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欲界定及初禪未到地定

關於以下的見解,請參考「註一」的論文。

◆ 欲界有六天:

  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分內外院,內院是當來下生之佛及聖賢僧、菩薩所居處。外院是應報而來的一般眾生,內院能至外院,外院進不去內院)、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波旬所居之「魔醯首羅天」在此天與初禪天的中間,仍未出欲界)


◆ 粗心住

  初修行人打坐時,容易的想東想西,這叫「掉舉」。經一段打坐時間之後,心念漸能控制,而不再胡思亂想,此時就是粗心住。


◆ 細心住

  當令此心念愈專注於一處時,由於心念不動,於是就變成「昏沈」,若不注意就可能睡過去了。若沒昏沈這就是細心住了。進入細心住的特徵是息相,會覺得呼吸如滑。沒有風相、氣相及喘相的弊病。


◆ 持身法

  持身法指身體會自然挺直,不由人為控制。主要是氣通過督脈「夾脊」(在背脊骨上十二節之下,下十二節之上,其中間即夾脊。大約在「懸樞穴」及「脊中穴」之中間。左右有兩穴,左名膏,右名肓。)所產生的效應。


  持身法可在粗心住就產生,也可在細心住產生。若產生時「堅急勁強。來則苦急堅強。去則寬緩困人」,這段話指持身法產生時若太強勁,就會在離去時產生疲倦,這不是好的持身法。若是「使身心正直,坐不疲倦,覺心自然明淨」,這是好持身法,這就正定相應,不久就會進入欲界定。


◆ 欲界定

 欲界定約在化樂天。
 進入時徵兆:氣過夾脊
 離開時徵兆:氣過玉枕

 在此定中打坐時身體可能會發生十六觸現象。未真正入欲界定者,這種觸都是不夠穩定,偶爾手熱一下,偶爾腳熱一下等等,並不像初禪未到地定的恒久且穩定。


 已能穩定住於欲界定者,必然已經在細心住之中。


 氣已能動者,氣會直接過夾脊往後腦門(玉枕乃腦後骨)衝,乃至衝到頭頂泥洹穴再入上丹田,或由後腦門直接入腦再至上丹田(走那一條路要看生理結構而定,每個人的生理結構不盡相同,以意導氣者要特別小心)。

 
◆ 初禪未到地定

 初禪未到地定約在他化自在天。
 進入時徵兆:氣過玉枕。
 離開前徵兆:奇經八脈皆通。
 在此境界中時的徵兆:「感覺」現高大身、身體消失。

 在此定中打坐時,會有幾個徵兆,似乎現高大身、身體消失,但都只是「感覺」,身體並未真的變化。

 在此定中,會有所謂十六觸的「初禪發相」。這是說若產生這十六觸的若干個,那就代表已接近初禪。十六觸並不是每一個都會發起,此十六觸分為二組,各組的反應很類似但小異。

第一組:「一動。二痒。三涼。四暖。五輕。六重。七澀。八滑」。
第二組:「一掉。二猗。三冷。四熱。五浮。六沈。七堅。八軟」(註二)


***********************************************************
註一
*******
No. 1916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卷7) T46, p0509b

第三明證禪相。通方便論證。自有三階。一證欲界定相。二證未到定相。三正明證初禪相。一明證欲界定。自有二意。一正明證相二明得失。今說欲界中自有三。一麤住心。二細住心。三證欲界定。

一麤住相者。因前息道諸方便修習。心漸虛凝。不復緣慮。名為麤住。細住相者。於後其心泯泯轉細。即是細住心。當得此麤細住時。或將得時。必有持身法起。此法發時。身心自然正直。坐不疲倦。如物持身。若好持身。但微微扶助身力而已。

若是麤持身者。堅急勁強。來則苦急堅強。去則寬緩困人。此非好法。

/* 入欲界定 */
心既細已。於覺心自然明淨。與定相應。定法持心。任運不動從淺入深。或經一坐無分散意。所以說此名欲界定。入此定時。欲界報身相未盡故。

二明得失者。入欲界定。法心既淺。未有支持。難得易失。易失因緣。是事須識。

失定有二種。一從外緣失。謂得定時。不善用心。內外方便。中途違犯。則退失禪定。

復次若行者當得定時。或向人說。或現定相令他知覺。或卒有事緣相壞。如是等種種外事。於中不覺不識。障法既生則便失定。若能將護本得不失。障不得生。故名為得。

二者約內論得失者。有六種法。能失禪定。一希望心。二疑心。三驚怖。四大喜。五重愛。六憂悔。未得禪有一。謂希望心。

入禪有四。謂疑怖喜愛。出禪多有憂悔。此則能破定心令退失。若通論此六皆得在未入住出中。俱有此六法。能退失定。若能離此六法。即易得定。以不失故名得也。此雖近事。若不說者。則人不知。若善取其意。則知遮障。

/* 證未到定相 */
二明證未到地定相。因此欲界定。後身心泯然虛豁。失於欲界之身。坐中不見頭手床敷。猶若虛空。此是未到地定。

所言未到地者。此地能生初禪故。即是初禪方便定。亦名未來禪。亦名忽然湛心。證此定時。不無淺深之相。今不具明。

復次此等定中。有邪偽。行者應證。其相非一。略出二事。一定心過明。二者過暗。並是邪定。

/* 定心過明 */
明者入定時。見外境界青黃赤白。或見日月星辰宮殿等事。或一時日乃至七日不出禪定。見一切事。如得神通。此為邪。當急去之。

/* 定心過暗 */
二者若入此定。暗忽無所覺知。如眠熟不異。即是無心想法。能令行人生顛倒心。當急卻之。此則略說邪定之相。是中妨難。非可具以文傳。

復次若依成論毘曇。分別二定。為不便也。今依尊者瞿沙所明。分別二定有異。亦應無失。具如前引摩訶衍中釋。而多見坐人證定之時。實有兩種定相不同。是故今說欲界未到二定各異。

第三明證初禪相。自有六種。一名初禪發相。二明支。三明因果體用。四明淺深。五明進退。六明功德。

第一正明初禪發相中。復為四意。一正明初禪發相。二簡非禪之法。三釋發因緣。四分別邪正。

第一初禪發相者。行者於未到地中。證十六觸成就。即是初禪發相。云何是證。

/* 發十六觸是初禪發相 */
若行者於未到地中。入定漸深。身心虛寂。不見內外。或經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若定心不壞。守護增長。於此定中。忽覺身心凝然。運運而動。當動之時。還覺漸漸有身如雲如影動發。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遍身。上發多退。下發多進。

動觸發時。功德無量。略說十種。善法眷屬與動俱起。其十者何。一定。二空。三明淨。四喜悅。五樂六善心生。七知見明了。八無累解脫。九境界現前。十心調柔軟。如是十法。與動俱生。名動眷屬勝妙功德莊嚴動法。若具分別則難可盡。此則略說初動觸相。

如是或經一日。或經十日。或一月四月。如是一年。此事既過復有餘觸。次第而發。故名初禪餘觸發者。謂八觸也。一動。二痒。三涼。四暖。五輕。六重。七澀。八滑。復有八觸。謂一掉。二猗。三冷。四熱。五浮。六沈。七堅。八軟。此八觸與前相雖同。而細分別不無小異。更別出名目。足前合為十六觸。

此十六種觸發時。悉有善法功德眷屬。如前動觸中說。行者因未到地。發如是等種種諸觸功德善法。故名初禪初發。


*************************************************************
註二
*********
No. 1916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卷7) T46, p0510a

第一初禪發相者。行者於未到地中。證十六觸成就。即是初禪發相。

云何是證。若行者於未到地中。入定漸深。身心虛寂。不見內外。或經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若定心不壞。守護增長。

/* 動觸 */
於此定中。忽覺身心凝然。運運而動。當動之時。還覺漸漸有身如雲如影動發。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遍身。上發多退。下發多進。

動觸發時。功德無量。略說十種。善法眷屬與動俱起。其十者何。一定。二空。三明淨。四喜悅。五樂六善心生。七知見明了。八無累解脫。九境界現前。十心調柔軟。如是十法。與動俱生。名動眷屬勝妙功德莊嚴動法。若具分別則難可盡。此則略說初動觸相。如是或經一日。或經十日。或一月四月。如是一年。此事既過復有餘觸。次第而發。

故名初禪餘觸發者。謂八觸也。一動。二痒。三涼。四暖。五輕。六重。七澀。八滑。復有八觸。謂一掉。二猗。三冷。四熱。五浮。六沈。七堅。八軟。此八觸與前相雖同。而細分別不無小異。更別出名目。足前合為十六觸。此十六種觸發時。悉有善法功德眷屬。如前動觸中說。行者因未到地。發如是等種種諸觸功德善法。故名初禪初發。


*************************************************************
補充
*********
2024-01-31補充:
關於入初禪前之「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的功夫,可參閱南懷瑾菩薩的說法,或觀閱以下短片:
  ・南懷瑾開示如何戒除邪淫!學會這個小方法,邪淫慾念起來一下就滅了! 
    (內容不只純說戒淫而已,還包括許多修行技巧)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清單 - 法迄巴修行心得1

編輯


★★ 眾生可憫

基本觀念

 ★統論:自性、如來藏、佛眾生之真與妄
 ★唯信能入
 ★存在、常、真妄、佛
 ★修行人應具之基本知識
 ★解脫輪迴及破無明之各階段
 ★新時代之對宇宙本質(本性)的理解方式

 ⦁ 認知真相
 ⦁ 眾生之意義
 ⦁ 正習及餘習
 ⦁ 一切相的原理
 ⦁ 佛法體系之簡扼說明
 ⦁ 當下、執著、如實知
 ⦁ 往生淨土、解脫輪迴、成佛之修行要件


重要知見

★★★真相
★★★孕道
★★★大修行人的知見與頓修
★★★「虛空海」涵意進一步闡釋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重閱《楞嚴經》「世界與眾生成因」之心得

★★真修行
★★聖賢之路
★★「我」不存在
★★鄰虛塵與虛空海
★★無明產生之原因
★★云何如來,云何妄?
★★妄為一相,一相無相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從疾病中引發的頓悟言語 
★★十方宇宙產生原因及解脫方式
★★一悟即至佛地 (經律論三藏佛法)
★★什麼樣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陀羅尼法之議題:無生、正覺與中節
★★有其必要斷除剎那間的相續(法執)嗎?
★★牛轉乾坤、佛知見(勝義有及畢竟空之整合義)

 ★滅妄證真
 ★只有般若
 ★生與無生
 ★云何開悟?
 ★體、相用法
 ★什麼是深心?
 ★佛智與妄識
 ★悟、明、見道
 ★我執產生之原因
 ★我執,來自於無明!
 ★正定與無想定的分辨
 ★修行是一件簡單的事
 ★昨夜睡超久,今晨醒破有
 ★斷一分執:內空、外空、內外空
 ★不知不行輪迴去,能悟能明解脫始
 ★果地佛菩薩仍不離生滅,但卻自在!
 ★
畢竟空勝義有,與入無餘依涅槃方式
 ★五義一事:無生、開悟、明心及見性
 ★十方宇宙只存在一眾生:妄覺有我者本身
 ★是什麼在眼耳鼻舌六根面孔進進出出?及解脫方法

 ★沙門應有的心態
 ★養成立即捨離的淨習
 ★自性佛性之本質為何?
 ★為何修行理事可入圓覺?
 ★「我」,這種意識,從何滋生?
 ★十方即妄,妄真同本,真即是佛,佛即十方

 ★正與智
 ★無限化身與二種生死
 ★2017-08 幾個重要觀念
 ★八識、靈魂、了知之知識
 ★輪迴的是什麼?成佛的是什麼?
 ★妄之作用,及第八識真相、業相、轉相
 ★業與心之關係,及心亡時業因種子是否亦亡?

