爾時。世尊為彼跋迦梨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註一
****************
法迄巴 2024/05/04 補充說明:

《莊子》或《列子》一書中,記有一神巫,善觀人色/人身輝光,能言此人何時死亡,而令人懼之!

前蘇聯科學家克里安(Semyon Kirlian)在1939年亦發明炁場照相術, 能用「Kirlian照相機」照出人身之輝光。

以我的認知,這個輝光的正式名稱應是「炁場」,是來自肉體內乙太能量揮發出肉體時,所構成的場,而且每個人的炁場並不完全相同(一般人以為, ,平面視之是六角形,如猶太教的大衛星形;若以立體視之,則應如此處圖示),也有些人稱它為「梅爾卡巴」。

詳細參閱這裡的「宇宙結構」之下各連結中的圖示及說明。

慧解脫阿羅漢命終時,所應持的正確心態

相類事件,尊者瞿低迦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阿羅漢入般涅槃,無法被感應其存在 (雜阿含經)
   ‧尊者跋迦梨屍所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雜阿含經)

*****************************************************************
No. 99 雜阿含經 (卷47) T02, p0347b

 (一二六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尊者闡陀。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

時。尊者舍利弗聞尊者闡陀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聞已。語尊者摩訶拘絺羅。尊者知不。闡陀比丘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當往共看。摩訶拘絺羅默然許之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共詣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至尊者闡陀住房

尊者闡陀遙見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任/几]床欲起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闡陀。汝且莫起

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坐於異床。問尊者闡陀。云何。尊者闡陀。所患為可堪忍不。為增.為損。如前叉摩修多羅廣說

尊者闡陀言。我今身病。極患苦痛。難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無損。唯欲執刀自殺。不樂苦活

尊者舍利弗言。尊者闡陀。汝當努力。莫自傷害。若汝在世。我當與汝來往周旋。汝若有乏。我當給汝如法湯藥。汝若無看病人。我當看汝。必令適意。非不適意

闡陀答言。我有供養。那羅聚落諸婆羅門長者悉見看視。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無所乏少。自有弟子修梵行者隨意瞻病。非不適意。但我疾病苦痛逼身。難可堪忍。唯欲自殺。不樂苦生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闡陀。眼及眼識.眼所識色。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闡陀。耳.鼻.舌.身.意及意識.意識所識法。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闡陀。汝於眼.眼識及色。為何所見.何所識.何所知故。言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我於眼.眼識及色。見滅.知滅故。見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復問。闡陀。汝於耳.鼻.舌.身.意.意識及法。何所見.何所知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尊者舍利弗。我於意.意識及法。見滅.知滅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尊者舍利弗。然我今日身病苦痛。不能堪忍。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


/-- 輪迴原因 --/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闡陀。汝今當於大師(按:指佛陀)修習正念。

如所說句。有所依者。則為動搖。

動搖者。有所趣向。

趣向者。為不休息。

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

隨趣往來者。則有未來生死。

有未來生死故。有未來出沒。

有未來出沒故。則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一苦聚集。


/-- 解脫輪迴方式 --/
如所說句。無所依者。則不動搖。

不動搖者。得無趣向。

無趣向者。則有止息。

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

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

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



闡陀言。尊者摩訶拘絺羅。供養世尊事。於今畢矣。隨順善逝。今已畢矣。適意。非不適意。弟子所作。於今已作。若復有餘弟子所作供養師者。亦當如是供養大師。適意。非不適意。然我今日身病苦痛。難可堪忍。唯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爾時。尊者闡陀即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尊者闡陀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闡陀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云何。世尊。彼尊者闡陀當至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佛告尊者舍利弗。彼不自記說言。尊者摩訶拘絺羅。我供養世尊。於今已畢。隨順善逝。於今已畢。適意。非不適意。若復有餘供養大師者。當如是作。適意。非不適意耶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世尊。彼尊者闡陀先於鎮珍尼婆羅門聚落。有供養家.極親厚家.善言語家

佛告舍利弗。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脫善男子。有供養家.親厚家.善言語家。舍利弗。我不說彼有大過。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無大過故。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如是。世尊為彼尊者闡陀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歡喜作禮而去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立志無欲,及入無欲法

我常宣揚立志無欲,但怎樣做才能達到無欲呢,達到無欲時又是什麼狀況呢?


當吾人立志無欲時,真正的無欲,最底層(基本)是二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位。還沒入這二個境界之一,都不算無欲。


入者,斷貪瞋二毒,乃至斷無明,假名為佛。


入者,不必用鼻孔呼吸,也不用胎息,肉體卻也能活著,乃直接吸收宇宙能量所致(即一般所謂辟穀)(註1)。


入的方式就是「無欲」!整理如下:


  - 見好知好,但無貪愛欲習;見惡知惡,亦無瞋恨欲習。
  - 以無欲之故,一切時心皆平等,而不起妄念。
  - 以無明未斷,於諸妄心,亦不熄滅。
  - 功夫用在無欲,所以不理善惡,因此,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惠能沒技倆,心中百思量,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


《圓覺經》
  1、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2、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楞嚴經》

  1、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

  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自諸妄想輾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
  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
  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
  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
  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2、(註2)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
  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
註1
*********
本項說法,只適用俱解脫路(定慧解脫),不適用慧解脫路的行者。除非能「迴心向大」,也就是要修菩薩乘。




***********************************************************
註2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7) T19, p0141b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 助因 - 修菩提者永斷五辛 --/
云何助因。


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讚婬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 正性 - 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  --/
云何正性


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常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嶮。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



/-- 現業 - 要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  --/
云何現業。


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法眼淨、無生及我從何處來?

我,從妄而生!


妄生之後,於是開始分化(詳見《楞嚴經》世界相續、眾生相續之經文),當妄分化至眾生相續階段時,於是就有眾生產生。


眾生之產生,是依於妄的分化驅力(又稱為業力),而產生錯覺,這類錯覺是「自覺有我」。於是,眾生就以為「我」是存在的。


這類的錯覺,是依於三界內輪迴的分段生死而說,這是眾生的生死。


實際上,妄還有更微細的現象,那就是「變易生死」,這是聖人的生死。


要斷妄,要先從眾生生死斷起,它叫人我執,起源於三毒習氣,所以要斷惑(見惑及思惑),首先就要斷三毒。而三毒之根本稱為痴習,痴又稱為無明、不如實知。


所謂如實知,就是要如實了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受皆苦、涅槃寂滅」。


當如實了知上述四法印(或三法印亦可)而無疑(斷下三結),則會得法眼淨。既得此淨法眼之後,就不必人勸會自動的想去修行斷惑。


既得二乘人淨法眼,此人必然了知,要斷三毒,首先必須「立志無欲」!


所謂無欲,就是要斷除以貪為根本的七情六欲。貪習能斷,瞋習亦能隨之並斷。有如此知見,則痴習薄,隨著功夫增長,痴習也會隨貪習薄弱及斷除,而跟著薄弱及斷除。


當修行人時時無欲時,則根塵相觸時,也無所住於六塵,這符合《金剛經》
開示:「

  是故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上述所生之心,是指真心,即是佛四智之意思)

--
菩薩乘根器者,不只悟了四法印,還會悟了:「原來一切無生」。所有一切,純粹是我眾生習氣的錯覺!


領悟諸法的確無我,因為我的存在,它只是「妄」的一種表相而已(《楞嚴經》眾生相續)。十方世界也是妄的另一個表相(《楞嚴經》世界相續)。


於是,已得法眼淨之菩薩乘根器者,亦悟佛知見!所謂佛知見即是「無生」(指妄於佛性而言是無生)。


佛性譬如虛空,妄譬如浮雲。浮雲自生於虛空,自滅於虛空,而虛空不隨浮雲之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是以佛性無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世界海起具因緣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7) T10, p0035a

世界成就品第四

...(略)...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


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


諸佛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


何者為十。所謂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一切眾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


諸佛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所說無邊眾剎海   毘盧遮那悉嚴淨  
  世尊境界不思議   智慧神通力如是  
  菩薩修行諸願海   普隨眾生心所欲  
  眾生心行廣無邊   菩薩國土遍十方  
  菩薩趣於一切智   勤修種種自在力  
  無量願海普出生   廣大剎土皆成就  
  修諸行海無有邊   入佛境界亦無量  
  為淨十方諸國土   一一土經無量劫  
  眾生煩惱所擾濁   分別欲樂非一相  
  隨心造業不思議   一切剎海斯成立  
  佛子剎海莊嚴藏   離垢光明寶所成  
  斯由廣大信解心   十方所住咸如是  
  菩薩能修普賢行   遊行法界微塵道  
  塵中悉現無量剎   清淨廣大如虛空  
  等虛空界現神通   悉詣道場諸佛所  
  蓮華座上示眾相   一一身包一切剎  
  一念普現於三世   一切剎海皆成立  
  佛以方便悉入中   此是毘盧所嚴淨 

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之分析

要把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的各種方式及顯化結果說清楚,不是我能做到,有興趣者,應該詳閱《華嚴經》世界成就品,或閱《起世經》(共三譯本)去理解經文中關於顯化的說明(不一定說的清楚)。這裡我只能盡量依所知、所悟而說明之!
 
 
妄產生之後,它的驅力就是不斷生滅的現象,而生滅亦可理解是旋轉、震動、流動、融化固化...等過程,隨不同世界業感而以不同方式來作用。每一個作用都具有頻率現象,它以每秒執行多少次而被定義。不管旋轉、震動、流動、融固...等,都有頻率之意義存在。
 
 
依不同頻率,所顯化之表相,就有所不同。關於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都可這麼理解。
 
 
其中比較複雜的是法塵。法塵不適合以頻率所顯化表相來理解,而要以電腦作用來理解,括號內是佛法的譬喻。
 

1、電腦(第八識)當有了電力(妄,業力)之後,依「硬體構造」(妄產生之原始
  驅力),電力最後跑到起動作業系統的內存位址,把執行權(第八識見分,指法
  我執+人我執)交給該位址的作業系統接手去工作。


2、工作時的程序,它本身也是資料的一種,只是獲得了執行權。
 
 
3、執行程序會再去內存某位址取得「一般性資料」(第八識相分,指業相種子)
 
 
4、程式取得資料(見分取得相分)之後,由於業力未停止(狂心未歇,參考《楞
  嚴經》經文),於是依資料類別(業相種子)做符合該類別之動作(見分依不
  同善惡業種子而產生作用,簡稱業感)
 
 
5、若這些一般資料的類別,是屬於要在屏幕上(人類世界)顯示影像(外塵)時
  ,則執行程序將把它放在屏幕上。若屏幕比喻成人類世界,這些影像就是色塵
  、聲塵、香塵、味塵、觸塵。
 
 
6、程序取得資料後,它的處理過程就是演算法(法塵)。要用什麼演算法,這沒
  有一定,要依程序被設計的架構而定。若程序是已轉識成智(把眾生見分之業
  ,轉變為佛菩薩見分之願)的狀況,那麼它的方法就是所謂「智波羅蜜」,而
  眾生的方法,就純粹是方法而已,當然這個方法還是有優劣的分別。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楞嚴經三種相續: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9c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  世界相續  ----/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


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  眾生相續  ----/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


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


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囉藍遏蒱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


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


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  業果相續  ----/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汝負我命我還債汝。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


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


/----  富樓那問成佛之後,何時再墮入成為眾生  ----/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


不也世尊。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亦如翳人。見空中花。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花。所滅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黃龍三觀與氣脈

法迄巴註:
    我個人認為,依《楞嚴經》的斷惑次第來看,破初關應該是
    斷人我執 。破重關應該是證菩薩八地(不退轉菩提心)。破
    牢關則是佛地。
 

*******************************************************************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9c85ba01018e9d.html


所以在意識清明這一段,有時候學禪的人給他一個方便說:「你這個就是了。」你認為清明這個就是了,是什麼?哈!現在告訴你,第六意識偶然清淨的現量的一面,還是意識的境界。你所謂空,還是意識上的空嘛。對不對?你不清醒睡著了以後你還有沒有這個空的境界?就沒有了嘛,那個意識進入睡眠位了,所以這個清明沒有了。


你說我醒來又空,當然又是意識造成了這個空嘛。「哎呀,我現在好空喔,空、空……啊,我都懂了,世界都是空的呀,哎呀!我真的,我現在總算清醒了。」你說他在說夢話嘛!所以我們站在旁邊說:「嗯,好,懂了啊,有道了,嗯,這個悟了」。實際上我們回頭蒙著嘴在笑。這還不是意識自己造的境界?但是意識造成這個境界真的假的呢?話說回來,你真能從此如達摩祖師所講的「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個鑰匙拿到了,你可以去開發它。


所以,我們可以說,禪宗不是分三關嗎:破初關、到重關、破末後牢關。我們勉強地可以講,的確是這個樣子,拿《八識規矩頌》的階段。把意識的這個習氣之流、業力之流,破得開,見到意識無自性的空,可以說破初關。那麼功夫到達這個境界,要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意識空靈,無分別、無妄想的境界。


你說這個時候能做事嗎?當然更能做事。意念都是空,儘管在講話,講完了沒得意念了,在空中能夠講,那麼可以說是破了初關的境界。但是沒有破重關。要到把第七末那識破掉,破掉以後,快到破第八識的邊緣了,可始到重關。


破末後牢關,就是超越了精神世界、超越了物理世界、打破了第八阿賴耶識,始證到大圓境智、如來藏性,那再說破末後牢關,叫做「牢關」,堅牢而不可破的。這也是三關之說,禪宗方便之談。


現在我們瞭解了第六意識這個樣子,所以玄奘法師在《八識規矩頌》上關於第六意識這一首偈子說:「發起初心歡喜地」,菩薩、大乘菩薩、登地菩薩,就是以普通一個人修菩薩道作功夫,初步、初地的菩薩,剛剛上地,等於我們上樓梯第一層樓梯,電梯上來到了第一層了,十層房子到了第一層,初地叫做「歡喜地」。


所以呀,第六意識真的破了,所謂破是方便的話,意識怎麼叫「破」?這是人類語言表達的一個方式。第六意識真達到無分別、無妄想、空靈了,我們剛才講,假定一個名稱叫它「破」了,沒有什麼破不破;就是把這個妄念比較切斷了,空靈而能起用。這是菩薩登初地以後第六意識才能空。