 ⦁ 中道在平衡
 ⦁ 正見與似正見
 ⦁ 正見的重要性
 ⦁ 菩薩秘嚴世界
 ⦁ 如實知,速能解脫!
 ⦁ 妄(生滅)之法則:以人道為例
 ⦁ 《心經》空中無色之「空」義,及佛菩薩秘嚴世界



以科學角度看佛法

 ⦁ 科學性之無明(妄)本質、現象


佛法義理分辨

 ★佛法中心思想
 ★理解佛法的方式
 ★共業與別業的差別

 ⦁ 性之意義
 ⦁ 佛法及修行
 ⦁ 如何理解不生不滅?
 ⦁ 業報、業力法則之原理
 ⦁ 若沒有鼻子,又怎能嗅到花的芬芳呢?

 ⦁ 「分別、了知」之義理分辨
 ⦁ 般若波羅蜜多與智波羅蜜多之分辨
 ⦁ 圓覺經隨順覺性八句偈義理之分辨
 ⦁ 生滅滅已,證入空性,仍在識蘊邊際!


修行方法分辨

 ⦁ 原來,應如此用功!
 ⦁ 修行知識及頓修方法
 ⦁
 ⦁
 ⦁
 ⦁
 ⦁


唯識法相的分辨

★★第八識相分顯化過程之分析
 ★第八識所藏資料亦可能消失之論

 ⦁ 意識種類分辨
 ⦁ 諸識生滅之探討
 ⦁ 識蘊之簡扼知識
 ⦁ 如來藏、唯識、中觀之分辨

 ⦁ 八識三境、三量、三性之分辨
 ⦁ 關於第八識生滅、五蘊之論辯
 ⦁ 識是怎麼產生,與識智之分別
 ⦁ 簡說:第八識及其化衍,修行斷惑
 ⦁ 不取諸境名為識滅,而識只轉不滅
 ⦁ 意識滅七種識亦滅,及入滅盡定後由心驅使出定


無生的義理

★★滅妄證真
★★無生與妄
★★中道與離二邊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業報、業力法則之原理
★★就這樣證明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本來無生
 ★一切都無生
 ★外星人之愚
 ★佛性是否有生滅?
 ★五義一事:無生、開悟、明心及見性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 佛性是什麼?
 ⦁ 心遍十方及佛性無生
 ⦁ 那一個東西是不變無生的?
 ⦁ 法眼淨、無生及我從何處來?



心的義理

★★無生與妄

 ⦁ 心與業力
 ⦁ 明辨真心與妄心
 ⦁ 楞嚴經七處徵心之心義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心是指什麼?



妄的義理

★★無生與妄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_2018
 ★妄如何產生之論議
 ★未如實知 與 如實知

 ⦁ 『妄』之說明
 ⦁ 世界與生命之產生原因
 ⦁ 從現象上說妄如何產生
 ⦁ 我是誰?這宇宙人生是場夢嗎?
 ⦁ 以科學角度,經佛法,論宇宙變相
 ⦁ 佛與眾生,真心與妄心,眾生第一因 (系列問答)


 ⦁ 時間與空間之幻相 (齊瑞爾,新時代文章)
 ⦁ 思想如何形成物質--調和點 (齊瑞爾,新時代文章)
 ⦁ 新時代理論之「業力」說法 (齊瑞爾,新時代文章)



念的分辨

 ⦁ 妄念的種類
 ⦁ 念與識的次第分析

 ⦁ 心、意、念之分辨
 ⦁ 現量與比量的心念分析
 ⦁ 修行時心念的分辨 0320
 ⦁ 修行時心念的分辨 0409
 ⦁ 「分別、了知」之義理分辨
 ⦁ 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 思想不斷的產生,是從哪裡來的?


正見、正思惟、如實知、破見惑

★★聖賢之路

 ★觀察義禪(祖師禪之一)
 ★破見惑的方式
 ★佛真實語之真義
 ★如是信入,可破見惑
 ★未如實知 與 如實知
 ★「如實知」也是一種修行方式

 ★恆入正見
 ★會學習的人
 ★存念與安心
 ★立志與發願
 ★一切都要正
 ★什麼是 「信」?
 ★什麼是「如實知」?


 ⦁ 做事方式的智慧
 ⦁ 適可而止的智慧
 ⦁ 不證法身只斷塵沙惑
 ⦁ 斷惑解脫須知之流程
 ⦁ 斷離「勸告及解釋」之貪習
 ⦁ 斷除相續習氣以面對2012衝擊
 ⦁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仍需努力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禪定說明

 ★醍醐貫頂:因地修行至初禪未到地現象
 ★耳根圓通法門用法
 ★止觀之目的

 ⦁ 十六觸
 ⦁ 十八禪支
 ⦁ 由氣入道
 ⦁ 入定單位效率
 ⦁ 初禪覺觀之義理
 ⦁ 入禪定的基礎標準

 ⦁ 得宿命通方式
 ⦁ 入定是怎麼回事?
 ⦁ 無色界四定及滅盡定
 ⦁ 道家精氣神虛道之煉化分辨
 ⦁ 出入定與唸唸定︐及轉識成智
 ⦁ 一心禪支 (專心一志,心緣一事)
 ⦁ 如何度過初修時亂想、昏沈的階段?



修行及其次第

 ⦁ 解脫課程節要
 ⦁ 菩薩乘入佛地
 ⦁ 學佛次第與惟一佛乘
 ⦁ 禪定至成佛次第流程
 ⦁ 怎樣去認清不生不滅?
 ⦁ 三階解脫次第:從凡夫至菩薩十地(以十牛圖為藍本)
 ⦁ 禪那頓漸修


反省方式

 ⦁ 真懺悔


修行注意事項

 ⦁ 用功注意事項

 ⦁ 修行須時時作意
 ⦁ 修行如何檢擇?
 ⦁ 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
 ⦁ 如何修行能精進,又得善果呢?


漸修方式

 ⦁ 遇境之修行方式
 ⦁ 安那般那之用法
 ⦁ 入定中,如何定慧等持?
 ⦁ 覺得快樂,又不覺得快樂
 ⦁ 南懷瑾菩薩談「如何靜坐」?(南懷瑾菩薩)
 ⦁ 我如何達到不行淫之目的?


修行義理、修行本質

 ★★破無明方式並不難了知



斷除貪愛、瞋怒

 ★★如何令心安?
 ★★除色欲的方法
 ★★怎麼戒性欲
 ★★離欲判斷式
 ★★對治法的效益:不淨觀

 ★怎麼戒色?
 ★觀心/觀照是有為法
 ★佛乘禪那法 與 觀心法之差別相
 ★三毒對治方式
 ★處事以智,養成直覺,進變淨習,終成正覺


 ⦁ 人生的意義
 ⦁ 斷淫欲的方式
 ⦁ 斷除貪嗔經驗談
 ⦁ 解脫性欲的方式
 ⦁ 自生智慧以斷三毒及無明
 ⦁ 斷淫欲的練習及其反應層次
 ⦁ 修行人的迷思,與對治的好處


斷思惑、斷三毒、般涅槃的方式

 ⦁ 慧解脫暨斷痴毒方式
 ⦁ 入慧解脫阿羅漢之法
 ⦁ 慧解脫的更深一層體認
 ⦁ 證慧解脫阿羅漢方式
 ⦁ 證慧解脫阿羅漢方式,及須臾得神足通
 (雜阿含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圓覺經、瑜伽師地論、入楞伽經)

 ⦁ 阿羅漢有餘依涅槃知識
 ⦁ 俱解脫之如何解脫方式
 ⦁ 使阿羅漢能般涅槃的原因
 ⦁ 由獲得神通之原因與方式,而思惟解脫輪迴之可能性

 ⦁ 達到解脫輪迴的實修方法
 ⦁ 到底什麼造成定慧不等持呢?


斷妄方式

 ★斷惑六支
 ★破無明提要

 ★大般涅槃(法迄巴著)
 ★修行路上
 ★斷妄之說明
 ★越過,越過,再越過!
 ★如何解脫生死?
 ★如何達到相續滅?
 ★無功用道的修行方式


 ⦁ 破解  (說明因緣和合性空、無常之道理)
 ⦁ 識、妄及斷妄
 ⦁ 解禪宗五祖《最上乘論》之疑



頓修方式

 ★★大修行人的知見與頓修
 ★★頓覺法
 ★★即身成佛
 ★★2015 動中修行
 ★★無住涅槃之頓修方法
 ★★漸修成佛與頓修成佛
 ★★2007 如何在動中修行?
 ★★佛法,是破執著的方法!
 ★★立地成佛,與即慧之時定在慧
 ★★瞬間入定至恆與定俱乃至破無明
 ★★怎麼斷盡貪嗔痴慢疑?乃至斷無明?
 ★★頓修: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處事以智,養成直覺,進變淨習,終成正覺
 ★★悟佛知見者,只破當下執著!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如來因地法行與諸法
 ★★唸佛中修止觀
 ★★滅妄證真
 ★★了義頓修_2019-07-18
 ★★大悟了
  ★性與破妄

 ★★正觀正覺的禪那法(也是正確的毘婆舍那,及可入滅盡定方法)
 ★★禪那法使用方式
 ★★即身成佛的禪那修行方式

 ⦁ 無圓覺四病(止作任滅)
 ⦁ 修行次第:以禪那法為例
 ⦁ 養成覺之淨習,於動中不觀照

 ⦁ 參話頭方式
 ⦁ 大悟了之後
 ⦁ 知幻即離的方便
 ⦁ 博至精,生滅至涅槃

 ⦁ 法無定法,漸修至頓修
 ⦁ 修行知識及頓修方法
 ⦁ 一念不生 及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之四句偈


頓修方式 - 無欲

 ○ 重要觀念
  ⦁ 無生忍、念念覺、無欲


 ○ 修行注意事項
  ⦁ 先無欲,再觀心才無弊病
  ⦁ 煩惱如何斷?無欲如何使用?


 ○ 斷除貪愛、瞋怒
  ★無欲三義
  ★無欲原理及執行方式
  ★立志無欲,及入無欲法

  ⦁ 如何無欲?
  ⦁ 如何令自己無欲
  ⦁ 無欲境界的體會
  ⦁ 無欲之用功方式


 ○ 斷妄方式
  ★無欲修行:先悟淨圓覺,後持淨覺心


 ○ 頓修方式
  ★★立志無欲以為體,無所住以為用,每用皆破無明
  ★★無欲頓覺法
  ★★佛乘頓修法:無欲
  ★★法迄巴說無欲
  ★★立志無欲後,怎麼戒行圓滿?