「發起」,剛剛發心,那麼普通講發心,這個樣子,發明自己第六意識心地的空靈。所謂「發起初心(菩薩登)歡喜地」。這是說入門。所以,分別妄念不空,你說你得定了、你學佛修道了,都不算數的。到第六意識空,隨時能夠做到性空、無自性,能夠做到了以後,你這個人才夠得上說是學佛的了。


第二句「俱生猶自現纏眠」,注意這個「眠」字,睡眠的眠,不是感情纏綿、綿綿不絕的那個「綿」。這個「眠」字用得比那個纏綿的「綿」還要高明。他說第六意識空了的時候啊,你認為這個初悟道的初地菩薩就了不起麼?沒有什麼了不起。「俱生」,與生命俱來的習氣、所有的習氣還在,習氣的根根統統在,所以不算成佛哦。


「俱生猶自現纏眠」,纏繞著你。眠,「隨眠」,眠是一個佛學名詞,唯識學叫「隨眠煩惱」,它跟隨著你,永遠使你無明無知的狀態,無知這樣子等於睡眠、永遠睡在你旁邊的,你起來它起來,你坐它也坐,你躺下它就躺下,它纏繞著你,使你永遠是沉迷不醒。所以啊,俱生我執等等,俱生以來這個煩惱習氣,「俱生猶自現纏眠」,它跟著你。


第六意識真的完全乾淨了、空了,所謂要教理來講,沒有頓悟的,都是漸修的。由一個凡夫發心,修到了第六意識能夠空、登菩薩初地,那不得了,要一大阿僧祗劫以上的,有規定的啊,有一定的數字,不過我現在報的數字不準確。由見了道以後,修到了第七地的菩薩叫「遠行地」,又要一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所以要把煩惱習氣的根根修斷哪,「遠行地」以後,「遠行地」即第七地,第八就是「不動地」了,就不退轉了。到了第八地,就是禪宗講的破了「重關」了,可以不退轉了。


所以我們學禪的人,禪宗有一句話——你們年輕的同學這個要閉關那個要閉關,唉,我看還是叫警察把你關到禁閉室容易——「不破本參不入山」。第六意識初關不破,入山都沒有資格。「不到重關不閉關」,真正要閉關要到了「遠行地」以後的第八「不動地」的重關境界才可以閉關。


真正的閉關關房裡一本書都不準有的,佛經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茶杯一個碗,然後有個坐的地方。四壁畫都不准掛,什麼也沒有!什麼都沒有!說閉關還可以看經啦、看大藏經、看書嘛,還弄個搖椅搖一搖嘛,還弄個清茶來熬一熬,哎呀你看,我喝一杯清茶,還點個檀香——那還是在玩弄習氣耶!不行的啊!所以真正閉關,你們怎麼去閉呀?所以到了「遠行地」後,「純無漏」,第六意識真正轉了,所以得「無漏道」。

*****
修道的人落在這個我執法執上那麼細的境界,自己幾乎檢查不出來。而且這個習氣斷不了,非常難斷。斷了我執法執,那就得道了、證果了。非常難!


要怎麼呢?所以大乘教理上,菩薩證入初地斷我執,初地菩薩才能斷我執。但是談何容易菩薩證入初地!那麼,法執要到七地菩薩、八地以後還斷不了,所謂十地菩薩以後還沒有斷,快要成佛得最後金剛喻定,得到了超等、妙二覺菩薩,十地菩薩以外文殊、普賢的境界超過了,要成佛果了,才斷了最後這個法執、觀念。所以說非常難!


所以現在一般講禪宗啊、密宗啊、修道,初步破了初關,禪宗所謂分三關、拿三關來講,破了初關的人,等於初果羅漢初見道,破除了一點我執,我執之一點,十分裡頭去了幾分;法執動都沒有動。到了重關以後,法執才慢慢摸到了一點,自己可以檢查了。到了破末後牢關,法執才能夠空得了。


所以隨便現在講禪學,青的是山、綠的是水,一株桃花、扭一個鼻子,「開悟了!」說斷了我執、法執了——那才是開玩笑。那不是欺人,就是自欺了。

*****
清朝的雍正皇帝他是學禪的,他就講,禪宗有三關:所謂破初關是第六意識被打破了。有道理,沒有錯。一般禪宗所謂破關哪,初步開悟了——參破了——第六意識現量境。這還要修,這不算數的。所以初關破了沒有什麼稀奇。那麼我們現在講,假如破初關,我過去的經驗,隨時要你破就破初關,把你引到那個空的境界很容易。


因此你們也懂一個道理了。比如說打坐以後我們這個身體上,氣脈發動,有個觀念很重要,什麼任督二脈啊、奇經八脈打通了……你要曉得,任督二脈、奇經八脈通了沒有什麼稀奇,這不是道啊!換句話說,這是身上面身根的現量而已!因為一般人覺得:哎喲!任督二脈、奇經八脈打通了,得了道——不相干啊!你們是中了武俠小說的亂講(的毒),就是拿武俠小說來亂講。


任督二脈、奇經八脈打通了他不死嗎?還是要死;他不病嗎?還是要病。不過少病、慢一點死。因為他氣脈通了,生理正常,生理上保持正常延緩脈的老化,有這個效果。所以氣脈通不過是身根與身識達到某一種現量的境界而已,不加意識破壞。


譬如我們每一個人的氣脈都在通的呀!你們注意哦,每一個人任督二脈都是通的哦!在座的人,凡是活人不通它就死了。那麼你說我怎麼沒有個東西在流動的感覺呢?那是因為你的意識用在某一個追求觀念非常緊的時候,影響了身識的神經也緊張起來,緊張起來自然感覺到有個東西在轉動。


這個東西一轉動反轉來影響你的意識,「啊!這個東西好!」意識進入了另外一個現量境界上,是誘導性的進步。就是這個道理。不是不對,也是對。但是,你認為任督二脈都通了,或者奇經八脈通了,乃至於密宗講三脈四輪通了就成功、就得道了——不是的!錯了!


所以第六意識的現量是這樣一個東西。


因此許多,我們看古人,不要說現在沒有禪師,古代許多的禪師充其量是第六意識破了的悟,不算究竟。幾乎歷代的禪師沒有幾個大成就的,因為教理不通。唯識是非通不可的,有這樣嚴重。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阿羅漢入般涅槃,無法被感應其存在

 相類事件有二件,尊者闡陀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尊者跋迦梨屍所持刀自殺,佛授第一記 (雜阿含經)   ‧慧解脫阿羅漢命終時,所應持的正確心態  (雜阿含經)

******************************************************************
No. 99 雜阿含經 (卷39) T02, p0286a

  (一○九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毘婆羅山七葉樹林石室中


時。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獨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饒益。時受意解脫身作證。數數退轉。一.二.三.四.五.六反退。還復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尋復退轉


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獨一靜處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習。以自饒益。時受意解脫身作證。而復數數退轉。乃至六反。猶復退轉。我今當以刀自殺。莫令第七退轉


時。魔波旬作是念。沙門瞿曇住王舍城毘婆羅山側七葉樹林石窟中。有弟子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獨一靜處。專精思惟。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六反退轉。而復還得。彼作是念。我已六反退。而復還得。莫令我第七退轉。我寧以刀自殺。莫令第七退轉。若彼比丘以刀自殺者。莫令自殺。出我境界去。我今當往告彼大師


爾時。波旬執琉璃柄琵琶。詣世尊所。鼓絃說偈

  大智大方便   自在大神力  
  得熾然弟子   而今欲取死  
  大牟尼當制   勿令其自殺  
  何聞佛世尊   正法律聲聞  
  學其所不得   而取於命終


時。魔說此偈已。世尊說偈答言

  波旬放逸種   以自事故來  
  堅固具足士   常住妙禪定  
  晝夜勤精進   不顧於性命  
  見三有可畏   斷除彼愛欲
  已摧伏魔軍   瞿低般涅槃  
  波旬心憂惱   琵琶落於地  
  內懷憂慼已   即沒而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來。共至仙人山側黑石室所。觀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殺


爾時。世尊與眾多比丘往至仙人山側黑石室中。見瞿低迦比丘殺身在地。告諸比丘。汝等見此瞿低迦比丘殺身在地不


諸比丘白佛。唯然。已見。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見瞿低迦比丘周匝遶身黑闇煙起。充滿四方不


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佛告比丘。此是惡魔波旬於瞿低迦善男子身側。周匝求其識神。然比丘瞿低迦以不住心。執刀自殺


爾時。世尊為瞿低迦比丘受第一記


爾時。波旬而說偈言

  上下及諸方   遍求彼識神  
  都不見其處   瞿低何所之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如是堅固士   一切無所求  
  拔恩愛根本   瞿低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新時代訊息網站

很多網站被自閉長城給封鎖,要自行翻牆。


英文:
 準備轉變官網
 => https://prepareforchange.net/

 光明銀河聯邦 總網站
 => http://www.galacticchannelings.com/

 Cobra 英文官網
 => https://2012portal.blogspot.tw/


中文:
 準備轉變(PFC) 香港訊息中心 (Blog)
 => https://hkpfc-datacentres.blogspot.tw/

 光明銀河聯邦 中文官網 (已停更)
 => http://www.galacticchannelings.com/chinese/index.html

 黃金時代行動團隊
 => https://www.golden-ages.org/

   黃金時代團隊之事件行動導航 (重要)
 => http://return-to-light.yolasite.com/

 來自仙女座的科學家 Mythi (被中國政府封嘴)
 => http://www.mythi.cn/

 Cobra 中文訊息
 => https://cobra.golden-ages.org/

 本傑明‧富爾福德專欄 (中文)
 => https://blog.xuite.net/tonycjones/twblog?st=c&w=7326387&p=1

 宇宙揭密系列目錄 (1~4季)
 => https://jameshsu2013.pixnet.net/blog/post/439857151

 比利邁爾(Billy Meier)接觸事件
 => https://jameshsu2013.pixnet.net/blog/post/353659541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無欲頓覺法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這又是一種無欲法的解釋,因緣時節成熟用此法可以頓覺入佛地。


以前,我還一直無法理解「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六句的真義,總以為是贅語不必理它們,功夫用在「不起妄念」即可,但大悟(註1)後始明白,它們的真正意義。


原來,功夫用在無欲之上固然是正確的,以無欲之故,所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但又以事功未徹,還在輪迴中,所以也必然會有妄念生起,而為了避免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所以就造此六句。


為何說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呢?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為了避免後六句妄念所左右,於「無欲」的功夫要用更多幾倍功才行,否則恐怕心被前境所轉。不過,能用這八句的人,大約至少是已斷見惑的人,相信這類人知道好歹。


---
過去不可能沒注意此八句偈,只是修行法不同,沒有辦法深入此八句偈的後六句罷了。例如使用「禪那法(念數門)」,又怎可令己「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若不了知,這就失心隨業力輪迴去了。


《圓覺經》的三種淨觀都是成佛法,但用法不同乃至相反。例如奢摩他以取靜為主(偏止);而三摩缽提反而要常去思惟(偏觀);至於禪那,則是當下要能察知心念生滅(由察知而直接斷煩惱),法法都不同。至我前幾日所悟「無欲頓覺法」,其基本反而只要求專注在「無欲」(不串習)功夫就行了,其餘一律不管。


所謂「其餘一律不管」,是指若輪迴習氣生起,生就讓它生吧,反正它也必自滅!老子就只專注在無欲功夫就行了,妄想習氣則會逐漸的不生起!這也是《六祖壇經》四句偈「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之真義。


至於為何要這麼的用功,如開題帖所說明: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
    「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要用這個「無欲頓覺法」,一定要先得法眼淨,對於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見地無疑」於所有一切都在生滅!且認同佛性無生如虛空,不自生亦不隨生滅之浮雲(妄)而有生滅。以一切無生之故,所以我當下又何必妄生相續心呢?!如此用功,則相續心不生;不如此用功,反而去了知相續生滅相,這個「了知」又是一個生滅相。所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
靠頓悟就能斷惑,那是非常上上等利根的人,我猜測「現今時代可能沒有這種人」。但我個人倒以為還是有人的根器適合「頓覺法」。


所謂「頓覺法」,我目前所悟就只有一種:「無欲」。


查看註1網址內容,指月錄中揭示了四祖道信對牛頭山法融禪師的開示:外境無好醜。所有善惡都是修行人自心在作祟。若人心無欲,則當下平等無愛憎,這也符合斷除十二因緣之「愛、取、有」任一緣,也能解脫輪迴,乃至斷無明而成佛(註2)之意旨。


至於要用有為法、無為法哪一個比較恰當,這要依人根器而定,如同《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中有許多大阿羅漢乃至菩薩也是使用有為法而證果。


我個人多年來,就是以斷欲為主要修行方式,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使得我對於「轉念」的功夫就很適應,而因此適合「無欲」的功夫使用。


所謂轉念,也是「處事以智」的一種。這指不以情緒做事,而以理性智慧來判斷。若修行人當下被外境所染時,在察知時就轉個心念,於是心中的好惡情緒會跟著轉變。原來喜歡的,就有定力可以拒絕。例如不淨觀,當看到裸女時,轉個念作不淨觀,就只看到腐肉、膿血、蛆蟲,於是淫欲當下就熄滅而沒有繼續觀看的欲望。


上述的「轉念」是無欲頓覺法的輔助方法之一,因為修行人還沒斷貪瞋,所以觸六塵仍有欲習產生,定力不足無法恒與定俱,用不來真正的無欲功夫,所以偶而需要些輔助的對治法。


使用有為法,若是基於「已悟淨圓覺,持淨覺力用功」,那麼它的效果也與用無欲頓覺法一樣,都是「隨順覺性」,都是正確的成佛修行法,《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證果阿羅漢及菩薩皆能證實!


今日,我本人對於「無欲頓覺法」,已與往昔頓修法有所不同,其實佛在《楞嚴經》中早就已揭示修行人用功的方式,也就是「因地發心,同果地覺」,一直保持在這個無欲境界中,不需要生心去做什麼,也不必再用「轉念」的主動對治功夫,只需要「不相續現前欲習」即可!!