  ★★妄本無生,滅須無欲
  ★★無欲用功次第

  ⦁ 圓覺禪那成佛法:無欲
  ⦁ 無欲以破執著
  ⦁ 無生忍、念念覺、無欲
  ⦁ 「立志無欲」及「根塵相觸而無住」



境界檢驗

 ⦁ 神通與入禪定判斷
 ⦁ 八地菩薩已斷五陰
 ⦁ 破見惑方式及其驗證法
 ⦁ 無想定與三三昧之分辨
 ⦁ 如何測量自己的習氣狀況?
 ⦁ 開悟與證初果、初地之判斷


******************************************************************

業的分辨

 ⦁ 業是什麼,及業力作用
 ⦁ 所謂定業,即非定業
 ⦁ 業報、業力法則之原理


畢竟空及勝義有

 ⦁ 畢竟空及勝義有孰優?


佛之領悟

 ⦁ 悟淨圓覺 與 大般涅槃


化身境界及原理

 ⦁ 無限的概念


其它
 ⦁ 天台宗藏通別圓簡說
 ⦁ 佛性與佛法弘揚次第


自我覺知

 ⦁ 法迄巴菩提誓願
 ⦁ 目前修行方式:無欲 (用圓覺三種淨觀須具有的基本功夫,乃至頓覺的當下功夫)
 ⦁ 無生就是常
 ⦁ 自覺現今境界
 ⦁ 座右銘:令心柔軟善法義,令口安祥善法言,令身篤實善法行

清單 - 求生知識及相關新聞

◆ 求生知識
求生知識及應用分級


◆ 求生設備及相關新聞
‧2007/05/19 【能源】發條式手機電池充電器研發中

入涅槃已還復出生

No. 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卷2) T15, p0642a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知此二百菩薩有懈退心。欲還發起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欲教化會中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故。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劫名照明。我於其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

爾時一切眾會心皆生疑。若入涅槃不應復還生死相續。今文殊師利。何故作如是言。世尊。我念過世劫名照明。我於其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

是事云何?

爾時舍利弗承佛神旨。白佛言。世尊。若人已得入於涅槃不應復有生死相續。云何文殊師利。入涅槃已還復出生。佛言。汝可問之文殊師利。自當答汝。

時舍利弗。問文殊師利言。若人已得入於涅槃。於諸有中不復相續。汝今云何而作是說。世尊。我念過去照明劫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此義云何。

文殊師利言。如來現在。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真實語者。不欺誑者。世間天人無能誑者。我所說者佛自證知。我若異說則為誑佛。舍利弗彼時照明劫中。有佛出世號曰弗沙。利益世間諸天人已入於涅槃。是佛滅後法住十萬歲。法滅之後其中眾生。於辟支佛有度因緣。假使百千億佛。為之說法不信不受。唯皆可以辟支佛。身威儀法則而得度脫。是諸眾生皆共志求辟支佛道。是時無有辟支佛出。是諸眾生無處得種善根因緣。我於爾時為教化故。自稱我身是辟支佛。隨諸國土城邑聚落。皆知我身是辟支佛。我時皆為現辟支佛形色威儀。是諸眾生深心恭敬。皆以飲食供養於我。我受食已。觀其本緣所應聞法。為解說已身飛虛空猶如鴈王。是時眾生皆大歡喜。以恭敬心頭面禮我。而作是言。願使我等於未來世皆得法利如今是人。

舍利弗。以是因緣成就無量無數眾生令種善根。我時觀察知諸人眾供養我食生懈厭心。即時告言。我涅槃時至。百千眾生聞是語已。各持華香雜香蘇油。來至我所。我於爾時入滅盡定。以本願故。不畢竟滅。是諸眾生謂我命終。供養我故以香薪[卄/積]而燒我身。謂我實滅。我時復至異國大城。自稱我是辟支佛身。其中眾生亦以飲食來供養我。我於其中示入涅槃。亦謂我滅。皆來供養共燒我身。

如是舍利弗。我於爾時滿一小劫。三百六十億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於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脫三十六億眾生。舍利弗。菩薩如是。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而不永滅。

文殊師利說是語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光明遍照。千億諸天供養文殊師利法王子。雨諸天華。

皆作是言。是實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見佛世尊。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又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世尊。文殊師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現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諸天。文殊師利法王子住首楞嚴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難事。菩薩住此三昧。為作信行而不隨他信。亦作法行。而於法相轉於法輪不退不失。亦作八人。於諸無量阿僧祇劫。為八邪者而行於道作須陀洹。為生死水漂流眾生。不入法位作斯陀含。遍現其身於諸世間。作阿那含。亦復來還教化眾生作阿羅漢。亦常精進求學佛法亦作聲聞。以無礙辯為人說法作辟支佛。為欲教化因緣眾生示入涅槃。三昧力故還復出生。諸天子。菩薩住是首楞嚴三昧。皆能遍行諸賢聖行。亦隨其地有所說法而不住中。

諸天聞佛說如是義。悉皆涕淚而作是言。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

世尊。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世尊。譬如有人施蘇油蜜。多有人眾持種種器。中有一人用心不固破所持器。雖詣所施蘇油蜜所無所能益。但得自飽不能持還施與餘人。是中有人持器完堅。既得自飽亦持滿器施與他人。蘇油蜜者是佛正法。所持器破但得自足。不能持還施他人者。即是聲聞及辟支佛。持完器者即是菩薩。身自得足亦能持與一切眾生。

是時二百天子。心欲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從諸天子聞是語已。及聞文殊師利法王子不可思議功德勢力。更以深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隨先退轉之心。皆白佛言。我等乃至危害失命不捨是心。亦終不捨一切眾生。

眾生及世界產生的原因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7) T19, p0138c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阿難由因世界虛妄輪迴動顛倒故。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如是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雜染輪迴欲顛倒故。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如是故有胎遏蒱曇流轉國土。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執著輪迴趣顛倒故。和合軟成八萬四千[番*飛]覆亂想。如是故有濕相蔽尸流轉國土。含蠢蠕動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變易輪迴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留礙輪迴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銷散輪迴惑顛倒故。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如是故有無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相待輪迴偽顛倒故。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諸水母等以蝦為目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相引輪迴性顛倒故。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由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咒咀厭生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合妄輪迴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迴互亂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蒱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由因世界怨害輪迴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是名眾生十二種類。

如來授記為王,調伏子卻中夭

No. 120 央掘魔羅經 (卷4) T02, p0539a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為無量煩惱覆如瓶中燈。

復次文殊師利。譬如有一調伏子。迦葉如來為授記言。卻後七年當為轉輪聖王正法治化。我亦卻後七日當般涅槃。

時調伏子聞授記已歡喜踊躍。作是念言。一切智記我當得轉輪聖王。我今不疑。即白母言。與我魚肉乳酪麻豆種種美食。我當有力。彼并食雜食肉故。不能自活非時而死。

云何文殊師利。彼佛為妄語耶。為非一切智耶。為彼實無轉輪聖王善根果報耶。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本惡業故致此死。

佛告文殊師利。勿作是說。彼非時死耳。非本惡業報也。

文殊師利。彼佛不知先惡業報而記之耶。無先惡業今自作過以致失命耳。

如是文殊師利。若男子女人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如來之藏。自當得度。我當作惡。若如是作惡者。為佛性得度耶。不得度耶。如上所說彼調伏子實有王性而不得度。所以者何。以多放逸故。佛性不度亦復如是。以彼眾生多放逸故。一切眾生為無佛性耶。實有佛性如轉輪王報。為佛妄語耶。眾生妄語作諸放逸。以聞法放逸故。自過惡故不得成佛。

(法迄巴注:
眾生是妄,妄不可思議,所以妄能令水往地流,亦能令水往天流。在妄想中,雖然有可循之規律,通稱為法則,在地球則稱此為公理、定理等。但此規律是妄所成,而眾生又是妄,所以眾生的身口意具有能力,可以改此規律。

此所以,調伏子自過惡而不能受轉輪王報。佛雖已看到有此轉輪王報之業因,但沒有看到眾生未來自過惡的業因,佛雖然能知未來,但以以妄不可思議,什麼可能成真,佛也無可奈何!這應歸於「不信、無緣、定業」之外的,佛第四個不能項目。

妄故,可見眾生能多麼不可思議,業能多麼不可思議吶〜〜

一乘解脫成佛法 3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4) T19, p0121b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一乘解脫成佛法 2

No. 839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卷2) T17, p0907a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云何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



== 一實境界,以下說明無生義 (編注) ==

所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定實。所謂識受想行憶念緣慮覺知等種種心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亦非雜色。無有長短方圓大小。乃至盡於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眾生無明癡闇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想。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同
。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知不了。


內自無故。謂有前外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彼謂此。謂是謂非謂好謂惡。乃至妄生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


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



== 心內相二種:「真」及「妄」 (編注) ==

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


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


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


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 心外相 (編注) ==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外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想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又復當知。心外相者。如夢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夢所見妄想作故。


復次應知。內心念念不住故。所見所緣一切境界。亦隨心念念不住。所謂心生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而生滅相但有名字實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來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
故。



== 自性清淨心名如來藏 (編注:某些經將如來藏譯成「空如來藏」)

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處。圓滿不動故。隨諸眾生死此生彼恒為作依。


譬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種種形類。以一切色像。種種形類皆依虛空而有。建立生長住虛空中。為虛空處所攝。以虛空為體。無有能出虛空界分者。當知色像之中虛空之界不可毀滅。色像終壞時還歸虛空。而虛空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諸佛法身亦復如是。悉能容受一切眾生種種果報。以一切眾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長住法身中。為法身處所攝。以法身為體。無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癡闇因緣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習因緣故。起妄想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習而有力者。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為菩薩。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轉名為佛。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有差別。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



== 成佛修行方式:「唯心識觀」及「真如實觀」 (編注) ==

善男子。是名略說一實境界義。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當學習二種觀道。何等為二。一者唯心識觀。二者真如實觀。



>> 惟心識觀 (編注)

學惟心識觀者。所謂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於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所謂內心自生長短好惡是非得失衰利有無等見無量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當知一切境界自無分別想故。即自非長非短非好非惡。乃至非有非無離一切相。如是觀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想而
能自見有差別也。當應如是守記內心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勿令休廢。是名修學唯心識觀。若心無記不知自心念者。即謂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識觀。


又。守記內心者。則知貪想瞋想及愚癡邪見想。知善知不善知無記知心勞慮種種諸苦。若於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譬如水流燈炎無暫時住。從是當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應學習信奢摩他觀心。及信毗婆舍那觀心。



>觀想成就三昧後,「習」「信」「奢摩他觀心」(編注)

習信奢摩他觀心者。思惟內心不可見相圓滿不動無來無去。本性不生離分別故。


>觀想成就三昧後,「習」「信」「毗婆舍那觀心」(編注)

習信毗婆舍那觀心者。想見內外色隨心生隨心滅。乃至習想見佛色身。亦復如是。隨心生隨心滅。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非心不離心。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速得趣會一乘之道。當知如是唯心識觀。名為最上智慧之門。所謂能令其心猛利長信解力疾入空義。得發無上大菩提心故。


>> 真如實觀 (編注)

若學習真如實觀者。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麤分別相不現在前。從此修學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是故離諸障礙勤修不廢。展轉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復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見佛無數發深廣行。心住堅信位。


>> 以下「惟心識觀」及「真如實觀」結語 (編注)

所謂於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種觀道。決定信解能決定向。隨所修學世間諸禪三昧之業。無所樂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無所怯畏不樂二乘以依能習向二觀心。最妙巧便眾智所依行根本故。


>> 利根應進趣「真如實觀」 (編注)