所有的生滅,都是吾人去相續它而產生,不去相續它,會漸漸的不生起,乃至自動消滅。所以功夫用在「不去相續」,其結果就是「無欲」。參考以下《楞嚴經》的開示: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註1
*********
大悟了


*****************************************************************
註2
*********
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https://fatsiba.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04.html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原來,應如此用功!


已悟如來禪的人,自己會自動調整錯誤知見!
 
 
效果呈現在以下事件。前二日曾自問是否失心,這事老是覺得怪怪的就一直掛在心中,今日下午果然「因緣時節成熟」,於是我就自動領悟了《圓覺經》中開示的八句偈(註1)。
 
 
為何今日下午因緣會成熟呢? 因為我看到一個帖子覺得好笑,於是就噗哧的笑了出來,一笑之後卻察知了自己起「喜心的欲」,因此就聯想到「註1」《圓覺經》八句偈。於是在聯想之下忽然領悟了它的真正意義。
 

「註1」八句偈是一種無欲法的解釋,因緣時節成熟用此法可以頓覺入佛地。
 

以前,我還一直無法理解「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六句的真義,總以為是贅語不必理它們,功夫用在「不起妄念」即可,但大悟(註2)後始明白,它們的真正意義。
 
 
原來,功夫用在無慾之上固然是正確的,以無慾之故,所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但又以事功未徹,還在輪迴中,所以也必然會有妄念生起,而為了避免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所以就造此六句。
 
 
為何說凡夫心對功夫起影響呢?
 
 
因為,若有了知,則此「了知」又是一個妄念!「了知妄念」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為了避免被妄念所左右,於「無欲」的功夫要用更多幾倍功才行,否則恐怕心被前境所轉。不過,能用這八句的人,大約至少是已斷見惑的人,相信這類人知道好歹。​

 
也許,過去還真的已曾領悟過,只是不記得罷了,但既然無知,這就代表自己的功夫也必然用不上今日心得,所以,所謂已知若已遺忘則等同無知。
 
************************************************************
註1
****************
《圓覺經》八句偈:「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說明:此八句偈主要是形容菩薩八地及以上境界的狀況

************************************************************
註2
**************** 
大悟了 =>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26.html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令自己無欲

如何令自己無欲呢? 很簡單,如下:
 
  立志無欲 => 六根觸塵時,令己無欲 => 反復執行 => 因緣時節到來,就能斷除三毒習氣
 
 
用功無欲時,如同路過看到小石子。對它沒有貪欲,因為它沒有價值;對它沒有瞋怒,因為與它沒有仇怨。於是,無欲者,對於財、色、名、食、睡都不重視,乃至不受其吸引。
 
 
無欲修行人,其人生就是一直處於六根所觸皆不生貪瞋習氣之狀況。及至其不再迷惑輪迴原因,就能徹底斷三毒而解脫輪迴。其中有發大心欲利益眾生者,則入菩薩乘,繼續用功斷無明習氣,及證無生法忍之菩薩八地位後,則無功用行,繼續斷無明!

有為法與無為法都是法

修行者在斷無明之前,除了菩薩八地已證無生法忍,及在此地境界之上的菩薩皆是「無功用行」之外,其餘果地菩薩或因地菩薩,乃至凡夫修行人,都是「有功用行」。
 
 
所謂有「功用行」就是依著一個方法用功來斷惑,這個方法可能是漸修的有為法,也有可能是頓修的無為法,但無論是有為法或無為法,都是方法!
 
 
所謂「無功用行」,是指不必再刻意去用功也能繼續的斷無明習氣,這是因為已證無生法忍之故。所以隨時都在斷惑的功用中,不必再起心分別要怎麼用功。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議題:「已斷見惑人,用功時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觀察,結果並不一定,要視人根器而定。
 
 
所謂有為法,就是一個漸修法,例如以安般(數息)先入禪定,然後學習遠離低級禪定入高級禪定的各類方式,一直到四禪定或非有想非無想定時,再斷三毒而證三三昧,而遠離三界分段生死不再受輪迴業力拘束。或再有迴心向大者,改修菩薩乘法,由阿羅漢果迴心向大入於菩薩六地(緣覺乘者入七地),然後再逐地用功昇級。
 
 
所謂無為法,就是在因地初修時,心境就保持在無生境界中,而無論在證三三昧或入無生法忍或成佛前(依人根器不用,所證果位亦不同)的過程中有證到什麼三昧,都不受所證這些三昧影響用功方式。此即《楞嚴經》開示之「因地發心,同果地覺」要義。這類的修行方法,就是無為法中的最了義方式,在《楞伽經》中稱為「如來禪」,它也是我最近所悟的一種方式(註一)。
 
 
無為法,既然是個方法,那麼就會有行動,於是它的入手點可能就不是一個(殊途同歸)。目前本人所觀察到有三種基本法,二十五種基本法所繁衍的方法,及一種頓覺法。大約如下:
 
(1)三種基本法:奢摩他法、三摩缽提法、禪那法。詳見《圓覺經》
 
(2)二十五種定輪:名稱詳查《圓覺經》。
 
(3)頓覺法:無欲。真正無欲時,心已平等,參考註一
 
 
以下大約說明一下「三摩缽提法」。
 
 
三摩缽提法主要是以意識變化,並於變化時不受變化所拘束,而把結果帶向 如來境界之方法。此法偏於「觀」,用心思惟、觀察所有的變化,而了知一 切無常、無我。由了知之當下證入佛境界。例如惟識法相方法,也是屬於三 摩缽提法的一種。
 
 
三摩缽提法最顯著的就是彌勒菩薩所提倡的惟識觀察法。這個方法也是現今 新時代外星人最常提倡的方法,重點在說明十方宇宙都是第八識(相分)所 顯化。
 
 
不過新時代科技的說法,則是十方宇宙中充斥著等離子能量,意識堅持就能 將這類能量顯化成各類物質。不過,我個人認為「等離子能量」還不是最底 層的基礎,它也只是一種表相而已。
 
 
最底層的基礎是「妄」,妄生之後產生風輪,再展轉相因,最後就分出了世 界與虛空。
 

無論修行人用什麼方法,最後都必然須導向「無欲」。只有無欲時才能斷除 貪瞋二習氣乃至痴習,才能證三三昧,這也是佛法行者能從四禪就直接證阿 羅漢果,而外道已證非有想非無想定,卻依然要墮入輪迴之原因。因為佛法 行者有般若,而外道沒有。


所謂般若,乃指基於斷除三毒為前提所產生的出世智慧。


菩薩乘法,也是基於三三昧基礎再繼續探索各類神通妙用,以能達到「覺遍十 方」的修行方式,這類的覺法,就是報身佛之成就法。


--
修行人,無論當下是理上悟、斷見惑、證阿羅漢果,或已證六七地菩薩位, 全都是有功用行,必須持用某種方法才能斷除執著,《圓覺經》中所提的 頓覺人例外,祂是當下證悟而不必再修行。
 
 
所以,若有人以為理上悟了就不必修行,或不必用任何方法來斷惑,那麼就 代表其本人對於解脫輪迴乃至斷無明的法要完全不了解。
 
********************************************************************
註1
************
大悟了 =>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26.html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無欲法

法門名稱:無欲法

法門說明: 內無所欲,外無所住。

內心機轉: 無欲就是沒有七情六欲。

法門評論: 無欲不僅能生出世般若,亦能迅速入定,而走上俱解脫路。

說明參考:大悟了

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在於「察知真理」及「篤行究竟法」。


什麼是真理? 就是所有一切都是生滅狀況的二元性現象,而且這現象橫望是無量無邊,來去亦望不到源頭也想不出何時可結束。所以,這世界中再怎麼美好與痛苦之人、事、物都有消滅之時!


因此,有智慧的人在感悟之下,會終其一生去尋找是否有解決方案。


很幸運地,我找到了,於是我領悟了人生之意義!


解決方案是:無欲!


無欲則不貪,不貪就無愛,無愛則不取,不取就不有,以無貪愛取有之故,人生不歡喜悅樂。


以無歡喜悅樂故,於是無所失,以無失之故,不瞋恨惱煩,亦不憂悲苦惱。​

欲在哪裡?

剛用完藥石回來,因為經常吃零食,所以在回來的路上就動欲並自問要買零食嗎? 後來決定不買了,心中有點失落,回到家之後,打開隨身小包卻發現昨夜買的花生糖,心情又好起來,於是自問「喜與失落」在哪裡? 當下自覺之前又生了欲。


當下感悟時是因緣和合好時機,但卻無法斷惑,更不用說成佛!


於是自問:不能斷惑問題出在哪裡? 是定力不足呢,還是慧力不足?


自答:也許,定與慧雙力都不足。


說完,繼續吃糖...... ^Q^

以妄制妄參話頭

引用自宣化上人語錄:
http://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1/volume1_6.htm

◎一九七五年九月開示於三藩市金山禪寺


現在開始打禪七。在禪堂裏不念佛,在佛七不參禪。現在是坐禪,行也是禪,坐也是禪,站也是禪,臥也是禪。總之,行住坐臥都是禪。從前參禪人,沒有什麼念 頭,這叫無念。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參禪,就是參一念不生。到了明朝以後,就採用參話頭。現在所有的禪堂,都是參話頭。話頭有很多 種,有的參「念佛是誰?」有的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有的參「如何是沒有了?」等等。


參禪,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譬如參「念佛是誰?」總想念佛是誰?其實這也是妄想,但是用一個妄想來控制一切妄想,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辦法。甚至於念 「阿彌陀佛」,也是以妄制妄。就是念佛這一念,也是不對的。參「念佛是誰?」這一念,也是沒有的,但由這一個妄想就能把其他的妄想都制住了。這是參禪的一 個道理。


參禪的人,「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執著在一切境界。參禪參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外不知有物,內不知有心。」到這個時候,與法界合 為一體,才能豁然開悟。切記!不要被聲塵所轉,東望西看,心不專一。參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四相的時候,便能把生死的根本斷了。面見釋迦牟尼佛, 才知參禪的好處。


從無量劫以來,一直到現在,才幸運遇到打禪七的法門。一定要特別專一,至誠懇切,好好用功,不要把寶貴的光陰空過,不要打好吃、好衣、好住的妄想,所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時光和命光一樣的寶貴。古人云: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陰過去難再尋。


這就是說,一般的光陰就這樣的寶貴,何況在打禪七,時間的光陰更為寶貴。不知道在哪一分鐘?或哪一秒鐘?就是開悟的時候;所以分秒必爭,不可空過。希望參 加禪七的各位!要勇猛精進,不可放逸。要忍一切苦,才得一切樂。忍人難忍,受人難受,這才是修道的精神。

---- 
法迄巴心得:

  修行人,若平常已無欲,打坐入定也是不生念,但有覺知存在,除非他
  準備入無想定或入無餘依涅槃。


  果真一念不生時,當下若不是斷無明,那麼可能就入了滅盡定,已入滅
  盡定者不必然等同入無餘依涅槃,若是在禪定忽入滅盡定,則可能還要
  再出定,這要看當事人是否已存心入無餘依涅槃者。所以,若入定前「
  存心入無餘依涅槃」,那麼,入了滅盡定時就真正入無餘依涅槃。


  不過,依禪宗五祖《最上乘論》(註二)(五祖弟子合輯,是否有誤傳,
  無法確定)開示來判斷,一念不生不是簡易可以達到,所以說入一念不
  生時,可能有二種狀況:

  1、自以為無念但實際不是無念,而是識蘊未盡卻未能覺知(註一)

    阿羅漢這狀況在《楞嚴經》中是合理的,因為聲聞阿羅漢只位於
    五十陰魔識蘊中第九的纏空種。

    下方境界不知上方境界的狀況是必然的,於是有無聞比丘之類人,
    證四禪自以為證四果。


  2、一念未生之前,將先見得第八識流動如陽焰曄曄不住(註二)

*************************************************************
註一
********
楞嚴經五十陰魔
=> http://book.bfnn.org/books2/1223.htm#a05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酬。惟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 。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 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
註二
********
最上乘論
=> http://book.bfnn.org/books/0851.htm

新時代的啟發


這裡新時代指的是外星人協助地球人類進入靈性科技時代之意思。


新時代對本人的最大啟發,就是「等離子能量」的說明。使用這個能量,可以變化出任何東西,於是從這個說明中,讓我領悟了唯識法相宗堅持之原因,因為三界內十方世界所有現象全都是從意識所顯化(映射)!


第八識相分是由見分之執著才能顯化,而阿羅漢果聖人若涅槃,則意識亦斷滅,三界對祂而言已沒有意義,對旁觀者之理解,是對該阿羅漢聖人不再產生作用。所以,可以了知三界內十方世界所有現象要產生作用,都必須由意識之執著才能顯化。這個「意識」,在古代的用語上就是所謂的「心」(指妄心,亦名阿賴耶識,亦名阿陀那識),因此有緣見聞者,就能理解為何我看了「註一」指月錄資料會有大悟的感受。

*************************************************
註1
******************
大悟了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26.html

等離子能量發電機 => http://fatsiba.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7.html

大悟了之後

昨日下午大約一點半左右,看到禪宗四祖度化牛頭山法融禪師的典故(點按),頓時斷除了多年來對於《圓覺經》中開示的「頓覺人」因何事件而能頓覺之疑。原來, 頓覺人徹悟的是佛的心行,於當下又斷除無明,所以稱為「頓覺人」。雖然,我也大悟了,可惜沒有徹底(理上徹而事上未徹),還是一個輪迴眾生,所以今後應該更精進行使無欲的功夫!


查閱本人出世一覽表,發現在 2002/01/16 於《諸法無行經》中悟一相無相要旨,並破見惑(沒經過印證),至昨日歷時近14年,於理上才有更進一步的領悟,可謂鈍根。於行上進步更少,果真是鈍根(得證!),但幸運的是,終究還是讓我明白了頓覺人所覺處(二個字:無欲。三個字:坦蕩蕩)。


從昨日至今晨,隨著自己的領悟,很多觀點也跟著變化,這是可預測到的。主要的變化不在大項,而在於「精細」,這指很多道理早就懂了,但就是無法於行上深入,而於此次就能深入!