復次修學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利根。二者鈍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諸境界唯心所作虛誑不實如夢如幻等。決定無有疑慮。陰蓋輕微散亂心少。如是等人。即應學習真如實觀。


>> 鈍根應先學「唯心識觀」及鈍根相狀 (編注)

其鈍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諸境界悉唯是心虛誑不實故。染著情厚蓋障數起心難調伏。應當先學唯心識觀。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信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


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名為學聞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執持書寫供養
恭敬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於深正義中不墮謗者。名為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功德聚者。此人捨身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


>> 念佛亦能入一行三昧 (編注)

復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善根增長速獲不退。當知如上一心係念思惟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業最勝。所謂勤修習者。漸漸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以能得聞我名字故。亦能得聞十方諸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禮拜供養我故。亦能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故。以能得聞大乘深經故。能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故。能受持讀誦大乘深經故。能於
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不生怖畏遠離誹謗。得正見心能信解故。決定除滅諸罪障故。現證無量功德聚故。所以者何。謂無分別菩提心寂靜智現起發方便業種種願行故。能聞我名者。謂得決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


若雜亂垢心。雖復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如是雜亂垢心。隨其所修一切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 無相禪證果三位三得 ==
(編注:未說明伏忍,意指能信入即能伏,所以不必刻意說)

善男子。當知如上勤心修學無相禪者。不久能獲深大利益。漸次作佛。深大利益者。

所謂得入堅信之位。成就信忍故。

入堅法位。成就順忍故。

入正真位。成就無生忍故。

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來種性故。成就順忍者。能解如來行故。成就無生忍者。得如來業故。



== 漸次作佛有四種 (編注) ==

漸次作佛者。略說有四種。何等為四。


一者信滿法故作佛。所謂依種性地決定信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故。


二者解滿法故作佛。所謂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來業無造無作於生死涅槃不起二想心無所怖故。


三者證滿法故作佛。所謂依淨心地以得無分別寂靜法智及不思議自然之業無求想故。


四者一切功德行滿足故作佛。所謂依究竟菩薩地能除一切諸障無明夢盡故。



== 世間有相禪三種 (編注) ==

復次當知若修學世間有相禪者有三種。何等為三。


一者無方便信解力故。貪受諸禪三昧功德而生憍慢。為禪所縛退求世間。


二者無方便信解力故。依禪發起偏厭離行。怖怯生死退墮二乘。


三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謂依止一實境界。習近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種觀道故。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夢如幻等。雖獲世間諸禪功德而不堅著。不復退求三有之果。又信知生死即涅槃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



== 一切諸禪三昧十種次第相門 (編注) ==

如是修學一切諸禪三昧法者。當知有十種次第相門。具足攝取禪定之業。能令學者成就相應不錯不謬。何等為十。


一者攝念方便相。


二者欲住境界相。


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


四者善住境界得堅固相。


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轉求進趣相。


六者漸得調順稱心喜樂除疑信解自安慰相。


七者剋獲勝進意所專者少分相應覺知利益相。


八者轉修增明所習堅固得勝功德對治成就相。


九者隨心有所念作外現功德如意相應不錯不謬相。


十者若更異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隨心超越自在相。


是名十種次第相門攝修禪定之業。

一乘解脫成佛法 1

== 頓覺法之一種 (編注)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3c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 說明「如幻」義理 (編注)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 頓覺人修行方法 (編注)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 隨順覺性法 (編注)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6c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一切諸來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 說明「圓覺自性」義理 (編注)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 凡夫隨順覺性 (編注)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 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編注)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 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編注)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 如來隨順覺性 (編注)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 隨順覺性修行法 (編注)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   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   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   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   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   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   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   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   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   皆名隨順智






== 三種淨觀 (編注)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7b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 成佛方式不只一種 (編注)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 奢摩他 (編注)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 三摩缽提 (編注)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 禪那 (編注)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中略)...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中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中略)...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20c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唯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 有緣事之修行方式 (編注)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祕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



>> 無有他事因緣之修行方式 及 結界儀軌(編注)

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
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 重說奢摩他法 (編注)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 重說三摩缽提法 (編注)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 重說禪那法 (編注)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鎖滅   佛境便現前

清單 - 重要經文典故之特別典故

編輯

◆ 證境,及果位比較

 ・證慧解脫阿羅漢方式,及須臾得神足通(含涅槃智開示。菩薩也有慧解脫,看最底下《入楞伽經》)
 ・《楞嚴經》菩薩五十五位
 ・阿羅漢乘與菩薩乘果位比較
 ・初地至八地證境與聲聞辟支境界比較
 ・菩薩自知境界的方法:由夢中判斷 (連結)(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第四之二)


◆ 難以思議境界、佛土

 ・經無數阿僧祇劫至今仍存在的只弘揚一乘佛法之佛剎(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另名:菩薩處胎經)
 ・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佛問彌勤:汝今現在耶?(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


◆ 與現代比較,也不可思議的事件

 ・光味仙人星宿書乃不定法(大方等大集經)
 ・佛大勝逾耶穌之不可思議神力(佛說除恐災患經)
 ・命終前所現相,決定投生六道中哪一道(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不可思議能力:銀河系合併、位移及其他能力
    (維摩詰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方等大集經, 佛說華手經, 大般涅槃經)


◆ 重要經文典故

 ・大般涅槃(大般涅槃經)
        (1、十方世界納入一塵中。
         2、斷取十方三千大千諸佛世界。置於針鋒。如貫棗葉。擲著他方異佛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眾生不覺往返為在何處。)

 ・性在作用(宗鏡錄。看本文建議同時看《大般涅槃經》關於佛性是指眾生終能成
        佛之開示,這也是我曾說過五義一事中的能覺是佛性的意義。)

 ・己所不欲勿勸他人(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佛此說類同孔子說法而更詳細!)
 ・入涅槃已還復出生(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另參閱法迄巴見解
 ・金玉芝草,不死為靈(楞嚴經)
 ・目犍連試佛淨音遠近(大寶積經)
 ・既無有我,誰受果報?(過去現在因果經)
 ・沙門不供養父母得重罪(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這記載對沙門而言,應非所求)
 ・他化自在天王即是魔波旬(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不同經典說法略有不同,有時指稱魔
                       波旬所在為「魔醯首羅天」,是介於
                       初禪與他化自在天之中間)
 ・不善觀機逗教之失(舍利弗)(大般涅槃經)
 ・修菩薩道所應行法:十波羅蜜(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不善知他心而語,墮阿鼻地獄(諸法無行經)
 ・如來授記為王,調伏子卻中夭(央掘魔羅經)
 ・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楞嚴經)(戒淫、戒殺、戒酒)
 ・發菩提心,然後才能成佛(見性成佛) (大般涅槃經)
 ・佛若不啟智門,八地菩薩即入究竟涅槃 (大方廣佛華嚴經)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妙法蓮華經)
 ・非由言說而有諸法,瞪視不瞬獲無生法忍(大乘入楞伽經)
 ・佛聽食穀米草木,不聽食肉,食肉與殺同罪(大般涅槃經、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同偈語,帝釋說即非善受,阿羅漢說即善受(長阿含經)
 ・一切境本空。一切識本空。空無緣性。如何緣起?(金剛三昧經)
 ・甘露火王如幻解脫變化法門,似行惡法而實行菩薩法(四十華嚴)(八十華嚴)
 ・菩薩不可思議,彈指頃即成佛不經日夜。亦有退墮聲聞辟支佛者(菩薩瓔珞經)
 ・()
 ・()


◆ 高僧大德及其它雋永典故

 ・《五元燈會》前三三與後三三公案(清涼山文殊菩薩與無著文喜禪師之會)
    解疑參閱「 菩薩依地立名及其特徵
 ・[宣化上人] 性化靈殘:一失人身,萬劫不復(高靈性主靈,可分靈投生,但會變笨)
 ・[宣化上人] 地獄不空:分身一身本無身(高靈性主靈,可分靈投生)
 ・
 ・


妄元無因,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及 成佛法

◆ 成佛法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9) T19, p0147b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
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痴愛發生。生發遍迷故
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
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
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
土而不振裂。



◆ 妄產生原因

No. 94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3) T19, p0119c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編釋:您說「覺明」是因為本來就已明而稱為覺,還是覺悟無明才稱為「覺明」)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
(編釋:若此不明而稱為是「覺明」,則覺明就是無明,那就沒有所謂的無明之存在。)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

(編釋:
若無所明,則就沒有「明覺」,只要有一絲無明未盡就不算「覺」,但若什麼皆沒有又是淪於斷滅,也不算是「明」。所以,無明又是錯誤,只有覺悟無明才能達到等正覺的境界。佛性本覺一定本就已明,但以妄執之故而似有「明覺」之感。依此似明覺而成等正覺之覺礙<詳見圓覺經說明>,因此於「性覺必明」之中而產生障礙,於是,這個「似明覺」就以自己的覺礙而有所無明,因以此「無明」之妄,而自認為是有所明,依此無明就產生能所的對待。...(略)...如是在無同異中反覆擾亂就產生疲勞,勞久就產生渾濁<就像在攪石灰水一般>,於是就引起塵勞煩惱的「業感」,所以動相共業的就產生相同的世界,靜相共業的,就產生虛空)

(編註:覺,指察知妄想生起而已遠離之意思)


--世界相續(編按)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編注,妄想產生原因,從以下這段開始...)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


--眾生相續(編按)

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囉藍遏蒱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業果相續(編按)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汝負我命我還債汝。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

(編注,至以上此段結束,皆在講一件事,『明妄非他覺明為咎』,這意思是「覺明為咎」,此義理要再詳見圓覺經之「菩薩未入地隨順覺性」之說明及平常有在用功,才能更清楚瞭解其義理)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編釋:若這妙覺本性,與如來心相等,已經是不生不滅了,何以突然的會產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生滅的相呢?如來現今已經成等正覺,何以山河大地的諸有為、有漏的狀況仍然存在及不斷的產生呢?)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

不也世尊。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編釋:富樓那,十方如來也是如此,妄本來無生,此妄性畢竟是空無實有,從妄發生以來,本來就不曾真的有妄發生,『卻因自以為似有所覺』,以此「似明覺」而產生妄執。當覺悟妄迷之因,則妄即寂滅,如此的明覺就是『以礙心自滅覺礙』<註一>而不再產生迷妄的狀況。)

亦如翳人見空中花。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花所滅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中略...)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編釋:我與如來所證等正覺是無二且圓滿的,而我從過去一直在妄想中輪迴,雖然現在已證聖果但還仍未究竟能了知佛所說的無生義理。世尊,若諸妄之本性是圓滿、寂滅的,請問何以一切眾生會有妄產生呢?)