例如,以前雖然已素食32年多,卻都是方便素,沒完全戒掉牛奶及雞蛋。用功這麼久才於今年初戒掉食用牛奶粉,但從昨夜開始,卻已「立志」戒掉食用雞蛋,反正現代社會購買食物很便利,若有相關缺乏的營養,有的是地方可以買到補充品。


過去心態之所以沒有戒牛奶及雞蛋,主要是在外工作,難免於路邊便利商店買食物時去吃到,於是就沒特別去戒除。由於眾生的習氣,就是會「寬恕自己的懈怠」而給自己找理由,於是以「反正在便利商店難免吃到沾染到奶粉及雞蛋的食物」,因此就沒去戒除買牛奶粉及吃雞蛋的行為。我是典型輪迴眾生,所以我很清楚眾生的心性及行為。


我是一位輪迴眾生,曾不止一次自思揣度此生目的為何?


經過昨日事件之後,觀察我心性的變化,我更能明白今生出世之目的,猜測應該是除了斷除自己三毒之外,還要給有緣人示範一位已悟佛知見者,從輪迴眾生到達斷三毒過程中的所有行誼。


行誼包括我想過哪些法、說了哪些話、做了哪些事。把我個人身口意所發生的事,給這些有緣見聞者參考,乃至於成為繼續往斷無明之成佛道路上的各類行誼等參考資料,使得見聞者可以拿來與其本人當下身口意行為比較利害得失,以達到不必再多走冤枉路之目的。


************************************************************************
特別注意事項
*************************
含從前日(2015/11/25)起算,之前本人所說的一切佛法,除了「無欲」二字,都可以捨棄作廢,沒有再去參考的必要。畢竟囉嗦一大堆,與其雜亂參考,欲斷惑者不如「當下無欲」來的直接甘脆,了義佛法並不難,難在眾生不願放下心(捨離執著)!!

清單 - 法迄巴修行誌

編輯


  ・2015/11/30 無欲頓覺法
  ・2015/11/29 原來,應如此用功!
  ・2015/11/27 欲在哪裡?
  ・2015/11/27 以妄制妄參話頭
  ・2015/11/27 懈怠眾生菩提誓願及其懺悔
  ・2015/11/27 新時代的啟發
  ・2015/11/27 大悟之後
  ・2015/11/26 大悟了


.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大悟了

多年搞不懂《圓覺經》中頓覺人因何頓覺,今日總算徹底!

有緣見聞者若不能於閱後頓悟,可再參閱
五義一事:無生、開悟、明心及見性

------

X1578, 指月錄卷之六 [0455c02] 

◆ 牛頭山法融禪師

  年十九。學通經史。尋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忽一日嘆曰。
  儒學世典非究竟法。般若真觀出世舟航。遂隱茅山。投師落髮
  。後入牛頭山幽棲寺北巖之石室。有百鳥銜花之異。

  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彼山有異人。乃躬自尋訪。

  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曰出家兒那個不是道人。

  祖曰。阿那個是道人。僧無對。

  別僧曰。此去山中十裡許。有一嬾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
      莫是道人麼。祖遂入山。

  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祖問曰。在此作甚麼。師曰觀心。

  祖曰。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

  便起作禮曰。大德高棲何所。祖曰。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

  師曰。還識道信禪師否。祖曰。何以問他。

  師曰。向德滋久。冀一禮謁。祖曰。道信禪師貧道是也。

  師曰。因何降此。祖曰。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
     師指後面曰。別有小菴。

  遂引祖至菴所。遶菴惟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手作怖勢。

  師曰。猶有這個在。祖曰。這個是甚麼。師無語。

  少選。祖卻於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師覩之竦然。
  祖曰。猶有這個在。

  師未曉。乃稽首請說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
     汝心。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
     別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
     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
     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
     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師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

  師曰。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

  祖曰。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
     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

  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
  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
2021-02-11 評語:
  俱解脫阿羅漢三明六通,豈不也能達到四祖所說之境界耶?
  四祖說法,類似佛開示《大般涅槃經》的顛覆說,參閱:

    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所以,當把貪瞋痴斷除,而使心坦蕩蕩時,就「似乎」等同
  於佛境界了。這說法在理上可說的通,但實際上就難說了!
  它是可深、可淺的說法。

  如吾輩所知的,初以為斷盡三毒,就是已把三毒習氣斷乾淨
  了,誰曾想會出了一位畢陵伽婆蹉尊者,被恆河女神給告到
  佛陀處,而被佛說仍有「餘習」。

  這意指,即便自覺心坦蕩蕩而無有礙,但仍有可能只是「妄
  覺」之誤解而已,如同四禪道人入無想定不生心想,而誤以
  為入了滅盡定,誰知命終經五百大劫之後,又出定而受業報
  去輪迴了!

  我所知,聲聞阿羅漢比之六地菩薩而略劣,緣覺阿羅漢比之
  六地菩薩而略勝(可問倒六地菩薩),六地菩薩三毒已斷,
  心已自在,但其實之後還有不少未盡的 智慧/三昧/波羅蜜
  仍須學習。

  心的自在,其實還是有分層次的!!

------------------------------------------------------------------------------------------
2024-12-16 補述:

【心自在的層次】
  ⦁ 上聖智三相之修行(六地境界。證「無所有相」,即已斷三毒!)
  ⦁ 心念生滅之控制(七地境界。「念念能入寂滅而不證」)
  ⦁ 不生心念(八地境界。證「咒語秘」)
  ⦁ 智的加強(九地境界)
  ⦁ 法的加強(十地境界)(註一)
  ⦁ 自覺聖智究竟相(如幻三昧)之滿足(等覺菩薩境界)
   (
     此相,從第七地以來一直修習,本人認為至少要到
     等覺位方可圓滿,乃至入佛地後才能圓滿!

     如我所知,等覺菩薩境界等同於佛境界,差別在於
     等覺菩薩「尚未示現」成佛!

     至於妙覺菩薩,則是曾經成佛過,而依其願力化為
     菩薩相,來協助諸佛弘法,以及用方便般若密來隨
     緣滿願度化眾生!
   )
  ⦁ 一切諸佛自願處相之執行(佛地境界)

**********************************************************************************************
註一
****************************
《成唯識論》卷九:「云何證得二種轉依。謂十地中。修十勝行。斷十重障。證十真如。二種轉依。由斯證得。」

法迄巴疏:
上述「十地」是指第十地的法雲地菩薩。

《法華經》云:「惟如來證大菩提。究竟圓滿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二種轉依,被稱為是如來的「無上菩提(大菩提)」及「大涅槃」。

此二名,其實是二合一的意義,由不同角度而說二。

譬如以黃金塊為體,可鑄成金碗(相)、金筷(相),金碗可盛物(用)、金筷可挾物(用)。體相用看似三,但其實乃一,只是依不同角度、用途之見,而有不同名稱罷了!

其實如來「無上菩提」是破盡無明之謂!

既破之後,則依其過去世菩提願去度化有緣眾生,雖如此應化生滅諸相,而不墮無明執著,是謂「大涅槃」,我稱之為「終極無住涅槃」。

二乘阿羅漢證無餘依涅槃「不受後有」,這指不墮入三界。但問題是,輪迴眾生皆在三界內,那該如何度化呢?

所以,自六地及之上的果地佛菩薩,皆悉住於「無住涅槃」中而行十般若蜜,為度化眾生而應化生滅於三界內。因此我才說佛之大涅槃是「終極無住涅槃」。

**********************************************************************************************
推薦有緣人參閱
****************************
⦁ 2015-07-20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 2015-11-27 大悟了之後
⦁ 2015-11-30 無欲頓覺法
⦁ 2020-03-04 頓覺法
⦁ 2021-02-11 終論:牛轉乾坤、佛知見
⦁ 2021-11-06 斷一分執:內空、外空、內外空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判斷事件(大揭露)發生的方式

--------------------------------------------------------------------------------------
事件(大揭露)發生時應有的行為 及 平日應準備事項
--------------------------------------------------------------------------------------

每一次的銀河中央太陽大能量波來臨時(此事一直在發生中),都具有「事件」(大揭露)發生之可能性(cobra所講),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把要準備的事先完成,以免事件發生時措手不及。


若發現國家宣佈「因為xxx原因,所以全國銀行停止營業xx日」消息時,這就是「金融重置(銀行重整)」開始的現象,此現象大約需要2-14日來完成,以中國的國情分析,可能大約7日就能完成。


在事件(大揭露)發生之後的14日內,一般人民因為無知,可能會有徬徨、混亂現象(不是搶劫、打殺的情形,美國情況可能比較糟),但大家不用太擔心,我本人已查過目前相信新時代事件會發生的人並沒有想像中的多,這指很多人會對「銀行停止營業」事件,當成國家必要的金融整頓措施而不會發慌,這就不會引起人民行為的錯誤亂象。


所以,這也代表軍警可以控制整個社會穩定情勢,簡言之,就是生活上稍為不方便而已,因為銀行關閉導致各類購物、商業交易的行為會有阻礙而已。


雖然狀況可能輕微,但此時第一優先仍然還是要去超市買食物、水(平常就要先準備4,5日的量)。


同時,平常也要先準備可以活一個月的現金在身上,因為屆時提款機(ATM)鈔票極可能被提爆而不能使用,這會令吾人沒有現金採購所需要的物品而感到煩惱。而數位交易的信用卡或網上刷卡,因為銀行停止營業,也有可能會(不代表一定會)被停止提供服務,這也令人無法有其它管道去購物。


又,因為全球銀行重置的邊際效應影響,會有一段時期全球經濟比較不穩定,所以在銀行有餘錢的人,最好把一部份存款在黃金低價時轉成黃金來儲存,一旦事件(大揭露)發生後,無論經濟變好或變糟,自己所擁有的財產仍有保障。


聰明的漁夫在捕魚前,都會先把破網補好,不會等魚群來了才再去補破網,這就來不及了。


凡對新時代訊息感興趣者,可以參考以下三個網址:

(1)全球華人 - 國際黃金時代行動團隊 :https://www.golden-ages.org/

(2)香港 - 準備轉變訊息中心
  ・Blog: https://hkpfc-datacentres.blogspot.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epare.for.change.hk/

(3)中國大陸 - 準備轉變 :https://www.pfcchina.org/

(4)英文 - 準備轉變:http://prepareforchange.net/


------------------------------------------------
判斷事件(大揭露)發生的方式
------------------------------------------------

1、乙太層奇異夸克、頂夸克炸彈被移除,這要看Cobra的訊息或相關人員所傳訊才能得知。

2、發現國家宣佈「因為xxx原因,所以全國銀行停止營業xx日」消息時

3、Cobra或相類靈訊所發動的冥想日期的原因指向大揭露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015 新時代現況

● 黑暗勢力執行方式
來源:http://www.golden-ages.org/2015/10/27/2015-10-27-rob-potte/

ROB - 當黑暗勢力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們透過低級的陰謀集團,或者天龍蜥蜴人來執行,人們想知道這些計劃如何協調?是不是有一些主人工智能,給不同集團的人進行植入,其中的人們不知道發生什麼,只是像蜂巢的蜜蜂那樣無意識地朝著計劃的目標前進?人們想問這背後是如何運作的。

COBRA- 主要的團體是奇美拉和執政官,他們是協調計劃的人。他們把計劃輸入主電腦,給出可能的方案。所以這是一個實際的存有與人工智能網絡,即帷幕之間的一個互動。但這個電腦網絡和人工智能總是受制於至高的執政官和奇美拉實體的決定。他們是作出決定和實際執行決定的人,透過複雜電腦程序為他們建立大眾行為模型,計算出最適當的行動步驟



Rob     - 謝謝。我們有執政官,耶穌會,300委員會,英女王,陰謀集團,光明會,銀行家,蜥蜴人,天龍星人,還有奇美拉。能否談談這條食物鏈,他們的等級順序怎樣。在上層的是執政官,還有天龍星人或者蜥蜴人,其中一些來自獵戶座和仙女座,是嗎。

COBRA- 執政官不是天龍星的,也不是蜥蜴人。他們是主要是仙女星人。仙女座是很大的銀河系,小部分文明走向負面,他們是執政官的起源,還有奇美拉基本上也來自仙女座銀河系。他們透過了獵戶座門戶。也有一些是仙女/獵戶的混血種,但天龍星人一直臣服於前面說的那些人,天龍人不是食物鏈頂端,蜥蜴人甚至更低級



Rob- 當所有炸彈移除,是不是會馬上激活"事件"?
COBRA- 是的。
Rob- 很好,所以這是最後的臨界點,當這個任務完成"事件"就能發生。
COBRA- 根據我的訊息來源,這就是最後需要處理的。


Rob     - 我想再問一下,基督是什麼意思,那個存有是誰,他有什麼使命,這個行星回歸到基督意識是什麼回事?

COBRA     - 他來自天狼星系,這個存有的目的是把無條件之愛的能量和神聖恩典的能量錨定在這個行星。他是第一個介紹無條件之愛這個概念的人。因為那個概念在當時的行星地表上幾乎沒有人知道。所以在那個時候這是非常重要的能量開放。這個能量將會轉變這個行星。


● 清除炸彈比例,以及事件發生時的會有什麼感覺
 來源

 Rob– 當你說到奇美拉有一些強大的據點,你能不能給我們一個百分比。比如10年前奇美拉有很多基地,那裡有他們的頂夸克炸彈和標量等離子系統。現在這些移除了多少
 COBRA– 我不會說有多少百分比,但絕大部分已經清理。

Rob– 這讓我覺得是75%左右。
COBRA– 比這個多。  


 Rob– 人們想知道當等離子場被拆除,"事件"發生時會有什麼感覺。你能不能描述一下身體症狀,有什麼感覺,有多快?會不會發生得很快,或者持續幾個星期?人們想知道光之工作者應尋求什麼,如何幫助這個過程?

COBRA– 這將是非常強大的能量事件,人們會感到強烈的能量,可能會有奇怪的身體感覺。這個過程會隨著"事件"接近而加速,在事件發生時達到高峰。                  


● 事件後「金融系統」2-4年轉成銀河聯邦繁榮系統
來源

Rob– 好的。金融重置之後要用多久讓我們現在的貨幣制度轉型到銀河聯盟的繁榮經濟體系?
COBRA– 我估計要幾年時間。

Rob– 很好。之後幾年我們就不會再用真實貨幣交易?
COBRA– 是的,這是我們的期望。

Rob– 是不是會變成基於個人服務信用的交換?
COBRA– 不是。當科技發展到用複製機顯化一切,就不再需要金融系統。

Rob– 噢,這是令人興奮的。用幾年時間就能實現?
COBRA– "事件"後事情能發生得非常快。      


磁移不產生大規模災難,及光子帶不存在


COBRA – 沒有一個東西叫光子帶,因為流入的能量流絕大部分來自銀河中央而不是透過光子,正如我所說我不會給出任何具體的時間線預測。

Rob – 有人提到地球地軸的擺動和人類意識。行星擺動是不是和人類意識有關?(C-是的)你是否同意將會有一次極移,有沒有一個窗口期是更可能發生極移?

COBRA – 我們已經在地磁偏移的過程中,這正在發生。

Rob –你能不能談談地極如何轉移?
 COBRA – 磁極已經在轉移,但這不會引發大規模災難。關於物理地極的轉移,我現在還不能說。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三毒對治方式

對治方法有無限種,以下是個人的對治方式,提供有緣人參考。未來若有其它進一步整理,再貼文與有緣人分享。


【貪毒】

  1、明辨
    貪是什麼? 就是「欲」的同義詞。

  2、造業
    當心中動念了,此念是愛、取、有,這就是貪。於是,口及意就會跟著產生
    獲得、攫取的行為。

  3、斷惑總綱
    A、「如實知」貪

    B、立心志:立「決定斷三毒,乃至斷無明」。

    C、立行志:立「內無所欲,外無所住」。
          當決定無欲時,則少發念,發念也少欲。若真正無欲時,所發
          念即成妙觀察智。

    D、立精進志:立「時時用功」。
           「行志」不得力,或想要令它產生三昧力,則要精進用功,
           所以須立精進志。釋迦牟尼佛因為立了精進志,所以原應遲
           於彌勒菩薩成佛,卻反而提早八劫成佛。


【貪未滿足】

  1、明辨
    不能滿足貪時,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大類反應。

    A、愛別離
      與所愛別離,可能產生「悲、哀、憂、愁」等等的負面情緒反應

    B、怨憎會
      與所怨憎者相會,可能產生「瞋、恨、怨、憎、忿、煩、惱」等負面
      情緒反應。

    C、求不得
      所求不滿足時,會有三方面的反應:

      一是與愛別離相同的反應。

      二是與怨憎會相同的反應。

      三是綜合性反應。
        就是交叉產生A、B項的情緒反應,例如想追求並獲取一項自己
        所愛但從未擁有的物品,但卻一直失敗;或是想排斥一項自己不
        喜又從未負責的工作,但卻一直無法排斥成功,被上級交付須完
        成。

  2、造業
    當無法捨棄貪心時,則隨時會產生「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的反應情緒。

  3、斷惑
    參照貪之斷惑方式。


【瞋毒】

  1、明辨
    瞋是什麼? 就是「貪未滿足」眾多反應中的一種。

  2、造業
    未捨貪,則遲早會生瞋。

  3、斷惑
    貪若斷,則瞋亦同時斷,如手之二面,少了一面就代表手已斷,則另一
    面亦不能存。貪瞋斷則證二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果位。


【痴毒】
  1、如實知
    於貪瞋痴三毒習氣之導致原因、斷除方式皆不能了知,或了知卻有迷昧
    習氣而不能廓清,不能去執行積極斷除的方式,反而因循苟且輪迴的習
    氣(繼續產生貪瞋)。

  2、造業
    未如實知

  3、斷惑
    已如實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綠色自由能源

編輯

◆ 綠色自由能源簡介
(一)內容摘要

告知新時代自由能源發電機的現況。令推廣大眾採用此類科技產品,使得採用者可以極大量節約金錢。並且同時可極大量減少各類環境污染,例如火力發電,核能發電。

目前自由能源機器已達到輸出功能大於輸入功率45倍(參考以下鄧鴻吉教授之磁浮發電機)。而且,這個自由能源發展趨勢已無法再被遮擋,建議具有智慧的組織機關領導人能看清現實並早於西方世界推廣之。


(二)自由能源發電機特性

輸出功率大於輸入功率。

此特性使得自由能源發電機除了本身材料自然耗損所導致停機之外,可以永遠不斷地發電產生新能量,這個狀況已超過目前簡陋科技相關的能量定理。


(三) 自由能源機器

可以正常發電的自由能源機器,目前至少有三系列(實際可能更多),分別為凱史基金會之「Magrav-Power」系列,QEG量子能源發電機,及鄧鴻吉教授之磁浮發電機。


(四) 比較著名網站

1、凱史基金會
  ・英文官網:https://www.keshefoundation.org/
  ・求知者研討會影片:https://livestream.com/kfssi/ksw


2、QEG
  ・qegfreeenergyacademy.com 英文官網
  ・發電機設計圖文件下載

  ・Hopegirl QEG 舊英文官網
  ・QEG News
  ・QEG Open Source
  ・QEG 製造暨使用者手冊 (pdf file)
  ・QEG 製造暨使用者手冊 (pdf file,由本網站下載)

  ・Hopegirl 新英文官網
  ・CLEAN ENERGY ACADEMY

  ・2014-03-27 [柯博拉Cobra] 自由能源誕生:量子能源發電機(推薦閱讀,內有更多資料連結)
  ・2014-05-28 QEG研發進入第三階段:自行供電


3、鄧鴻吉教授磁浮發電機
  ・2014-07-28 磁浮發電機發表會(影片)
  ・2015-07-09 磁浮發電機中國時報新聞


◆ 能源新聞網站、視訊
TechNews 能源科技
PanSci 泛科學



◆ 綠色自由能源新聞
・2018-05-23 自制發電機,不使用任何燃料,電力強勁整個家基本夠用!(影片)
・2023-09-30 免費地球震頻壓電能源(影片)
・2024-01-03 化氫為水的創新技術!韓科學家開發出比鋰離子電池更便宜更安全的水性電池
・2024-07-05 (21:32) 綠色自由能源:震動頻率能源(影片)
・20xx-xx-xx
・20xx-xx-xx


◆ 商業但偏綠色之能源新聞
・2022-12-14 人類盜火時刻:可控核融合首次輸出超過輸入,核融合發電時代來臨
・2023-08-07 核融合重大突破,美科學家第二度達淨能量增益
・2023-10-17 2023年全球對太陽能的投資將首度超越石油
・2023-10-17 豐田、現代為何還拚氫能車?!氫能好在哪?能取代電動車嗎?
・2024-02-02 效率更高也更穩定,量子點太陽能效率達 18% 創新高
・2024-02-05 海洋能新進展,海底波浪能 Waveroller 愈來愈接近商業化了
・2024-xx-xx
・2024-xx-xx


波即是粒子

當虛空扭曲太強時,它就開始旋轉,因而呈現粒子現象。


因為旋轉就有遠近現象,距離近則力強,距離遠則力弱,它是3D現象,但在2D測試儀器上,因為強弱就顯示出波峰及波谷的現象(以上說法不是科學家的解釋,我沒有去網路上查過是否有人如此解釋,純粹是我個人剛才的體悟,也許,我是地球歷史上第一個做此解釋/猜測的人)。又,若未來有3D儀器去測試,也許呈現的是一個旋轉的球形狀況,如同地球、月球


所以波與粒子,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表相不同而已,更可能是測試儀器維數不同才有波粒二元性(說明:粒子移動有時也會產生波的現象,如同走山路有上有下,不過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當伸出一隻手時,手掌是手,手背也仍是手。手掌如同色,手背如同空。


因為手掌與手背的比喻具有差異性,所以某些人會「固執」,手掌就是手掌而不是手背,否則又它怎會被叫做手掌而不叫手背,所以手掌跟手背就是不一樣。


而我的領會又更深一層,雖然基於同一體(例如同一隻手),但卻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被人執著。


《楞 嚴經》開示,當妄生之後,就產生二種對比現象,所謂「起為世界,靜成虛空」。其實這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當虛空扭曲太強烈時,就產生旋轉狀況,此時就變成風 輪(我個人的體會),於是繼續變化下去,最後就成了物質的世界。但若十方世界的虛空扭曲狀況消失,則十方世界本身亦消失,而虛空也不存在,因為虛空就是世 界,世界就是虛空。


至於沒有扭曲的虛空,它必須與扭曲旋轉虛空所造成的世界比較才存在,若十方世界已消失而無法比較,沒扭曲的虛空也不會存在,此時它沒生滅等同佛性,所以是「不可思議」。


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立志無慾」及「根塵相觸而無住」

發現自己發文,很多都是重複的現象,其實這種狀況也是正常,畢竟知識、修行到一定程度或瓶頸時都會有這類狀況。如同不會騎自行車之前,要學會就要反覆練習,而反覆的意思就是把同樣動作不斷地一遍遍的重複之意思。在佛法修行上也是如此!


我此篇心得,在於說明自己於日常生活中,修改錯誤身口意行的經驗而產生。


人,在修行時,由於無量劫來的習氣,於是逆如來流而順輪迴流去動作,因此,一切所行充滿了三毒之七情六慾的反應,這樣又如何能解脫輪迴呢?


所以(以下說法請參考《圓覺經》開示的修行方式),

(1)除了初修時要「立志無慾」(悟淨圓覺,並持淨覺心修行)之外,

(2)於篤行前要先挑選自己認為適合自己根器的法門

(3)若挑選的是「禪那法」,那就在時時刻刻要警惕自己心行,使心行符合如來心,即淨圓覺。


佛地境界並不從修而得,而是在初修時就等同佛心,這在《楞嚴經》《圓覺經》之類的了義佛經中 都有開示,所以,吾人在修行時,當下心都等同佛地之心(法身境界,即是無生。無慾時就無生),若說有差別,只是報化身之妙用,例如要變出一堆黃金而變不出 來。而這類變不出來的能力,就是菩薩修行過程所要逐漸證得之能力,但以究竟的「無餘涅槃」來說,卻不是在學這些功用。所以,阿羅漢所證涅槃與佛所證相同,相異在於報化身功用而已。


吾人學佛或要學斷惑,首先就是在斷除人我執,即是三毒習氣,斷除之後若有大乘心,之後才是學習這些報化身功用的能力。


但,吾人如何能先斷人我執呢? 說到這裡又回到老議題:無慾!


是什麼令吾人輪迴呢? 三毒是!所謂三毒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七情六慾」,若不立志無慾,又怎能斷除這些七情六慾呢?


我現今回想過去自己理解到要斷除七情六慾才能解脫輪迴時,那時當下的心情,此時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反應是「不可能」!我無法理解,一個人又怎能斷除七情六慾呢? 但在今日的程度來看,這卻不是問題,且是可以被理解,且是可能。


過 去彼時之不可能的見解,是因為沒有經驗而無法理解,而無法認同,不過,一旦吾人有了某些經驗後,就能理解過去不認同的,現今已能成為事實。如同過去很多科 幻小說幻想的技術,那時無法理解如何成被實現,但現今卻很多被實現了。又如同向幾千年前的古人說明飛機之飛行,那些古人又怎能相信我們這些現代人能認同的 現象呢?


很多的知識、認同,都是要經過自己經歷過才能產生,但......,這個要經過自己經歷之後才產生的現象,卻是眾生的悲 哀。吾人若要免除自己是這類的悲哀,那麼就要學習「會學習的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那些自己沒經歷過的某些事件,是可以相信的、可以認同的。而要學 會這個「用智慧判斷而產生認同的能力」,是非常困難的。這方面諸葛亮的表現就很突出了,從他的很多發明及對敵計策,我們今人因此稱他是個很聰明的人,只可 惜用錯地方,若用在解脫輪迴的修行上,他大約會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大師。


禪那修行法,主要是在當下的用心,所以,這類人要注意的 是「根塵相觸」之當下的反應!例如《金剛經》開示的「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應無所住」就是修行的方式,以無所住之故,所以無三毒反應(修行人實 際的反應,即便外顯表現上沒有三毒反應,但心中底層還是不能解離,否則當下就證阿羅漢果或六地以上的境界),依此無三毒輪迴習氣,而能產生「真心」,這個真心其實是指佛智之意思。而眾生之心是「妄心」(識),佛菩薩之心是「真心」(智)。


囉嗦了一堆,能不能來簡單點修行方式之提要呢? 當然可以!