(編者感慨:佛若不出世說法,就算是說法第一的富樓那,證得阿羅漢後依然不懂無生的義理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編釋:佛性本來明圓、明妙,既然稱為「妄」,怎會有原因。若有原因,就不稱為「妄」。是眾生自己「當下妄執」,以此當下未覺之故,而用此妄執,以妄執妄而展轉自取,如是經歷塵劫養成牢固難破的妄想習氣。雖然佛在此說明此種狀況,您們仍無法「知幻即離,不作方便,而能離幻即覺」至菩提。這種狀況就是因為「當下妄執」所產生。若能了知此妄並沒有根原因,則這妄就無所依恃而止歇,本來即無生,又能如何能有所滅呢?得菩提之成佛者,就像已從夢中醒覺的人,即使能清析的說夢中事,又會有何緣故要去執著夢中的事物呢?他會不知夢中一切所發生的事、物不是事實的嗎?何況,妄本來就無來源,如何取來源所導致的事件呢?)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週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編釋:就像彼城中的演若達多,他豈有因緣而自我驚嚇的逃走嗎?突然的狂妄止歇,他的頭有再從外獲得嗎?縱然狂妄之心未止歇,他的頭又何曾失去了?富樓那,妄的本性就是這樣子的呀。但是什麼原因眾生的妄執一直存在而不寂滅呢?您只要不隨分別所產生的執著而執這世間諸事,不執業習、果報、眾生的生、住、異、滅的種種諸相狀,此三緣能斷,殺貪、盜貪、淫貪之三因就會有如無水的樹苗般枯萎而死亡不再相續產生。則您心中類似演若達多的無明妄習就能自動停歇。能歇就是證等正覺得菩提。勝妙、清淨、妙明如來藏,本來就周遍法界,並不需要辛勤努力的去追求,去用苦行,去認真的修行才能獲得。)


  編註:所以,若行者欲離妄而自在,應該
  1. 先悟淨圓覺

  2.持所悟境,名「淨覺心」

  3-1. 再『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個
   功夫用在「居一切心不起妄念」之奢摩他法上。
   若是心無法安住,則應行第3-2項。

  3-2. 要用功在『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的禪那法上。若這功夫也用不起來
   ,那就要再先行第4項。

  5. 起心思惟諸幻不能離之原因,而時時反省。每次
   的思惟皆要導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而能得到
   決心離此欲習的結果。若不能得到「決定離」的結
   果,這次的欲習就將減損定力,定力若被減損至一
   定程度時,這個人可能具有所有眾生都可能會作的
   事發生在他身上。

   例如:奸、淫、擄、掠。或改信他教謗佛法、或偽
   善來搏取利養...等等不一而足。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惟垂大悲開發迷悶。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 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

...略...

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


重復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如來復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以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唯願如來不捨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捨小乘必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佇佛慈旨。


--編按:成佛須發菩提心及先明了「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


--編按:第一決定義 -- 因地發心須果地覺同 (就是先悟淨圓覺的意思)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略...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編按:第二決定義 -- 應當審詳煩惱根本,並一門深入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墮裂。何以故空無相形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

...略...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
【註一】
**********
No. 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卷1) T17, p0917a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

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唸唸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


-- 編按:凡夫隨順覺性

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 編按: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 編按: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 編按: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 編按:隨順覺性之成佛修行方式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清單 - New Age 電子書連結

「一的法則」揭示宇宙全像式幻相
宇宙幻相 - 全像式模型說明

清單 - 佛法電子書連結

西藏生死書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清單 - 修行人應有之行誼

➤ 修行人應發願世世常隨佛學

➤ 修行人應時時在功用中

➤ 欲成佛者,應發菩提誓願。可以參考諸佛菩薩的菩提誓願文(看最底下)。
 若不發誓願,等同二乘人。何以故?若斷煩惱乃至斷塵沙惑之後,因沒有度
 眾生的誓願,便於當下或命終之後斷妄想識入涅槃不再度眾生。
 參閱:佛若不啟智門,八地菩薩即入究竟涅槃

清單 - 推薦紙本書

◆ 推薦紙本書

‧大藏會閱 (四冊,會性法師者)
 說明:本套書籍功能如同明朝蕅益法師所著「閱藏知津」,但
    更詳細,且是白話文。


‧南懷瑾菩薩佛法系列書籍
 說明:一個入世的菩薩對佛法的諸多見解,他有五神通


‧宣化上人語錄系列
 說明:一個現代證果聖人之行誼及語錄,他有五神通

清單 - New Age 電子資源及推薦書

◆ 電子資源連結

 ‧宇宙幻相 - 全像式模型說明
 ‧「一的法則」揭示宇宙全像式幻相(看到第30場即可)



◆ 直接下載
 ‧一的法則(昴宿星座思想,繁體字,pdf)
 ‧喚醒你永恆的生命力 (昴宿星光能工作手冊,pdf)


◆ 紙本書

‧賽斯說 (昴宿星座思想,曾在釋迦牟尼佛成佛時,來請佛轉法輪)

清單 - 宇宙、能源架構與振盪頻率

宇宙幻相 - 全像式模型
「一的法則」揭示宇宙全像式幻相
略說宇宙生滅原因

清單 - 惟一佛乘




學佛次第與惟一佛乘
虛空海因由,及成佛法

.

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央掘魔羅是現在佛

***************************************************
時 間 :現在
佛 名 :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如來
剎 名 :
地 點 :南方去此過六十二恒河沙剎
國 名 :一切寶莊嚴
***************************************************
No. 120 央掘魔羅經 (卷4) T02, p0543a

大王。南方去此過六十二恒河沙剎有國。名一切寶莊嚴。
佛名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如來應供等正覺。在世教化。
無有聲聞緣覺之乘。純一大乘無餘乘名。彼諸眾生無有老
病及不可意苦。純一快樂壽命無量。光明無量純一妙色。
一切世間無可為譬。故國名一切寶莊嚴。佛名一切世間樂
見上大精進。王當隨喜合掌恭敬。彼如來者豈異人乎。央
掘魔羅即是彼佛。

文殊師利菩薩(未來1)

********************************************************************
時 間 :未來
佛 名 :普見如來
剎 名 :隨願積集清淨圓滿
備 註 :在另一經中,曾見及諸菩薩聞某佛剎土廣大、莊嚴,
     悉發未來成佛時能如此佛,但其中只有幾位,包括文
     殊師利菩薩,才能成就。其餘只能成就相似阿彌陀佛
     的淨土。一時記不得該經名,未來遇到時再補充之!
********************************************************************

No. 310 大寶積經 (卷60) T11, p0347a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願說文殊師利所得佛剎
。佛言。善男子。汝當自問文殊師利。時彼菩薩白文殊言。仁者當
得何等佛剎功德莊嚴。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我求菩提。汝可問
其所得佛剎。師子勇猛言。仁者豈不求菩提耶。文殊師利言。不也
。何以故。若有所求則有染著。若有所染則有貪愛。若有所愛彼則
有生。彼若有生是則有愛。若有所愛終不於中而有出離。善男子。
我為是故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不可得故。以不可得是故不求。

善男子。然汝問我何等佛剎。仁當得者。我不能說。何以故。對於
如來一切智者。說自佛剎功德莊嚴。即為菩薩自讚己德。

佛告文殊師利。汝可自說。以何等願莊嚴佛剎。令諸菩薩聞已。決
定成滿此願。時文殊師利受如來教。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承佛神力當為宣說。諸有欲求大菩提
者皆應諦聽。若聞此願當如實學令得圓滿。文殊師利當以右膝著地
之時。十方各恒河沙等諸佛剎土六種震動。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
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

== 第一願 (編注) ==

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
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
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

時彼眾中諸菩薩等咸作是念。文殊師利無礙天眼見幾如來。是時世
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猛雷音菩薩言。善男子。譬如以
此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此諸微塵。可以算計知其數
不。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文殊師利無礙天眼。見於東方無
量諸佛復過是數。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 第二願 (編注) ==

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願以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為一佛
剎。無量妙寶間錯莊嚴。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


== 第三願 (編注) ==

復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剎中有菩提樹。其量正等十大千界。彼
樹光明遍此佛剎。


== 第四願 (編注) ==

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
至涅槃。於其中間不起此座。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剎土
。為諸眾生而演說法。


== 第五願 (編注) ==

復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剎中無女人名。純菩薩眾離煩惱垢具淨
梵行。初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如是菩薩遍滿其剎。
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除如來之所變化。往詣十方。為諸眾生說三
乘法。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當來成佛名為何
等。佛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以何義故而名普
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若諸眾
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


== 第六願 (編注) ==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世尊。我復有願。如阿彌陀佛剎以法喜為食。
而我剎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尋作是
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及施貧窮苦惱眾生。餓鬼等類令其飽足。
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得五神通乘空無礙。往於十方無量無
數諸佛剎中。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眾。又於貧苦諸眾生類亦皆
周給。復為說法令離渴愛。於一念頃還至本處。


== 第七願 (編注) ==

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於我剎中諸菩薩等。初生之時所須衣服。於
其手中。隨意皆出種種衣寶。鮮潔稱體應沙門服。便作是念。若未
供養十方諸佛。不應自用。於一念中。往詣十方無量佛剎。以此衣
寶獻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


== 第八願 (編注) ==

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我佛剎中諸菩薩眾。所得財寶及諸資具。要
先分施諸佛聲聞。遍供養已然後受用。又我剎中。遠離八難及不善
法。既無過咎亦無禁戒。無有苦惱諸不悅意。

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而彼佛剎。名為何等。佛言。彼剎名隨
願積集清淨圓滿。師子勇猛言。世尊。彼佛世界在何方所。佛言。
在於南方。此娑婆世界。亦當在彼佛剎之中。


== 第九願 (編注) ==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復有願。我佛剎中。積集無量妙寶所成。復
以無量摩尼妙寶。間錯莊嚴。其摩尼寶。於十方界。所未曾有甚為
難得。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盡。隨諸菩薩樂見彼剎金為體者。
即見為金。樂見銀體即見為銀。然於見金未曾損減。樂見頗梨琉璃
馬瑙赤真珠等無量諸寶。各隨所見皆不相礙。如是栴檀香體。阿伽
羅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隨樂見亦復如是。又彼剎中。不以日月摩
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照於千億那由他剎
。又彼剎中。以花開為晝。花合為夜。隨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
。然無寒暑及老病死。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剎。於
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此佛剎中無有涅槃。百千種樂。於虛空
中。雖不現相。而聞其音。此樂不出順貪愛聲。但出諸波羅蜜佛法
僧聲。及菩薩藏法門之聲。隨諸菩薩所解妙法。皆悉得聞。又諸菩
薩。若欲見佛隨所詣處經行坐立。應念即睹普見如來坐菩提樹。若
諸菩薩於法有疑。但見彼佛不待解釋。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爾時會中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同聲說言。若有得聞普見佛
名。彼人便得最上善利。何況生於彼佛土者。若有得聞此文殊師利
授記法門。及聞文殊師利名者。是則名為面見諸佛。

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
億諸佛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
見佛名。

何以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
饒益。爾時眾中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
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同聲唱言。南無文殊師利童真菩
薩。南無普見如來應正等覺。說此語已。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眾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善根成熟。於三乘中得不退轉



== 第十願 (編注) ==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復有願。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
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剎功德莊嚴。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
中。唯除二乘及五濁等。

世尊。若我自說佛剎功德種種莊嚴。過恒沙劫亦不能盡。如我所願
。唯佛能知。佛言。如是文殊師利。如來知見於三世中無有限礙。


== 當來普見如來佛剎(隨願積集清淨圓滿) 與 阿彌陀佛剎之比較
  功德 (編注) ==

爾時眾中有諸菩薩。作如是念。文殊師利所得佛剎功德莊嚴。與阿
彌陀佛剎。為等不耶。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
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
水。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剎莊嚴。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剎莊嚴。
復過於此。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剎莊嚴不思議故。