一、首先,就是「立志無慾」

若 連剛開始都無法下定決心要解脫輪迴,就算有一億年的壽命去修行,也只能成為輪迴中的老妖精,也無法變成斷惑的聖人!因為,輪迴即是三毒的相續,三毒就是七 情六慾,若不立志無慾,又怎能斷欲呢? 這如同住在廣州的人,「不下決定」去北京,他又怎能去乘各類交通工具,使其本人在北京出現呢?(請不要學愚痴人一般的說他被綁架給送到北京去)


二、其次,是「根塵相觸而無住」

當修行人已「立志無慾」之後,再來修行就簡單多了,使自己六根在「根塵相觸」時,都要求沒有七情六慾的反應(三毒反應),就這樣!(在這裡若頓悟的話,那就是得法眼淨)


修行從初修時無法適應 => 經過反覆練習 => 於是逐漸的就漸漸能勝任 => 最終斷惑


如同不會騎自行車的,經過反覆不斷地練習,終於就學會了。而所有的開始,都起於「立志無慾」之上。如同禪宗五祖對慧能大師所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注一)。


不 識本心的意思,就是要理解無明(妄)產生之原因,它是來自於當下不自在的習氣,而這些習氣則從無始劫來所養成的執著(人我執及法我執)所導致,所以「生因 識有,滅從色除」,要永遠斷除無明(妄),剛開始就是「立志無慾」才行!有這樣的認知,就已識本心(本心分聖凡,在凡是指「意識+習氣」,在聖是指「智+ 般若」)


所以,本篇所要講的重點有二:一是「立志無慾。二是「根塵相觸而無住」。


********************************************************************
注一
********
建議有緣人觀看以下連結文章,是宣化上人開示《六祖壇經》。
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66/wisdom266_3.ht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菩薩乘四念處修行方式

No. 22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卷5) T08, p0253b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念處。何等四。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亦無身覺。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內外身中循身觀亦無身覺。以不可得故。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內受內心內法。外受外心外法。內外受內外心內外法。循法觀亦無法覺。以不可得故。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云何內身中循身觀。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知身所行如是知。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來若去。視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執持衣缽。飲食臥息坐立睡覺。語默入出禪定。亦常一心。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內身中循身觀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時。一心念入息時知入息。出息時知出息。入息長時知入息長。出息長時知出息長。入息短時知入息短。出息短時知出息短。譬如鏇師若鏇師弟子。繩長知長繩短知短。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時知入息。出息時知出息。入息長時知入息長。出息長時知出息長。入息短時知入息短。出息短時知出息短。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身四大作是念。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風大。譬如屠牛師若屠牛弟子。以刀殺牛分作四分。作四分已若立若坐觀此四分。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種種觀身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以不可得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從足至頂周匝薄皮。種種不淨充滿身中。作是念。身中有髮毛爪齒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腎心膽肝肺小腸大腸胃脬。屎尿垢汗淚涕涎唾膿血黃白淡[病-丙+陰]肪[月*冊]腦膜。譬如田夫倉中隔盛雜穀。種種充滿稻麻黍粟豆麥。明眼之開倉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麥是豆。分別悉知。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觀是身從足至頂周匝薄皮種種不淨充滿身中。髮毛爪齒乃至腦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懇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月*逢]脹青瘀膿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烏鴟鵰鷲豺狼狐狗。如是等種種禽獸攫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內身中循身觀。懃精進一心除世間貪憂。以不可得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種種禽獸食已不淨爛臭。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血肉塗染筋骨相連。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血肉已離筋骨相連。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乃至除世間貪憂。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見是棄死人身。骨璅已散在地。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脫此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內身。乃至除世間貪憂。


...略...(以上身念處的觀法,其它的觀法請直接看電子佛經)


---- 說明 ----

四念處的修行重點是「如實知」,這一點沒把握住,都是在浪費時間。

何謂如實知?


1、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


2、於知時與淨習相應,即保持一心(相應有三類目標,須養成淨習:三法印
  、因緣法、與一實相印)


  要與哪一類相應,要視修行者心量而定。聲聞乘人與三法印相應;緣覺乘
  人與因緣法相應;菩薩乘人與一實相印相應。


  A、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

  B、因緣法 :即十二因緣。1.無明緣行。2.行緣識。3.識緣名色。4.名色
         緣六處。5.六處緣觸。6.觸緣受。7.受緣愛。8.愛緣取。
         9.取緣有。10.有緣生。11.生緣老死。

  C、一實相印:無生


  修行人若已能養成「無欲」或「根塵相觸時立即捨」的淨習,他的離欲斷
  惑速度就非常快。詳細的修行方式,建議參考《圓覺經》


經由上述「如實知」的反覆修行,就能斷三毒,奇怪吧? 這就是眾生之習氣產生與斷除的「必然過程」。


如我常舉例的「污水坑喻」:

甲問乙:是否有看到前方地上的污水坑? 

乙回答:已見

甲又問:走過去能否避開?

乙回答:能避開。

就在乙前腳回答能避開之後,後腳卻踏入污水坑中,為何如此呢? 習氣之故!習氣就是業力!


又例如有煙癮,癮犯時(欲生),就驅使(業力)煙癮者去抽煙(造新業因),因此再增長吸煙的習慣(更深業力),而使煙癮更牢固(業報)。


那麼,要戒煙者應如何做才可戒煙呢? 如《楞嚴經》開示:「違其現業」。要依養成染習的路徑而相反行,日久功深就能斷除。


如實知,是現觀當下的功夫,非常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這功夫用的不好,常會有類似「失控」的狀況發生。

阿那罗王凌虐众生,乃已得菩萨如幻解脱

No. 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66) T10, p0355a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能守護我。令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如是思惟。生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踊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心。莊嚴心。無著心。無礙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遍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不捨十力心。漸次遊行。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


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婬。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


/*按:描述無厭足王業報、作為...等等之狀況*/
時善財童子。依眾人語。尋即往詣遙見彼王坐那羅延金剛之座。阿僧祇寶。以為其足。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以為耳璫。相對垂下。無價摩尼以為瓔珞。莊嚴其頸。天妙摩尼以為印釧。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其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大琉璃寶以為其竿。光味摩尼以為其臍。雜寶為鈴。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遍十方。如是寶蓋。而覆其上。阿那羅王。有大力勢。能伏他眾。無能與敵。以離垢繒。而繫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共理王事。其前復有十萬猛卒。形貌醜惡。衣服褊陋。執持器仗。攘臂瞋目。眾生見者。無不恐怖。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


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


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


時善財童子。聞此語已。即詣王所。頂禮其足。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


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匝圍遶。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軟意承旨。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


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


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


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間悉皆如影。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辭退而去。

滅盡定,與死,與無想定之差別

******************************************************************
滅盡定,與死,與無想定之差別
************************************

No. 26 中阿含經 (卷58) T01, p0791b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意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意者依壽。依壽住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壽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壽者依暖。依暖住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壽及暖。此二法為合為別。此二法可得別施設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壽及暖。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所以者何。因壽故有暖。因暖故有壽。若無壽者則無暖。無暖者則無壽。猶如因油因炷。故得燃燈。彼中因[火*僉]故有光。因光故有[火*僉]。若無[火*僉]者則無光。無光者則無[火*僉]。如是因壽故有暖。因暖故有壽。若無壽者則無暖。無暖者則無壽。是故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云何為三。一者壽。二者暖。三者識。此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死及入滅盡定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死者壽命滅訖。溫暖已去。諸根敗壞。比丘入滅盡定者。壽不滅訖。暖亦不去。諸根不敗壞。死及入滅盡定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比丘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如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入滅盡定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入滅盡定時。先滅身行。次滅口行。後滅意行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從滅盡定起時。先生何法。為身行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先生意行。次生口行。後生身行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幾觸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三觸。云何為三。一者不移動觸。二者無所有觸。三者無相觸。比丘從滅盡定起時觸此三觸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空.無願.無相。此三法異義.異文耶。為一義.異文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空.無願.無相。此三法異義.異文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不移動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四因四緣生不移動定。云何為四。若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是謂四因四緣生不移動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無所有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因三緣生無所有定。云何為三。若比丘度一切色想。至得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有三因三緣生無所有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生無想定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二因二緣生無想定。云何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無想界。是謂二因二緣生無想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住無想定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二因二緣住無想定。云何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無想界。是謂二因二緣住無想定

尊者舍黎子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者拘絺羅。尊者舍黎子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幾因幾緣從無想定起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有三因三緣從無想定起。云何為三。一者念一切想。二者不念無想界。三者因此身因六處緣命根。是謂三因三緣。從無想定起

如是。彼二尊更相稱歎善哉善哉。更互所說。歡喜奉行。從坐起去


 ******************************************************************
無想定與滅盡定之差別
*****************************
No. 26 中阿含經 (卷58) T01, p0789a

法樂比丘尼答曰。死者壽命滅訖。溫暖已去。諸根敗壞。比丘入滅盡定者壽不滅訖。暖亦不去。諸根不敗壞。若死及入滅盡定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比丘入滅盡定時。作如是念。我入滅盡定耶

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時。不作是念。我入滅盡定。然本如是修習心。以是故如是趣向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復問曰。賢聖。比丘從滅盡定起。作如是念。我從滅盡定起耶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然因此身及六處緣命根。是故從定起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
死與入滅盡定之差別
************************
No. 99 雜阿含經 (卷21) T02, p0150a

  (五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諸上座比丘俱

時。有質多羅長者詣諸上座比丘所。禮諸上座已。詣尊者伽摩比丘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謂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行者。謂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復問。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長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復問。何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於身.屬於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塚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塚間   無心如木石


復問。尊者。若死.若入滅盡正受。有差別不

答。捨於壽暖。諸根悉壞。身命分離。是名為死。滅盡定者。身.口.意行滅。不捨壽命。不離於暖。諸根不壞。身命相屬。此則命終.入滅正受差別之相

復問。尊者。云何入滅正受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不言。我入滅正受。我當入滅正受。然先作如是漸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復問。尊者。云何為出滅正受

答言。長者。出滅正受者亦不念言。我今出正受。我當出正受。然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復問。尊者。起滅正受者。何法先起。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

答言。長者。從滅正受起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後口行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者。云何順趣.流注.浚輸

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復問。尊者。住滅正受時。為觸幾觸

答言。長者。觸不動.觸無相.觸無所有

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為作幾法

答言。長者。此應先問。何故今問。然當為汝說。比丘入滅正受者。作於二法。止以觀

時。質多羅長者聞尊者迦摩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南傳佛法「修觀」方式

致光法師以下修觀的開示說的很好(第四講
http://www.daoism.cc/dandao/fdjd/dhzhl.htm):

◆ 修觀修錯變成修定

在修觀的時候,定力太強觀行就修 不好。前面說過,在四禪八定裡的五、六、七、八的定很難修觀。如果一個人的定力非常強,他在修觀的時候,一下子就入定了,他變成修定還以為自己在修觀,結果他在浪費時間。


往往很多人不明白,他在那裡修啊,修啊,修到入定了,他還以為他修得很好。如果你修觀修到入定,你就修錯了。


所以修觀的時候,不允許你們入定太深,但是又不能沒有定。因此,在修觀的時候要天天保持四禪的定力,就是說,你一定要做到每天有能力上四禪,而且一下子就上。


但是修觀時,不可以入四禪太久,如果你每天入四禪太久,就修不了觀了。為什麼呢?因為定的力量使你的心不想動,於是觀沒兩下子就入了定,那樣你每天都在浪費時間。別人卻以為你很用功修道,而且道行不得了,整天坐在那裡動也不動。但是,在我看來你修錯了。


所以,當你修完定以後,我不會鼓勵你們入定入太久。如果你們想要修神通,你們就應該長久入定;長久入定就能引發神通。


如果你修觀,觀到很仔細,很清楚以後,你會覺得入定是很無聊的事。為什麼?進去了,終歸要出來,出來了,又想要進去。所以,別忘了修定的目的是為修慧,為了修慧而訓練不同的心力——定力。


你們明白了這些,以後修觀就懂得怎麼做。



◆ 擇法重點:除所擇之法,不許思惟其它佛法

修觀最重要的重點就是你一定要保持心念清淨。修觀時跟修定一樣,不允許動第二個雜念。


我們在修定觀呼吸時,不允許動任何雜念,動了以後,你就要從禪定掉下來。


在修觀做擇法時,只允許一個時期觀察一句佛法,不可以動第二個佛法的念頭,要如此修。如果你懂得正確的擇法,七覺支很快就會生起來。


如果你修一段時間,就來向我報告你的覺悟,我會當你是放屁打妄想,因為修觀時去玩味所覺悟的道理是沒有用處的。為什麼這樣說?你不知道是在打妄想,還以為自己有所領悟。在整個修觀的過程裡面,你要得到的是什麼呢?


在修觀時,覺悟不在所觀的道理上,而是生起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讓這七種心念生起來,就能覺悟了。


所以,修觀時生起任何其它佛法知見都是妄想,要立刻斬掉它。懂得修出七覺支,你就會很快證果。關於修觀,今天就講到這裡。


(法迄巴註:
修觀就是先存心無欲,並養成淨習,於觀時用此淨習反應所觀是生滅無常,於當下感悟的確無常、或感悟無生、或感悟無我,依自己習氣感悟之後,當下就斷了無始以來攀緣習氣,也就是俱生我執,這就解脫輪迴證到三三昧。


世俗人斷了習氣或說癮頭是可以驗證的,例如斷了煙癮,就不再抽煙,也不想去抽。那麼斷了三毒證阿羅漢果呢? 那就是能現十八神變,這指俱解脫阿羅漢有效。慧解脫阿羅漢須比祂高階的佛菩薩來證明,當然,自己也能知道是否已證,只是無法示現神通罷了。)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先無欲,再觀心才無弊病

「觀心」法門,是被斥為「默照禪」,這指單純使用它的話,是有弊病的。若見聞者只是純粹打坐練身體,則不必往下看,但若打坐目的是在求斷三毒解脫輪迴的話,那麼就有必要往下看。


什麼法門都有適合修行它的人來用,「觀心」之類的「默照禪」也一樣,所以可以比喻它就像一把刀,並沒有對錯之分,對與錯產生於使用者。惡人拿刀來搶劫,錯在惡人不在刀;善人拿刀柴、切菜來佈施窮人,對在善人亦不在刀。


所以,想求斷三毒解脫輪迴,卻只是單純用觀心法門,那就是錯誤的知見。請參考此文分辨自己的禪定落區,「無想定與三三昧之分辨」。


打坐修定用觀心法門,那就極可能墮入無想定之中,要免於墮入,一定要先學習斷惑的能力,這指斷貪瞋習氣的能力。這樣,使用觀心法門才不會白做工。


那麼,怎樣才可以斷除自己的貪瞋習氣呢? 又如何把這斷除的功夫,用到打坐、禪定中呢?


其實,不說之前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但我說了之後,您就會覺得非常簡單!


所謂貪瞋習氣,就是七情六欲,要斷它且又能用在打坐、禪定中,惟一的方法就是「令己無欲」。於是,修行人一定要先發誓,我常說「立志」。要「立志無欲」!


所謂立志無欲,就是指發誓從當下開始,就要斷除七情六欲,那麼,無論他人來搶您、騙您,在您面前羞辱您的父母親戚,乃至於在您面前強姦您的妻女,您都不再生氣,因為已斷了貪淫的習氣之故,而瞋怒與貪淫是一體二面,也必然同時被斷除。


持這個無欲心,在打坐、禪定中使用「觀心」法門,那才真正就沒有弊病!