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如是等類佛剎莊嚴。於三世佛剎頗更
有不。佛言有。


== 東方「住最上願」佛剎功德莊嚴等同普見佛剎(編注) ==

善男子。東方去此。過百億恒河沙世界。有佛剎名住最上願。彼中
有佛。名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彼佛壽命無量無邊。常為菩薩而演說
法。善男子。彼佛剎土功德莊嚴。與普見佛剎等無有異。

善男子。有四菩薩。被不思議弘誓之鎧。而於此願決定成滿。亦當
得此佛剎莊嚴如普見如來。時師子勇猛言。願佛說彼菩薩名號及其
住處。復願示彼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如來佛剎。令此大眾多所利益。
何以故。此諸菩薩若見聞已。於此所願當得成滿。佛言。善男子。
汝等諦聽當為汝說。


== 四菩薩等同文殊師利菩薩。光明幢、智上、根寂靜、願慧
  (編注) ==

善男子。彼一菩薩名光明幢。在於東方無憂德佛剎。次名智上。在
於南方智王如來佛剎。次名諸根寂靜。在於西方慧積如來佛剎。次
名願慧。在於北方那羅延如來佛剎。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現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如來佛剎。令此大會見
彼如來及菩薩眾。并其佛剎功德莊嚴。昔所未見。亦未曾聞。而彼
一切皆不思議。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寶間錯莊嚴。於一劫中說彼功德
亦不能盡。眾皆明見如觀掌中菴摩勒果。彼菩薩身長四萬二千由旬
。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光明洞照如閻浮檀金山。成就廣大功德莊
嚴。坐大菩提樹下。諸菩薩眾恭敬圍遶。現百千億諸變化事。往詣
十方諸世界中。為諸眾生而演說法。

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等見彼如來佛剎莊嚴菩薩眾耶。時
諸大眾同聲白言。唯然已見。我等當學此菩薩行。如文殊師利之所
修行。我等亦當成就如此莊嚴佛剎。

爾時世尊。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種種色光。照於無量無邊世界
。照已還來。遶佛三匝。從其頂入。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
以何因緣。現此微笑。佛告彌勒。此大眾中八萬四千菩薩。見彼佛
剎莊嚴之事。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剎。然於其中。有十六善大
丈夫。具勝志樂而發大心。彼能成滿。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餘諸
菩薩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剎功德莊嚴。如阿彌陀
佛剎。

彌勒當知。諸菩薩等。志樂既勝。所成亦大。志樂勝者。言我成就
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土。其餘劣者。雖以信心亦作是語。以此語業。
猶能棄捨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轉。亦得圓滿五波羅蜜。

爾時彌勒菩薩。見於四方光明幢等四大菩薩。各坐琉璃光明樓閣。
有百千億諸天圍遶雨花奏樂現大神變。震動大地而來於此。時彌勒
菩薩即白世尊。請問其事。佛言。善男子。此四菩薩為見我故。四
方如來各令至此。時彼菩薩既到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
面。彼四菩薩光明遍照此之大會。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善男子。
此四善大丈夫志願所趣。皆不思議。應當尊重請其法要。而彼所願
。於諸菩薩最為殊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見之者。必定當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棄捨二十億劫生死流轉。具足圓滿五波羅蜜。
若有女人聞此菩薩名者。速得捨離女人之身。

***************************************************************
No. 1177A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卷1) T20, p0726b

於意云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
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
尚阿闍梨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迴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
道。於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於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三寶
令發菩提之心。

云何名為無盡十種甚深大願。


一者大願。

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

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
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
。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
四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

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
迴向大乘修無上道。

若有眾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歷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讚歎。講論戲處導
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授。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

若有眾生。毀謗於我。瞋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
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

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
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

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
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

若有眾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
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
之心。


六者大願。

若有眾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
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捨離報對。如是令
發菩提之心。

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
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

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
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遍於法界迴向一切諸佛
菩提。令一切有情同霑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
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梨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
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

若有眾生廣造諸罪。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
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豬狗牛羊象馬奴婢僕從。償他宿債累劫倍命。還他倫盜
無有休息。我於五道隨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瘖啞最下乞人。
於一切眾生眾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

若有眾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污埿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
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鬥亂縱恣貪瞋。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
謾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
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
道。


十者大願。

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
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

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
法界。遍在眾生心識體性。

曼殊室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


== 以下總結(編注)==

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

如是曼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
盡見其華。同時讚歎曼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

爾時諸大會眾咸皆歡喜信受奉行。


***************************************************************
同一經內,更多願力
*********************
No. 1177A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卷1)
T20, p0729a


善男子吾今與此大眾。說曼殊室利當來。經無量劫導引群生。後
乃成佛之時。號名普見如來。及一切有情眾生當來成佛。亦同彼
佛名號。

何以故。普見如來自有願力。普使十方微塵數有情眾生。憶念我
名之者。則得一切普使得見。既得見已不假功力。罪垢自然消滅
決定。則得普當成佛。號名普見如來。是故一切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誓當深信勿作疑念。若無疑念則得十方諸佛悉皆助護。手摩其
頂修證菩提。

是時如來告言師子勇猛菩薩。若有一切有情眾生。不信是語者無
有是處。則是此人近從地獄而出。先世曾作盲聾瘖啞之身。何以
故。生生世世不得見佛。常墮地獄作畜生之身。輪迴四趣無有停
歇。如是之人不可教導亦不忠誨。

是時一切大眾聞如來說普見如來成佛利益。一切眾生功德圓滿福
力甚多。大眾等深生慚愧。諦信諦信渴仰信受世尊所說。


== 更多願一 (編注) ==

是時曼殊室利菩薩。更對大眾前再白世尊言。我今本自有願。若
我在世及滅度之後。其有眾生及一切菩薩。若稱普見如來名號。
及念我名者。一切重罪及謗方等經悉皆消滅。無問一闡提罪者亦
皆滅盡。總當成佛。曼殊所說其實不虛。一切大眾咸皆信受。


== 更多願二 (編注) ==

又曼殊室利重白佛言。今我復有大願。若我共一切眾生修菩提時
。於我剎中若諸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生我世中。初生之時衣服
飲食臥具四事。所須之者。隨手而出。若出得已將此衣服飲食臥
具。先當供養諸佛如來及諸菩薩。然後當自受用。爾時曼殊室利
自說本願已。一切菩薩及一切眾生深生諦信。

文殊師利菩薩(現在)

**********************************************************************************
時 間 :現在
佛 名 :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
剎 名 :
地 點 :北方去此過四十二恒河沙剎
國 名 :常喜
**********************************************************************************
No. 120 央掘魔羅經 (卷4) T02, p0543b

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言。北方去此過四十二恒河沙剎。
有國名常喜。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應供等正覺。在
世教化。彼土無有聲聞緣覺。純一大乘無餘乘名。亦無
老病眾苦之名。純一快樂壽命無量。光明無量無有譬類
。故國名常喜。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應供等正覺。
王當隨喜合掌恭敬。彼如來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即是
彼佛。

文殊師利菩薩(過去)

*********************************************************************************
時 間 :過去
佛 名 :龍種上如來
剎 名 :
時 間 :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地 點 :南方
國 名 :平等
*********************************************************************************

No. 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卷2) T15, p0644a

迦葉。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此世界南方過於千佛國土。國名平等。無有山河沙礫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迦陵伽。

龍種上佛於彼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轉法輪。教化成就七十億數諸菩薩眾。八十億人成阿羅漢。九萬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其後續有無量聲聞僧。迦葉。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於涅槃。散身舍利流布天下。起三十六億塔眾生供養。其佛滅後法住十萬歲。

(法迄巴按﹕無菩提誓願文


*********************************************************************************
時 間 :過去
佛 名 :大身如來
剎 名 :空寂
時 間 :過去無數阿僧祇劫
地 點 :正於此處(經文如是說。疑指與娑婆世界同一空間之處)
國 名 :
*********************************************************************************
No. 656 菩薩瓔珞經 (卷4) T16, p0038c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大身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剎名空寂。正於此處成無上等正覺。與四部眾說微妙法四賢聖諦。廣化眾生皆令至無餘泥洹界而取滅度。

...(中略)...

爾時佛告諸會大眾。爾時大身如來。說法清淨無形不可見。豈異人乎莫造斯觀。何以故。爾時大身如來今文殊師利是。爾時世尊便說此偈言。

(法迄巴按﹕無菩提誓願文

阿彌陀佛發願授記因緣(過去)

*************************************************************
時 間 :過去
佛 名 :
剎 名 :
備 註 :
**************************************************************
No. 157 悲華經 (卷3) T03, p0183b

爾時寶藏如來復作是念。如是等無量眾生。已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我今當與各各授記。并為示現種種佛土。

爾時世尊即入三昧。其三昧名不失菩提心。以三昧力故放大光明遍照無
量無邊世界。皆悉令是轉輪聖王。及無量眾生等。見無邊諸佛世界。爾
時十方無量無邊諸餘世界。其中各各有大菩薩。蒙佛光故以佛力故。各
各悉來至於佛所。以己所得神足變化。供養於佛及比丘僧。頭面禮足右
遶三匝。坐於佛前欲聽如來為諸菩薩受佛記[卄/別]。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聖王。大王。今可先發誓願取妙佛土。善男
子。爾時聖王聞是語已。即起合掌長跪向佛。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真
實欲得菩提。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以諸所須。供養於佛及比丘僧。如是善
根我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願取不淨佛土。世尊。我先已於
七歲之中。端坐思惟種種莊嚴清淨佛土。


-- 不墮三惡道

世尊。我今發願令我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之中無有地獄畜
生餓鬼。一切眾生命終之後。令不墮於三惡道中。

-- 世界眾生皆作金色

世界眾生皆作金色。


-- 人天皆得六通

人天無別皆得六通。以宿命通乃至得知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宿世之事。
以清淨天眼悉見百千億那由他十方世界。亦見其中在在處處現在諸佛
說微妙法。以清淨天耳悉聞百千億那由他十方世界現在諸佛說法之聲
。以他心智故知無量無邊億那由他十方世界眾生之心。以如意通故於
一念中遍於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周旋往返令是眾生悉解無我及無
我所。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無有女人及其名字

願我世界無有女人及其名字。


-- 眾生皆化生

一切眾生等一化生


-- 壽命無量除其誓願

壽命無量除其誓願。


-- 世界清淨無臭穢
無有一切不善之名世界清淨無有臭穢。

-- 常有諸天微妙之香皆悉充滿
常有諸天微妙之香皆悉充滿。

-- 眾生皆成就三十二相
一切眾生皆悉成就三十二相而各瓔珞。

-- 皆一生補處,除其誓願
所有菩薩皆是一生除其誓願。

-- 得四辯
願我世界所有眾生於一食頃以佛力故。遍至無量無邊世界。見現在佛
。禮拜圍遶以其所得神足變化供養於佛。即於食頃還至本土而常講說
佛之法藏。身得大力如那羅延。世界所有莊嚴之事。乃至得天眼者不
能盡說。所有眾生皆得四辯。

-- 得善分別三昧
一一菩薩所坐之樹。枝葉遍滿一萬由旬。世界常有淨妙光明。悉令他
方無量佛土種種莊嚴而於中現。所有眾生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行不淨常為其餘一切諸天人及非人之所恭敬供養尊重。乃至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常得六根清淨。即於生時得無漏喜受於
快樂。自然成就一切善根。尋於生時著新袈裟便得三昧。其三昧名善
分別。

-- 得遍至三昧
以三昧力遍至無量諸佛世界見現在佛。禮拜圍遶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此三昧無有退失。所有菩薩如其所願
。各自莊嚴修淨妙土。於七寶樹中悉皆遙見諸佛世界一切眾生。尋於
生時得遍至三昧。

以三昧力故。常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現在諸佛。乃至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終不退失。


-- 得宮殿衣服瓔珞種種莊嚴
願令我界所有眾生。皆得宮殿衣服瓔珞種種莊嚴。猶如第六化自在天
。世界無有山陵堆阜大小鐵圍須彌大海。亦無陰蓋及諸障閡煩惱之聲
。無三惡道八難之名。無有受苦之名及不苦不樂名。世尊。我今所願
如是。欲得如是嚴淨佛土。


世尊。我於來世便當久久行菩薩道。要得成就如是清淨佛土。世尊。
我於來世作是希有事已。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無邊無能知者,除一切智
世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菩提樹縱廣正等一萬由旬。於此
樹下坐道場時。於一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已光明照於無量無邊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令我壽命無量無邊
百千億那由他劫無能知者。除一切智。


-- 所有眾生皆只有菩薩
令我世界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眾純諸菩薩。無量無邊無能數者
。除一切智。

-- 稱阿彌陀佛名,修諸善本可以往生。惟除五逆誹謗聖人廢壞正法
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令十方諸佛稱揚讚歎我之名字。願我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無量無邊阿僧祇餘佛世界。所有眾生聞我
名者。修諸善本欲生我界。願其捨命之後必定得生惟除五逆誹謗聖人
廢壞正法。

-- 命終往生佛必定迎接
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世界所有眾
生。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諸菩提欲生我界者。臨終之時我時
當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所得心歡喜。以見我故離諸
障閡即便捨身來生我界。

-- 滿足聞法願
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諸菩薩摩訶薩所未聞法欲從我聞者。
如其所願悉令得聞。

-- 成佛時,菩薩聞名能得忍
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在在處處
諸菩薩等聞我名者。即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第一忍第
二第三有願欲得陀羅尼及諸三昧者。如其所願必定得之。乃至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失。


-- 成佛滅度後,「菩薩」聞名心得淨信再入諸忍,欲得陀羅
 尼、三昧、菩提悉能得(編按)

我滅度後過諸算數劫已。有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其中菩薩聞我名字
。心得淨信第一歡喜。悉禮拜我歎未曾有。是佛世尊為菩薩時已作佛
事。久久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菩薩得最第一信心歡喜已。
必定當得第一初忍第二第三。有願欲得陀羅尼門及諸三昧者。如其所
願悉皆得之。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失。


-- 成佛時,女人聞名即得信心歡喜,發菩提心,乃至得菩提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有諸女人聞
我名者。即得第一信心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成佛終
不復受女人之身。

-- 滅度後,女人聞名即得信心歡喜,發菩提心,乃至得菩提
願我滅度已。雖經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剎。其中
女人聞我名者。即得第一信心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
成佛終不復受女人之身。


世尊。我之所願如是佛土如是眾生。世尊。若世界清淨眾生如是者。
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爾時寶藏如來語轉輪王言。善哉善哉大王。今者所願甚深已
取淨土。是中眾生其心亦淨。大王。汝見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世
界名尊善無垢。彼界有佛名尊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於正法。彼界無有
聲聞辟支佛名。亦無有說小乘法者。純一大乘清淨無雜。其中眾生等
一化生。亦無女人及其名字。彼佛世界所有功德清淨莊嚴。悉如大王
所願。無量種種莊嚴佛之世界等無差別。悉已攝取無量無邊調伏眾生


今改汝字為無量清淨。

爾時世尊便告無量清淨。彼尊音王佛。過一中劫當般涅槃。般涅槃已
正法住世滿十中劫。正法滅已過六十中劫。

彼土轉名彌樓光明。當有如來出現於世。號不可思議功德王如來應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猶如尊
音王如來。世界莊嚴如尊善無垢等無有異。其佛壽命六十中劫。佛滅
度已正法住世六十中劫。正法滅已過千中劫。是時世界故名尊善無垢


復有佛出號寶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世界所有壽命多少。正法住世亦如不可思議功德王佛
等無有異。正法滅已。是時世界轉名善堅。

復有佛出號寶尊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
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莊嚴如前無異。佛壽三十五中劫。佛滅度後正
法住世滿七中劫。正法滅已。復有無量無邊諸佛次第出世。所有世界
壽命正法悉亦如是。我今皆見如是諸佛始初成道及其滅度。是時世界
常住不異無有成敗。

大王。如是諸佛悉滅度已。復過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
等阿僧祇劫。是時世界轉名安樂。汝於是時當得作佛號無量壽如來應
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阿彌陀佛(現在)

**********************************************************************************
時 間 :現在
佛 名 :阿彌陀佛
地 點 :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No. 366 佛說阿彌陀經 (卷1) T12, p0346c)
     西方去此百萬世界
      (No. 364 佛說大阿彌陀經 (卷1) T12, p0331a)
     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No. 363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卷2) T12, p0321c)
願 數 :四十八大願
世界名 :極樂
剎 名 :
國 名 :
備 註 :成佛至今已十劫
**********************************************************************************

No. 364 佛說大阿彌陀經 (卷1) T12, p0328a

佛言。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在世教化四十二劫。爾時有大國王。
聞佛說法喜悅開悟。即棄王位往作沙門。號法藏比丘。高才智慧勇猛無
能及者。詣彼佛所稽首禮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偈讚佛

  如來妙色相   世間無等倫
  遠勝日摩尼   火月清淨水
  威神無有極   名聲震十方
  皆由三昧力   精進成智慧
  持覺若溟海   深廣無涯底
  無明與貪恚   冰釋已無餘
  從是超世間   歎仰不能已
  端如好樹華   莫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見   一切皆歡喜
  布施及淨戒   忍辱并精進
  禪定大智慧   吾誓得此事
  一切諸恐懼   普為獲大安
  過度諸生死   無不解脫者
  我至作佛時   種種如法王
  假使恒沙數   諸佛悉供養
  不如求正覺   堅勇必成就
  能使無量剎   光明普照耀
  濟度越恒沙   威德誰可量
  我剎及莊嚴   華好獨超卓
  凡欲求生者   清淨安以樂
  度脫永無窮   幸佛作明證
  發願既如是   力行無懈怠
  雖居苦毒中   忍之終不悔


  大願問佛分第五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說此偈已。復白世自在王佛言。世尊我發無上菩提
之心。願作佛時。於十方無央數佛中為最。智慧勇猛。頂中光明照耀十
方。無有窮極。所居剎土自然七寶極明麗溫柔。我化度名號。皆聞於十
方無央數世界。莫有不聞知者。諸無央數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
。來生我剎者。悉皆菩薩聲聞。其數不可窮盡。比諸佛世界悉皆勝之如
是者寧可得否。時世自在王佛。知其智識高明心願廣大。即為說言。譬
如大海一人斗量。歷劫不止尚可見底。況人至心求道。精進不止。何求
不得何願不遂時法藏比丘。聞佛所說則大歡喜。佛乃選擇二千一百萬佛
剎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麤妙。隨其心願悉令顯現。法藏即一其心
。遂得天眼莫不徹見


  四十八願分第六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乃往一靜處其心寂然。俱無所著默坐思惟。攝取
彼佛剎清淨之行。如彼修持。復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二千
一百萬佛剎。所以莊嚴國土清淨之行。願有[敲-高+尃]陳惟佛聽察。彼
佛告言。善哉汝可具說。諸菩薩眾聞汝志願因以警策。亦能於諸佛剎修
習莊嚴。法藏白言。

第一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蠕動之類。不得是願終不
作佛。

第二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
來生我剎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欲食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器用
自然化去。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所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擣染浣濯。不得是
願終不作佛。

第五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自地以上至於虛空。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花樹。悉
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殊勝超絕。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眾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七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無淫(註1)泆瞋怒愚癡之心。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

第八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豫相知意。不得
是願終不作佛。

第九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不聞不善之名。況有其實。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一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雖有諸天與世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
淨好無復醜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二願。
我作佛時。假令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得為
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年壽。幾千億萬劫無有能
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三願。
我作佛時。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有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皆
得為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剎中人數有幾千億萬
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四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壽命皆無央數劫。無有能計知其數者。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

第十五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六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所止盡般
泥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七願。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八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

第十九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

第二十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
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一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眾生心念。不得是
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二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得神足。於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三願。
我作佛時我名號聞於十方無央數世界。諸佛各於大眾中。稱我功德及國
土之勝。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號乃慈心喜悅者。皆令來
生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四願。
我作佛時。我頂中光明絕妙。勝如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

第二十五願。
我作佛時。光明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至蜎
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來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

第二十六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蒙我光明觸
其身者。身心慈和過諸天人。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七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
羅蜜。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剎。臨壽終時我與大眾。現其人前引
至來生。作不退轉地菩薩。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八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燒香散花然燈懸繒。
飯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繫念於我。雖止於一晝夜
不絕。亦必生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九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剎。十聲念我名
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前世作惡。
聞我名號即懺悔為善。奉持經戒願生我剎。壽終皆不經三惡道徑遂來生
。一切所欲無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一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五體投地稽首作禮。
喜悅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二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有女人。聞我名號喜悅信樂。發菩提心厭惡
女身。壽終之後其身不復為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三願。
我作佛時。凡生我剎者一生遂補佛處。惟除本願欲往他方。設化眾生修
菩薩行。供養諸佛即自在往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眾生皆發信
心。修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及一切善行。不得
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四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願不復墜於三惡道。不得是願
終不作佛。

第三十五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以香華旛蓋真珠纓絡種種供具。欲往無量世界供養
諸佛。一食之頃即可遍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六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欲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央數佛。即自在前供養既
遍。是日未午即還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七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受持經法。諷誦宣說。必得辯才智慧。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

第三十八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能演說一切法。其智慧辯才不可限量。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

第三十九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說經行道無異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願。
我作佛時。剎中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一切
嚴淨佛剎。即時應現猶如明鏡睹其面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一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雖少功德者。亦能知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不得
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二願。
我作佛時。剎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
無能稱量者。眾生雖得天眼不能辯其名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三願。
我作佛時。我剎中人隨其志願。所欲聞法皆自然得聞。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

第四十四願。
我作佛時。剎中菩薩聲聞皆智慧成神。頂中皆有光明語音鴻暢。說經行
道無異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五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皆逮得清淨解脫三昧
。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願終不
作佛。

第四十六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皆逮得普等三昧。至
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七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即得至不退轉地。不
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八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
第三法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法迄巴座右銘

法迄巴座右銘:令心柔軟善法義,令口安祥善法言,令身篤實善法行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不證法身只斷塵沙惑

若十方法界眾生皆有法身,我亦無法身,我只有塵沙惑,即便這些
塵沙惑,也是未斷惑前之「妄習」,所以惑斷時無論是否有法身亦
同銷。

譬如人在睡夢中,於夢中受千刀凌遲痛苦不堪,於夢醒後,試問還
應執著夢中事否?