當然,若您已立志無欲,但還沒斷除貪瞋習氣前,生活遇到上述狀況時,也必然會生出七情六欲,這時怎麼辦?......


我所說者,只是教導如何斷除三毒的方法,如何持此方法於打坐、禪定中使用,至於用者自己能不能用的來,那就與我無關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入定單位效率

打坐,它的目的是在入禪定,而入禪定之目的卻又是在斷惑,以道家說法就是過九淵(參考列子之壺丘子與巫師鬥法之部份),以佛法來說就是在解脫輪迴,乃至斷無明。


所以,打坐不在於要求坐久,看看佛及妙覺菩薩們,不用打坐也能天眼透視、了知前面的人之過去世做了什麼,了知什麼人當下的心念是什麼。


佛及妙覺菩薩的禪,專業術語叫「恆與定俱」,這指,就算當下動心念,也都在禪定三昧之中!所以,打坐不必要求須坐多久時間,而在於「入定單位效率」。


所謂入定單位效率,是指「令心念不生」的最快時間之意思。單位效率愈高者,愈能在最短時間內,入禪定、得神通,乃至證三三昧。打坐到已常能入定者,有人長吸一口氣(二分鐘內)就能入定。


而佛及妙覺菩薩的禪定三昧,是根本不需要時間,而是「恆與定俱」,這指每個時間都在禪定三昧中,單位效率100%。


當已認知到打坐之目的,那麼就要練習在最短時間內入禪定的方法!


所以,我個人建議修行打坐者,以一小時為單位(一枝香時間大約是45至55分鐘),其中打坐45分鐘,15分鐘下座經行(行香),如此反覆。這對初學或久坐者都有利益。初學可以減低腿痛,久坐者可以加快入定速度。


若某人覺得在45分鐘內根本無法靜心入定,那就要學習快速入定方式。如同平常沒看書,到了月考前二日的拚命唸書一樣,此時因為很專心,就會覺得二日工夫,比平常一個月唸書的效果好很多,是不是?


所以,吾人並非不能快速入定,而在於心態不精進所致,心態懶洋洋的打坐,當然就不容易達到「心一境性」(一心禪支),入定時間就跟著延長了!


而那些經脈未開者,說要久坐才能通脈,這也不必然如此,那些修行般舟三昧的人,也沒坐著,其經脈也照樣能衝開,能不能衝脈,主要是當下心態問題!


當「欲心」寧靜時,則不生妄念,無生就無滅!但以沒入聖(斷三毒)故,不能真正無生,但在用這無慾的功夫時,生滅心念就會愈來愈少,如此用功日久功深,心就愈來愈寧靜,最終就是不生念而當下能入涅槃。而心靜的狀況,其本身就能觸動氣機循環,所以經脈照樣可以貫通。


老子所 云:「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所以打坐的重點在於「靜」,靜就是不生念,也稱為「中」,但也不排斥生念。也就是「無事不生念,有事生 念亦不住」(指不攀緣在令心生念的事件之上,例如小狗咬褲子,知道之後沒多久就忘了,不會一整日心都掛在這裡,令工作時都在煩燥,在煩褲子曾被小狗咬過)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一心禪支 (專心一志,心緣一事)

這二日回覆初學者打坐的疑問,大都是在問腿痛時該如何如何的問題,這裡就順便回答一下。


修行人打坐時,要特別注意心念的使用,要「專心一志」,這指把心念全部放在所修行的法門之上,不要放到雙腿疼痛之上,忘了自己肉體的存在。


在 沒打通奇經八脈前,雙腿肯定都會痛的。所以,打坐時放在雙腿上是沒有意義。若能全心貫注在法門上,能專心到真的遺忘自己肉體存在,那就進入欲界定或初禪未 到地定,時間會過的比較快。就算沒有進入,在專注時,時間也一樣會過的比較快,而且,通脈的速度也會加快(心念專一,容易引起氣機發動)。


當 然,對某些打坐不夠久的人而言,他已通脈也不夠多,就是無法把心專一,讓自己遺忘肉體存在,而被雙腿所左右,但修行嘛,就是要勉強自己去改變習氣!(從凡 夫到斷無明,都一直在勉強自己「依智辦事」(改變習氣)的過程之上)若真忘不掉,也只好下座經行之後再來,次次失敗,次次再來!


又,真發生腿痛而難忍的狀況時,極可能是無法於當日或這二日再一次打坐,如同久沒運動的一次跑步,隔日雙腿就變的痠痛到很難舉步(醫學說是乳酸分泌太多,沒有被化解),這時再去跑步就簡直在要人命,打坐也有類似狀況。痛到受不了後,可能再也無法打坐,要等幾日。


若修行人發生上述的狀況,也不要氣餒,過一二日反覆去打坐,就當練腿吧,遲早有一日,雙腿會練的比較能久坐。那麼,在能久坐至一枝香時(約45分鐘),就必須學會「專心一志」的用功方式,即便不能坐一支香時間,又何妨把心念專心到一緣之上呢?


儘早的去習慣「一心」的用功方式,對入禪定絕對有幫忙,因為要入禪定「一心」是禪支,不能一心就無法入禪定。


所謂一心,例如,以落日觀為法門,打坐時,就把全部心念止於落日的影像上,我這樣說落日時,見聞者是否有一個紅紅又黃黃的圓圈影像? 例如一般明信片或圖片中,在海上有一個夕陽的影像? 若有的話,就是把心念止於此處即可,這叫一心。


我個人以往的經驗,專心於呼吸時,當呼吸到「滑」的階段(細心住),就已有足夠意志專心在法門之上,而忘掉自己雙腿,因為腿都麻了,所以也不會感覺它痛到能影響自己的心念。會影響自己坐不下去的,反而是自己的不肯舍貪、不肯無慾所引起的妄動習氣。


其實,只要修行人不放棄反覆打坐,就算中間因為腿痛停幾日,但又重複去打坐,根據過來人的說法,入禪定是遲早的事!

建議參閱﹕入禪定的基礎標準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


其實,您所有的疑惑,最最值得去探討的,反而是「覺明空昧。相待成搖」這二句所引起的效應!!


仔細的思惟以下經文:

  佛言。
  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為何,在性覺必明中,出現「妄為明覺」的現象呢?這才是整個佛法中的重點:「妄」為何產生?...


依現今新時代所接觸的正面外星人的說法,稱宇宙的產生是「神聖本源與主要異常互動的結果」!原生異常(有時翻譯成「主要異常」),它也是中文「妄」的意思,只是用辭不一罷了!


說到底,妄的產生,就是個「必然會發生」的現象罷了!只是發生無因,發生之後又剎那剎那生滅不停。於生滅中,分出二種現象:「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後者稱為三界輪迴;前者是果地菩薩的生死(生滅),只是不再稱此狀況是「輪迴」罷了!


想要了解上述所說的「妄」之意義,乃至其何以產生之答案,必須看註一及註二的經文開示!

---

閱完註一及註二經文,吾人會有一個感受:「本來都沒發生」。又會導致另一個感想:『於無生中,又發生了所有一切,這個發生沒有原因,因此被稱為「妄」』。


妄,以佛語來說就是本質上沒有發生(依體而言),但妄所產生的眾生們,卻自以為妄有效應(依相用而言)


成佛者,如同入涅槃的阿羅漢,沒有什麼可得,只是斷無明(妄),解脫二生死現象而已(仍在生滅中,但已自在)。因為眾生本身就是不離生滅的現象(果地佛菩薩亦然,但已自在)。如人持刀,以斷自首,殺人者是他,所殺的對象也是他,自作自受!


依佛的知見,本來無生,所以也沒什麼可斷除、可消滅,但吾等眾生就是愚痴而被妄所左右,而被輪迴所拘束,所以,吾人應如何在本來無生中,去斷除本就不存在的事呢(指妄)?


本來無生,在無生之中,有妄出生!眾生因此「顛倒」自以為有我,於是迷於顛倒中,如同虛空無生,莫名的就出現浮雲,浮雲自覺有我,而以為浮雲真的存在。(當然依科學解釋能出現浮雲是有原因,但所有的原因追究到最底層時,就找不出原因,而原始的原因來源就是「妄」,於無生中,莫名的發生,因為佛不認同它「確實」有發生,所以把這類發生現象稱為「妄」)


吾人可以站在佛的立場去思惟一切(這是最正確的角度),也可用眾生的角度去看事情,更可用第三方的客觀角度去看事,把所有一切看成有體、相、用、法的狀況。佛的立場是從「體」的立場看事。二乘阿羅漢是從「相」的立場去看事。禪宗行者則從「用(作用)」的立場去看事。密宗行者則從「法(方法)」的角度去看事。吾人可以四者齊看,哪個方法對自己斷惑最有效的,就用哪一個。


佛法對執著而言,它是消去法,不是累加法。所以,修行的過程及結果,是要達到煩惱愈來愈少,凡是違背這原則的,都一定要遠離!


若要從體入手用功,那麼就不斷反復的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沒發生,並且在行住坐臥之中都不離開這知見,並要在生活中,把自己身口意行為,養成一個淨習,一個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淨習。那麼,這個修行人就要有些小技巧來達到。


他首先要「立志」,立下所有一切都非真,而我本人要「無欲」!!因為我無欲,所以我不執著一切已發生、將發生的事件。當自己內心真的達到無欲時,那至少已斷貪瞋二毒,證二乘三果,或菩薩乘五地境界。如是漸增,把自己的執著習氣,一分分的削除掉!


***************************************************************************************
註一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10) T19, p0154c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
註二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
2024-04-06 補述
**********************
妄有二大類:主動與被動。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主動涵義。

被動含意,就是已墮入三界的輪迴眾生「六根觸六塵」後之「主觀意識/我執」反應。參閱「『妄』之說明

依正面外星人的觀點,宇宙誕生於「神聖本源與主要異常互動的結果」。

這意指,三界(宇宙)是「性覺必明(如來藏;虛空海;神聖本源)」與「妄為明覺(潛在主要異常;原生異常)」之交互作用而產生。

但上述這種認知,還只歸於輪迴現象的生死(貪嗔痴三毒/我執之生滅)。

另一更高深的生死(塵沙惑/法執之生滅),是已超越三界輪迴拘束之聖人(佛及菩薩摩訶薩)的生死(雖不斷生死/生滅,但仍能自在),是這些仍在輪迴中的正面外星人及其組織(銀河聯盟;舊名「光之銀河聯邦」)仍不具有的知識、認知!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清單 - 《楞嚴經》菩薩五十五位

菩薩十地位、等覺位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8) T19, p0142c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法迄巴按:菩薩在此地才真正起用)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毘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菩薩四加行位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8) T19, p0142b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菩薩十迴向位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8) T19, p0142b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如相迴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迴向。

菩薩十行位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8) T19, p0142b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嗔恨行。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癡亂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菩薩十住位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8) T19, p0142a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菩薩十信位

建議要先看:經斷無明成佛方式

 
 *********************************************************************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8) T19, p0142a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瑩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


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

法無定法,漸修至頓修


【1】法無定法

若吾人有仔細的看《楞嚴經》,會發現25圓通章中的各個菩薩及大阿羅漢們的修行方法不同,但都可能斷三毒乃至能轉識成智入菩薩深定,證諸三昧等。這裡有個很深的意味:「為何皆可如此呢?」


每個眾生的根器不同,所以其所修行的方法也不同!


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但祂也曾經犯了一個教導上的錯誤(註一)。故事是祂有二個弟子,在世俗時一個是打金器的,一個是浣衣(染布)的,但舍利弗教打金器的白骨觀,教浣衣的數息觀,此二弟子多年打坐都無法入定,以此因緣而有邪見,以為沒有涅槃無漏之法。


佛聞此事,喚舍利弗並斥責其不善教,不能先觀察此二弟子的根器,於是佛重新對此二弟子說法,令打金器的改用數息觀,浣衣的作白骨觀,結果不久此二比丘都證阿羅漢果。


這個典故顯示了,要學什麼法門,跟學習者的根器有關係,愈契合根器的法門,愈容易有成就,所以更印證「法無定法」的含意。



【2】頓漸修

依《圓覺經》開示,有三種淨觀,排列組合共有25種定輪的頓漸修法,都可以斷無明證佛地。吾人要挑哪一個,若有過來人指引則最佳,若沒有,那就必須自我省察自己的習氣是什麼,才能決定自己要修哪一個法門。甚至佛還教導《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卷)的占卜方式來決定,不過我個人不讚同使用此方式,因為能正式持用《圓覺經》「淨覺心」者,我的觀察個個都已得「法眼淨」,有足夠的智慧自我省察要用哪一個方法。


我本人過去所使用的方法,也是漸修的方法。貪欲重就不淨觀,瞋怒重就慈悲觀,愚痴重就因緣觀,而這三種也是對治三毒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那麼,為何我後來改用頓修法而不續用此三種漸修方式呢?


每個人之人生中不同階段,因應業報及習氣,都會有不同的決定,這些決定形成這個人未來行事方式,我本人因為逐漸的深入習氣、深入佛法,於是漸漸的了知一件事:「所有的輪迴,最基本的原因,來自於貪欲」


因為上述的了知,知道貪愛重者,必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之故,也必然將因此三苦而能產生嗔怒!嗔怒與貪愛如同手之二面,要一時俱斷此二毒的方式,對我本人而言,只需要斷貪愛即可!因為有這樣的了知,所以我本人不再用漸修法,而改用頓修法。


頓修法又名「總持法」,術語稱為「陀羅尼法」,這裡是指「義陀羅尼」。它只需要顧到一個對象,使自己不犯禁,就能有成就,這也是禪宗的法門:簡單又有效!


這個方法,我一向立有二句偈,以便加深記憶:「無欲為體,無住為用」 (「內存無欲,外無所住」或「內無所欲,外無所住」)


但如同所知的法無定法,簡單有效是對我本人而言,對某些眾生來說,就不必然也一樣愛用這個方式,這沒有誰對與錯,只是「根器(習氣)」不同而已,例如某些人偏愛密宗的繁瑣儀軌,或愛往生佛土的持名念佛方法。


對一位每頓都要吃五大碗的人,而要求他只能吃一碗,因為體質問題,也許他會餓死;對每頓只適合吃一碗的人,要求一定要吃五大碗,反而會撐死他。所以「法無定法」!


您詢問我為何不如何如何時,應該是不理解上述的道理,或是已理解,但卻不知我本人也同時已理解上述道理,而變更修行方式。



【3】修行諸乘

佛法的弘佈,主要是基於體相用或體相用法。要用哪一種,要須依求法者根器而異,也就是所謂的「法無定法」。


三藏十二部佛法,弘佈時有顯密說,顯義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表面可以看得懂的含意;密義是須深思的、是頓修法的含意。以「三藏十二部」為例,顯法之三藏就是經律論,十二部是指三藏內容之十二種開示體裁;密法之三藏則指「貪瞋痴」,明此三毒含意,則佛法已說完。十二部則是產生三毒的十二種要項,是指十二入,即六根加六塵。


所以,了知佛法顯密義者,又同時在用頓修法者,在看佛經時,很容易看到其它不同修行方法者所不能理解的經義。佛說菩薩要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其實,在《妙法蓮華經》中的八歲龍女示現成佛,就已破此說法。對於頓修者來說,三大阿僧祇劫的「三」只代表「三毒」,它的意思是指若能斷三毒夠徹底的話,就能即生成佛的意思。


當然,又有人不同意我的說法,以為只斷三毒應該只證阿羅漢果,何以能成佛呢? 這也是我為何要在說明斷三毒時,加了「夠徹底」的字眼!有智慧的人,在讀他人文章時,會「獨具慧眼」,可以在他人行文中之用辭遣字看出不同含意!其實,佛的開示也是同樣的方式,這從佛經中的顯密義可以看得出來。


佛法是斷前人習氣之方法,前人指的是立於佛之前面的人。有時他們來求法,有時他們來譏諷佛陀,但佛陀都以大慈大悲智慧,依往昔所發的度眾菩提誓願(註二),依其根器而弘揚適合他們的方法,以便善加以斷除其習氣,如同「註一」所引用經文之說明。因為佛是如此的弘揚佛法,資是學習佛法者就變成有不同乘之別,可惜的是,所證境界轉低之乘別者,無法理解高境界之心態,而無證境之低乘別者,就造了許多某日要受報的口業,「不會學習」而有這樣結果,實在是件令人遺憾的事!



【4】「無欲為體,無住為用」

當有緣人看到本人行文至此時,而您又同樣是頓修法行者,或是朝向頓修法用功的人,那麼,您應該已理解何以我用「無欲為體,無住為用」這個二句偈的本意了吧? 不過,我仍然樂意多嘴加以說明它們的意思,以免令某些還沒準備好的有緣人,喪失學法機緣。


佛法之體相用含意,從畢竟空角度來說:

  譬如以虛空為體,雲(相)自生(妄)於虛空而浮動(用),
    又自滅於虛空,而虛空不隨其生而生,亦不隨其滅而滅。


從勝義有角度來說:

  譬如以金塊為體,經鑄工(妄)而成金碗(相)、金筷(相)
  ,金碗具有盛物功能(用),金筷具有挾物功能(用),金塊
  雖變形,但本質不變。


其它適合說明的,還有圓鏡喻、水月喻、空花喻、夢喻...等等。


當行者已頓悟佛法之體相用含意,那麼就能了知,「體本無生」!而「體」的別名又另有佛性、自性、真如、如來、如來藏、第八識真相...等之用辭。


吾人於相用(妄)中自覺有我,而以為此我為真,因此無量劫來不斷的輪迴,但在輪迴中,因為接觸某些善知識,給予吾人種下學佛法的種子,因此投胎諸世界經過學習佛法後了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於是,對某些根器者,他們以為,要使自己不再輪迴,只有令相用(眾生自己)如浮雲一般的入滅,於是以為「涅槃寂滅」才是人生最終究之目的。我個人只能說:這三法印,只適合這類根器者學習而已!


由於佛菩薩之出世,令人了知佛法並不只有「三法印」而已(所以佛不出世,只有辟支佛而無佛法,辟支佛命終之後只能寂滅,而不能再出世度化眾生),另還有「一實相印」,此印曰「無生」。


無論相用之生與滅,它的本質都是妄,妄就是生滅,生滅就是眾生,眾生就是妄,這其實是一體多面的現象。如同冰化為水,水化為汽一般的變化現象。


吾人在某國家,必須遵守該國之法律,否則可能違法而被繫獄,所以在該國生活,須以該國法律為準。而學佛法者呢? 當然必須以佛的立場、角度去看事物為準,這樣才能斷無明,而不是只能斷煩惱證阿羅漢果而已。所以,凡是論佛法或弘揚佛法,若不是必須要因應眾生、求法者根器之需求,基本都要以「體」義來弘揚。


那麼,什麼是佛法之體義呢? 佛,不是二乘阿羅漢,所以佛乘、金剛乘、菩薩乘之弘揚者,言體義,必言無生!


於人世中生活,因為是眾生,所以必有貪瞋痴三毒之七情六欲等表現,既然要學佛,那就要以佛角度去看人生,也就是上文所說的,要以「體」(無生)角度去看人生。


若本來無生,那麼是誰在受果報呢?(註三) 其實,一直是妄生妄滅,妄(眾生)自己受自己的妄(果報),一切都是妄!所以,我以前曾說過,佛法不一定要立無生義,它如同數學中的共軛虛根,本身並不存在於自然界,只是為了數學運算便利而施設而已。無生也是如此,它沒有生與滅,只是為了斷眾生執著而施設的一個說法而已!


對於不需要這類「體」義(無生義)施設者,他們所學的就是斷除相用(妄、無明)的作用,於是有涅槃可入,但並不是每一個斷除相用(無明)者,都一定是二乘人,我本人就不認為自己是二乘人,但對我來說,無生之施設是可有可無!畢竟,眾生要學習的只是斷除無明(妄)之作用而已,懂不懂無生並不是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在數學上具有不同定義)。有緣人可以參考註四經文,以了解從相用之因綠法也可以斷無明之事。


話題拉回本人所立這個二句偈的意義。


體:基本。我的陀羅尼就是以無欲為體,因為於妄(相用)中貪愛是一切根本,有了貪愛之後,就想去取,取時就有求不得苦,取得之後又有愛別離之苦,於取得過程遇到阻礙,又產生了怨憎會之苦,等等各類的苦,都源於「貪愛」的習氣。


所以,要斷三毒煩惱,就必須先斷貪愛!那麼,怎麼斷呢?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無欲」!如見路邊石,對它不貪愛,所以當下無欲。當下無欲,所以對它不貪愛。因此,路邊石被拿走、被壓碎,自己都不起心動念。當無欲成為淨習,成為修行人六根應六塵的直接反應時,修行人就無情,所想轉為智(意識逐漸轉變成「妙觀察智」)。由智生(入世智)之故,般若(出世智)就逐漸跟著產生。所以我常誦註五的偈語,來解除當下不可遏止的三毒習氣。


因為貪愛為一切苦本,所以行者無論是否悟四諦、悟十二因緣、悟無生,都必須斷貪愛。貪愛能斷,則瞋怒齊斷,二乘人當下即證三果,大乘人當下則證五地菩薩位。而痴的習氣因為已斷貪愛之故,不久將斷貪愛之淨習,而自動證得!最差的二乘三果賢人也能往生五不還天中,慢慢自發的證得。(大乘五地菩薩則會往生佛土)


我因為悟到這個道理,所以陀羅尼就立下「無欲為體」(內存無欲)。但又了知,這只是二乘法,依此法最後只能入涅槃,但我不依二乘法,於是另立「無住為用」(外無所住),這指不排斥所有作用,但於任一作用中,因為無欲,所以無所住,不被其所影響,而產生新的貪愛或瞋怒習氣,乃至不生愚痴習氣。



【5】慧解脫者能有神通嗎?

慧解脫者能有神通嗎? 我的說法:不打坐也一樣可有神通。


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議題,我只能說,反對者是本身沒有這方面經驗,而知識又不足所導致。


例如,有些人過去世有修行到神通,而今世投胎後,雖然忘了此事,但以前世帶來的業報之故,而能有五種神通。


我小時候就曾有天眼通的經驗,那時我曾經可以透視瓦楞紙箱,而那時候我也沒有在打坐!


其實,所謂神通,是經由打坐行為來解除今世業報對肉體的拘束,使得六根具有一般世俗人所不具有的能力,例如肉眼不再只有肉眼視力,而能看透物質,耳朵等其它五根反應也類推。


那麼,要達到上述解除業報對肉體拘束一定要靠打坐嗎? 其實不是,它的來源有幾項。以走頓修或慧解脫路者來說,則是由慧力而產生定力效應(註六)。而這類慧力所產生之定力,並不只是從打坐才能產生(從如實知而生)。就算從來沒能入過初禪,但以足夠慧力,要產生神通也不用多久時間,佛經說是須臾之間,參考註七。


我想行文至此,有緣見聞者比較可能感興趣的是,如何經由慧力而產生定力呢? 而這類定力,能入三昧嗎? 能發神通嗎?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以下略說。


頓修行者,即便不打坐,因為心靜,他也會有「行氣通脈」的效應。以我本人為例,心夠靜時,氣脈就通暢。初時就是這裡發熱,那裡發熱,漸漸的就有熱氣走脈。跟打坐沒有多大差異。


輪迴的原因在於有三毒習氣,而要斷三毒習氣卻並不必一定要打坐,這是搞錯目標,而不能理解,障礙使吾人輪迴的是什麼? 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叫「般舟三昧」,它就是不必打坐,純靠行走來入定的方式。


修行,並不是一定要打坐才行,行住臥也一樣可以修行,重點是這個心(心念、習氣)是否能「無欲」? 於用功無欲時,雖然沒有打坐,但心念也一樣束於一,於是就產生「一心禪支」,由心念束一之故,於是就能反業報拘束,而逐漸進入禪定中。



吾人真能無欲,就進入中庸所謂「未發」的狀態(參考註八)。用功無欲時,心自然就容易寧靜,寧靜時心念就能專一,於專一時(一心禪支)肉體的氣機就能發動而走脈。就算不談這些物理現象,於用功無欲時,三毒習氣也會漸薄,三毒習氣濃薄才是解脫輪迴者要注意的目標!


或許還有人會起疑問:「為何用功於無欲,而能解脫輪迴。但我們所知的,沒有禪定的話,之前的用功都不夠穩固。今日不想的,但在明日卻又想要了」


對於一般世俗人,或知見不足者,或沒有經過慧解脫之過來人指導者,有上述之類疑惑是正常現象!這類人,應該去仔細的思惟,什麼才叫做定?


定在《大學》中是經由止之後才產生:「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很容易可以與一般對「定」之定義合併而得到理解,「定」,就是守戒律(知止)之後的一個自然行為。


例如,常做不淨觀,得到成就之後,看人都是血肉筋脈,此時看到裸女在前面奔過,跟看一個恐佈片中沒有皮膚的怪物奔跑一樣,又怎可能動心而生出色欲呢? 此時就稱此男人對女人裸奔具有「定力」。


那麼,三界輪迴的成因是什麼呢? 佛法說是三毒習氣所導致。三毒是什麼? 貪、瞋、痴。那麼,若某人無此三毒就被稱為阿羅漢聖人,沒有有置疑吧? 若無疑的話,接下來就要討論斷三毒一定要打坐、有禪定力、有神通才能斷的了嗎?


很遺憾的,佛經中所開示偏偏是相反的。只會打坐的,是無法斷三毒,反而必須要開出般若以能斷除之!


於是,吾人就須好奇,何謂「般若」? 要怎樣獲得、具有呢? 在佛經中,尤其阿含部經典中常不少有「如實知」就不墮輪迴之類的用語。而什麼才是「如實知」呢?


這裡又要卡上「法眼淨」的觀點,什麼又是法眼淨呢?


其實這些道理都很容易理解的,差別是見聞者「本身是否相信」而已!


具有般若、斷惑、如實知、法眼淨之類能力,跟我從素人,而轉變成煙癮者、吸毒者、行惡者之類觀念一樣,但卻相反。一個是淨,一個是染,但作用方式都是一樣,只是方向相反而已。所以,見聞者若懂什麼叫做沒有煙癮者,而變成煙癮者之成因,那麼就能理解怎樣具有般若,怎樣解脫輪迴!


若這樣說明還不能理解,那麼戒煙癮的方式能理解吧? 若再不能,那代表業障重了,在當下的時機不適合學習斷惑佛法!最好是每日專門念佛號、念咒並拜佛去懺悔自己業報現前。


我說:解脫輪迴的主要力量是來自「般若」(出世智慧),若連怎樣斷三毒解脫輪迴的知見都搞不清楚,我很懷疑這個人修的是外道法。而大乘修行人真正的修行方式,要依註九《楞嚴經》中的開示去做,它是非常重要的經文,主要是頓修的方式,也把可能影響到修行的因素都開示的很清楚,有緣人一定要詳讀並仔細的常思惟其義理!

------
跋:

本次帖子,打了近七個小時,打完後沒有校稿,若用語不順,請有緣人自行腦補一下。其實,很多要說的皆散於往昔已貼出的各帖中,即便本帖不談,多看我的帖子也可以得出同樣結果。打這麼久時間的帖子,不知未來是否還有這樣機緣發生? (之前的某一帖還曾花了近24小時,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建議有緣人閱讀敝人以下的文章。


斷妄之說明

2015 動中修行

法迄巴修行心得、方式及論議


**********
註一
**********
佛呵責舍利弗不善教


**********
註二
**********
建議有緣人見聞者,也能早日發此度眾菩提誓願,不但可利眾生,亦可利已,發度眾菩提誓願是菩薩快速斷無明的方法!(因為只存利人之心,沒有私我存在,所以能迅速斷除三毒煩惱之俱生我執)


**********
註三
**********
既無有我,誰受果報?



**********
註四
**********
見十二緣者即是見佛性


**********
註五
**********
甘願偈及解脫偈


**********
註六
**********
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


**********
註七
**********
證慧解脫阿羅漢方式 及 須臾得神足通

 
**********
註八
**********
 《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註九
**********
楞嚴經斷無明成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