若說惑斷之後還有法身,那惑肯定還未斷!所以,修行人之志不在
證法身,而是在斷塵沙惑!此二似乎是相同,但發心不同。例如從
台灣台北坐飛機至美國紐約,往東往西皆可以達到,但到達時間有
分遲速。因地發心不同,斷惑證真也是如此有遲速。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宇宙幻相 - 全像式模型

    在一九八二年時,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在巴黎大學由物理學家Alain 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進行了一項也許會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你不會在晚間新聞中聽到這件事。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時常閱讀科學期刊,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Aspect的名字,雖然有些人相信,他們的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的面貌。


    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 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 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複雜的方式解釋 Aspect的發現。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釋。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 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瞭解Aspect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 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 的實際延伸。


    為了使人們更容易想像出他的假設,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像一個水族箱,裡面有一條魚。也想像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你對它的瞭解是來 自於兩台電視攝影機,一台位於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螢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畢竟,由於攝影 機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會稍有不同。但是當你繼續注視這兩條魚時,你會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係。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稍微不同, 但互相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總是面對側方。如果你沒有覺察到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顯然 這並非事實。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


    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複雜空間,就像那水 族箱。而且,他補充,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它們部份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份」,而是一種更深沉與更基本整體的 片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投影, 一個全像式的幻象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 的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其中。這表示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將來有一天會有可能 進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來根源,至少它包括了 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誇粒子,從藍鯨到加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 一切。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他大膽地說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它沒有包括著更多。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 構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Bohm不是唯一的研究者發現宇宙是一個全像攝影式的幻象。


    同樣在生物學中,,斯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Pribram在腦部研究的領域中也分別獨立地相信現實的全像式本質。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因而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的區域,而是分散 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Karl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 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份」的記憶儲存本質。


    然後在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知道他發現了腦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 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Pribram相信頭腦本身就是一個 全像攝影相片。


    Pribram的理論也解釋了人類頭腦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儲藏那麼多的記憶。曾經有人估計人類頭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記憶約一百億位 (bits)的資料(大約是五套大英百科全書)。相似的,除了其它功能之外,全像攝影也具有驚人的資料儲存容量─只要改變兩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 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許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範過,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塊底片上可以儲存一百億位的資料。


    如果腦部是根據全像攝影的原理來操作,我們就比較能瞭解我們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從我們那龐大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資料。如果一個朋友要你 告訴他,當他說「斑馬」這個字時,你會想到什麼。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尋某種巨大的腦部字母檔案才能得到一個答案。相反地,一些聯想,如「條紋」,「馬」,和 「非洲野生動物」等會立刻跳入你的腦中。的確,人類思考過程的一項最驚人的特徵是,每一件數據都似乎與其它所有資料相互連接─這也是全像攝影幻象的另一項 基本特性。因為全像攝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與其它部份交互關連著,這也許是大自然交互關連系統的最終極例子。


    在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的啟發下,記憶的儲存不只是腦部科學唯一稍獲解答的謎。另一項謎題是腦部如何翻譯它從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動(光 波,聲波,等等),使之成為我們知覺的具體世界。記錄與解讀波動正是全像攝影最擅長的。正如全像攝影像是某種鏡頭,某種傳譯的工具,能把顯然無意義的波動 圖案轉變為連貫的影像,Pribram相信腦部也有一個鏡頭,使用全像式原理來數據式地把經由感官收到的波動轉變為我們內在知覺的世界。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腦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來進行操作。事實上,Pribram的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腦神經學家的支持。意大利腦神經研究者 HugoZucarelli最近把全像式模型應用到聽覺的世界中。他迷惑於人腦在即使只有一隻耳朵有聽覺的情況下,也能夠不用轉頭就偵測出聲音的來源方 向。Zucarelli發現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釋這種能力。Zucarelli也發展出全像式音響的科技,一種錄音的技術,能夠幾乎真實無誤地重新複製出聲 音現象。


    Pribram相信我們的腦部根據外在波動的輸入,以數學方式建立出「堅硬」的現實。這種想法也得到許多實驗上的支持。實驗發現,我們感官對於波 動的敏感度要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遠為強烈。例如,研究者發現我們的視覺對聲波也很敏感,我們的嗅覺是與我們現在稱為oamic的波動有關,而甚至我們體內 的細胞也對很廣大範圍的波動敏感。如此的發現使我們推論,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覺領域中,這種波動才能被整理歸類為正常的知覺。


    但是當Pribram的全像式腦部模型與Bohm的理論放在一起時,才顯現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為如果這個世界的堅固只是一種次要的現實, 而真正「存在」的是一團全像攝影式的波動,而如果頭腦也具有全像式結構,只從這團波動中取出部份的波動,數學式地轉換成感官知覺,那麼客觀現實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客觀現實就停止了存在。正如東方宗教的教義,物質世界是一種maya,一種幻象,雖然我們也許以為我們是實質的生物,活在一個實質的世界中,這 也是一個幻象。我們其實是漂浮在一個充滿波動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們從這個大海中抽取出來,並轉變成實質世界的波動,只是這個超級全像式幻象的許多波 動之一。


    這種對於現實的驚人新觀點,Bohm與Pribram的合成理論,被稱為全像式模型理論(holographicparadigm),雖然許多科 學家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它,但這個理論風靡了其它人。一小群逐漸增加的研究者相信,這也許是科學到目前為止,關於現實最準確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 可以解釋許多科學以前未能解釋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許多研究者,包括Bohm與Pribram,注意到許多超心理學的現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下變得較為容易瞭解。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 個大全像結構的個別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的,心電感應其實就是進入了全像式的層次。如果一個分別的個體A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個體B的腦中,如果這兩個分 離的個體原來已經是連接的,這種現象就很容易瞭解。同樣的,以精神力量來移動遠處事物的能力(psychokinesis)也變得比較不神秘,因為在一個 具有無限連接的宇宙中,個體與被移動的物體已經是一體的。


    Bohm與Prigram也指出,許多宗教或神秘經驗,如與宇宙合一的超越體驗,或許也是因為進入了全像式領域之中。如他們所言,也許過去許多偉大的神秘體驗者所談論的一種宇宙一體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心靈中一切真正與宇宙合一的那部份。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受到其它科學領域的慎重注意。StanialavGrof,馬里蘭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相 信全像式模型理論可以解釋心理學上許多的無解謎題。Grof特別感覺到,全像式模型理論提供了一套模型來瞭解許多人在知覺轉換狀態 (alteredstatesofconsciousness)中會經驗到的怪異現象。


    在一九六零年代,Grof研究使用LSD(一種迷幻藥)做為心理治療工具的利弊。他有一名女性病人,突然相信她成為了一條史前時代的雌性爬蟲。在 她的迷幻狀態中,她不僅提供了極豐富的詳細描述,說明了她被困在這種爬蟲身體中的感覺,同時描述了在雄性爬蟲身上最具有吸引力的部位是頭兩側的一塊彩色鱗 片區域。使Grof驚訝的是雖然那名女人事前沒有對這種爬蟲的知識,之後他從一位動物學家處得到證實,某些爬蟲頭部的彩色部位在性的挑逗上的確扮演重要的 角色。(九暉寫道:有一個美國農場的小女孩,從未出過遠門,在催眠是可以說出人們已不常用的古法的拉丁語。)


    那位女人的經驗並不獨特。在他的研究過程中,Grof遭遇到的病人們倒退了並代表了幾乎在進化史上的所有生物(這個研究發現影響了電影「替換狀 態」(AlteredStates)中的人退化為猿猴的情節)。還有,他發現如此的經驗時常包含了隱晦的動物學細節,而後來證實是正確的。


    退化回動物並不是Grof研究中唯一令人迷惑的心理現象。他也有病人似乎進入了某種集體的或族群的潛意識中。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突然能詳細地描 述波斯祅教的葬禮,和印度教的儀式。在其它的經驗中,有人能給予令人信服的靈魂出體報告,或預見未來,或倒退回前世的回憶。


    在後來的研究中,Grof發現在沒有使用迷幻藥物的治療會談中,相同程度的現象也會發生。因為在如此經驗中的相同要素是,個體的意識昇華超越了平 常自我的界限,或時空的限制,Grof稱此現象為「超個人經驗」(transpersonalexperiences),而在六十年代晚期,他創立了心理 學的一支,稱為「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psychology),專注於此類的研究。


    雖然Grof新創立的超個人心理學得到專業學者的支持,成為受人尊敬的心理學支派,但是這幾十年來Grof和他的同僚都無法提供一個體系來解釋他 們所看到了奇異心理現象。但是全像式模型理論的出現改變了情況。如Grof最近所言,如果心靈的確是一個整體的一部份,這個整體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僅連 接一切心靈,包括過去現在,同時也連接一切原子,一切生物,及時間與空間本身的無限,那麼心靈偶爾會涉足於這個迷宮中,產生超個人的經驗,就似乎不足為奇 了。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可以應用到所謂的基礎科學,如生物學上。維琴尼亞州Intermont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Floyd指出,如果現實的堅固 只是一個全像式的幻象,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創造了腦部─以及身體,還有環繞著我們四周的一切,被我們當成實質的世界。


    如此對生物結構的觀點逆轉,使研究者指出醫學及我們對於醫療程序的瞭解也可被全像式模型理論所改變。如果身體的實質結構只不過是意識的全像式投 射,那麼我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責任就要超過目前醫學知識所容許的。現在我們視之為奇蹟式的疾病康復,就可以解釋為由於意識的改變,而影響了全像式身體 的改變。相同的,令人爭議的新醫療技術,如意念的想像,會如此有效,因為在全像式的領域中,意念的影像是與「現實」一樣的真實。


    甚至在「非尋常現實」(non-ordinaryreality)中的異象與經驗,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之下也成為可以解釋。生物學家 LyallWatson在他的書「未知事物的禮物」(GiftofUnknownThing)中描述他與一位印度尼西亞女巫士的接觸,她藉著表演一種儀式 舞蹈,能夠使一整排樹瞬間消失在空氣中。Watson說他和驚訝的旁觀者繼續觀看女巫士,她使樹群重新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了好幾次。雖然目前的科學 無法解釋如此的事件,但是如果「堅硬」的現實只是全像式的投影,如此的經驗就有理可循。也許我們同意什麼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只是因為我們所謂共識 下的現實,是架構於人類的潛意識中一切心靈都相互連接的領域。


    如果這是真實的,這會是全像式模型理論中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因為這表示如Watson的經驗之所以是不尋常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我們的心靈來 相信如此經驗是真實的。在全像式的宇宙中,我們改變現實結構的可能是無止盡的。我們所知覺的現實只是一幅畫布,等待我們著手畫任何我們想要的圖畫。任何事 都有可能,從用意念的力量來彎曲湯匙,到人類學家Castaneda與亞基印地安巫士DonJuan的奇幻經驗。因為魔術是我們的天生權利,並不比我們在 夢中創造現實的作法更為神奇。


    的確,甚至連我們對現實最基本的看法都成為可疑的,因為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如Pribram指出,甚至連隨機偶發的事件都可視為是根據全像式 原理,因此是經過安排的。同步的或有意義的巧合都不是意外,而現實的一切都可視為一種隱喻,因為連最偶然的事件都隱藏著某種平衡。


    不管Bohm和Pribram的全像式模型理論會被科學界接受,或不名譽地消逝,這還要拭目以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對於許多科學家的思考 產生了影響。就算將來可能發現全像式模型理論並不足以解釋次原子粒子之間的瞬間通訊現象,至少,如倫敦Birbeck大學的物理學家BasilHiley 所言,Aspect的發現顯示我們「必須準備對現實採取革命性的新觀點。